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高频词汇_第1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高频词汇_第2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高频词汇_第3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高频词汇_第4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高频词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实词近义词辨析A1、【爱惜爱护】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如“爱惜粮食”。例:周总理正亲切的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爱护。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的衣服,穿着格外舒服,也格外爱惜。2、【傲慢高傲骄傲】同:都是形容词。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高傲: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也可以作名词。例:他的四方的脸孔,冷如铁块,带自信、傲慢和威严难犯的神气,使左右不敢正视。继而微微又觉得那些目光里更含有高傲的意思,似乎不屑将他容进去。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B3、【颁布公布】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以及成绩、结果、分数等)公开发布。例:鲁宣公十五年,鲁国也颁布了“初税亩”的法令。这些年,公司先后分了6次2000户住房,每一次都是干群一律按条件打分,张榜公布,按照分顺序分配。4、【包含包涵】包含:包容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涵:包含。这个意义现在不用,以前用过,现指原谅、宽恕。例:在一个社会机体内,可能包含同时并存的各种类型的生产关系。如有不对之处,请您多多包涵。5、【暴发爆发】同:两个词都强调突然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例:我在延安遇到一次洪水暴发,把所有的衣被都冲到延河里去。革命爆发起来,第一炮当然要瞄准皇帝。6、【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提到。不耻:指不以之为耻。例:这是小人的行为,君子不齿。我们做学问,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7、【保持维持】同:都是动词。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例: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保持我的作风,只是自己惭愧写得不到家。下一辈的连维持自己生活的能力也没有。8、【保护保卫捍卫】同:都是动词。护卫着,看守住,使不受伤害。保护:着重于“护”:妥善护卫、照顾,不使受损伤。手段不一定是用武力。对象多是人或某些事物。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色彩较庄重。对象不能是人。例:他背着抢保护我们。齐白石为了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还养了几只鸽子,精心观察,以便绘画和平鸽。他们不仅捍卫了自己的民族独立,也捍卫了中国的安全。9、【鄙薄鄙夷】鄙薄:指以为轻薄、微不足道、看不起、嫌恶,多用于书面语。鄙夷:指以为平庸或浅陋,傲慢、轻蔑地看待,不屑一顾。例: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全社会形成一种鄙夷的假丑恶、弘扬真善美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10、【鄙视蔑视轻视】同:同为动词,看不起。鄙视:看不起,把对方看得十分卑劣,卑贱。蔑视: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轻视:看不起,与“重视”相对。语义较轻。例: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在今天要求着我们要改正对于旧有的民间形式的艺人和艺术的鄙视了。在那些时候,手工艺人总是受到轻视的。11、【辩论争论争辩争执】同:同为动词。双方持有不同意见,各说各理,力争说服对方。有时可换用。如“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刻,是早晚还是中午,对这个问题两个孩子正在辩论(争辩、争论或争执。)辩论:郑重分辩是非、真伪等,更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多用于正式、重要的场合。争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辩:兼指争论、辨论。还用以指辩解。争执:比“争论”更强调各执一端,着重于互不相让。例:倡导屈原是弄臣的新说,曾经引起文艺界的辩论。至于南方古猿是猿是人,则争论很久。个人说个人的,不要给予争辩。两个孩子再一次争执起来,你一句,我一句。12、【辨别鉴别】同:同为动词。分析比较,使易混的事物区别开来。辨别:指分辨、区别。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例:灵长类的视觉很发达,因而嗅觉不必很敏锐,用来辨别气味的鼻子长的比较小。商品知识缺乏,商品鉴别能力就低。13、【辨别辨认】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例:水生望着树木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而认识了一些最重要的星座之后,也就可以从星辰来辨认方向和时序了。14、【摒弃摈弃抛弃放弃】同:都为动词。丢掉不要。摒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一般用于书面语体。摈弃:抛弃,一般用于具体的事物。抛弃:坚决扔掉。语义较“摈弃”轻。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放弃: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从时态上区别,摒弃的可以是未占有的。而抛弃、放弃的对象是已经拥有的。例:让我们摒弃这种错误的想法。君主坚持错误,臣子可以抛弃他,另投明君。他在胃病的折磨中始终没有放弃工作。C15、【伺候侍候】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例:你把我伺候这么大,难道我不能帮帮你的忙?四哥,你是好汉,我愿侍候你。16、【草率轻率】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例:草率不仅是一时的毛病,而也是轻视工作的坏习惯。我并不像有的先锋艺术家那样轻率和随意,动辄以口号相标榜。17、【察访查访】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多用于民情、政情等,以观察为主。查访:调查打听,多用于案情及难寻觅的事物或人。例:他猜想,这旅客,一定是有来头的大人物,也许是当今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私下来察访的。我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来查访你的下落。18、【沉思深思寻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例:他不再想听学生的谈话,便走开了,心里尽是沉思。这是兰芳同志五十多年的经验之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19、【篡改窜改】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所做的改动。例:中原王朝往往利用文字翻译,篡改对方公文的含义,维持天朝大国的神话。开拍之前,剧本就被他们一再窜改。20、【采用采取采纳】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运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例:如果文学作品中完全停止采用譬喻,文学必将大大失去光彩。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自满的态度也是不行的。齐景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会址定在齐国的夹谷。21、【踌躇犹豫迟疑】踌躇:着重指行为,是在具体行为上拿不定主意。犹豫:侧重于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例: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将军思忖着……看着别人活动,又犹豫地退了回来。