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1页
2019年秋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2页
2019年秋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3页
2019年秋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4页
2019年秋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目录

第1章有理数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3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5

1.2.1数轴---------------------------------------------------7

1.2.2相反数---------------------------------------------------9

1.2.3绝对值---------------------------------------------------11

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3

1.4.1有理数的加法(一)--------------------------------------15

1.4.1有理数的加法(二)----------------------------------------17

1.4.2有理数的减法(一)-------------------------------------19

1.4.2有理数的减法(二)-------------------------------------21

1.5.1有理数的乘法(一〉---------------------------------------23

1.5.1有理数的乘法(二〉-------------------------------------25

1.5.2有理数的除法(一〉-------------------------------------27

1.5.2有理数的除法(二〉---------------------------------------29

1.6有理数的乘方(一》------------------------------------------31

1.6.2科学记数法-----------------------------------------------33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5

第一章小结与复习---------------------------------------------37

第2章代数式

2.1用字母表示数--------------------------------------------39

2.2列代数式------------------------------------------------41

2.3求代数式的值------------------------------------------43

2.4整式(1)------------------------------------------------45

2.4整式(2)-------------------------------------------------47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1)-------------------------------------49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2)--------------------------------------51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3)-------------------------------------53

第二章复习课(2课时)---------------------------------------55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3.1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59

3.2等式的性质---------------------------------------------61

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63

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65

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三)---------------------------------67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一A-----------------------------69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二>-----------------------------71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三A-----------------------------73

3.4—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四)------------------------------75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1)------------------------------77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2)------------------------------79

第4章图形的认识

4—1几何图形---------------------------------------------------81

4.2线段射线直线(1)-----------------------------------83

4.2线段射线直线(2)-----------------------------------85

4.3.1角和角的大小比较--------------------------------------87

4.3.2角的度量与计算----------------------------------------89

4.3.3余角和补角--------------------------------------------91

第四章测试题--------------------------------------------------93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一)--------------------------------------95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二)--------------------------------------97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三)--------------------------------------99

5.2统计图(一)-----------------------------------------------101

5.2统计图(二)----------------------------------------------103

5.2统计图(三)----------------------------------------------105

第五章自我检测试题---------------------------------------------107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2—3的内容,找出在小学课程中没有学过的数,给同桌看看.

说一说:你找出的没有学过的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上面所说的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文字,使其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

C1)收入1000元,200元,(2)上升20米,25米

2、向东走10米,和运进20吨是不是意义相反的量?

知识点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归纳总结】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加上负号“一”的数叫做

如-2012读作;+2012读作.

说一说:1、阅读教材P3的内容(“动脑筋”上方的知识点)你应该注意些什么?

2,带负号的就一定是负数吗?

选一选:在数-35、+5.1,-2、100,-0.5、中,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填一填:请你写出三个正数,写出三个负数.

议一议:生活中通常有哪些量记为正?哪些量记为负?

【归纳总结】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的意义.

“向西行进-10米”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知识点二:0的意义

【归纳总结】0既不是,也不是.

想一想:1.0是不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请你举例说明.

2.数0是我们以前认识的“最小的数”吗?

知识点三: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1.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海平面高度为0米,哪个地方低?

2.某县1月18日凌晨一点的温度是0°C,凌晨4点的温度是-2°Co哪个时刻温度低?

【归纳总结】1.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

2.和统称为非负数.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_32,0.35,0,3.14,12,-9,10%

5

【解】

探究二:练习:教材P5练习IT,3T

【解】

探究三: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解】

探究四:已知一组有规律的数一1,2,—3,4,—5,…,第100个数是多少?第2012个数又是多少?

【解】

附加题:

一艘潜水艇的高度是一60米,在其上方发现一条鲨鱼,测得两者高度差为20米,试用正、负数表示鲨鱼

的高度。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了解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树立对数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理数的分类.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4的内容,写出所学过的不同类型的数,给同学看看.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概念

学一学:阅读教材P4的内容,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1.正整数,除教材给出的外,请你再写出三个.

2.负整数,除教材给出的外,请你再写出三个.

3.正分数,除教材给出的外,请你再写出三个.

4.负分数,除教材给出的外,请你再写出三个.

说一说:1.根据教材P4的内容,你学过哪几种不同类型的数?

2.整数包括哪些数?

议一议:1.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与分数有何联系?举例说明.

2.0是有理数吗?

