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_第1页
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_第2页
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_第3页
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_第4页
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学生版)

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得分:

(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1.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先别打听,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B.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C.你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然,别人也要学习你的长处。

D.他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不过,演得还挺自然的。

(2024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二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连宋徽宗的《宣和官词》中也曾提及此事。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

2.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还是再斟酌一下吧,这两句话连不起来。

B.这出话剧颇受观众喜爱,我们连演了一个多月。

C.这果子连皮一共三十斤,已经装好准备发车了。

D.你怎么连他也不告诉一声,你应该跟他提前说说的。

(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沟通心灵的,当属迎面而来的长江文化镌刻。它以长江生态为主题,分布于夹镜楼第一层,像长江一样波澜壮阔,引来无数文人骚客竞相挥毫泼墨。我不禁侧耳仔细倾听,隐隐约约地,似乎传来了江水的浪涛声,纤夫的号子声,诗人的吟咏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广大干部和群众一致以为对严重犯罪分子一定要依法严惩,决不能心慈手软。

B.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物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C.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

D.广大航天人以苦为荣,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足迹。

(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

4.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B.公共场所不让吸烟。

C.事情发生太突然了,让他不知所措。

D.他让自行车给撞了。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三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

5.下列句子中的“象征”与文中加粗的“象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

B.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C.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青鸟是快乐的象征。

D.中国戏里的四个兵卒往往是十万大军的象征。

(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平民百姓,名茶佳茗或许不能经常消费,但普通茶叶还是可以尽情享用的。事实上,茶不仅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还经常深度参与到各种迎来送往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常把小范围的会面叫茶叙,大规模的聚会叫茶话会。因而,喝茶便成为最普遍且简单易行的一种人际交往方式。

6.下列句子中的“把”字与文中加点的“把"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明高考考了680分,把他爸妈乐坏了。

B.放学后,班长又把教室打扫了一遍。

C.要信任群众,不要将一切工作都把着不放手。

D.张山突然反悔,差点儿把李思急疯了。

(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三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心里不禁冒出一个疑问:每种鱼的快乐是否相同?如果以游历空间大小为标准来衡量,海鱼或许最快乐。毕竟,地球表面约有十分之七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一望无垠的海平面下又藏着深达万米的世界。如果以见识来衡量,锦鲤或许最快乐。锦鲤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听他们悄悄诉说心事,即使游不出这个小小许愿池,也算是见多识广。但不管是大小湖泊、茫茫深海,鱼好似都能悠然自得,我不禁对鱼心生敬畏。

7.下列句子中的“都”与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B.来都来了,你就坐下听听吧。

C.此刻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D.都是昨天那场雨,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的时间。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庭院静静的。仿佛听得见夜是怎样从有蛛网的檐角滑下,落在花砌间纤长的飘带似的兰叶上,微微地颤悸,如刚栖定的蜻蜓的翅,最后静止了。夜遂做成了一湖澄静的柔波,停潴在庭院里,波面浮泛着青色的幽辉。

8.下列句子中的“怎样”和原文中的加点词“怎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听说他最近病得非常严重,我想亲自去看看他到底怎样了。

B.临近高考,同学们多多少少都面对着怎样控制情绪的问题。

C.无论工作怎样忙,她每个星期六都坚持来我家给奶奶看病。

D.这是怎样的一篇小说呢?你能详细地给我介绍下这本书吗?

(2024年沈阳市高三质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峦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9.下列句子中的“又”与文中加点的“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小说是我在生活中探索的结果,每部作品都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B.这点小事又费得了多大工夫?

C.生活费之外,又发了五十块钱做零用。

D.冬季日短,又是阴天,夜色早已笼罩了整个市镇。

(2024届吉林地区普通高中高三四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老寿星,所以必须作到老寿星所应有的一切慈善,客气,宽大,好免得教客人们因有所不满而暗中抱怨,以致损了他的寿数。

10.下列句子中的“教”与文中加点的“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乡土社会是长老统治,是教化的过程,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有教化的义务。

(2024年张家口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陀山在历史上饱经沧桑。春秋时,岛上已有人繁衍生息。唐朝廷在舟山群岛设立翁山县。明朝廷曾颁布“海禁”,以致人去岛空,普陀山一度成为弃地。之后,普陀山刚复兴,再度被觊觎已久的外敌侵占,众多器物遭洗劫。1939年,普陀山又遭日军入侵……这一切,普陀山收于心底。

11.下列各项中的“收"与文中画线句中的“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下好了吧,看他怎么收场。

B.从飞机上鸟瞰,整个长江大桥尽收眼底。

C.今年雨水充足,早稻收得多。

D.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

(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文作为一种修辞,在古诗文中也很常见,指上下两句或一句(短语)中的前后部分,上句或下句(一句或短语的前部分或后部分)隐含着下句或上句(一句或短语的下部分或上部分)里出现的词语,使上下句或一句(短语)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因此,互文的特点是通过上下句或一句(短语)前后两部分表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而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内容。

