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可见,不是“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由原文“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可知,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D.“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由原文“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可知,墨子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的。故选A。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无中生有。由原文“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故选A。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论证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故选D。
4.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②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1)论证结构:材料一分论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论点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都是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2)论证方法:以《易经》《道德经》《庄子》为例,运用例证法论证观点;采用引证法,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兼相爱,交相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论证“蕴含着民族精神"。
5.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善于学习,追求道德完善。
②要懂得孝悌之道,胸怀宽广,有忠恕之心。
③要意志坚强,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材料二写孔孟给我们带来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先贤教导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结合“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善的道德"可知,我们要保持善良仁慈之心,善于学习,追求道德完善。(2)材料二写孔子“仁”的内涵,有“孝悌之道"忠、恕”,孔子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知,我们要懂得孝悌之道,胸怀宽广,有忠恕之心。(3)结合“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可知,我们还要意志坚强,追求高远,以天下为己任。
6.D【解析】“直接透露出"错,小说以遭受空袭后满目疮痍的东京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委婉含蓄地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被战争裹挟的人民的同情。故选项应是“委婉含蓄地透露出”,而非“直接透露出"。
7.A【解析】“正面描写”错,画线句中“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可笑的"表明,“我”并没有看到少年工人的脸,所以没有正面描写,应是“侧面描写"。
8.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我”对少年工人的凄惨处境无能为力,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性主题。(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
9.第一问:体现了“我"及乘客们对战后日本现状感到迷茫困惑助的的灰暗悲凉的心境。(2分)第二问:①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境。作者通过描写“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烧焦的废墟”等灰暗萧条的夜景,强化了小说凄凉哀伤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车厢中人们灰暗悲哀的心境。(2分)②通过对话描写和神态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心境。作者通过描写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对话,来表现人们茫然迷惑无奈的心境,如“到哪,都没有关系";通过刻画少年工人“粗布工作服肩头是破的”“肮脏的脖子"瘦得可怜”“低低的声音"这些神态肖像来表现人物心境。(2分)
10.CEG【解析】句意: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因为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是因为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中,“者"的意思“……的人”,是此句的中心语,且“……者,……者也"是判断句,故在CE断开;“博辩广大危其身者”中,“者"的意思“……的人”,是此句的中心语,,同样“……者,……者也"是判断句,G处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开。
11.D【解析】D.“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错误,国是指诸侯的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大夫的封地。故选D。
12.A【解析】A.“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一起……"错误,由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可知,应该是鲁国国君给了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辆车、两匹马,他俩一起去,而不是鲁君跟孔子一起去。故选A。
13.(1)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
(2)看待弟弟、子女、臣下就像看待自己,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
【解析】(1)“去”,离开;“乎”,在;“斥”,被排斥。每点1分,句意1分;(2)“视”,看待;“若”,像;“恶”,怎么;“亡”,通“无”,没有。每点1分
14.①掌握自己命运,不可怨天尤人;②善待亲人君长,勤劳简朴。(3分)
