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是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必然要求。

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测算,在“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3亿大关。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仍以低年龄段为主,高龄化问题尚未凸显。低龄老年人口规模迅猛增长是快速人口老龄化的第一驱动力。“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前,老龄化与高龄化交织并进的问题暂未充分显现,低龄老年人口仍然占据主体,由此,这一时期成为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窗口期。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有助于平衡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减轻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减小、结构老化,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典型特征。到2035年,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陡增,“退休潮”叠加“领养老金潮"。目前,我国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而其在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与相对大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有利于填补就业需求缺口、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夯实财富储备基础、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从而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能力。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既有助于实现老年人口自身劳动价值,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口精神健康,增强老年人口认知能力。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抑郁等为代表的精神健康问题处于相对较高发生水平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约有6%的老年人口(约合15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失智老年人口规模约1500万人。以上两者不仅会让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下降、功能障碍增加,也会带给全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

(摘编自李龙《建构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有利环境》)

材料二:

“在没有退休之前,希望早点退休。但真正退休之后,虽然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生活也变得空虚了,每天遛弯看到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甚至有点失落。”家住北京朝阳区的65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希望能找个工作继续上班,给自己找点儿事做,但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

2022年10月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根据调研,46.7%的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的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我国,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对于不断延长的人均预期寿命而言,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仍有精力和活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突然完全闲下来并不适应,还有参与社会的需求。这些‘新’老年人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

虽然不少像李先生一样的“银发族”渴望重返职场,但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对口合适的岗位更少,导致老年人择业范围狭窄。

“老年人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工作。"陈教授表示,“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如对社会而言,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力减少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个人与家庭而言,既增加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又增加了老年人收入,还维持了老年人‘老来还有用’的价值感。”

社会上也有部分声音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会加剧青年就业难的趋势。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表示,“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热并不冲突。一些岗位因工资待遇、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无法达到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这与年轻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补。有些岗位注重经验积累,例如医院会邀请老专家、老教授,这些老年人重返职场,并不影响年轻人职业发展。"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纵观国际社会,鼓励延迟退休和退休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减轻养老负担的普遍做法和共识。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5岁以上。比如,英国实施逐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到2050年将延长到70岁。瑞典采取弹性的退休年龄制度,法律上确定两个“退休年龄”,一个是领取基础退休金的年龄,一个是“有权利工作到的年龄”。第一个“退休年龄"到2027年将提高到64岁;第二个“退休年龄”到2023年将提高到69岁。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性政策。首先,建立更加有激励的延迟退休制度。其次,增强老年人就业参与的法律保障,出台更加灵活的退休人员再就业政策,鼓励高学历、有能力、有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法,消除老年人就业的制度障碍,对再就业或继续就业的老年人给予充分的权益保障,使老年人在应聘过程中不受歧视。另一方面,对雇主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激励,促进吸纳老年人再就业的企业和部门大力发展。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一些组织老年人从事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的社会组织,吸收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参加志愿者服务。其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就业公共服务,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摘编自《让低龄老人更好发挥余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秉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B.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既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大原因,也是开发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重要动力。

C.许多老年人仍然有就业的意愿,一方面是想补贴家用,提高消费水平,同时也愿意为社会发光发热。

D.老年人在就业中与青年人的心理预期不同,老年人不在乎工资待遇和休假,他们只想实现自我的价值。

2.下列对材料三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举欧洲部分国家延迟退休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国内政策在延迟退休方面有些落后。

B.材料三第三段论证条理清晰,逐条列出几点应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

C.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激励延迟退休,增强法律保障,提供更好的就业公共服务。

D.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可对雇主进行税收方面的激励,也可以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吸收。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60岁以下劳动人口占比是60%。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是19.8%,差不多是三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恐怕今年就会步入中度老龄化。

B.2022年是中国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年末全国内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未来人口也会越来越少,我们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的元年。

C.金先生退休时,身体健康,职业技能老练纯熟,业务能力十分优秀,依旧能胜任他的本职工作。

D.目前日本老龄人口的比例高居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第一名,我们必须以日本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为参考,积极应对中度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4.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部分人认为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没有必要,甚至会增加年轻人就业的压力。请结合材料,谈谈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鸟朝凤

肖江虹

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雾,天地都给吃掉了。一眼的白,那白还泛着湿。我没有见过有这样气势的大雾,呼吸都不顺畅了。

你们两个进来。师傅在里屋喊。师傅说今天雾大下不了地了,正好我有事情要交代。

师傅从床下拉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子,他打开箱子,里面都是唢呐。师傅弯下腰不停地翻检着箱子里面的家什,挑啊拣啊,终于,他抽出了一支略短一些的唢呐,把唢呐放进嘴里,唢呐就发出长长的一声鸣。师傅直起腰来,把唢呐递给我身边的蓝玉,说先把它吹响,我就教你基本的调儿。