我迟疑着也没有立即表示意见。22、【差别区别分别】同:都为名词。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常换用,如“天上和地下是有差别(分别或区别)的”。差别:着重指彼此间相差的部分。常说“缩小三大差别”“消灭城乡差别”等,而“分别”则不能这么用。区别:指彼此间可区分的部分。它的前面比“差别”、“分别”更常带“根本、原则、本质、明显”等词。它作动词时,跟“分别”同义。分别:指明显的不同,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它作副词时表示:①分头、各自,如“分别讨论”、“分别举行”、“分别执行”等。②不同地,如“分别对待”、“分别处理”,而“差别”没有这种用法(“区别”有时可以说“区别对待”)。例:虽然同为深蓝,但其间毕竟还有细微的差别。商业服务与公共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绝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D23、【定金订金】同:名词。为确保成交而预付的一部分钱。订金,不是法律术语,按情理,如因接受订金的一方的原因而未成交时,应返还预付一方的订金。定金,是法律术语。按法律规定,具有担保性质,双方在追回或返还数额上都有法律规定。例:有的客户交了订金还要等上半个月才能得到车辆。《人民日报》1996年3月18日。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房一定要注意,对于“定金”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经营者违约时应双倍返还,消费者违约时不予返还。24、【淡泊淡薄】淡泊,强调态度冷淡,不热心追求名利。常说,淡泊明志,淡泊自守。淡薄,强调因不注意而使情意不浓。程度较轻。还能用于人情、交情、关系、意识希望等。另外还强调因记忆不强而印象模糊。程度比淡漠较轻。例:讴歌不计个人利益、不在乎报酬和福利、甘于清贫和淡泊的高尚情操吧!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以他的对金钱利益的淡泊,他绝不像个短寿的人。老舍《敬悼许地山先生》有些经历因为日子隔的久了,生活变化太大,印象也就都淡薄了。耿龙祥《明镜台》25、【振奋振作】同:动词。使精神旺盛起来。振作,除了用于精神,还常跟“情绪、热情、斗志、士气、勇气、身体”等词搭配。着重指精神旺盛、情绪高涨等。后面常跟“起”或“起来”振奋,除了用于精神,还常跟“人心、思想、情绪、群情”等搭配。着重指奋发,兴奋起来,多是因为有了大喜事,好消息等。程度比振作高。例:疲乏的身体又振作起来了。茅盾〈虚惊〉他想,再过一些时候,他们的纪律会好起来,而士气也会重新振作。姚雪垠〈李自成〉而这种丰收,比起谷物果木的丰收来,更加可贵,更加令人振奋。峻青〈秋色赋〉26、【度过渡过】同: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如度过/渡过困难时期。度过,常用于时间,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光阴、岁月等。渡过,常用于水(江河湖海),有时也用于困难、难关、危机、时间等方面,是比喻用法。例:我最悲伤的是我一点也不知道这长长的二十年你是如何度过的。何其芳《迟暮的花》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闻一多《时代的鼓手》E27、【遏止遏制】

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例句:文化的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不可遏止。长城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F28、【分辨分别】分辨:重在区分、辨明差别。分别:着重分开、分清。多用于有明显区别的事物,如黑白、是非、优劣等。例:这时候要分辨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再说,就是说她一时迷了心窍,分别不出好歹来,难道他就肯舍得那两个小孩吗?29、【发奋发愤】发奋:“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发愤:“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例:之后他便发奋努力了,终于也成了大夫。这顿打虽然没有起‘豁然开通’的作用,却也激起了发愤读书的志气。30、【法制法治】法制: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健全法制”法治: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社会”31、【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如“药物反应”。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也可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例:这个嘛,我倒是听到下面群众有些反映,说所一级领导频繁出国,一年出好几次,所里那点经费都花在领导身上了。一些保健食品可以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32、【发表宣布公布宣告】发表:宾语常是表示言论的词,如“意见、声明、宣言、演讲、谈话”等。没有什么色彩。而“公布”、“宣布”,特别是“宣告”则具有郑重色彩。宣布:除了是名词(如法令、纪律、罪行、名单、结果等)以外,还常是某些动词或小句,如“开会、开幕、弃权、退场、成立、接受意见、国家诞生”等,以口语中使用居多。公布:宾语常是“法令、纲领、条例、方案、名单、帐目、成绩、事实”等,以书面语居多。宣告:宾语常是小句或某些动词(以表示重大事物的居多),如“(国家)诞生、(计划)破产、(旧制度)灭亡、(敌人)失败”等。例:遇到重大问题就召集众将一起商议,谁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专员又让司法科长宣布他的罪行。第二批破格晋升的结果公布出来,全院共五人合格。这个决定只是宣告了一千多年来的科举制度的彻底破产。G33.【干涉干预】同:过分问别人的事情。干涉:①不仅过问,还兼指制止别人的行动,指不该管的硬管,强行过问或制止。但是根据语境,有时也可指正常的、合理的过问或制止。程度比干预重。②指影响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外部行为。该词经常被用来描述对另外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粗暴干预的国际政治行为。干预:程度比干涉轻,多指不该过问的过问,不适当地参与和影响。假如你随便问起英国人的住址、年龄、婚姻、工资收入等,他们就会不大高兴,因为这有干涉别人私事之嫌。这种斗争或者可以称为狗咬狗,人何必去干预呢?固定搭配:干涉别国内政政府进行经济干预34.【根本基本】同:都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表示最重要,最主要,起决定作用的部分。根本:①作名词时比“基本”常用,有时含有“根源”的意思。作形容词时,程度较重、语气较强。例如“根本措施”比“基本措施”语气要强,不仅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构成词语能力较弱,一般在句子中充当成分。②本来;从来。③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④彻底。基本:①做名词时,不如“根本”常用,有时含有“基础”的意思。作形容词时,语气较轻。构成词语能力较强。②也表示“大致;大体上”。例:应当从根本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回避最根本的问题。这话我根本没说过。他根本就没想到这些问题问题已经根本解决。工程已基本完工。前面所说的三种,正是现在所说的道德的基本。35.【功劳功绩功勋】同:都表示对事业的贡献。功劳:多用在指一般的事情,也可以用在较大的事情上。常说“汗马功劳、功劳薄”。功绩:较大的贡献和成就,多用于重大事业上,可以说“丰功伟绩”。功勋:特殊的重大的贡献,用于对国家和人民重大的事业上。你们谦虚地说,这只是一点小小的功劳,那么让我在祖国等着你们接连的喜报吧。一代暴君,却又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立下不朽的功绩的秦始皇,怎么忽而成了满身孩子气的傻小子?你已经在新社会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功勋。36.【攻击抨击】同:用语言进行进攻、批评。对象都是人的言行。攻击:①军事进攻。②褒义,批评揭露坏事物。③贬义,恶意指摘,如“人身攻击、无端攻击”。抨击:一般是褒义,指正当有力的批评,对象是反面事物。例: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对于他们的愚蠢和残暴,他总是给予无情的抨击。37.【固执顽固顽强】同:坚持某种信念不肯改变。固执: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认识,坚持到底。含贬义,比顽固程度轻。顽固:①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如:顽固守旧。