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_第1页
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_第2页
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_第3页
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_第4页
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二〇〇九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调查分类 3第三章调查区划 9第四章一般调查 13第五章重点调查 17第六章统计与制图 27第七章质量管理 30第八章调查材料汇总 32第九章附则 33附录1名词解释 34附录2湿地区名录 38附录3湿地调查记录表 39附录4湿地调查统计表 56附录5重庆市一、二、三级流域及其代码 67附录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68附录7地下水质量标准 70附录8重庆湿地植被分类及其分布 72附录9湿地植物群系名称确定 76附录10湿地编码规定 79PAGE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依据1、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开展2010年湿地资源调查的通知》(林湿调字[2009]59号)2、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林湿调字[2009]4号)3、《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4、《重庆市湿地保护规划》(2006-2030)第二条调查目的任务查清重庆市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现状,了解湿地资源动态消长规律,建立重庆市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市湿地资源全面、客观分析评价的目标,为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履行《湿地公约》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服务。第三条调查范围重庆市境内各类湿地,包括面积大于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第四条调查分类根据湿地的重要性、调查内容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一般调查是指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要求的湿地斑块进行面积、湿地类型、分布、植被类型、主要优势植物和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的调查。重点调查是指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湿地进行详细调查:1、已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2、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3、已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中的湿地;4、已建立的湿地公园中的湿地;5、除以上条件之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湿地:1)重庆特有湿地类型2)分布有特有的濒危保护物种的湿地;3)面积≥10000公顷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水库;4)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第五条调查内容一、一般调查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的湿地类型、面积、分布(行政中心、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水源补给状况、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种类、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河流湿地的河流级别。二、重点调查除一般调查内容外,还应调查:1、自然环境要素:包括位置(坐标范围)、平均海拔、地形、气候、土壤;2、湿地水环境要素:包括水文要素、地表要素和地下水水质;3、湿地野生动物:重点调查湿地内重要陆生和水生湿地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及生境状况,包括水鸟、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以及该重点调查湿地内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贝类、虾类、蟹类等;4、湿地植物群落及植被;5、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第六条调查时间和季节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的遥感影像解译应选取近两年丰水期的影像资料。如果丰水期的遥感影像的效果影响到判读解译的精度,可以选择最为靠近丰水期的遥感影像资料。湿地的外业调查应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季节进行。第二章调查分类第七条湿地分类根据《湿地分类》标准,全国湿地划分为5类34型。重庆市湿地划分为4类16型,其划分标准详见表1。表1重庆市湿地类、型及划分标准代码湿地类代码湿地型划分标准2河流湿地201永久性河流常年有河水径流的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202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一年中只有季节性(雨季)或间歇性有水径流的河流。203洪泛平原湿地在丰水季节由洪水泛滥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内陆三角洲所组成。204喀斯特溶洞湿地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溶洞集水区或地下河/溪。3湖泊湿地301永久性淡水湖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303季节性淡水湖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湖泊(泛滥平原湖)。4沼泽湿地401藓类沼泽发育在有机土壤的、具有泥炭层的以苔藓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沼泽。402草本沼泽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403灌丛沼泽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407沼泽化草甸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型,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408地热湿地由地热矿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409淡水泉/绿洲湿地由露头地下泉补给为主的沼泽。5人工湿地501库塘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为主要目的而建造的,面积不小于8公顷的蓄水区。502运河、输水河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503水产养殖场以水产养殖为主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504稻田/冬水田能种植一季、两季、三季的水稻田或者是冬季蓄水或浸湿的农田。第八条流域分类全国划分为11个一级流域、81个二级流域、211个三级流域。重庆市境内流域划分1个一级流域、6个二级流域、7个三级流域(详见附录5)。第九条地貌分类一、内陆地区中山:海拔为1000-3500米的山地;低山:海拔为500-1000米的山地,相对高程大于200米;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程小于200米;湖积平原:由湖泊沉积物淤积而形成的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育而成。二、河口区河口:河流的终段,是河流和受水体的结合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海洋、湖泊、水库和河流等,因而河口可分为入湖河口、入库河口和支流河口等。第十条土壤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0),重庆土壤共划分为8个土类,其中湿地土壤7个土类,详见表2。表2重庆市土壤分类一览表土类代码土类代码黄壤40潮土380黄棕壤50山地草甸土410石灰(岩)土310水稻土500紫色土330(1)黄壤黄壤是重庆市山地垂直气候带上的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的化学分解和淋溶作用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受淋溶,硅流失,铁、铝化合物则相对富集,表现明显的脱硅富铝作用,粘粒的硅铝率为2.2—3.2,比红壤高。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游离氧化铁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矿(Fe2O3·3H20)等多水氧化铁,铁的水化结果,使土壤呈现出明显的黄色至腊黄色,尤以心土层因粘粒的淀积,颜色更为鲜艳。土壤pH值均为4.5-5.5,一般自然肥力较高,表土层有机质,含氮分别可达4-6%和0.2%。淀积层钛、铝、铁稍有积累,钾、钠略有减少。(2)黄棕壤黄棕壤主要分布在1300—2000米的中山及山原地带。自然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土壤形成特点是脱硅富铝化作用较弱,粘粒硅铝率3.17—2.49,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的淋溶淀积不明显,硅的变化很小,铁、钛、铝稍有积累,钾无明显变化。