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二中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兰溪二中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兰溪二中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兰溪二中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兰溪二中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溪二中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兰二中2024学年第一学期独立作业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1)蕴藏博大(2)气象万千(3)B

2.(1).长风破浪会有时(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病树前头万木春(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露从今夜白

3.(1)B

(2)示例一: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示例二:闻一多足不出户,潜心研究,不愧“革命先驱”;

示例三:居里夫人苦心十年,钻研科学,堪称“巾帼楷模"。

(3)示例:小明,别灰心,每一份成功都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而没有放弃的结果,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困难不放弃,主动想办法,相信你一定会取得进步。

4.(1)艾青诗歌总是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厚重的风格。然而,他又如火一般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烈的爱。(2分)

(2)太阳、黎明、光、火把和土地是艾青诗歌中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意象。艾青也被称为“土地诗人"太阳、火把的歌手”。这个个性签名既包含了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也突出了艾青驱除黑暗、追求光明、坚持斗争的形象特点。(2分)

5.选C,此文主要写苏轼在杭州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但苏轼并未以此自夸,可见其胸怀博大。整篇文章,情深意切,崇敬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所以C最恰当。

(3分。内容2分,语气1分:选A或B,最多2分)

6.(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苏堤比喻成绿色飘带,“挽着"栖霞岭,柳丝也具有人的情态,翩翩起舞。很形象地描绘了苏堤春晓的美丽景致,为下文写苏堤的构筑者苏轼的人格与功绩作了铺垫。

(2)这一段运用想象。想象与苏轼的相遇,它拓展了文章的内容,将读者带入了文章所设的境地中,激发了兴趣;同时引用“水光潋滟晴方好”,丰富了内容,文采性强。

(3分。写作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7.苏东坡诗情满溢,文采斐然,留下诸多千古绝唱,他以诗文怡情,更用智慧治理山水,真可谓多才多艺。他两任杭州,将西湖水的治理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挖泥筑堤,“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苏轼治理西湖的历史功绩和以民为本的精神品质,不正是这高度的智力及烂漫的赤子之心。(4分。阐述“多才多艺”2分,分析“赤子之心"2分。)

8.本文以“雨”入宋朝颇具匠心,“雨"是全文的线索,借雨营造迷蒙浪漫的意境,写出雨西湖独有的风致,为“邂逅苏轼”的想象提供了背景;同时雨也体现出苏轼人格和胸襟对后人的滋润与影响;

苏轼《定风波》中的“雨”,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所遇的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豁达坦然、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4分。各2分。)

9.(3分)作者用《长安三万里》《千里江山图》等流行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引发人们对“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文化遗产当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思考,引出了话题。

10.(3分)不可以。第②段文化遗产为城市保留了历史记忆,是对于老居民来说的;第③段“体验、认知、熟悉城市文化遗产的过程,也是其融入城市文化、构建城市归属感的过程"是对于新居民来说的;第④段是讲文化遗产指向未来。从老居民到新居民,再到未来,论证思路清晰。因此不可调换。

11.(3分)放到第④段,材料讲到河南博物馆的系列文创产品“AR弹幕”服务博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论证了“文化遗产是生成城市新文化、新风尚的重要物质载体"这一分论点,从而论证了“文化遗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一中心论点。

12.(3分)①文化遗产为城市保留了历史记忆,塑造了城市的凝聚力。②对于城市的新居民而言,体验、认知、熟悉城市文化遗产的过程,也是其融入城市文化、构建城市归属感的过程。③文化遗产不仅面向过去,更指向未来,是生成城市新文化、新风尚的重要物质载体。

13.(1)①层层高台上建造的房屋是那么明朗开阔,杭州城许多人家的门前都郁郁葱葱,一派生机。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屋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②百姓生活幸福、安定。

14.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5.①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②如果没有。③轮流。④已经。

16.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敌人侵略时就要抵御,官品低的将领首先出击。

17.甲文:①借整修寺庙助饥民度过饥荒。②一刻不停地忙碌,连喝酒的时间都没有。③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

丙文:①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②改变按官品高低出击的规定,检阅本州军队,训练士兵,根据敌情,派遣他们轮流出战。③采纳种世衡的计策,修筑青润城来扼杀敌军进犯的要冲。④大兴农田水利,并且开放民间贸易,以便边民互通有无。⑤老百姓远路输纳赋税过于劳苦,他上奏请求将城建成军事基地,让百姓就近送缴税租。这些都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兰二中2024学年第一学期独立作业

九年级语文答题卷

一、积累(23分)

1.(5分)(1)(2分)yùncángbódà精深

(2)(1分)

(3)(2分)

2.(8分)

(1)

(2)

(3)

(4)_________,

(5)_________,

(6)

3.(1)(2分)

(2)(2分)

(3)(2分)

4.(1)(2分)

(2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5.(3分)我选(),

6.(3分)

7.(4分)

8.(4分)

三、议论文阅读(12分)

9.(3分)

10.(3分)

(3分)

(3分)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13.①(2分)

②(1分)

14.(2分)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5.(4分)①____________②

③____________④

16.①(2分)

②(2分)

17.(5分)

五、写作(53分)

18.兰二中2024学年第一学期独立作业2024.10.15

九年级语文

命题:审核: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阅读不只限于书本,还可以阅读自然山川,阅读人文历史,阅读身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阅读这缤纷多彩的生活。同学们,快开启阅读之旅吧!

