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鼓楼区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
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
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
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
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
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
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它给大脑发出的信号与‘真正的’食物所发出的信号完全不同。"
儿科医生安赫拉·纳卡布认为,目前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人类肠道中的神经元直接与大脑相连,因此,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吃了添加了糖分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或超加工食品,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吃这些含糖食物的原因。
她强调,儿童经常吃这类食物意味着,这些食物开始取代富含更健康、更天然营养成分的食物。她还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庭应该仔细阅读他们购买的每种食物的成分。”她指出,超市里的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超级加工的食品,而来源更健康的食品则可以在杂货店、肉店或健康食品店买到。
她还说,糖和盐都有可能在大脑中产生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成瘾产品的奖励反应,因此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对这些食品的更强烈偏好。
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
她指出,如果说儿童的大脑是可塑的,他们能从这一切中学习,那么就必须认识到,超加工食品所具有的这种感官组合在“真正的"食物中并不存在。这种糖、脂肪、增味剂等的组合会激活味蕾,产生感官反应,这是“真正的”食物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因为它无法与超加工食品产生的奖励机制相媲美。
纳卡布认为,食用加工食品“在短期内会使血糖迅速升高,此类食品一般含有精制糖和能被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她还说:“这可能会导致人体能量迅速达到一个峰值,然后急剧下降,从而转化为疲劳、烦躁和极度渴望。当我们吃了甜食,过一会儿我们又会觉得想吃,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
她说:“在短期内,血液中的糖分水平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导致烦躁、焦虑、情绪变化,尤其是在幼儿期会出现肠胃问题,如消化系统受刺激,从而引起腹痛、胀气、腹泻等。”
她还认为,从中期来看,最明显的影响是“体重增加"。她说:“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会改变营养价值,导致缺乏饱腹感,使人想吃得更多,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肥胖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健康后果。”
她还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开始在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症、认知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报道称,多韦瑙认为,除了可能在新陈代谢层面造成损害之外,由于超加工食品并不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并不含有优质的营养素,而后者正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这一事实所造成的损害意味着,儿童正在受到终生的影响,日后也可能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后者永远都无法产生同样的奖励价值。
她还说,新陈代谢的后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儿童的新陈代谢系统正在成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改变,但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感官上的创伤、饥饿感和饱腹感的改变以及对食物的错误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超加工食品会让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吗?》,刘丽菲编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家长给婴幼儿吃的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对身心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儿童有害。
B.多韦瑙认为,对超加工食物的依赖无疑就是“成瘾”行为,继续就此争论并等待结果确认“只是在浪费时间"。
C.多韦瑙将对超加工食品的依赖和滥用药物类比,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D.由于“真正的”食品不如超加工食品美味,儿童未来将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这种错误的食物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国监管机构之所以允许超加工儿童食品存在,是因为认为添加剂含量极少,但监管机构并未顾及添加剂的累积效应。
B.纳卡布认为,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
C.多韦瑙和纳卡布都认为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快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都主张人们要选择“真正的”食物,即天然健康的食物。
D.风味酸奶含有肠道益生菌,也使用炼乳、葡萄糖浆、甜味剂等添加成分,这意味着在有益身体的同时,经常食用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对“真正的"食物的表述的一项是()(3分)
A.未经过过度加工,含有儿童成长所需的优质营养素。
B.不会在大脑中激活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
C.不存在会激活味蕾并产生感官反应的成分组合。
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
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纳卡布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那么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上升约28%。