土壤矿物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有少量蒙脱石。表层有机质累积明显,心土层黄棕至灰棕色,pH值5.0左右。(3)石灰(岩)土发育于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等风化物上,分布在石灰岩山区岩溶区山顶的岩系或谷地低洼处。其母质为残坡积物,富含碳酸钙,多生长喜钙草本植物,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土壤有机质累积在表层,与土壤中的钙生成腐殖酸钙,将土壤染成黑色。土壤富铝化作用弱,硅铝率为2.4—2.5,粘土矿物以蛭石、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和少量绿泥石、蒙脱石和石英。(4)紫色土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壤,颜色紫红色。形成紫色土的母岩性质松脆,吸热性强,易受热胀冷缩影响,极易崩解成碎屑,碎屑物能在短时间内风化变细成土,因此,紫色土的发育常处在相等的幼年阶段,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微弱,粉砂粒矿物组成除石英外,主要为长石、云母等原生矿物;粘粒部分则以蒙脱石、水云母为主。根据土壤中钙质淋溶程序不同,紫色土有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之分。(5)潮土潮土发育于近代河流冲积物及潮积物,是受地下水影响的半水成土。分布于滨湖平原,各大小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沟谷阶地。其特点:形成时间短,发育度弱,脱硅富铝不明显,硅铝率在3.28~3.46之间,高于红壤;沙粘相间,层次明显,表层物理性砂粒含量在60~85%之间,质地沙壤至粘壤土,因地下水丰富,干旱时有夜潮现象;土层深厚,肥力较高,pH值7.0-8.0,常年地下水位80厘米以下,有机质含量2.0-2.5%,含氮0.10-0.20%,碳氮比为9.0,全量化学组成氧化钙、镁、磷、钾较丰富。但潮土也有缺素问题,一般在作物生长后期有缺氮现象,轻质土缺钾较普遍,微量元素中锌、硼有效性低,施用锌、硼效果好。(6)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原或山顶,植被为高山矮林或灌草丛。母质为砂岩、石灰岩复层的残积物。山地草甸土主要特征是土层不厚,50—80厘米,pH值5.0—7.0,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呈黑色或暗棕至暗黄棕色,且草根盘结层发育,软而具弹性。腐殖质层明显,厚度10cm左右。(7)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水耕熟化条件下的土壤。山、丘、平原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28米,均有分布,水稻土的形成,除耕作措施影响外,还受灌溉、排水、渍水影响,在土体中形成特定的发生土层。有耕作层(A),犁底层(P),淀积层(B),潴育层(G、g),漂洗层(E、e),母质层(C)。淹水种稻是水稻土主要水育成土过程。由于地形,母质及耕作制度不同,水育过程有强有弱,因此,有淹育、潴育、潜育、漂洗等不同成土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水稻土亚类。第十一条泥炭厚度分类沼泽湿地的泥炭(有机质含量≥30%,或有机质含量≥300g/kg)厚度划分为3类:薄层:<50cm;厚层:50-200cm;超厚层:>200cm。第十二条地表水质量分类地表水质量划分为5类,划分标准执行附录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第十三条地下水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划分为5类,划分标准执行附录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第十四条其它分类一、水文要素分类1、水源补给状况划分为地表径流补给(河流补给、冰雪融水、坡面径流)、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泉水、地下水)、人工补给、综合补给,共5类。2、流出状况划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没有,共5类。3、积水状况永久性积水:地表被天然水永久覆盖(除特别干旱年份);季节性积水:地表被半永久性覆盖,当表面缺水时,地下水位处在地表或附近;间歇性积水:地表被暂时性覆盖,地表水在一年中出现时间较短,但地下水位低于土壤表面;季节性水涝:地表长期被水饱和,但地表水很少出现。二、水质要素分级1、pH分级极强酸:1.00-2.99强酸性:3.00-3.99酸性:4.00-4.99微酸性:5.00-6.49中性6.50-7.49弱碱性:7.50-8.49碱性:8.50-9.90强碱性:10.00-11.49极强碱:>11.502、矿化度分级(单位:g/L)淡水:<1.00微咸水:1.00-2.99咸水:3.00-10.0盐水:>10.03、透明度分级标准(单位:m)不透明:<0.05很浑浊:0.05-0.24浑浊:0.25-2.49清:2.50-25.0很清:>25.04、营养状况分级水体的营养状况分级评价项目为总磷、总氮、透明度3项,控制标准可参照表2给出的浓度值;营养状况分级按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三级评价。表2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营养状况分级评分值总磷(mg/m3)总氮(mg/m3)透明度(m)贫营养101.02010.0204.0505.0中营养30101003.040253001.550505001.0富营养6010010000.507020020000.408060060000.309090090000.201001300160000.12注:评价方法用评分法,具体做法为:①查表将单参数浓度值转为评分,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可采用相邻点内插,或就高不就低处理;②几个参评项目评分值求取均值;③用求得的均值再查表得营养状况等级。三、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1、种植业:水稻田、其他灌溉、园艺和非灌溉农用地;2、养殖业:养殖鱼、虾、蟹、贝类等;3、牧业:放牧牛(羊、马等)的牧场或作为集约畜牧业的草料基地;4、林业: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5、工矿业:泥炭、原油开采、薪炭、采沙等;6、旅游和休闲:包括各种被动和主动的娱乐、捕猎等;7、水源地: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地下水回灌等;8、其它利用方式:未包括在以上利用方式范围内的其它利用方式。四、保护状况分类1、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自然保护区;2、自然保护小区;3、湿地公园:包括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4、湿地多用途管理区。五、受威胁状况分类1、湿地受威胁因子(1)基建和城市建设(2)围垦(3)泥沙淤积(4)污染(5)过度捕捞和采集(6)非法狩猎(7)水利工程和引排水的负面影响(8)盐碱化(9)外来物种入侵(10)过牧(11)森林过度采伐(12)沙化(13)其它2、受威胁状况等级(1)安全:基本未受干扰,保持原有生境状况(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人烟稀少的地方)。(2)轻度:受到轻度干扰,生境类型没有明显改变,停止干扰后生境状况可较快恢复。(3)重度:受到某一威胁因子的影响较严重或同时受到多个因子的威胁,干扰严重,原有生境类型基本消失,难以逆转。

第三章调查区划第十五条调查区划系统湿地调查区划按照重庆市→湿地区→湿地斑块进行。第十六条湿地区划分湿地区是指由多块湿地斑块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水文联系和生态功能的湿地复合体。在划分湿地区时,应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貌单元的独立性,符合下述条件的湿地应单独划为一个湿地区,其它零星湿地则以县域为单位区划,按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1、国际重要湿地;2、国家重要湿地;3、根据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需要划分并列入本市调查实施细则的湿地。结合第一次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以及《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公布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第十七条湿地斑块划分湿地斑块是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的最小基本单位。下列区划因子之一有差异时,应单独划分湿地斑块:1、三级流域不同;2、湿地型不同;3、县级行政区域不同;4、土地所有权不同;5、保护状况不同;6、湿地受威胁等级不同;7、湿地主导利用方式不同。单个湿地小于8公顷,但各湿地之间相距小于160米,且湿地型相同的,区划为同一湿地斑块,但仅统计湿地的面积。第十八条湿地斑块的边界界定1、河流湿地河流湿地按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进行边界界定。河床至河流在调查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为洪泛平原湿地,包括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的内陆三角洲。如果洪泛平原湿地中的沼泽湿地区面积不小于8公顷,需单独列出其沼泽湿地型,统计为沼泽湿地。如沼泽湿地区小于8公顷,则统计到洪泛平原湿地中。干旱区的断流河段全部统计为河流湿地。干旱区以外的常年断流的河段连续10年或以上断流则断流部分河段不计算其湿地面积,否则为季节性和间歇性河流湿地。河流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4进行。表4河流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代码湿地型现地界定标准201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采用的遥感影像图上有明显河道和水流痕迹。