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标准_第1页
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标准_第2页
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标准_第3页
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标准_第4页
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

CCSC05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XXXX—XXXX

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XXXX-XXXX

目次

前言.......................................................................................1

1范围....................................................................................2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2

4操作步骤与要求.........................................................................3

5注意事项................................................................................5

6禁忌....................................................................................5

附录A(资料性)杵针工具的图示、简介....................................................6

附录B(资料性)八阵穴、河车路、八廓穴的图示、简介.........................................7

附录C(资料性)杵针疗法取穴原贝」.........................................................11

参考文献..................................................................................12

I

DB51/TXXXX—XXXX

,11—1―

刖s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效鸿、钟磊、余洋、冯超群、蒋运兰、晋松、董远蔚、严健、魏悦、杜玖珍、

蒋舜媛、蒋雷鸣、杨斐、周毅、陈震、李统、谢一舟、吴昊阳、李若烟。

DB51/TXXXX—XXXX

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杵针疗法的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文件适用于杵针疗法的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GB/T12346经穴名称与定位

GB/T3341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杵针针具pestleneedledevice

由牛角、优质硬木、玉石、金属等质地坚硬的材质制成的杵状器具,针尖呈钝爪,是杵针疗法的

主要工具(图示、简介参见附录A)。

3.2

杵针疗法pestleneedIetherapy

以一种或多种杵针针具,通过在皮肤表面按压或刮擦的方式刺激腌穴、经络,达到调和阴阳、扶正

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目的,而不造成皮肤损伤的技术。

3.3

杵针感应pestIeneedIeresponse

施术过程中受术者局部皮肤潮红,出现酸、麻、胀、重、温热等感觉,可伴有的全身轻松、舒适、

怡悦等状态。

3.4

行杵hand-manipuIatingofpestleneedle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为使受术者产生杵针感应而使用的一定手法。

3.5

杵针补泻reinforcingandreducingofpestIeneedle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不同施术手法,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

3.6

八阵穴bazhenpoint

杵针特穴,以一个胸穴为中宫,中宫向外的一定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把这个圆八等分,形成外八

阵;再把中宫到外八阵的距离分为三等分,所形成的内、中、外八阵上的穴位(图示、简介参见附录B).

2

DB51/TXXXX—XXXX

3.7

河车路hecheroad

杵针特穴,以任脉、督脉及左右各三条旁线构成,共七条,为气血沿任、督之脉运转的途径,分为

头部河车路,腰背部河车路,胸腹部河车路(图示、简介参见附录B)。

3.8

八廓穴bakuopoint

杵针特穴,以分布于眼眶、耳根、鼻端周围八个方位的穴位构成,分为眼八廓、耳八廓、鼻八廓(图

示、简介参见附录B)。

4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针具准备

应根据不同目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杵针针具。杵针材质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应符合GB/T16886的

要求。所选择的杵针应表面光滑圆整、针尖无松动、无缺损。

4.1.2体位选择

应以施术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且患者感到舒适为原则。可选择坐位、仰卧位、俯卧位或其

它体位。

4.1.3经穴选择

应根据不同需求和目的进行取穴。经穴定位应符合GB/T12346的规定。

4.1.4特穴选择

杵针特殊穴位可选八阵穴、河车路、八廓穴等(取穴原则参见附录C)。

4.1.5环境要求

杵针操作室内应保持整洁卫生,温度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4.1.6清洁消毒

应同时符合以下清洁消毒要求:

a)接触类物品:杵针器具宜用7战医用乙醇或0.5%的碘伏进行擦拭消毒。

b)施术者手部: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或洗手消毒液清洗干净,或用75%乙醇棉球擦拭清洁。

c)施术部位:施术部位宜用75%医用乙醇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施术环境:施术室内所用床垫、枕巾、毛毯等物品应定期换洗晾晒,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

不良,宜采取动态空气消毒器、臭氧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无人情况下)。

47施术手法

4.2.1持杵方法

宜根据行杵部位肌肉厚薄选择执笔执杵法和直握执杵法。在腰、背、臀及四肢肌肉丰厚部位施术宜

用直握法,四肢肌肉浅薄部位施术宜用执笔法。

3

DB51/TXXXX—XXXX

4.2.2行杵方法

宜根据行杵手法选择寻按行杵法和指压行杵法:

a)寻按行杵法:施术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寻按腌穴部位,右手循左手寻按部位行杵,宜用于做分

