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状物类散文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深刻悠远的意境,既凸显事物的特点,也抒发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重要文体。状物类文本有着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表达奥秘,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言语形式和内在逻辑。教师要抓住这一文本的文体特质,据本理解,逐层升华,推动学生认知的不断形成。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为例,梳理表达主线,在“想开去”中感受色彩美;还原表达方法,在“想开去”中品析语言美;依循认知规律,在“想开去”中挖掘内涵美;关联创作背景,在“想开去”中延展生活美,通过实施一系列策略,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关键词]小学语文;状物类散文;语文要素;梳理主线;核心素养状物类散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重要文体,这一类文本蕴含了作者对事物深入而持续的观察,包含了作者独特的认知感受,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意蕴,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品鉴语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极好载体。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选了宗璞的状物类散文《丁香结》,并安排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语文要素。这就意味着本篇课文的教学,不能止步于文本现有的语言信息,而应该激活学生的联想意识,让学生有根有据地展开联想,在“想开去”的过程中捕捉更为丰实的阅读成果。现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尝试。一、梳理表达主线,在“想开去”中感受色彩美宗璞的这篇《丁香结》重点描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形态特点,尤其聚焦色彩。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色彩是构建事物鲜明特点的重要元素,是视觉冲击下,生命个体感知和洞察事物特点的重要抓手。状物类文本对事物的描摹与刻画,不能与色彩失之交臂。《丁香结》一文在展现色彩美时,是从三个不同维度入手的。教师可以根据各个维度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让学生在联想中感受丁香的色彩之美。首先,创设情境,感受月下丁香的色彩美。“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教师可以先从关键词“潇洒”和“朦胧”入手,借助原始经验,形成初步认知。这两个看似与色彩毫不相干的词语,如何能够与“白色”“紫色”形成关联呢?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想象皎洁的月光浸润在丁香上的景象,借助“潇洒”想象白色丁香的洒脱和紫色丁香虚无的朦胧感。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以“月光”为想象背景,贯通了丁香的色彩与状态,在想象中打通了看似并不相关的元素之间的壁垒,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画面鲜明地镌刻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其次,想象画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基于前一板块的学习所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取语段中“莹白”“绿”“红”等表示颜色的词语,但不能仅停留在零散的画面中,可以结合“透”等交融性词语,想象诸多色彩中相互交融、彼此映衬的画面,借助色彩落差形成的对比,想象花团锦簇中绿叶从缝隙中钻出来的画面。再次,借助图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这句描写极具抽象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拓展初始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这类作品往往不以清晰细腻取胜,而更关注光线和色彩的呈现。由此再聚焦语句,借助“渗”字,感受色彩之间的相互交融:紫色因为线条模糊,没有了限制,仿佛流动起来,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于是两种颜色交融在一起。作者描写了不同情境下的丁香花,语言清新形象、意蕴悠远,读起来极具画面感,而教师并没有试图面面俱到,而是将颜色作为突破口,组织学生细品语言、想象画面,在鉴赏品味的基础上感受丁香的色彩美,充分把握状物类文本“物”的基本特征。二、还原表达方法,在“想开去”中品析语言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语言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当属重中之重。鉴于此,任何类型和体裁的文本阅读,都需要聚焦文本的语言。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辨析、鉴赏评价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重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培育。状物类文本以展现事物特点为基础,以阐发主题内涵、抒发真挚情感为核心,语言表达展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丁香花》堪称典型代表,教师要在整体把握文本脉络、了解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呈现值得品味和借鉴的语言对象,形成感知状物类文本语言之美的基本方式。比如,“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教学这句话时,教师可以重点聚焦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先从比喻入手,借助喻体“星星”,感受丁香花的细小与耀眼;接着在比喻的基础上体会拟人化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体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孩童般的活泼与灵动。再如,“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教学这句话时,可以借助王安石的《墨梅》展开探究,借助“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诗句,将语句中“映进”“直透”等两个关键动词融合起来,想象雪景映射下的丁香之美。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借助语言载体,还原作者的写作方法,梳理丁香外形之美与人物思想、情感之间的关联,在品味语言、剖析语言的同时,拓展“想开去”的空间,从而把握状物类文本的文体特质。三、依循认知规律,在“想开去”中挖掘内涵美从“物”到“人”的过渡,是状物类文本的基本路径。从作者的表达构思来看,这种过渡不是随心所欲的,更不是生拉硬扯的,而是依循着“事物”与“人物”之间的共性联系为基础而实现的。鉴于此,教师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就需要遵从文本表达的内在逻辑,依循从形似到神似的表达逻辑展开教学。