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1页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2页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3页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4页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目的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念、中华民族共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教学活动的导入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2、理论讲授(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分析。另一方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3、学生课堂讨论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2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伟大民族。义上定义中华民族。3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田汉、聂耳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经诞生,即迅速传唱于大江南北,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抗争,在全社会普及了“中华民族”观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这首歌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开篇“中华民族”中指出:“我们中国现在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壮人、仲家人、朝鲜人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一切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内涵,阐释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入阐发关于中华民族科学内涵、基成和我国各民族关系的认识,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将“中华民族”写入宪法。晰的、有深厚历史基础的。中华民族不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简单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绝不是“想象的共同体”,而是浸润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统、承担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使命的超大规模民族共同体。4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铸牢中华大战略举措,首次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创造性地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赋予其全新的政治、历史和文明内涵,使“中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核心概念。从本质属性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我国今天的56个民族,也包括我国历史上存在过的族群。中华民族共同总之,中华民族加上“共同体”三个字,不是同义反复,而是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与不可分割性,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更好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前进方向。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反映,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5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作为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炼了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生动反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正式明确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6循,集中体现为“十二个必须”。从目标原则看,“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结合,是推进民族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安全观与中华传统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结合,阐明了民族工作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联盟学说与中在一起的关键工作。“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治理传统的结合,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从基本思路看,“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进而将其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结合,阐明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华传统历史观的结合,阐明了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意识辩证关系与中华传统“以文化人”观念的结合,阐明了“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从民族关系看,“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中华传统平等观念的提升,强化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交融思想与中华传统“和合”理念的结合,阐明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途径。从制度建设看,“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华治理传统的结合,阐明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7支持政策与制度安排来调动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积极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华传统法制思想的结合,阐明了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要求和基本方式。“十二个必须”涵盖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首次从“四个共同”的角度,阐明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深刻内涵,深刻揭示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就孕了“定于一”和“大一统”的天下秩序观念。秦朝时期书同文、车同轨、北朝时期,各政权都自诩中华正统;辽宋夏金时期,各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中共同缔造出来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8的包容特性。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相辉映和互鉴融通,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四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正体形成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必然逻辑,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时代之问。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就不可能出现;没有近代以来各民族共同抗击外侮的斗争,“中华民族”9建立新中国、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华民族也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这个概越来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依靠各族人民共同维护;意味着共同体,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意最大的依托和依靠,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四、四对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就是要注意对各民族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提和根本,尊重和保护差异性是需要的,但不能固化、强化民族差异性,更不能让差异性阻碍民族融合。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这两种意识并行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各民族要始终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实现好中华民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由各民族优秀文化汇流而成,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关键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不能自外于中华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不是非此即彼、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把握好四对关系,既讲认识论又讲方法论,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既讲矛盾的普遍性又讲矛盾的特殊性,贯穿着辩证统一思想,是指导民族工作的科学方法,更是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相关重要论述,是由“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定的,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历史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进各民族和谐交融。