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1)班数学,共有学生58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三、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教学进程周次日期内
容必备课时机动课时12.21~2.25四则运算2122.28~3.4四则运算例4~例6测试41133.7~3.11试卷分析和位置与方向543.14~3.18位置与方向测试及分析22153.21~3.25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563.28~4.1简便计算和营养午餐单元复习574.4~4.8测试及分析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4184.11~4.15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和生活中的小数3294.18~4.22生活中的小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5104.25~5.29整理和复习和测试及分析5115.2~5.6期中测评和分析和三角形3
125.9~5.13三角形
三角形图形的拼组测评及分析
2
1
2
135.16~5.20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
145.23~5.2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及分析5155.30~6.3统计测评及分析221166.6~6.10数学广角41176.13~6.17小管家测评及分析5186.20~6.24总复习221196.27~7.1期末测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二、新授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66÷3×987=329×6=2×987=1974(人)=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5/做一做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P8/1—4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1)987÷3×6(2)6÷3×987=27+85=329×6=2×987=113(人)=1974(人)=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五、课后小结: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等。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1)270÷30-180÷30=9-6=3(名)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90÷30=3(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四、作业P8—9/5—9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4+24+24÷2(2)24×2+24÷2=24+24+12=48+12=48+12=60(元)=60(元)(1)270÷30-180÷30(2)(270-180)÷30=9-6=90÷30=3(名)=3(名)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五:课后小结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二、新授出示例5(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P14/4教师巡视纠正。四、作业P14—15/2、3、5—7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三)(1)42+6×(12-4)(2)42+6×12-4=42+6×8=114-4=42+48=110=90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小结: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素质教育目标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重点、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二、新授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小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P15—16/8—13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课后小结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练习八。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整理和复习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2、整理和复习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力调解点1、正确计算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提高计算能力。2、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德育渗透点通过整理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美育渗透点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巩固知识。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整理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2、教学难点: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课件教学步骤(一)、整理1、混合运算:(1)、出示148—111÷37说一说运算顺序。(2)、出示(148—111÷37)×5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3)、出示720+650÷130说一说运算顺序。(4)、出示5000—(720+650÷130)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5)、引导学生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6)、出示第32页第2题。分组讨论。并独立计算2、应用题。(1)、出示第32页第3题。(投影出示)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怎样想的?(2)、出示第32页第4、5题。(投影出示)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出示第32页第6题。(投影出示)独立计算。3、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1)、投影出示第33页第7题。(2)、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3)、独立填写。(通过整理混合运算从两步到三步,进一步加深运算顺序,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就是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网络。)(二)、练习1、混合运算:(1)出示练习八第1题,投影出示①分组讨论、交流;②汇报并订正。(2)分组计算,练习八第2题。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文字题。(1)、投影出示练习八第3题(1)分组讨论并订正。(2)、独立练习,第3(2)、(3)题。3、应用题。(1)、投影出示,练习八第4题。(2)、独立练习,练习八第5、6题。(三)、课后小结:通过整理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编排特点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必要性。三、引入时,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进行,也可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进行。一般参赛的有几个队,各队由组织者配给指北针、定向地图。图上标有要到的检查点。哪个队以最短的时间依次到访所有的检查点为胜。在这个过程队员要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根据方向和距离来判断要到的检查点。2.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四、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五、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六、位置与方向本套教材主要教学用两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七、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即极坐标的思想。八、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位置(一下)上下、前后、左右;位置位置与方向(三下)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位置与方向(四下)东、南、西、北偏度(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位置(六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1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呈现了一组参加公园定向越野赛的学生,正在确定1号检查点位置的情境,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根据角度和距离描述这些建筑物的位置。其中各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直接给出,只给出了学度,其他建筑物的距离要据给出的单位长度计算出。另外每一处建筑的方向没标出,要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由此巩固用角度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例2教学根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这里出示了校园平面图,图上画好了教学楼和校门以及它们之间有几个单位长度,并给出了单位长度的实际距离,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其他建筑物的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其位置。教学时,老师可以先以一建筑物为例标出其位置,使学生明确在标其位置时,应先确定其方向,再根据距离确定其位置。另外在确定距离时要计算出是几个单位长度。做一做设计了一个体会位置相对性的活动。这个活动简便易行,就是在教室里或操场上画一些长方形(最好画成正南正北朝向的以便判断方向),连接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并标出角度,然后让两个学生分别站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相互描述对方的位置。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例4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这里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通过让学生描述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练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五、教学建议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其实就是极坐标的思想,学生开始不习惯,所以要注意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用这种方法判断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并掌握其方法。2.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本单元在确定物体的距离时,经常用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如一段表示50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几个单位长度来表示。