202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在所用遥感影像图上有明显河道痕迹。干旱地区的全部断流河段包括在内。203洪泛平原湿地河床至河流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内陆三角洲204喀斯特溶洞湿地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溶洞集水区域或地下河/溪。2、湖泊湿地如湖泊周围有堤坝的,则将堤坝范围内的水域、洲滩等统计为湖泊湿地。如湖泊周围无堤坝的,将湖泊在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覆盖的范围统计为湖泊湿地。如湖泊内水深不超过2米的挺水植物区面积不小于8公顷,需单独将其统计为沼泽湿地,并列出其沼泽湿地型;如湖泊周围的沼泽湿地区面积不小于8公顷,需单独列出其沼泽湿地型;如沼泽湿地区小于8公顷,则统计到湖泊湿地中。湖泊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5进行。表5湖泊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代码湿地型现地界定标准301永久性淡水湖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303季节性淡水湖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淡水湖(泛滥平原湖)。3、沼泽湿地沼泽湿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凡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均统计为沼泽湿地:(1)受淡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2)生长有沼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3)有泥炭积累,或虽无泥炭积累,但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潜育层。在野外对沼泽湿地进行边界界定时,首先根据其湿地植物的分布初步确定其边界,即某一区域的优势种和特有种是湿地植物时,可初步认定其为沼泽湿地的边界;然后再根据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确定沼泽湿地的最终边界。本次调查中,将虽不全部具有沼泽湿地三个特征的沼泽化草甸,地热湿地,淡水泉/绿洲湿地统计为沼泽湿地。沼泽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6进行。表6沼泽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代码湿地型现地界定标准401藓类沼泽发育在有机土壤的、具有泥炭层的以苔藓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沼泽。402草本沼泽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403灌丛沼泽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407沼泽化草甸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型,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408地热湿地由地热矿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409淡水泉/绿洲湿地由露头地下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4、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包括面积不小于8公顷的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稻田/冬水田等。人工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7进行。表7人工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代码湿地型现地界定标准501库塘包括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而导致的积水区,包括水库、农用池塘、城市公园景观水面等。502运河、输水河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以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503水产养殖场包括淡水养殖的鱼池、虾池和沿岸高位养殖场所。淡水养殖场一般有规则分布在自然湖区和河流湿地周边,区划时与农用库塘区别。沿岸高位养殖场区划时与近海与海岸湿地相区别。504稻田/冬水田能种植一季、两季、三季的水稻田或是冬季蓄水或浸湿的农田。第十九条湿地编码为适应湿地管理标准化、信息化以及湿地调查工作的需要,每一个湿地斑块应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即湿地编码。湿地编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湿地编码固定位统一为7位。其编制原则为:编码第一、二位为重庆市代码。编码第三位为湿地类,为数字1-5。编码第四位为扩充码,暂时为0。编码第五、六、七位为湿地区顺序码。对于以县域为单位区划的零星湿地区,编码采用各区县(自治县)的6位行政区划国标代码。

第四章一般调查第二十条调查方法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和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则应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遥感无法解释的湿地型和植被类型,也应通过实地调查来补充完成。一、遥感判读准备工作1、获取调查区相关图件和资料图件:包括调查区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湿地、流域等专题图;资料:包括调查区有关的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等。2、遥感数据源的选择遥感数据的获取应在保证调查精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数据源。一般应保证分辨率在20m以上,云量小于5%,最好选择与调查时相最接近的遥感影像,其时间相差一般不应超过2年。3、遥感数据源处理对遥感数据要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根据1:5万地形图进行几何精校正。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按标准生成数字图像或影像图。4、解译人员的培训为了保证遥感数据解译的准确性,要对参加解译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技术标准,掌握GIS与遥感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的使用。解译人员除进行遥感判读知识培训外,还应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野外实践培训等。5、建立分类系统及代码。具体参见湿地分类技术标准与湿地编码规定。二、建立解译标志1、选设3-5条调查线,调查线选设原则为:(1)在遥感假彩色上色彩齐全(2)对工作区有充分代表性(3)实况资料好(4)类型齐全(5)交通方便2、线路调查通过对遥感假彩色像片识别,利用GPS等定为工具,建立起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对应关系。3、室内分析依据野外调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湿地图、水系图、湿地分布图及有关物候等资料),建立遥感假彩色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形状、图形、纹理、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特征与相应判读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4、制定统一的解译标准,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景观形成统一认识,并对各类型在遥感信息影像上的反映特证的描述形成统一标准,形成解译标志,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不同遥感影像资料或遥感影像资料时相差异大的,应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5、判读工作的正判率考核选取30-50个判读点,要求判读人员对湿地型进行识别,只有湿地型正判率超过90%时才可上岗。不足90%进行错判分析和纠正,并第二次考核,直至正判率超过90%。并填写判读考核登记表和续订判读解译标志表。三、判读解译1、人机交互判读判读工作人员在正确理解分类定义的情况下,参考有关文字、地面调查资料等,在GIS软件支持下,将相关地理图层叠加显示,全面分析遥感影像数据的色调、纹理、地形特征等,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解译标志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类型。以面状图斑和线状地物分层解译。建立判读卡片并填写遥感信息判读登记表。2、图斑判读要求以图斑为基本单位进行判读时,采用遥感影像图进行勾绘判读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勾绘判读为主,GPS野外定位点为辅。每个判读样地或图斑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作为该判读单位的唯一识别标志。并按判读单位逐一填写判读因子,生成属性数据库。3、河流的判读判读范围为宽度在10m以上、长度在5km以上的全国小型河流。如果遥感影像达不到解译要求,可以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进行,即借助地形图和GPS野外定点调查现地调绘。4、双轨制作业以样地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两名判读人员对同幅地形图内的遥感判读样地分别进行判读登记。