②不易制伏或改变。贬义词,用于保守落后的人和敌人。顽强:形容意志,立场,精神,态度,行动等,不屈服于任何外力,坚持做下去。褒义词。他不愿意再开导这个固执的少女了。她对业隆老头一向的顽固,自私和自命不凡有意见。他就这样顽强地坚持着战斗,一个人坚守一面。38【沟通勾通】同:双方联通。沟通:中性词。可用于具体意义,如“架桥沟通南北两岸”。也可用于抽象意义,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多含贬义,用于抽象意义,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暗中串通。沟通了人们的友情,建立起新的邻里关系。有人认为罗家的佃户勾通了外来的土匪。39.【规划计划】同:名词,预先拟定的做事内容、步骤、方法等。动词,事先做计划,定规划。规划:内容比较全面、概括,是就全局的、主要的事项所作的计划。时间多半是较长的,是从事物发展的远景着眼的。多做褒义词。计划:内容比较详细、具体。时间可以是较长的,也可以是较短的。中性词。例句:世界上只有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来作行动的规划,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已经有人计划在沟里建立酿酒厂,把野苹果酿成大量芬芳的美酒。40.【果断武断】同:有决断。果断:褒义词,表示决断,不犹豫。武断:贬义词,原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后指主观臆断。(她)果断地说:“好吧!是福盼不来,是祸也愁不去。该怎的就怎的吧。你不去了解一下,就下结论,也太武断了。41.【鼓励勉励】同:动词,使努力上进。鼓励:着重指用言行、事物等使精神、行动更更积极,更努力,是褒义词。可以用在自己对别人时,也可以用在别人对自己时。勉励:重点在用鼓励的话,督促、劝勉努力上进。褒义词。只能用在别人对自己时,不能用在自己对别人时。学生们拿来作品,夫子总要题上字,给以鼓励。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勉励他的门徒们要勤奋学习,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H42.【化妆化装】化装:假扮,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侧重于装扮。化妆:指艺术范畴时,与“化装”可通用。同时还指生活化妆,用脂粉等化妆品修饰容貌,使容貌美丽的意思。侧重于打扮。例:(1)他妻子正坐在窗口小桌前化妆。(2)他化装成一个收酒瓶的小商贩,到处打听情况。43.【荒诞荒谬荒唐】同:形容很不合情理。荒诞:强调不真实。常说荒诞无稽,荒诞不经。贬义比“荒唐,荒谬”更重一些。有时只指离奇,不含贬义。多用于故事、情节、事情等。荒谬:强调极端错误。常说“荒谬绝伦”。多用于言辞所表示的思想认识。荒唐:强调错误到离奇的程度。常说“荒唐可笑”多用于人的言行或思想。例(1)传说自然是荒诞的,然而这荒诞的传说,却是中国的古人古事。(2)我们常常把将康视为不健康,把荒谬视为真理。(3)这部电影太荒唐了。J44.【积累积蓄】同:动词,积攒,聚集财物。积累:强调逐渐聚集,把分散、零星的聚拢起来。对象多是国家、集体生产方面的财物以及材料知识经验等。积蓄:强调存积的积聚,对象多是个人生活方面的财物以及力量、精力、精神、感情等。例: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儿童听懂的词一个一个地增多,这是量的变化。舍不得用钱,酷爱积蓄,是她从小的习惯。45.【坚定坚决】同:形容词,形容做事有一定的主意,不为外力所动摇。可以形容意志、主张、态度、信心、语调等。坚定:着眼于思想、立场方面。指拿定了主意不动摇。形容立场、观点、信念、志向、目光等。坚决:着眼于态度或行动方面,指认准目标、下定决心,不犹豫、不迟疑。常形容某些行动,如支持、反对、维护、打击等。比“坚定”更常做状语。例:画面上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不管敌人来多少,我们坚决打退它。46、【坚苦艰苦】同:形容词,能刻苦努力的。坚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艰苦:形容客观方面(环境、地区、生活、岁月、历程、工作)等艰难困苦。例:只有经过坚苦地学习,才能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在青年时代,在那艰苦的岁月,在战斗中建立起来的感情,就如同板上钉钉。47、【决绝】同:都是副词,多做状语。绝:①表示断,如绝种、绝缘、空前绝后。②表示尽,穷尽,如绝望、绝境。③表示极,极端的,如绝妙、绝密、绝无仅有。④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如绝色、绝技、绝唱。⑤一定的,肯定的,如绝对、绝然。决:表示一定、坚决,有决断。①拿定主意:犹豫不决、决策。②一定:决无他意、决不后退。③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一胜负、一决雌雄。④执行死刑:处决、枪决。⑤河堤被水冲破:决口、决堤、溃决。48、【截止截至】截止:做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但是可以带补语。表示到一定的期限,动作的停止。截至:一般做介词,与宾语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例句:展览馆展出品种菊花的截止日期是11月23日。截至11月1日,参观品种菊花的人数已达15万。49、【鉴赏欣赏】同: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或自然景观进行感受,理解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鉴赏:含有鉴定,评判的意思。欣赏: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意味。也表示认为好,喜欢。例句:除非你有音乐鉴赏力,否则别想学芭蕾舞。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他很欣赏这部作品的独特风格。50、【简朴俭朴】同:表示用财物很有节制,不浪费。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俭朴:俭省朴实。例句:新来的检察长其貌不扬,衣着简朴。黄医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俭朴,耐劳,又正直。51、【检查检察】同:表示仔细查看。检查:对象较广,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身体,车辆,产品等,也可以使抽象的,如工作,思想,问题等。主要是找问题、错误、缺点、毛病等。检察:是指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专指人民检察院)为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而审查一定法律事实的活动。52、【焦急焦躁】同:形容词,心里着急。焦急:强调十分着急,常用来描绘急切的心情,往往用来形容对某事急切的心态。焦躁:强调烦躁暴躁,常用来形容不耐烦的,不冷静的情绪。例句:油库的领导、热心的群众正在为找不到救火的英雄而焦急,四处打听。虫声那么急,那么惨,使他的心情有烦闷变得焦躁。53、【径直径自竟自】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意;竟自:可做竟然、居然用,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例句:这一班客机从广州径直飞往海口。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去。他经过两年的艰苦学习,竟自学会了日语54、【渐渐逐步逐渐】同:说明事物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副词,用在动词前。渐渐:说明事物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渐渐:着重指一步步地,有较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窄,多半用于人们的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只常用于动词之前,不常用于形容词之前。逐步:强调一步一步地,有明显的阶段性。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于人们有意识的,阶段性的,过程较长的活动。