【解析】由原文“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和“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可知,人要掌握自己命运,不可怨天尤人;由原文“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可知,人要善待亲人君长,勤劳简朴。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从这做起,升为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寻求从政之途),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大个子",认为他与众不同。鲁国依然善待孔子,因此他就返回了鲁国。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请允许我与孔子去周地。”鲁国国君给了他们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让他们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事情结束之后)告别时,老子为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富贵之人拿财物送别,而仁人用有益的话赠别。我不是富贵之人,但还虚有仁人的称誉,那就送你几句话吧: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因为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是因为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考虑自己。"
材料二:
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念,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
材料三:
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没有了。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
C【解析】C.“展现人间之景"错误,颈联描写了“石燕”与“江豚"两个意象,但它们本是传说中的灵物,诗人借用它们表现天地间风雨不定的异象,暗示江山变幻无常,而不是展现“人间之景”。故选C。
16.①许浑的诗句通过“英雄一去豪华尽"表达了对英雄不再、繁华落尽的深沉感慨,尾联的“惟有青山似洛中”则突出大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带有一种历史沧桑感。
②王安石的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通过“商女”的歌唱揭示出人们对历史教训的淡忘,不思进取,寄托了对历史兴衰更替、世事无常的感叹,并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英雄一去豪华尽"这一句感叹历史上曾经的英雄豪杰一去不返,随之而去的还有金陵的繁华和荣耀。诗人用“英雄”这个词汇来象征那些曾经在金陵一带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豪杰志士。随着他们的消逝,金陵的辉煌也逐渐成为过眼云烟。这里的“豪华"不仅指的是物质上的繁华,更象征了曾经的权力、地位和兴盛。“惟有青山似洛中”这句承接上句,指出金陵的万千繁华都已消逝,唯有周围的青山还和从前一样。通过青山的“不变”,与人事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历史的沧桑感。这里的“青山"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朽,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苍凉。许浑通过尾联表达了对历史无情变迁的深刻感慨。英雄豪杰的逝去,繁华的消失,无不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无常。“青山”作为时间和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存在,而昔日的繁华已成往事,这种对比渲染了历史兴亡的沉重感。所以许浑的诗句通侧重表达了对英雄不再、繁华落尽的深沉感慨,突出大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带有一种历史沧桑感。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中词人描写的商女是指在当时的秦淮河边或酒楼中以歌唱为生的歌女。这里的“至今”说明了虽然时光流转,朝代更迭,但这些商女依然在歌唱。“后庭遗曲"指南朝陈后主的宫廷乐曲。陈后主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腐败和荒淫无度最终导致南朝灭亡,后庭遗曲便成为南朝灭亡的象征。商女“时时犹唱”这些旧曲,暗示人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反而仍然陶醉在昔日的繁华旧梦之中。王安石的结尾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教训被人淡忘的愤懑和批判。通过“商女犹唱后庭遗曲"的画面,揭示了人们对历史兴衰的漠视,讽刺那些沉迷于歌舞升平而不思进取的人们。在王安石的词中,结尾的感情更为激烈,带有批判现实的意图,讽刺那些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人们,还沉迷于过去的旧梦之中。词中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反思的痛切以及对当前世事的担忧和警醒之意。所以王安石的词句侧重于揭示出人们对历史教训的淡忘,寄托了对历史兴衰更替、世事无常的感叹,并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
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尘满面鬓如霜
18.①琳琅满目②无可厚非③蜂拥而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推断前文形容“彩妆服饰"应为量大,并精美,故可填写“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第二空:依据“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推断应为这一行为尚可以理解,故可填写“无可厚非"。“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第三空:依据“不计其数的抄袭"批量生产”推断“电子榨菜"形成创作者众多,一起涌上来的局面,故可填写“蜂拥而上”。“蜂拥而上":指(人或动物等)一拥而上,一轰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拥上来。
19.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缺失,应在“电子榨菜"前加上“让”。
二是搭配不当,不是“通勤路途"成为“代餐”,而是“电子榨菜"(佐餐)成为“代餐”,应改为“通勤路途的‘佐餐’"。三是语序不当,应将“真正”放在“我们"后。
修改后: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
20.使用了比喻、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如同榨菜,能够为饭菜“增香提味”;