判读类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可对不同点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以图斑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一人按图斑区划因子进行图斑区划并进行判读,另一人对前一人的区划结果进行检查,发现区划错误时经过协商进行修改;区划确定后第二人进行“背靠背”判读,判读类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可对不同图斑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5、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是对遥感影像的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的准备与培训、判读及外业验证等各项工序和成果进行检查。组织对当地熟悉和有判读经验的专家对解译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理及错误的判读及时纠正。四、湿地型的判读精度要求沼泽湿地:85%以上,其他湿地:90%以上。五、数据统计1、面积求算遥感影像解译完成后,在GIS软件中,将面状湿地解释图、线状湿地解释图、分布图和境界图进行叠加分析,求算各图斑的面积,面积单位为公顷,输出的数据保持小数点后一位。解译出的主要单线河流的面积统计,可根据野外调查给出平均宽度而求得。2、统计全市按区县(自治县)统计各湿地类、湿地型及其面积和其他相关数据,也可按二级流域统计各湿地型的面积。第二十一条一般调查内容1、湿地斑块名称:根据现有的湿地斑块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的自然地物、居民点等进行命名。2、湿地斑块序号:按照湿地斑块在湿地区中的顺序进行填写。3、所属湿地区名称:根据已有的湿地区名称填写。4、湿地区编码:根据湿地编码的相关规定进行填写。5、湿地型:按照湿地分类的要求,分34型进行填写。6、湿地面积(公顷):直接填写遥感影像解译的湿地斑块的面积。7、湿地分布:分行政区和中心点地理坐标填写。8、所属流域:按照全国一、二、三级流域的划分,按代码填写到三级流域。9、河流级别:仅河流湿地需填写。10、平均海拔(米):填写湿地斑块的平均海拔。11、水源补给状况:按照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综合补给5个类型填写。12、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13、湿地植被面积(公顷):以遥感解译为主,配合野外现地调查验证。14、群系名称:以遥感解译为主,配合野外现地调查验证。15、优势植物:填写野外调查到的主要优势植物种。16、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根据湿地斑块区划原则填写划分湿地斑块的因子。存在多个因子时,可以重复填写或选择。17、保护管理状况:包括已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

第五章重点调查第二十二条调查方法重点调查的湿地斑块调查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和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或遥感无法解译湿地型,则应通过实地调查来补充完成。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与植被、湿地保护与利用状况、受威胁状况等的重点调查,以重点调查湿地为调查单元,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选取适合的时间和季节、采取相应的野外调查方法开展外业调查,或手机相关的资料。第二十三条重点调查湿地斑块的调查内容1、湿地斑块名称:根据现有的湿地斑块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的自然地物、居民点等进行命名。2、湿地斑块序号:按照湿地斑块在湿地区中的顺序填写。3、所属重点调查湿地名称:填写湿地斑块所在的重点调查湿地名称。4、所属湿地区名称:根据已有的湿地区名称填写。5、湿地区编码:根据湿地编码的相关规定填写。6、湿地型:按照湿地分类的要求,分34型进行填写。7、湿地面积(公顷):直接填写遥感影像解译的湿地斑块的面积。8、湿地分布:分行政区和中心点地理坐标填写。9、平均海拔(米):填写湿地斑块的平均海拔。10、所属流域:按照全国一、二、三级流域的分类,填写到三级流域。11、河流级别:仅河流湿地需填写河流级别。12、水源补给状况:按照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综合补给5个类型填写。13、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14、主导利用方式:根据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填写湿地的主导利用方式。15、湿地植被面积(公顷):以遥感解译为主,配合野外现地调查验证。16、群系名称:填写野外调查到的湿地植物群系名称。17、优势植物:填写野外调查到的主要优势植物种。18、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根据湿地斑块区划原则填写划分湿地斑块的因子。存在多个因子时,可以重复填写或选择。第二十四条自然环境要素调查一、调查方法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野外调查是对湿地设立一定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典型样地的数量要求包含整个湿地的各种资源和生境类型。对野外难以获取的数据,可以从附近的气象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二、湿地地貌调查以湿地区内的主体地貌作为湿地地貌,根据野外观察到的地貌类型填写。三、湿地气象要素调查1、年均降水量(mm):多年平均值和变化范围;2、年均蒸发量(mm):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观测值,应统一换算为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3、年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变化范围;4、积温(℃):≥0℃和≥105、资料来源:填写气象资料的出处和年份。四、湿地土壤类型调查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或收集资料,对泥炭沼泽湿地填写泥炭层厚度(薄层、厚层、超厚层)。如来源于资料,需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湿地土壤类型调查划分到土类。第二十五条水环境要素调查一、调查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湿地水文资料。对无法开展野外调查的,可从附近的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水质调查则在野外选取典型地点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样,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化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二、湿地水文调查1、水源补给状况:分为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和综合补给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2、流出状况: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或没有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3、积水状况:分为永久性积水、季节性积水、间歇性积水和季节性水涝4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4、水位(m):地表水位包括年丰水位、年平水位和年枯水位,采用自记水位计或标尺测量,或从水文站和生态站获取。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5、蓄水量(湖泊、沼泽和库塘,万m3):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6、水深(湖泊、库塘,m):包括最大水深和平均水深,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三、地表水水质调查1、pH值:采用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的结果进行分级。2、矿化度(g/L):采用重量法测定,对测得的结果进行分级。3、透明度(m):采用野外透明度盘测定,对测得的结果进行分级。4、营养物:包括总氮和总磷,需野外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测定。(1)总氮(mg/L):通常采用紫光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2)总磷(mg/L):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含量。5、营养状况分级:将测得的透明度、总氮、总磷结果按照营养状况分级标准分级。6、化学需氧量(COD,mg/L):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法。7、主要污染因子:调查对水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物的名称,包括有机物质(油类、洗涤剂等等)和无机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等)。8、水质级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四、地下水水质调查1、pH值:采用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的结果分级。2、矿化度(g/L):采用重量法测定,对测得的结果分级。3、水质级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第二十六条湿地野生动物调查一、调查对象在湿地生境中生存的脊椎动物和在某一湿地内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以及贝类、虾类、蟹类等。其中水鸟应查清其种类、分布和数量,其它各类则以种类调查为主。