逐渐:着重指渐渐地、一点一点地,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人们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也可用于各种自然事物的变化。可用于动词之前和形容词之前。例: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文学正逐步走向世界。我们是挑几个好手来带动软一点的,逐渐培养起来一个坚强的队伍。K55、【考察考查】同:用一定的标准、手段来了解和弄清事物的情况。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考察:着重指实地观察调查或深刻观察了解。多为实地的、大规模的调查,或者进行细致的、深刻的、长时间的观察。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材的本质。对象常是重大的,多半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等。例句:(1)我们应当对他的学习成绩进行一次考查。(2)我们此行的任务是考察水利工程。56、【窠臼老套】异:语体色彩不同。窠臼:书面语。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老套:口语。陈旧的一套,多指没有改变的习俗或工作方法。例(1)我们应当摆脱前人的窠臼,独创一格。(2)你这方法太老套了。57、【克制抑制】同:用意志力控制。克制:着重指克服、制伏。对象多半是自己的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思想感情,如私心、暴躁、激动、悲伤、愤怒、骄傲、自满等,有时是疼痛等感觉。抑制:着重指压下去、控制住。对象还可以是自己某些正常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是力量等。例(1)一个人应当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定。(2)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L58、【滥用乱用】同:不适当,任意使用。滥用:指不必而且不该用而用了。乱用:胡乱地错误地使用,该用在甲处而错用在乙处。多是用错了。例(1)农药的滥施滥用使丰富的绿色蔬菜让人望而却步。(2)近几年在报刊中或在人们的言谈中,乱用和错用汉语语言和文字成灾。59、【流传留传】同:都有传下去的意思。异:流传: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物品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例(1)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2)这把茶壶是祖上留传下来的。60、【吝啬吝惜】同:过分地舍不得。吝啬:形容心理活动,对自己财物的爱惜过分,非常小气,常说“吝啬鬼”。吝惜:表示心理活动,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财物、生命、精力、才能、力量或时间等。能带宾语。例(1)他太吝啬了,一分钱都不愿意出。(2)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M61、【牟取谋取】牟取:限于名利,贬义。

谋取:对象宽泛,中性。例:软件盗版是牟取暴利的行为,要想根除,光靠打不行,还应该在经营上采取一些招数。资本市场上,长虹是否也可考虑到海外市场运筹帷幄,谋取更大发展呢?N62、【年青年轻】同:形容词。都形容年龄不大,多用于十几岁至二十几岁的人。都可以用于比喻的国家。年青:比“年轻”常用于特指义(处于青少年时期而有活力的),不常用于相对意义、比较和比喻。年轻:比“年青”常用于相对意义、比较和比喻。“年轻力壮”一般不写作“年青力壮”。例:常桂福年青的时候没有出嫁,到了三十六岁的那一年索性就当了尼姑。(邓拓《访“葡萄常”》)第一次我在北京的时候,还太年轻,对于北京毫无记忆。(赵元任《从家乡到美国》)63、【凝视注视】同:动词,特别注意地看。对象可以是人或具体的物体。凝视:着重于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常是人或者具体的静止的东西。注视:着重于注意力与精神集中地看,也只从侧面或暗中观察,对象除了人或者具体的东西之外,还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例:这是她忧郁的眼睛默默地、长久不动地凝视着海水。(杨沫《青春之歌》)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司马达《魔鬼的笛音》)64、【拟定拟订】同:都有起草某种规划的意思,而且它们所支配的对象也是一致的。拟定:不仅可以表示起草并制定下来,而且还可以表示经推测后决定或断定。拟订:只指初步草拟,属于初步意见。因此,两词的区别关键是“拟定”的结果已经确定;“拟订”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拟定、拟订”与“制定、制订”的区别在于前两词含有“起草、设计”之意;后两词无此意。例: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他们拟定了侦破该案的具体方案。这是我个人拟订的本厂改制方案,很不全面,请大家修正、补充。P65、【徘徊彷徨旁皇】同:动词。本义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比喻犹豫不决。徘徊:中性词。本义只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它并不涉及是否想到某个地方去),所指的心情不一定不好。用于本义居多,用于比喻义少见。彷徨:偶尔写作“旁皇”。贬义词。本义不只是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还兼指想道某个地方去而不明去向,心情多是不好的。它的比喻义也强调心神不定这一层意思。用于本义少见,用于比喻义居多。例:我们一天三四趟地到那些花下去徘徊。(朱自清《看花》)进步的作家不再彷徨歧路了。(郭沫若《洪波曲》)66、【批判批评】同:动词。对缺点、错误提出否定意见。批判:程度较重。做出严肃系统分析并坚决否定。对象多是重大错误,发动思想、言行罪行及所涉及的人。批评:程度较低。多是提出一般的否定性意见。对象多是一般的缺点、错误或有过错的人。例:有的对他的某种观点进行批判,有的要和他公开商榷。(梁晓声《冉之父》)人家无非批评我倚老卖老。(苏雪林《当我老了的时候》)Q67、【启用起用】同:动词。开始作用人。启用:强调开始作用。少用于人,只指开始任用新人,多指开始使用物,如印章、设备、工厂、铁路、运河等。起用:强调提升任用,包括对新人的破格任用,还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现代不用于物。例:据说教练是在意大得球迷的强烈呼声中才决定启用这位新星的。铁凝《门外观球》中国的第一个污水处理厂,1980年才在北京的东郊启用。哲夫《中国档案——高层决策写真》鉴别人才是为了合理使用人才,特别要起用开拓型人才。曾鹏飞《技术贸易实务》。一位监察御史上疏建议起用这位已被罢免的将领。黄仁宇《万厉十五年》68、【启事启示】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文字,名词,如寻人启事,征文启事;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动词兼名词例:今天,学校的壁报栏下出现了一张招领启事。例:这本书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现代汉语词典〉R69、【溶化熔化融化】同:固体化开,变为液体溶化:一般用于固体,指在水等液体事化解开,不带术语色彩。还用于比喻,义为溶化人,分解消散。熔化:用于固体,指受热化为液体(或胶状、粉末),用于比喻,在热情、温暖等环境中人的思想情感溶解其中。融化:用于冰雪箱等,以融化为常见,也常用于比喻句。例:我们混合在她们里边了,犹如盐溶化在水里。叶圣陶《在民间》。她非常爱读那些小说,常常捧着一卷书读到深夜,把整个自己都溶化在书中。巴金《春》如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前后的温度变化,对比观察柴油机与汽油机模型。高镇司《攀登书山另有路》即使我的心是铁做的,也会教你给熔化成了汁浆。老舍《残雾》雪正在融化,路上尽泥水。周立波《参军这一天》他吸取了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许多精华,也吸取了西洋画法的某些优点,融化到他自己的画法中去。邓拓《钱松的山水画》。S70、【私自擅自】同:都有独自做某事的意思异: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例:他私自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当地有关部门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擅自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71、【竖立树立】同:使事物立起来,可换用,如一根敲竹杠。树立:在人的思想里使新事物建立起来。对象还可以是抽象的,如思想理想观点信心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目标威信等。多用做褒义词。竖立: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常是具体的,如旗杆、标杆、棍子、高楼、宝塔等。中性词。例:开阔视野,树立新观念。陈建功等《皇城根》孔繁森同志为我们各级领导树立了一面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旗帜。中间竖立一面小黑板,我就站在那里讲课。孙犁《平原的觉醒》72、【束缚约束】同:加以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束缚:强调限制在狭窄范围里,用传统观念、清规戒律、宗教迷信、生活经验等抽象的东西对人或事物加以不应有的限制。