蓝玉当时的样子我都没法子形容,接过唢呐的那一刻,我看见蓝玉握着唢呐的手在轻轻地抖动,然后他笨拙地把唢呐塞进嘴里,腮帮子一鼓,唢呐就放出来一个闷屁,又一鼓,又出来一个闷屁。

我就定定地盯着师傅的手,希望他能抓住一支长的唢呐不放,再放到嘴里试一试,然后递给我。师傅是拿出了唢呐,拿出来还不止一支,拿一支出来,他先是吹吹,然后卷起袖口拭擦一番,又放回去,又捡起一支吹拭一番,照例又放回去。

“砰"的一声,师傅合上了他的箱子……

我没有吹上唢呐。我走了,我要回家了。我背着行李边走边哭,我悲伤极了,我这辈子怕是当不上唢呐匠了。我觉得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水庄的游本盛了,他一心一意的送他的儿子学唢呐,可他的儿子学了差不多半年,连用唢呐放两个闷屁的机会都没有。

拐过弯,我听见路坎下有说话的声音。踮起脚,我看见老庄叔正领着一群人在他的新房上夯草。干活的人里还有水庄的游本盛。我悄悄的从火棘树下钻过去,把身子隐在草丛里。

以前我还没看出天鸣这娃是吹唢呐的料呢!老庄叔说。

天鸣可比我强,我这娃不要平时看他不吭不响的,做起事情来可一点不含糊。父亲说,前不久回来还气粗的给我和他老娘表态,要吹《百鸟朝凤》呢!

老庄叔觉得父亲在吹牛。就说,《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我都好多年没听过了,上一次听还是十多年前,那场面,至今还记得,焦三爷坐在棺材前的太师椅上,气定神闲的吹了一场,那个鸟叫声哟!活灵活现的。

等天鸣学回来了,我让他吹给你们听。父亲许愿。

我就是担心,天鸣有没有那个福气,这《百鸟朝凤》一代弟子就传一个人呢。老庄叔说。

你们可以不相信天鸣,我是相信我的娃的。父亲说。

我蛇样的从草丛里梭出来,我不想回家了,我想吹唢呐,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想吹唢呐。

回到土庄,师傅正在院子里磨刀。看见我失魂落魄地站在院子边的土墙下,师傅说:你师娘到地里去了,你也去吧!

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爷传声了!”,路上的人一听,一张脸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

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凤》。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它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

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他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所以,焦家班所有的弟子都是要参加这个仪式的,连他们的亲人都会四里八乡地赶来参加,因为谁都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唢呐王。

师傅开腔了:“我这几年收了不少徒弟,大大小小的,没给吹唢呐的丢人。”顿了顿,师傅接着说:“我们吹唢呐的,好算歹算也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把这个活传下去的责任,所以,我今天找的这个人,不是看他的唢呐吹得多好,而是他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师傅拿出一个黑绸布袋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抽出来一支唢呐。远远的我就感觉到了这支唢呐该有些年龄了,铜碗虽然亮得耀眼,却薄如蝉翼,杆子是老黄木的,唢呐的杆子一般就是白木,能用这样色泽的老黄木制成的唢呐,足见它的名贵。

“这支唢呐是我的师傅给我的,它已经有五六代人用过了,这支唢呐只能吹奏一个曲子,这个曲子就是《百鸟朝凤》。现在我把它传下去,我也希望我们无双镇的唢呐匠能把它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师傅举着唢呐说。

院子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只听见我的师弟蓝玉的喘息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师傅手里的那支唢呐。我既紧张又期待,侧目看了看我的师弟蓝玉,他紧缩着脖子,脑袋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长了,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花朵儿正期待着雨露的降临,焦虑、渴望在稚嫩的花瓣间涌动着。蓦然,盛开的鲜花枯萎了。几乎就在一眨眼间,正准备迎风怒放的花儿无声地凋谢了,花瓣起来了一层死灰,花杆儿也挫短了半截。这朵刚才还生机蓬勃的花儿,转眼间铺满了绝望的颜色。

这时候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

焦家班的传声仪式结束后,蓝玉很是难过。我知道师傅传我《百鸟朝凤》是因为我老实,不传给蓝玉是觉得蓝玉花花肠子多。其实师傅是不对的,蓝玉天分比我好,他确实是比我精灵了一些,可人精灵点有什么不好的呢?

蓝玉走了,背着一个包袱,狠狠的转了一个身,留给我一个瘦削的背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师傅交给蓝玉一支较短的唢呐后,几经挑选却最终没有给我唢呐,这表明他对我的资质和目前的能力并不满意。

B.父亲在众人面前夸赞我并许愿众人出自他对我的绝对信任和期许,这鼓励使我战胜挫败感成为了新一代唢呐王。

C.“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是师傅挑选传承人的标准,说明师傅重视的只是徒弟们的精神品质而非演奏水平。

D.我的师弟蓝玉天分比我好并且学习唢呐比我早,最终却在传声仪式上落选,这是他选择离开焦家班的重要原因。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虽没有直接描写《百鸟朝凤》演奏情形,但通过老庄叔等众多无双镇人的期待衬托了《百鸟朝凤》的艺术魅力。

