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是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50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公共墓地的发现,这些发现说明当时()墓葬类型考古发现大型墓墓坑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木器,玉或石制的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中型墓墓坑长、宽尺寸略小于大型墓。使用木棺。一般随葬成组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猪下颌骨数个至数十个小型墓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A.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B.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C.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一记载描述的是()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内外服制 D.宗法分封制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下列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4.右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A.郡守 B.刺史 C.节度使 D.转运使5.汉初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其作用是()①推动经济发展②促进社会稳定③消除割据隐患④致使国力强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二者对于儒家的态度不同,但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削弱王国实力 B.加强思想控制C.实现经济统一 D.消除匈奴威胁7.下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8.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A.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 B.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C.夏秋两次纳税的实施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9.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隋唐时期的繁荣”这一主题的研究,下列史实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①大运河的开凿②“开元盛世”的出现③大量唐诗的涌现④众多藩镇的设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某学者在著作中写道:“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参加考试的有国子学、州县学的生徒,也有各州按规定举送的贡士,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录取与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该学者在这里叙述的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租庸调制 D.科举制11.北宋改进了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形成了宰执制度。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这样做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势力 B.避免权臣乱政C.实现军政统一 D.提高行政效率12.《辽史》记载:“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从中可以看出辽朝的职官设置()A.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B.采用宋朝的行政架构C.削弱了契丹族的地位 D.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13.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其历史功绩有()①再次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推动华夏认同观念开始产生③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④对西藏和台湾行使管理职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北宋官员蔡襄在《福州五戒文》中指出“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当时()A.崇文抑武观念盛行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D.社会控制的严密15.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这样做是为了()A.加强皇帝权力 B.实现政令畅通C.防止地方割据 D.避免宦官专权16.右表为明朝时期人口统计表,下列属于当时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的是()时间人口数量明朝初期7000万以上明朝后期15000万左右A.铁制农具的产生 B.门第观念的盛行C.榷场贸易的繁盛 D.高产作物的输入1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奏章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由此可见黄宗羲()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工商皆本C.倡导言论自由 D.否定君主制度18.下图为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广场西侧隆宗门内的军机处。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大臣在这里()A.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B.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C.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 D.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19.右图是某学生在学习清朝历史时绘制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置安西都护府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伊犁将军20.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就斐然,下列科技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本草纲目》②《九章算术》③《梦溪笔谈》④《千金方》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21.下列属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情况的是()①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②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③鸦片烟毒损害人民健康④机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下表所列不平等条约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不平等条约解释A《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B《北京条约》促使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A.A B.B C.C D.D23.下列对洋务运动评价正确的是()A.反映了农民财富平均的理想 B.属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改革主张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24.以下是某学生进行历史主题研学时查阅的书目,据此可概括出他的研学主题是()一《四洲志》《海国图志》二《资政新篇》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民主制度的建立C.民族危机的加剧 D.自由思想的形成2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文中的“民权”指的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6.1911年10月13日,《民立报》的某篇文章写道:“今者革命总统已出现,汉阳已被破。”该文报道的历史事件应是()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广州黄花岗起义C.四川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27.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说明这场运动()A.掀起了文学革命 B.促进了思想解放C.建立了民主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28.毛泽东在评价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写道:“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下列对“焕然一新”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②中国社会有了统一的人民政府③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④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首歌曲的内容,该歌曲诞生的时间应在()A.1919—1923年 B.1924—1927年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30.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这一路线是指()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开展城市武装暴动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31.某班学生举办“红军长征图片展”,以下“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应放置的展区是()A.“长征的背景” B.“长征的开始”C.“长征的转折” D.“长征的胜利”3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的原因包括()①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抗战②国共两党成立了民主联合政府③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支持④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3.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下图所示战役胜利的意义是()
