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50年风雨汽车路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1959年2月1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中国汽车发展史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中国汽车发展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共和国50华诞之际,中国轿车终于崛起,迎来了可喜的收获季节,站在了世界腾飞的起跑线上.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1956年-1984年)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因为在当时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但二汽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中国汽车发展史
二汽厂址原始地貌
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中国汽车发展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从1958年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1997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9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年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43.4%,而2004年自主企业的销售增幅仅为3.5%。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8.9万辆,增幅达118.8%。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的车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从零到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不到两年。中国汽车发展史
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风云正式上市,较高的性价比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另一款车系奇瑞QQ,以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奇瑞QQ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成为国内两厢车的老大。2005奇瑞轿车出口1.8万辆,位列全国轿车出口第一。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2003年初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奇瑞形成了有自主创新、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2006年3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在今年两会期间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汽车工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回顾五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几经曲折。现如今,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历经五十年风雨的中国汽车工业即将掀开新的历史篇章,奇瑞公司的第50万辆汽车下线,也是民族汽车工业史的一个里程碑如当年确立的轿车生产布局“三大三小”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东风和上汽3个轿车生产基地以及北京、天津、广州3个1轿车生产点。东风汽车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三大汽车企业集团之一。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公司现有总资产732.5亿元,员工12.4万人。2008年销售汽车132.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969亿元,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4.08%。在国内汽车细分市场,中重卡、SUV、中客排名第一位,轻卡、轻客排名第二位,轿车排名第三位。2008年公司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0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5位。经过40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构建起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东风品牌早已家喻户晓。近年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快速提升,公司也相应确立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创造国际居前、中国领先的盈利率,实现可持续成长,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事业梦想。如今,公司12万多员工正在为这一愿景和事业梦想而努力奋斗。展望未来,东风公司一定会在新的发展阶段,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为社会、为国家、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主要由汽车分公司、铸造分公司、车厢分公司、常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四个分公司,工程车、海外、特种车三个事业部,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东风襄樊物流工贸有限公司、东风襄樊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嘉华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控股子公司组成,事业布局武汉、襄樊、十堰、郑州、常州。东风系列轻型商用车,产销量处于行业第二。公司持有50%股份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产品涵盖B、C、L系列4到9升机械式和全电控柴油发动机,功率范围100-545马力,技术上与欧美市场同步,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中重型动力生产基地。公司持有50%股份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高端皮卡生产基地。公司持有90%股份的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客车底盘及系列客车,其中,客车底盘销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1、东风小霸王、东风多利卡、东风金霸、东风康霸、东风之星、东风金刚、东风劲诺等东风品牌轻型卡车;2、东风御轩、奥丁、NISSAN帕拉丁等MPV、SUV;3、东风、NISSAN双品牌下的汽油、柴油皮卡;4、东风莲花、东风快车等客车及其客车底盘;5、东风康明斯B、C、L、Z系列发动机;6、东风梅花铸件。截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已开发出东风天翼、奥丁、锐骐、东风帅客、御轩等10款纯电动车型,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自2006年以来已订购郑州日产近30辆纯电动车进行示范运营,东风旅行车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纯电动客车东风天翼,也于2009年5月正式在河南洛阳投入城市示范运营。东风天翼采用了17项自主研发的电动车专利技术,行驶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0km/h,可乘坐78人,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230公里,最大爬坡度大于20%,并能实现快速充电。公司主要资产及业务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14家附属公司、共同控制实体及其它拥有直接股本权益的公司,主要包括:1、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2、与日本日产柴油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的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3、与法国PSA合资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4、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5、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6、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占44%的股份);7、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以间接方式持有30.1%的股份);8、东风汽车财务有限公司(以直接、间接方式合计持有60%的股份);9、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10、东风特种商用车公司;11、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12、生产自主乘用车品牌——东风风神的东风乘用车公司(持有100%的股份)。发展历程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69年-1985年为第一次创业阶段,建成年产10万辆中卡生产能力;1986年-1992年为第二次创业阶段,建成年产1.5万辆重型卡车生产能力,中卡能力扩大到年产17万辆;1993年至今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在建设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在调减中卡生产能力的同时发展轻型车,1997年已形成3万辆轻型车生产能力,至1998年底累计产量已达98,450辆。经国家计委批准,1999年--2001年将在此基础上经过完善和补充建成10万辆轻型车能力项目。