[归纳总结]1.统称为整数;

2.统称为分数;

3.统称为有理数.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归纳总结】有理数可以按下列两种方法分类:

1.按数的结构(整数、分数)分;

2.按数的性质(正、负性)分

[正整数

工右工田和「正整数

整数<---正有理数<

有理数<---有理数,_

皿「正分数「负整数

议一议: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这两种说法对吗?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5练习2T

[解]整数:;

分数:;

探究二:把下列各数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5

1,3>——,0,-37,0.2,+35%,-0.01,-20%,

4

12

——+3—

2,5-100.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探究三: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零是整数

B.负数一定是有理数

C.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D.—a是负数

探究四: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0.6,0.4,-8,+2.1,3.0100100011,75,-1,-809

某日傍晚,我县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10℃下降了12℃,那么这天傍晚我县的气温是多少?

【解】

§1.2.1数轴

学习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3.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4.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7-8“观察”的内容,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1.你是如何确定“原点”?

2.“正方向”应该怎样标记?通常怎样确定正方向?

3.“单位长度”如何确定.

知识点一:数轴的概念及画法

【归纳总结】规定了、和的直线叫做数轴.

议一议:1.构成数轴有哪三个要素?

2.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吗?

3,数轴只能画成水平吗?

做一做:你能自己画一条数轴数轴吗?

7

试一试:你能利用自己画的数轴来表示数4,1.5,-3,,0吗?

2

说一说:画一条数轴有哪些步骤?

知识点二: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学一学:阅读教材Ps例题解答下列问题:

1.在数轴上,表示一2的数在原点的侧,它到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2.分数或小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

3.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那么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吗?

【归纳总结】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

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点P从数轴原点开始,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探究二:练习:教材Ps一©练习1T,2T,3T

【解】

探究三: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345-101-2-1012

①③

探究四: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A.-1C.-3D.3

附加题:

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

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

§1.2.2相反数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3.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9-I0的内容,找出点A和点B所表示的数,给同桌看看.

说一说:你找出的两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知识点一:相反数的概念

说一说:I.让同桌随口说一个正数,在数轴上找一下与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点

有几个,请分别说出来.它们与原点有什么位置关系?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上面所说的两个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一般地,〃和______互为

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

议一议:1.互为相反数是针对几个数而言的?

2.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相反数,对吗?

填一填:1.—6的相反数是;+5的相反数是;

2.的相反数是-2.3;与。与____互为相反数.

5

3.数轴上离开原点4.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它们是互为.

知识点二:相反数的意义和求法

1.数轴上离开原点4.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它们是互为.

2.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3.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就可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12的相反数

是—,-9的相反数是,如果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表示—.

4.有人说一个数的前面带有号这个数必是负数,你认为对吗?如果不对,请举一个反例.

知识点三:利用相反数进行多重符号的化简

学一学:阅读教材Pio“说一说”和例题4的内容

提示:+(—7)不能记为+-7,-(-7)也不能记为--7.

选一选: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1)(T)与+(T),(2)+(+1)与T,(3)-(-2)与+(-2),

(4)+[-(+1)]与-[+(T)],(5)-(+2)与-(-2),(6)一与+[+(].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A.正数B.正数或0C.负数D.负数或0

探究二:教材Pio的练习IT.2T.3T.

【解】

探究三: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2)一(+5)(3)-[-(-7)];(4)-{+[-(+3)]}.

【解】

探究四:判断题

(1)-3是相反数()

(2)-7和7是相反数()

(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

(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附加题:若a=3,则-a=,它表示a的;

若a=-3,贝U-a=,它表示a的;

若a=0,则-a=,它表示a的.

§1.2.3绝对值

学习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的简单计算;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预习导学一一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u的内容.

说一说:和同桌说说点A和点B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它们有什么特点?

知识点一:绝对值的概念

填一填:1.点A到原点的距离等于个单位长度.

2.点B到原点的距离等于个单位长度.

议一议:1.怎样表示这两个距离?

2.在|a|中的a可以是什么数?

【归纳总结】:1.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

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记做.

2.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的距离

知识点二:绝对值的求法

学一学:阅读教材Pl2的内容.

4

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I5I=,I-2|=,I+-I=

9

I0|=,I-7.8|=.

2.你能得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吗?

3.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

4.如果a表示一个数,则Ia|等于多少?

合作探究一一不议不讲

探究一:+2012的绝对值是,—75.9的绝对值是

探究二:教材P12.13的练习IT.2T.3T.

【解】

探究三: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8,则这个数是.

3

探究四:1.绝对值是一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4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

附加题:1.绝对值小于4的正整数有.

2.计算:

(1)-15|-|-6|;⑵|-3|X1-2|;

【解】

(3)+4|X|-5|;(4)-12|4-|+2|.

【解】

§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目标

i.会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初步渗透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5的内容,并解决下面问题:

.1.在温度计上这些温度数值是怎样排列的?