A.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C.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34.教材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一结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具体体现是()①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②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选举③中共代表团参加重庆谈判④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5.右图报纸所报道的史事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A.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3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②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③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7.在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是()A.黄继光 B.王进喜 C.杨利伟 D.张桂梅38.下列“笔记卡片”的内容整理自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据此可知,该会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39.利用时间轴梳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轴,空白方框处应该填写的是()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40.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下列成就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是()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广泛认同④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2大题,共40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1.民族交融民族抗争民族振兴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儒家经典)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他经常在清微堂、苑堂给群臣讲经,或亲临皇宗学“亲问博士经义”,即使在巡察、征伐途中,也同大臣在车上谈经论典,不肯停辍。489年,孝文帝立孔庙于京师;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父;495年,孝文帝亲祠孔子庙。孝文帝敬重大臣刘芳的儒学功底,主动与之联姻;一代大儒高允博通经史,多年参与孝文帝的军机大事,晚年还为孝文帝议定律令,因此常受孝文帝的赏赐与恩惠。——摘编自李世龙、刘惟《北魏孝文帝治国思想述论》史料①②亮欲都燕,先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至于阔狭修短,曲画其数,授之左相张浩辈按图以修之。——《日下旧闻考》说明《日下旧闻考》是乾隆年间编纂的有关北京史的书籍。材料大意是:金朝海陵王完颜亮想迁都燕京(今北京),先派遣画工详细绘制北宋都城东京的图样,要求左相张浩等人按照图样修建都城。1990年,在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发现的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考古研究证实其结构特点与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的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营造法式》是一部北宋官方颁布的有关建筑营造规范的书籍。1938年7月,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举行大规模的抗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武汉各界民众对献金的反应十分热烈。短短5天内,参加献金的达50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100万元。“来献金的人中,有工厂的工人,有郊区的农民,有船员,还有人力车夫、店员、小贩,甚至还有乞丐”。“乞丐教养所全体乞丐绝食一日,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献。这些感人的事例真是成千上万!劳苦大众捐献的这一点一滴的血汗钱,这不是钱,是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是对胜利的希望!”——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序号意义非凡的“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史事)①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小岗村被誉为“农村改革第一村”②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③1980年,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④1987年,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摘编自吴颖《40年改革开放之路,40个意义非凡的“第一”》(1)依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尊崇儒学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其目的。(2)指出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根据史料的内容进行互证,得出相关结论。(3)提炼材料中史事所体现的抗战精神,并指出该史事的背景。(4)从材料中选择两个史事(写出序号),分别说明其意义。42.制度建设与社会变迁变法史籍记载释文李悝变法(魏国)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商鞅变法(秦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在战场立功的人,都可以获得爵位;王族宗亲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名册乐毅变法(燕国)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着处之不把禄赏私馈给亲近之人,应授给功劳多的人;不把官职交付给宠幸之人,应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唐朝三省的职权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中书省由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发下,但舍人仍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中书舍人把命令草成后,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读,审读通过,由给事中(门下省专掌封驳的官员)签名副署,才行下到尚书省施行。如被封驳,则此事便当作罢论。——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1912年3月5日,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要求:确定总论点,选择两个不同类别的证据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三次变法的共同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三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3)从材料中选择证据,阐述对“新陈代谢”的理解。(4)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说明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陶寺遗址墓葬出现大小的差别,随葬品也存在多少贵贱的区别,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等级差别,即阶级分化较为明显,C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原始农业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丝织品和纺织工具等信息,不能得出当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的结论,B项错误;
国家初始形态的特征是出现了国家机器,材料体现不出,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新石器时代阶级分化出现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可知,反映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西周宗法分封制的特点,D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方式,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王位世袭制强调王位按照血缘关系进行传承,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
内外服制是商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结合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选项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了为政以德的思想,这是孔子的思想主张,A项正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B项错误;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体现的是兼爱思想,这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C项错误;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体现的是法治,这是法家的思想主张,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和地方制度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是郡守,因此①处为郡守,A项正确;
刺史是西汉汉武帝时设立的地方监察制度,B项错误;
节度使是唐朝在地方设置的官员,C项错误;
转运使是北宋在地方设置的官员,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郡县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郡县制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5.【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统治,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这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致使国力逐渐强盛,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
“消除”的说法绝对化,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造成了割据隐患,③错误,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6.【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排斥,汉武帝“尊崇儒术”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推崇。其实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通过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大一统,B项正确;
A项是汉武帝解决地方王国问题的措施,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思想,与经济和军事无关,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实质和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7.【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发现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有汉字与汉族图腾,这说明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C项正确;
西域出土的是内地织锦,不能得出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的结论,A项错误;
西汉政府通过在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进行行政管理,而材料涉及的是西域与内地的文化交流,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西域不是西方,而且当时汉朝与西方没有建立直接联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开疆拓土和边疆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并且江南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物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
魏晋时期南北分裂局面依然存在,没有结束,A项错误;
夏秋两次纳税是唐朝两税法的内容,C项错误;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主题“隋唐时期的繁荣”,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的一项重大工程,连接了南北经济区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是隋唐时期繁荣的重要体现之一,①正确;“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体现了隋唐时期的繁荣,②正确;唐诗是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大量唐诗的涌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昌盛,③正确,A项正确;
众多藩镇的设置导致了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社会稳定,不能体现“隋唐时期的繁荣”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设、开元盛世、三国至唐朝的文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隋唐时期的繁荣”,结合大运河开凿的影响、开元盛世的表现、唐诗的背景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0.【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设立秀才、明经等科”“参加考试”“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录取与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采用分科考试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选官权归中央,开创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D项正确;