一、积累(23分)

1.小语准备为班级出一期以“书韵飘香"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5分)

【卷首语】人生因阅读而A___(气象万千/变幻莫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yùncáng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bódà精深;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请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帮助小语完成卷首语。(2分)

yùncángbódà精深

(2)从卷首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1分)

A处的短语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谪”指的是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

B.《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认为“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本文题目就是观点。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点左右。

D.《水调歌头》中苏轼对天上从向往到犹豫,又到留恋人间,从怨月到释怀,最终发出美好祝愿。

2.小文设置了“漫步古诗苑”版块,请你赠一句诗文给亲朋好友,让我们的生活一起灿烂如诗。(8分)

赠送对象诗句寄语

奋斗中的自己▲,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充满希望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爱家爱国

常被消极情绪左右的朋友(3)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积极乐观

(4)▲,▲。范仲淹《岳阳楼记》淡然心态

外地工作的亲人(5)▲,▲。苏轼《水调歌头》美好祝愿

(6)▲,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怀人

班级开展“自强不息·阅读文化精髓"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6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理想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1)【探寻源流】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组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2分)

A.岳母刺字车胤囊萤B.曲高和寡春风得意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寻找榜样】七至九年级语文书中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从中举出一例。(2分)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仿写:

【运用精神】你的同学小明学习十分努力,但多次考试成绩都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学习。参加本次活动后,你打算怎样劝说他?(2分)

4.编辑组给艾青设计了一张名片,请你根据艾青诗歌的内容和特点,推测编辑组的设计理由。(4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宋朝的雨

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①,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9)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道: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注,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10)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11)挖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2)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注]①葑田;湖面为蒲等水生植物占满,而湖泊渐趋干涸。

____________(本文略有删改)

5.【读·情思】“悦读"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第(12)段划线句,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最恰当请选择并阐述理由。(3分)

A.激动,激昂

B.不舍,沉重

C.崇敬,舒缓

我选(),理由___▲___

6.【品·佳句】阅读散文,需要关注有韵味的句子。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摘录,请选择一句品析其妙处。(3分)

(1)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

(2)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才子】林语堂评苏东坡:“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思·意蕴】本文借“雨"带我们走进宋朝,苏轼在《定风波》中以“雨”为意象传递情思,请比较“雨"在两文中的不同意蕴。(4分)

【链接材料】___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_________▲

三、学校开展“走进议论文,正确认识文化遗产”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12分)

文化遗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范星盛

①在最近流行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文化遗产越来越成为文化作品的鲜亮背景。《长安三万里》中出现的多座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千里江山图》展现的浓郁的上海老城老建筑味道等,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助推了有关城市的旅游热度。城市旅行、城市漫步渐趋风行,将城市文化遗产串珠成线。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文化遗产当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详加讨论。

②首先,文化遗产为城市保留了历史记忆,塑造了城市的凝聚力。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乡愁"所在,就如同故乡门前的老树,承载了儿时的回忆和家的温暖。世事变迁,老树仍在,人们和故乡沟通的纽带就依然存在。如南京文庙棂星门前的垂带石,是很多老南京人儿时游乐的场地,实际上构成了保留和生成城市群体记忆的“记忆场所”,在后来的文物修缮时被特意保存,并成为了博物馆中的展示内容。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也集中整理了沿线居民对中轴线文物间的故事和回忆。

③再者,对于城市的新居民而言,体验、认知、熟悉城市文化遗产的过程,也是其融入城市文化、构建城市归属感的过程。地理学家段义孚曾提出“恋地情结"的概念,指出“作为具体存在的社会性的人,我们需要一些赖以养育和支撑并感到亲切的地方”,而“场所"正是“感知”的价值中心。城市文化遗产作为大浪淘沙般的城市变迁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历史印记,构建了新老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最终强化了城市的凝聚力。

