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东营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2024.1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张秉贵今年59岁,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17岁到私营的德昌厚食品店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毛主席。1955年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大号买卖。一次,有位农民顾客来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让这位顾客等了很长时间。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张秉贵。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对他说:“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又到医院向医生学习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经过刻苦钻研,张秉贵的商品知识十分丰富,为群众服务也有更多的主动权了。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10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1977年以来就收到200多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摘编自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材料二:张师傅在财贸大会的发言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一段:“在旧社会,我十岁当童工,十七岁到商店当学徒,那时候给资本家站柜台,是为了混碗饭吃。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还要受污辱,整天低声下气,提心吊胆。那些官僚老爷、太太小姐、兵痞流氓来买东西,稍不称心,我们就得挨骂。得罪了这些人,资本家就得叫我们‘卷铺盖’,整天像是踩着‘地雷’干活……”
这时,我拿起笔来,向张秉贵同志笑着说:“我知道您是个忙人,我今天问您两个问题。第一是:请您把您解放前的生活仔细地说一说,让我好有点感性认识。”张秉贵同志也笑了一笑,用充满了回忆的目光看看我,说:“我是北京人,一家八口人,只靠我父亲每月六块钱的工资过活。我母亲难过地说:‘你们孩子们也自谋生活吧。’我的大哥就到十五间房一个卖烟卷煤油的杂货店里去当了学徒。我从七岁就出去捡柴、挖野菜,那些野菜都是人家喂鸡的,我们每天就是吃那些野菜。我八岁就去‘打执事’,那就是遇有什么红白喜事,出殡的、娶亲的,我就带上红缨帽,穿上大褂子,去给背小鼓什么的。旧社会,这是实在没办法的人才干的,可是我还唯恐人家嫌我小,不要我。天没亮就出去,太阳落山才回来,每天只挣两个‘铜子儿’。十岁那年,我和三哥到天津的一所地毯作坊去当学徒。父亲本在天津给一个资本家看门,这时失业了。我们在作坊里是七个人睡在一个小炕上,挤得大家都得侧着身子睡。这屋里又没有灯,炕上的臭虫就多得不能提了。那时我先学的是绕毛线,绕来绕去地,毛线都勒进手里去了,又流血又疼,只好用纸把手包起来再绕。资本家看见了就骂:‘你这是在绕毛球呢!’他踢了我一脚,把我撵出来了。”“年初六,原在一个厂的一位师傅来找我说:‘小秉贵儿,你跟我去到榄杆市乾祥瑞织布厂当学徒吧。’这个厂的资本家姓牛,很毒辣,每天一到下半夜,就从柜房里出来,挺着大肚子,喊‘嘟——咋’,说是轰乌鸦呢,把我们都叫醒了。这时间比摇上班的铃还早一个钟头!”“我在那里待了两年多,织一匹布挣两毛钱。十七岁上,我到米市大街的德昌厚食品店当了伙计,从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十九年没动……以后我就到了百货大楼,这些事您全知道了。以前的这些事,折磨得我永远也忘不了旧社会的苦,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苦来一个甜呵!”说到这里,他停住了,我抬头望着他的从容而沉静的笑脸,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佩!(摘编自冰心《颂“一团火”》)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张秉贵利用公休日、下班后的时间积极学习,刻苦钻研,售货时对顾客一视同仁。B.冰心对张秉贵在旧社会的遭遇深感同情和充满好奇,所以采访的重点放在张秉贵解放前的具体生活。C.张秉贵十七岁到德昌厚食品店,当了19年伙计,这期间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受污辱。D.张秉贵笑着回忆旧社会的经历,从容而沉静,由此可见,他感受到新中国的好,已忘记在旧社会受的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激励广大职工积极进取有重要意义。B.张秉贵售货服务热情周到,有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觉悟提高,以及受到顾客的尊敬和爱戴等原因。C.材料一运用了对比手法,写他在旧社会当童工学徒,备受压迫和欺凌;在新中国成立后做服务员,获得顾客的感激和尊重。D.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张秉贵这一中心人物来进行采访报道,抓住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境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写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一项是(3分)A.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
B.张秉贵师傅的柜台站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有买东西的,有参观的,有学习的……C.张秉贵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D.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张秉贵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写作思路。(4分)