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第一课时(6)教学内容: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校到小明家的距离和几个单位长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二)能力训练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三、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四、课后延伸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º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º方向上,约1502、课后小结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第二课时(7)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三、课后小结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第三课时(8)教学内容:教科书例3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2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复习巩固1、完成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复习反馈1、完成练习第1、2两题2、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课后小结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第四课时(9)教学内容:练习四第4、5、6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第四课时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小组讨论: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描述行走路线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2)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开放题:公园游览第三单元课后小结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2、乘法运算定律3、运算定律的简单运用—简便运算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与原义务教材的不同处原义务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中,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概括出对应的运算定律。而新教材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在本单元末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概括,只安排了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四、编排特点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具体编排加法运算定律教材从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境引出三道例题,分别求李叔叔上下午的路程和、前三天的路程和、后四天的路程和。例1和例2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事例。进一步,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例3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计算中的综合运用。主题图: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1、例1,加法交换律。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例1下面的“做一做”可让学生独立完成。2、例2,加法结合律。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接着,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是,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3、例3,运算定律的运用。例3及“做一做”,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4、练习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要求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如果必要,可以让学升看书说说练习的要求,使全班同学都依次将哪两个数相加,和填在哪个格子里。填完后,再让学生说说表中数的规律:以加号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所以计算时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算出对角线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第2题,可以提示学生想一想,以前在哪里用到过加法的交换律,旨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并使他们认识到以前学过的交换加数验算加法的方法,其依据就是加法交换律。5、教学建议1、遵循认知规律。教学时,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2、用好主题图。本节教材的三道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继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注意引导学生用新知识去理解以前学过的内容。本节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识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例如,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加法中的“凑整”计算,等等,过去只知道这样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乘法运算定律教材以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为载体设置主题图,由图引出例1、例2和例3,为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提供具体的事例。这样编排,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感悟、描述规律。主题图: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看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说,也可以把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问题。1、例1,乘法交换律。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进一步,可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其他问题,并列出算式。2、例2,乘法结合律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小结:与加法两个运算定律相应地作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建议:在这一活动中,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自己的发现。第35页“做一做”的两道题分别是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与乘法结合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应用加以巩固,加深印象,并是使学生初步看到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作用。3、例3,乘法分配律。建议:通过学习的迁移、比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教材从两种方式计算(4+2)×25=150(人)与4×25+2×25=150(人)让学生通过比较得(4+2)×25=4×25+2×25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己类推出25×(4+2)=25×4+25×2,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概念。注意:不要误认为这两种形式出全,才是完整的乘法分配律。由于乘法交换律建立在前,因此只要得出两种形式之一,就可以依据乘法交换律得出另一种形式,所以不必要求让学生同时记忆两种形式。小结时,教师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个规律,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乘法一种运算内部的规律。例3下面的“做一做”,安排了三道判断题,都是学生的典型错例,旨在通过判断,引起学生重视,避免类似问题出现。4、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3题和第4题是乘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第4题除了文字提供的信息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得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信息,即新教学楼有4层。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如第3题,先算一个来回游了多少米,再乘7;第4题先算25×4(可解释为4层各一个教室配多少套课桌椅)再乘7。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算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第6题是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练习。第7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判断上下两个算式是否得数相等,并说一说理由。第8题是一道可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会以“角”为单位,列出5×45或45×5的算式,计算时再用乘法分配律。也会有学生这样算:(4元+5角)×5学生如果直接口算或列竖式算出结果,都是可以的。第9*题安排在这里,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简便计算1、本小节内容例1和例2加减法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计算同级运算例3和例4乘除法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计算例5乘加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计算两级运算2、比较原义务教材后的说明在这五道例题中,例1和例3讨论的连减、连除运算中的简便计算,过去的小学数学中也有同样的内容。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或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这里并不要求抽象概括为运算性质。相对而言,其它三道例题的问题情境较为新颖,解决问题的策略较为灵活,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比较少见。1、例1,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教材展示了三种算法,同时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前一个问题只要说明了就行,不必过于追求说法的统一。比如“依次计算”与“按运算顺序计算”,“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减”与“减去两个的和数”等等,都是可以的。对于后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也就是启发学生思考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种算法能使计算简便。2、例2,画面是书店的一角,题中包含两个需要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问题(1),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把前三本书相加得出总价106元,有时就不再考虑其它可能了。对次,教师应加以引导:看一看,还有哪些情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问题(2),学生容易想到的算法是连减与减去两个价钱的和。