B.2021年全球有大约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至7.84亿。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C.用低加工食品逐渐替代超加工食品,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儿童的饮食偏好,这被证明对拯救深陷超加工食品“陷阱”的儿童卓有成效。
D.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一种食物可以是加工的或超加工的。如用酵母、水、面粉制作的面包是加工食品,但若添加防腐剂、膨化剂,就是超加工食品。
5.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超加工食品的“上瘾"原理。(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画痕宗璞
大雪纷纷扬扬,大片的雪花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把整个天空都塞满了。
逯冬从公共汽车上下来,走进雪的世界。他被雪裹住了,无暇欣赏雪景,很快走进一座大厦,进了观景电梯。这时再看飞扬的雪花,雪向下落,人向上升,有些飘飘然。他坐到顶,想感受一下随着雪花向下落的感觉,便又乘电梯向下。迷茫的雪把这座城市盖住了,逯冬凑近玻璃窗,仔细看那白雪勾勒出的建筑的轮廓,中途几次有人上下,他都不大觉得,只看见那纷纷扬扬的雪。
电梯再上,他转过身。他是一个很普通的计算机工程师,因母丧回南方小城去了几个月,回来后原来的职位被人占了,只好另谋出路,现在来这家公司面试。电梯停下了,他随着几个人走出电梯。
这是一个大厅,很温暖。有几个人好奇地打量逯冬,他很快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
正要退出,一个似乎熟识的声音招呼他:“逯冬,你也来了。”这是老同学大何。大何胖胖的,穿一身咖啡色西服,打浅色领带,笑眯眯有几分得意地望着逯冬。“你来看字画吗是要买吗"
逯冬记起听说大何进了拍卖这一行,日子过得不错,是同学里的发达人家。“我走错了,提早出了电梯。”逯冬老实地说。
“来这里都是有请柬的,不能随便来。"大何也老实地说,“不过,你既然来了何不看看我记得你好像和字画有些关系。”
大何所说的关系是指逯冬的母亲是位画家,同学们都知道的。大何又加一句:“你对字画也很爱好,有研究。"他很欣赏自己的记性。
逯冬不想告诉他,母亲已于两个月前去世,只苦笑道:“我现在领会,艺术都是吃饱了以后干的活儿。”
他们走进一道木雕隔扇,里面便是展厅了。大何想给逯冬一本拍卖公司印刷的展品介绍,又想:他反正不会买的,不必给他。逯冬也不在意,只顾看那些展品。有件董其昌《葑泾访古图》的临摹本,似是一幅雪景。他往窗外去看雪,雪还在下,舒缓多了,好像一段音乐变了慢板。又回头看画,这画不能表现雪的舒缓姿态,还不算好。
逯冬想着,自嘲大胆,也许画的不是雪景呢。遂想问一问,这是不是雪景。“葑"到底是什么植物以前似乎听母亲说过这个字,也许说的就是这幅画。
大何已经走开,他无人商讨,只好继续看。还是董其昌的字,一幅行书,十分飘逸。旁边有人低声说话,一个问:“几点了”他忽然想起了应试,看看表,已经太晚了,好在明天还有一天,索性看下去。
董其昌旁边挂着米友仁的字,米家,他的脑海里浮起米芾等一连串名字,脚步已经走到近人的展区,一幅立轴山水使他大吃一惊。这画面他很熟悉,他曾多次在那云山中遨游,多次出入那松林小径。云山松径都笼罩着雪意,那似乎是活动的,他现在也立刻感觉到雪的飞扬和飘落。当他看到作者米莲予时,倒不觉得惊奇了。米莲予就是他不久前去世的母亲。
米莲予的画旁是她的父亲米顒的一幅行书,逯冬脑子里塞满了记忆的片段,眼前倒觉模糊了。
他记得儿时的玩具是许多废纸,那是母亲的画稿,她常常画了许多张,只取一两张。逯冬儿时的游戏也常是在纸上涂抹,他的涂抹并没有使他成为艺术家,艺术细胞到他这里终止了。他随大流学了计算机专业,编软件还算有些想象力。外祖一家好几代都和字画有不解之缘,母亲因这看不见的关系,当年吃尽苦头,后来又因这看不见的关系被人刮目相看,连她自己的画都被抬高了。米莲予并不在乎这些,她只要好好地画。她的画大都赠给她所任教的美术学校,这幅画曾在学校的礼堂展览过。有的画随手就送人了,家里存放不多。
“看见吗"大何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你看看这价钱!”
逯冬看去,仔细数着数字后面的零。一万两千,十二万,最后弄清是一百二十万。大何用埋怨的口气说:“这些画,你怎么没有收好。"
逯冬不知怎样回答。母亲似乎从没有想到精神的财富会变成物质的财富。事物变化总是很奇妙的。
他又看米顒的行书。这是一个条幅,笔法刚劲有力,好几个字都不认得。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念了几遍,记住两句:只得绿一点,春风不在多。
拍卖要开场了,大何引逯冬又走过一道隔扇,里面有一排排座椅,人声嗡嗡的,逐渐低落。一个人简单讲话后,开始拍卖。
轮到米莲予的那幅《松山雪意图》时,逯冬有几分紧张。母亲的画是母亲的命,一点点从笔尖上流出来的命,现在在这里拍卖,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一百二十五。”一个人报价,那“万"字略去了。“一百三十。”又一个人报价。
逯冬很想收回母亲的作品,把这亲爱的画挂在陋室中,像它诞生时那样。可是他没有力量,现在还在找工作,无力担当责任。这是他的责任吗艺术市场是正常的存在,艺术品是属于大家的。
“二百二十。"有人在报价。
“二百二十万!”主持人清楚地再说一遍,没有回应。主持人第三遍复述,没有回应。锤声咚地响了。《松山雪意图》最后以二百二十万的价钱被人买走。
逯冬觉得惘然而又凄然,这真是多余的感觉。他无心再看下面的拍卖,悄然走出会场。
大何跟了过来。“这儿还有一幅呢。"大何指着厅里的一个展柜,引逯冬走过去,一面说,“我们用不着多愁善感。”
展柜里平放着几幅小画,尺寸不大。逯冬立刻被其中一幅吸引,那是一片鲜艳的黄色,亮得夺目。这又是一张他十分熟悉的画,母亲画时,他和父亲逯萌都在旁边看,黄色似要跳出纸来。“是云南的油菜花,还是新西兰的金雀花"父亲笑问,他知道她哪儿也没有去过。画面远处有一间小屋,那是逯冬的成绩,十五岁的逯冬滴了一滴墨水在那片黄色上。母亲添了几笔,对他一笑,说:“气象站。”逯冬看见了作者的名字——米莲予,还有图章,是逯萌刻的,“米莲予"三个字带着甲骨文的天真。这图章还在逯冬的书柜里。画边又有一行小字,那是米家的一位熟朋友,这幅画是送给她的,因为她喜欢。她拿着画,千恩万谢,说这是她家的传家宝。
“这画已经卖了,五十万元。”大何说。逯冬点点头,向大何致谢,走进电梯。
雪已停了,从电梯里望下去是一片白。逯冬走出大厦,在清新的空气中站了一会儿。
“明天再来应试"他想,大步踏着雪花,向公共汽车站走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雪”的描绘具有象征意味,母亲画作中飞扬飘落的雪花,是主人公逯冬洒脱恣意的内心世界的隐喻。
B.文中详细叙述了《松山雪意图》的拍卖过程,特别是对数字的反复呈现,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特定的现场氛围。
C.为母奔丧却失去工作,艺术世家的后代却成了工程师,声称留做“传家宝"的画却被高价卖出,这些对比隐含了作者的忧思。
D.主人公逯冬是个有自省意识的人,对《葑泾访古图》临摹本的鉴赏和对外祖手书条幅的辨识,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
7.对小说中“大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何穿西服打领带,“笑眯眯"地望着逯冬,体现了身为成功人士的自得。
B.大何邀请没有请柬的逯冬看展览,既有商人的敏感,又不乏对同学的情意。
C.大何对逯冬的“埋怨”主要源于他的价值观念,而非对老同学现状的担忧。
D.大何引导逯冬看另一幅画,希望老同学从迷惘失落中走出,不再多愁善感。
8.简要分析小说中“观景电梯"的作用。(4分)
