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题(2)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责任重大,路途坎坷,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中的核心和首要的价值标准。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材料二认为“百家争鸣”产生于先秦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面对社会变革,不同阶层的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和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3.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那人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得怎么样了?”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的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啊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地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地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它,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地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地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地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儿,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墨子的学生曹公子以及管黔敖,都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能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5.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61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考查(本题共5小题,15分)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惠语以让(谦让)单于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奋(振兴)六世之余烈人穷(贫穷)则反本

C.而收(逮捕)系张胜约(结)纵离横

D.廉颇、赵奢之伦制(制服)其兵追亡逐北(败逃的军队)

7.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我世世为洋游洸若火之始然

C.曰余食赘行故不孝不慈亡有

D.其脆易泮当察乱何自起

8.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B.见犯乃死,重负国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凿地为坎,置煴火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如惠语以让单于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迩之事父②明烛天南

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⑤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10.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筋骨之强B.皆为陛下所成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C.子卿尚复谁为乎/句读之不知D.智勇多困于所溺/为降虏于蛮夷

(二)课内文本考查(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2题。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众人皆醉A何不哺B其糟而啜C其醨D何故怀瑾握瑜E而自令F见放为

1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考查(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材料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狠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13.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刘氏有疾A则涕泣B侧息C未尝D解衣E饮膳汤药F必先尝后进

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中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通过察举推选孝子廉吏。

B.征,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

C.服阙,古代丧礼一般至亲死后需为之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一般服阙后官复原职。

D.迁,古代官员调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提升。而左迁,则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孝难全,进退两难。李密《陈情表》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的难处,婉拒皇帝的征召。

B.年少为官,颇有辩才。李密年少即在蜀汉做郎官,常出使吴国,口才很好,被人称赞。

C.士之有名,知识广博。李密细致解说历史人物和文献知识,妥帖合理,深得皇帝肯定。

D.怀才不遇,牢骚失官。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能回朝内做官而不能,因怨言被罢官免职。

1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两个文本,分析和概括李密的“孝”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杜荀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先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雪,主要描写了下雪之前的情景,条理清晰。

B.颔联通过飞禽无影、竹枝折断从侧面烘托了雪之大、雪之厚。

C.颈联写景由高到低,写出了雪后大地白茫茫一片的情景。

D.本诗没有一个“雪"字,但雪又无处不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功力。

19.诗歌尾联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的三篇课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明头脑聪明却沉迷于游戏,学习时马虎大意,班主任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___,___”劝诫他、以免高考失利,追悔莫及。

(2)《老子》中“___,___"两句告诉我们不仅要知人,也要自知。

(3)松树,苍翠挺拔,四季常青,深受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也常在古诗文中提到它,如“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噪声对海洋生物来说可能是个麻烦,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繁殖甚至生存。

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噪声对海洋动物的影响。现在,他们开始制订措施,如果被广泛采用,①_____________,使其免受这种被忽视的污染的影响。

由于船只发出的声音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环保人士认为,应该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通过海洋生物丰富的地区时,让船只的速度放缓。不过,②_____________,最终还是要改造船只,使其减少噪声,例如设计相对安静的发动机和螺旋桨。

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也会产生噪声。科学家建议,在站点周围创建一个气泡幕,阻挡从声源发出的声音。此外,飞机因为也会产生很大的水下噪声,所以让跑道远离海洋生物敏感栖息地可能有助于遏制这一问题。

但只要人类还在,噪声就很可能成为海洋声景的一部分。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有害污染一样,如果要还海洋动物一个自然的声音环境,就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对海洋噪声进行监管。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苏轼的《石钟山记》“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之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辫伪的旨趣"。而求真辨伪的过程中,大抵要经历“质疑、求实、反思”三个阶段。这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求知还是人生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题(2)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说的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可见,原文是“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不是“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2.C(C项的意思是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强大。与材料二中“上善若水"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等无关。)

3.①“和为贵”,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②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谦虚礼让,尊老爱幼,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③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一直努力,不断进取。④对自己的家庭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⑤悉心培养完美的道德,自觉抵制外物的诱惑,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A(根据文本一第10段墨子说的“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曹公子没有继承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5.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了墨子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和为民请命、扶危济急的侠义形象。(2分)

人物形象塑造:①正面描写,比如,小说第1段、第5段和第12段中关于墨子草鞋磨损破碎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墨子不辞辛劳、埋头苦干的形象;小说中墨子与学生的对话和墨子与公输般的辩论等语言描写,展现了墨子不做空谈、为民请命的形象;②侧面描写,比如,小说第3段中墨子的学生曹公子空喊口号的行为,反衬了墨子的实干精神;小说第1段和第12段对宋国和楚国两国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墨子为民请命、扶危济急的形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C(A让:责备,B穷:困窘,D制:率领)

7.A(A,“内”通“纳”,纳交,词组,结交。B,“绕”通“纩”,绵絮;“然”通“燃”,燃烧。C,“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不存在。D,“泮”通“判”,分离;“当”通“尝”,尝试。)

8.A(A:均为连词“和”B:副词,才;代词,你的C:都是动词,帮助和作为D:介词,在;连词,来)

9.A(①名词用作动词,“事”,侍奉。②名词用作动词,“烛”,照亮。③名词用作动词,“贼”,残害。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明”,弘扬。⑤使动用法,“正”,使……正,端正。⑥形容词用作动词,“齐”,向……看齐。故归类为:①②③名词用作动词,④⑥形容词用作动词,⑤是使动用法。)

10.D(A:定后B:被动C:宾前D:被动/状后)

11.ADE

12.(1)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被”,通“披”,散乱,不梳不束;“颜色”,脸色;“形容”,外貌,模样。句意1分)

(2)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举”,全、都;“醒”,清醒;“是以见放”,“见"表被动,为被动句。句意1分)

13.ACE(“刘氏有疾”主谓宾俱全,“疾"是“有”的宾语,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未尝"意思是“未曾”,副词,修饰“解衣”,中间不可断开)

14.B(“征,……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错误,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15.C(“李密细致解说历史人物和文献知识,妥帖合理,深得皇帝肯定"错误,由选文(二)“司空张华问之曰:……华善之”可知,是得到司空张华的肯定。)

16.(1)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奔赴(京城就职),但祖母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暂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

(“日”,一天比一天;“笃”,严重;“苟”,暂且;“不许”,被动句,不被允许。)

(2)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白”,禀告;“以”,因为;“清慎”,清廉谨慎;“弗之劾”,宾语前置,没有弹劾他。)

17.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两篇文本中找到李密“孝"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进行概括。

由“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可知,当祖母刘氏患病在床的时候,李密就哭泣,并且伺候在侧,衣不解带;

由“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可知,祖母的饮食汤药,李密一定要先尝然后再进给祖母;

由“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可知,李密因为祖母年长无人奉养,婉拒晋武帝的征召,在家尽孝。(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到了晋朝建立,(自己)受到晋朝清明教化的润泽。前任太守逵经考察后推举我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供养祖母之事没有人来做,辞谢而未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授予我太子洗马的官职。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奔赴(京城就职),但祖母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窘迫。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笃深的孝道之情,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征召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