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9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9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9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9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复习攻略】

复习时要把握一条“线索”、两种“政体”、三次“主要革命”、三个“发展趋势”:一条“线索”——指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到完善成熟;两种“政体”——指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次“主要革命”——指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发展趋势”——指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课程标准】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主干梳理﹒强基固本】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课本,自主完成《金版新学案》第259页到第261页的填空内容,然后把疑难问题标记清楚。【启思助学】一、吃透教材1.托克维尔说:“这场(法国)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P51)。思考:这段材料的主旨是什么?根据托克维尔的话可以概括出法国大革命的哪些历史意义?提示:主旨——简要地解释了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和革命所达到的目的;历史意义——摧毁封建制度,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秩序。2.英国议会,亦称“国会”,分上、下两院……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侧(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P52)。思考:对执政党和反对党的这种座次安排,有何意义?提示:能有效地监督执政党执政,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3.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P52)。思考:指出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提示: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4.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P51)。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价值。提示: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5.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P53)。思考: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影响?提示:对美国黑人奴隶的解放有极大促进作用;有利于赢得人心,取得内战胜利。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P54)。思考:这说明德意志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提示:保留着普鲁士的专制色彩。二、学习情境——日本立宪政体

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思考:依据材料,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提示:“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对天皇负责,也对议会负责。【培养关键能力】友情提示: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金版新学案》第261页到第263页“培养关键能力”的相关内容并完成探究问题。【重点聚焦】1.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历史解释)(1)特点:理论依据——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等。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激进革命方式;以俄国和日本为代表,温和改革方式。政体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体现原则——以立法形式确立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和司法分权与制衡;政党政治;议会民主。(2)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具有阶级、种族局限性。2.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历史解释)项目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点背景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的矛盾方式革命(战争)改革任务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解放农奴摆脱民族危机性质资产阶级革命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局限未消除种族歧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相同点时间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背景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发展要求改变生产关系任务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三个转移”及其影响(1)“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颁布前,议会主要是限制国王征税权,颁布后议会有了立法权。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以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为标志;“光荣革命”后,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8世纪中叶,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的惯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但国王还保留一些形式上的权力。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以议会改革为标志;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与新兴工业城市代表进入议会;宪章运动最终实现了普选权。(2)影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最大程度稳定了社会秩序,避免了社会的分裂;与启蒙运动互相促进,推进了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设。4.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1)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都是由宪法赋予的,各州保留了一些自治权。(2)分权制衡原则: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3)民主原则: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4)宪法至上原则: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1.(2023﹒全国乙卷)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都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该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真题品悟】——在品悟中探寻规律B【解析】根据材料“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再度开始了君主威权统治,可知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B正确;18世纪中后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A错;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错;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错。2.(2023﹒新课标卷)下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的是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的是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B【解析】据本题时间“1808年”,“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战争的发生时间是1803年5月13日Z至1815年11月20日,漫画《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中,拿破仑被描绘成蛛网中心的一只蜘蛛,尽管欧洲其他国家大多都被网住,但是“约翰牛”这只大苍蝇(英国)仍旧飞得自由自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拿破仑帝国时期,与欧洲部分国家发生了连绵数年的大规模战争,拿破仑大军横扫整个欧洲战场,迫使英国联合其他欧洲国家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拿破仑,B项正确;1815年,欧洲各国参加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排除A项;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排除C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3.(2023﹒新课标卷)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D【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材料内容可知,本题主旨是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科技等内容,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日本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的近代化,D项正确;这些举措只能说打击了封建势力,不能说摧毁了,排除A项;日本只是学习西方科技,还达不到西方科技本土化的程度,排除B项;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材料的主旨是学习西方制度和技术,无法得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排除C项。4.(2023﹒北京卷)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C【解析】据材料“‘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在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C项正确;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的时间是1776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没有否定天赋人权观念,而是宣扬天赋人权,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2023﹒湖南卷)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上述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党政治渐趋成熟,而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内对内阁不利的议案会遭到首相所在政党的否决,导致有人所戏称的“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现象,C项正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集权问题,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排除B项;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排除D项。6.(2022﹒福建卷)1867年,政治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论及英国政治体制时,总结国王在国事中扮演的角色是“接受咨询,给予支持,提出警告”,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权力的加强

B.责任内阁制的出现C.政党政治的发展

D.君主立宪制的完善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是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中“接受咨询,给予支持,提出警告”是对君主立宪制中“君主”作用的一个形象描述,可以推知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D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其误导点在“提出警告”一词,虽然国王可以对国事提出警告,但这一时期国王的权力已大大削弱,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排除B项;政党政治发展在19世纪有所发展,但与题干呈现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7.(2022﹒湖南卷)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经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解释上述现象,排除D项。8.(2022﹒北京卷)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下院形成的过程,其主要构成成员是城市市民和骑士,而且议会下院逐渐独立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这说明当时的城市市民和国王实现了联合,C正确;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A错;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B错;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D错。C9.(2022﹒广东卷)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C【解析】根据材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可知,德国虽然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涉及了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但却没有涉及个人权利,说明德国资本主义的保守性,专制色彩比较浓厚,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德国的国家结构,不能得出帝国结构的松散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德国的对外政策,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代议制专制色彩非常浓厚,“君主制度的脆弱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0.(2022﹒湖北卷)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71、1872年日本明治维新已开始,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装扮,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A正确;“开始”表述错误,B错;材料反映明治维新促进社会习俗的转变,C项前后颠倒,排除;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A11.(2022·浙江1月)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的学者认为,“从表面上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这一“变化”表现在(