9.小说的标题“画痕”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子思、孟柯,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御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节选自苏轼《卿论》)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御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注]。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硕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战!尤可畏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注]中侈君: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张吾之宠;扩大国君对自己的宠爱。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见其师历诋A天下之贤人B以自是C其愚D以为古先圣王E皆无足法者F不知G苟卿H特以快一时之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怪,认为……奇怪,意动用法,与《屈原列传》中“又怪屈原以彼其材"的“怪”用法相同。
B.让,谦让,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的“让”意思不同。
C.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之”用法不同。
D.值,遭逢、遇到,与《出师表》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的“值”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虽然师从荀卿,却视其如仇敌,所以事秦后不久便焚烧了儒家经典,完全改变了古代先贤先王的法令制度。
B.苏轼认为夏商的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对于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等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
C.苏轼通过对荀子的考查,认为荀卿图一时痛快而发高论对李斯有激发作用,故将李斯施政弊端归咎于师承影响。
D.关于李斯乱天下的行为是否与荀子有关,苏姚二人持有不同观点,但关于李斯事秦后废仁政之举的过失,二人都不否认。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2)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14.姚鼐不同意苏轼“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这一观点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815年)夏,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寄赠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所作。四者与柳均为王叔文集团要员,永贞革新失败,同谪南方为司马。至本年奉诏入京。时执政大臣有拟启用之者,但阻挠势力太大,仍发边地为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诗人登高所作的抒情诗,诗人遥望海天,引发茫茫的愁思,以一“愁”字挽结全诗,是诗眼所在。
B.“乱飐"斜侵”两个动词忽起狂澜之意,形象描绘了风急雨骤之景,使南国景象于粗犷中透出凄美。
C.诗歌通过变换写景视角,描写诗人举目遥望,因岭树重叠,阻隔了他回望故乡的视线,因而愁肠百结。
D.整首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
16.在为这首诗歌拟写文学评论时,有同学认为尾联体现了诗人“更深的孤独”,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1)古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为“十驾斋”,“十驾"一词出自荀子《劝学》“___,___”
(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分别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是“__"和“__”,令人叹为观止。
(3)在学习《红楼梦》“王熙凤出场"时,老师告诉同学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在古诗词中也有运用,比如“___,___"。
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是的,仿佛一夜间,冬天就(A)地来了。寒流席卷了全国,一向温暖的南方也完全不能幸免。随着冬天一起来的,还有每天都见不到几面的太阳公公,只能用一身正气抵挡的寒冷,能把人吹到秃头的大风和令人莫名忧郁的阴天。冬天仿佛自带着催眠魔咒,让人们躲在被窝,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容易烦躁,脑子也昏沉沉的,仿佛得了“感冒”;但同时心理上紧张、易怒、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却慢慢出现,这就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
为什么会有“冬季心理流感”呢?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冬天气温较低,我们的户外活动量大大减少。日照少、光线不足,下丘脑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失调,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造成困倦、身体疲劳、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症状出现。①。在学习工作的紧张节奏中(B),容易产生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__,②?每天用15分钟晒太阳,晒太阳能有效缓解冬季抑郁情绪。其次,有氧运动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缓解紧张、易怒、焦虑等状态,适当提高运动频率还能增强大脑啡肽的浓度,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另外,冬季要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补充维生素D,少吃点甜食。再次,③_________________。获取社会支持是摆脱负面情绪、调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强有力抓手。
最后,进行自我CBT干预。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即认知行为疗法。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元认知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它其实很简单,就像是写一组分上下组的日记。先写写自己的情绪状态如何,现在在想什么。然后试着去解释,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想法。最重要的是,在写下日记之后,暂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头去看之前写下的东西。此时,要将自己假想成一个陌生人,你对这些文字有什么看法呢?把这些看法写下来。最后简单比较一下,做一个小的总结。研究发现,这样的自我干预对于轻微的情绪问题有着很好的效果。而每当我们感到自己想法、情绪难以控制时,在沉浸于情绪中之前,我们可以拿出手机或者纸笔,把此时此刻的想法诚实地记录下来。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去回看,看看会不会产生新的想法。有没有可能去转变自己的情绪。这样坚持下来可以一步步地提升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0.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第一段中加点的省略号,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百合花》)
