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NA分子通常呈环状双链,包括H链和L链。H链上有两

个复制起始区,一个用于H链合成(简称0“),一个用于L链合成(简称OJ。其复

制的主要过程是:首先是0,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合成

H链片段,新H链一边复制,一边取代原来老的H链,被取代的老的H链以环的形式

被游离出来。当H链合成约2/3时,(X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

直至复制完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分子有游离的磷酸基团,H链中相邻核甘酸的碱基

通过连接起来。

(2)复制过程中需要酶参与。

(3)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引物的作用是o

(4)当一个复制周期完成时,由构成的子代DNA分子滞后形成;完成

两个复制周期需要个引物。

(5)若应用PCR技术实现该DNA分子的体外增殖,需要的酶是。

【答案】

(1).0(2).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3).解旋酶、DNA聚合

酶(4).核糖核昔酸(5).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

甘酸(6).老的H链和新的L链(7).6(8).Taq酶(耐高温的DNA

聚合酶)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过程及其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以题意叙述的

“线粒体DNA分子复制的主要过程"为切入点并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围绕"DNA分子的结

构、复制过程及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1)依题意可知,线粒体通常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所以一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分子

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H链中相邻核甘酸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起

来。

(2)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

(3)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甘酸。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甘酸

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所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使

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甘酸。

(4)分析图示可知:当一个复制周期完成时,由老的H链和新的L链构成的子代DNA分

子滞后形成。DNA完成两个复制周期即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NA分子;

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6个引物。

第2题: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图3

表示该种动物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该种动

物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细胞名称是,含

有条染色体单体;图2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

是O

(2)图3中CD段形成的原

因,发

生的分裂方式及时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细胞分裂时期对应图3的段;基因

的自由结合定律发生在图3的段。

(4)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的(填

字母)。

(5)已知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若右图所示该种动物产生的卵细胞。请依据此图,

绘出该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并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

【答案】

(1)初级精母细胞8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DEBC

(4)be

第3题: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儿童接种卡介苗能长期有效预防肺结核。现由

甲、乙两儿童,甲接种了卡介苗三年后还是感染了结核病,可能的原因

是、;乙因为试针出现阳性反应不能

接种,为什么?,试针时注射到体内的应是物质。

【答案】

体内抗体数量减少、疫苗失效、结核杆菌变异等体内已经存在抗原物

质抗体

解析:

第4题:(06天津卷)(22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

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

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7

幼6

5

矍4

酶3

2

1

0

2

O.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

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的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

中,其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

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

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

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的长势将B组。从物

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

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乙种植物细胞J—画乙原生质体

目的植株.选择用钠.浓度为甘华.愈伟组织

LrSr=n-J4固体培养基培养

①A是酶。B是。C是具有性状的幼芽。

②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试

剂)处理幼芽,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答案】

答案:(1)乙种植物(2)0.8(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5)好于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

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

(6)①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②秋水仙素

解析:(1)(2)(5)考查坐标图的分析理解。比较两曲线,甲植物幼苗平均重量在钠盐浓度

由0—0.4的变化中无明显变化,在0.4—0.8的变化中就明显变轻了,到0.8时成了0,种

子无法萌发了;乙植物幼苗平均重量在钠盐浓度由0—0.8的变化中呈现缓慢递增,过了0.8

后才逐渐减轻。因此,乙植物更适宜在较高浓度的钠盐完全配养液中生长。而盐碱地的钠盐

浓度高,所以乙植物更适宜在盐碱地中种植;A组的长势好于B组。当然A组的干重也要重

于B组了,其原因就是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

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

(3)考查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主动运输。

(4)考查植物水分代谢。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主要吸水、失水方式是渗透作用。根尖成熟

区的表皮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渗透性失水,因此其原因为细胞外溶液浓

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6)①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A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是融合的原生质体。C

是耐盐性状的幼芽。②考查不育的原因:不能正常联会。“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导致

同源染色体的缺乏,所以要联会就需要加倍染色体,因此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芽。

第5题:下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

(1)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图中的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变而来

的。

(2)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是由图中过程释放出来的。

(3)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2

分)

(4)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这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

内最少要通过几层细胞膜(2分)()

A.1层B.2层C.3层D.4层

(5)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h将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

总量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

分)。

【答案】

第6题: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

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和d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b运输方式符

合图乙中的曲线.