B.作者用细笔描摹那支吹奏《百鸟朝凤》的唢呐,黑绸布袋子、薄如蝉翼的铜碗、有色泽的老黄木无不凸显其名贵。

C.作者用“花"的比喻来描写传声仪式现场蓝玉等待结果时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从渴望到失望的过程。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来叙述传声仪式的整个过程,增强了描写的真实感和紧张感,更具客观性,自由展现事件过程和人物心理。

8.师傅最终选择我作为下一代接班人,这一结果看似出乎“意料之外”,但实则属于“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文中多次出现“水庄的游本盛”“父亲"和“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几种称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使用称呼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①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动;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舞穷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不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选自《韩非子·功名》

【注】①贲、育:指孟贲、夏育,两人都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著名的大力士。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千钧得船则浮A锱铢B失船则沉C非千钧D轻锱铢E重也F有势之与无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技能"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因"意思相同。

B.“天下一力以共载之”中的“载"与“载笑载言”(《氓》)中的“载"意思相同。

C.“虽疾无声”中的“疾"与成语“痛心疾首”中的“疾"意思不同。

D.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作“南面为王”“南面称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天时、人心、技能和势位。

B.文章指出君主处在君位,要建立功业长享声名,需要拥有权势,并得到臣下的配合。

C.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时画两种不同图形为例,来表明君主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

D.“立功者"亲近者”“成名者"近者”“远者"若各存在一定的不足,会使君主“名不称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2)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4.君主如何能使“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白鸥①(节选)

王安石

江鸥好羽毛,玉雪无尘垢。雄雌屡惊矫,机弋②常纷纠。

飘然纷华地,此物乖隔久。白发望东南③,春江绿如酒。

[注]①本诗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时王安石为宰相,新法推行艰难,且王安石本人饱受朝臣攻讦。②机弋:泛指猎取禽类的器械。③东南:王安石是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鸥的羽毛比作玉石和落雪,赞叹了白鸥羽毛的美丽。

B.诗歌表面写白鸥的遭遇,实则有所寄寓:“白鸥”象征诗人本人,“机弋"则借指守旧势力。

C.诗人借白鸥羽毛洁白的颜色及其孤高的品性,表明了诗人不染污浊、坚持自我的坚定心志。

D.整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诗人自身的形象并未在诗中直接展现。

16.学者吕青云认为,王安石的《白鸥》一诗流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导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其中,德者,本也。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树木与泉流做类比,向唐太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治国道理一样。

③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③《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一日三餐能量占比为3:4:3,说明晚餐和早餐、午餐一样重要。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晚餐,体内的胆汁、胃酸同样会分泌,但胃里①_____________,长此以往,胆汁、胃酸会出现逆流,伤害胃黏膜;而且人体会根据进食情况进行自动调控,到了晚餐时间,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会加强胃肠对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②?第一,晚餐吃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三餐模式为:早餐营养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晚餐长期吃得太好、太饱,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加重人体胰岛负担,诱发糖尿病;还会迫使人体消化系统持续工作,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容易造成失眠多梦,进而引发神经衰弱。第二,③_________________。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7点,尽量不超过8点。有研究显示,同等分量的晚餐,进食较晚的人,其体内的血糖水平较多,但是燃烧的脂肪也较少,这种影响在糖尿病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不吃早餐"与“不吃晚餐”对身体的伤害有相似之处。请简述“不吃早餐"对身体的危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牛棚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大伯,你为什么不把草料直接放在地上,这样牛吃起岂不方便”老农说:“放在地上,全堆在它面前,食物得太容易了,它不晓得珍惜,糟践厉害;我现在放到让它勉强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作家听后,连连感叹:“哦,哦,真是喂牛有道,我明白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是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必然要求。

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测算,在“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3亿大关。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仍以低年龄段为主,高龄化问题尚未凸显。低龄老年人口规模迅猛增长是快速人口老龄化的第一驱动力。“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前,老龄化与高龄化交织并进的问题暂未充分显现,低龄老年人口仍然占据主体,由此,这一时期成为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窗口期。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有助于平衡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减轻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减小、结构老化,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典型特征。到2035年,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陡增,“退休潮”叠加“领养老金潮"。目前,我国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而其在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与相对大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有利于填补就业需求缺口、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夯实财富储备基础、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从而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能力。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既有助于实现老年人口自身劳动价值,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口精神健康,增强老年人口认知能力。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抑郁等为代表的精神健康问题处于相对较高发生水平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约有6%的老年人口(约合15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失智老年人口规模约1500万人。以上两者不仅会让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下降、功能障碍增加,也会带给全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

(摘编自李龙《建构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有利环境》)

材料二:

“在没有退休之前,希望早点退休。但真正退休之后,虽然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生活也变得空虚了,每天遛弯看到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甚至有点失落。”家住北京朝阳区的65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希望能找个工作继续上班,给自己找点儿事做,但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