2.在水平的数轴上这些温度数值又是怎样排列的?

3.在数轴上表示的有理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知识点一: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议一议:1.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什么数?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又

是什么数?

2.正数与负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负数与0怎样比较大小?

【归纳总结】正数大于,。大于,正数大于.

如:32,015,4一6.

知识点二: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一学:阅读教材P16的内容,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负数,离原点的距离大的原数大,还是离原点的距离小的原数大?

2.你认为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原数大,还是绝对值小的原数大?

3.画一条数轴并填空:-100—-3,-4—-4.5,-0.4-1.4

【归纳总结】1.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就.

2.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

3.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比左边的点

表示的数.

合作探究一一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练习1T,2T

【解】

探究二: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1

4.5,6,-3,0,-2.5,—,-4

10

【解】

探究三:在-100,-101,-100.01,-99,-99.9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探究四: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1

A.-6<-8B.------->0D.-<0.3

10003

附加题:

1.把-3.5,-2,-1.5,0的绝对值,3工的相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

【解】

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数:

小于4的正整数有();

大于-5的负整数有();

大于-2且小于3的整数有().

§1.4.1有理数的加法(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l9的内容.

说一说:1.你会进行两个非负数的和吗?与同桌练习一下.

2.教材中的算式①与你小学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练一练: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L小亮从0点出发,先向东运动200米,再向东运动600米,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从点0出发向

走了米,用式子表示为.

2.小亮从。点出发,先向西运动500米,再向西运动100米,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从点0出发向走

了米,用式子表示为.

【归纳总结】1.两个正数相加,结果是,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写两个算式:

2.两个负数相加,结果是,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写两个算式:

学一学:1.阅读教材P19的例题1,你还有问题吗?

2.阅读教材P20的内容.

【归纳总结】L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的符号,

并用的绝对值减去的绝对值.

填一填:(1)(+9)+(-2)=;(2)(-5)+(-8)=;(3)-7+=0;(7)-2+5=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加法的应用

学一学:阅读教材P21的“说一说”和“例2”.

填一填:(1)4+(-4);;(2)(-9)+0=;(3)0+(+2)=;(4)0+0=

【归纳总结】1.互为的两个数相加得0.

2.一个数与相加,仍得这个数.

填一填:温度由-4℃上升了7℃,用算式表示为,现在的温度为.

合作探究一一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21练习1T,2T

【解】

探究二:填空:⑴(+-)+(2)—+(--)=-(3)_+-

4444—2

探究三:小慧原来在银行存有零用钱350元,上个月取出了120元,这个月计划再存人50元,请用有理数的

加法计算:

(1)到上月底小慧在银行还有多少存款?

(2)到这个月底小慧将有多少存款?

【解】

探究四:已知x=5,IyI=6,求x+y的值.

【解】

附加题: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

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

(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

①a=4,b=3;②a=-3,b=7

③a=5,b=-5;④a=-3,b=-1

【解】

§1.4.1有理数的加法(二)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能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忆一忆:写出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

学一学:阅读教材P22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30+(-20),(-20)+30,你有什么发现?

2.计算:(-30)+(-20),(-20)+(-30),你又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1.两个加数不论是正数、负数还是0,都满足上面所说的规律吗?

2.对所交换的数的符号需不需要一起交换?

【归纳总结】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加法交换律:a+b=.

选一选:下面等式使用加法交换律正确的是()

A.(-3)+5=3+(-5)B.(-3)+5=(-3)+(-5)

C.(-3)+5=(-5)+3D.(-3)+5=5+(-3)

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

学一学:阅读教材P22的内容并填空:

计算:[8+(-5))+(-4)=,8+1(-5)+(-4))=.

议一议:在三个数相加中,先将前两个数相加与先将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会一样吗?

【归纳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加法结合律:(a+b)+c=.

想一想:1.在“例3”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8)和(-4.37)的位置交换?

依据是什么?

2.在“例3”的计算过程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律?

3.通过本题的计算,你发现运算律起到了什么作用?

知识点三:加法运算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一学:阅读教材P23''例4”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如何表示“收入”和“支出”的量?

2.计算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3.你还有其它方法解题吗?

【归纳总结】为了计算方便,经常是把符号的数相加.互为的两数相加,分母相同的数

相加.

合作探究一一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22练习IT,2T

【解】

探究二:下面等式正确的是()

A.〔3+(-2))+(-4)=3+[(-2)+(-4))B.[3+(-2))+(-4)=3+[2+(-4))

C.(3+(-2))+(-4)=3+(2+4)D.[3+(-2))+(-4)=3+((-2)+4)

探究三:将一8,—6,—4,~2,0,2,4,6,8这9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9个空格中,使得每行的3个数、

每列的3个数、斜对角的3个数相加均为0.