5.关于张秉贵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两则材料的叙述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静静的产院(节选)茹志鹃张大嫂的二丫头荷妹,已在城里培训毕业,回来就被派到产院里工作。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有橡皮手套,有各种针药,补血的、止痛的、止血的,还有几针麻醉针剂,每一样东西,都标明着产院发展的各个阶段。“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话也加重了分量。“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在墙上打一个洞……”“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谭婶婶心里有点不高兴。可是第二天,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办公室那雪白的墙上,已打了水桶大的一个洞,荷妹在洞边接竹管,一见谭婶婶回来,立即欢呼起来:“谭婶婶快来看自来水!”“自来水?对,自来水……”谭婶婶扶起一张凳子坐下,她觉得向她涌来的东西太多,她累极了。荷妹突击了半天,料想婶婶见了一定会又惊又喜。她拭着汗,等了半天,婶婶却一声不响。她迷惘了。荷妹收敛起笑容,认真地说道:“婶婶,乡下不是永远都是乡下,我们现在可以做到有自来水不去做,这可不是光荣,这是落后……”“是啊!”谭婶婶答应着,心里猛地动了一下,这些话好熟啊!自己曾经说过的,三年前,推广新法接生的时候,自己对许多人说过“又卫生,又科学”,对妇女说,对妇女的男人说,对婆婆说,对妈妈说。现在……谭婶婶看看刚做起来的自来水管、荷妹带来的氧气瓶、白色的护士帽,还有荷妹那对亮晶晶的眼睛……仿佛有一股风暴席卷而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向前涌。天,骤然间阴了下来,树枝在空中乱舞。恰好这时竹管已接到井边,荷妹欢呼起来,阿玲她们也拍起了巴掌。谭婶婶竭力想在这时候也找一点事来忙一忙,跑一跑,以证明自己在这里的作用,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真奇怪,平常匆匆而过的时间,今天却拉得那么长,那么长……“谭婶婶,彩弟要生了!”下午,一个男人气喘喘地扶着一个快临盆的产妇走来。谭婶婶跳起来,立刻浑身来了力气,手脚也利落了,荷妹也立即丢下那些竹管跑来帮忙。彩弟迅速地被安排上了产床,产院里,一切都恢复了正常。现在,谭婶婶面对这一切,无论自来水管也好,荷妹那熟练准确的动作也好,心里很安然。谭婶婶像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有把握地守卫在被保护人的旁边。她像一个特种兵,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守候那喜悦而又紧张的一刻。彩弟夫妻俩,使她记起了自己过去的光荣,她在新法接生上做过的种种努力。
彩弟打了一个呵欠,迷迷糊糊地要睡了。无论是老法、新法接生,都知道,产妇打呵欠要睡,这是一个十分头痛的现象,婴儿需要很快用钳子钳出来,不然婴儿会闷死,产妇也会有生命的威胁。风拼命地摇撼着树枝,电灯光一动不动,更耀眼地照着雪白的产床,照着沉沉欲睡的彩弟。手术是个小手术,只需要十多分钟,可是,谭婶婶霍地站起身,说了一句:“我打电话去!”她飞似的向部队办公室奔去,风掀着她的衣裳,在她耳畔呜呜地叫。去给医院打电话,这不是第一次,可是今天,谭婶婶心里刮起了大风。电灯,电灯下面放着雪白的产床,床上躺着产妇,一切都如理想中那样,可是她,她只能跑来打电话。前年是这样,去年也是这样,如今有了电灯,有了汽车,有了拖拉机,可她还是这样跑来打电话,眼看着救护车把产妇从雪亮的灯光下接走。而产妇需要的,只是一次十几分钟的手术,只要拿起剪刀和钳子。谭婶婶第一次感觉到,给医院打电话,竟是一件这样难受的事。奇怪的是,自己在这以前,打过多少次这样的电话,竟然会那么心安理得。“荷妹!”谭婶婶站住了脚,清楚地记起来了,当自己跑来打电话的时候,荷妹那张年轻的脸上,确确实实是十分镇静,并没有跑来打电话。产院有了自己的医生,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荷妹这一个年轻的医生,仿佛是在刚才那一刹间,才来到产院,才进入谭婶婶的心里。风用一种巨大的、看不见的力量,在后推着她,拥着她,迫使她好像是脚不沾地地在向前走。谭婶婶回到产院,荷妹正在穿一件消过毒的隔离衣,神情稍稍有些紧张,但并不慌乱。“婶婶,我看不能等了。”荷妹急促地说道。“快吧,孩子!”谭婶婶声音里带着无限的温存。“荷妹,让我来学学吧!”谭婶婶扭开自来水,又仔细地洗了手消过毒,走到产床边。一切都如理想中一样,彩弟母子平安。狂风开始畏缩退却了,夜,又恢复了她恬静的常态。马蹄钟上的时针已指向午夜十二点,这个静悄悄的产院,正走向明天——明天啊,将是一个多么灿烂、从古未有的明天!(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荷妹在洞边接竹管,一见谭婶婶回来,“立即欢呼起来:‘谭婶婶快来看自来水!’”这处描写表现了荷妹喜悦的心情。B.“仿佛有一股风暴席卷而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向前涌”,写出了天气真实的变化,渲染了人物的心理。C.“谭婶婶扭开自来水,又仔细地洗了手消过毒,走到产床边”,这个举动表明谭婶婶的心里已经开始接受新事物。D.“正走向明天——明天啊,将是一个多么灿烂、从古未有的明天!”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荷妹是年轻一代的产科医生,致力于改变;谭婶婶却满足于现状: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谭婶婶的批判。B.小说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一天一夜中,对人物的言谈、动作、心理等描写详略得当,重点写了谭婶婶的心理变化。
C.出色的细节描写是小说的显著特色,谭婶婶的心理变化与荷妹的思想作风都是通过一连串的细节描写来表现的。D.小说在构思上没有设置激烈的矛盾,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来表现时代潮流对人思想的影响。8.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风”有何作用?(4分)