)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B.责任内阁制形成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统而不治”【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王权受到制约,C正确;根据“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可知,17世纪末的英国没有改变王国,排除A项;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国王“统而不治”,排除D项。C12.(2022﹒浙江6月)历史进程中的变革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州权主义者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国家主义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如果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A.“孤立主义”原则

B.《人民宪章》原则C.“自由放任”原则

D.“制约与平衡”原则D【解析】美国制宪会议上大小州之间矛盾重重,但是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照人口总数分配,分别照顾了小州和大州利益,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D正确;孤立主义指的是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A错;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遍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自由放任主要是经济政策,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发展,C错。13.(2021﹒河北卷)在美国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的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

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的首都不能设立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和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其目的是防止各州对联邦的制约,以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故选A项;两人的主张防止内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而不是外部势力,排除B项;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与“国家的首都不应当……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不符,排除C项;1787年宪法将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来折合计算南方人口的总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利益,调和了南北之间的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4.(2021﹒广东卷)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解析】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C15.(2021﹒全国乙卷)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解析】题干中国民议会的相关禁令和规定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子女个人权利,体现了国家肩负起保护个人权利的责任,符合社会契约精神,故选B;个人意志与个人权利不能划等号,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权利的保护,A排除;材料主旨并未涉及男女政治地位的内容,排除C;材料中政府强制干预家庭和家族内部事务,显然是国家高于家族,排除D。B16.(2021·福建卷)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

)A.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

B.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C.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

D.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明治维新,推行西化改革,因此材料“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体现的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D项正确;A、B、C三项无法准确体现材料反映的内容,均排除。D17.(2021·湖南卷)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A.国会的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故A项中“高于”、C项中“压制”的说法错误,均排除;由题干中的“国会通过”“赋予最高法院……自由裁量权”“最高法院……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等信息可知,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对三权分立体制进行内部调整,有利于三权分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故B项正确,D项错误。B18.(2021﹒重庆卷)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解析】由材料“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可知法国试图借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世袭的君主,保留封建等级和贵族权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试图借鉴《权利法案》起草者的意图,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人权宣言》未采纳其意见后形成的,排除B项;《权利法案》已经否定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D项。A19.(2020﹒浙江6月)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C【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等大权,可连选连任,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C;宪法赋予参议院很大权力,总统和内阁对参议院负责,参议院授权组成高等法院行使司法权,可以审判总统,参议院有权同意解散众议院,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84年议会把“共和国形式不得动摇”和“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写入宪法,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之路,因此B项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2020﹒浙江7月)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1689年1月议会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权利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批准正式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因此“光荣革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选择B项;“光荣革命”并未结束英国的君主制度,排除A项;英国实行的不是共和政体,排除C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21.(2020﹒全国Ⅱ卷)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其中皇帝是国家的中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当帝国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时,俾斯麦被迫辞职,此事件反映的是皇帝个人权力的强大,B正确;德意志帝国议会受到政府控制,且材料未涉及议会对政府的监督,A排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在对外政策虽然不一致,但是这仅是材料的表象,材料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权力过大,C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因此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的说法错误,D排除。22.(2020﹒全国卷Ⅲ)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C【解析】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却较小,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择C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有“主权”,排除A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同时,还要限制地方的权力,因此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23.(2020﹒海南卷)根据钱乘旦等著名学者所著的《世界现代化进程》记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59—1941)在位的20多年,却从来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B.德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C.普鲁士未占据帝国统治地位 D.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解析】材料“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体现的是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说明其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D正确;德意志统一后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A排除;材料是对统一后德国体制的描述,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24.(2020﹒江苏卷)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比较笼统,没有明确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当州长,也不愿意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项。A25.(2019﹒全国Ⅱ卷)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选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选项排除。D26.(2019﹒海南卷)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解析】依据材料结合可知,美国用“批准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本国的宪法进行修改或补充,甚至是对原有条款的否定,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并不完善,存在缺陷,D正确;这些修正案并未取消各州的立法权,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美国2/3以上的州可以联合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这些修正案并未赋予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B错误;这些修正案是对各州的限制,与联邦政府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无关,C错误。D27.(2019﹒江苏卷)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A【解析】结合材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A正确;1787年宪法并未解决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B选项排除;1787年宪法的制定初步解决了南方与北方对立的局面,C选项排除;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D选项排除。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