其限制常是外来的。词义比约束重,有形象色彩。多用于局面语,贬义词。约束:强调制约,用一定的准则(法律制度规章纪律纲领思想等)对人、对已或对事物加以必要限制。其限制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自身的。中性词例: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张爱玲《天才梦》例:我们已经知道,封建时代人的行为受礼的约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73、【素养修养】同:品学等内在的长远管用的东西积累的善,都能用于理论、知识、文化、艺术、语言、军事、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素养:着重指平时积累并表现出来的。修养:着重指经过锻炼、学习而积累的。还有动词用法,使自己有修养。而素养没有动词用法。例:我正经说,沫若的文学素养在诸人中最为圆满而高深。陶晶孙《记创造社》音乐作为一种素养,当然会使人的品格上升到新的层次。韩静霆《魔方》例: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74、【擅长善于】同:对某一技能具有特长。宾语常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有时能通用,如(擅长、善长)绘画。擅长:特别善于,一般只能用于某一技能。宾语还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用于句末。善于:泛指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可以用于某一技能或行动,除了善于辞令等习惯用法外,它的宾语不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他们会做许多手艺,尤其擅长石工的活儿。叶圣陶《拙政诸园寄深眷》惊人的贡献多半出于生来擅长创造思想的人。吕淑湘译《文明与野蛮》。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擅长表现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鲁迅先生就异常善于运用风格独特的譬喻。秦牧《譬喻之花》他善于向民间学习口语,努力追求“文学和口语的趋向合一”。陈其词《柯灵散文精编前言》。75、【商量商榷商议协商】同:为求得一个共同的意见,对事物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商量:着重于交换意见。用于一般的或重大的事情。常用于口语商榷:着重于磋商,互相研究。多用于学术问题或其他需要慎重研究的重要问题。具有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一般不带宾语商议:包括交换意见、讨论研究等。用于重大的或一般的事情。没有庄重色彩,适用的场合较多。协商:着重于共同正式商讨。多用于重大的,特别是具有社会性或国际性的问题。具有庄重色彩。有时也用于一般情况。例:于是出版社又来商量,说是很多读者要求重印。吕淑湘等《语法修辞讲话再版序言》机构是可以组织的,条例大有商榷的余地,保留下来随后从长讨论吧。郭沫若《洪波曲》为了全胡同的事,大家常常到一块儿商议。老舍《要热爱你的胡同》新总统的人选在与各政党协商后于4月2日公布。《人民日报》1998年4月1日T76、【体会体味体验】同:动词,通过实践,从自己的感受中认识、了解事物。体会:着重指领会、理解。对象是文件、方针、政策、指示等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也常是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感情、心理等。还可以作名词,如“谈体会”。体味:着重指玩味,即细心地体会。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等。体验:着重指在实践中体会、了解。对象是生活、现实等。例(1)亲身体会到的道理。总比从旁看到的更亲切。(2)我们要细细体味诗句的意境。(3)我自己来是体验生活、来学习的。77、【挑衅挑战】同:借故促使矛盾冲突,引起战争。异:①感情色彩不同。“挑衅”是贬义词。“挑战”是中性词。②搭配对象和范围不同。“挑衅”着重于故意生事,引起冲突。除了军事,还用于政治、人事等方面。“挑战”着重于激怒、激发对方,使之应战。除了军事,还用于论争、竞赛等方面。例(1)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2)许多国家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都在厉马秣兵。78、【推辞推却推脱推托推卸推诿】同:想法设法拒绝,不肯承担。推辞:泛指用言语表示拒绝。多指任命、邀请、馈赠等或给予的好事。用于一般场合,带客气色彩。推却:用言语或行动拒绝,多指让自己做的事情。推脱:着重指摆脱、开脱,使自己无关。多指责任、问题或与己有关的事情。推托:专指借故拒绝,即婉言表示不接受,后面常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多指让自己做而不愿意做的事情。推御:着重指不肯承担。多指已经承担或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等。例(1)他推辞了举办方的邀请。(2)凯莉一家对华夏古老文化充满向往,为了这次渴望已久的中国之行,他们推却了许多重要演出。(3)切实维护法律尊严,执法者对此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4)她推托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唱。(5)他的怨天恨地是在为祸国殃民者推卸责任。(6)功不居傲,过不推委。W79、【婉转委婉】同:温和曲折,常形容言辞、措辞、话语、语气、表达、批评等。婉转:着重于和缓,不刺激人,还常形容拒绝、说明、说法、提法、讲法等。委婉:着重于不直接,迂回曲折,还常形容口气,语调,话音,文笔,探问,回答,说情,劝说,推托等。例:他婉转地打听虎子一家人的情况。邓友梅《别了,濑户内海!》但周璇婉转地拒绝了,她不愿意想起从前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唐汉《上海滩风月女明星》问话的声调委婉动人。王蒙《坚硬的稀粥》他在事前没有想到自己的话能说得这么委婉圆到。老舍《不说谎的人》80.【污蔑诬蔑】同:捏造事实,说坏话,毁坏名誉。污蔑,不限于捏造事实,有时着重于弄脏,用污辱性的事情或言语污辱人或事物。诬蔑,着重于捏造事实,无中生有。例:他的这种热望,污蔑了圣洁的爱情。路翎《财主底的儿女们》有人说,我们今天的作品只是政治标语口号。这是诬蔑作家。老舍《八年所得》81.【物质物资】同:生活或生产所需要的物品异:物质:意义范围大,泛指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万物,或专指生活、生产所必需的物品和金钱。跟精神相对。物资:意义范围较窄,只指生产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即作为人们财富的那部分物质,不包括金钱在内。只表示集合数量。例:这里地下水所含矿物质一定也是多种多样的。邓拓《一个新发现的神话世界》清晨六点钟县城商店就开门营业了,市场繁荣,物资充裕。秦牧《湘阴热浪记》它可以稳定后方经济,给人提供必要的消费物资。叶君健《英特纳雄耐尔》X82、【限定限制】同:动词。规定标准、范围,不得超过。限定:强调量的规定,多用于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限制:强调约束、制约。比“限定”有弹性。可用于事物、人及其活动。例:限定我三天看完,我一口气连夜就读完了。(曾卓《文学长短录》)世界既然有了生物,为何又有你来摧残他们,限制他们?(冰心《“无限之生”的界限》)83、【详尽详细】同:形容词。周密完备。详尽:着重在“尽”,指应有尽有,毫无遗漏。比“详细”更进一层。详细:着重在“细”,指内容十分细致,具备应有的细节。跟“简略”相对。例:(这本书)把玫瑰花的命名、繁殖、欣赏各方面豆浆的十分详尽。(冰心《<月季花>序》)我又看信封,信封上有详细的发信地址。(巴金《黄文元同志》)84、【消灭消失消逝消亡】同:动词。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致不存在。消灭:着重指自消自灭,不一定是逐渐的。对象较广,用于重大的或一般的事物都常见。消失:着重指失去,多是逐渐的。对象常是一般事物,如:声音、本领等。消逝:有时比“消失”程度重,多强调永远或彻底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消亡:着重指衰亡,逐渐失去存在的性能。常用于重大的或抽象的事物,如国家、制度、思想等。有时用于具体的事物。例:终于这留言消灭了。(鲁迅《藤野先生》)还没走好远,偶一回头,夕阳却已消失在峡口了。(袁鹰《风帆》)长虹是彩色层层,瞬息消逝。(郭沫若《长江大桥》)时光,是一天天过去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跟着过去,不久就在我们的记忆上消亡。(鲁迅《准风月谈·后记》)85、【萧索萧条】同:形容词。缺乏生气。萧索:强调缺乏生机,冷清荒凉。用于书面语,特别是文学语体。萧条:强调毫无生气,冷落不兴旺,不景气,衰微。程度较重。常形容教育、文艺等事业情况,市场、运输、城市、农村等经济情况。