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芦溪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语文参考答案
1.A面对党内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带来的生死存亡危机,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可知国民党“铁桶围是外部原因,党的生死存亡危机是内部原因。B项错误。由材料一“平均3天就遭遇一次激烈的战斗"可知,不是“每三天”而是"平均3天"。C项错误。长征成为萦绕于世界东方的“红飘带”有很多原因,红军的浴血奋战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D项错误。只有材料一提到了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向成熟、涅槃蜕变,完成自己的"成人礼"的,材料二未提到。
2.D
3.B
4.①宣言书是宣告某种立场态度的。从长征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跨度之大等内容可以看出,长征宣告了敌人围追堵截的破产,是红军精神的宣言书。
②宣传队是宣传某种主张、主义的。长征途经的十一个省的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打了那么多胜仗,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又扩红了数千人,这就是在宣传革命。
③播种机是播种种子、等待发芽的。长征路上,红军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这就是在播种在传播革命的种子。
(评分参考:每点1分,答出3点可给4分。言之有理即可)
5.①信念。改造中国的信念支撑着红军战士坚定向前,使他们即使面对死亡也不停止向前的脚步;
②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牢牢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推翻了两千年来停滞不前的伦理体系和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③鼓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创造新篇章。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6.A7.D
8.①“我”是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②“我”是老人故事的见证者,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展现了老人的形象,并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③“我”一边与老人交流,一边密切关注敌军的推进情况,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气氛,与老人对家中动物的关心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主旨。
9.①尘土隐喻着漂泊:战争中的人们如飞扬的尘土,居无定所、漂泊无定。
②尘土隐喻着地位:战争中如老人一般的逃难者命若微尘,被践踏(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
③尘土隐喻着死亡:战争中老人们归于尘土的不幸与死亡的宿命。(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10.B\D\F11.A12.A
13.①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使自己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
②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呢,却担忧它大而没有容纳的地方?
14.①不求仕进,追求自由;②见识通达,知无用之用;③顺应自然,无所偏执。
【解答】10.“乎"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数岁”为补语,补充说明“养食"的时间,其后断句;“以文绣”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其后断句。句子翻译为: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烟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
11.A.“意思相同"错。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要:中心思想/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要:通“邀”,求取,博取。故选:A。
12.A.“其内容都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学说的"错,根据原文“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可知,这几篇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学说的,而并非所有篇章都是。故选:A。
13①宁:宁愿;污渎:污浊的小沟渠;自快:使自己快乐;为……所:被。句子翻译为: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使自己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
②虑:用绳结缀;所容:容纳的地方。句子翻译为: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呢,却担忧它大而没有容纳的地方?
14.根据材料一“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分析,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所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哩!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庄子不愿受羁绊,不求仕进,追求自由。
材料二原文为“能不皲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弧,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对待事物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在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说明见识通达,要突破世俗,知无用之用,开阔眼界。
材料三,“其唯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也就是说要顺乎天理地生活,无所偏执,一切归于自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陆区》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然而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成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拔上带有花纹的烟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使自己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使畅快我的志向啊!”