截止1998年,东风汽车公司市场占有率为11.66%,位居全国汽车行业第三位呵呵我是从大量资料里面挑选了一些重点罗列在这里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还有疑问请追问我国专用汽车的生产起步较晚,是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在军用改装车辆、消防改装车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用汽车生产厂家根据国民经济的不同需要,已经逐步成为某一类专用车辆生产的骨干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如生产半挂车的汉阳特种车辆制造厂、生产粉罐汽车的武汉专用汽车制造厂、生产冷藏保温车的镇江冷藏汽车厂、生产厢式汽车的兰州专用汽车厂、生产自卸车的青岛专用汽车厂等专用汽车厂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专用车辆得到迅速发展,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多辆,特别是国内各大汽车集团公司,如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等都把专用汽车的开发放到了重要地位,为专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专用车辆已从形成行业阶段逐步向成熟阶段迈进。目前,专用车辆已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覆盖面越来越广。近几年来,一些专用汽车生产厂家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涉足国外市场,尤其是我国中吨位的专用汽车以其具有的可靠性、性能适中、价格低廉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已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我国专用汽车底盘发展现状与趋势-专用汽车底盘,市场-商用车行业-hc360慧聪网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2日发布人:司雨云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专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一方面,随着产业政策逐步落实和行业标准法规政策不断完善,从政策标准法规上规范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及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专用汽车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专用汽车的产品品种日趋丰富、合理,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年产量也大幅提高。
1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早期主要侧重于应用。虽然应用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专用汽车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发展迅速。据资料统计,1999年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厂546家,2005年专用汽车企业628家,2006年已经增加到800家;生产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产量为17.42万辆,2004年为35万,2005年为50万辆,2006年已接近60万辆,2007年更是达到了70万辆。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车总量的40%左右,有接近5000个产品品种,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专用汽车产品将达到6000个品种,年产量90万辆,占当年载货车产量的65%。
另外,我国专用汽车产品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用汽车产品相比已基本接近,虽然在一些方面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总体上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国际专用汽车行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基本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产品品种、档次、工艺装备、自主研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进口向出口的转变。“十五”期间,专用车企业大多进行了结构调整,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企业性质的转变。大多数专用车企业拥有完备的产品研发体系,少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专用汽车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毋庸置疑,我国专用汽车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研发能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目前除自卸车、挂车、厢式货车等专用车批量较大外,其它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用车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改造投入大,见效慢,收效小,加上大多数企业缺乏资金,不愿做长期投资,于是采用简易的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的提高。资金缺乏、技术投入不足,更容易走上仿造之路,大多数企业都是仿造国外车型,然后再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其次,专用底盘缺乏。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一家专业生产专用汽车底盘的企业,国内800多家专用车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类专用汽车中,大多数是在普通载货车底盘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而在这些企业中又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
第三,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专用车的市场份额占全部载货车的40%,与发达国家专用车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外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型比例为3∶4∶3,而我国目前仅为3∶5∶2,中型专用车多而重型专用车少。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
[2]
[3]
[4]
下一页
|||
第四,行业集中度较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不“专”,专用汽车生产存在散、乱、差的现状。1个产品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生产,以及1家企业又生产很多种产品;而发达国家,1个产品最多3~5家企业生产,1家企业最多只生产几种产品。相比之下,我国专用汽车行业集中度较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不“专”。
第五,现有专用装置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对专用汽车限制较大。我国专用汽车专用装置的关键件总体水平不高,如液压件、泵类、阀类、控制仪表等还未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仍需进口,制约了高水平专用汽车的开发生产。
最后,国内专用汽车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以美国为例,通常1个48(14m)、载荷量20t的二轴厢式半挂车,车辆自重在7t以下,换算成我国目前的13m长标准二轴厢式半挂车,自重约为6t;而我国目前通常13m二轴厢式半挂车的自重均在8t以上。如果二轴半挂车轴荷受同样法规的限制,美国的厢式挂车在满载时将比我国车辆多装约2t左右的货物,空载运输时自重又轻2t,这对汽车的油耗、轮胎损耗都有较大的影响,其先进的运输经济性不言而喻。
3专用汽车底盘的研制与推广
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有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主机厂开发的专用车底盘能否满足专用车日益多元化、专业化的需要,能否满足用户及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到主机厂底盘的市场销售,因此主机厂对于专用车厂家及用户的要求应给予充分重视,要专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用车底盘。主机厂如何研制满足用户及市场需求的专用车底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与专用车厂家进行改装方面的技术交流,了解上装部分的专用性能要求、技术要求,开发满足专用要求的底盘。
第二,充分了解专用车使用环境及工况,对某些部件进行相应改进,以适应特定的环境及工况。
第三,召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用车企业及用户进行技术交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要求,开发或不断改进专用车底盘。
第四,密切关注发达国家专用车的发展动向,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趋势,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底盘,填补国内空白并抢占国际市场。
4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专用汽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两大板块,专用汽车的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产品品种多样化趋势。
