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和群落基础再现:(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2.种群密度就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
4.样方法调查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5.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耐心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6.迁人率或迁出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侵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7.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入t,其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S"型曲线是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3.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三)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区分群落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3.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丶互利共生和寄生。
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中不同植物适于在分层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不同的光照强度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7.立体农业是指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8.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方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0.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二、教材重要语句
1.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可选择逐个计数。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昆虫卵的密度等,可用样方法调查。
3.大熊猫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会变小,这是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4.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5.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种间关系为竞争。
6.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7.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8.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氨养料,供植物利用。
9.群落的水平结构中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10.许多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所以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而不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11.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12.在棵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1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三、要点判断
1.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2.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祥落的垂直结构。(√)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6.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7.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火山岩上。(√)
8.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9.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10.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11.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蛙卵的密度。(×)
12.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13.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14.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主要是由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
15.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长句表述1.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怎样的?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2.在定环境条件下,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群的增长为什么会停止,有时稳定在一一定的水平?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是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道具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3.为什么火灾后的草原属于次生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验所以是次生演替。
4.请判断下图捕食关系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写出判断依据。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所以I为被捕食者。另一方面从变化趋势来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时者变化在先捕食变化再后,所以II为捕食者,I为被捕食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基础再现: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5.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6.食物网是指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3.进人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输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5.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人体内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
6.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7.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生态农业利用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0.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1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1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
5.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
8.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二、教材重要语句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只有10%~20%。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
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7.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业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8.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申来。
9.“未固定”是指未被固定的太阳能,“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10.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
11.当河淹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12.生物防治中有些就是利用信息传递作用,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抽食害虫。
13.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15.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及法制保护。
三、要点判断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2.自养型生物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3.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x)
4.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x)
5.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x)
6.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x)
7.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x)
8.首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x)
9.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0.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x)
1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人和散失。(x)
12.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x)
四、长句表述
1.流人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流到下一营养级?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被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流到下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时尚潮流摊位租赁合作协议9篇
- 2024深圳企业员工培训与发展劳动合同3篇
- 2024年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合同
- 2024年酒店管理承包协议标准格式版
- 2025年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集成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文艺演出团体与企业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重型钢结构建筑安装承包协议版
- 2024年度生物制药采购合同细则3篇
- 2025版车辆赠与及维修保养合同3篇
- 公司IT运维管理制度
- 护理带教课件教学课件
- 促进低空经济农林生产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 重庆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广东省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部编版-(附解析)
- 2024年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和答案
- 新苏教版3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96
- DB11∕T 1735-2020 地铁正线周边建设敏感建筑物项目环境振动控制规范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