材料二: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捉举。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入侵吴国,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贫他。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贯,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没有容纳的地方,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
材料三: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的人)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15.D“聚在新亭"错误。原文是用典,不是词人和友人聚在新亭。
16.①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杨花”、“乳燕"、“一番春意”写出大好春光;万点淮峰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写倚楼北望所见,美丽而孤寂。乐景衬托哀情,更添作者的愁绪。
②直抒胸臆:“谁护山河万里”直接抒发对国家山河的忧虑和担忧;“老矣"句表达了报国无门的苦闷;问人在、玉关归未”暗含对边疆战士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③用典:“新亭泪”,借晋室南渡士大夫的典故,表达情感。如今佳期迢递,唯有空洒一掬新亭清泪,词人之泪已变成家国即将沦丧时无可奈何的感慨,蕴含对世风不振、朝廷偏安一隅的批评。
④对比:“绿芜冷叶瓜州市”,下片转写瓜州市的冷清景象,与上片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多景楼重修落成时的热闹非凡,与词人“阑干独倚"的孤寂愁闷形成对比,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达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评分参考: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结合其他词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7.(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松懈。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8.A【解析】A项和文中加点的“可以"都表示"能够”。B项中的"可以"表示“好,不坏”;C项中的"可以"表示“许可”:D项中的"可以"表示"厉害"。
19.示例:A:比比皆是B:淋漓尽致(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2分,不是成语不给分)
20.甲:一般不会很大乙:台风还会频繁地出现呢
(评分参考:每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②将"由于"放在"我国”前面;⑤将"速度"改为"强度”(或将"大"改为"快”)
(评分参考:每处2分,序号1分,修改1分。共4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由于"应放在"我国”前面;二是词语搭配不当,“速度"应改为"强度”或将"大"改为"快工
22.①原句"很可能”表示不确定,呼应前面的“推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改句表述太绝对。②原句"导演……大戏”,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将今风赋予人的动作和行为,同时将自然现象与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相联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迅猛,增添了文学色彩(或增添了文采)。改句表达效果较为平淡。③原句“寒雨连江',直接引用诗句中的文字,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紧凑,内容联系更紧密。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3.作文
民族复兴路上的“我们"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七十年前,毛泽东的这句话承前启后,宣告中国结束了黑暗屈辱的历史,未来将是一片光明。句中的“我们"包含了近代到如今所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华夏儿女。
组成“我们”的人也许是嘉兴红船上铮铮宣誓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也许是长征路上翻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也许是茫茫大漠上苦心钻研导弹的科学家,也许是抗疫阻击战中舍己为人的医疗工作者……无数个小我组成了“我们"。
那么,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远大的目标激励“我们"。百年前,争取民族独立是“我们”的目标;七十年前,建成现代化工业大国是“我们"的目标;近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民脱贫是“我们”的目标……每确立一个目标,一座新的灯塔就矗立在我们前方。它是导航标,是引路人,支持着“我们"突破一个个难关,挑战一次次不可能。众多小目标内化于“我们”的心中,铺就了通往民族复兴这一最终目标的大道。我们被激励着一步步向前。
团结一致的精神成就“我们"。江海由一条条小流自高而低汇聚而成,高山由一颗颗土粒彼此粘合而成,银河由一朵朵星辰相互辉映而成。而筑就“我们”的,则是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精神。因为团结一致,抗日战争中的战士们才能统一行动,一举歼敌;因为团结一致,每年的阅兵仪式上的军人们才能步调一致,展现昂扬的斗志;因为团结一致,在疫情的紧张局势下全国才能一盘棋,战胜新冠病毒。团结就是力量,正因为有了团结,“我们"才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艰苦奋斗的实践印证“我们”。“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习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振奋着新时代的精气神,这是风雨无阻向前进发的奋发姿态,这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豪情。在创新发展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拼搏创造,使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行列;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上海浦江潮涌,深圳整装前行,无数工人不辞辛苦地建设,为繁荣的经济特区奠基;在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以无私无畏、挺身而出的奉献精神,争分夺秒,抵抗病毒,给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我们”的艰苦奋斗印证着我们成为“我们"的意义。
“我们”是百年前满怀爱国热血,不懈努力的仁人志士,也是如今激扬民族志气、奋斗自强的追梦人;“我们"是求未知、探未来的科学家,也是夺分秒、洒汗水的打工人。“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奔流不息,“我们"在空间的平原上奔腾不止。民族复兴路上,我们逐梦而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从单独的小我,凝聚成了“我们”,从点点荧光,汇聚成了璀璨星河。