从品种上看,发达国家如德国的专用汽车品种有6000多种;从需求量上看,目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也是完全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正是由于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才形成了专用车多品种的特点。据统计,目前我国专用汽车已达228个种、1553个品种。由于各行业的特点不同,对具体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专用汽车市场可以出现多个热点同时并存的局面,从而形成市场的多元化,为生产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2)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重型卡车的市场销量2002年为24万辆,发动机功率大多在205kW(280hp)以下,而到2007年则迅速增长到48万辆,发动机功率大多在205~257kW(280~350hp),重卡尤其是重卡底盘的发展趋势充分印证了专用车重型化、大功率发展的趋势。道路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的高速化、集装箱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为大吨位、大功率、多轴化专用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运输车辆,如重型牵引车、厢式车、厢式半挂车、集装箱运输车、专用半挂车、保温冷藏车等将成为市场的主角。
(3)轻量化。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对于减轻自重、提高运输效率、推动和促进
我国专用汽车技术进步、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欧美专用车企业对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的罐体、厢体的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日本企业也已经在专用车的上装部分大量应用铝合金等轻型材料,而轻型材料在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这意味着,我国的专用汽车产品也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不过轻量化发展的速度会因为不同的国情而有所不同。新世纪十年,是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国专用汽车产业从汽车行业中默默无闻的“小兄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保障力量和汽车工业主要力量的十年。十年来,专用汽车业画出一条快速上升的曲线,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封闭到开放的蜕变:产业规模扩大了,产品品种丰富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资本构成完善了,标准法规健全了,出口量增加了……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推动产业迅速升级十年来,我国专用汽车业蓬勃发展,在整个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成为汽车行业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部分,更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数量由600多家发展到826家,新增企业300多家(期间也有少数企业退出),产品品种由1300多种增至5000多种,年产量由30多万辆猛增到200多万辆,部分品种的专用车实现了批量出口。一些特种作业类专用车研制成功,扭转了我国过去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这些产品不仅技术先进,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30%~50%。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专用汽车企业生产的混泥土泵车等产品多次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为我国自主品牌专用车赢得了荣誉。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更加合理。在目前具有生产资质的专用汽车企业中,国有独资、中外合资、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其中民营企业占专用车企业总量的70%以上。在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的基础上,中集车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用汽车集团已经形成;东莞永强、广东粤海、杭州爱知、重庆迪马等一批在某一产品领域独具特色、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产品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广东富华、江苏扬州海沃、上海申毅、深圳凯卓立等专用汽车上装生产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按照国际通行的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加强研发,成为专用汽车上装技术集成供应商。以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专用汽车工艺装备制造商的壮大,提高了我国专用汽车企业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专业化水平,改变了专用汽车企业自己开发生产装备的状况,提高了专用汽车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了专用汽车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十年间,随着民营资本大量涌入,专用汽车行业区域化发展势头明显,产业趋于集中,最典型的是湖北随州、十堰和山东梁山3地。被誉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湖北随州,依托东风汽车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拥有75家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并规划打造20公里汽车产业发展走廊;以生产自卸车闻名全国的湖北十堰,是东风专用汽车的生产基地,聚集了约40家自卸车生产企业;山东梁山,这个弹丸之地汇集了大大小小230余家专用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近几年来,一些专用汽车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的建设也蓬勃发展。如中集车辆(集团)新疆有限公司的特种专用车生产基地、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的4平方公里专用汽车产业园等。此外,天津市蓟县、河南郑州、安徽阜阳及福建等地正在兴建专用汽车产业基地。这些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我国专用汽车生产与研发技术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汽车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年间,专用汽车生产技术日新月异,机、电、气、液一体化,微电子,智能化技术在专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新能源技术开始在城市环卫类专用车辆上得到运用;各种轻量化新材料如高强度钢、轻质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应用不断增加;专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下料、焊装、漆前处理、涂装等工艺工装技术和设备发展迅猛,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政策到位、标准法规日益健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我国专用汽车行业近十年来的巨大进步,是市场需求的结果,更是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不断完善、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标准法规日益健全的结果。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先后有三次大的涉及专用汽车的产业规划或政策出台或更新,每次都对专用汽车业产生积极影响。第一次是2000年12月,原国家经贸委批准发布了《专用汽车行业“十五”发展专项规划》,首次提出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专用汽车领域,打破了专用车行业国资独揽的局面,迎来了我国专用汽车投资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期,民营专用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给中国专用汽车的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第二次是2004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为我国专用汽车投资管理、品牌建设、技术研发等指明了发展方向。第三次是2009年,工信部制定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刺激了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加大对“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的有力推动下,专用汽车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年间,产业快速发展和产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推动了我国专用汽车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制定、修订70余项专用汽车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60余项。经过十年的发展,专用汽车企业改变了被动接受标准的局面,积极参与专用汽车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部分企业将本企业的产品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十年间,通过对发达国家专用汽车标准的研究,我们建立了由统一标准术语、专用汽车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标准、专用装置标准等构成的专用汽车标准体系。目前,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专用汽车分标委正积极探索我国专用汽车安全和环保标准体系的建设,使我国专用汽车标准体系更系统、更科学,更好地促进我国专用汽车产品的发展,也将有利于我国专用汽车产品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合资合作与自主创新并举推动产业不断进步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组织了行业内10多家企业20余人参观汉诺威商用车展。