理和运转手法时。

b)指压行杵法:施术者以左手拇指前端寻压在月俞穴旁边,右手持杵针紧靠左手拇指行杵,宜用于

点叩腌穴时。

4.2.3行杵要点

行杵要点应符合以下要求:

a)行杵高度:受术者体质瘦弱,施术部位面积较小的,宜行杵高度稍低。受术者体质肥胖,施术

部位面积较大的,宜行杵高度稍高。

b)行杵角度:直杵,杵身与施术部位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行杵,可用于大部分腌穴;斜杵,杵

身与治疗部位皮肤表面呈30。-45。角倾斜行杵,宜用于掌指(趾)、眼眶、耳廓、鼻周等脸穴;旋转

杵:杵身与治疗部位皮肤表面呈90°角,旋转行杵,可用于月俞穴面积较大的部位。

c)行杵轻重:轻,受术者有杵针感觉,但不感到刺激偏重而不适;重,受术者能耐受行杵时的最

大刺激,但无疼痛不适之感。受术者体质肥胖,施术部位肌肉丰厚部行杵宜较重,受术者体质瘦弱,施

术部位肌肉瘦薄的行杵宜较轻。

d)行杵徐疾:徐,每分钟施杵小于80次;疾,每分钟施杵不小于80次。行杵徐疾可根据病者的体

质、施术部位、病情虚实等情况而灵活运用。

4.2.4行杵基本手法

行杵基本手法应达到以下要求:

a)点叩手法:行杵时,杵针尖向施术部位反复点叩或叩击,如雀啄食,应以至皮肤潮红为度。此

法宜用金钢杵或奎星笔的针尖端在面积较小的部位上施术,五星三台杵针尖端在面积较大的部位上施

术。

五官及四肢末端面积小的膈穴宜用金钢杵或奎星笔的针尖端施术,头部、胸腹及四肢近端面积大的

腌穴宜用五星三台杵梅花针尖端施术,

b)升降手法: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杵胸穴的皮肤上,然后一上一下地上推下退,上推为升,下

退为降,应以至皮肤潮红为度。此法宜用金钢杵、奎星笔或五星三台杵的针尖端在面积较大的部位上施

术。

c)开阖手法: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术脸穴部位的皮肤,然后医者逐渐贯力达杵针尖,向下行杵

为开,随后缓缓将杵针向上提,但杵针尖不离开施术腌穴部位的皮肤为阖,应以受术者能忍受为度。此

法宜用金钢杵或奎星笔的针尖端在面积较小的部位上施术,五星三台杵的针尖端在面积较大的部位上

施术。

d)运转手法:行杵时,杵针柄紧贴施术胸穴的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太极运转),或顺

时针、逆时针(左右运转)环形运转,应以至皮肤潮红为度。八阵穴宜作太极运转,河车路宜作上下或

左右运转,一般腌穴多作左右运转。此法官用七曜混元杵、金钢杵或奎星笔的圆弧端在面积较大的部位

上施术。

e)分理手法:行杵时,杵针尖紧贴施术腌穴的皮肤,做左右分推,比为分,上下推退,则为理,

应以至皮肤潮红为度。此法宜用七曜混元杵针尖端在面积较大的月俞穴上旅术。

4.2.5行杵补泻法

杵针补泻手法应以补虚泻实为原则:

4

DB51/TXXXX—XXXX

a)开阖补泻:杵针针尖于施术部位用力进杵、渐退提杵为补;减力进杵、迅速提杵为泻。

b)轻重补泻:以轻浅行杵为补;重深行杵为泻。

c)徐疾补泻:以快而轻为补,重而慢为泻法。

d)平补平泻:以行杵轻重快慢适中,开阖均匀者为平补平泻。

4.2.6行杵得气

经一定手法行杵后,受术者产生相应的杵针感应。

4.2.7施术时长

自施术开始至结束,宜30分钟左右,应根据不同需求、情况来增减时长,但总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42施术后处理

4.3.1术者

协助患者起身,整理床单位。用清洁纱布初步擦拭杵针,宜用75%医用乙醉或0.5%的碘伏进行擦拭

消毒.待干后放置于收纳容器中,保持阴凉干燥,书写记录并签字.

