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思路,市政协把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确定为今年专题调研课题。4-6月份,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先后到有关区县、金融单位、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赴省内、省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广泛征求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市政协委员企业家意见建议,专题听取了市人民银行、市金融办等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协商讨论,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我市金融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金融改革,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市金融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6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6.11亿元,增长10.6%,占全市GDP比重4.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

(一)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21家,区县农商行8家,村镇银行7家;证券分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35家,期货公司法人机构1家,期货营业部5家;市级保险机构64家,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落户我市。地方金融组织方面,全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3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9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4家,典当行24家,融资租赁公司4家,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1家。整体来看,全市已初步形成银、证、保、地方金融组织协调发展,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体系。

(二)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6.39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976.2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21亿元,列全省第8位;人民币存款余额4364.1亿元,比年初增加209.59亿元,列全省第7位。目前,全市共有28家上市公司、30只股票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交易,累计直接融资额560亿元;新三板挂牌公司有50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13家,市值713.9亿元,托管企业2179家。2016年,全市股票、债券合计直接融资261.8亿元。保险业发展迅速,2016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0亿元,2017年前5个月实现保费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34.94%。

(三)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16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1%,同比下降30个基点。齐商银行先后在省内外设立8家分行,张店农村商业银行也分别在济南、青岛设立异地分行。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村镇银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等试点扎实推进。出台顺位抵(质)押管理办法,提高企业抵质押能力,2016年,共有10家银行为41家企业办理顺位抵押贷款21.95亿元。

(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生新变化。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截至5月份,对330个重大项目、28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87个市级服务业项目、30个现代物流项目分别给予融资支持321.6亿元、253.35亿元、56.76亿元、20.41亿元;对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和25家创新创业载体给予融资支持54.73亿元、3.16亿元;为390余户“双创”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0.9亿元。今年前5个月,基础设施建设类贷款新增62.65亿元,是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半。(五)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力处置企业资金链、担保圈风险,取得了明显效果。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了市金融运行监测中心、重点企业资金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全市担保圈风险预警系统,按照“一企一策”、“多措并举”的原则,妥善处理企业资金链、担保圈风险问题。2012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通过打包转让、贷款核销等多种措施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50亿元,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开展打击逃废银行债务专项活动,持续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推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企业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普遍提高。

二、金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全市金融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产业发展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看,我市金融机构数量偏少,金融资产运行质量不高。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2%,分别低于全省、全国0.83、4.18个百分点,分别比潍坊、东营、青岛低1.19、1.09、2.48个百分点。全市存贷比长期偏低,2017年5月末,全市本外币余额存贷比67.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34个百分点,分别比潍坊、东营、青岛低0.75、23.99、24.72个百分点。(二)金融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我市金融业在顶层设计和规划上,与省内外先进地市存在明显差距。从省内看,潍坊市2013年就谋划实施金融业发展重点工程,2016年印发《推进现代金融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产业布局、金融发展主体等做了超前谋划。济南市2016年提出全力推进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今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青岛市2014年启动建设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如今“财富青岛”、金家岭金融中心等已成为城市新品牌。从省外看,贵阳、重庆、成都等市均出台了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三)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大。我市于2016年注册成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目前仅仅初步搭建起公司框架,公司运作模式、平台建设、专业团队等等,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而潍坊市2013年就成立了金融控股集团,并取得了骄人业绩。在全市金融产业布局中,缺乏金融集聚能力强、辐射功能强、优势地位突出的金融聚集区。地方金融资源的整合度不高,民间资本的潜能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资产规模、发展速度、运行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建设方面需要加强,考核机制尚不完善,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等还不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