以此为契机,中国专用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开始大批走出国门,向世界同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先后组织考察了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美国中部路易斯威尔卡车展、英国伯明翰商用车展、日本东京卡车展等世界几大知名商用车展,考察人员也由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上百人,包括企业管理层和一线技术骨干。同时,专用车分会还通过与欧洲、美国、日本等相关组织和机构联络,开展更加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参观、考察与交流,中国专用汽车企业不仅学到了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引进了诸如铝合金罐式汽车、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消防车等车辆的制造工艺与技术,成立了中美、中日、中澳等专用汽车合资企业,推动了我国专用汽车整车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1月,三一重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专用汽车企业所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我国专业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最高成果。三一重工研发生产出的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世界首台三级配混凝土拖泵等产品,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中联重科、中集车辆、东莞永强等企业也在各自的产品领域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研发生产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展望“十二五”:任务艰巨但前景可期新世纪十年来,中国专用汽车产业也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国家在出台相关管理政策时未能考虑专用汽车的个性化特征,所引发的资源浪费等现象,与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相悖。行业“多头管理”让专用车企业无所适从。因此,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加科学、连贯的管理政策,需要有一个适合专用汽车行业快速成长的政策环境。二是近十年来,在专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投资过热、盲目发展的现象。地区和生产企业专用汽车发展规划中产值上千亿元、产能几万辆的现象并不少见,这脱离了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市场实际需求,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特别关注。三是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数量上仍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无序竞争加剧,竞争环境需进一步完善。为了促进我国专用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引导下,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一系列调整。首先是市场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各种工程类运输车辆、工程类作业车辆、厢式及半挂类运输车辆、城市功能服务类车辆等适度的产业规模,以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我国建成世界专用汽车产业研发及制造中心,全面实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目标。其次是组织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底盘生产企业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解决底盘生产企业规模化生产与专用汽车行业多品种、小批量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鼓励行业内优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鼓励行业内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支持专用汽车企业上市,通过金融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形成5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专用汽车企业集团;支持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现代化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产品和市场开发投入力度,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最后是技术结构调整。为满足环保要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发适合国情的各种新能源专用汽车产品;支持和鼓励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专用汽车产品上的综合应用,提倡产品轻量化发展;支持和提倡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度方面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的产品技术开发机制,快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促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提高。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五年至十年里,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将立足长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期待着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我国专用汽车之所以在轻量化方面与欧、美、日企业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因为我国专用汽车的消费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二是国内运输企业为了节省运输费用,千方百计地超载,而没有意识到超载本身会大大增加车辆的燃油费用;三是我国某些地区治理超载的力度不够。
因此,推进我国专用汽车的轻量化,国家有关部门在加大管理、改革税收的同时,还应该引导用户去购买经济性好的轻量化产品。
(4)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
大力推广厢式运输已在“十五”计划中提出,发展趋势已被行业公认。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厢式半挂车、集装厢半挂车已成为物流企业的主力车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集装厢半挂车也会逐渐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世界商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超市比比皆是,轻型厢式车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已经显现。
(5)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总量构成的变化,市场对专用汽车品种的需求格局将相应改变。普通自卸汽车需求量将会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渐减少,厢式车、半挂车以及用于城市配套服务车辆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同时,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剧,产品成本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取胜的竞争优势将被进一步弱化,以技术创新的替代性经济增长将成为专用汽车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此外,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种趋势将提高专用车企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积极性。机、电、气、液、微电子一体化技术及GPS技术等在专用车上的应用能够大大增强专用车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加上我国专用汽车产品传统的成本优势会使国产专用汽车在出口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6)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专用汽车底盘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一是充分考虑舒适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允许个性化设置性能参数。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设计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成为设计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除停车、行车制动等基本安全措施外,通过配备功能齐全的监控系统,防侧翻系统,以及采用电控、液压、机械3套独立制动系统,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车辆安全性研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国际国内油价的不断攀高、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油荒”和气候变暖,使节能、环保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主题。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政策推动环境的改善,汽车的节能、环保也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用户来说,节油不仅从能源考虑,关系着他们切身的经济利益。环保要求推动了动力技术的更新,电子燃烧喷射和共轨技术成为强制性规定。