2022年10月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根据调研,46.7%的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的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我国,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对于不断延长的人均预期寿命而言,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仍有精力和活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突然完全闲下来并不适应,还有参与社会的需求。这些‘新’老年人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

虽然不少像李先生一样的“银发族”渴望重返职场,但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对口合适的岗位更少,导致老年人择业范围狭窄。

“老年人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工作。"陈教授表示,“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如对社会而言,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力减少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个人与家庭而言,既增加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又增加了老年人收入,还维持了老年人‘老来还有用’的价值感。”

社会上也有部分声音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会加剧青年就业难的趋势。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表示,“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热并不冲突。一些岗位因工资待遇、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无法达到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这与年轻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补。有些岗位注重经验积累,例如医院会邀请老专家、老教授,这些老年人重返职场,并不影响年轻人职业发展。"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纵观国际社会,鼓励延迟退休和退休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减轻养老负担的普遍做法和共识。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5岁以上。比如,英国实施逐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到2050年将延长到70岁。瑞典采取弹性的退休年龄制度,法律上确定两个“退休年龄”,一个是领取基础退休金的年龄,一个是“有权利工作到的年龄”。第一个“退休年龄"到2027年将提高到64岁;第二个“退休年龄”到2023年将提高到69岁。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性政策。首先,建立更加有激励的延迟退休制度。其次,增强老年人就业参与的法律保障,出台更加灵活的退休人员再就业政策,鼓励高学历、有能力、有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法,消除老年人就业的制度障碍,对再就业或继续就业的老年人给予充分的权益保障,使老年人在应聘过程中不受歧视。另一方面,对雇主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激励,促进吸纳老年人再就业的企业和部门大力发展。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一些组织老年人从事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的社会组织,吸收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参加志愿者服务。其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就业公共服务,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摘编自《让低龄老人更好发挥余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秉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B.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既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大原因,也是开发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重要动力。

C.许多老年人仍然有就业的意愿,一方面是想补贴家用,提高消费水平,同时也愿意为社会发光发热。

D.老年人在就业中与青年人的心理预期不同,老年人不在乎工资待遇和休假,他们只想实现自我的价值。

2.下列对材料三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举欧洲部分国家延迟退休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国内政策在延迟退休方面有些落后。

B.材料三第三段论证条理清晰,逐条列出几点应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

C.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激励延迟退休,增强法律保障,提供更好的就业公共服务。

D.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可对雇主进行税收方面的激励,也可以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吸收。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60岁以下劳动人口占比是60%。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是19.8%,差不多是三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恐怕今年就会步入中度老龄化。

B.2022年是中国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年末全国内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未来人口也会越来越少,我们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的元年。

C.金先生退休时,身体健康,职业技能老练纯熟,业务能力十分优秀,依旧能胜任他的本职工作。

D.目前日本老龄人口的比例高居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第一名,我们必须以日本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为参考,积极应对中度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4.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部分人认为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没有必要,甚至会增加年轻人就业的压力。请结合材料,谈谈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答案】1.D2.A

3.D4.①首先运用举例论证,以65岁的李先生希望继续上班为例,指出当前社会低龄退休人士希望再就业的现象;

②接着通过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烈;

③最后引用专家看法,阐述老年人再就业对社会和个人的益处,并指出老年人再就业不会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的观点。

5.①许多低龄老年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再就业可以填补市场的就业缺口,减轻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或者“低龄老人再就业可以填补市场的就业缺口,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

②老年人再就业有助于实现老年人口自身劳动价值,促进其精神健康,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③一些就业岗位不吸引年轻人,而老年人能够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与其形成互补,使劳动市场更优化。

【解析】

【导语】文章通过多组材料论述了中国面临的快速老龄化问题以及如何积极应对。材料一从低龄老年人口的增长和人力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强调其现实背景和必要性;材料二提供了具体案例和数据,描绘了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强烈意愿及其现实困境;材料三则讨论了国际经验和政策建议,提出了延迟退休、法律保障和社会激励等措施。综合各方面内容,文章具有较强的论证力和政策指导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老年人不在乎工资待遇和休假,他们只想实现自我的价值”错误,由材料二“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可知,老年人在就业中的心理预期并不是只想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也有要求。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为了证明国内政策在延迟退休方面有些落后"错误,由材料三“鼓励延迟退休和退休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减轻养老负担的普遍做法和共识”可知,材料举出欧洲部分国家延迟退休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这种做法已成为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而不是用来证明国内政策在延迟退休方面落后。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从低龄老年人口的增长和人力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强调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性。

A.提供了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占比的数据,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人口负增长,即代表人口老龄化,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退休后的金先生想重新工作,能够支撑材料一老年人再就业的观点。

D.由材料一“我国老年人口仍以低年龄段为主,高龄化问题尚未凸显"可知,2035年前我国低龄老年人口占据主体,因此可以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这是材料一的观点。而日本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与我国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必须作为参考的说法不合适,无法支撑材料一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首先,由材料“家住北京朝阳区的65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希望能找个工作继续上班,给自己找点儿事做,但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可知,文章先写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区的65岁的李先生,他希望能继续上班,以此为例指出当前社会上低龄退休人士希望能再就业,可是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和障碍;