(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葡萄糖的运输

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3)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

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

【答案】

(1)0;CO:M

(2)aN

(3)cN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据图甲分析,a物质的运输方式是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b、d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表示运进细胞,d表示运出细胞;c物质的

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据图乙分析,细胞外的M浓度越高,物质跨膜速率越快,物质运输速率完全取决于

浓度差,表示自由扩散;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外的N浓度越高,物质跨膜速率越快,

到达一定浓度范围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跨膜速率不变,表示协助扩散和

主动运输.

3、分析图丙,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是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

【解答】解:(1)b、d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表示运进细胞,d表示运

出细胞;图甲是线粒体膜,则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则b表示&的运输,d表示co,

的运输;图乙中的曲线M的物质跨膜速率完全取决于浓度差,也表示自由扩散.

(2)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即图甲

中的a.图乙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外的N浓度越高,物质跨膜速率越快,N到达一

定浓度范围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跨膜速率不变,可表示协助扩散.

(3)分析图丙,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是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符合图甲中c,

图乙中的N.

第7题:(8分)甲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进行细胞分裂时的部分图象,乙、丙图表示该

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A处于期,对应于图丙中的段;

甲图中B所示细胞名称为.

(2)乙图中代表染色体变化的是曲线,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o乙图细胞内

不含源染色体的区间是,乙图中与丙图中BC段对应的区间是。

(3)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乙图中5〜7区间染色体数目

变化为.,

体4o

及3o

2o

)NALZ

相1O

对34568

910111213时伽]

W乙M

【答案】

(1)有丝分裂后期DE初级卵母细胞

(2)B受精作用5~81-6和9~11

(3)由10条变为20条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的行为变化。

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

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

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8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

13表示有丝分裂。

分析丙图:AB表示DNA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只

含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丙中的DE段.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2)乙图中代表染色体变化的是曲线B,位点8表示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含有

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减数

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段为5〜8.染色单

体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结束,因此乙图中与丙图中BC段对应的

区间即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为1〜6和9〜11。

(3)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乙图中5〜7区间,由于着丝

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为由10条变为20条。

第8题:中国农业大学某实验室在某果蝇品系中发现了一只卷翅突变体,经不断选育

获得了紫眼卷翅果蝇品系(甲品系)。为了研究该品系相关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

做了一系列实验。

(1)甲品系果蝇与纯种野生型(红眼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

(野生巾)(甲品系)

P酊瞅正常他X紫小卷朗

M红眼作坳红眼正常赳

I0

红眼紫眼红眼禁眼

2荏熠卷出正常超正常切

6:2:3:1

图I

①分析果蝇的眼色遗传,紫眼和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红眼是性性状。

②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由此可知果蝇的翅型属于染色体遗传。

③根据F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决定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进一步研究发现,

果蝇的正常翅基因(+)和甲品系的卷翅基因(Cy)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上还

分布有某隐性致死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甲品系内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均

为卷翅,请在图2中亲本染色体相应位置标出B、b基因,并标出图中E的相关基因。

(不考虑交叉互换)

卷粉在翅

致死卷粉致死

图2

(2)像甲品系这样能够稳定保存两个致死基因的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研究人员从北

京大学某实验室获得另一果蝇平衡致死系(乙品系),其表现型为红眼卷翅,卷翅程度

明显小于甲品系。已知乙品系果蝇的卷翅基因(Cy')和隐性致死基因(b')同样位

于2号染色体上。甲、乙品系果蝇杂交,子代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数量比约为2:1。