(7)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
从国际市场形势来看,发达国家因受劳动力价格及经济低迷状况的制约,近年来制造业纷纷外移,给我国专用汽车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一定机遇。一方面,国内专用汽车靠其价格优势在东南亚、中东、非洲、中亚及俄罗斯市场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为国内专用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国外专用汽车企业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高端产品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将会对促进我国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8)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规模企业发展政策,这一政策将推动行业优势资源的重新配置,有实力的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行业产品结构,提高专用汽车产品行业生产集中度。
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过程,虽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专用汽车产业一定会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一个好的专用车底盘如要打开市场,获得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除了以上提到的必须满足用户及市场的要求及专用性能等要求外,还要结合市场特点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对专用车企业申报专用车整车产品公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D--HH--PP--TT--YY--Z
10X4仓栅式运输车
10X4平头加油车
10X4厢式运输车
6X2仓栅式运输车
6X2仓栅运输车
6X2蓬式运输车
6X2平头仓栅式载货汽车
6X2平头柴油随车起重运输车
6X2随车起重运输车
6X2厢式运输车
6X4平头柴油罐车
6X4平头柴油散装粮食运输车
6X4平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6X4平头运油车
8X2仓栅式运输车
8X4仓栅式运输车
8X4平头柴油散装粮食运输车
8X4平头柴油随车起重运输车
8X4平头加油车
8X4平头运油车
8X4厢式运输车
A类泡沫消防车
MS9稀浆封层车
WFAS药食加工专用车
WFAS针灸罐药医疗车
X射线诊断车
安全生产指挥车
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
摆臂垃圾车
摆臂式垃圾车
摆臂式垃圾运输车
摆臂式压缩垃圾车
摆臂式自装卸车
摆臂式自装卸垃圾车
搬家作业车
办公车
保温车
保温防腐工程车
保温供水车
保温运水车
保温运油车
保鲜运输车
爆破器材运输车
爆炸品运输车
背罐车
被服洗涤车
泵浦消防车
便捷售卖车
殡仪车
驳载车
采血车
采油车
餐车
餐厨垃圾车
餐厨垃圾收集车
餐饮垃圾车
仓栏式运输车
仓栅车
仓栅式汽车
仓栅式商品车运输车
仓栅式输汽车
仓栅式厢式运输车
仓栅式运输车
仓栅式运输汽车
仓栅式载货汽车
仓栅运输车
仓栅运输汽车
侧卷帘式配送车
侧开式蓬式运输车
侧开厢式配送车
侧帘厢式运输车
侧帘运输车
侧移门厢式运输车
侧装垃圾车
侧装式垃圾车
侧装式压缩垃圾车
侧装压缩式对接垃圾车
侧装压缩式垃圾车
厕所车
测井车
测量工程车
测试井架车
测试仪器车
长头加油车
车辆救援服务车
车辆运输车
车厢封闭式垃圾车
车厢可卸垃圾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汽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运输车
车厢可卸式汽车
车厢可卸式压缩垃圾车
车厢可卸式运输车
车厢可卸压缩式垃圾车
车厢密闭式垃圾车
车箱可卸式垃圾车
车箱可卸式压缩垃圾车
车载叉车
车载混凝土泵车
车载式混凝土泵车
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
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车
承载车厢可卸式微型垃圾车
充气电源车
充氧车
冲砂洗井车
冲砂洗井液处理车
冲砂液处理车
抽汲车
抽油泵运输车
抽油泵装卸车
抽油车
抽油杆回收车
抽油杆回收作业车
抽油杆作业车
抽油机检修车
除尘车
除雪车
除雪撒布车
厨余垃圾车
厨余垃圾收集车
厨余收集车
厨余吸污车
雏鸡运输车
雏禽运输车
炊事车
纯电动餐厨垃圾车
纯电动仓栅式运输车
纯电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纯电动电力工程车
纯电动服务车
纯电动高空作业车
纯电动高压清洗车
纯电动工程车
纯电动垃圾车
纯电动清洗车
纯电动洒水车
纯电动扫路车
纯电动商务车
纯电动售货车
纯电动桶装垃圾运输车
纯电动吸尘车
纯电动厢式货车
纯电动厢式运输车
纯电动压缩式垃圾车
纯电动邮政车
纯电动运钞车
纯电动自卸式垃圾车
纯电动自装卸式垃圾车
磁选清扫车
打药车
大流量排水抢险车
大型应急通信指挥车
大型应急指挥车
氮气发生车
氮气消防车
氮气增压车
道路灌缝车
道路划线工程车
道路检测车
道路清扫车
道路清障车
道路清障作业车
道路设施多功能清洗车
登高平台消防车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
低平板运输车
低温液体加注车
低温液体运输车
低压试井车
地沟油垃圾车
地锚车
地震排列车
地震仪器车
地质工程钻机车
电泵井清蜡车
电车线路检修车
电磁兼容测试车
电动绞龙散装饲料车
电焊工程车
电缆敷设车
电力工程车
电力环保节能测试车
电力检测车
电力抢修车
电力应急指挥车
电脑加油车
电气试验车
电热解堵车
电石粉车
电视播放车
电视车
电视器材车
电视应急通信车
电视转播车
电信工程车
电影电视流动放映车
电影放映车
电源车车网首页>专用车>专用车全部车辆类型A--DH--PP--TT--YY--Z
10X4仓栅式运输车
10X4平头加油车
10X4厢式运输车
6X2仓栅式运输车
6X2仓栅运输车
6X2蓬式运输车
6X2平头仓栅式载货汽车
6X2平头柴油随车起重运输车
6X2随车起重运输车
6X2厢式运输车
6X4平头柴油罐车
6X4平头柴油散装粮食运输车
6X4平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6X4平头运油车
8X2仓栅式运输车
8X4仓栅式运输车
8X4平头柴油散装粮食运输车
8X4平头柴油随车起重运输车
8X4平头加油车
8X4平头运油车
8X4厢式运输车
A类泡沫消防车
MS9稀浆封层车
WFAS药食加工专用车
WFAS针灸罐药医疗车
X射线诊断车
安全生产指挥车
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
摆臂垃圾车
摆臂式垃圾车
摆臂式垃圾运输车
摆臂式压缩垃圾车
摆臂式自装卸车
摆臂式自装卸垃圾车
搬家作业车
办公车
保温车
保温防腐工程车
保温供水车
保温运水车
保温运油车
保鲜运输车
爆破器材运输车
爆炸品运输车
背罐车
被服洗涤车
泵浦消防车
便捷售卖车
殡仪车
驳载车
采血车
采油车
餐车
餐厨垃圾车
餐厨垃圾收集车
餐饮垃圾车
仓栏式运输车
仓栅车
仓栅式汽车
仓栅式商品车运输车
仓栅式输汽车
仓栅式厢式运输车
仓栅式运输车
仓栅式运输汽车
仓栅式载货汽车
仓栅运输车
仓栅运输汽车
侧卷帘式配送车
侧开式蓬式运输车
侧开厢式配送车
侧帘厢式运输车
侧帘运输车
侧移门厢式运输车
侧装垃圾车
侧装式垃圾车
侧装式压缩垃圾车
侧装压缩式对接垃圾车
侧装压缩式垃圾车
厕所车
测井车
测量工程车
测试井架车
测试仪器车
长头加油车
车辆救援服务车
车辆运输车
车厢封闭式垃圾车
车厢可卸垃圾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汽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运输车
车厢可卸式汽车
车厢可卸式压缩垃圾车
车厢可卸式运输车
车厢可卸压缩式垃圾车
车厢密闭式垃圾车
车箱可卸式垃圾车
车箱可卸式压缩垃圾车
车载叉车
车载混凝土泵车
车载式混凝土泵车
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
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车
承载车厢可卸式微型垃圾车
充气电源车
充氧车
冲砂洗井车
冲砂洗井液处理车
冲砂液处理车
抽汲车
抽油泵运输车
抽油泵装卸车
抽油车
抽油杆回收车
抽油杆回收作业车
抽油杆作业车
抽油机检修车
除尘车
除雪车
除雪撒布车
厨余垃圾车
厨余垃圾收集车
厨余收集车
厨余吸污车
雏鸡运输车
雏禽运输车
炊事车
纯电动餐厨垃圾车
纯电动仓栅式运输车
纯电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纯电动电力工程车
纯电动服务车
纯电动高空作业车
纯电动高压清洗车
纯电动工程车
纯电动垃圾车
纯电动清洗车
纯电动洒水车
纯电动扫路车
纯电动商务车
纯电动售货车
纯电动桶装垃圾运输车
纯电动吸尘车
纯电动厢式货车
纯电动厢式运输车
纯电动压缩式垃圾车
纯电动邮政车
纯电动运钞车
纯电动自卸式垃圾车
纯电动自装卸式垃圾车
磁选清扫车
打药车
大流量排水抢险车
大型应急通信指挥车
大型应急指挥车
氮气发生车
氮气消防车
氮气增压车
道路灌缝车
道路划线工程车
道路检测车
道路清扫车
道路清障车
道路清障作业车
道路设施多功能清洗车
登高平台消防车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
低平板运输车
低温液体加注车
低温液体运输车
低压试井车
地沟油垃圾车
地锚车
地震排列车
地震仪器车
地质工程钻机车
电泵井清蜡车
电车线路检修车
电磁兼容测试车
电动绞龙散装饲料车
电焊工程车
电缆敷设车
电力工程车
电力环保节能测试车
电力检测车
电力抢修车
电力应急指挥车
电脑加油车
电气试验车
电热解堵车
电石粉车
电视播放车
电视车
电视器材车
电视应急通信车
电视转播车
电信工程车
电影电视流动放映车
电影放映车
电源车
电源工程车
电源汽车
吊装式垃圾车
调剖堵水车
顶驱作业车
对接式垃圾车
多功能除雪车
多功能道路清障车
多功能道路养护车
多功能电力工程车
多功能电源车
多功能灌缝车
多功能环保作业车
多功能监测车
多功能检测车
多功能检修车
多功能垃圾车
多功能沥青路面修补车
多功能沥青洒布车
多功能绿化喷洒车
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
多功能清扫车
多功能清洗车
多功能清障车
多功能洒水车
多功能散装粮食运输车
多功能视频通讯车
多功能养护车
多功能抑尘车
多功能执法车
多功能装甲防暴车
多媒体流动演播车
多用途乘用车
二氧化碳消防车
二氧化碳运输车
二氧化碳注入车
发电车
方舱运输车
防暴车
防暴水罐车
防暴运兵车
防弹运钞车
防近视治疗车
防砂泵车
防汛指挥车
防疫车
防撞缓冲车
放射性废物运输车
放射性物品厢式运输车
放射性源车
飞机供水车
飞机加油车
飞机吸污车
分储现混式混凝土搅拌运输..