4.3.2受术者

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酸、麻、胀、痛、沉重等感觉,均属正常反应。治疗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

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为杵针治疗的正常反应。上述表现数天后即可自行消失,一般可不需进行特殊处理。施术后休息15分钟

-20分钟方可离开。

5注意事项

杵针疗法操作注意事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施术前应出示杵针工具,说明施术过程无痛、无创伤,以消除受术者紧张情绪。应选择好相应

体位和腌穴,再开始施术。总之,以受术者神情安静,肌肉松弛,体位舒适为宜。

b)施术者应静心息虑,全神贯注,使杵力均匀,行杵有度。

c)施术时,应根据受术者的杵针感应及时调节行杵的轻重级急。对头面五官及四肢末端面积小的

瑜穴,只宜用奎星笔(或金钢杵)行点叩、开阖手法,不宜行运转、分理手法。

d)行杵手法过重,引起局部皮肤青紫者,••般可不必处理,待其自行消退。

杵针引起晕针、后遗感、过敏等异常情况,应遵守GB/T3341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的规定。

6禁忌

杵针疗法操作禁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过于饥饿、饱食、醉酒、疲劳、精神紧张或无法配合者,不宜立即施术。

b)妇女怀孕应禁杵,小儿囱门未合者应禁杵。

c)皮肤有感染疮疳、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应禁杵。

d)施术时应避免损伤皮肤,挫伤脏器,如胸胁、腰背、头枕部等行杵时用力不宜过重。

5

DB51/TX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

杵针工具的图示、简介

A.1杵针工具图

杵针工具图见图A.1。

图A.1杵针工具图不

注:从左向右(1-4)分别为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金钢杵、奎星笔

A.2杵针工具简介

A.2.1七曜混元杵

针柄端呈粗圆弧形,宜作运转手法用。针尖端为平行的七根钝针,宜作分理手法用。

A.2.2五星三台杵

一针尖端呈梅花形的五根钝针,宜作点叩手法用。另一针尖端为平行的三根钝针,宜作点叩、升降、

开阖手法用。

A.2.3金钢杵

针柄端呈粗圆弧形,宜作运转手法。针尖端呈钝椎形,宜作点叩、升降、开阖手法用。

A.2.4奎星笔

针柄端呈细圆弧形,宜作运转手法。针尖端呈钝椎形,宜作点叩、升降、开阖手法用。

6

DB51/TXXXX—XXXX

附录B

(资料性)

八阵穴、河车路、八廓穴的图示、简介

B.1八阵穴

B.1.1八阵穴图示

八阵穴图见图B.1.1。

O内八

图B.1.1八阵穴图示

B.1.2八阵穴简介

B.1.2.1泥丸八阵(百会八阵)

以泥丸(百会穴)为中宫(百会穴在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百会穴到印堂(印堂穴在前额

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为半径所构成的地八阵穴为泥丸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

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2风府八阵

以风府穴为中宫(风府穴在项后正中,枕骨粗隆下两筋之间凹陷处,人发际一寸处),从风府穴到后

发际边缘的长度为半径,所构成的八阵穴为风府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3大椎八阵

以大椎穴为中宫(大椎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从大椎穴到左右旁开三寸处为半径,所形成的

八阵穴为大椎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4身柱八阵

以身柱穴为中宫(身柱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从身柱穴到左右魄户穴(魄户穴在第3胸椎棘

突下,旁开3寸)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身柱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

法。

B.1.2.5至阳八阵

7

DB51/TXXXX—XXXX

以至阳穴为中宫(至阳穴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从至阳穴到左右膈关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

的八阵穴为至阳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6神道八阵

以神道穴为中官(神道穴在第五胸椎突下凹陷中),从神道穴到左右神堂穴的距离为半径,所构成的

八阵穴为神道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7筋缩八阵

以筋缩穴为中宫(筋缩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从筋缩穴到左右魄门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