12.下列各项句子中的“而"与文中加点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正从事伟大事业,而伟大事业要有民众参与。

B.为了正义而战,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C.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群众,是不会取得胜利的。

D.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去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

(2024届皖北五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从此以后,桃花源成为无数人们心中的“胜地”,触不到、摸不着,但很美好,就如同“诗和远方”。

虽然生活中会遇到坎坷,世界也不是活在手机的滤镜里,但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①纵使身在无间,心也恍然若在桃花源。

不过在我看来,桃花源首先应该是眼睛看到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生活的诗意由眼睛传递到心灵,这一定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13.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3分)()

A.文学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具有时代性。

B.王医生来住院部查房时,你一定能找到他。

C.她开了一个账户,每个月存入一定的金额。

D.想到不一定能做到,想不到又如何能做到?

(2024年甘肃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就是典型的差序格局,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家族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网络,每个网络的大小又与中心的势力密切相关。例如,贾府这座宝塔顶端的贾母位高权重,以她为中心的网络自然又大又远。看看贾母八旬之庆,拜寿者上至皇亲国戚、中央及地方长官,下至家中管事人,寿宴就摆了八天。贾府被抄后,这个网络随着中心势力的减弱而迅速缩小。这不正是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动体现吗?

14.下列句子中的“看看"和“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B.你身体不舒服,今天我陪你去看看医生。

C.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做法,或许有益。

D.学习一段时间后,别忘了站起来看看窗外的草坪。

(许济洛平2024届高三二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随着年纪增加,人的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小问题。研究发现,适当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

15.下列句子中的“人"和“人不运动不健康”中的“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你决定走了,谁都留不住,因为人在,心却已不在。

B.有人统计过,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C.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D.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专题08: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专训(01)(教师版)

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得分:

(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1.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先别打听,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B.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C.你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然,别人也要学习你的长处。

D.他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不过,演得还挺自然的。

【答案】B

【解析】考查重点词语的语境含义的辨析。

B项与原句都是副词,表示理所当然,表肯定。

A.自由发展,自然而然,不经人力干预,后面跟出现的结果,表承接。

C.当然,处在两个分句之间,是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语义转折或追加说明。

D.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表示一种状态,是形容词。

(2024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二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连宋徽宗的《宣和官词》中也曾提及此事。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

2.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还是再斟酌一下吧,这两句话连不起来。

B.这出话剧颇受观众喜爱,我们连演了一个多月。

C.这果子连皮一共三十斤,已经装好准备发车了。

D.你怎么连他也不告诉一声,你应该跟他提前说说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

A.动词,连接。

B.副词,连续,接续。

C.连词,表示带着,包括在内。

D.介词,表示强调,下文多有“也、都"等词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与例句用法及意义相同。D项与文中加点的“看"意义和用法相同。

(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沟通心灵的,当属迎面而来的长江文化镌刻。它以长江生态为主题,分布于夹镜楼第一层,像长江一样波澜壮阔,引来无数文人骚客竞相挥毫泼墨。我不禁侧耳仔细倾听,隐隐约约地,似乎传来了江水的浪涛声,纤夫的号子声,诗人的吟咏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广大干部和群众一致以为对严重犯罪分子一定要依法严惩,决不能心慈手软。

B.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物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C.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

D.广大航天人以苦为荣,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足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均为介词,意为“把”,“以……为"意为“把……作为”。

A.“以为"连用,动词,意为“认为”。

B.“以”,介词,意为“按照”;“以类"按照类别。

C.“以”,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方位的界限。

D.“以”,介词,把,“以……为”,把……作为。

(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

4.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B.公共场所不让吸烟。

C.事情发生太突然了,让他不知所措。

D.他让自行车给撞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

C项和文中的“让"是使令性动词,后面跟兼语成分。

A.“让”是“推举"之意;B.“让”是“允许"之意;D.“让”是“被"之意。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三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

5.下列句子中的“象征"与文中加粗的“象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

B.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C.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青鸟是快乐的象征。

D.中国戏里的四个兵卒往往是十万大军的象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与B项的“象征"指的是迹象、特征。

A.指的是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C.指的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

D.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平民百姓,名茶佳茗或许不能经常消费,但普通茶叶还是可以尽情享用的。事实上,茶不仅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还经常深度参与到各种迎来送往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常把小范围的会面叫茶叙,大规模的聚会叫茶话会。因而,喝茶便成为最普遍且简单易行的一种人际交往方式。

6.下列句子中的“把”字与文中加点的“把"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明高考考了680分,把他爸妈乐坏了。

B.放学后,班长又把教室打扫了一遍。

C.要信任群众,不要将一切工作都把着不放手。

D.张山突然反悔,差点儿把李思急疯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文中加点的“把”是介词,其后的宾语是后面动词“叫"的受事者,表示对事物加以处置。

A.是介词,表示致使;

B.是介词,其后的宾语是后面动词“打扫”的受事者,表示对事物加以处置;

C.是动词,表示把持、把揽;