分捡环卫汽车
焚烧车
粉粒食品运输车
粉粒物粒运输车
粉粒物料运输车
粉粒物料运输车(粉煤灰)
粉粒物料运输汽车
粉粒物料自卸车
粉料物料运输车
粉煤灰运输车
封闭式油田井下测试车
封层车
服务车
腐蚀性物品罐式运输车
负压救护车
复压试井车
干拌砂浆运输车
干粉二氧化碳联用消防车
干粉-二氧化碳联用消防车
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
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
干粉水联用消防车
干粉-水联用消防车
干粉消防车
干混砂浆车
干混砂浆运输车
泔水车
泔水收集车
高等级公路养护车
高低空作业车
高空带电作业车
高空作业车
高空作业喷液车
高空作业起重车
高速公路护栏清洗车
高速公路路面综合养护车
高压清洗车
高压清洗疏通车
高压试井车
高压疏通车
高压洗井车
工程车
工程机械抢修车
工程救险车
工程垃圾清理车
工程抢险车
工程抢险电源车
工程抢险汽车
工程作业车
工具车
工艺殡仪车
公共安全监测车
公交救援车
公路测试车
公路防撞护栏抢修车
公路护栏抢修车
公路监督检查车
公路检测车
公路抢险车
供给车
供气消防车
供砂车
供水车
供水沙漠车
供水消防车
供液泵车
供液车
供液消防车
固井车
固井供水车
固井管汇车
固井水泥车
固井水泥发泡车
挂桶式垃圾车
观光车
观光旅游车
管道补口工程车
管道清淤车
管道疏通车
管杆回收作业车
灌注车
罐式粉粒运输车
罐式加油车
罐式气力吸排车
罐式洒水车
罐式水车
广播电视车
广告宣传车
锅炉车
锅炉清蜡车
国民体质检测车
国民体质医疗车
海关X光机查验特种车
海关机动查验特种车
焊接车
焊接工程车
焊接作业工程车
航空食品装运车
航天器材运输车
豪华殡仪车
豪华游览商务车
衡器检测车
后滚式扫路车
后栏板起重运输车
后援消防车
后装式垃圾车
后装式垃圾压缩车
后装式压缩垃圾车
后装压缩垃圾车
后装压缩式垃圾车
护栏抢修车
护栏清洗车
化工供液车
化工气瓶运输车
化工物料运输车
化工液化运输车
化工液体运输车
化学剂注入车
化学救援消防车
化学事故抢险救援消防车
化学洗消消防车
化学液罐车
化学资源循环利用车
化验车
环保锅炉车
环保智能型畜禽运输车
环境监测车
环空注入车
环卫工程应急车
换电仓运输车
混合动力清洗车
混合动力宣传车
混浆车
混泥土搅拌车
混泥土搅拌运输车
混凝土拌合车
混凝土泵车
混凝土布料车
混凝土车载泵车
混凝土搅拌车
混凝土搅拌运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汽车
混凝土喷浆车
混凝土输送泵车
混配车
混配供液车
混砂车
混酸供液车
活动注水车
活鱼运输车
机场客梯车
机场消防车
鸡雏车
稽查车
激光加工工程车
急救车
急救送血车
集装箱货物运输车
集装箱运输车
挤奶车
计划生育车
计划生育服务车
计划生育宣传车
计量车
计量检衡车
加盖建筑垃圾车
加盖式自卸垃圾车
加盖自卸式垃圾车
加药车
加油车
加油运输车
监测车
监测服务车
监测医疗车
监护型救护车
监控车
监理车
检测车
检衡汽车
检修车
检验车
建筑涂料运输车
交通勘察车
交通事故勘察车
搅拌式混凝土泵车
搅拌运输车
教练车
井架安装车
警犬运输车
警用器材运输车
警用装备车
净水车
静力触探车
救护保障车
救护车
救护物资储备车
救险车
救援车
救助车
举高喷射消防车
勘查车
勘查指挥车
勘察车
勘察指挥车
科普宣传车
可控震源车
可卸式垃圾车
可卸式压缩垃圾车
可卸压缩式垃圾车
客货车
客货式厢式运输车
客厢货车
客厢式运输车
矿产资源勘探车
矿山救援装备器材车
垃圾车
垃圾分类车
垃圾收集车
垃圾桶清洗车
垃圾桶转运车
垃圾桶装运车
垃圾运输车
垃圾转运车
拉臂式垃圾车
拉臂式垃圾运输车
捞沙车
雷达车
冷藏保温车
冷藏车
冷藏汽车
冷藏式运输车
冷藏运输车
礼仪车
立放井架车
沥青保温运输车
沥青道路微波养护车
沥青道路综合养护车
沥青混合料保温修补车
沥青混合料保温运输车
沥青混合料热再生车
沥青混合料再生车
沥青混合料再生修补车
沥青路面热再生加热车
沥青路面热再生修补车
沥青路面热再生综合养护车
沥青路面修补车
沥青路面养护车
沥青路面综合修补车
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
沥青洒布车
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
沥青运输车
沥清洒布车
砾石钻机
连续抽油杆焊接车
连续抽油杆作业车
连续杆作业车
连续管作业车
连续油管作业车
帘布运输车
联动试井车
联合疏通车
两用燃料仓栅式运输车
两用燃料厢式运输车
淋浴车
流动办公车
流动餐车
流动电影放映车
流动服务车
流动培训车
流动售货车
流动售卖车
流动图书车
流动舞台车
流动舞台宣传车
流动宣传车
流动诊疗车
露营车
路面横向力系数测试车
路面抗滑修复车
路面微观再造工程车
路面养护车
路面综合养护车
路政车
旅居车
旅居汽车
铝合金运油车
铝水包运输车
绿化喷洒车
绿化喷洒多用车
绿化喷洒融雪车
绿化喷雾车
绿化洒水车
轮式液压钻孔车
轮胎运输车
螺旋地锚车
煤矿救援车
煤气运输车
煤炭自动采样车
密闭式垃圾运输车
密闭式桶装垃圾车
密封垃圾车
密封式粉粒物料自卸车
密封式垃圾车
密封式垃圾运输车
密封式自卸垃圾车
密封式自装卸垃圾车
密封自卸式垃圾车
面粉运输车
民防通信车
民防应急指挥车
民用爆破器材运输车
民用防疫车
木材运输车
木材装卸车
奶罐车
泥浆罐车
农村沼气池专用吸污车
农机安全性能检测车
农机检测车
农药喷洒车
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测专用..