9.小说标题“静静的产院”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②。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适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注】①梠:山芋。②“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红色衣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房琯布衣A时B与甫善C时D琯为宰相E请自F帅师G讨贼H帝I许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与《琵琶行》“铮铮然有京都声”的“京都”都指唐代的京城长安。B.“严挺之乃有此儿”与“乃游东蜀依高适”两句中的“乃”意思不同。C.“适崔宁杀英乂”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两句中的“适”意思相同。D.“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中的“出”表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词还有贬、谪、黜、左迁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唐肃宗昏聩无能,听信谗言,罢免了房琯的相位,继而迁怒杜甫,将其外调担任华州司功参军。C.杜甫饱受战乱之苦,京城动乱,物价暴涨,暂住在成州同谷县,生活难以为继,有几个子女饿死。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14.结合选文简要概括杜甫的人物形象。(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杏帘在望林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注】①《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令众人就大观园各处景观作诗。林黛玉代贾宝玉创作此诗,描写的对象是“浣葛山庄”(后改名稻香村)。②杏帘:酒店前悬挂的酒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笔触简洁,紧扣诗题,将题目分成两句吟咏,句法浑然天成,又格调老练。B.颈联写景动静结合,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生动描绘了杏帘在望的田间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流露出来客对农庄生活幸福安谧、对太平盛世没有饥荒的赞美之意。D.从诗歌思想性上看,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对于现实中的民生疾苦缺乏足够的认识。16.本诗颔联的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南宋戴埴曾说“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句是“,”。(2)《琵琶行并序》中的“,”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有“”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暑期临近,“要去哪儿玩”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刚出考场的学子,还是带娃出行的父母,到考古公园中开放的考古工地上,穿上工作服、拿起洛阳铲,地体验一番,无疑是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选择。大量考古遗址如今早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从“成名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历久弥新”的三星堆,再到“后起之秀”海昏侯国遗址等,都是大家的旅游景点。提起考古,多数人想到的,或许是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机关重重的冒险旅途,也或许是考古学家的细致入微和艰辛不易。近些年,在文学、影视作品的助力下,考古学汇集了丰富的人气。奇幻的想象、的故事情节,让取材于考古的艺术创作热潮,大有赶超考古研究本身的趋势。然而,(甲),而是一项专业性强、又远离人烟的“冷板凳”工作。不少考古学者在面对公众时都要强调:“我们的工作不是‘盗墓笔记’。”
那么,摘下面纱的考古会不会“脱粉”?毕竟,①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得多。②其实,③在深入了解考古工作后,④考古往往会对人们产生更纯粹的敬意,⑤从而产生更大的热情。原本是苦坐书斋、让人的学术研究,如今却能走向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考古工地变身旅游胜地,展示了学术研究与公众互动的可能性。然而,面对席卷而来的考古旅游热,一些人提出了担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表示,各地涌现的把遗址整体保护下来的考古遗址公园却存在着太像公园、丢失了其特有气质的过度建设问题。不少业内专家学者呼吁,在推动考古旅游“热”的同时,(乙),守住文化的底线。“考古旅游还是应该将文化作为落脚点,展现遗址、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研究员师永伟认为。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身临其境如数家珍引人入胜望尘莫及B.感同身受如数家珍心驰神往望而生畏C.感同身受耳熟能详心驰神往望尘莫及D.身临其境耳熟能详引人入胜望而生畏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小题。杭州的飞来峰不过是一座石灰岩侵蚀残留的孤峰而已,只因它们外形奇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被冠以飞来峰之名。自然界中除了飞来峰,还有飞来石,并且其数量远多于飞来峰。飞来石体积较小,很多景区里都能见到,而且其背后都被赋予了情节相似甚至雷同的传说故事。事实上,无论是飞来峰还是飞来石,都是人们对不明来历的巨石的形象称呼,缺乏科学的命名依据。但在地质学研究中,确有飞来峰这个专业术语。飞来峰据《地球科学大辞典》的解释是指位于原地岩体之上外来岩体的推覆体或逆冲岩席被侵蚀切割后形成的孤立残峰。简单地说,飞来峰就是与本地岩块截然不同的外来岩体,而且,这种外来岩体比位于下方的岩层还要古老。21.下列各项中的“不过”与文中的加点词语“不过”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去是去了,不过没有见到他想要见的人。B.看了你的表现后,感觉水平也不过如此嘛。C.在月下看这两个字,实在是写得美丽不过。D.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不太好。2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要求:可以增删少量字词,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们总是会被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忽然唤醒。这种幡然醒悟,使人通透,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影响或许就是一辈子……