①根据子代中出现了表现型为的果蝇,可判断b和b,不是同一基因。

②由实验结果推测,两个品系的卷翅基因Cy和Cy'是等位基因。若它们是非等位基因,

杂交后代的翅型性状及其数量比应该是o

(3)两个纯合致死的等位基因存在互补和不互补两种关系:若互补,则同时含有这两

个基因的杂合子能存活;反之,则不能存活。

①根据(2)实验结果推测:Cy和Cy'(填”互补”或“不互补”)。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使用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品系果蝇进行基因组PCR,电泳结

果如图3所示。

MI23

f小鹿片段

甲品系

✓f1XT

乙川I亦

野生型

图3

选取(2)杂交中F,正常翅和不同卷翅程度的果蝇各200只,利用上述引物分别对每只

果蝇进行基因组PCR,电泳结果显示:所有正常翅个体都只有A条带,所有卷翅个体都

同时有A、B条带。该结果是否支持(3)①的推测?请做出判断并陈述理由。

【答案】

(1).显(2).常(3).卷

卷翅卷翅

翅致死卷翅致死⑷正常翅(5).

卷翅:正常翅=3:1(6).不互补(7).支持,若互补,则卷翅个体中混

有同时携带两种卷翅基因的杂合子,它的基因组PCR产物电泳结果只显示B条带(合理

即给分)

【试题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同源染色体上连锁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情况以及DNA片段电泳结果分析等,考生一定要

认真审题,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解析

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①分析果蝇的眼色遗传,紫眼和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图1实验可知,红眼

果蝇与紫眼果蝇杂交,F,均为红眼,可推知红眼是显性性状。

②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由此可知果蝇的翅型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③根据F: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红眼:紫眼=3:1,卷翅:正常翅=2:1,由此可推测,

决定卷翅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已知果蝇的正常翅基因(+)和甲品系的卷翅基因(Cy)

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上还分布有某隐性致死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甲

品系内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均为卷翅,没有正常翅(++)果蝇出现,说明正常翅果

蝇的基因型均为bb++,表现为致死,由此可推知正常翅基因(+)与某隐性致死基因(b)

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卷翅基因(Cy)与B基因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亲本卷翅

果蝇的基因型均为BbCy+,均能产生两种配子BCy和b+,所以F的基因型有BBCyCy、BbCy+

和bb++,而且均为卷翅基因(Cy)与B基因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正常翅基因(+)

与隐性致死基因(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据图图解详见答案。

(2)①甲品系(BbCy+)能产生BCy和b+两种配子,乙品系(Bb‘Cy'+)果蝇能产生

BCy'和b'+两种配子,根据子代中出现了表现型为正常翅(bb'++)的果蝇,,可判

断b和b'不是同一基因。

②由实验结果推测,两个品系的卷翅基因Cy和Cy'是等位基因。若它们是非等位基因,

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CyCy'(卷翅):Bb'Cy+'(卷翅):B'bCy'+

(卷翅):bb'++,(正常翅)=1:1:1:1,所以杂交后代的翅型性状及其数量比应

该是卷翅:正常翅=3:1。

(3)①第(2)小题中甲、乙品系果蝇杂交,子代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数量比约为2:1,

说明基因型为CyCy'个体致死,由此可推测Cy和Cy'不互补。

第9题:(8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

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

实验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

处理经元测得动作电位

组号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mV)

I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

II5min后6565

浸润在河

IIIlOmin后5025

豚毒素中

IV15min后400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75mVo室温下,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的方式释放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

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

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b.麻醉药c.镇痛

剂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

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

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

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答案】

(1)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抑制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解析:(1)第I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

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

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U、III、IV组推断,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

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根据(2)中得到的结论,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

内流,之后引起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

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

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知识点】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第10题: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有时会造成瓜果蔬菜等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毒性很强,人误食后

如不及时医治就会危及生命,某班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

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

并在含有碳源、氮源及等的选择培养基上添加进行选择培养.