②接着,由材料“《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可知,通过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烈,以此来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追求职业发展、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等;

③随后,由“陈教授表示,‘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可知,引用专家看法,阐述老年人再就业对社会和个人的益处;由“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热并不冲突"可知,指出老年人再就业并不影响年轻人职业发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我国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而其在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与相对大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有利于填补就业需求缺口、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夯实财富储备基础、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可知,低龄老年人口在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上与劳动年龄人口差异不大,他们可以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填补市场的就业缺口,减轻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从而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能力。

②由材料二“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既有助于实现老年人口自身劳动价值,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口精神健康,增强老年人口认知能力"可知,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开发低龄老年人口资源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精神健康水平,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③由材料二“一些岗位因工资待遇、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无法达到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这与年轻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补”可知,因为年轻人对岗位的要求与老年人不同,一些就业岗位不吸引年轻人,而老年人更重视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发挥余热和年轻人就业并不冲突,两者正好可以形成互补,这样更能优化劳动市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鸟朝凤

肖江虹

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雾,天地都给吃掉了。一眼的白,那白还泛着湿。我没有见过有这样气势的大雾,呼吸都不顺畅了。

你们两个进来。师傅在里屋喊。师傅说今天雾大下不了地了,正好我有事情要交代。

师傅从床下拉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子,他打开箱子,里面都是唢呐。师傅弯下腰不停地翻检着箱子里面的家什,挑啊拣啊,终于,他抽出了一支略短一些的唢呐,把唢呐放进嘴里,唢呐就发出长长的一声鸣。师傅直起腰来,把唢呐递给我身边的蓝玉,说先把它吹响,我就教你基本的调儿。

蓝玉当时的样子我都没法子形容,接过唢呐的那一刻,我看见蓝玉握着唢呐的手在轻轻地抖动,然后他笨拙地把唢呐塞进嘴里,腮帮子一鼓,唢呐就放出来一个闷屁,又一鼓,又出来一个闷屁。

我就定定地盯着师傅的手,希望他能抓住一支长的唢呐不放,再放到嘴里试一试,然后递给我。师傅是拿出了唢呐,拿出来还不止一支,拿一支出来,他先是吹吹,然后卷起袖口拭擦一番,又放回去,又捡起一支吹拭一番,照例又放回去。

“砰"的一声,师傅合上了他的箱子……

我没有吹上唢呐。我走了,我要回家了。我背着行李边走边哭,我悲伤极了,我这辈子怕是当不上唢呐匠了。我觉得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水庄的游本盛了,他一心一意的送他的儿子学唢呐,可他的儿子学了差不多半年,连用唢呐放两个闷屁的机会都没有。

拐过弯,我听见路坎下有说话的声音。踮起脚,我看见老庄叔正领着一群人在他的新房上夯草。干活的人里还有水庄的游本盛。我悄悄的从火棘树下钻过去,把身子隐在草丛里。

以前我还没看出天鸣这娃是吹唢呐的料呢!老庄叔说。

天鸣可比我强,我这娃不要平时看他不吭不响的,做起事情来可一点不含糊。父亲说,前不久回来还气粗的给我和他老娘表态,要吹《百鸟朝凤》呢!

老庄叔觉得父亲在吹牛。就说,《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我都好多年没听过了,上一次听还是十多年前,那场面,至今还记得,焦三爷坐在棺材前的太师椅上,气定神闲的吹了一场,那个鸟叫声哟!活灵活现的。

等天鸣学回来了,我让他吹给你们听。父亲许愿。

我就是担心,天鸣有没有那个福气,这《百鸟朝凤》一代弟子就传一个人呢。老庄叔说。

你们可以不相信天鸣,我是相信我的娃的。父亲说。

我蛇样的从草丛里梭出来,我不想回家了,我想吹唢呐,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想吹唢呐。

回到土庄,师傅正在院子里磨刀。看见我失魂落魄地站在院子边的土墙下,师傅说:你师娘到地里去了,你也去吧!

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爷传声了!”,路上的人一听,一张脸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

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凤》。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它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

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他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所以,焦家班所有的弟子都是要参加这个仪式的,连他们的亲人都会四里八乡地赶来参加,因为谁都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唢呐王。

师傅开腔了:“我这几年收了不少徒弟,大大小小的,没给吹唢呐的丢人。”顿了顿,师傅接着说:“我们吹唢呐的,好算歹算也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把这个活传下去的责任,所以,我今天找的这个人,不是看他的唢呐吹得多好,而是他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师傅拿出一个黑绸布袋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抽出来一支唢呐。远远的我就感觉到了这支唢呐该有些年龄了,铜碗虽然亮得耀眼,却薄如蝉翼,杆子是老黄木的,唢呐的杆子一般就是白木,能用这样色泽的老黄木制成的唢呐,足见它的名贵。