请以“我被_____唤醒”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1.A(B项“深感同情也非常好奇”说法不当,材料二中是说“张师傅在财贸大会的发言中,最使我感动……”;C项“当了19年伙计,这期间政治上没地位……”说法错误,由材料二可知,19年指“从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而1949-1955年是解放后,不能说他“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受污辱”;D项“已忘记在旧社会受的苦”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以前的这些事,折磨得我永远也忘不了旧社会的苦”)2.D(材料二没有“抓住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而是重点叙述张秉贵解放前的经历)3.B(是间接体现张秉贵的精神,并非直接)4.材料一先简要介绍张秉贵的出身和成长经历,(1分)然后写他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时的思想转变和觉悟提高;(1分)接着写他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做出的种种努力,体现了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1分)最后写张秉贵用“一团火”温暖了无数顾客,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1分)。【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学生只要表达清晰即可分条给分。5.①叙述主体不同:材料一是旁观者(记者)叙述,材料二是张秉贵本人讲述。(2分)②叙述详略不同:材料一是简略叙述,材料二则详尽具体。(2分)③写作意图不同:材料一是为了突出张秉贵的新生活和努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材料二是为了突出他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让读者更加了解他的人生经历。(2分)【说明】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概括和解释各1分。6.B(“写出了天气真实的变化”错误。“仿佛有一股风暴席卷而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向前涌”是比喻荷妹带来的新思想、新技术对谭婶婶心理产生的巨大冲击。这里是谭婶婶的心理感受,不是真实的天气变化)7.A(“表现了作者对谭婶婶的批判”错误。根据文中描写和情节发展可知,作者并没有批判谭婶婶。相反,小说通过谭婶婶的心理变化,展现了她从最初的抵触到最终接受新事物的过程,表现了她的成长和转变)8.①第一处,荷妹接通了自来水,在谭婶婶心理活动后加入了一段关于风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谭婶婶内心的不安(矛盾、心理转变)。②第二处,在彩弟生产时打呵欠要睡时的一段环境描写,描写了大风拼命地摇撼着树枝的情景,写出风的狂大。关于“风”的描写起到了渲染紧张氛围的作用,渲染了接生时紧张的气氛。③第三处,谭婶婶去给医院打电话的路上的一段环境描写,描写了风越来越大的场景,写出了谭婶婶内心的紧张,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同时也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谭婶婶请荷妹接生做铺垫。{=4\*GB3|④}第四处,小说结尾,一切都按照理想中的样子发展时加入了一段环境描写,描写了狂风退却,一切变得安静的场景,渲染了恬静的氛围,暗示了故事的结局。【说明】每处2分,找准一处并表述清楚1分,作用1分。答全两处即可得满分。9.①幽静的新生儿降生的地方。小说开头描绘了产院幽静整洁的环境,紧扣标题的“静”,所以“静静的产院”实指幽静的新生儿降生的地方。②喻指新事物、新思想悄悄诞生的地方。新人、新事物、新思想都是在这儿出现,谭婶婶的心理变化是在这个产院里发生。③预示着新旧冲突终将平息,新时代终将到来。小说结尾描写了狂风退却,一切变得安静的场景,渲染了恬静的氛围,暗示了故事将向着美好、灿烂的结局发展,谭婶婶和荷妹之间的矛盾也将消失,新时代终将到来。
【说明】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10.CEH(句意:房琯做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了他。“布衣时”属于偏正短语充当“与甫善”的状语,AB处不能断开,“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是结构完成的句子,C处断开;“时”作“琯为宰相”的状语,D处不断开,宾语“宰相”后E处断开;“自”作“帅”的主语,F处不断开,“自帅师”是“讨贼”的方式,之间不断开,主语“帝”前H处断开)11.C(错误。恰逢/适应。A项正确。B项正确。居然、竟然/于是,就。D项正确)12.B(“唐肃宗昏聩无能,听信谗言”错误,原文信息是“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可见唐肃宗是因为房琯兵败将其罢相)13.(1)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宵”,在晚上,趁夜、连夜;“谒”,拜见;“谒肃宗于彭原郡”,状语后置;“拜”,授予官职。每点1分)(2)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连续十天得不到食物。(“尝”,曾经;“游”,游览;“为…所”,被;“旬日”,十天。每点1分)14.示例:①杜甫有文才;②能够为朋友仗义执言;③性格上又有偏激狭隘的缺陷;④行为倨傲无拘束。