B.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探界者"钟扬》)
C.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装在套子里的人》)
D.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22.文章第四段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试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七、作文(60分)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林觉民《与妻书》
每个人都处在独特的时空节点上,林觉民夫妇的遭际与“今日之中国”这一时空节点密切相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BA.“辅食"错误,偷换概念,将“速食食品”偷换成“辅食”,“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无中生有。C.“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错误。由“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可知,旨在说明二者都能激活有利于重复行为的奖赏回路。D.“将无法接受"错误,以偏概全,绝对化。原文是说“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故选B。
2.BB.“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错误,逻辑关系不成立。体重增加未必一定是超加工食品导致的,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只是会“导致肥胖的风险”。故选B。
3.DD.“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错误。“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依然可制成超加工食品,并非不含糖,而是不添加精制糖。故选D。
4.AA.对应文中谈到的“认知障碍"。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饮食习惯只是其中之一,作为论据针对性不强。C.传达的意思是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习惯也可以改变,纳卡布并未表达相关观点。D.和纳卡布的观点无直接关系。故选A。
5.(1)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2)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3)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由“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可概括出: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
②由“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可知,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
③由“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可概括出: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BA.“洒脱恣意的内心世界的隐喻"错误,逯冬在看到画之后感觉“雪的飞扬和飘落”,写出画给与他亲切、真实的感觉,而非他的内心是“洒脱恣意"的。C.“隐含了作者的忧思”错误。“为母奔丧却失去工作,艺术世家的后代却成了工程师"不是作者的忧思。“他随大流学了计算机专业”是逯冬的选择。D.“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错误,逯冬在看外祖手书条幅时感叹“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在对《葑泾访古图》临摹本的鉴赏时并无感慨。“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7.D“希望老同学从迷惘失落中走出,不再多愁善感”错误。大何是无法真正理解老同学迷惘失落的,大何认为逯冬是因为没有拍到二百二十万的画而失落,所以直接将其引到另一幅面前。看另一幅画是想让逯冬知道画作被买走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因此不用“多愁善感"。
8.(4分)(1)观景电梯连接不同空间,为主人公无意中走错楼层的情节提供依据;(2)主人公在面试前反复乘坐观景电梯的细节,表现了他低沉迷茫的心境;(3)小说以走进电梯开始,以走出电梯结束,首尾呼应,结构精巧。(4分)
评分细则:每点2分,“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结构艺术”三个点,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
【解题思路】小说物象作用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高考题【2021年浙江卷】(《麦子》红柯)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麦子"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情节)②“麦子”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人物)③“麦子"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做贡献的主题。(主题)
【审题】这篇小说中的“麦子”既是物象也是标题。这道题还是从传统套路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麦子"作为标题,是一种事物,如何串起全文故事情节?“麦子”与种麦子的主人公有何关联?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人什么作用?“麦子"作为边疆土地的拓展成果,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作用?只要打开了思路,这道题并不难作答。
答题思路
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主题作用+艺术手法作用(“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9.(6分)①十五岁的逯冬在母亲的画作上滴下的一滴墨水;②母亲画作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给主人公留下的精神印迹;③传统艺术留给物质至上社会的一笔文化遗产。(6分)
【解题思路】标题“画痕"在这有多层含义,在作答这个题的时候,一是要找文中出现划痕的词语,理解他们的含义;第二是要找出文中能呈现情感和主题的句子。
①在第31段在逯冬在母亲的画作上留下一滴墨水,“十五岁的逯冬滴了一滴墨水在那片黄色上。”这是划痕的表层含义。
②划痕指画作,是与母亲相关的,有母亲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是对逯冬精神上的“画痕”,是深层含义。
③是整篇文章所要呈现的主旨,指艺术对于当今社会当今时代的影响和意义。是主旨义。
【文本解读】
这篇小说中有深刻的哲理性,也有生活趣味性。文章语言通俗直白,但思想深刻,需要高度概括。文中既有现实生活又有艺术审美。文章的内涵写的相对隐晦,指在当下社会中生活温饱与艺术欣赏,二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是可以和谐统一的。逯冬想要去应聘,但是却被画展所吸引。他自认为自己是没有艺术天赋的,但是在这里看到母亲的画作,看到他人的画作,就已经深深体会到其中的艺术内涵。
标题中的“画”是指逯冬母亲的两幅画作——《松山雪意图》和没有点出名字的黄“花”,上面还有一间叫做“气象站”的小屋。母亲画花时,没打算画“气象站”,是因为逯冬在上面滴了一滴墨水,母亲灵活地将其处理成“气象站”。