察举制的标准是才学和品行,尤其注重孝廉,而且选官权在地方,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出身和门第,选官权在地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租庸调制是唐初的赋税制度,材料涉及的是选官制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设立秀才、明经等科”“参加考试”“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录取与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结合科举制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1.【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宰执制度下,相权被分化和削弱,其目的是避免权臣乱政,加强皇权,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中央官制,削弱的是相权,与削弱地方势力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政统一的信息,C项错误;
材料中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二府三司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结合北宋二府三司制及其目的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2.【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南面官管理汉人,北面官管理契丹人,这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
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的制度创新,不是宋朝的行政架构,B项错误;
南北面官制下,北面官地位高于南面官,巩固了契丹族的地位,而非削弱,C项错误;
“消除了”的说法绝对化,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辽朝的制度创新,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辽朝南北面官制的内容分析其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3.【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其历史功绩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创立行省制,对西藏和台湾进行管理,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
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②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统一和地方治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元朝统一的影响、地方管理制度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4.【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可知,反映的是宋代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不再看重门第,看重资财。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随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门第观念逐渐淡化,社会流动活跃,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社会变化的表现,不能体现崇文抑武观念,A项错误;
儒学复兴运动涉及的是思想领域,材料涉及的是社会的变化,C项错误;
宋代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社会控制逐渐放松,而非严密,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结合宋代社会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加强皇权,A项正确;
废丞相会加重皇帝的负担,不利于政令畅通,B项错误;
废丞相涉及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地方割据涉及的地方和中央的关系,C项错误;
废丞相的原因之一是丞相专权,与宦官专权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和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6.【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明朝初年到后期人口数量的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在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入中国,使得粮食产量增加,进而导致人口增加,D项正确;
铁制农具的产生是春秋战国时期,A项错误;
门第观念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错误;
榷场贸易是在少数民族开放的市场,与材料现象无关,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明朝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设宰相一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可知,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说明他反对君主专制,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工商皆本的思想,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君权,“言论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非否定君主制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设宰相一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18.【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在军机处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D项正确;
宋朝在州一级设置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
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是指明朝皇帝的“批红”,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机构,不负责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朝军机处的职权,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答案】D【解析】【分析】注意题干时间“清朝”,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D项正确;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A项错误;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设置均是在唐朝,BC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疆域的奠定,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清朝管理新疆的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0.【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科技著作;《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科技成就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1.【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情况的是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经济上,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社会上,鸦片流入中国损害人民健康,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
机器引进是在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前没有出现这一现象,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2.【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项正确;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项错误;
《马关条约》的签订,促使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非《北京条约》,B项错误;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非《辛丑条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3.【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B项正确;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自救运动,没有反映农民的理想,A项错误;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自救运动,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改革主张,C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宣告破产,没有粉碎列强侵略中国的图谋,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性质、目的以及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4.【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四洲志》是林则徐的著作,《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侮的体现;《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的一部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施政方案,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道路探索;《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由此可知,这些书目体现了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A项正确;
B项不符合《四洲志》《海国图志》,错误;
材料中的书目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探索,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
这些著作都主张学习西方,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无法说明自由思想的形成,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结合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资政新篇》的内容以及康有为的思想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5.【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C项正确;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的内涵,AB两项错误;
“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内涵,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三民主义的内涵,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6.【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11年10月13日”“今者革命总统已出现,汉阳已被破”并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因此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D项正确;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A项错误;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黄兴等领导的发生在广州的反清起义,很快以失败而告终,B项错误;
