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社会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社会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社会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社会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6BZ007课程名称社会学原理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学分3周数(WEEKS)16学时48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课程简介《社会学原理》是行政专业的一门专业版必修课,是该专业的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关于社会运行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的学科,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社会与个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等。通过本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规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推动社会建设。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了解和掌握从社会学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用于改造社会完善自我。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指标点1M

M毕业要求指标点2

H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指标点1H

L毕业要求指标点2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课程目标1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3.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4.

社会学与社会(1)理解社会学学科研究对象;(2)了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3)厘清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科地位;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学研究对象2.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课程目标1、21.社会运行的条件2.

社会运行的机制(1)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2)掌握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机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历史唯物主义;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坚持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阐述各种条件的具体作用3.

社会与社会运行课程目标1、21.

什么是社会2.

社会运行3.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1)把握社会的内涵;(2)了解社会运行的模式;(3)分析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个角度。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历史唯物主义;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运用历史分析方法,讲授社会产生及其本质4.

文化与社会运行课程目标11.

文化的含义与特性2.

文化的区分3.

文化的结构4.

文化的功能(1)了解文化内涵、类型与一般特性;(2)理解文化的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课程思政教育设计:通过文化的历史考察,树立文化自信5.

人的社会化课程目标1、21.

社会化概述2.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3.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4.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社会化的含义;(2)分析社会化的过程与主体;(3)了解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类型。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人的本质理论;课程思政教育设计: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解,理解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

社会角色课程目标1、2、31.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2.

社会角色的类型3.

社会角色的扮演4.

社会角色的失调(1)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社会学中的关于社会角色观点;(2)讨论不同社会角色的异同;(3)了解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以及角色扮演失调的几种情形。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角色扮演中7.

社会互动课程目标1、2、31.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2.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3.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4.

集合行为(1)掌握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2)掌握社会互动的维度、类型以及过程;(3)针对社会集合行为进行讨论。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诚信等理念贯穿于互动理论讲解中8.

社会群体课程目标1、21.

社会群体概述2.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3.

初级社会群体(1)介绍社会群体的含义、类型;(2)掌握社会群体的构成以及作用过程;(3)分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具体形式。教学方法:讲授、例题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5课程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课程思政教育设计: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讲授群体产生的9.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课程目标1、2、31.

研究概述2.

婚姻家庭社会学3.

性社会学4.

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1)介绍家庭演变的过程;(2)了解婚姻与家庭的内在关系;(3)掌握性别角色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原因。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

课程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家庭婚姻观;课程思政教育设计: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婚姻产生的历史,讲解相关问题10.

社会组织课程目标1、21.

社会组织概述2.

社会组织的目标3.

社会组织结构4.

社会组织的管理。(1)掌握社会组织的概念;(2)掌握社会组织的目标和结构;(3)掌握社会组织管理的方式与机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历史唯物主义;课程思政教育设计:从历史发展规律角度讲授组织的历史演变11.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程目标1、31.

社会分层概述2.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3.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4.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5.

社会流动。(1)了解社会分层理论的两大传统;(2)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的状况;(3)分析目前我国社会流动的现状及其成因。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分析现阶段我国阶级和阶层状况12.社会设置课程目标1、21.

什么是社会设置2.

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3.

社会改革与社会设置(1)分析社会设置的具体功能;(2)了解社会改革与社会设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理念13.社区课程目标1、2、31.

社区概述2.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3.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4.

虚拟社区(1)分析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的特点;(2)分析社区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3)了解虚拟社区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态势。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5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育设计: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讲授社区的作用14.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程目标1、31.

社会变迁2.

社会现代化3.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4.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5.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1)分析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2)分析社会现代化的特征;(3)分析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现代化的本质;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代化的含义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15.社会调查一般理论与方法课程目标1、2、31.

社会调查的一般理论2.

社会调查的类型划分与选择3.

问卷调查及问卷表的设计(1)了解社会学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调查方法;(2)掌握典型调查过程中遵循的原则;(3)问卷调查表的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辩证唯物主义;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进行调查研究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备注(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课程目标1课堂提问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5%)设此考核项目,目的是控制无故缺课和课堂懒散无纪律情况。2.平时作业(15%)平时作业一学期2-3次,一般以书面方式,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3.期末考试(80%)期末进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2.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课程目标1、2课堂提问、讨论3.

社会与社会运行课程目标1、2课堂提问4.

文化与社会运行课程目标1课堂提问5.

人的社会化课程目标1、2课堂提问、作业6.

社会角色课程目标1、2、3课堂提问7.

社会互动课程目标1、2、3课堂提问8.

社会群体课程目标1、2课堂提问9.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课程目标1、2、3课堂提问、讨论10.

社会组织课程目标1、2课堂提问11.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程目标1、3课堂提问、作业12.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