“这支唢呐是我的师傅给我的,它已经有五六代人用过了,这支唢呐只能吹奏一个曲子,这个曲子就是《百鸟朝凤》。现在我把它传下去,我也希望我们无双镇的唢呐匠能把它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师傅举着唢呐说。

院子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只听见我的师弟蓝玉的喘息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师傅手里的那支唢呐。我既紧张又期待,侧目看了看我的师弟蓝玉,他紧缩着脖子,脑袋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长了,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花朵儿正期待着雨露的降临,焦虑、渴望在稚嫩的花瓣间涌动着。蓦然,盛开的鲜花枯萎了。几乎就在一眨眼间,正准备迎风怒放的花儿无声地凋谢了,花瓣起来了一层死灰,花杆儿也挫短了半截。这朵刚才还生机蓬勃的花儿,转眼间铺满了绝望的颜色。

这时候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

焦家班的传声仪式结束后,蓝玉很是难过。我知道师傅传我《百鸟朝凤》是因为我老实,不传给蓝玉是觉得蓝玉花花肠子多。其实师傅是不对的,蓝玉天分比我好,他确实是比我精灵了一些,可人精灵点有什么不好的呢?

蓝玉走了,背着一个包袱,狠狠的转了一个身,留给我一个瘦削的背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师傅交给蓝玉一支较短的唢呐后,几经挑选却最终没有给我唢呐,这表明他对我的资质和目前的能力并不满意。

B.父亲在众人面前夸赞我并许愿众人出自他对我的绝对信任和期许,这鼓励使我战胜挫败感成为了新一代唢呐王。

C.“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是师傅挑选传承人的标准,说明师傅重视的只是徒弟们的精神品质而非演奏水平。

D.我的师弟蓝玉天分比我好并且学习唢呐比我早,最终却在传声仪式上落选,这是他选择离开焦家班的重要原因。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虽没有直接描写《百鸟朝凤》演奏情形,但通过老庄叔等众多无双镇人的期待衬托了《百鸟朝凤》的艺术魅力。

B.作者用细笔描摹那支吹奏《百鸟朝凤》的唢呐,黑绸布袋子、薄如蝉翼的铜碗、有色泽的老黄木无不凸显其名贵。

C.作者用“花"的比喻来描写传声仪式现场蓝玉等待结果时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从渴望到失望的过程。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来叙述传声仪式的整个过程,增强了描写的真实感和紧张感,更具客观性,自由展现事件过程和人物心理。

8.师傅最终选择我作为下一代接班人,这一结果看似出乎“意料之外”,但实则属于“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文中多次出现“水庄的游本盛”“父亲"和“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几种称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使用称呼的作用。

【答案】6.D7.D

8.意料之外:天分较好的蓝玉比我先得到师傅的唢呐传授,他在传声仪式上那种期待与渴望也显示其势在必得,所以师傅最终选择我作为接班人使人感到“意外"。

情理之中:蓝玉的缺点①蓝玉在最开始得到唢呐时的激动不已与迫不及待,表明他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②我的坚持:在师傅对我的考验中,我战胜了挫败感,意志坚定地回土庄学习,令师傅满意。③师傅的标准:父亲对老庄叔的介绍中说我是一个“做事不含糊”的人,表明我踏实本分。所以师傅最终选择我属于“情理之中"。

9.①“水庄”强调地点,把我从水庄送到土庄,暗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②“父亲"凸显亲情,推动情节发展。父亲说我是一个“做事不含糊”的人,这种信任与期待使我感到既惭愧又欣慰,战胜挫败感,立志学成唢呐回报父亲。③“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表达情感,体现父亲得知结果后的骄傲以及我实现对他的承诺后的自豪。④几种称呼交替出现,使小说更加真实,情感更加饱满,富有生活意味。

【解析】

【导语】本文讲述了“我”与师弟蓝玉一起跟随师傅学习唢呐的经历。尽管蓝玉天赋更高,但师傅最终选择了“我"作为《百鸟朝凤》的传承人。师傅认为“我”更具备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精神品质,而蓝玉则因未被选中而离开。小说通过“我"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师徒之间的情感纠葛,突出了传统技艺传承中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感。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这表明他对我的资质和目前的能力并不满意”错,从后文他把《百鸟朝凤》传给“我”,可看出当时师傅没有给我唢呐主要是考验“我”,并不是对“我"的资质不满意。

B.“这鼓励使我战胜挫败感成为了新一代唢呐王”错,父亲的鼓励使“我"战胜了挫败感,重新找到动力,但使“我”成为新一代唢呐王的原因主要是师傅认可“我"的踏实。

C.“说明师傅重视的只是徒弟们的精神品质而非演奏水平”错,师傅更重视徒弟们的精神品质,但并不是不看重演奏水平,传承人既需要人品也需要艺品。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更具客观性"自由展现”错,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