(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依据“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可概括为:有文才。依据“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可概括为:能够为朋友仗义执言。依据“甫性褊躁,无器度”可概括为:偏激狭隘,没气量。依据“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可概括为行为倨傲无拘束。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篇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做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了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让杜甫离京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隘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急躁暴戾,却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植树,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农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诞。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郭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恰逢崔宁杀死郭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江陵就发生了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15.C(“写景动静结合”说法有误。此联中没有“动”景的描写)16.①颔联两句全由名词组成,八个意象罗列组合成一个整体。②菱荇是静景,鹅儿是动景;桑榆是静景,燕子是动景,两句写景,动静相间。{=3\*GB3|③}写景角度俯仰结合,上联是俯瞰水面,下联是仰视桑榆和梁上的燕子。(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皆可得分)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8.D(第一空,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感同身受: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语境指亲身到考古公园中体验考古,应选用“身临其境”。第二空,如数家珍:好像数点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语境指对相关旅游景点名字很熟,应选用“耳熟能详”。第三空,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此处修饰“故事情节”,指其吸引人,应选用“引人入胜”。第四空,望尘莫及(莫:不能;及:赶上):形容望着远去的人马行走时扬起的阵阵尘土,却不能追上他们,比喻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相差甚远,无法追上。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语境指学术研究对大众来说很难接近,应选用“望而生畏”)19.语句①,可修改为: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或: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所呈现的平淡和艰辛得多。语句④,可修改为:人们往往会对考古产生更纯粹的敬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成分赘余,“更加”和“得多”重复罗嗦,去掉一个。语句④不合逻辑,“考古往往会对人们产生更纯粹的敬意”主客倒置,可修改为“人们往往会对考古产生更纯粹的敬意”。20.甲:考古研究不是艺术创作。乙:还需要进行文化上的“冷”思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和前文“让取材于考古的艺术创作热潮,大有赶超考古研究本身的趋势”为转折关系,和“而是一项专业性强、又远离人烟的‘冷板凳’工作”为对照句,可知此处承上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品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2024年体育自评结果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运作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瑜伽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文化与创新模板
- 双十一医保新品发布
- 专业基础-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模拟试卷5
- 三年级学习导向模板
- 气候变迁与寒露模板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详解)
- 《道路车辆 48V供电电压的电气及电子部件 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文本以及编制说明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与答案
- 2024年鄂尔多斯市国资产投资控股集团限公司招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篝火晚会流程
- 船形乌头提取工艺优化
- 财务总监个人述职报告
- 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方案
- 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 管理者的九大财务思维
-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100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