考虑到各调查对象的调查季节和生境的不同,湿地野生动物调查可以不在同一样地进行。二、调查季节和时间动物调查时间应选择在动物活动较为频繁、易于观察的时间段内。水鸟数量调查分繁殖季和越冬季两次进行。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3-8月,越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物候特点确定最佳调查时间,其原则是:调查时间应选择调查区域内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时期;调查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般同一天内数据可以认为没有重复计算,面积较大区域可以采用分组方法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开展调查,以减少重复记录。两栖和爬行类调查季节为春季和夏季。兽类调查与鸟类调查同时进行,以冬季调查为主,春夏季调查为辅。鱼类以及贝类、虾类、蟹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可全年进行。三、调查方法湿地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方法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是指适合于大部分调查种类的直接计数法、样方调查法、样带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对那些分布区狭窄而集中、习性特殊、数量稀少,难于用常规调查方法调查的种类,应进行专项调查。1、水鸟调查水鸟数量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方法,在同一湿地区中同步调查。(1)直接计数法(主要调查方法):调查时以步行为主,在比较开阔、生境均匀的大范围区域可借助汽车、船只进行调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展航调。直接计数法是通过直接计数而得到调查区域中水鸟绝对数量的调查方法。适用于越冬水鸟及调查区域较小,便于计数的繁殖群体的数量统计。记录对象:以记录动物实体为主,在繁殖季节还可记录鸟巢数,再转换成种群数量(繁殖期被鸟类利用的每一鸟巢应视为一对鸟;鸟类孵化期观察的一只成体鸟应视为一对鸟)。计数可借助于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进行。如果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春、秋季候鸟迁徙季节的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同时还应兼顾迁徙种群数量的变化。(2)样方法(作为直接计数法的补充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来估计水鸟种群的数量。在群体繁殖密度很高的或难于进行直接计数的地区可采用此方法。样方大小一般不小于50×50㎡;同一调查区域的样方数量应不低于8个,调查强度不低于1%。计数方法同直接计数法。鸟类野外调查填写表5.4,中国主要水鸟名录详见附录10。2、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两栖、爬行动物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野外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即通过计数法在设定的样方中所见到的动物实体,然后通过数量级分析来推算动物种群数量状况。样方应尽可能设置为方形、圆形或矩形等规则几何图形,样方面积不小于100×100㎡。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填写表5.5。3、兽类调查兽类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野外调查宜采用样带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样带(方)布设依据典型布样,样带(方)情况能够反映该区域兽类分布的所有生境类型,然后通过数量级分析来推算种群数量状况。样带长度不少于2000m,单侧宽度不小于100m(不足100米的以实际最窄处宽度为准);样方大小一般不小于50×50㎡。兽类野外调查填写表5.6。4、鱼类以及贝类、虾类和蟹类等调查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主要查清湿地中现存的经济鱼、珍稀濒危鱼、贝类、虾类和蟹类等的种类及最近三年来的捕获量。四、影响动物生存的因子调查在进行动物野外调查的同时,应查清对湿地动物生存构成威胁的主要因子,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五、调查统计直接计数法得到的某种鸟类数量总和即为该区域该种鸟类的数量。样带(方)数量计算公式为(-某一区域某种鸟类的数量;-该区域该物种平均密度;-该调查区域总面积)。(-j个样带(方)调查的该物种数量和;-j个样带(方)总面积)。样带(方)法兽类、两栖、爬行动物数量级计算是把整个湿地区调查过程中的每种动物数量总和除以该类动物总数,求出该种动物所占百分数。当百分数大于50%为极多种,用“++++”表示;百分数为10%-50%,为优势种,用“+++”表示;当百分数为1%-10%,为常见种,用“++”表示,当百分数小于1%,为稀有种,用“+”表示。第二十七条湿地植物群落调查一、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首先搜集调查地区的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地形图等。无论是遥感影像还是地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1/10万。其次,搜集和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群种、群落类型(如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种群落)、群落结构及其特征等。如果这些资料缺乏,则需进行预调查。第三,重点调查湿地面积超过5万公顷的,以基本地形地貌来划分调查单元,每个调查单元面积不超过5万公顷;面积不足5万公顷的作为独立调查单元处理。湿地植物群落调查采用样方法。(一)样带和样方的布局在每个调查单元内,设置一条以上贯穿于调查单元的样带。样带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地选择未受或少受人为干扰的地段;2、由于地表形态起伏不平的,可以沿着地形梯度变化的方向设置;3、沿着水浸梯度变化的方向设置;4、根据湿地面积的大小和湿地生境的复杂程度适当确定调查样带的数量。调查样带确定后,用GPS按一定间距均匀布设样方,确定调查样方位置时要考虑以下原则:(1)典型性和代表性:使有限的调查面积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2)自然性:人为干扰和动物活动影响相对较少的地点,并且较长时间不被破坏,如流水冲刷、风蚀沙埋、过度放牧或开垦等;(3)可操作性:选择易于调查和取样的地段,避开危险地段进行调查。(二)样方数量调查单元内每一个植物群系布设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三)样方面积1、乔木植物:样方面积为400㎡(20m×20m)(注:树高≥5m);2、灌木植物:平均高度≥3m的样方面积16㎡(4m×4m),平均高度在1-3m之间的样方面积4㎡(2m×2m),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1㎡(1m×1m);3、草本(或蕨类)植物:平均高度≥2m的样方面积4㎡(2m×2m),平均高度在1-2m范围的样方面积为1㎡(1m×1m),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为0.25㎡(0.5m×0.5m);4、苔藓植物:面积0.25㎡(0.5m×0.5m)。(四)分层调查如果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层次,即群落中出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蕨类层苔藓层不同层次的组合,则需进行分层调查。在分层调查中,首先要确定主林层(能反映出群落总体外貌的层次),进行主林层植物样方调查,最后在主林层样方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次林层的样方,进行各个次林层的植物调查。二、植物群落调查的季节选择调查的季节应避开汛期,根据植物的生活史确定调查季节:1、生活史为一年的植物群落:应选择在生物量最高和(或)开花结实的时期;2、一年内完成多次生活史的植物群落:根据生物量最高和(或)开花结实的情况,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3、多年完成一个生活史的植物群落:选择开花结实的季节;4、对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层次的群落,依据主林层植物来确定调查季节三、植物群落调查内容1、调查对象包括4大类型的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2、记录内容包括:(1)湿地名称、调查单元序号、样方序号、海拔高度、经纬度、积水状况、小生境;(2)植物群系、主林层、样方面积;(3)植物名称及其数量特征(乔木与灌木:平均冠幅、平均高度、平均胸径、株数,草本、蕨类与苔藓:平均盖度、平均高度、株数)。其中植物群系的确定,对于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明显的植物群落,参考附录8《重庆湿地植被分类及其分布》,现地判定和填写植物群系名称;对于结构复杂、优势种现地无法确定的植物群落,参照附录9的方法进行植物系的确定。3、统计汇总通过对湿地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数据,逐级统计,分别汇总出重点调查湿地和全市的植物群系汇总表、植物名录。第二十八条湿地植被调查一、湿地植被面积调查综合重点湿地斑块遥感判读湿地植被面积,结合野外现地调查验证,得出重点调查湿地植被面积。二、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收集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结合访问,了解湿地植被利用和受破坏情况,并在外业调查时进行现场核实。第二十九条湿地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一、调查方法通过野外踏查、走访调查以及收集资料等方法获取。