意料之外:前面师傅选了一把唢呐给蓝玉,却没有给“我”唢呐;而且“蓝玉天分比我好”,师傅选定蓝玉为接班人,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尤其是在传声仪式上,场面一度紧张,蓝玉自己也充满期待与渴望,“我只听见我的师弟蓝玉的喘息声”“他紧缩着脖子,脑袋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长了,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显示其势在必得,然而师傅最终却选择了“我”作为接班人,使人感到“意外"。

情理之中:

①蓝玉的缺点:虽然蓝玉天分比我好,但他“花花肠子多”;还有,蓝玉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如他在最开始得到唢呐时的激动不已与迫不及待。在师傅看来,这种性格可能不利于唢呐技艺的传承。师傅更希望传承人是一个老实、踏实的人,而我正符合这一点。

②“我"的坚持:在师傅对“我”的考验中,“我"重新燃起了对唢呐的热情,毅然决定回到师傅身边继续学习,“我”战胜了挫败感,意志坚定地回土庄学习,这种坚持和决心正是师傅所看重的品质,令师傅满意。

③师傅的标准:师傅在选择传承人时,强调的是“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这表明他更看重的是徒弟的精神品质和对唢呐的热爱与执着,而不仅仅是演奏水平,我的表现虽然不如蓝玉,但“我”踏实本分,“做事不含糊”,更符合师傅的标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人称的作用的能力。

①使用“水庄游本盛”,“水庄"突出了地点,“水庄的游本盛”“一心一意的送他的儿子学唢呐”,后来“我”又从水庄送到土庄,继续跟着师傅学艺,凸显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信任,也暗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②使用“父亲"或“我的父亲”时,更多的是从儿子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父亲的亲情和敬意,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如“我这娃不要平时看他不吭不响的,做起事情来可一点不含糊"我是相信我的娃的”,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期待和信任,而“我”最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

③使用“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这种称呼,既强调了父亲的身份,又突出了他与“我”的关系,增强了叙述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如在传声仪式上,我被师傅确定为接班人时,“这时候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体现父亲得知结果后的骄傲以及我实现对他的承诺后的自豪。

综上,通过不同称呼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小说的代入感和真实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更富有生活的意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①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动;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舞穷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不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选自《韩非子·功名》

【注】①贲、育:指孟贲、夏育,两人都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著名的大力士。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千钧得船则浮A锱铢B失船则沉C非千钧D轻锱铢E重也F有势之与无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技能”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因”意思相同。

B.“天下一力以共载之"中的“载”与“载笑载言"(《氓》)中的“载”意思相同。

C.“虽疾无声"中的“疾”与成语“痛心疾首"中的“疾”意思不同。

D.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作“南面为王"南面称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天时、人心、技能和势位。

B.文章指出君主处在君位,要建立功业长享声名,需要拥有权势,并得到臣下的配合。

C.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时画两种不同图形为例,来表明君主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

D.“立功者”“亲近者"成名者”“近者"远者”若各存在一定的不足,会使君主“名不称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2)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4.君主如何能使“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答案】10.ACF11.B12.C

13.(1)尧做一个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户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

(2)君主的忧患在于没有人响应他,所以说一只手单独拍打,虽然迅疾却没有响声。

14.①处于君位,有权势;②得到臣下的配合。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出自《韩非子·功名》,探讨了君主如何立功成名的条件和策略。文章指出,天时、人心、技能和势位是成就功名的四大要素。通过对比有势与无势、有位与无位的不同,强调了权势和地位的重要性。文章还指出,君主需要得到臣下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实现长久的功业和声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文章揭示了政治权谋的深刻道理,体现了韩非子对权力运作的独到见解。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千钧的重物有船载就能浮起来,很轻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下沉,不是千钧的东西轻,很轻的东西重,而是因为有船这个“势"和没有船这个“势”(是不一样的)。

“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是并举成分,各自断开,即AC处;

“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是判断句,句末语气词“也”表判断,故应在“也"后断开,即F处。

故选AC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因”,都是“依靠,借助"。句意:依靠技能。/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B.“意思相同”错误。拥戴。/动词词头,无实义。句意:全天下的人合力来拥戴他。/边笑边说话。

C.正确。“疾”,快速、迅疾。/痛恨。句意:虽然迅疾却没有响声。/形容极其伤心或悔恨。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明君主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可知,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时画两种不同图形为例,来表明人臣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匹夫”,普通的百姓;“正”,管理;“不肖”,没有德才;“卑”,低下。

(2)“患”,忧患;“莫之应”,宾语前置,“莫应之”,没有人响应他;“疾”,迅疾。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意思是,像泰山一样的丰功伟绩就会长期树立在国家之中,像太阳月亮一样的光辉名声就会永久地著于天地之间。

①要处于君位,有权势。原文“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强调地势和权位的重要性。

②要得到臣下的配合。原文“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强调臣子和君主目标一致,君臣要配合好。

参考译文:

