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_第1页
《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_第2页
《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_第3页
《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_第4页
《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Z/T12044—××××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本文件规定了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33dtex~111dtex涤纶低弹丝为芯丝,外包精梳棉的环锭纺包芯本色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FZ/T01050—1997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01101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空芯纱疵core-missing包芯纱截面中芯丝断头,使纱线的一段仅有包缠的外包纤维而无芯丝。3.2包覆不良纱疵imperfectcover包芯纱中外包纤维未能均匀包覆芯丝,使局部芯丝外露。3.3露芯纱疵core-basseted包芯纱中芯丝无包覆纤维,使芯丝裸露。4产品分类、标记4.1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以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4.2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的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精梳棉为JC,涤纶低弹丝为TDTY。2FZ/T12044—××××4.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递减顺序列出,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顺序可任意。4.4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的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在线密度后标明芯丝规格(加圆括号)。5要求5.1分等规定5.1.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5.1.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5.1.3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5.2技术要求5.2.1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的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表1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技术要求≤≥≤≤(个/km)≤m≤--8-8-9.55 9.55 9.05 5.2.2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纤维含量偏差为±1.5%。5.2.3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外观质量要求按表2规定。3FZ/T12044—××××表2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的外观质量要求6试验方法6.1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试验线密度偏差率按式(1)计算,其中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按GB/T4743-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算,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A中式(A.4)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按GB/T4743-2009中程序1调湿平衡后,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100%………………式中:D——线密度偏差率;mnd——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d——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式中:CV——线密度变异系数;mci——每个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c——试样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克(gN——试样的总个数。6.2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6.3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千米棉结(+200%)试验按GB/T3292.1规定执行。6.4十万米纱疵试验按FZ/T01050—1997规定执行,十万米纱疵结果用A3、B3、C3、D2及以上九级疵点之和表示。6.5纤维含量试验按GB/T2910.11、FZ/T01101规定执行,纤维含量用净干质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的公定质量百分率表示。如发生质量争议时,以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的纤维含量为准。6.6外观质量检验4FZ/T12044—××××按附录B规定执行。7检验规则按FZ/T10007规定执行。8标志、包装按FZ/T10008规定执行。9其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可由供需双方买卖合同商定。FZ/T12044—××××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百米质量的计算A.1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1)也可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1)和式(A.2),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棉公定回潮率为8.5%,涤纶公定回潮率为0.4%。a)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比表示:W=WC×AC+WT×AT……………(A.1)b)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比表示:…………………(A.2)式中:W——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C、WT——棉、涤纶低弹丝公定回潮率;AC、AT——棉、涤纶低弹丝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BC、BT——棉、涤纶低弹丝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A.2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按式(A.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A.3)式中:mg——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Tt——纱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A.3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A.4)式中:md——100m纱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Tt——纱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W——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6FZ/T12044—××××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外观质量检验方法B.1原理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纱摇成绞纱,用目光逐绞检验纱疵。B.2仪器缕纱测长仪按照GB/T4743—2009中5.1条规定,推荐周长为(1000±1.0)mm。B.3试样准备每批纱线检验一份试样,每份试样随机抽取30个卷装,每一卷装摇取一缕检验绞纱,绞纱长度为100m,试样应具有代表性。B.4检验条件检验光源以自然光为准,如采用灯光检测,光照度不低于600lx。B.5检验方法按规定的试样长度摇取绞纱,摇纱张力为(1.2±0.2)cN/tex,结头应短于1cm。用目光逐绞检验纱疵,检验人员应面对检验物,检验距离为55.0cm~60.0cm,也可使用放大镜观察。B.6检验规定B.6.1根据棉涤纶低弹丝包芯本色纱分等规定,空芯纱疵数(个/3000m)、包覆不良纱疵数(个/3000m)、露芯纱疵数(个/3000m)应分别记录,计算。B.6.2纱疵长度在30cm以内(包括30cm)计一个,30cm~60cm(包括60cm)计两个,60cm~90cm(包括90cm)计三个,余类推。B.6.3将全部样纱检验完毕后,分别计算30缕纱空芯纱疵、包覆不良纱疵、露芯纱疵合计数(个/3000B.7纱疵的确定B.7.1空芯纱疵:涤纶低弹丝断头,长度小于等于30cm,计为一个空芯纱疵;涤纶低弹丝断头裸露纱体表面,不另计个数。B.7.2包覆不良纱疵:涤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