D.是介词,表示致使。

(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三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心里不禁冒出一个疑问:每种鱼的快乐是否相同?如果以游历空间大小为标准来衡量,海鱼或许最快乐。毕竟,地球表面约有十分之七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一望无垠的海平面下又藏着深达万米的世界。如果以见识来衡量,锦鲤或许最快乐。锦鲤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听他们悄悄诉说心事,即使游不出这个小小许愿池,也算是见多识广。但不管是大小湖泊、茫茫深海,鱼好似都能悠然自得,我不禁对鱼心生敬畏。

7.下列句子中的“都"与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B.来都来了,你就坐下听听吧。

C.此刻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D.都是昨天那场雨,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的时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一词语不同语境的不同意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都"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A.表示“甚至”;

B.表示“已经";

C.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D.跟“是”字合用,说明原因。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庭院静静的。仿佛听得见夜是怎样从有蛛网的檐角滑下,落在花砌间纤长的飘带似的兰叶上,微微地颤悸,如刚栖定的蜻蜓的翅,最后静止了。夜遂做成了一湖澄静的柔波,停潴在庭院里,波面浮泛着青色的幽辉。

8.下列句子中的“怎样"和原文中的加点词“怎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听说他最近病得非常严重,我想亲自去看看他到底怎样了。

B.临近高考,同学们多多少少都面对着怎样控制情绪的问题。

C.无论工作怎样忙,她每个星期六都坚持来我家给奶奶看病。

D.这是怎样的一篇小说呢?你能详细地给我介绍下这本书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的语境意义的能力。

例句中的“怎样"表示方式。

A.指人/事的结果。

B.表示方式。

C.表示不定指,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

D.指询问性质。

(2024年沈阳市高三质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峦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9.下列句子中的“又”与文中加点的“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小说是我在生活中探索的结果,每部作品都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B.这点小事又费得了多大工夫?

C.生活费之外,又发了五十块钱做零用。

D.冬季日短,又是阴天,夜色早已笼罩了整个市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同词异境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又”用在反问句里,加强语气。

A.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

B.用在反问句里,加强语气。

C.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

D.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2024届吉林地区普通高中高三四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老寿星,所以必须作到老寿星所应有的一切慈善,客气,宽大,好免得教客人们因有所不满而暗中抱怨,以致损了他的寿数。

10.下列句子中的“教"与文中加点的“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乡土社会是长老统治,是教化的过程,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有教化的义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句中的“教"是“使得、让”。

A.“教"指教导,出自《师说》。

B.意为指教。“请教”,敬辞,指请求人指教,出自《红楼梦》。

C.“教"是“使得、让”。

D.指教育。“教化"为教育感化,儒家提倡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出自《乡土中国》。

(2024年张家口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陀山在历史上饱经沧桑。春秋时,岛上已有人繁衍生息。唐朝廷在舟山群岛设立翁山县。明朝廷曾颁布“海禁”,以致人去岛空,普陀山一度成为弃地。之后,普陀山刚复兴,再度被觊觎已久的外敌侵占,众多器物遭洗劫。1939年,普陀山又遭日军入侵……这一切,普陀山收于心底。

11.下列各项中的“收"与文中画线句中的“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下好了吧,看他怎么收场。

B.从飞机上鸟瞰,整个长江大桥尽收眼底。

C.今年雨水充足,早稻收得多。

D.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析词语意义的能力。

“收"意思为“把外面的东西拿到里边来”,在文中画横线处指“容纳"。

A.结束、停止。

B.在句中意思为“容纳”,与文中的“收"均用该义项。

C.收获。

D.控制。

(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文作为一种修辞,在古诗文中也很常见,指上下两句或一句(短语)中的前后部分,上句或下句(一句或短语的前部分或后部分)隐含着下句或上句(一句或短语的下部分或上部分)里出现的词语,使上下句或一句(短语)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因此,互文的特点是通过上下句或一句(短语)前后两部分表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而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内容。

12.下列各项句子中的“而”与文中加点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正从事伟大事业,而伟大事业要有民众参与。

B.为了正义而战,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C.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群众,是不会取得胜利的。

D.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去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的“而”,连词,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A.“而”,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B.“而”,连词,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C.“而”,插在主谓之间,表达“如果”的意思,也可表转折。

D.“而”,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2024届皖北五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从此以后,桃花源成为无数人们心中的“胜地”,触不到、摸不着,但很美好,就如同“诗和远方"。

虽然生活中会遇到坎坷,世界也不是活在手机的滤镜里,但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①纵使身在无间,心也恍然若在桃花源。

不过在我看来,桃花源首先应该是眼睛看到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生活的诗意由眼睛传递到心灵,这一定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13.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3分)()

A.文学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具有时代性。

B.王医生来住院部查房时,你一定能找到他。

C.她开了一个账户,每个月存入一定的金额。

D.想到不一定能做到,想不到又如何能做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义用法的能力。

原文中的“一定”是副词,必定,必然,表肯定。

A.形容词,特定的;

B.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