例:我曾去过四季常绿的南国,我曾去过风木萧索的北方。(郑伯奇《冬》)这以后他虽然勉强开店,生意却很萧条。(巴金《木匠老陈》)86、【修理修葺修缮】同:动词。使破坏的房屋恢复原样。修理:对象较广,除了房屋,还可以是其他建筑物,物件等。有时还表示“加工”。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修葺:葺:用茅草盖屋顶。修葺,义同“修理”,“修缮”。对象很窄,常用于房屋,有时用于其他建筑物。修缮:缮:使完善。修缮,义同“修理”。对象较窄,除了房屋,也用于其他建筑物。一般不用于物件。多用于书面语。例:造船所再修理和制造船只。(郭沫若《郑成功》)闻名全世界的颐和园、和天坛、社稷坛,都加以修葺。(老舍《北京》)宝庆忙着帮书场的东家修缮房屋。(老舍《鼓书艺人》)87、【羞怯羞涩】同:形容词。不好意思,难为情。羞怯:强调胆怯,多用于公众或令人生畏的场合。羞涩:强调言行神态不自然,不限用于公众或令人生畏的场合。例:道静的眼睛潮湿了,羞怯地看着江华笑了笑。(杨沫《青春之歌》)小女孩天生的羞涩和胆怯使她无法主动向母亲倾吐她的秘密。(池莉《你是一条河》)88、【需要须要】同:动词。都表示“一定要,必须”。“需要”的用法类似助动词;“须要”是助动词。都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小句之前。这时可以互换,如:她(需要、须要)照顾。需要:强调的是主观(或客观)要求得到,在动词、形容词、小句之前都常用。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须要:强调的是事理上“一定要”,多用在动词前面,其次用在形容词前面,少用在小句前面。多用于书面语。没有“需要”常用。例:这里需要心细,更需要大胆。(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幸而开刀良好,只是失血过多。须要输血。(冰心《我的学生》)Y89、【压抑压制】同:动词。用力量控制住,使不能随便活动。对象可以是人及其活动、感情、新生力量。压抑:着重于用较大的力量(精神、理智等)压下去,使不能充分表露或活动。对象常是精神、感情,也可以是人的成长、合理的意见、新生事物等。压制:着重于用强力(职权或精神力量)制止、限制,不让活动。程度比“压抑”重。对象常是民主、批评、运动、积极性等,有时是敌人的火力、自己的感情等。例:他不是感到心情舒畅,反而跟觉得烦闷压抑。(刘心武《立体交叉桥》)她的嘴唇哆嗦着,看得出,她在竭力压制自己的恼怒。(杨沫《青春之歌》)90、【掩盖掩饰】同:动词。使用一定的手法使不显露,隐藏、遮蔽。掩盖:泛指直接遮蔽起来,不使显露。对象还可以是具体的。掩饰:着重指用粉饰手段加以遮盖。多带贬义。对象较窄,常限于“同”项所指的抽象事物,很少是具体的。例:秒在四行树接叶相交,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叶圣陶《游了三个湖》)我没法为自己思想的局限性和错误掩饰。(巴金《谈<春>》)91、【意义】同:名词。语言文辞的内容。构成同义联合词“意义”。异:意:本义是“心中所想”。受这个背景义制约,其引申义则侧重指主体的意思。义:本义是“公正合宜、正义的”,内含客观标准。受这个背景义制约,其引申义侧重指客体所含的意思。例:意思意味辞不达意意在言外定义广义歧义断章取义92、【意志毅力】同:名词。思想、言行表现出的自觉努力实现目标的坚强的心理状态。意志:中性词。可以指坚强的,也可以指不坚强的,因此意志可以跟“坚定、刚强、低沉、松懈”等搭配。毅力:比“意志”意义范围小,只指坚持不懈的的意志。多用于褒义。常跟“惊人、顽强、坚强、不凡、非凡”等搭配。有时指一种决断力。例: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巴金《做一个战士》)这本集子凝结着他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曾卓《文学长短录》)93、【阴沉阴森】同:形容词。形容天色、脸色阴暗。都可以重叠。阴沉:本来形容天色阴暗,也比喻人的表情、心情等。用于脸时有使动用法。阴森:比“阴沉”多了一层意思:可怕。除天色、脸色,还用于地方、气氛。例:这些时候阴沉着脸不说话的觉慧忽然走到剑云身边。(巴金《家》)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朱自清《荷塘月色》)94、【游逛游览游历】同:动词。从容地行走观看,对象常是名胜、风景等。游逛:着重指闲走,多指短程的,短时间的。

游览:着重指观赏,可以指短程的,短时间的,也可以指远程的,长时间的。游历:着重指一一经过,有时包括考察,一般远程的,长时间的。例:我常常骑着马,到处游逛。(孙心圣《十年旅痕》)长睡的无聊,和想出去游览的意念热切,每日在我心中循环和交战。(叶灵凤《北游漫笔》)在欧洲旅行,有关各国的西文指南可作游历的根据。(邹韬奋《世界公园的瑞士》)95、【预订预定预约】同:动词。事先约定;事先订购。预订:多用于事先订购、订租,有时用于双方约定。预定:强调定,事先双方确定,自己预先规定。有时用于订购之类的事。预约:强调双方事先约定。有时用于订购。例:他们已经预订好了文豪大酒店的多功能厅。(王蒙《短篇小说之谜》)说好了两点钟在林中相会,不能自己破坏了预定的计划。(老舍《火葬》)这位先生要找总经理,但事先没有预约。(德龄《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Z96、【责备责怪责难】同:指出,责问或批评错误。词义轻重不同。“责备”:指出、责问或批评错误。“责备”语义比“责难”轻,只是指一般的批评。“责怪”语义比“责备”轻,着重指“埋怨”或“怨”。“责难”语义比“责备”重,着重指“指责非难”,或过分地责备。(责怪,责备,责难,语气在逐渐加强)。例(1)他责备我们不该把生命看得这么轻;又责备我们不懂危险,竟和危险去亲近。(2)预料他们会犯一些错误,到那时候不要总是责怪他们(3)一连串的责难讥讽,真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97、【侦查侦察】同:暗中察看,了解、调查。“侦察”暗中察看,常用于军事方面,指秘密察看、了解敌情、地形等。有时用于非军事。“侦查”多用于检察、公安等方面,指暗中侦察、调查罪犯、罪行、罪证等。例(1)警察局正在侦查此案,竟毫无头绪。(2)那天黄昏,我和三个同事就偷偷地过了河,到敌人的阵地上去侦察。98、【珍爱珍视珍惜珍重】同:认为有价值而特别看重。珍爱:着重指“爱”,喜爱,爱护。有较深的感情。珍惜:着重指爱惜,不使受损。“珍重”特别重视而爱护,语义比“珍视”重,常作状语及谓语。珍视:着重指重视,特别看重。例(1)珍爱生命,拒绝毒品。(2)这幅令人喜爱的古老的帛画,它所体现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珍视。(3)书是花布面黄色道林纸精装本,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珍惜它(4)他们珍重地保留着祖国的传统文化,也在所在国的人民中间介绍了祖国的文化。99、【震动振动震荡震撼震慑】同:因受外力作用而动摇不定“振动”一般指有规则的摆动、摇动,以一个位置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地动,是多次的、不断往复的。一般用于具体物体,并多用于科学术语中。“震动”不一定有规则,多比“振动”强烈,又时常伴随着较大的声响,可以用于人,指重大的事情、消息震动人心。“震荡”着重指动荡偿定,多较强烈,并带有一定的持续性,多用于具体物体,特别是较大的空间。“震撼”着重指摇撼,比“震荡”强烈不一定带持续性。常用于较大的物体、空间。有时用于人。“震慑”震惊恐惧例(1)教堂近邻的房屋受到了强烈震荡,房子垮了,人也死了不少。(2)机械振动是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的往复运动。(3)炮火震动着我们的心,胜利鼓舞着我们。(4)《黄河大合唱》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潮一样,震撼着人的心魂。(5)这声音仿佛是从地层的深处发出似的,沉闷而威严,有着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100、【制定制订】同:规定,定出,对象可以是重大的纲领、纲要、宪法、法令、路线、制度、政策、方案、条约、蓝图等,也可以是一般的公约、条件等。时态之分。制定:指创制决定。强调动作已完成,常有“制订妥当”的意思。对象是纲领、方针、政策、路线、规程、章程等。制订:多指协商创制拟定,只说动作本身,不指动作已完成,常有“起草制定”的意思。例:(1)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2)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虚词近义词辨析1、【必须必需】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例: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的蜂蜜,必须在一百朵的花上采集原料。民族必需生存,抗战必需胜利。2、【不免难免未免】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例:舜爷坐在龙椅上,原已有了年纪,不免觉得疲劳。缺乏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文字功能就难免受到影响。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3、【忽然突然猛然骤然】同:副词。表示情况发生的迅速而出乎意料。