而民族融合正是民族演进过程的必然结果和进步现严厉批判。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进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对此形成了三个规律性认识。常态,即使在鼓吹“一族一国”的欧洲,也是如此。恩格斯指出:“欧洲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不同的民族处于同一个政府管辖之下。”而多民族国家必须统一集权。列宁指出:“在各种不同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是决不会主张实行任何联邦制原则,也不会主张实行任何分权制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迈出的巨大的历史性的一步,除了通过这样的国家(同资本主义紧密相联的)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当今世界,有效解决民族问题、建设以国家为单位的共同体,是绝大多数国家都会面临的重大任务。“精致的民族主义”。他指出:“‘民族文化自治’就是最精致的、因而也是最有害的民族主义,就是用民族文化这一口号来腐蚀工人,并且宣传极其有害的甚至是反民主的按民族分学校的主张。”列宁反对各民族在文化教育上的相互隔绝状态,“‘民族文化自治’这个口号则鼓吹各民族在教育事业(以至整个‘文化’事业)上互相隔绝,而隔绝是完全符合保持一切特权(其中包括民族特权)的基础的需要的”。为了实现民族融合,列宁始终主张文化交融和共同教育。他呼吁,“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种种隔膜,使各民族的儿童在统一的学校里打成一片”。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他们在批判资产阶级“虚假的共同体”同体”仍然存在,只要冒充人类普遍价值的“普世价值”仍然大行其道,义政党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曾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时期领导被压迫民族实现自身解放的特殊策略。列宁指出,“在解决一切殖民地和民族问题时,不从抽象的原理出发,而从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出发”。如果将特殊时期的特殊民族观点上升为抽象的原理,进而再无视具体环境,用以指导现实问题,就更加违背了马克思民族理论的核心要义。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正确处理社会革命与解决民族问题的辩证关系,始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百年来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始终将巩固发展中华民族使命。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交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融合论述的中国实践,必将极大深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共同性。大一统理念及其制度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逻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发展壮大,根的推崇和实践。大一统夯实了中华民族作为超大规模政治共同体的制度与文化基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中央集权大一统政制的王朝,实现了多民族统一于相同的政治共同体。西汉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进一步夯实大一统政制的思想文化基础。大一统理念成为中华大地各区域性政权的共同政治追求和古代中华民族的集体共识。家建构过程中,既没有出现西方意义上的帝国,也没有形成西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坚持大一统历史传统,西方民族国家脱胎于封建城邦自治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靠商贸和文化怀柔远人,靠朝贡体系互惠互利,推崇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西方民族国家则靠军事征服和帝国殖民,搞党同伐异,奉行“丛林法则”和霸权逻辑。这都体现了中西文明的巨大差异,西方文明是“分”的逻辑,不断把大帝国切割成小国家;而中华文明是“合”的逻辑,由各民族交融成大中华。历史上,很多西方帝国强盛一时后都烟消云散,很多西方民族国家短暂统合后又分崩离析,而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能以国家形态延绵几千年从不中断,这正是今天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依靠的独特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领域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回应时代主题,解决现实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现实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实践逻辑。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目标,为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紧密交织,其政治属性与政治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获得全面重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务。经过长征洗礼,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发展成为全民族先锋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体性。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全面觉醒。中国共产党立足现实国情,将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结合,将政治国家建构与民族共同体建设统合,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国家形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开展民族识别,在民族地区开展民主义改造,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基本框架,形成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制度。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民族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着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这一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汉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大复兴推向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华民族整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化时代化实践,根植于中华大一统历史传统的现代转型,是对西方传统民族国家理论的全面超越,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炼出中民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四个与共”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之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完善,为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提供了全新的文明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根植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发展。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只有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从石器时代的中华先民,到夏商周华夏共同体的出现,再到秦汉时期自在形成中华民族,以及后来历经数千年族群交往交流交融,及至近代在与列强对抗中自觉造就的现代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中华邦国族属前后相继,代代相传,突出表现为历代王朝接续“正统”的政治实践和历史书写。不管哪个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都认同中华文化,都坚持中华道统,都把自己归入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序列。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中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历史担当,也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能动意识。历史上的管仲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变革之举都是民族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用马克思主义激活古老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在制度建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技术变革等方面不断创造“中国奇迹”,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阔前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大一统历史传即便是在分裂时期,大一统文化认同与价值追求也从未改变。即便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军阀、一个政党敢分裂独立。这种超强的内聚力是西方国家无法想象的。西方人说“罗马之后无罗马”,中国人却可以说“中国之后还是中国”,因为秦汉、隋唐、宋元、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性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化解族群冲突的宝贵经验。中国古代有着世界上范围最大的农耕区,农耕文明的漫长演化和长时间主导,积淀出追求秩序、稳定内敛、爱好和平的文化性格。几千年来,即便在国力鼎盛的时候,中国也从没有对外搞殖民扩张,而是靠商贸怀柔远人;从没有殖民统治周边邻国,而是靠朝贡体系礼尚往来;从没有对外传教搞文化霸权,而是靠有闻来学赢取人心。2023年6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