二、调查内容1、保护管理状况(1)已有保护措施:包括已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时间和效果等。(2)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需要调查以下项目:保护区名称、级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保护区面积、核心区面积、主要保护对象、建立时间、主管部门、人员、经费、各项投入、主要科研活动等。(3)是否建立湿地公园,如已建立湿地公园需要调查以下项目:湿地公园名称、级别(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方湿地公园)、面积、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机构。2、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1)湿地产品和服务功能:通过野外踏查和收集有关主管部门资料,调查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以下主要产品和服务功能,并注明资料出处。水资源:包括从湿地提取的工、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量等;天然动物产品:提供的野生动物、鸟类、鱼虾蟹、蛤贝种类、产量和价值;天然植物产品:提供林产品、芦苇、蔬菜、果品、药材的数量和(或)价值;人工养殖与种植:品种、产量和价值;矿产品及工业原料:泥炭、石油、芦苇等的产量和(或)价值;航运、通航里程、年通航时间、货运量和客运量等;休闲/旅游:宾馆数量、疗养院数量、接待人数和产值等;体育运动:运动项目、主要经营内容、接待人数和产值;调蓄:调蓄河川径流和滞洪能力;泥炭储存数量;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其他功能。(2)湿地的利用方式:按照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通过野外踏查和收集资料等获取。3、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通过查阅主管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记录湿地范围内的乡(镇)名称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乡镇面积、人口、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主要产业。有关统计资料均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收集,并注明统计资料年代。第三十条湿地受威胁状况调查以野外调查和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湿地的破坏和受威胁状况,重点查清对湿地产生威胁的因子、作用时间、影响面积、已有危害及潜在威胁。1、湿地受威胁因子:根据野外调查、访问和查阅有关资料确定。2、作用时间:通过访问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确定。3、影响面积:根据遥感资料和有关图面材料测算。4、已有危害和潜在威胁:对每个因子简要描述已有危害和潜在威胁。5、受威胁状况等级评价:根据调查的湿地受威胁状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每块湿地一个定性的评价值,受威胁状况等级分为安全、轻度和重度。

第六章统计与制图第三十一条方法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有效利用,充分服务于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本次湿地调查的数据汇总、信息管理和制图全部通过数据库和GIS软件进行。第三十二条湿地斑块一般调查的数据汇总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将各湿地斑块及其属性输入GIS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并进行汇总,得到各湿地斑块的湿地型、所属湿地区、面积、平均海拔、主要植被类型及面积、土地所有权、所属行政区、所属三级流域等。第三十三条湿地区一般调查的数据汇总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将分布在湿地区内的各湿地斑块及其属性输入GIS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各湿地斑块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得到各湿地区的湿地面积、斑块数量、湿地类、主要湿地型、湿地区分布、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状况、所属二级流域、土地所有权、主要植物群系、植被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物种等。第三十四条重点调查湿地的信息汇总通过遥感调查、典型样地调查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需要对每块重点调查湿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输入数据库。每块重点调查湿地汇总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描述内容不要超过2千字。重点调查湿地基本状况:包括重点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总面积、湿地斑块数量、湿地类及其面积、主要湿地型及其面积;自然环境状况:包括湿地分布(行政区和地理坐标)、主要地貌类型、平均海拔、土壤类型、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范围、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变化范围、蒸发量;水环境状况:湿地水文状况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主要野生动物:主要脊椎动物种类及数量及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植物群落和植被状况:主要湿地植物种类,主要植物群系,植被面积;湿地保护管理状况:已有的保护措施及取得成果,保护区名称、级别、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机构等;湿地公园名称、建立时间、级别、面积、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机构;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湿地产品和服务功能,湿地的利用方式;湿地受威胁状况:所受威胁因子和受威胁状况等级;土地所有权;湿地主管部门。第三十五条市级数据汇总1、湿地类、湿地型和面积汇总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外业调查成果和相关资料,将各湿地斑块以及属性输入GIS软件和有关数据库,通过汇总统计,得到各湿地斑块和湿地区的湿地型、湿地面积、全市湿地面积以及不同流域的湿地面积等。2、主要自然环境状况汇总,按以下项目分别进行:(1)全市湿地淡水资源及其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对主要湿地类、型的水资源有关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2)重点调查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汇总,包括各湿地范围内的乡镇名称、面积、人口、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3)湿地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总,包括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名称、面积、保护对象、保护级别、主管部门等;3、湿地动物调查汇总按水鸟、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无脊椎动物(贝类、虾类、蟹类等)分别汇总;4、湿地高等植物调查汇总包括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各种的科数、种数进行汇总,形成全市的高等植物名录,并对全市的主要湿地植物群系进行汇总。第三十六条信息管理重庆市要建立包括全部调查因子的湿地资源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本次湿地调查资料数据及统计结果统一采用Excel格式输入数据库。第三十七条市级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汇总的结果编写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工作概况,调查地区基本情况,技术方法及相应的汇总表格。报告须对湿地类型与分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受威胁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三十八条成果图种类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的成果图在各类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和GIS软件进行制图。专题成果图包括:1、野外调查样地点位置图2、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图3、县级、市级湿地资源分布图(含流域分布图)4、二、三级流域湿地资源分布图5、湿地区区划图6、全市湿地资源分布图第三十九条成果图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比例尺为1:25万的矢量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编码采用《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中的有关规定。市级制图可采用1:10万或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第四十条成果图编制的基本要求1、符合各专题图制图标准及精度要求;2、在时间上是最新;3、经图形覆盖地区行业主管部门认可或已出版发行;4、图面材料的投影应符合国家规定;5、应有准确、完整的制图投影参数;6、专题图比例尺原则上应大于或等于1:25万。