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四大文明古国都经历了深重的磨难。其他三国文明都在这些磨难中相继灭亡,但我们紧紧团结,历经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抗击新冠疫情等诸多困难,奇迹般地熬成了“我们”,逐步振兴起一度颓废的民族。这段历史发人深思——我们何以走到今天?我们何以成我们?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有百折不挠的硬气。鲁迅先生指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宁折不弯,永不屈服。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到黄大发“拼了命也要把水渠修通”的忘我服务,无一不散发出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的硬气。聂荣臻元帅笔下的“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决不客气”,更彰显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相比起抗日战争时期一度盛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这是何等的有魄力!有了刚毅如斯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挺过种种困难自是顺理成章。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举国一致的梦想。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周总理说:“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正是因为每一代中国人都有梦想,中国才能在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下踏上复兴征程;正是因为每个行业的中国人都有梦想,中国才能实现各个领域全面发展,遍地开花。的确,我国贫富差距还很大,也有些亟待发展的领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放弃了任何一位群众或是任何一个领域。有了中国梦的指引,中国的繁荣发展多了一股动力。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因为我们肩上有舍我其谁的责任。网上曾经盛传过一句话:“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现实的确如此。中印边境发生冲突时,烈士们以寡敌众,宁死不让寸土,最终血染界碑。人民子弟兵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有自己的生活。但他们都把自己上交给了国家,甚至可以说连生命都不再属于自己。他们无非就是想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不留遗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院士发出“我们不上谁上”的呼喊,毅然逆行前往武汉,只为尽己所能履行医者的职责。有了这样神圣不可亵渎的责任感,中国的稳定强大更是板上钉钉。
中华民族从深重的苦难中走来,依仗着百折不挠的硬气,举国一致的梦想,舍我其谁的担当,终于迎来了涅槃的时刻。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我们何以成为我们?——我们骨子里有硬气,心中有梦想,肩上有担当。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级半期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面对国民党调集的50万重兵,面对规模空前的“铁桶围剿”,面对党内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带来的生死存亡危机,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当86000多人离开中央苏区时,没有谁能预知即将开始的远征,他们不过是怀揣一个简单的信念:改造中国。
万里长征路遥迢,青史长留照古今。红军用脚步丈量出胜利的征程,行经15个省份,转战地域超过半个中国;翻越20多座高山,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渡过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几乎和法国的面积相等……面对“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这支年轻的队伍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3天就遭遇一次激烈的战斗。扭转敌我力量悬殊的劣势、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障壁、通过严峻党内斗争的考验,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国的西北角迎来了光焰万丈的日出。
在这条征途上,年轻的共产党人以对国家的深刻忧患、对民族的责任担当,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世界军事史的惊人奇迹,谱写下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从东南到西北,从红土地到黄土地,每一步都是创造历史的脚注。被国民党认定“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红军,走出了一条“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
这是一条牺牲之路,一支队伍舍生忘死、抛洒热血。“如果要念一遍倒在湘江边的官兵的名字,我会从黄昏念到黎明。”湘江战役,红军浴血奋战7个昼夜,战士马革裹尸,湘江血可漂橹,当地居民“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激战独树镇、强渡乌江、浴血娄山关、飞夺泸定桥、鏖战腊子口……万水千山之路,也是万死千伤之路。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86000人,抵达陕北时只剩6000多人;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倒下,每14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
“青山有幸埋忠骨”,这条血色之路上,至今仍有大量红军墓、红军碑,诉说80年前这支队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勇与坚贞。
这是一条转折之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涅槃蜕变。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的一栋小楼里开了3天会,“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而遵义会议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从确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路线,到逐步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个创立刚刚15年的政党,在这条路上完成自己的“成人礼"。
这是一条锻造之路,一代新人朝气蓬勃、淬火成钢。长征队伍中,大约54%的人都在24岁以下,只有4%的人超过40岁。“长征塑造了一代新人,这代新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推翻了两千年来停滞不前的伦理体系和政治制度。”正如毛泽东所说,经过长征锤炼的同志,“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1000多位将军中,90%以上参加过长征。那些经受过生死考验的幸存者们,增长了胆识与才干,成长为革命的中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多少人千难万险中跋涉,多少人枪林弹雨中战斗,多少人壮怀激烈中牺牲,多少人上下求索中坚定……旗帜指引理想,鲜血铸就丰碑,让长征成为萦绕于世界东方的“红飘带"。
(选自任仲平: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一写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有删改)
材料二:
毛主席接着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只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长征万岁!”会场里霎时升起欢呼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节选自杨成武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
