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答题技巧 讲义_第1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答题技巧 讲义_第2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答题技巧 讲义_第3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答题技巧 讲义_第4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答题技巧 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答题技巧讲义一、选择题解题的六大原则技法1化简原则[原则阐释]指的是将复杂的题干材料化简为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或简单的逻辑推理,或材料中的若干关键词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作出判断。阅读题干材料时,标出题干材料的时间、主体、重心、关联词等关键信息,对题干材料进行化简。[典例](2021·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解析:B题干材料可以化简为“善书”通过倡导忠孝等观念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以看出“善书”反映了儒学的忠孝观念,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明清时期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来,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善书”阻碍官方意识形态推广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作为反映儒学思想的“善书”,维护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项错误。[训练]1.(2024·广东深圳二模)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A.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B.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C.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解析:C题干材料可以化简为: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在王畿的目的是什么?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在中央就职辅佐周王,从而加强了中央与地方封国之间的联系,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故选C项;这种做法能够加强与地方封国之间的联系,但由于分封制地方权力大,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排除A项;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对周王的辅佐,就是对宗法制的维护,排除B项;秦朝才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2.(2024·浙江金华二模)有学者在讲述某一文明的农业生产时这样说:“他们要取得收获,并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掘地……只需等河水自行溢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赶家畜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一文明是()A.古埃及 B.古希腊C.古巴比伦 D.古代美洲解析:A本题材料可以化简为:河水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古代文明是哪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且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故选A项;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排除B项;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因此古巴比伦并非不需要使用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古代美洲人使用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并非只是等待河水泛滥,排除D项。3.(2024·河南郑州一模)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土地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解析:D本题题干可化简为一句话——巴黎公社向农民示好的主要意图是什么。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农民(注意“把劳动工具给工人”中的“工人”指的是农业工人)与巴黎的工人——无产阶级没有关系。巴黎公社为了赢得城外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减轻压力,故出台了题干材料所述的法律文告,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说的是巴黎公社答应把土地、劳动工具给农民群众,没有号召农民群众起义的意思,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城市无产阶级自治政权,不存在工农革命联盟,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说的是巴黎公社要把土地、劳动工具给农民,并非“废除财产私有”,且“彻底”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4.(2024·安徽安庆三模)1940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组织成立了“美洲事务协调局”,其作用是“说服拉丁美洲国家服从美国的领导,在泛美体系下进行友好的经济政治交流;通过开展项目,防止美洲国家进行革命、对抗轴心国宣传、提高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额。”罗斯福此举()A.奠定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B.意在推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C.促进了拉丁美洲地区的快速发展D.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渗透控制解析:D题干材料可以化简为:说服拉丁美洲国家服从美国的领导,提高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额。体现了美国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加强对拉丁美洲地区的控制,故选D项;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此时雅尔塔体系尚未形成,排除A项;美国加强对美洲的控制与反法西斯战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美国提高对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额有助于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材料没有说明,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技法2全面原则[原则阐释]指题干材料以分号、句号或省略号为标志,包含着并列关系的两层或三层意思,对应的正确选项也必须全面包含这些意思,否则就是错误选项。如果分号、句号或省略号的后边有转折性的词语如“而”“但”等字,此时的根据标点符号初步断定的并列关系,就必须要服从于转折关系,不适用全面原则。