小说以“画"为线索,主要叙述了逯冬在一个雪天去应聘因走错电梯误入画展意外看到母亲画作被高价拍卖的故事,当中还穿插了逯冬对《葑泾访古图》的鉴赏和对外祖父一幅行书的辨识。内容丰富,摇曳多姿。
小说典型的环境是“雪”。雪既烘托了人物形象,又富有象征意味,还暗示了作品的主题。逯冬观赏雪景时的相关描写,反映了他低沉迷茫的心境;雪象征着母亲高贵纯洁的精神世界,与大何追求物质的形象形成对比;雪还启发读者思考,当一个人在物质贫困时,该如何对待能够变换成钱的传家宝。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当代作家,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画痕宗璞
1.大雪纷纷扬扬,大片的雪花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把整个天空都塞满了。(“纷纷扬扬"运用叠词,“一片接着一片”为数量词,“塞满"将天空无形化为有形,写出雪的大,狂,让漫天飞雪如在眼前。)
2.逯冬从公共汽车上下来,走进雪的世界。他被雪裹住了,无暇欣赏雪景,很快走进一座大厦,进了观景电梯。这时再看飞扬的雪花,雪向下落,人向上升,有些飘飘然。他坐到顶,想感受一下随着雪花向下落的感觉,便又乘电梯向下。迷茫的雪把这座城市盖住了,逯冬凑近玻璃窗,仔细看那白雪勾勒出的建筑的轮廓,中途几次有人上下,他都不大觉得,只看见那纷纷扬扬的雪。
一、二段主要写了雪。以雪引入整篇文章,以雪塑造物故事发生的环境,并将雪作为线索贯穿文章始终。逯冬也因为这雪而沉溺其中。雪成为了文章最为典型的缥缈的意象。交代了时间、背景,引出写作对象。
3.电梯再上,他转过身。他是一个很普通的计算机工程师,6C因母丧回南方小城去了几个月,回来后原来的职位被人占了,只好另谋出路,现在来这家公司面试。
4.电梯停下了,他随着几个人走出电梯。
5.这是一个大厅,很温暖。有几个人好奇地打量通冬,他很快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
6.正要退出,一个似乎熟识的声音招呼他:“逯冬,你也来了。”这是老同学大何。7A.大何胖胖的,穿一身咖啡色西服,打浅色领带,笑眯眯有几分得意地望着逯冬。(外貌描写“咖啡色西装浅色领带"几分得意”写出了大何作为事业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形态。大何做画展生意的春风得意与逯冬求职的困窘形成对比。)“你来看字画吗是要买吗"
第3段介绍。自己故事真正引入说明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所来的目的是来面试。为故事开端。
第4至8段,故事开始发生转折由前面的看雪景的宁静自然洒脱,到现在遇到同学大何。在阴差阳错之间,大何和逯冬也因为画展有缘相见。
6C.为母奔丧却失去工作,艺术世家的后代却成了工程师,声称留做“传家宝”的画却被高价卖出,这些对比隐含了作者的忧思。×
7A.大何穿西服打领带,“笑眯眯"地望着逯冬,体现了身为成功人士的自得。√
7.逯冬记起听说大何进了拍卖这一行,日子过得不错,是同学里的发达人家。
8.“我走错了,提早出了电梯。”逯冬老实地说。
9.“7B来这里都是有请柬的,不能随便来。"大何也老实地说,“不过,你既然来了何不看看我记得你好像和字画有些关系。”
10.大何所说的关系是指逯冬的母亲是位画家,同学们都知道的。大何又加一句:“你对字画也很爱好,有研究。"他很欣赏自己的记性。
11.逯冬不想告诉他,母亲已于两个月前去世,只苦笑道:“我现在领会,艺术都是吃饱了以后干的活儿。”(“苦笑"表明逯冬内心的无奈。)
第9段大何提出“你和字画有些关系”与下文的“关系"的解答形成前后呼应,前面埋下伏笔,后面进行解答。引出逯冬的母亲是画家。
第11段点出母亲已于两月前去世。逯冬在此认为“艺术都是吃饱以后干的活”,表明逯冬对于艺术并不是十分的欣赏。认为在当下自己生活温饱不能够解决的情况下是无从来理会艺术的。
7B.大何邀请没有请柬的逯冬看展览,既有商人的敏感,又不乏对同学的情意。√
12.他们走进一道木雕隔扇,里面便是展厅了。大何想给逯冬一本拍卖公司印刷的展品介绍,又想:他反正不会买的,不必给他。逯冬也不在意,只顾看那些展品。6D有件董其昌《葑泾访古图》的临摹本,似是一幅雪景。他往窗外去看雪,雪还在下,舒缓多了,好像一段音乐变了慢板。又回头看画,这画不能表现雪的舒缓姿态,还不算好。
13.逯冬想着,6D自嘲大胆,也许画的不是雪景呢。遂想问一问,这是不是雪景。“葑"到底是什么植物以前似乎听母亲说过这个字,也许说的就是这幅画。(“似乎听母亲说过这个字”表现对以前生活的怀念向往。)
14.大何已经走开,他无人商讨,(指自己内心可以交流的人已经没有了自己是孤单的无依靠的在这没有人商讨,没有人和他心意相通。)只好继续看。还是董其昌的字,一幅行书,十分飘逸。旁边有人低声说话,一个问:“几点了"他忽然想起了应试,看看表,已经太晚了,好在明天还有一天,索性看下去。(“应试”成为文章的线索,刚开始要去应试;到现在应是已经太晚了,明天还有一天;到文章最后再来说文还要再去应试。贯穿整篇文章。中间的赏画成为逯冬应试中的一个小插曲,而这种小插曲也是人生在匆忙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诗意美。)
第12段至14段,围绕逯冬和大河去看画展的所见。看到董其昌画里面的雪景,联想到窗外,因此得到暂时心情的舒缓。他想对画中的景色进行商讨一次,可惜无人理会。
6D.主人公逯冬是个有自省意识的人,对《葑泾访古图》临摹本的鉴赏和对外祖手书条幅的辨识,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
董其昌旁边挂着米友仁的字,米家,他的脑海里浮起米芾等一连串名字,脚步已经走到近人的展区,一幅立轴山水使他大吃一惊。这画面他很熟悉,他曾多次在那云山中遨游,多次出入那松林小径。6A云山松径都笼罩着雪意,那似乎是活动的,他现在也立刻感觉到雪的飞扬和飘落。当他看到作者米莲予时,倒不觉得惊奇了。米莲予就是他不久前去世的母亲。(逯冬曾经在画中的山水中遨游,他也曾多次见过这幅画,因此对画中的一情一景都是十分的熟悉,“立刻感觉到雪的飞扬和飘落"写出看到画犹如亲身体验的亲切。)
16.6D米莲予的画旁是她的父亲米顒的一幅行书,逯冬脑子里塞满了记忆的片段,眼前倒觉模糊了。
15段与上文母亲是画家相照应。逯冬看到一幅熟悉的画面为之感到震惊,母亲已经不在,但母亲的画作仍然再次映入眼帘,所以说他感到熟悉,看到作者就是母亲的时候也觉得并不惊奇。
16段。是写米顒的行书。由母亲祖父共同组成的这幅画让路东心中为之温暖并且思念曾经。
6A.文章对“雪”的描绘具有象征意味,母亲画作中飞扬飘落的雪花,是主人公逯冬洒脱恣意的内心世界的隐喻。×
D.主人公逯冬是个有自省意识的人,对《葑泾访古图》临摹本的鉴赏和对外祖手书条幅的辨识,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脱恣意的内心世界的隐喻。×
17.他记得儿时的玩具是许多废纸,那是母亲的画稿,她常常画了许多张,只取一两张。逯冬儿时的游戏也常是在纸上涂抹,他的涂抹并没有使他成为艺术家,艺术细胞到他这里终止了。6C他随大流学了计算机专业,编软件还算有些想象力。外祖一家好几代都和字画有不解之缘,母亲因这看不见的关系,当年吃尽苦头,后来又因这看不见的关系被人刮目相看,连她自己的画都被抬高了。米莲予并不在乎这些,她只要好好地画。她的画大都赠给她所任教的美术学校,这幅画曾在学校的礼堂展览过。有的画随手就送人了,家里存放不多。
18.“看见吗"大何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你看看这价钱!”(表现了商人为利仕途为钱是看注重画的外在价值,而非注重画的内在美。)
19.逯冬看去,仔细数着数字后面的零。一万两千,十二万,最后弄清是一百二十万。(通过三个数字的列举表现出钱金额大,逯冬也为之震惊。)
20.7C大何用埋怨的口气说:“这些画,你怎么没有收好。"(“埋怨的口气”,是替逯冬而感到惋惜,这样珍贵的画自己没有收好而让别人赚了钱。)
第17段是对于以前的回忆,解释自己并没有成为艺术家的原因。说明母亲的形象,通过她爱好的画画,把画随意送给别人,表现出母亲是不慕功名不为钱财,只是将画作当做自身的爱好。
18至20段为大何与逯冬说画作的价值。以21段母亲的想法来回答20段大河对于画对逯冬的埋怨。
6C.为母奔丧却失去工作,艺术世家的后代却成了工程师,声称留做“传家宝"的画却被高价卖出,这些对比隐含了作者的忧思。×
7C.大何对逯冬的“埋怨”主要源于他的价值观念,而非对老同学现状的担忧。√
21.逯冬不知怎样回答。母亲似乎从没有想到精神的财富会变成物质的财富。事物变化总是很奇妙的。(母亲没有想到精神财富会变成物质财富,这同样也是路东所没有想到的)
