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三课时_第1页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三课时_第2页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三课时_第3页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三课时_第4页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三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性质.2.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3.熟练运用对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解题.4.对数的初步应用.教学重点:对数定义、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对数定义中涉及较多的难以记忆的名称,以及运算法则的推导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教学过程:、自学引导让学生自学课本62、63页,并完成以下练习一般地,若,那么数叫做以a为底N的______记作,叫做对数的_____,N叫做______.称为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数式化为对数式:(二)、教师精讲(1)(说一说)对数的文化意义对数发明是17世纪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投影:恩格斯说,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建立是17世纪数学史上的3大成就。伽利略说,给我空间、时间及对数,我可以创造一个宇宙。布里格斯(常用对数表的发明者)说,对数的发明,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对数的发明让天文学家欣喜若狂,这是为什么?我们将会发现,对数可以将乘除法变为加减法,把天文数字变为较小的数,简化数的运算。这些都非常有趣。那么,什么是对数?对数真的有用吗?对数如何发现?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对数。(对数的导入)为了研究对数,我们先来研究下面这个问题:(P62思考)根据上一节的例8我们能从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的人口总数,那么哪一年的人口达到18亿,20亿,30亿?(停顿让学生思考)即:在个式子中,分别等于多少?(2)(讲一讲)对数概念在这三个式子中,都是已知(停顿)底数和幂,求指数x。如何求指数x?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就是:数学家欧拉用对数来表示x,如何表示?一般地,若,那么数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称为指数式,称为对数式我们可以由指数式得到对数式,也可以由对数式得到指数式:不难得到,的x用对数表示就是我们要注意到,中的。因此,也要求;还有中的真数N能取什么样的数呢?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所以。因此,中真数N也要求大于零,即负数与零一定没有对数。(3)(做一做)指数式与对数式间的关系例1指数式化为对数式:让学生大胆猜测,由,可以发现什么结果?由呢?为什么?立即得到上式结论。我们还会注意到,,,利用对数可以将很大很大的数变为较小的数,减少计算量,以后还会发现,乘除运算便会加减运算,简化运算.(4)(讲一讲)例题讲解例2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1)54=625(2)(3)(4)(5)(6)(做一做)练习:把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把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5)(讲一讲)两种特殊的对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教师:对数的底a有何限制?(停顿),我们得到对数。称为常用对数。通常写成.当时,得到对数,称为自然对数。通常写成(做一做)练习:把下列对(指)数式写成指(对)数式:(2)(6)(讲一讲,练一练)求值例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我们可以发现,求对数的值可以将式子化为指数式,求指数时将指数式化为对数,在转化中解决问题(做一做)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求下列各式的值(7)评价与小结1.对数定义(关键)2.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重点)3.求值(重点)(8)作业:P86题1,2;课外阅读:P79对数的发明、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2)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探索及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发现过程及其证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对数的定义,掌握其中a与N的取值范围;(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及两个重要公式;(3)指数运算法则(积、商、幂、方根)。设计意图:对数的概念和指数的运算性质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习新知前的简单复习,不仅能唤起学生的记忆,而且为学习新课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2、请同学判断以下几组数是否相等?(1),;(2),;提出问题:由(1)(2)结果出发,同学们能看出他们具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寻求规律。(二)新课讲解: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当底数相同的时候,两个正数的对数之和等于两个正数积的对数。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具体的来证明我们的这一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让学生体会“归纳一猜想一证明”是数学中发现结论,证明结论的完整思维方法,让学生体会回到最原始(定义)的地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如果a>0,a1,M>0,N>0,证明:引导学生进行转化,把不熟悉的知识向熟悉的知识转化。利用指数和对数的关系:证明:(性质1)设,,引导学生进行转化,把不熟悉的知识向熟悉的知识转化。利用指数和对数的关系:由对数的定义可得,,∴,∴,即证得.结论总结:如果a>0,a1,M>0,N>0,那么事实上,除了上面的这个运算性质之外,人们在对数的运算和推理过程中,还发现了两个性质:(2);商的对数=对数的差(3).一个数次方的对数=这个数对数的倍那么,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性质(1)的证明以及以前的所学知识,对我们所给出的性质(2)(3)进行证明。3分钟后同桌交换,看相互之间的证明,交换心得,并进一步讨论,是否能够找到更多的证明方法。设计意图:1、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对数和指数之间的互化,更深的理解对数的概念;2、寻求多种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性质2.方法一:(仿照性质(1)同理可证)方法二:由性质(1)的结论出发:方法三:由性质(1)的结论出发:这法二和法三证法使用拆分技巧,化减为加(化除为乘),会常用到。(性质3)设,由对数的定义可得,∴,∴,即证得.∴,即证得通过上述探讨、研究得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且,,那么(1);积的对数=对数的和(2);商的对数=对数的差(3).一个数次方的对数=这个数对数的倍说明:(1)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简易表达以帮助记忆);(2)注意有时必须逆向运算:如;(3)注意限制条件:必须是同底的对数,真数必须是正数;例如:是不成立的,是不成立的;(4)当心记忆错误:,试举反例,,试举反例。性质(1)可以进行推广:即loga(M1M2M3…Mn)=logaM1+logaM2+logaM3+…+logaMn(其中a>0,且a≠1,M1、M2、M3…Mn>0).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避免出现公式的错误应用。(三).典型例题:例1、计算(1)(2)答案:(1)9(2)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三个运算性质例2.计算:lg1421g;解:(1)解法一:;解法二:=;设计意图:本例体现了对数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运算性质常常逆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练习:P.68练习2,3其中第3题同桌分工,一个顺向作,一个逆向作,最后核对答案是否一致。.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运用,要注意指数运算性质与对数运算性质的对照。式子名称——幂的底数——幂的指数——幂值——对数的底数——以a为底的N的对数——真数运算性质·(,且,);;.(,且,,)2.对数的运算法则(积、商、幂、方根的对数)及其成立的前提条件;3.运算法则的逆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4.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六)作业:课本74页习题2.2组第三、四题。第三课时换底公式对数换底公式推导(教材第66页“探究性问题”)(二)、解决课本第68页练习第4题和第75页第11题。(三)补充公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