附加题:某日小明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上跑步,他从A地出发,每隔10分钟记录下自己的跑步情况(向南为

正方向,单位:米):

-1008,1100,-976,1010,—827,946

1小时后他停下来休息,此时他在A地的什么方向?距A地多远?小明共跑了多少米?

【解】

§1.4.2有理数的减法(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式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24“探究”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2.计算:(1)9一8,9十(一8);(2)15—7,15十(一7)

3.通过计算后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等式?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减法

说一说:1.加法和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关系?

2.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什么算式进行计算?

【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学一学:阅读教材P24“例5”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其步骤是:(1)减数变为它的;(2)减法

变;(3)再利用有理数的法则进行计算.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0,都符合减法法则吗?

选一选:下列计算的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A.(-14)—(+5)=(-14)+(+5)B.0—(-3)=0+3

C.(-3)—(-3)=+3+3D.5—(-2)=5—2

合作探究一一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24-25练习IT,2T,3T

【解】

探究二:计算:(1)6—8;(2)-5-(-8);(3)1.9—(-0.9);(4)0一(-10)

【解】

探究三: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

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100150-400350-100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解】

探究四:一个加数是1.8,和是一0.8,求另一个加数.

【解】

附加题:1.计算1-2+3—4+5—6+2005-2006.

【解】

2.若⑷=4,|臼=2,求〃一瓦

【解】

§1.4.2有理数的减法(二)

学习目标

i.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

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3.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渗透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25“做一做”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何对算式进行转化?

2.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的形式,加号和括号可以省略吗?

3.算式:8)-(-3)+7—2省略括号后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4.如何读题3中的两个式子?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一学:阅读教材P25“例6”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式中含有理数的哪些运算?

2.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议一议:1.在''例6”的计算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2.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归纳总结】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运算,

a+b-c=a+b+.如(-3)+(+5)-8=(-3)+(+5)+.

知识点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学一学:阅读教材P25“例7”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在“例7”的计算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2.你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3.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6练习1T,2T,3T

探究二:把式子15+(-6)-(-7)-(+2)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是

结果是.

2113

探究三:计算:----(--)+(--)

3838

【解】

探究四: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记作

上升4.5千米+4.5千米

下降3.2千米—3.2千米

上升L1千米+1.1千米

下降1.4千米—1.4千米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

【解】

附加题:计算:-|-17|-|-12|+(+28).

【解】

§1.5.1有理数的乘法(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29“动脑筋”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你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非负数的乘法运算吗?例如:5X4=

2.我们把向东走的路程记为正数,那向西走呢?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其运算

学一学:阅读教材P29-30“探究”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在有理数范围内,教材规定分配律还适用吗?

2.如果适用,请你写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3X2,(-2)X3,(-2)x(-4),2x(-5)

【归纳总结】(1)正数乘以正数积为数,(2)正数乘以负数积为数,

(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数,(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数

4.IX(-7)=,2X0=_,2X0=_.

【归纳总结】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_______.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应用

学一学:阅读教材P30“例1”的内容.

想一想:两个非0有理数相乘,一般分哪两步?

知识点三: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

学一学:阅读教材P33“说一说”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1.几个非。有理数相乘时,当负因数是1个时,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_;

2.几个非0有理数相乘时,当负因数是2个时,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_;

3.几个非0有理数相乘时,当负因数是3个时,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_;

4.几个非0有理数相乘时,当负因数是4个时,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_;

5.几个非0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是由负因数的确定的;

【归纳总结】几个非0有理数相乘时,当负因数是时,积是正数;

几个非0有理数相乘时,当负因数是时,积是负数;

学一学:阅读教材P33“例3”的内容.

议一议:1.几个非。有理数相乘时,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2.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什么?需要先判断积的符号吗?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31练习IT,2T

【解】

探究二:教材P34练习1T(5)(6)(7)(8)

【解】

探究三:计算:(1)-8.125X(-1);(2)0X(-5);

(3)(-9)X5X(-6)X0;(4)(-l^-)x1.

【解】

探究三:填空:(1)(-7)X(-4)=;(2)5X()=-15;

(3)()X(--)=9;(4)2X4-3X(-3)=.

9

探究四:如a•/?=(),那么()

A.<7=0B.b=0C.a=0且Z>=0D.中至少有一个为0.

探究五:如果某山峰某天的温度是:高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下降5℃,当地面温度是15℃时,求:(1)4千

米高的山顶的温度;

(2)地面与山顶的温差是多少?

【解】

§1.5.1有理数的乘法(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知道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依然成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用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