22.他又看米顒的行书。这是一个条幅,笔法刚劲有力,好几个字都不认得。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念了几遍,记住两句:只得绿一点,春风不在多。(“只得绿一点,春风不在多"在这也是多层含义,即指的是画上的绿只有一点,春风乍现,有一点绿色就可以让整个画面自然美丽。也指作为人,不必过于关注金钱,只要有一点够生活就可以了,但是应该有生活,有美好的理想。)
23.拍卖要开场了,大何引逯冬又走过一道隔扇,里面有一排排座椅,人声嗡嗡的,逐渐低落。一个人简单讲话后,开始拍卖。
24.6B轮到米莲予的那幅《松山雪意图》时,逯冬有几分紧张。母亲的画是母亲的命,一点点从笔尖上流出来的命,现在在这里拍卖,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指意想不到,母亲画画只为艺术爱好,如今画成为金钱的代表。)
22段“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一语双关既指的是眼前的字不认识,也指的是内在的精神是相对匮乏的,没有什么精神文化,不知道对于画作的内在欣赏。
23段拍卖会开始。
24段写拍卖母亲的画。
25.6B“一百二十五。”一个人报价,那“万"字略去了。
26.6B“一百三十。”又一个人报价。
27.逯冬很想收回母亲的作品,把这亲爱的画挂在陋室中,像它诞生时那样。可是他没有力量,现在还在找工作,无力担当责任。这是他的责任吗艺术市场是正常的存在,艺术品是属于大家的。
28.“6B二百二十。"有人在报价。
29.“6B二百二十万!”主持人清楚地再说一遍,没有回应。主持人第三遍复述,没有回应。锤声咚地响了。《松山雪意图》最后以6B二百二十万的价钱被人买走。
30.逯冬觉得惘然而又凄然,这真是多余的感觉。他无心再看下面的拍卖,悄然走出会场。(在竞拍结束之后,王如东觉得“惘然又凄凉"。因为画作成为了一种生意,并不是因为人们欣赏它而购买它,只是因为它有很强的收藏价值,所以来购买它。)
25段到30段写拍卖母亲的《松山雪意图》的过程。价格在不断的上涨。逯冬很想收回自己母亲的作品,作为后代对母亲的怀念,不想让母亲的作品成为被竞拍的商品,但是他无力来承担,他没有办法把他带回。
6B.文中详细叙述了《松山雪意图》的拍卖过程,特别是对数字的反复呈现,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特定的现场氛围。√
31.大何跟了过来。7D“这儿还有一幅呢。”大何指着厅里的一个展柜,引逯冬走过去,一面说,“我们用不着多愁善感。"
32.展柜里平放着几幅小画,尺寸不大。逯冬立刻被其中一幅吸引,那是一片鲜艳的黄色,亮得夺目。这又是一张他十分熟悉的画,母亲画时,他和父亲逯萌都在旁边看,黄色似要跳出纸来。“是云南的油菜花,还是新西兰的金雀花”父亲笑问,他知道她哪儿也没有去过。画面远处有一间小屋,那是逯冬的成绩,十五岁的逯冬滴了一滴墨水在那片黄色上。母亲添了几笔,对他一笑,说:“气象站。"逯冬看见了作者的名字——米莲予,还有图章,是逯萌刻的,“米莲予”三个字带着甲骨文的天真。这图章还在逯冬的书柜里。画边又有一行小字,那是米家的一位熟朋友,这幅画是送给她的,因为她喜欢。她拿着画,千恩万谢,说这是她家的传家宝。(“传家宝"在当下人们的名利追逐之下,被卖出去,并没有被十分的珍惜。颇具讽刺意味。)
31段是承上启下段,由大何指出展柜说还有一幅画的展示。
32段介绍画的内容。那一幅画是鲜艳的黄色,是逯冬十分熟悉的画,这幅画让逯冬感受到当下人们的唯利是图。
7D.大何引导逯冬看另一幅画,希望老同学从迷惘失落中走出,不再多愁善感。×
33.“这画已经卖了,五十万元。”大何说。逯冬点点头,向大何致谢,走进电梯。
34.雪已停了,从电梯里望下去是一片白。逯冬走出大厦,在清新的空气中站了一会儿。
35.“明天再来应试。"他想,大步踏着雪花,向公共汽车站走去。
文章结尾是33~35段。走出电梯及之后,所望见的一片雪白。雪已经停了。预示曾经逯冬看画的美好理想已经终止,人最终还是要生活在当下。所以逯冬说“明天再来应试”。
文章想要呈现的是人们内心的美好世界,但是人不能够只生活在艺术的希望中,还应该有现实生活。逯冬从大厦中走出来,也是在迈向现实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荀卿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谈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一篇议论文。节选部分主要是论述了荀卿的学说及为人。认为荀子喜欢标新立异,认为其刚愎自用、自许太过。并且由此还影响了荀子的弟子李斯,让李斯以为古先圣王皆不足法,李斯便毫无顾忌地破坏旧制,而荀卿自己也没料到其言论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文章通过对荀子的学说和行为进行分析批判,表达了苏轼对学术传承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不良后果的担忧,强调了学说的正确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苏轼自身对于正统儒家思想的维护和对离经叛道观点的警惕。
材料二:
《李斯论》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翻案散文。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事秦,行暴政,故天下乱。作者反驳苏轼观点。作者认为,李斯事秦从未实行荀卿之学,其主要问题在于趋时,即投侈君之所好而邀恩宠,以保持自己的权势地位。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论为仕的经验教训,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地位、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作者最后作出结论“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文章论析为臣之道,批判了李斯的趋时行为,认为臣子不应为自身利益阿附甚至助长君主的悖谬无义之政,否则不仅会亡国,还会害己。同时借古讽今,影射当时社会中类似的不良现象,表达了对正确为臣之道和良好政治风气的期望。此文主旨鲜明,立论新颖,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有物有序能发人深省的文章。
材料一: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子思、孟柯,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御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怪:动词,感到奇怪。《促织》:“怪石乱卧”,形容词,奇怪的。
事:师从。既而:不久。
不啻:无异于;如同。《促织》:“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不如,比不上。
顾:顾虑;考虑。《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
让:谦让。《苏武传》:“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意:料想。《促织》:“岂意其至此哉"
自许:自夸;赞扬自己。甚:严重。
是以:所以。《屈原列传》:“是以见放”。
考:查考。
奋:骄矜傲慢。《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奋。
恃:依仗。
诋:诋骂。
法:学习,效法。
快:动词,顺遂、舒服。如:大快人心。
祸:灾难。
明:阐明。激:激发。《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激荡的。
过去常对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感到奇怪,他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真可以说不过是当强盗、仇敌来看待。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如此众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那位弟子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如果做父亲的杀人报仇,他的儿子必定会行凶打劫。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