的八阵穴为筋缩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8脊中八阵

以脊中穴为中宫(脊中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从脊中穴到左右意舍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

成的八阵穴为脊中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9命门八阵

以命门穴为中宫(命门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直立时与神阙穴相对)。从命门穴到左右志室穴

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命门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10腰阳关八阵

以腰阳关穴为中宫(腰阳关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酷前.上棘齐平),从腰阳关穴到左右大肠

俞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腰阳关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1.2.11腰俞八阵

以腰俞穴为中宫(腰俞穴在般管裂孔),从腰俞穴到左右秩边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腰

俞穴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2河车路

B.2.1头部、腰背部、胸腹部河车路图示

头部、腰背部、胸腹部河车路图见图B.2.1。

图B.21头部、腰背部、胸腹部河车路图示

B.2.2头部河车路简介

B2.2.1河车印脑段

8

DB51/TXXXX—XXXX

头部河车路印脑段共有7条,中间条从印堂穴到脑户穴,为督脉经;目内眦至相对应的脑户穴旁为

第2条线;瞳仁正中至相对应的脑户穴旁为第3条线:目外眦至相对应的胭•户穴旁为第4条线。其中督脉

经为单线,其余3条左右对称,共7条。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2.2.2河车脑椎段

头部河车路脑椎段共有7条,中间条从脑户穴到大椎穴,为督脉经;目内眦相对应的脑户穴旁至目

内眦相对应的大椎穴旁为第2条线;瞳仁正中相对应的脑户穴旁至瞳仁正中相对应的大椎穴旁为第3条

线;目外眦相对应的脑户穴旁至目外毗相对应的大椎穴旁为第4条线。其中督脉经为单线,其余3条左右

对称,共7条。在此河车路上有七个穴位,即眼点、鼻点、耳点、口点、唇齿点、舌点、咽喉点。这七

个穴位分别在脑户至大椎穴的河车路上的七分之一处。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2.3腰背部河车路简介

B.2.3.1河车推至段

从大椎穴到至阳穴的中线和从大椎穴到至阳穴的脊柱两旁的3条线,即脊柱旁开5分的第1条线;脊

柱旁开1寸5分的第2条线,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1条线相同;脊柱旁开3寸的第3条线,该线与

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2条线相同。在第1条线上有大椎点、陶道点、风门点、肺点、心包点、心点、

督点、膈点,每个穴点与该段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同名胸穴相对应。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

分理手法。

B.2.3.2河车阳命段

从至阳穴到命门穴的正中线和从至阳穴到命门穴的脊柱两旁的3条线,即脊柱旁开5分的第1条线;

脊柱旁开1寸5分的第2条线,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1条线相同;脊柱旁开3寸的第3条线,该线

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2条线相同。此为河车阳命段。在第1条线上有膈点、胰点、肝点、胆点、牌

点、胃点、三焦点、肾点、每穴点与该段督脉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同名俞穴相对应。可做点叩、升降、

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2.4胸腹部河车路简介

B.2.4.1河车天膻段

从任脉经的天突穴到膻中穴的任脉经和任脉经旁开5分、1寸5分、3寸的三条线,为河车天膻段。可

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2.4.2河车膻阙段

从膻中穴到神阙穴的任脉经和任脉旁开5分、1寸5分、3寸的三条线,为河车膻阙段。可做点叩、升

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2.4.3河车阚极段

从神阙穴到中极穴的任脉经和任脉经旁开5分、1寸5分、3寸的三条线,为河车阙极段。可做点叩、

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

B.3八廓穴

B.3.1眼、耳、鼻八廓图示

眼、耳、鼻八廊图见图R.4L

9

DB51/TXXXX—XXXX

图B.3.1眼、耳、鼻八廓图示

B.3.2八廓穴简介

B.3.2.1眼八廓

将眼眶骨的边缘分作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八个点,即为眼八廓。可做点叩、开阖手法。

B.3.2.2耳八廓

沿耳根周围分成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八个点,即为耳八廓。可做点叩、开阖手法。

B.3.2.3鼻八廓

以鼻端素醪穴平行到迎香穴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圈,把这个圆圈分成天、地、山、泽、风、

雷、水、火八个点即为鼻八廓。可做点叩、开阖手法。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