首先,形似。这篇课文题目为“丁香结”,描写丁香花既是基础,也是前奏。聚焦丁香结,并由此展开对人生的体悟,才是作者宗璞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聚焦描写丁香结外形的语段,在语言和图片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发现丁香结的形状与古代汉族传统服饰中的盘结非常相似,由此再来品味、体悟语句中“圆圆的”“鼓鼓的”,借助语言文字,描绘出更加直观鲜明的丁香结形态。“物”与“人”之间的形似,是作者展开拓展与升华的基础和纽带,更是学生把握作者表达构思的命脉。从“形似”的角度展开探究,教学才能顺应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在一脉相承的贯通逻辑下,向着“神似”迈进。再次,神似。状物类文本中的主题升华,便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无论是直接告知,还是机械灌输,学生往往只能获取标签信息,无法与作者意欲表达的内涵形成共鸣。作者在文末最终表达了这样的感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作者究竟是怎么写到这里的?其中蕴藏怎样丰富的主题内涵?这与本文所重点描写的丁香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中的“阅读链接”,为学生分别拓展一系列与丁香相关的诗句,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理解大意、蓄积情感中,探寻并提炼丁香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定位。学生在阅读感知、共性提炼中深刻认识到,自古以来,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形成这样的认知,只是掌握一种知识,但不是全部,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这些既得知识用作解构这篇课文的钥匙。由此,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再次品味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并尝试思考:作者究竟要通过这样的语句表达什么呢?从文学创作和审美的角度来看,真实世界的万事万物与人之生命、情感都是相互关联的。作者由丁香花的美丽、丁香结的形态,想到丁香的“结,是解不完的”,而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否则,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学生带着古典诗词学习所形成的认知,尝试对作者宗璞的感慨进行解构和转化,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体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会遇到诸多不顺心如意的事情,这就如同是丁香的“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这种挫折与不顺,其实正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不断形成“结”和解“结”的过程中,人生才真正有了意义和价值。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想象画面,感受形似”“拓展提炼,体悟神似”“多维解读,领悟思考”三个环节,帮助学生从状物类文本描写事物的语言表层,逐步迈向“丁香结”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和主题内核,通过建立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桥梁”,为学生从“所读的内容”到实实在在“想开去”搭建思维通道,让学生真正经历状物类文本的阅读思维过程。四、关联创作背景,在“想开去”中延展生活美文本的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汲取,其本质在于作者表达意蕴与读者原始认知的意义重构。因此,阅读又是读者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再来看本单元“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就能衍生出全新的要素内涵,即在“想开去”的思维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个性化、自我化的认知成果。这一过程首先就要求对作者的创作初衷形成准确的把握,否则“想开去”就会剑走偏锋,二次加工和创作甚至会离题万里。教师通过搜集和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宗璞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作者的弟弟因为身患重病,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为了帮弟弟重拾生活的自信,作者宗璞想借助丁香结让弟弟认识到,人生的挫折在所难免,只有学会以乐观、自信、开朗的态度面对,才能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轨。了解到这一背景信息,很多学生原本并不能透彻理解的主题内涵,现在自然水到渠成。但如何才能将作者创作的真实用意,转化成为学生观照自我人生的资源呢?教师不宜采用机械追问的方式逼迫学生回答。比如,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如何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这种粗暴、机械的“硬着陆”,不仅不利于学生二度创作思维的运转,甚至还会触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就文解文”,将自身的感知与理解,重新融入文本语境和角色心理之中。比如针对作者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创作背景,创设这样的角色对话情境:假如作者宗璞来到病房,看着正躺在病床上的弟弟一筹莫展,借助丁香结,会对弟弟说些什么呢?请你将自己看成作者,结合课文结尾的中心句,将想要表达的内涵,转化成对弟弟说的话。这一设计既紧扣文本的基础对象“丁香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定区域独家销售代表合同版B版
- 城市物流园区停车场施工合同
- 隧道建设三方施工合同
- 临时文化展览馆租赁合同
- 自行车店防火门安装协议
- 农村自建房屋协议
- 限时优惠促销二手房买卖合同
- 旅游景区供水井施工合同
- 城市公交站设施安全合同样本
- 快递公司配送司机劳动合同
- MOOC 药物化学-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消防栓检查记录卡
- 艺术经纬:面料设计与织造工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药物化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大学计算机-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健身与减脂塑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压力容器的保养、安全附件
- 《光伏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规程》(NBT 32039-2017)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应用》大作业1-4参考答案
- 银企对接方案
- 反恐防范重点目标档案 空白模板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