(节选自苏轼《卿论》)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御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注]。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硕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战!尤可畏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以:认为。《屈原列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认为。
是:这。《论语》:“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然:正确。事:侍奉。一:完全。
成:已有的。
然:但是。《史记》:“沛公然其计,从之。"赞同。“不以为然”,对、正确。
使:假设。《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固:本来。
厌:满足。《短歌行》“山不厌高”。
善:好。
逆探:试探,猜度。逆,猜测。
中:zhònq,投合。张:扩大、增强。
尽:完全。
恣肆:恣意、任意。恣意妄为。
治:统治。
督责:督察检查并责之以法。
设:假设。《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修筑。
值:遭逢、遇到。《游园不值》
不出于此:不会如此。
儒效:儒学治世的功效。
治世:太平社会。
要:关键。
谓:认为。
探:探察。
隐:隐情。
委曲:委屈顺从。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在秦国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但是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满足。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国君对自己的宠爱。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经》《尚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趋于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经历的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于现实的主子罢了。况且人做善事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没听说过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太平社会的关键。但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罪行推及荀卿,不也是差得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商鞅;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李斯。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的国君的隐情,一味地采取委屈顺从变化的手段来求得世俗喜好的人,这些人的为人尤其可怕啊!尤其可怕啊!
10.BDF【解题思路】看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首先整个句子的主语是“彼”(李斯);其次,后面几个句子则承前省略的主语;接着,根据语法和语义判断,“以为"作为动词,其前面应该断开,而“知”有否定副词“不"修饰,“不”前面要断,最后,根据语法可知“诋"为动词,其后应该接宾语,那么就得在B处断。
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
11.B“让,谦让”错误,这里的意思是责备。句意:敢于发表高论,不顾忌别人的非议。因此选择B【解题思路】A“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意为又诧异屈原凭着自己的才能。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意为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两句的让字意思其实相同。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意为不知句子停顿,有疑惑解决不了;两个的“之”,都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意为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
12.A“李斯虽然师从荀卿,却视其如仇敌,所以事秦后不久便焚烧了儒家经典,”错。原文: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翻译:过去常对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感到奇怪,他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真可以说就像当强盗、仇敌来看待。根据原文可知,视师如仇敌,和焚烧儒家经典,无前后因果关系,另外,原文也只是说“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也是对其师,对象也不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4分)
(2)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的国君的隐情,一味地采取委屈顺从变化的手段来求得世俗喜好的人,这些人的为人尤其可怕啊!(4分)
14.(5分):①秦的变法源于商鞅,李斯在秦国所为是继商鞅法家之学而已;②李斯所为更多的是“趋时附势”,扩大国君对他的宠爱,谈不上实践某个学说;③李斯舍弃了荀子“述先王而颂言儒效"之学。(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解题思路】①分析秦国发展,李斯在秦国所为是继商鞍法家之学而已(李斯助之)。②分析李斯行为,他是“尽舍其师荀卿之学”,无所谓用了荀卿之学。③文本反复强调“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他的所为更多的是“趋时附势”,扩大国君对他的宠爱,谈不上实践某个学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15.CC.“阻隔了他回望故乡的视线"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是说作者与漳、汀、封、连四州好友彼此不能相见。