(四)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截至2017年5月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25.87亿元,不良率4.21%,分列全省第四位、第二位;关注类贷款余额298.2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9.98%,仍然处于高位;逾期贷款余额183.59亿元,比年初增加36.32亿元,增幅24.66%。不良贷款处置与化解压力较大,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效益回升。企业资金链风险、担保圈风险致使银企之间互信度下降,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监管,金融生态环境没有根本好转。(五)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下降。最近几年,由于国内实体经济平均投资回报率低于平均实际融资成本,也低于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导致市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意愿较低。加之受到个别企业担保圈、资金链断裂影响,我市金融全行业盈利水平明显下降,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贷款有效需求的积极性不高、愿望不强。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大项目比重较高,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据统计,全市投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实体企业的贷款占比不足三成。(六)金融专业人才匮乏。全市金融从业人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四大行、农商行、城商行的老班底构成的领导层以及近年来校园招聘的年轻人,缺乏具有工作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没有完善的金融人才培训机制,缺乏培育金融专业人才的平台,无法在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占得先机。三、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产业的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金融产业布局,整合金融资源,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推进金融产业聚集发展,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围绕价值链,打造产业链,形成创新链,配置资源链,为经济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地金融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一)尽快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推进财政金融融合发展。借鉴潍坊等地的做法,加快推进我市金融控股集团的运作,打造投入金融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专业化的投融资平台,实现各类资金的优化组合,放大财政资金规模,强化引导作用,提高扶持效果。通过整合现有的产业引导资金、政府股权和资产,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金融资本的方式,增资扩股,规模化运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一是实现财政资金管理四个转变:在投入方式上,由直接无偿投入向股权、债权、夹层基金等权益类投入转变;在投资决策上,由行政决策向专业化、市场化决策转变;在投入主体上,由财政单一投入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转变;在投入重点上,由单一项目向公共服务、新兴金融业态、创新创业等关键领域转变。二是推进“多牌照”经营。以控股、参股、合伙、合作等方式,尽快实现涵盖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担保等多牌照、综合性金融运作平台,创办我市缺失的金融业态,如消费金融、大数据、云支付等。三是组建金融控股集团专业运营管理团队。尽快从财政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商业银行等单位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并面向社会招聘录用一批真正懂金融、干金融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确保金控集团的高效运营,持续发展。(二)大力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地方金融实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体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尽快组建淄博农商银行。借鉴济南等市经验,把五区三县农商银行整合起来,通过增资扩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做大资本规模,进一步增强农商银行的整体实力,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是支持齐商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做成全国一流品牌。三是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帮助村镇银行稳健发展,真正办成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地方金融机构。四是支持各类产业资本发展私募投资、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市场主体,引进和组建一批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金融中介机构,构建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三)着力打造金融聚集区,发挥金融规模集聚效用。金融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是推进金融产业发展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能够带动一个地区金融产业的快速集聚发展。目前,我市金融商务区建设已经形成规模,但是还没有解决金融产业的聚集发展和功能定位问题。建议:一是专门成立以金融专业团队为主体的金融商务区管理机构,负责金融商务区的规划布局、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打造以金融聚集服务为主体的金融聚集区。二是围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吸引证券、期货、投资、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发挥好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聚集效应。三是积极开展金融招商,引进更具实力的股份制银行、投资控股集团、保险机构等,实现金融机构的加速聚集。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齐商银行总行、招金期货、中泰证券等有影响的地方金融机构迁址到金融商务区。逐步把我市的几大保险公司、金融服务中心、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吸引到金融商务区,完善金融聚集区的功能,打造我市区域性有影响力、辐射带动力的金融中心。(四)积极争取全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以我市列入首批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找准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绿动力工程与金融业发展的契合点,申报第二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研究制定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完善绿色金融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依托金融院校成立绿色金融研究机构,依托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齐商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五)加大培养、引进金融专业人才力度,形成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人才支撑。积极搭建金融人才培养平台,加快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金融知识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有针对性地对党政领导、机关干部进行现代金融知识业务培训,掌握金融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动态,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现代金融意识和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二是抓好金融专业人才引进。构建我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制定落实金融人才引进的奖励政策,依托股权交易中心、金融平台、金融机构等引进高端金融人才,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推进金融专业人才交流。完善区县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双向挂职交流机制,选派一批能力素质高的金融机构业务主管到市直经济部门和区县挂职,同时,选派部分党政干部到金融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挂职交流,通过双向交流,增强对金融工作学习把握能力,进一步搞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与金融的结合。(六)聚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金融要恢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色”,围绕培育新动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优化信贷投向,全力支持我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更好地满足企业在装备升级、智能化改造、安全环保水平提升等方面的信贷需求。一是加快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培育我市上市企业资源,支持企业通过沪深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实现直接融资。加强与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合作,构建多种融资工具联动的融资体系。二是发挥市产业引导资金功能,打造产业发展基金平台。整合市和区县的各种金融资源,建立包含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基金(PE)、并购基金及风险缓释基金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新财政+基金+金融的投融资模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建设。各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运营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监管创新等,科学处理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信贷业务与投资业务、同业业务与实体经济业务等关系,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综合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展期续贷、分期还款等多样化手段,积极主动地适应实体经济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要积极推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有效解决生产设备的购置问题。四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学习借鉴中关村示范区等的科技金融发展经验,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建立信用激励、风险补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