[典例](2024·全国新课标卷,33)1897年,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原住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主要成员是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他们成功抵制了殖民者将大片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土地”的企图。20世纪初,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这些团体的存在()A.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B.推动了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C.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D.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解析:D材料主要有两点:一是“原住居民权利保护协会”“抵制了殖民者”,二是“类似团体……相继成立”。根据全面原则,这两点都能促进非洲国家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故选D项;材料只提及抗争团体,并未提及“抗争方式”,并且此时武力抗争是非洲反殖民的主要斗争形式,排除A项;1860年成立的“真正独立党”是非洲首个政党,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排除C项。[训练]1.(2024·安徽合肥测试)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解析:C通过题干材料标点符号分号可知,材料包含着三层意思,由两个论据和一个结论构成。材料意思说的是秦朝农民起义和西汉地方叛乱,与郡县制无关,透过表象看本质,即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照分析选项,只有C项符合题意。根据全面原则,A、B两项尽管说法正确,但反映的只是题干材料中的一部分意思,不全面,故属于错误项。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的意思,故D项为错误项,加之两个论据和一个结论的主体是郡县制,而D项的主体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用主体一致原则也可予以排除。2.(2024·河北沧州检测)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让刺史以“秩六百石”而监察两千石的郡太守、诸侯国相。同时,又明确规定“以六条(皇帝诏令中规定的六条监察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汉武帝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A.提高朝廷行政效率 B.削弱郡国行政权力C.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D.稳固大一统的局面解析:D根据题干材料“同时”一词,可以判断其前后内容是并列关系。汉武帝一方面利用刺史强化对郡太守和诸侯国相的监督,同时严格限定刺史的监察权限,防止刺史滥用权力,依据全面原则,汉武帝此举有利于稳固大一统的局面,故选D项;汉武帝推行刺史制度的目的是监察地方,而不是提高朝廷行政效率,排除A项;刺史只是负责监察,郡国行政权力并未被削弱,排除B项;材料中汉武帝的举措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3.(2024·广东揭阳二模)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权“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制,积极筹备召开参议会,改选县政府”。1943年,该县根据“三三制”原则,普遍实行民选。这些举措()A.促进了根据地基层治理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制度D.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A材料主要内容有:村组制;人民代表会议制;改造县政府;“三三制”。根据全面原则,这些举措注重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基层治理,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材料并未扩大,排除B项;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制度说法绝对,排除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排除D项。4.(2024·湖南邵阳二模)1878年,法国与哥伦比亚政府签订协议,开凿巴拿马运河,后以40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1903年,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继续取得运河开凿权。运河开通后,美国拥有运河两岸10英里宽的自治权及运河的经营管理权。巴拿马运河的开通()A.是“大棒政策”加“金元外交”的产物B.加深拉丁美洲地区殖民地化程度C.体现出欧美列强争霸的重点在拉丁美洲D.反映出美洲本土水权的旁落解析:A题干材料三个句号,说明材料有三层意思,根据全面原则,三层意思共性是掌控运河。巴拿马运河从开凿到开通是在美国“大棒政策”(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和“金元外交”(法国以40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的推动下实现的,故选A项;“加深拉丁美洲地区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史实,1826年,西属、葡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已经获得独立,排除B项;1917年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没有与欧洲列强争霸,排除C项;“美洲本土水权的旁落”不符合逻辑,应为“巴拿马运河水权受控于美国”,排除D项。技法3主体一致原则[原则阐释]主体即题干的主体,亦称主语或重心,该原则指的是正确选项的主体必须与题干的主体一致,否则为错误项。错误项的陷阱往往是围绕题干强调的中心问题进行的,采用偷换概念即偷换主体、重心或主语的方式进行,非常具有迷惑性。[典例](2024·黑吉辽卷,6)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解析:C材料主体为左宗棠建议广设义塾,教授汉文,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文并行使用,这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加强新疆民众的国家认同,根据主体一致原则,故选C项;题干主要反映左宗棠建议在新疆大力发展文教,未涉及税收制度改革的相关史实,主体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内容,不是教育方法,且改进教育内容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统治,主体不一致,排除B项;题干虽然与社会风尚有关,但不是其目的所在,排除D项。[训练]1.(2024·河北沧州检测)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解析:A本题中的括号内容就是题干强调的主体,即地方的“二千石(郡太守)”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根据主体一致原则,只有A项主体符合题干主体,正确答案为A项。2.(2024·广东茂名二模)有文章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解析:D题干材料前面讲了两种自由,后面“事实表明”有话锋一转之意,意在说明题干的主体就是政府保障经济安全的自由,根据主体一致原则,只有D项表述符合经济自由。3.(2024·浙江台州二模)1943年,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发表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否则会产生有害的心理效应。