保路运动是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武昌起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11年10月13日”“今者革命总统已出现,汉阳已被破”,结合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7.【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婚姻自由”“家庭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因此社会上出现材料中的口号,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与文学革命无关,A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没有建立民主制度,辛亥革命才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8.【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才有了统一的人民政府,②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9.【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口号,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4-1927年,B项正确;
A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错误;
C项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错误;
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和口号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30.【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路线涉及的内容有根据地、建设政权、土地革命、人民武装,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D项正确;
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非推翻资产阶级统治,A项错误;
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的,B项错误;
这一时期革命重心已经从城市转移到农村,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1.【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当时处于红军长征时期,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长征的转折,C项正确;
红军长征的背景是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A项错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B项错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红军长征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2.【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由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抗战;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等,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没有成立民主联合政府,②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3.【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渡江战役,该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项正确;
从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A项错误;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错误;
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结合渡江战役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4.【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③正确;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④正确,D项正确;
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三三制”原则的实行均是在全面抗战时期,①②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结合选项中史实的时间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5.【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项正确;
A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项错误;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56年的三大改造后,而且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21世纪,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一五计划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6.【答案】A【解析】【分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①正确;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②正确;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③正确,A项正确;
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19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37.【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B项正确;
A项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错误;
杨利伟是我国的宇航员,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往太空,C项错误;
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6月29日,张桂梅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代表人物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38.【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笔记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其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是其内容,A项正确;
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内容是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项错误;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项错误;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39.【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是我党自诞生以来的指导主义和思想,AB两项错误;
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共十五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40.【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共十八大以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时间是2012年后,中共十八大后,通过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等策略,我国成功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②正确;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③正确;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④正确,D项正确;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①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结合选项中成果的时间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41.【答案】(1)举措:喜好儒家经典;尊崇孔子;尊敬、重用饱学儒学的士人。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2)史料类型:①是文献史料,②是实物史料。结论:金中都的营建参考了北宋的都城建筑规范,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3)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出现;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武汉会战开始。(4)①小岗村的“大包干”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和推广,农民取得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代表。②深圳经济特区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及经营管理经验,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典型代表。③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发放,说明个体工商户获得了法律上的认可,反映了城市个体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代表。④美国肯德基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开业,它引进了美国资本,采用美国快餐业管理模式进行经营,体现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典型代表。【解析】【分析】(1)举措:依据材料“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儒家经典)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可知,喜好儒家经典;依据“489年,孝文帝立孔庙于京师;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父;495年,孝文帝亲祠孔子庙”可知,尊崇孔子;依据“孝文帝敬重大臣刘芳的儒学功底,主动与之联姻;一代大儒高允博通经史,多年参与孝文帝的军机大事,晚年还为孝文帝议定律令,因此常受孝文帝的赏赐与恩惠”可知,尊敬、重用饱学儒学的士人。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尊崇儒学的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史料类型:依据材料“《日下旧闻考》是乾隆年间编纂的有关北京史的书籍”可知,①是文献史料;依据“1990年,在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发现的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考古研究证实其结构特点与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的规定要求基本一致”可知,②是实物史料。结论:依据材料“亮欲都燕,先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至于阔狭修短,曲画其数,授之左相张浩辈按图以修之”“考古研究证实其结构特点与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的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营造法式》是一部北宋官方颁布的有关建筑营造规范的书籍”可知,金中都的营建参考了北宋的都城建筑规范,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3)抗战精神:依据材料“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武汉各界民众对献金的反应十分热烈。短短5天内,参加献金的达50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100万元。‘来献金的人中,有工厂的工人,有郊区的农民,有船员,还有人力车夫、店员、小贩,甚至还有乞丐’。乞丐教养所全体乞丐绝食一日,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献”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背景:依据材料“1938年7月,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举行大规模的抗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并结合所学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