(2)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磷农药的相

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实验开始到微生物

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

(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

(3)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一一溶化一分装一加棉

塞一包扎f倒平板.

(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也

可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

【答案】

(1)水和无机盐有机磷农药

(2)丙微生物丙分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比甲、乙强

(3)称量

(4)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

【考点】H: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制备牛肉膏蛋白陈固体培养基:其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

平板五个步骤.

【解答】解:(1)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为了获得能降解有

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在选择培养基上添加有

机磷农药进行选择培养.

(2)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说明微生物丙分

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比甲、乙强,因此应选择微生物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3)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一称量一溶化一分装一加棉塞一包扎一倒平板.

第11题:I、在我国南方稻田种植紫云英已有悠久历史,利用上部2/3作饲料喂猪,下

部1/3作绿肥,既养猪又肥田。研究紫云英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

高粮食产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紫云英叶肉细胞中的生物膜及在其上所完成的一个生化反应,该生物膜是

结构①吸收的光能用于。

(2)图乙是在C0:浓度一定、温度25C、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紫云英叶片光合速

率。请据图分析:A和B两点,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共同场所是一;C点时,该植

物总光合速率为[mg/(100cm叶•h)](用CO,吸收量表示)。

II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水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灯亮度可调),

图乙曲线是将图甲中的试管密闭后,调节灯亮度的过程中,水面上方CO,相对含量的变

化。试回答:

(1)图甲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2)假设图甲试管水中的CO浓度始终不变,图乙中D点时,图甲的灯处于开启状态,判

断依据是,图乙中从A到E这段时间内水藻体内有机物含量会(增多

/减少/不变)»

(3)图乙中,若在C点突然增加光照,则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o

(增多/减少/不变)

【答案】

(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水的光解及ATP合成(3).细胞质

基质和线粒体(4).20(5).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

影响(6).D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7).增多(8).减少

【试题分析】

I.本题结合紫云英叶肉细胞中膜结构图解和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

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能准

确判断图甲生物膜的名称;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确分析曲线图中点、线

段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图甲生物膜上能发生水的光解反应,该反应发生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图中①为光合色素,②为磷脂分子。

图乙是在CO浓度一定、温度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紫云英叶片光合速率,

其中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为光补偿

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可据此答题。

II.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解

答有关光合作用的坐标曲线时,要注意对“四点三趋势”(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以

及升、平、降三种变化趋势)的生物学意义的分析,命题者常从这些特征性的地方作为

命题的切入点。图乙中AB段和DE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内的CQ含

量增加;B和D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曲线的折点;BD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

呼吸速率,密闭容器中的CO含量减少。

I.(1)图甲进行的是水的光解,因此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其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及ATP的合成。

(2)图乙中A点只有细胞呼吸,B点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所以A和B两点,植

物叶肉细胞共同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点时净光合速率是15

mg/100cnr叶*h,呼吸速率是5mg/100cnr叶・h,所以真光合速率是15+5=20mg/lOOcm

叶•h„

II.(1)图甲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

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2)图乙中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图甲

的灯处于开启状态;图乙中从A到E这段时间内,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减少,被植物吸收

用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水藻体内有机物含量会增多。

第12题: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种方法,请回答相应的问题:

(1)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添加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

是.

(2)培养过程需要植物的最适条件,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

到,进而使植物出现遗传不稳定甚至不育.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科学家研究了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某药用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代2,4-D/mg?L6-BA/mg?L愈伤组织诱导率

号/%

L.1.0065.41

L2.0068.76

L3.0091.01

L.3.00.254.48

L3.00.557.35

L3.01.051.71

注: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总数X100%

①从上表可以知道,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2,4-D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

而添加6-BA则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探究光照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应将已经消毒过的外植

体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L(填培养基编号)培养基上;甲组置于有光

环境,乙组置于黑喑环境,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

乙两组中愈伤组织的个数并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

【答案】

(1)营养物质诱导外植体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

(2)生长和繁殖发生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异常

(3)①2,4-D6-BA

②L黑暗个数愈伤组织诱导率

【考点】L1: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分析表格:仅加入2,4-D调节剂时,且其浓度由1.Omg/1逐渐增加到为3.Omg/1

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逐渐升高;若在此基础上再添加6-BA,且其浓度由0.2mg/l逐渐

增加到为LOmg/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逐渐降低.