16.赞同。尾联写远放边州,尚幸五人同来,可各自偏处一隅,音信难达。(1)诗人不被世人理解,被打击,被排挤,已显孤独;(2)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漳、汀、封、连四州好友彼此不能相见,亦是孤独;(3)尾联“共来”二字有相伴而来之意,看似在孤独中有一丝慰藉,以此蓄势,却又以“犹自"二字反跌,点出音书竟然不能互通之遗恨,乃更深的孤独。三层孤独沉郁唱叹,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九曲回肠。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明确:赞同。诗人通过三层孤独沉郁的唱叹,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九曲回肠。结合注释“四者与柳均为王叔文集团要员,永贞革新失败,同谪南方为司马”写诗人被贬的处境,已显孤独;“岭树重遮千里目"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好友彼此不能相见,亦是孤独;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可见孤独之深。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3)示例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示例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示例三: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示例四: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评分标准】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18.【答案】A猝不及防/铺天盖地B左支右绌/顾此失彼(2分。每填对一个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成语不给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19.【答案】①巧用拟人修辞,“随着冬天一起来的,还有每天都见不到几面的太阳公公”赋予描写对象“阴冷天气"以人的特征;②使用了夸张修辞,“能把人吹到秃头的大风”生动展现了风势之大。(4分。一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20.D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含义的能力。文中省略号与D项中的省略号都表示列举词语的省略。A项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B项和C项表示语意未尽。
21.①另一方面是因为外部压力激增②如何缓解“冬季心理流感"症状呢③尽可能获取身边人的支持(6分。每句2分,意思相近即可,超过字数整体扣1分,关键词包含在答案中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前文“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可知该处应填另一方面的原因,再根据后文“学习工作的紧张节奏”,可推测出该处的意思应为外部压力增大。第二处,结合前一段的“为什么会有‘冬季心理流感’”,再加上后文都是介绍怎么做··.··,可知该处应填如何/怎么缓解。第三处,根据后文“获取社会支持是摆脱负面情绪、调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强有力抓手"可知,该处的意思是获取身边人的支持。
22.【答案】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②以“我”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生活,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交流,增强了亲切感。(4分。第一人称2分,一点1分;第二人称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作文(60分)
材料以林觉民夫妇的遭际与“今日之中国"这一时空节点的关系,来引发对个体与所处独特的时空节点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独特的时空节点,或促成个体的发展与成就,或制约乃至扼杀个体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受益或受制于独特的时空节点,被成就、被裹挟,却也能将个人力量反作用于时空,引发时空的变化。
由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个体虽受时空影响,却积极反作用于时空
个体不受时空影响,坚守自我
个体充分有效利用时空(顺应时空),发展成就自我;
以上是官方给出的参考,下面是我看到的很喜欢的方向,不建议学,估计以大家的能力驾驭不来,绝大部分改卷老师也未必能理解接受。
看到此题“今日之中国”与“新时代的青年"字眼,不少同学可能会将作文导向宏大叙事,或谈论“吾辈青年”云云。但实际上,本题考查的更多是“人与时代(社会)"这一命题,命题人也正试图从中发掘思辨点。毋庸置疑,这个命题异常庞大,也并未聚焦个体生活的某些更为细腻的问题,当然也带来了更加广阔甚或过于宽泛的思考空间:人与时代的命运羁绊、交织、缠绵昭示的是整个文学与史学念兹在兹的母题。而巧合的是,笔者近来阅读了南京大学沈卫威教授的新书《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和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的新书《危机时刻的知识分子》,其间论述大可相映成趣,而对此题思考也有所裨益,参见下文:
激进与保守之“结”,既是认识论上的,也是方法论上的问题,这一哲学之“结"即中国学术之“结”,也是中国人思想之“结"。激进保守如影随行,互为存在。特别是每一个体,会因时空变换而形影互换、互为消长,或依附在真实的面相与表演的形象上,更可能是真实的情景与隐喻的情景同在。在新旧文化、新旧文学、新旧道德、新旧思想这个既相互纠结又激烈争锋的角斗场上,胡适得到蒋介石“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的盖棺定论。挑战胡适的吴宓,陷入婚姻与爱情的困境,便说出肺腑之言:“宓本具浪漫之特质,急激而重感情。……宓则以本身提倡道德及旧礼教,乃偏有如此之遭遇。"
这里可以往前翻看历史。1840年以后,大清帝国因内忧外患,遭遇空前危机,朝野人士面对外来冲击,从洋务派到维新派,逐步明确并提出了最为实际的回应,就是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6年,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后序》一文中明确表示:“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同年,他在《变法通议》中更是强调:“自古未有不通他国之学,而能通本国之学者。亦未有不通本国之学,而能通他国之学者。"
先前思想激进而后转向文化保守的王国维,与先前思想保守而后转向文化激进的傅斯年,以及反对胡适及新文化的“国粹主义”者梅光迪,在这个学术结点上与梁启超看法大同小异,即大方向上一致。
作为与主体“自我"相对存在的“他者”,或作为中心范畴的“本土"与对应存在的“他者”,都是强调由于他人意识出现,自我意识才会显现。自我与他者,本土与他国,都会因主体立足空间的置换而发生改变。晚清民初,以“国粹"国故”“国学"为号召的本土保守思潮的兴起,自然是回应他者激进思潮的涌入。中体西用的实用工具理性,试图化解本土与他者的矛盾冲突,将两者整合在实际的行为之中。但彼此的主体空间都保留有自我的向度。真正的学者是有偏爱、有极端趋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 物理(含答题卡、答案)
- 【高考总动员】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9-基因的表达-
- 《线路媒体介绍》课件
- 生物质锅炉操作和维修试题
- 《创业学课件定稿》课件
- 【名师课堂-备课包】2013-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第1节2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癫痫发作急救与护理
- 离职证明(标准模版)
- 钢板桩围堰施工专项方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版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 宝玉石鉴定指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
- 100以内加减法混合题带括号
- 药物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DL-T5440-202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 《自然生态降解聚乙烯工业包装膜》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