因此,教材只提示了第三种另辟蹊径的方法,把100分成两个50。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考虑到这些算法,即解题策略,都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所以教材提示的教学方法是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时建议:引导交流把所有出现的情况找出来。3、练习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四题提醒认真审题,搞清已知“样品2255元”是降了再降后的价钱,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原价是多少钱。第5题同样应该强调审题,学生容易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忽视算式的整体。常见的错误如:672—36+64=672—(36+64)25+75—25+75=100—100对此,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于连加、连乘运算。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第七题提供的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时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结合本题的内容,可以适当渗透及时、准确的统计对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第8*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第42页的思考题有一定难度。可以把横式改成竖式,以便思考。4、例3,讨论可用连除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解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比较两种算法,说出其中的运算定律。说明:与例1比较,例3只给出了两种解法。这是因为第三种解法先除以后一个数(1250÷5),联系实际作出解释较为困难,对学生来说比较费解,所以有意回避。教学时,可以联系第2节的主题图直接引出例3。也可以先复习减法的简便计算,启发学生想: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那么连续除以两个数,又可以怎么算呢?考虑到连除的算理不如连减那么浅显,因此还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感悟解决连续等分的问题,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5、例4,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整个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4的三个问题,可以一次给出,或依次给出,也可以先出示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6、例5,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7、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比较灵活。可以用乘法算出5本相册一共可以插多少张照片,然后和900张比较大小;也可以用÷除法,如900÷5÷6,将商和32页比大小。第7题是一道有关几何计算的实际问题。题中的多边形可以划分为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因此又可以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1×9+19×9=(21+19)×9可见,本题实际上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几何模型。8、教学建议: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首先,要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其次,注意组织相互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学生共享。第三,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第四,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解题方法)六、本单元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综合运用:营养午餐一、教材说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应用活动。教材通过表格和专家发言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等活动。二、目的1、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养成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三、活动过程(四部分)1、了解每份菜的营养含量以及10岁左右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并对列出的3份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进行评判。2、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搭配认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3、通过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5种搭配方案”活动,学生运用相关统计知识解决问题。4、数学方法的渗透—完成统计活动后向学生适时渗透简单的极值思想。四、教学建议1、学生评判“今天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之前,应先通过相互间谈话交流等形式,了解一份营养午餐需符合哪些条件,和判断的基本指标。2、进行开放式活动—学生自行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3、评选时,先全部罗列配菜方案,然后,组织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5种。4、针对“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百质最多”这问题,可采用两种方式教学:一是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5种方案逐一计算,然后得出答案;二是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给学生以启示。5、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本次实践活动,分析班中学生的饮食习惯,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教育。第一课时(10)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145+207)=(155+145)+207这叫做加法交换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b+a(a+b)+c=a+(b+c)六、课后小结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第二课时(11)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卡片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新授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32/5—7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六、课后小结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课时(12)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85+632=()304+215=519215+304=()(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小结。练习本独立完成:(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求:(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计算:480+325+75325+480+75二、小结学生谈收获。三、课后小结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课时(13)教学内容::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一)素质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教学点(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2)(25×5)×225×(5×2)=125×2=10×25=250(桶)=250(桶)小组合作学习。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五、作业:P37/2—4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4=100(人)4×25=100(人)(25×5)×2=25×(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b×a(a×b)×c=a×(b×c)六、课后小结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教学点第五课时(14)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重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50×20=100025×4=10025×8=20025×12=30025×40=1000125×8=1000125×16=200125×24=3000125×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25×4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43×25×4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68×125×84×39×25(5)对比练习:4×25+16×254×25×16×25(25+15)×4(25×15)×446×25(40+6)×2549×49+49×5149×99+49(68+32)×568+32×5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小结学生谈收获。课后小结.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六课时(15)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短信息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大型储胶式吹瓶机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4-2030年多孔硝铵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国家甲级资质:中国皮带机托辊融资商业计划书
- 2024-2030年国家甲级资质:中国水质处理器融资商业计划书
- 2024-2030年双线路稳压电源搬迁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冶金机械设搬迁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生态系统课程设计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气设备监测行业前景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炸鸡行业竞争情况及营销趋势预测报告
- 星星火炬代代相传国旗下讲话稿
- 电影短片《路怒》分镜表
- 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 电动叉车充电间(区域)方面的标准要求
-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 趣味可拓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高清版)JTGT 5190-2019 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 体育初中学生学情分析总结报告
- 幕墙工程安装施工施工管理人员配备及分工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年产5亿粒藿香正气胶囊车间工艺设计.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