②双关:“榨干"一语双关,既照应“榨菜”一词(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又形象地描绘出“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光的高度挤占,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
③设问:先用“到底在榨干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电子榨菜"可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这些音视频如同佐餐的榨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短视频对人们的影响,就像榨菜能为饭菜“增香提味"。
由原文“榨干”一词,可知使用了双关的修辞。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一方面榨菜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另一方面“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间的挤占就好比是制作榨菜的过程。一语双关的表达了“电子榨菜”对侵占人们的时间,用语诙谐幽默,启发读者深思。
由原文“到底在榨干什么?"一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反问,通过问句来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故下文“无疑,‘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先提问,再作答,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2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项与画波浪线句子均表特殊含义。A.表特定称谓;B.表强调;C.表引用。故选D。
22.①社会各方也要携起手来②也不是封建社会(迂腐、麻木、偏执、自大)的孔乙己
③只有脱掉思想上的“长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与此同时”前面从青年人自身谈如何做,后面应从社会角度谈给青年人减压,应填:社会各方也要携起手来。
②分号前后并列,句式和内容相呼应,前句说时代,后句说人的改变;语境围绕“孔乙己文学”,对应“‘咸亨酒店’的天下”,此处是说封建社会的孔乙己,应填:也不是封建社会(迂腐、麻木、偏执、自大)的孔乙己。
③前文指出真正的“长衫"是思想枷锁,“才能真正奋力奔跑”的前提条件是脱掉思想上的“长衫”,应填:只有脱掉思想上的“长衫”。
23.作文审题指导:
三段材料看似孤立,实则存在联系。第一段材料与第二段材料内涵一致,从2400多年前到1200多年前,从曾子的提出到杜甫的身体力行,我们看到儒家所提倡的承担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和发扬,强调读书人要心怀天下。第三段材料则指出,部分当代青年一味利己,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正逐渐被丢弃,而现实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却成为一些人的人生选择。与第一、第二段材料内涵相反。
参考立意:
传儒家精神,担时代重任。
用超越性关怀对抗现代精致利己主义。
3、修齐治平不是遥远古训,当代年轻人皆要做好“大我"!山西省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百家争鸣"应运而生。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孔子所说的“仁”,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庄子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要知道如何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材料二认为要想达到庄子追求的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逍遥自在。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核心是“空”的佛家思想,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终极追求是揭示生命奥秘,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
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先秦儒家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灰色的月亮①
(日本)志贺直哉
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时候穿了一件夹大衣,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
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大了。
远远望见电车的头灯,不一会就突然近来了。车内来客不多,我在对面的车门边,找到了空位子坐下,右首是一个穿束脚裤子的五十岁光景的妇人,左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大概是少年工人,背对着我,因为座位上没有靠手板,他就横坐着,面对着车门。我刚上车的时候偶然眼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如果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本能地跟着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
车子到有乐町、新桥,上来了许多乘客,有几个像是买了东西回家的。一个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劈开双腿在旁边站下来。在他后面,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子。汉子上车后,望了望前面的青年。
“搁上去行吗?"也不等人回答,就把肩上的包往下卸。
“慢着,压上去不行。”青年护住自己的布包,回头望着那个汉子。
“啊,对不起。"他抬头望一望行李架,行李架上搁不下那个包,他只好在狭窄的地方局促地侧着身子,仍旧把包扛在肩上。
青年觉得对不起他,说他那个包,可以把一半搁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间。
“不用了,并不沉,只是嫌累赘才想搁一搁,不用了。”那汉子这么说着,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惬意,这时节,看来人的脾气都变好了。
车子过滨松町,接着到了品川,有人下去,可是上来的人更多。这其间,那少年工人仍旧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他的身子。
“啊,看他这张脸。"有人这么说了,说话的是四五个像公司职员中的一个,他的同伴都笑起来了,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可笑的,车子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那时候,圆脸的青年回头望一望身后的汉子,用手指头点点自己的胃部,小声地说:“看样子差不多啦。”那汉子好似吃了一惊,默默地望了一望少年工人说:“是么?"
刚才那些发笑的人,好像也觉得有点奇怪:
“是有病么?”
