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六国论教案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六国论教案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六国论教案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六国论教案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六国论教案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六国论教案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六国论教案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六国论》选自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章以史为鉴,借古讽今,论证了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散文之美。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苏洵的爱国情怀和批判精神。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思辨能力,符合高中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和认知水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散文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锻炼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掌握《六国论》中苏洵的论证手法和文章结构,理解其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鉴赏古代散文的文学特色,体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行文艺术。

-识别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赂秦而力亏”、“盖失强援”等,加深对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理解。

-感受作者苏洵的爱国情怀和批判精神,培养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思辨能力。

举例:《六国论》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句,即为文章的核心观点,学生需理解苏洵如何通过历史事实来支撑这一论点。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特别是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准确把握。

-对比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提炼作者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性的思考与评价。

-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理解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主运用类似的论证方法,撰写小论文或进行课堂讨论。

举例:学生在分析“赂秦而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之间的逻辑关系时,可能难以把握其间的因果关系和作者暗含的讽刺意味,这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教材,特别是《六国论》的相关篇章。

-准备课文注释本,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提供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苏洵的生平简介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2.辅助材料:

-准备与六国历史相关的图片、地图和文物资料,以形象化地展示六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遗迹。

-制作多媒体PPT,包含课文的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解析、论证结构分析等,以便于学生直观学习。

-搜集与《六国论》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片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编制课堂讨论指南,引导学生就六国灭亡的原因和文章的论证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

3.实验器材:

-虽然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但若有必要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应准备相应的道具和器材。

4.教室布置:

-将教室座位按照小组讨论的形式重新布置,每组配备一块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讨论成果。

-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与课程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名言警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作,包括投影仪、音响等,以便于展示辅助教学材料。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提前发布预习任务,指导学生阅读《六国论》原文,完成初步的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根据预习任务,阅读课文,尝试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标注难点和疑问。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学手段:利用教材、注释本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资源:提供课文相关的预习资料包,包括词汇表、历史背景介绍等。

-作用和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学生通过预习,对“六国灭亡,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记录下不理解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PPT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对预习中的疑问进行提问。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解析课文。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PPT、视频资源和实物图片,辅助讲解课文难点。

-教学资源:课堂讨论指南、历史图片、课文重点段落解析等。

-作用和目的: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解析课文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举例:通过分析“赂秦而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逻辑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苏洵的论证手法,并讨论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他历史事件。

-学生活动:完成课后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分析和写作。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手段:提供课后写作指导和讨论主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课后作业指导书、相关历史资料、在线讨论平台等。

-作用和目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巩固课堂所学,实现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举例: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模仿《六国论》的论证方式,撰写小论文,分析该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1.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六国论》原文,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苏洵的论证逻辑和写作意图。在课后作业和讨论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其他文言文材料。

2.古代散文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和欣赏《六国论》的文学特色,提高了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能够识别并欣赏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行文艺术,对古代散文的审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3.历史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学习《六国论》,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讨论和小论文撰写中,学生能够结合现实,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4.论证方法和写作技巧:

学生掌握了苏洵在《六国论》中的论证方法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似的结构和逻辑,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模仿课文的论证方式,进行有逻辑、有深度的论述。

5.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能够有效沟通,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并能够运用到对其他历史事件的分析中。

-学生在课后小论文中,能够恰当地使用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展现了对文言文表达方式的掌握。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六国灭亡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比较《六国论》与其他文言文作品,能够指出不同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论证方法,显示了鉴赏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有效地分配任务,协调意见,共同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重点题型整理1.分析题型:请比较《六国论》中苏洵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与历史上其他学者的观点,并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

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弊在赂秦”,即六国因贿赂秦国而力量衰竭。而历史上,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内政腐败、争斗不息。我的看法是,苏洵的观点强调了外部因素对国家命运的影响,而司马迁更侧重于内部因素。两者均有道理,国家兴衰往往内外因素并存,需要全面分析。

2.阐述题型:请结合《六国论》的内容,阐述苏洵如何通过对比论证来强化其观点。

答案示例:

苏洵在《六国论》中通过对比“赂秦”与“不赂秦”的两种不同命运,强化了其观点。他先提出“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再以燕国、赵国为例,说明即使不赂秦,但因为其他国家的赂秦行为,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这种对比论证手法,使论点更加鲜明有力。

3.应用题型:请运用《六国论》中的论证方法,分析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因外部势力干预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

答案示例:

以南宋灭亡为例。南宋末年,面对蒙古的强大军事压力,南宋朝廷内部出现了主和派与主战派的分歧。主和派主张向蒙古称臣纳贡,希望通过贿赂来换取和平。然而,这种赂敌行为并未能阻止蒙古的侵略步伐,反而削弱了南宋自身的抵抗力量。最终,南宋在1279年灭亡。这与《六国论》中论述的六国灭亡原因有相似之处。

4.评价题型:请评价《六国论》中苏洵的论证方法在当今社会的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示例:

苏洵在《六国论》中采用的论证方法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当今社会,这种论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规律。同时,通过对比论证,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性。此外,苏洵的论证方法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外部势力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具有现实意义。

5.综合题型:请结合《六国论》的内容,谈谈你对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的认识。

答案示例:

《六国论》作为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其阅读与鉴赏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这是阅读的基础;其次,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如苏洵在《六国论》中采用的对比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再次,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最后,鉴赏文言文的文学特色,如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行文艺术,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反思改进措施-在《六国论》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使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2.存在主要问题

-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有时会出现讨论不深入、观点重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优化讨论环节,提高讨论质量。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对学生的学习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