④文化遗产不仅面向过去,更指向未来,是生成城市新文化、新风尚的重要物质载体。近年来,我国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设计、文化创意、文学书写的涌现,都呈现出和城市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新特点。上海结合城内不同时期的老建筑凝练了特色城市漫步路线,西安年轻人以明城墙为背景开展地方歌会,长沙围绕橘子洲区域形成了绚丽的城市展演,重庆依托山城建筑街巷打造了城市创意步道,景德镇在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孕育了新潮的瓷器市集……古今交融的城市景观中穿行着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城市博物馆演变为人流涌动的教育、休闲公共空间,正在成为中国诸多大城市新的形象。大到城市建筑、文化景观的营造,小到新兴街牌、冷饮、面点等的孵化,文化遗产成为了城市新设计的重要来源,承载和催化了青年群体的创意,构成了中国城市新文化引人注目的新引擎。

⑤在新时代,文化遗产与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息息相关,城市的经营者应当关注到这些进行中的新变化,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保存城市的历史格局与历史风貌,为城市文化传承守土尽责。此外,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和吸收“创意城市网络"等城市新发展理念,从多角度为遗产与新业态、新青年的连结铺路搭桥,让城市遗产与智慧城市、基础教育、科技创新等多行业形成关联协同,使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令旧遗产为新城市的美好生活提供不竭动力。

(2023年09月15日《中国青年报》)

9.文章第①段写了《长安三万里》《千里江山图》等流行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有什么作用(3分)

10.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一下为什么(3分)

11.下面的材料可以放到文章的哪一段作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个个是爆款,风靡全网,博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这里推出的“AR弹幕”服务,让游客在博物院观赏文物的同时,用手机扫描文物打卡,并发送“弹幕"留下感想,实现了与其他打卡游客隔空交流。

12.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当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3分)

四、古班级开展“心忧天下范仲淹”群文阅读活动,小语选择了与范仲淹相关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8分)

【甲】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①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

延州诸砦④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⑤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⑥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⑦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④砦(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⑤钤(qián)辖:节制管辖,宋代武官名。⑥鄜城:地名。⑦籴(dí):买进(粮食)。

13.读完诗歌后,小语制作了下面表格,请你完善信息。(3分)

①画面提示风光无限。请展开想象,描绘【甲】《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颈联呈现的画面▲_________(2分)

②情感表达触景生情。诗人不禁发出“向此行春无限乐"的感叹,诗人为▲而乐。(1分)

14.请用“/”标出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5.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微斯人

③使更出御贼④诸砦既废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苏轼这样评价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乙】文中范仲淹也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请你结合【甲】【丙】两文谈谈范仲淹政治情怀的具体体现。(5分)

五.作文+书写(53分)

18.书写(3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宋代,以范仲淹为首的“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主流追求。苏轼在徐州面对黄河决口,他亲自和百姓一起修堤筑坝;在杭州,他筹办慈善机构,抗灾防疫修治西湖。欧阳修多次被贬依然和滁州百姓一起为努力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而奋斗。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参加起义军,内心激荡着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陆游、李清照、王安石……概莫能外。

宋代文人的这些精神追求会给予我们怎么样的能量呢请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思考,进行写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叙述事件体现思想。

写作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套作,透露个人信息。兰溪二中2024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试题卷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命题:审核:

阅读不只限于书本,还可以阅读自然山川,阅读人文历史,阅读身边每一

个鲜活的生命,阅读这缤纷多彩的生活。同学们,快开启阅读之旅吧!

一、积累(23分)

1.小语准备为班级出一期以“书韵飘香"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5分)

【卷首语】人生因阅读而A(气象万千/变幻莫测)。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yùncáng着灼热的理想信仰,

炽烈的家国情怀。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bódà精深;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走

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含英咀

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请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帮助小语完成卷首语。(2分)

yùncángbódà精深

(2)从卷首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1分)

A处的短语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谪”指的是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

B.《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认为“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本文题

目就是观点。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点左右。

D.《水调歌头》中苏轼对天上从向往到犹豫,又到留恋人间,从怨月到释怀,最终发出美

好祝愿。

2.小文设置了“漫步古诗苑”版块,请你赠一句诗文给亲朋好友,让我们的生活一起灿烂如

诗。(8分)

赠送对象诗句寄语

奋斗中的自己(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充满希望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

爱家爱国

土地》

(3)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积极乐观

常被消极情绪左逢席上见赠》

右的朋友

(4)▲,▲。范仲淹《岳阳楼记》淡然心态

(5)▲,▲。苏轼《水调歌头》美好祝愿

外地工作的亲人

(6)▲,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怀人

3.班级开展“自强不息·阅读文化精髓"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6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理想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1)【探寻源流】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组材料中不符合

主题要求的是()(2分)

A.岳母刺字车胤囊萤B.曲高和寡春风得意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寻找榜样】七至九年级语文书中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从中举出一例。

(2分)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仿写:

