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2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3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4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我校让每个孩子享受最适合的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打造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人的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循教育规律,以“办好全区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事业”为目标,以“品质提升年”为工作主线,按照“11369”工作思路,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促进“五育”融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工作目标(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1.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字[2023]8号)、《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X教基字[2024]25号),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督促引导教师学习教研,准确把握学科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特别是确保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的开课质量,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开设,强化书法教育和国学经典诵读,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学生的自主选课活动安排。通过抓好学校课程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2.我校将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和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深入开展“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节粮、节水、节电”及诚信友善系列教育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逐步构建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我校认真学习落实上级部门有关艺体教学方面的文件精神,坚持健康第一,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高度重视艺体教学工作,总结探索艺体课教学模式,规范教学流程,强调教学活动的时效性。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体课教学评比活动,切实提高艺体课教学质量。以跳绳为特色工作,以舞蹈、合唱、书法、绘画社团为抓手,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切实落实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每名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4.以XX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课程结构,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时每周一节。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课程实施新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起来。与灯塔幸福苑、污水处理厂、玉兔酿造厂组成共建单位,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的机会。社团活动、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纳入课程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学生社团活动、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真正成为学科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5.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基于学生核心的培养,结合我校实际,以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人为目的,以让孩子享受最适合的教育为理念,科学规划制定与办学特色相协调的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通过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等管理制度,不断丰富课程资源。语文:阅读、写字、写作;英语:课外阅读;数学:生活的数学;理综:奇妙的科学世界;文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跳绳、踢毽子;艺术:美丽人生;信息科技:编程、3D打印6.继续推进学校每日一课活动和双新达标课堂活动,利用XX市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组织好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以及优课、优质课和精品课的评选推荐工作。通过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和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由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变,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7.持续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统筹安排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学科,而是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各种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发现和理解新的知识,从而使主题学习更全面,更深入。跨学科主题学习充分结合了学科,促进学科融合,充分挖掘学科之间的共性和可比性,增强学科间的联系,加深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突出了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效能1.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落实好巡课、调课、家庭作业领导审批等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监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不断强化年级组和教研组的管理职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教研方式。我校按照《XX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以“八个精心”(精心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精心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进行作业教学,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制定“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评价办法”,通过过程性检查、阶段性展评等活动,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作业与考试管理。3.高度重视听评课活动。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周村区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制定完善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听课评课制度。根据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听评课活动。通过干部巡课、推门听课等活动的开展,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提升教学管理实效。认真开展每日一课活动,开展示范课、优质课、达标课活动。校长及教学管理干部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5节。实行一票否决制。4.加强教师备课。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学科思想建设。明确各年级各学科各章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难点,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制定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确保各班级统一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根据学情进行分层分类训练。5.加强教法研究。进一步完善“151”教学模式,总结提炼学科基本教学模式。加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型的教法研究。加强微课、“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实验和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加强导入与设问、预设与生成、授课语言与组织教学等微技能方面的研究。6.加强学法研究,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将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参与课堂、学会梳理知识、学会练习巩固、学会反思改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必要内容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读书、读报和网络阅读的指导。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注重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思考力、记忆力、观察力、自信心等因素的培养,使学生自主、自觉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7.认真落实“双减”、“五项管理规定”。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有关中小学作业、体质健康、睡眠、手机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五项管理”的要求,突出抓好优化作业设计和考试管理。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探索“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交流研讨,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准确把握考试在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加强考试研究,提高命题质量(三)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科研质量1.继续加强课题研究,要求课题负责人在学期初制定阶段性计划并开展实践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抓实研究的进程,在研究中做到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并及时做好各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整理到档案盒。将研究成果进行中期汇报。学期末要有阶段性总结。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成果或问题不足,把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写出来,勤于投稿,力争在教科研上多出成果。2.明确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要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全面性问题来研究,努力探索和弘扬“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教研人员要主动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动态;(2)集体备课常抓不懈。以学科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抓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交流教学内容,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各学科组除了参与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外,还要结合教导处安排的“每日一课”活动,每周扎实安排一次自己的集体备课活动,一是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授课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听课教师认真填写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评课。教研组长及时整理好教研活动记录。二是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理论学习和主题课例研究,全员参与,形成一种集体研究的氛围。各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第一周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教研活动计划表,从时间、地点、主持人,到教研主题、研究课例、主讲人等都做出细致的规划,严格按照“主题课例研究流程”,在明确的主题引领下,围绕具体课例,开展深入的教学教研。教研组长要积极引导本组教师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同时,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加强阅读,利用好我们阅览室的图书杂志,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并及时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必须依托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以“练内功,促提高”为动力,着力引领、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1)按照名师梯队培养规划,以校内高级别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引领,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动全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1+1+N团队”建设。(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重点抓好教学常规要求和信息化的运用,及时做好跟踪、培训、提高。通过专项培训、专家讲座、青蓝工程等方式搭建提升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强阅读,学期末组织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上交一份读书心得,一篇教科研论文。

(五)加强毕业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工作。认真学习XX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高中招生录取办法优化调整方案,重点抓好2021级学生的中考备考指导工作。合理安排课程课时,在扎实做好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基础上,着眼学生高考需要和国家选拔人才需要,抓好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学。提高备考质量和实效。立足学情,实施科学备考、信息化备考和高效备考,强化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重视试题研究和导向作用,深入研究中、高考试题,研判命题方向和趋势,准确把握考试的重点、热点,提高备考针对性。加强备考精细化管理,加强协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进一步优化复习课和讲评课的教学,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充分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科学训练,认真做好反馈和矫正。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基于大数据诊断的学情分析,加强培优补弱,做好对临界生的关注和辅导,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和学困学生帮扶制度,全面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六)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加大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益;进一步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确立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习能力、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考察维度;全面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七)加快教育信息化,构建“互联网+教育”教与学新模式继续推进信息化高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