面对英、苏的冷淡和拒绝,我国政府提出:如果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同意中、美、英、苏四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苏美英中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的签署()A.促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B.标志着联合国建立,集体安全得以保障C.反映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D.体现美英苏三国对中国战场作用的认可解析:D题干材料主体是美、英、苏三方都同意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根据主体一致原则,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材料中如果将中国摒弃,“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得到英、苏认可相符合,故选D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排除A项;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10月24日,排除B项;“矛盾与冲突”不符合逻辑,应为“团结与合作”,排除C项。4.(2024·湖南永州三模)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C.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矛盾加剧解析:D材料主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另一场战争”使得世界不得不重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另一场战争”指的就是“冷战”,“冷战”的主角就是美、苏。根据主体一致原则,四个选项只有D项正确。技法4最近原则[原则阐释]最近原则: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以时间为突破口,此类试题以题干中的陌生“时间”为切入点,联系与之最近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其置于一个熟知的大历史视域下,联系最近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时,联系课本中与“陌生时间”最近事件,分析题干陌生事件与事件的前因后果、内在逻辑等相关史实,问题迎刃而解。二是考查根本目的、意图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一般与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意图就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打算。根本原因,通常用于描述因果链之中最深层次的原因,指的是导致某种结局或后果诸多原因里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变动、社会存在变化等角度思考。三是考查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此类试题可以从国家性质、国家利益、政治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根源等角度思考。[典例](2024·浙江1月选考,7)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 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 D.中法战争解析:B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正确选项应该发生在白莲教之后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根据最近原则,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故发生于道光时期,故选B项;噶尔丹叛乱发生于17世纪90年代,发生于康熙时期,排除A项;大、小和卓叛乱发生于1757—1759年,发生于乾隆时期,排除C项;中法战争发生于1883—1885年,发生于光绪时期,排除D项。[训练]1.(2024·湖南常德月考)下表为明朝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这反映了()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大大降低B.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A宝钞使用数量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说明其信誉越来越低,并最终被白银取代,故A项正确。试题材料所给的时间段,表现出“过去”“现在”之意,一般以表示“现在”之意的时间为主,根据最近原则,即距离“现在”最近的时间为重点时间。本题中的“1505年”是重点,可以联系到“1581年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改革的重要影响是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故直接可以把D项排除。另外再结合1368年这个特殊年代,再联系明朝灭亡的时间“1644年”,可以看出“1368—1505年”这个时间段处于明朝中前期,在统治的中前期,统治者往往会吸取上一个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励精图治的政策,所以,明朝的中前期,不可能出现B项所说的“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衰退”现象,况且使用通货类别与经济大幅度衰退没有必然联系,B项属于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释。“均”太绝对,属于过度解释,排除C项。2.(2024·广东广州联考)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解析:D题干的主体是雍正批评湖南地方官员没有汇报雨水情形、粮价问题,因为雨水情形、粮价直接关系到民众生活,而民众生活又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社会稳定又直接和统治者的江山社稷紧密联系。如果用最近原则之考查根本目的、意图或根本原因的原理来解释,统治者采取某项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结合本题,用逻辑推理来呈现就是:雍正关心雨水粮价体现出“关注地方稳定”从而维护自身统治,D项正确。A项“重农”带有比较意思,而题干里并没有将农业和工商业进行比较,所以不存在“重农”意思,排除。题干并没有强调百姓“疾苦”,故B项错误。雍正批评地方官员没有将关系自身统治的雨水情形、粮价问题给自己汇报,并没有“申饬官员无能”之意,故C项错误。3.(2024·广东茂名二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贸易代表团以英国为突破口,争取英国的柴油机、起重机等项目对中国开放。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仿效英国,对中国增加出口钢材、机械、仪器和车辆等项目。这意味着()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获普遍认可B.西方国家已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禁运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D.中国开拓了对西欧贸易关系的新局面解析:D据材料隐含的时间“日内瓦会议期间”,可判定是1954年,依据最近原则,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目的是打破封锁。中国贸易代表团以英国为突破口,促进了西欧国家对中国的工业出口,打开了贸易大门,体现了当时中国开拓了对西欧贸易关系的新局面,故选D项;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出口钢材等,并不代表西方国家已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禁运,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与日内瓦会议无关,排除C项。