【解答】解:(1)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

的是诱导外植体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

(2)培养过程需要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发生

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异常,进而使植物出现遗传不稳定甚至不育.

(3)①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2,4-D有利于食用稗胚形

成愈伤组织,而添加6-BA则不利于食用稗胚愈伤组织的形成.

第13题:I.下图表示发生在高等植物叶片细胞内的A、B两项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的

图解,其中①〜⑥代表物质,I〜HI代表B生理作用的反应阶段。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该植物是玉米,则与其光合作用有关的细胞是—

(2)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物质⑤的前提条件是土壤溶液浓度。在B生理作用

过程的I〜HI反应阶段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是阶段。

(3)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在农业种植上使用轮种的方式以。

在农作物种植上合理密植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也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作物种植过

密反而还会使产量下降,原因是«

II、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请依图回答:

血糖浓度升高

结构At

神II激素分泌增加m激素分泌增加

I激素分泌增加

有关神经

—►血糖浓度下降结构A

(1)结构A代表

(2)HI激素是,该激素除了能调节血糖浓度,还能参与体温调节且在体

温调节中与表现为协同作用。

(3)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I激素与激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4)II激素升高血糖浓度的途径

是。

【答案】

I(1)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2)小于细胞液浓度II和HI

(3)延长光照时间光合作用不增加呼吸作用增加(或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下

部叶片不能光合作用只能呼吸作用,总光合作用不增加,净光合量下

降)

II(1)下丘脑

(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3)II和III

第14题:酒精会导致蛋白质变性,长期饮酒对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会有影响吗?兴趣小

组的同学利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唾液淀粉酶,探究酒精对消化酶的影响,实验步

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试管甲试管乙

步骤1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和PH6.8加入蒸馈水和PH6.8缓冲液各

缓冲液各1mL1mL

步骤2各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酶溶液1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步骤3各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1mL,A

步骤4取出试管,各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实验中设置乙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中A处应

为.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甲试管_________色,乙试管____________色.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4)为什么实验中兴趣小组同学不选用市面上供应的白

酒?.

【答案】

(1)对照37℃恒温水浴(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2)(深)蓝浅黄(棕)(不变蓝)

(3)维持反应液中PH值适宜且稳定

(4)白酒中除酒精外还含有其它成分,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考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

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

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

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

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

4、生物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5、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

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

【解答】解:(1)本实验是探究酒精对消化酶(淀粉酶)的影响实验,其自变量是酒

精的有无,其中试管乙中没有加酒精,目的是与试管甲(加入酒精)形成对照,唾液淀

粉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实验步骤"中A处应为37℃恒温水浴(适宜

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2)两支试管中相对照,甲试管中加入了50%的酒精而乙试管中没有加,甲试管中的

淀粉酶会因酒精的影响降低了活性,使其催化淀粉水解的能力降低,所以最后各加入质

量分数为1%的碘溶液后甲试管中会出现(深)蓝色,而乙试管中的淀粉因被水解在加

入质量分数为1%的碘溶液后变为浅黄(棕)(不变蓝).

(3)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

中PH值适宜且稳定.

(

)

第15题:(05上海卷)A、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当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

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反

应而脱落,这是细胞所起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细胞的作用。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o

【答案】

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效应B)

⑵排异(排斥)T淋巴

第16题: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机体中某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后,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填“单向”或“双向”)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填“快”或“慢”)。

(2)当机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在下丘脑和垂体所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甲状

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当血液中的

甲状腺激素超过一定量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种调节称

为。

(3)当机体失水过多时,垂体释放的激素会增加。该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