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势位。不顺应天时,即使十个尧也不能使冬天里结出一个穗子;违背人心,即使是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也不能逼迫人使出全部的力气。所以掌握了天时,不努力庄稼也会自行生长;获得了人心,就算不督促民众也会自我勉励;依靠技能,就算你不着急也会很快成功;有了威势和地位,即使你不追求也会建立功名。事情就像水自然向下流,就像船浮在水面上。遵守自然的规律,推行畅通无阻的法令,所以叫做英明的君主。

只有才能没有势位,即使是贤德的人也不能制服无德无才的人。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上,那么它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山涧,不是木材长高了,是它处的地位很高。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好,是他的权势重;尧做一个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户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千钧的重物有船载就能浮起来,很轻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下沉,不是千钧的东西轻,很轻的东西重,而是因为有船这个“势"和没有船这个“势”(是不一样的)。所以短的东西因为地位高而俯视千仞,无德无才的人因为权势可以控制贤德的人。君主,全天下的人合力来拥戴他,所以地位巩固;大众同心且共同拥立他,所以他尊贵。臣子坚守自己的所长,尽自己的所能,因此叫做忠。以尊贵的君主驱使忠臣,那么君主就可以长久安乐地生活,而功名也可建立。名和实相互依赖而形成,形和影相互对应而出现,所以臣子和君主目标一致而使命不同。君主的忧患在于没有人响应他,所以说一只手单独拍打,虽然迅疾却没有响声。人臣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所以说:右手画圆形,左手画方形,不能同时画成两种图形。所以说:治理得很好的国家,君主就好比鼓槌,臣子就好比鼓,技能就好比车子,政事就好比马。因此人有多余的力量就容易响应君主的号召,而有了超人的技能就容易办成事。想为君主立功的人力量不够,和君主亲近的人诚信不够,要拥戴君主成名的人没有权势,贴身的人不贴心,而关系远的人不来结交,那么君主的名声和实际就不相符了。圣明的人的道德如同尧、舜,而行为如同伯夷,但他的地位不被世人所拥戴,就不能立功,也不能成名。所以古代能功成名就的人,大家都来帮他出力,贴身的人用真心来和他结交,关系远的人用好名声来称誉他,地位尊贵的人用权势来拥戴他。像这样的话,那么像泰山一样的丰功伟绩就会长期树立在国家之中,像太阳月亮一样的光辉名声就会永久地著于天地之间。这就是尧处在君位上能够保住名声,舜处在臣位上能够做出功绩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白鸥①(节选)

王安石

江鸥好羽毛,玉雪无尘垢。雄雌屡惊矫,机弋②常纷纠。

飘然纷华地,此物乖隔久。白发望东南③,春江绿如酒。

[注]①本诗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时王安石为宰相,新法推行艰难,且王安石本人饱受朝臣攻讦。②机弋:泛指猎取禽类的器械。③东南:王安石是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鸥的羽毛比作玉石和落雪,赞叹了白鸥羽毛的美丽。

B.诗歌表面写白鸥的遭遇,实则有所寄寓:“白鸥"象征诗人本人,“机弋”则借指守旧势力。

C.诗人借白鸥羽毛洁白的颜色及其孤高的品性,表明了诗人不染污浊、坚持自我的坚定心志。

D.整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诗人自身的形象并未在诗中直接展现。

16.学者吕青云认为,王安石的《白鸥》一诗流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导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答案】15.D16.①因变法难以推行,自己饱受攻讦而产生的苦闷;②虽然饱受争议,但志向不改,像白鸥一样保持自身的坚贞高洁;③自己本性难以与世俗融洽,年老力衰,产生思归之情。

【解析】

【导语】《白鸥》通过描写白鸥的美丽羽毛及其屡遭惊扰的处境,寄托了诗人王安石的政治遇冷和孤高自许。诗人以玉雪般洁白的白鸥象征自身清高、不染污浊,而“机弋"则隐喻守旧势力对自己的排挤,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和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托物言志,兼具抒情和讽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诗人自身的形象并未在诗中直接展现”错,尾联“白发望东南"写的就是诗人的形象,写诗人满头白发眺望家乡的方向。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夸赞白鸥“好羽毛”,赞美它毛色洁白,像玉石、像白雪,不沾染一丝尘垢。这里的白鸥象征的是诗人高洁坚贞的品格,尽管变法难以推进,但他志向不改,坚贞不屈;

颔联写鸥鸟屡次受惊飞起,原来是有人拿着猎取禽鸟的器械屡屡威胁它们。此句的白鸥象征的也是诗人自己,根据注释①可知,王安石的新法推行艰难,他本人饱受朝臣攻讦,鸥鸟的“屡惊矫"象征的是王安石处境的艰难;

颈联中“纷华地”指的是世俗中的红尘,“物"指白鸥,而“乖”是违背之意,“隔"则是白鸥与这世俗之地无法融洽。此联是写王安石被朝廷中的反对变法攻讦甚至孤立,处境艰难;而尾联的“白发”一是写他年岁已大,也是因变法无法推行而苦闷所致,理想难以实现,使它产生了归乡的想法,“春江绿如酒"则是想象中家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