(3)【运用精神】你的同学小明学习十分努力,但多次考试成绩都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

渺茫,打算放弃学习。参加本次活动后,你打算怎样劝说他?(2分)

4.编辑组给艾青设计了一张名片,请你根据艾青诗歌的内容和特点,推测编辑组的设计理由。

(4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宋朝的雨

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

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

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

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

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

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

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

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

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

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

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

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

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

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①,忧虑之情油然

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

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

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合,如云

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9)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

五条理由。其中讲道: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

河赖西湖挹注,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

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

影响。

(10)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

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

的命运。

(11)挖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

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

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经过从

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

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

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2)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

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

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

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

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

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

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

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

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注]①葑田;湖面为蒲等水生植物占满,而湖泊渐趋干涸。

(本文略有删改)

5.【读·情思】“悦读"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第(12)段划线句,

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最恰当请选择并阐述理由。(3分)

A.激动,激昂

B.不舍,沉重

C.崇敬,舒缓

我选(),理由▲

6.【品·佳句】阅读散文,需要关注有韵味的句子。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摘录,请选择一句

品析其妙处。(3分)

(1)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

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

(2)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

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

7.【论·才子】林语堂评苏东坡:“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

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4分)

8.【思·意蕴】本文借“雨"带我们走进宋朝,苏轼在《定风波》中以“雨”为意象传递

情思,请比较“雨"在两文中的不同意蕴。(4分)

【链接材料】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学校开展“走进议论文,正确认识文化遗产”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12分)

文化遗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范星盛

①在最近流行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文化遗产越来越成为文化作品的鲜亮背景。《长安

三万里》中出现的多座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千里江山图》展现的浓郁的上海老城老建筑

味道等,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助推了有关城市的旅游热度。城市旅行、城市漫步渐趋风行,

将城市文化遗产串珠成线。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文化遗产当如何让城市生活

更美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详加讨论。

②首先,文化遗产为城市保留了历史记忆,塑造了城市的凝聚力。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

当地人,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乡愁"所在,就如同故乡门前的老树,承载了儿时的回忆和家

的温暖。世事变迁,老树仍在,人们和故乡沟通的纽带就依然存在。如南京文庙棂星门前的

垂带石,是很多老南京人儿时游乐的场地,实际上构成了保留和生成城市群体记忆的“记忆

场所”,在后来的文物修缮时被特意保存,并成为了博物馆中的展示内容。北京中轴线申遗

过程中,也集中整理了沿线居民对中轴线文物间的故事和回忆。

③再者,对于城市的新居民而言,体验、认知、熟悉城市文化遗产的过程,也是其融入

城市文化、构建城市归属感的过程。地理学家段义孚曾提出“恋地情结"的概念,指出“作

为具体存在的社会性的人,我们需要一些赖以养育和支撑并感到亲切的地方”,而“场所"

正是“感知”的价值中心。城市文化遗产作为大浪淘沙般的城市变迁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历史

印记,构建了新老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最终强化了城市的凝聚力。

④文化遗产不仅面向过去,更指向未来,是生成城市新文化、新风尚的重要物质载体。

近年来,我国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设计、文化创意、文学书写的涌现,都呈现出和城市

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新特点。上海结合城内不同时期的老建筑凝练了特色城市漫步路线,西

安年轻人以明城墙为背景开展地方歌会,长沙围绕橘子洲区域形成了绚丽的城市展演,重庆

依托山城建筑街巷打造了城市创意步道,景德镇在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孕育了新潮的瓷器

市集……古今交融的城市景观中穿行着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城市博物馆演变为人流涌动

的教育、休闲公共空间,正在成为中国诸多大城市新的形象。大到城市建筑、文化景观的营

造,小到新兴街牌、冷饮、面点等的孵化,文化遗产成为了城市新设计的重要来源,承载和

催化了青年群体的创意,构成了中国城市新文化引人注目的新引擎。

⑤在新时代,文化遗产与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息息相关,城市的经营者应当关注到这

些进行中的新变化,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保存城市的历史格局与历史风貌,为城市

文化传承守土尽责。此外,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和吸收“创意城市网络"等城市新发展理念,

从多角度为遗产与新业态、新青年的连结铺路搭桥,让城市遗产与智慧城市、基础教育、科

技创新等多行业形成关联协同,使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令旧遗产为新城市的美好生活提供

不竭动力。

(2023年09月15日《中国青年报》)

9.文章第①段写了《长安三万里》《千里江山图》等流行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城市和

历史建筑,有什么作用(3分)

10.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一下为什么(3分)

11.下面的材料可以放到文章的哪一段作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

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个个是爆款,风靡全网,博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这里推出的“AR弹幕”服务,让游客在博物院观赏文物的同时,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