“恐怕是喝醉了吧。"
他们这样猜测着,其中一个人说:“看样子也不像。”这样,大家好像都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不作声了。
少年工人的粗布工作服肩头是破的,从里边钉上了块手巾布,头戴着一项军帽,帽檐下露出肮脏的脖子,瘦得可怜。他现在不摇晃身子了,脸不住地挨擦着车窗与车门之间的那块夹板。这样子完全是一个孩子,在他迷迷糊糊的头脑里,大概把这夹板当作了谁,正在和他亲热吧。
“喂!"站在前面的那个大汉,用手拍一拍他的肩头,问了:“你上哪儿去?”少年工人没有答话,那汉子又问了一声。
“到上野去。"他很忧郁地回答了。
“不对啊,你坐倒了,这是到涩谷的车啊。”
少年工人站起来想往窗外看,身体失去了重心,突然向我这边倒过来。当少年工人向我倒过来的时候,我几乎像条件反射一样用肩头把他顶回去了。完全是出于不意地,但我后来想想真觉得奇怪。这动作跟我当时的心情是完全相反的,使我自己也觉得惊奇。当我把他顶回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少有什么抵抗力,这使我心里更觉得不好受,我的体重现在已减到九十多斤,可是少年工人的身体却比我轻得多。
“在东京站已经在车上了,坐过了站了——你是在哪儿上车的?"我从他身后问了。
少年工人没回过头来说:“在涩谷上车的。”
“从涩谷上车,绕了一个大圈子。"有人这样说。
少年工人脑门贴在窗玻璃上,想往窗外望,一会儿又不望了,用仅能听见的低低的声音说:“到哪,都没有关系。”
少年工人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后来一直留在我心里。
身边的乘客们,以后再没谈那少年工人,大家觉得反正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觉得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如果给他钱,即使白天或许也买不到吃的,何况现在是晚上九点钟了。我带着黯淡的心情,在涩谷站下了电车。
这是1945年10月16日的事情。
【注】①小说写于1945年11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前美军对东京进行了多次空袭。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遭受空袭后满目疮痍的东京为背景,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破败萧条、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
B.小说标题“灰色的月亮"意蕴丰富,象征着战后在物质上陷入匮乏、精神上陷入迷茫的日本社会。
C.这篇小说既无惊人的事件,也无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节奏舒缓平和。
D.小说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字里行间直接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被战争裹挟的人民的同情。
7.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小说前半部分,少年工人面目是模糊的,本段对其外貌的正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B.本段是整篇小说中唯一气氛较为明快的场面,与前后文形成鲜明的反差,却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
C.本段情感有所变化,随着车子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小说的情感和人物心理也出现短暂调整。
D.前文主要写“我"眼中的少年,本段转入写乘客眼中少年,叙述视角转换,增强了小说叙事张力。
8.“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志贺直哉素有“短篇之神"的美誉,其小说以善于揭示独特环境中人物的心境著称,被评论家们称为“心境小说”。这篇小说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境?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这种心境的?(6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粮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节选自《墨子·非命下》)
材料三: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节选自《墨子·兼爱》)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异,以……为异,意动用法,与《大学之道》中“先齐其家"的“齐”
用法不同。
B.劝,鼓励、勉励,与《劝学》中的“劝"意思与此相同。
C.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D.国家,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
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C.选段中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和百姓的批评。
D.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14.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的启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①兵合戍楼空,
松楸②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⑤。
[注]①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③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
④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遇风辄起。⑤洛中:即洛阳。
15.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展现出陈亡之前金陵的景象。
B.颔联写南朝的繁荣盛况已为历史的陈迹。诗人触目伤怀,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
C.颈联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展现人间之景。
D.全诗从时空两面显示出开阔的诗意,古与今、现实与神话、天空与地面
等全都进入诗中,气象雄浑。
16.同为“金陵怀古”,本诗的尾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结尾“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寄寓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这八个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恕
道”,一个“恕"字,道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在于将心比心。
(2)《大学之道》提出“_____________,”。认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
(3)苏轼《江城子》中___,__两句用白描手法
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
特征。
三、语言文字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资产购买合同(购买资产、购买价格、购买方式等)
- 二零二四年节能环保项目技术改造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标的文学作品
- 2024年度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合同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合同的标的及建设条件
- 仓储服务及代发货协议合同书
- 2024年度二手起重设备购买与销售合同
- 产品代理合同简易版范本
- 2024年度机场航站楼地面砖铺装分包合同2篇
- 2024年度原材料供应与技术支持综合合同
- GB/T 44831-2024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
- 2024年房地产开发建筑承包合同
- 2024年廉洁合作原则声明书
- 酒店客房清洁卫生培训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
- 数学-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2024高二上数学周测和解析(11月2)
- Unit 4 Section B(1a-2b)(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 叠栅:组件降本提效技术新变革
- 2024年医院病房药品管理制度(三篇)
- 2024新外贸加工合同参考范文
- 2024年后勤保障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