第四十一条图形数据及其相应的属性数据存储格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存储格式为EOO、Coverage或shp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属性数据同时也可采用数据库方式进行管理,其存储格式为Oracle或dbf格式。第七章质量管理第四十二条质量管理为确保调查成果准确可靠,重庆市湿地调查领导小组组织制定《重庆市湿地调查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加强质量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同时成立市级质量检查督促组,负责进度督促和质量检查验收,各区县(自治县)湿地调查领导小组应抽调技术人员组成专职质量检查组,在调查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检查。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专职检查工作人员应由政治思想好、办事公正、坚持原则、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湿地资源调查工作经验的人员承担。在质量检查工作中,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市林业主管部门及国家林业局。第四十三条检查内容质量检查是对调查前的准备、外业、内业各项工序和成果进行检查。外业前准备工作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对实施细则、图面材料、数表以及所用的仪器和工具等进行审查,并通过试用检查其适用性。在上述各项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着重对外业调查样地进行检查。内业检查包括样地调查原始记录、统计表、图面资料、遥感判读质量和调查报告。1、外业调查检查内容(1)样地位置:坐标与记载内容相符,其坐标误差不得大于30m。(2)主要湿地自然生态特征,包括湿地类、湿地型、地貌、土壤、湿地植被主要种类、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记录准确。(3)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记录准确。(4)其他调查因子填写正确、无遗漏。凡能满足上述规定要求的项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2、遥感判读质量的检查(1)遥感影像的获取应符合本细则的有关要求;(2)判读样地应通过其地理指标固定;(3)解译标志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类型齐全,与现地调查结果相符;(4)判读的辅助信息资料如地形图、林相图、植被图等应收集齐全;(5)各判读因子的正判率达到规范要求。 3、其他内业检查的内容(1)资料的汇总和数据处理符合本细则的要求,无遗漏。(2)提交成果完整。第四十四条检查数量1、县级应检查数量为调查总量的10%以上;市级检查抽查数量为调查总量的5%以上;国家级检查数量为调查总量的1%以上。2、遥感判读样地检查数量应在图斑总数的10%以上,并针对不同的湿地类、湿地型区域及要求制订不同的图斑判读合格率。只有达到要求的判读合格率时,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3、内业阶段其它各项工作应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重点是样地调查记录,各工组应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100%检查,调查样地要检查有关的调查材料。第四十五条检查方法1、质量检查一般采用原调查方法进行检查。2、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所检查对象,应根据检查的数据在开展工作前统一按随机方法抽取,外业检查时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检查对象能客观反映其质量。上一级检查下一级工作,被检查的外业样地应有部分重复。3、外业检查样地可由被检查人员陪同检查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时应尽量使用原有仪器和专业工具。内业检查由被检查人员提供成品交检查人员检查。4、各项检查都必须作检查记录,进行质量评价。检查工作结束后提交检查报告。5、外业阶段的检查应在外业前、中、后期分别开展,内业工作检查应按照内业工作流程分别进行。第四十六条验收与质量评定根据检查方法分别检查内、外业主要检查内容,外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85%以上,内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95%以上为检查合格。否则为检查不合格。对检查不合格的,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返工和补充,并要限期完成工作,直至检查评定合格。对检查优秀者,将予以通报表彰并以资鼓励。

第八章调查材料汇总第四十七条统计材料一、县级材料1、县级行政区域内每块湿地斑块、湿地区、重点调查湿地的汇总及光盘数据(二份)2、县级行政区域内其它各种汇总统计报表及光盘数据(二份)3、县级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及光盘数据(二份)4、县级行政区域野外调查样地点位图5、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位置图6、湿地资源分布图(含流域分布图)二、市级资料1、重庆市境内每块湿地斑块、湿地区、重点调查湿地的汇总及光盘数据(二份)2、其它各种汇总统计报表及光盘数据(二份)3、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及光盘数据(二份)4、重庆市野外调查样地点位图5、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位置图6、重庆市湿地资源分布图(含流域分布图)第九章附则第四十八条本细则由重庆市林业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九条本实施细则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编写,经市局组织专家审定后报国家林业局审核、备案。第五十条重庆市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须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后方可发布。

附录1名词解释1、湿地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2、国际重要湿地按照《湿地公约》的要求,各缔约国领土范围内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截止2008年底,我国共有36块国际重要湿。3、生境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一词多用于类称,概括地指某一类群的生物经常生活的区域类型,并不注重区域的具体地理位置;但也可以用于特称,具体指某一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生活场所,强调现实生态环境。一般描述植物的生境常着眼于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如气候、土壤条件、地貌部位等),描述动物的生境则多侧重于植被类型。4、小生境由生境一词还派生出来,是指个别生物周围很小的栖息范围,如某一水鸟周围的那一小部分土地和空间就是它的小生境。5、河流湿地河流是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江、河、川、溪的总称,河流湿地是围绕天然河流水体而形成的河床、河滩、洪泛区、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沙洲等自然体的统称。本次调查范围为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6、河床是指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河槽。7、河漫滩是指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8、永久性相对间歇性、季节性和偶尔而言的,指湿地地表常年积水或者水常年流出的一种状态。9、间歇性相对于永久性而言的,是指湿地地表间歇的交替积水或者交替有水流出的状态。10、季节性相对于永久性而言的,是指属于或依赖于某一特定季节的湿地地表积水或者有水流出的状态。11、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12、湖泊湿地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天然洼地组成的湿地,包括各种天然湖、池、荡、漾、泡、海、错、淀、洼、潭、泊等各种水体名称。13、沼泽湿地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的自然综合体:(1)受淡水、咸水或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2)生长沼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3)有泥炭积累或尽管无泥炭积累,但在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潜育层。14、地热地热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目前技术条件可以开采利用的地下岩石和水中所携带的热能,传统观念认为,地下热水温度超过25℃15、人工湿地人类为了利用某种湿地功能或用途而建造的湿地,或对自然湿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某些开发活动导致积水而形成的湿地。16、流域流域是指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或汇水区域,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指地面径流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17、优势植物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就成为该群落的优势植物。