异:语义轻重、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忽然:程度较轻。且在谓语前面居多,用在主语前面较少。突然;程度较重。强调“突如其来”,用于谓语或主语前面都常见。猛然:程度更重,强调“气势猛、强而有力”。一般用于谓语前面。骤然:程度更重,强调“急剧,迅速”。常用于谓语前面。例(1)这时候,忽然听到好多种鸟叫。(2)他猛然抬起头来。(3)傍晚,天气突然变了。(4)欢笑声便像胡琴弦子断了一般,立即终止了。4、【偶尔偶然】同:(一)副词。表示很不经常。常作状语。(二)形容词。不是必然的,超出一般情理的。作定语、谓语。偶尔:写作“偶而”。(一)义着重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多用于口语。(二)义很少用。偶然:(一)义着重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是在规律之外,不是必然的。(二)义常用。例:(街灯)照在马路上偶尔走过的行人。(杨沫《青春之歌》)事情绝不是偶然,一定有特别的原因。(巴金《化雪的日子》)5、【以至以致】同:连词。用在因果句的结果分句开头,由原因或条件引出结果。有时可以互换。以至:强调的是前一分句的程度的加深。相当于“一直到、甚至”。引出的结果可好可坏。常说:“以至于”“以至使”,前面一般不用“因为”呼应。以致:强调的是前一分句的原因。相当于“弄得”。引出的结果多是不好的或不如意的。偶尔说“以致于”,不说“以致使”。前面可以用“因为”呼应例:久而久之,野猪渐渐驯顺,身体也渐渐肥胖,以至于变成现在家猪的样子。(《人民日报》1959-12-1)原审对本案部分事实认定不清,以致判处失误,应予纠正。(《人民日报》1998-4-8)关联词语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2.假设关系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充分条件)、只有……才……(必要条件)、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5.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6.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成语及辨析1、【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比喻学习工作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也比喻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序渐进:学习或工作按照顺序逐步前进。区别:“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循序渐进”常用作一条教学原则;“按部就班”则不可以。我记得那天塔镇弥漫着桂花的清香,他们就在桂花的香味中按部就班地审问我。打稳了杂文的底子再来写小说,正是循序渐进的道路。2、【百废俱举百废待举】百废俱举:许多被延误或搁置下来的事情都兴办了起来。百废待举:许多被延误或搁置下来的事情正在等待兴办。区别:1、意义不同。“百废俱举”表示种种废弛的事都已兴办起来;“百废待举”表示种种废弛的事尚在等待兴办。2、感情色彩不同。“百废俱举”多含褒义;“百废待举”是中性成语。(1)一旦战局结束,百废俱举,那时候有些什么生意好做?(2)百废待举,他不出头作主,实在令人着急。3、【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皆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触目皆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形容多而易见。俯拾即是:形容低下头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区别:1、意义不同。①“比比皆是”泛指处处都是,无所偏重;“触目皆是”偏重在容易看到;“俯拾即是”偏重在容易得到。②“比比皆是”多用于人,也常用于物;“触目皆是”多用于物,一般不用于人;“俯拾即是”只用于物不用于人。2、用法不同。“触目皆是”“俯拾即是”中的“是”,后面都可以连接名词或名词短语;“比比皆是”中的“是”一般不这么用。(1)骊谊城中的情景和咸阳差不多,大街上兵甲如林,受刑者比比皆是。(2)保护森林,防止火灾的大标语牌更是触目皆是。(3)统治阶级使用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手段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俯拾即是。4、【不易之论不刊之论】不易之论: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不刊之论:不可磨灭或不可更改的言论。区别:1、意义不同。“不易之论”偏重在不可更改,语义较轻;“不刊之论”偏重在不可磨灭,语义较重。2、用法不同。当突出言论正确不可更改时,宜用“不易之论”;当强调言论精当不可磨灭时宜用“不刊之论”。(1)东坡《韩庙碑》曰,“汗流籍湜走且僵“,千古不易之论。(2)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过是以今天的思想感情评述古人的生活,鲁迅就老老实实地称之曰“故事新编“,其命名的切当就可算得上一片不刊之论。5、【察言观色察颜观色】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察颜观色:观察脸色以揣摩对方的心意。区别:“察言观色”语义内涵较宽,指观察对方的言语、脸色来揣摩其心意;“察颜观色”语义内涵较窄,只指观察对方的神色来揣摩其心意。(1)对于旅客,她采用普遍服务,重点照顾的办法,她察言观色地在旅客中发现问题。(2)她的眼盯住了太太的脸,细细的察颜观色,不感冒没的张口。6、【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比喻受挫以后重新整顿力量,准备再干。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恢复势力,重新猛扑过来。区别:1、意义不同。“重整旗鼓”只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卷土重来”除此以外,还可用于物,适用范围较大。2、用法不同。“重整旗鼓”不能带宾语;“卷土重来”可以带宾语。3.感情色彩不同。“重整旗鼓”多含褒义;“卷土重来”中性成语。例(1)令人惊叹的是,太平天国之后山西商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竟又重整旗鼓,东山再起。(2)冲毁的水利工程,也要立即抢修,防止洪水卷土重来。7、【大相径庭天渊之别】同:差别很大的意思异:大相径庭:往往含有彼此矛盾很大的意思,语意较轻,常作谓语,定语天渊之别:只强调差别很大,没有彼此矛盾的意思,语意较重,多作宾语(1)安娜迟迟复信和以往的习惯大相径庭。叶兆言《爱情规则》(2)可这是幸福的童年,同当年挑着半担水,独自爬上高塬,又独自走回家来,整天提心吊胆的幼年是多么的有天渊之别!丁玲《杜晚香》8、【耳闻目睹耳濡目染】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不一定经常看见或听见不一定受到影响,可以直接带宾语。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1)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2)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9、【防微杜渐防患未然】防微杜渐:在错误、坏事或不良风气等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防患未然:在祸患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区别:“防微杜渐”偏重在事物刚露出苗头就给予制止的行为,语义较宽,既可以用于坏事情坏现象,也可以用于一般事物和现象。“防患未然”偏重在事物还没有露头以前就给予制止,语义较窄,只用于有严重恶果的事情。(1)我无非是防微杜渐,也许事情没这么严重,你也用不着心情太沉重。(2)说什么中西文明国家都严于男女之防,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得,为防患未然起见,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10、【各抒己见各持己见】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作谓语;指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抒发和表达,语意侧重在不受约束,褒义。各持己见: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作谓语;用于讨论问题,坚持自己的意见,语意侧重在不肯退让。贬义。(1)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2)因为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终于激化矛盾,改成对口争论。