长征路上红军爬雪山、渡大江、过湿地,每三天就要遭遇一次激烈的战斗。
正是因为红军抛洒热血、浴血奋战,长征才成为萦绕于世界东方的“红飘带”。
两则材料都体现了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迎来转折,涅槃蜕变,完成自己的“成人礼"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红军是冒着未知的风险,怀揣着改造中国的信念,开始长征的。
通过长征,红军不仅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还建立了抗日的前进阵地。
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锤炼,淬火成钢,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扩红数千人,筹款数百万元。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征精神的一项是(3分)
飞夺泸定桥时,红四军团冒着敌人的枪弹与敌人搏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过草地时,一位普通的红军谢益先把自己的干粮给了陌生母子,自己却因食物不足而死。
一位炊事班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在爬雪山时,想尽办法煮野菜汤,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惜牺牲自己。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5.长征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提炼三个关键词,并进行简要阐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与老人的对话平淡而自然,始终没有强烈的情绪流露,但却于平淡处蕴含了丰富的含义,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老人的内心之痛。
在谈到家乡的时候,老人“露出笑容”“高兴起来,微笑了”,表现老人的朴实、憨厚,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品描写人群逐渐稀少、远去,老人从始至终缓慢平和的语调,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不禁为老人的轻松洒脱而欣慰。
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冷漠旁观的“我”形成鲜明的对比。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只是”,意味深长,感受到老人的无辜和内心的怨愤,暗含着老人对战争的控诉。
“木然"不再对着我讲了”等语言意蕴丰富,或许是疲惫得连话都懒得再说,或许是不再期待“别人分担他的忧虑”,或许表明他听天由命不再逃亡。
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在于体力不支、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等方面。
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海明威小说中巧妙使用了很多隐喻手法,把丰富重要的信息隐藏在简洁的语言里。请从隐喻的角度理解“尘土”这一意象隐藏了哪些丰富而重要的信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二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子独不见A郊祭之牺牛乎B养食之C数岁D衣以文E绣F以入G大庙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要,指求取,与《孟子》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意思相同。
器,指重视,与《老子》中“埏埴以为器”的“器"意思不同。
止,指停留,与《大学》中“止于至善”的“止"意思不同。
不然,指不是这样,与《墨子》中“治乱者何独不然”的“不然"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庄周生活在梁惠王、齐宣王时期,他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有十余万字,其内容都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学说的。
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山木成材者被伐取,不材者幸免,而雁善鸣则存,不善鸣则被杀,人生在世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得幸存,但不能避免拘束与劳累。
庄子认为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有才有德会遭到算计,无才无德会受到欺侮,因此凡事不能偏执一方,应顺其自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14.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庄子哪些处世哲学?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多景楼落成①
[宋]李演
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②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③、一番春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冷叶瓜州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④。歌哽咽,事如水。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重建此楼,落成后知府设宴庆贺。②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③婉娩:天气和暖。④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颜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人皆相视流泪。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首句“叫"字用得很响亮,笛声唤起东风,巧妙引出春天到来的情景。
“初紫”一词色彩运用恰当,形象地写出乳燕毛色刚刚变紫的状态。
“老矣"二字写出了词人年老体衰的现状,情感深沉而复杂。
面对美景,词人和友人聚在新亭一醉方休,独倚阑干,感慨万分。
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松懈。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资产购买合同(购买资产、购买价格、购买方式等)
- 二零二四年节能环保项目技术改造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标的文学作品
- 2024年度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合同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合同的标的及建设条件
- 仓储服务及代发货协议合同书
- 2024年度二手起重设备购买与销售合同
- 产品代理合同简易版范本
- 2024年度机场航站楼地面砖铺装分包合同2篇
- 2024年度原材料供应与技术支持综合合同
- GB/T 20808-2022纸巾
- GB/T 16545-1996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 工务段线路车间汇报材料
- 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优质课件
- 美世职位评估合集课件
- 新人成功起步(模板)课件
- 加油站营销技巧培训课件
- 酒店卫生管理档案
- 智慧社区建设总体介绍课件
- 快乐运动健康成长主题班会
- 现代有轨电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