优势度是确定物种在群落中生态重要性的指标,优势度大的种就是群落中的优势植物种。确定植物优势度时,指标主要是种的盖度和密度。18、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它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19、降水量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结成的露、霜等总水量,其单位为mm。20、蒸发量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成为蒸发。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其单位为mm。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21、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22、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面以下岩石孔洞与缝隙之间的水。23、丰水期与丰水位丰水期指江河、湖泊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气温持续升高的时期。河流、湖泊丰水期时的水位为丰水位。24、平水期与平水位平水期是指河流、湖泊处于正常水位的时期,也叫中水期。河流、湖泊平水期时的水位为平水位。25、枯水期与枯水位枯水期是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亦称枯水季。在一年内枯水期历时久暂,随流域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而异。河流、湖泊枯水期时的水位为枯水位。26、乔木一般高度为5m以上,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发育强度的枝条构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27、灌木一般高度5m以下,枝干系统不具明显直立的主干,如有主干也很短,并在出土后即行分枝,或丛生地上的木本植物。28、草本植物一般植株软弱矮小,木质部不发达,多为植物全株或地上部分短期内或一年内死亡的植物。29、干旱区通常将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30、主导利用方式就是在湿地利用方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用方式,它是指那些产值较高、占用湿地面积较大的利用方式。31、矿化度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根据一定体积的水在105-110℃

附录2湿地区名录重庆市湿地区名录一览表序号湿地区编码湿地区名称所涉及行政区域主要湿地类15020001三峡水库重庆市三峡库区范围河流湿地25020002长江(重庆段)重庆市沿江区县河流湿地35020003乌江涪陵、武隆、彭水、酉阳河流湿地45020004嘉陵江江北、沙坪坝、北碚、合川河流湿地55050005大洪湖邻水、长寿人工湿地65030006小南海黔江湖泊湿地75050007长寿湖长寿、垫江人工湿地重庆市重点调查湿地名录一览表湿地名称行政区域湿地名称行政区域重庆市三峡水库湿地区域各区县重庆大足龙水湖湿地公园大足重庆开县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县重庆迎凤湖国家湿地公园垫江重庆三峡库区巫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巫山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酉阳重庆长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长寿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黔江重庆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黔江重庆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荣昌重庆长江三峡云阳小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云阳小安溪湿地公园合川重庆三峡库区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石柱玄天湖水库湿地公园铜梁重庆三峡库区丰都段湿地自然保护区丰都重庆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万盛重庆三峡库区江津段湿地自然保护区江津大洪湖湿地公园长寿重庆三峡库区忠县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忠县重庆富金坝国家湿地公园潼南重庆三峡阳水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武隆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九龙坡重庆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璧山九龙坡白市驿鹭类保护区九龙坡重庆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忠县表4.1遥感解译标志登记表图斑编号类型植被类型标志描述色彩形态纹理结构相关分布地域分布海拔(米)其它附录3湿地调查记录表表4.2判读考核登记表图斑编号真值判读类型正错考核人:被考核人:表4.3一般调查湿地斑块调查表湿地斑块名称湿地斑块序号所属湿地区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型湿地面积(hm2)湿地分布所属县市中心点坐标北纬东经所属三级流域河流级别(河流湿地)平均海拔(m)水源补给状况1地表径流2大气降水3地下水4人工补给5综合补给土地所有权1国有2集体湿地植被面积(hm2)群系名称优势植物中文名拉丁名科名湿地斑块区划因子1三级流域不同2湿地型不同3县级行政区域不同4土地所有权不同8单独成块保护管理状况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日表5.1重点调查湿地斑块调查表湿地斑块名称湿地斑块序号所属重点湿地名称所属湿地区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型湿地面积(hm2)湿地分布所属区县中心点坐标东经北纬东经所属三级流域河流级别(河流湿地)平均海拔(米)水源补给状况1.地表径流2.大气降水3.地下水4.人工补给5.综合补给土地所有权1.国有2.集体主导利用方式湿地植被面积群系名称优势植物群系名称优势植物中文名拉丁名科名湿地斑块区划因子1.三级流域不同2.湿地型不同3.县级行政区域不同4.土地所有权不同5.保护状况不同6.湿地受威胁等级不同7.湿地主导利用方式不同8.单独成块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表5.2重点调查湿地自然环境调查表湿地名称所属湿地区编码所属区县湿地类主要湿地型主要地貌类型土壤土壤类型泥炭厚度(沼泽湿地)1.薄层2.厚层3.超厚层资料来源气象要素年均降水量(mm)变化范围年均蒸发量(mm)变化范围年均气温(℃)变化范围≥0℃≥10℃资料来源: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表5.3重点调查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表湿地名称类别调查要素调查内容水文要素水源补给状况1.地表径流2.大气降水3.地下水4.人工补给5.综合补给流出状况1.永久性2.季节性3.间歇性4.偶尔5.没有积水状况1.永久性积水2.季节性积水3.间歇性积水4.季节性水涝丰水位(m)平水位(m)枯水位(m)m3)资料来源地表水水质pH值pH分级矿化度(g/L)矿化度分级透明度(m)透明度等级总氮(mg/L)总磷(mg/L)营养状况1.贫营养2.中营养3.富营养化学需氧量(mg/L)(mg/L)主要污染因子水质级别测定方法或资料来源:地下水水质pH值pH分级矿化度(g/L)矿化度分级水质级别测定方法或资料来源: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表5.4重点调查湿地鸟类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经纬度:NE海拔(m):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调查方法:样方编号:天气状况:调查人:第页,共页中文名数量小生境类型备注注:备注填写样方大小、干扰情况等信息表5.5重点调查湿地两栖、爬行动物样方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经纬度:NE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天气状况: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人:第页,共页中文名数量小生境备注表5.6重点调查湿地兽类野外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经纬度:NE海拔(m):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调查方法:样带(方)编号:天气状况:调查人:第页,共页中文名观察物数量级/数量小生境备注实体痕迹注:备注填写样带长度、单侧宽、样方大小、干扰情况等信息。表5.7重点调查湿地鱼、贝、虾、蟹类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持续时间:填表人:填表时间:中文名数量状况调查方法备注注:调查持续时间指在该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天)。数量状况:用“++++”、“+++”、“++”和“+”表示。表5.8—1重点调查湿地植物群落调查样方记录表(乔木层)湿地名称调查单元序号样方序号海拔(m)经度纬度积水状况:小生境植物群系主林层样方面积(㎡)序号植物名称平均冠幅(㎝)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株数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记录人:注:1、野外调查植物群系现地不能判定时,应通过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的方法来确定。2、经纬度采用度—分—秒格式记录。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