4.(2015·重庆卷,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解析:A材料要求回答的是1982年宪法颁布的背景,依据最近原则,1978年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84年,城市改革才全面展开,排除C、D两项。技法5过程反映趋势原则[原则阐释]题干叙述某个历史事件时,经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节点的发展情况,往往反映的是该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性趋势。因此,能反映该历史事件发展规律性趋势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否则为错误项。[典例](2024·安徽卷,1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A.试图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B.注重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C.表达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张D.描绘了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解析:C本题分号前后属于两部分内容,前后相继,一部分是《君主论》,认为荣誉属于君主,一部分是《论李维》,认为应维护人的自由,两者是发展还是否定呢?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判断,马基雅维利的主张主要是基于当时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最初其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王权,削弱宗教神权对人的束缚,后期“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由,二者都是人文主义内涵的表现,依据过程趋势发展原则,选C项。[训练]1.(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解析:D材料指出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采邑指的是土地,能够得到的土地越来越多,说明社会有能力开垦如此之多的土地,尤其是到春秋时期,传统贵族阶层内的卿大夫获得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结合上层建筑溯源经济基础,联系到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可开垦的土地增多,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过程反映趋势原则,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从西周到春秋的发展趋势,分封制、宗法制不断瓦解,井田制(即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也在不断瓦解,但并不是彻底废除,故A项错误。分封体制不断强化不符合史实,从西周到春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分封体制趋于瓦解,故B项错误。根据主体一致原则,材料强调的是卿大夫,且卿大夫土地增多对于诸侯来讲是一种冲击,诸侯统治遭到削弱,故C项错误。2.(2024·山西晋中三模)在论及早期中华文明时,有学者指出:孔子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认为世人应“畏天命”,对天道、祖先有诚敬之心。以儒学为代表的诸子都没有对人死后的描述。该学者强调早期中华文明()A.反对鬼神的先进性B.人本主义的世俗性C.封建迷信的局限性D.多元一体的合理性解析:B题干材料中孔子远鬼神,敬祖先,儒学诸子不写死后,只述生前,根据过程反映趋势原则,二者反映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注重生前现实生活的观念,说明他们关注现实,所以该学者强调早期中华文明具有关注社会现实与生活的人本主义的世俗性,故选B项;“敬鬼神而远之”是尊敬鬼神,并不是站在无神论立场上反对所有鬼神信仰,排除A项;C项与材料“都没有对人死后的描述”相悖,排除;材料强调先秦时期对鬼神、天道、祖先态度的一致性,没有其他思想,无法体现多元一体,排除D项。3.(2024·湖南长沙联考)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军30余万出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遇伏被困,不得已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以公主嫁单于,“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汉初对匈奴的政策()A.从根本上消除了匈奴的威胁B.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C.有利于集中力量来解决内忧D.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解析:C题干材料叙述了三件事,一是出击匈奴,二是和亲,三是开关互市。根据过程反映趋势原则,三件事内在的实质是解决边患问题,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亲征匈奴被困,不得已实行“和亲”政策,避免了汉匈之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汉初国力贫弱,内部尚未安定,因此,以和亲换取边境安定有利于汉朝政府集中力量解决内部矛盾,故选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汉文帝和汉景帝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形成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初对匈奴政策与文景之治无关,排除B项;汉初国内阶级矛盾主要与土地问题、地方豪强势力等问题有关,与匈奴问题关系不大,排除D项。4.(2024·重庆一模)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纽带,把各地区松散地联结在一起。到15世纪晚期,西班牙被人评价为“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几乎同时,类似的过程也出现在英国和法国。这里的“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其突出特征是()A.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B.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C.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D.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解析:A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中世纪,一个是15世纪晚期,根据过程反映趋势原则,其中隐藏着内在规律特征。据材料“到15世纪晚期”“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国家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因此“文艺复兴式的国家”的突出特征是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故选A项;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西欧国家形成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没有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排除C项;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技法6绝对化原则[原则阐释]选择题题干材料一般比较简短,提到的史实非常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