11、【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孤注一掷偏重在拼或干最后一下,有侥幸求成的意思。贬义。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破釜沉舟侧重在拼到底,干到底。破釜沉舟是做了最坏打算的意思。中性。(1)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2)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12、【骇人听闻耸人听闻】(词义)“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二者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但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指惊人的残暴,卑劣的坏事。13、【含糊其辞闪烁其辞】(词义)含糊其辞: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异)二者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含糊其辞”着重在说话不清楚,不明白;“闪烁其辞”着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1)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避免反动政府检查,有的地方故意含糊其辞,现在把它们弄明确了。(2)安天宝闪烁其辞,匆匆进门去。14、【汗牛充栋不计其数】(词义)“汗牛充栋”形容书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不计其数”形容多的无法计算数目。(异)两者都有数量多的意思。区别在于“汗牛充栋”专门形容书籍或藏书非常多,适用范围较广。“不计其数”可以形容某种人非常多,还可以形容某种事物(包括书籍)数量极大,难以计数,适用范围较大。(1)有关义和团历史的记载,真是汗牛充栋,多不可言。(2)这库房打开,珍宝不计其数。精美贵重的文物几座珍宝馆也陈列不了。15、【讳疾忌医文过饰非】(词义)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异)两者都有掩饰自己缺点、错误的意思,区别在于:“讳疾忌医”偏重在“忌医”,强调害怕别人批评和帮助。“文过饰非”强调极力掩饰缺点和错误。(1)我说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2)如果错了就自己老实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的勾当。16、【讳莫如深守口如瓶】(词义)讳莫如深:指隐瞒的没有比这更深的了。表示有事不肯说出来。守口如瓶:紧闭着嘴不说,好像把话装在密封的瓶里一样。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异)两者都有有事不肯说的意思。区别在于,“讳莫如深”偏重在主观意愿,即从个人利益或意愿出发,对一些秘密或某些众所周知的事实隐讳不说;“守口如瓶”偏重在客观的要求,即某些事情(如国家机密、集团或个人秘密)客观上不能公开,即便主观上想说也不能说。“守口如瓶”可以受能愿动词“须”“要”“必须”等的修饰;“讳莫如深”不能这么用。(1)琴珠至少还能直言不讳,而大凤却讳莫如深。(2)他再三叮嘱我要守口如瓶。17、【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例句: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举棋不定。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优柔寡断: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例句: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作谓语、宾语;含贬义举棋不定多形容某人一时的在某一件事情的处理上的表现;优柔寡断多形容人的性格。18、【侃侃而谈夸夸其谈】(词义)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正直,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异)两者都有话多,能说的意思。区别在于,“侃侃而谈”(多含褒义)偏重在形容说话的神态从容不迫;“夸夸其谈”(多含贬义)偏重在形容说话的内容浮夸不实。(1)他对我们侃侃而谈,充满一种莫名其妙的信心大发议论。(2)他正在陆续把生产岗位上的老工人撤下来,说他们不能接受新事物;把一些惟命是从的、能夸夸其谈的人换上去。19、【刻不容缓迫不及待】(词义)刻不容缓:缓,缓慢,拖延。一刻也不能耽搁。形容形势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容等待。(异)两者都有十分紧迫的意思,区别在于,“刻不容缓”偏重在不容许拖延,多形容客观方面的形式。“迫不及待”偏重在不能够等待,多形容主观方面的情绪。(1)这两件事情都是刻不容缓的。(2)这一天,就是农历大年夜的前一天,我们吃过午饭不久,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越秀区的花市去了。20、【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义)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二者都有能说,不停的说的意思,区别在于,“口若悬河”偏重在形容口才好,即“会说”;“滔滔不绝”偏重在形容话多,即“能说”。“口若悬河”作状语时,与本身“若”相呼应,后面可以加“似地”、“似的”等,“滔滔不绝”不能这么用。(1)他口若悬河,掷地有声。下面的人也听得很起劲,一个个精神专注地瞪着眼睛。(2)他的语调由低到高,他前所未有的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21、【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司空见惯】(词义)屡见不鲜: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异)三者都有经常见到的意思,区别在于,“屡见不鲜”是从人的角度来形容的,偏重在多次见到;“层出不穷”是从事物的角度来形容的,偏重在不断出现;“司空见惯”可以从人的角度,也可以从物的角度来形容,偏重在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屡见不鲜”有不新鲜的意思,其他两词没有这种意义。(1)那些年我一直没有写他,是考虑到如果单纯写成一个妇女的命运遭际,这种作品古往今来已是屡见不鲜了,早就落套了。(2)《西游记》的结构比较单纯,他接连写出那八十一难,难难不同,有趣的故事层出不穷,充满幻想和幽默,具备艺术特色。(3)这是日常发生的琐事,人人都司空见惯了的一些小事,被他们一讲,就立刻生动起来。22、【落落寡合落落寡欢】(词义)落落寡合:孤独的很难与别人合得来。落落寡欢:形容性格孤傲,缺少欢乐。(异)两者都有性格孤傲的意思,区别在于,“落落寡合”偏重在不易与人投合。“落落寡欢”偏重在缺少欢乐。(1)李淑贤性情孤僻,落落寡合,从没邀请过同事到她家里来。(2)他说一个画家喜欢到处跑跑,接触各种各样的生活,为什么一个革命者就只能落落寡欢,对生活那么冷淡呢?23、【面目一新耳目一新】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例句:房间经过修饰,窗明几净,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例句: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注意:常用使动用法。24、【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例句:陈景润曾经是一个传奇式的人。关于他,传说纷纭,莫衷一是。多形容在不同说法前无法判断是非。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多比喻不知道该听谁的话,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不知道该怎么办。例句:雪让人想起无家的人在东奔西走,在寒冷和苍茫中无所适从。25、【明察秋毫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例句:他能用这双锐利有神明察秋毫的眼睛,认出阴险卑鄙的叛徒来。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侧重在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明白是非。可以修饰眼睛。洞若观火: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例句:事情已经洞若观火,今天及今后长期,去腐恶已经成为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挽回民心的第一重要措施。作谓语、定语。侧重在观察事物透彻深远,还可表示事物本身十分明白清楚,可以修饰事实。26、【目不转睛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