排爆器材运输车
排水性路面机能恢复车
排烟消防车
排烟照明消防车
排液车
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
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
泡沫消防车
配液车
配液罐车
喷洒车
喷射式混凝土泵车
喷药车
蓬式厢式运输车
蓬式运输车
蓬式运输汽车
篷式厢式运输车
篷式运输车
篷式运输车汽车
篷式运输汽车
平板式运输车
平板运输车
平头6X4仓栅式运输车
平头8X4仓栅式运输车
平头8X4仓栅式载货汽车
平头8X4厢式运输车
平头8X4厢式载货汽车
平头仓栅式运输车
平头柴油仓栅式运输车
平头柴油仓栅式运输汽车
平头柴油仓栅运输汽车
平头柴油混凝土搅拌车
平头柴油混凝土搅拌汽车
平头柴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平头柴油蓬式运输汽车
平头柴油篷式运输汽车
平头柴油厢式运输车
平头柴油厢式运输汽车
平头柴油畜禽运输汽车
平头柴油运油车
平头浮轮运油车
平头化工液体运输车
平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平头加油车
平头蓬式运输车
平头散装水泥运输车
平头厢式运输车
平头畜禽运输车
瓶装饮料厢式运输车
瓶装饮料运输车
起重平板运输车
气垫营救车
气钢瓶运输车
气力吸尘罐车
气力吸排车
气力吸排罐车
气瓶运输车
气体运输车
气象监测车
气象雷达车
气卸散装水泥罐式汽车
汽车起重机
器材消防车
前卸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前卸式多功能混凝土搅拌车
前置式采油车
强光照明车
强力吸污车
墙面清洗车
抢险车
抢险救援车
抢险救援消防车
抢险救援照明车
抢险救援指挥车
抢险救灾饮食保障车
抢险器材车
抢险器材运输车
抢险照明车
抢险照明消防车
抢险指挥车
抢修车
抢修工程车
桥梁检测车
桥梁检测作业车
禽苗运输车
禽畜运输车
轻型汽车
轻型厢式越野汽车
轻型载货汽车
轻质燃油加油车
清蜡车
清扫车
清扫除尘车
清污车
清洗车
清洗洒水车
清洗洒水吸扫车
清洗扫路车
清洗吸污车
清洗吸污两用车
清洗吸污两用联合疏通车
清雪车
清淤车
清障车
囚车
全地面起重机
全封闭厢式运输汽车
全路面起重机
全自动沥青洒布车
燃气管道抢险车
燃油质量检测车
热风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车
热风式再生修补车
热洗车
热油(水)清蜡车
热再生修补车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车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车
乳化炸药车
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
乳胶基质厢式运输车
软顶厢式运输车
软顶运输车
润滑保养车
润滑工程车
润滑油净化工程车
洒水车
洒水洗路车
赛马运输车
散装废品起重运输车
散装粮食运输车
散装水泥车
散装水泥罐车
散装水泥运输车
散装饲料车
散装饲料运输车
散装物料车
散装物料运输车
扫路车
扫雪车
扫雪专用车
森林防火指挥车
森林救援车
森林抢险装备车
森林消防运输(兵)车
沙漠爆破器材运输车
沙漠车
沙漠地震排列车
沙漠工程车
沙漠加油车
沙漠冷藏车
沙漠牵引车
沙漠随车起重运输车
沙漠运水车
沙漠运油车
砂罐车
砂浆搅拌运输车
伤残运送车
商务车
伸缩式皮带输送车
审判车
生活保障车
生物负压检验车
湿粉物料运输车
石油物探沙漠爆破器材运输..
石油修井机
食品安全监测车
食品检测车
食品运输车
食物垃圾收运车
食用油运输车
试井车
试压车
收割机转运车
手术车
售货车
输砂车
熟石灰运输车
数字地震车
数字卫星通信车
双排座厢式运输车
水泵车
水产品捕捞车
水产品捕捞作业车
水罐防暴车
水罐-干粉联用消防车
水罐消防车
水泥车
水泥搅拌车
水泥洒布车
送血车
宿营车
随车起重平板运输车
随车起重牵引运输车
随车起重运输车
随车起重运输汽车
随车起重自卸车
随车起重作业车
随车式起重牵引运输车
碎石同步封层车
隧道清洗车
炭黑运输车
碳黑运输车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作业车
特警突击装备车
特种平板运输车
特种厢式运输车
特种运输车
特种照明车
特种作业工程车
体检车
体检医疗车
体育医疗车
天然气流量检测车
天然气压缩机车
天然气压缩式垃圾车
天线塔车
铁路抢修车
通井车
通井机
通勤车
通信车
通信指挥车
通讯车
通讯指挥车
通讯指挥消防车
同步封层车
同步碎石封层车
桶装垃圾车
桶装垃圾双层运输车
桶装垃圾运输车
透水沥青路面养护车
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车
突击装备车
图书车
图书馆车
图书售货车
挖掏式管道疏通车
危险废物收运车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
危险品运输车
微表处施工车
微波化学污水处理应急车
微波路面养护车
微波能热再生沥青路面养护..
微机静力触探车
微型保温货车
微型冷藏车
桅杆式采油车
维修服务车
卫生处理车
卫生防疫车
卫生监督检测车
卫生医疗作业车
卫星通信车
卫星通讯车
卫星通讯指挥车
卫星应急通讯车
文物运输车
涡喷消防车
污泥车
污泥垃圾车
污泥收集车
污泥抓斗车
污泥自卸车
污水车
污水处理车
污水快速清理车
污水运输车
污油收集车
无线电监测车
无障碍专用车
舞台车
物探工程车
物资储备车
吸尘车
吸粪车
吸排污车
吸污车
吸引压送车
吸引压送罐车
稀浆封层车
洗井泵车
洗井车
洗井供液车
洗井管汇车
洗井机
洗井清蜡车
洗墙车
洗扫车
下灰车
下水道联合疏通车
下水道疏通车
下水道疏通清洗车
下水道综合养护车
纤维同步封层车
鲜活牲畜特种运输车
鲜活水产品运输车
鲜活水产特种运输车
鲜奶运输车
现场混装铵油炸药车
现场混装粒状铵油炸药车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
现场混装重铵油炸药车
现场勘察车
现场乳化炸药车
线杆综合作业车
厢车运输车
厢容可变车
厢式车
厢式雏鸡运输车
厢式电源车
厢式工程车
厢式货车
厢式检修车
厢式救护车
厢式垃圾车
厢式冷藏车
厢式汽车
厢式手术车
厢式水车
厢式托盘运输车
厢式宣传车
厢式宣传广告车
厢式压缩机车
厢式运输车
厢式运输车(SC5013XXY厢式..
厢式运输汽车
厢式载货汽车
厢式自卸车
厢体可卸式垃圾车
箱式运输车
箱体可卸式垃圾车
橡胶沥青洒布车
消毒车
消防技术装备检测维修车
消防运兵车
硝酸铵溶液运输车
硝酸铵运输车
小型电视车
小型电视转播车
卸酸车
新闻车
型粉粒物料运输车
型自卸式垃圾车
修井机
修理车
畜禽式运输车
畜禽运输车
蓄能供热车
蓄禽运输车
宣传车
宣传服务车
旋风式地面清扫除尘车
雪糕车
血浆运输车
巡查车
巡回医疗车
压裂车
压裂供液车
压裂管汇车
压裂砂罐车
压裂输砂车
压裂液罐车
压裂仪表车
压裂仪器车
压缩机车
压缩垃圾车
压缩式对接垃圾车
压缩式垃圾车
压缩式垃圾运输车
押运车
牙科诊疗车
眼镜配送车
养蜂车
药品检测车
药物喷雾车
野外宿营车
野外自行式炊事车
液氮泵车
液氮车
液化气钢瓶运输车
液化气罐运输车
液化气体运输车
液态垃圾车
液态沥青运输车
液态沥青运输罐车
液态食品运输车
液体垃圾车
液体注入车
液压起重汽车
液压升降车
一体型移动体检车
医疗车
医疗废物转运车
医疗废物转运垃圾车
医疗服务车
医疗救护车
医疗垃圾车
医疗设备车
医疗体检车
医疗巡回车
医疗巡诊车
医疗专用车
医用X射线诊断车
医用车
依维柯X射线诊断车
依维柯采血车
依维柯餐车
依维柯纯电动服务车
依维柯电视车
依维柯防弹运钞车
依维柯防疫车
依维柯服务车
依维柯工程车
依维柯计划生育车
依维柯监测车
依维柯检测车
依维柯救护车
依维柯冷藏车
依维柯流动文化车
依维柯抢险车
依维柯囚车
依维柯伤残运送车
依维柯通信车
依维柯通讯车
依维柯厢式运输车
依维柯宣传车
依维柯巡回医疗车
依维柯押运车
依维柯药品检测车
依维柯邮政车
依维柯运钞车
依维柯执法车
依维柯指挥车
仪表车
仪器车
移动办公车
移动标志车
移动电源车
移动监测车
移动检测车
移动雷达车
移动实验室车
移动天气雷达监测车
移动通信车
移动销毁车
移动蓄能供热车
移动应急电源车
抑尘喷洒车
易燃气体厢式运输车
易燃液体罐式运输车
疫苗冷链车
疫苗冷链运输车
翼开启式厢式车
翼开启厢式车
翼开启厢式运输车
翼开启邮政车
翼开式厢车
翼开式厢式车
翼开式厢式运输车
翼开厢式运输车
翼展工程车
银行车
银行流动服务车
饮料运输车
应急电源车
应急供水车
应急监测车
应急救援车
应急救援指挥车
应急排水车
应急抢险车
应急水处理车
应急通信车
应急通信指挥车
应急通讯车
应急卫星通信车
应急直流电源车
应急指挥车
邮政车
邮政运输车
邮政运输汽车
油罐车
油罐运输车
油井残液罐式运输车
油井防砂车
油井计量车
油井试压泵车
油井液处理车
油水液罐车
油田板房运输车
油田供液车
油田设备检测车
油田设备转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规定与说明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精美课件
- 房屋租赁合同终止协议书
- 钛矿行业市场调研合同04
- 夏季清理杂草合同书
- 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 我和毛巾是朋友课件
- 聘用员工合同协议书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件
- 艺术品购买权转让合同(2024版)
- 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培训(课堂PPT)
- 锂电PACK设计标准
- 兽医流行病学病因推断
-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及分析(课堂PPT)
- 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 施工进度计划书
- 管道施工HSE主要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 血栓弹力图课件-PPT
- 煤矿选煤厂各岗位风险源辨识卡
- 红旗驾驶员先进事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