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5小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材料一: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步入了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也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的道的境界是力求回到那种原始淳朴的自然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刚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是实际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以及其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材料二: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己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求发展或复归、讲究务实或求虚、倡导阳刚或贵柔,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能够弥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C.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D.儒家思想培养的入世之才和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士或文人都有益于社会稳定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3分)A.陶潜少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C.李白以“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旷达自我排解。D.苏轼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超然物外的心态。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的不同点。(4分)5.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说:“‘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文本一:猎猎——寄珠湖[注]汪曾祺暮色从烟水间合起,教人猛一转念,大为惊愕:怎么,天已经黑了!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像从终日相守的人的面上偶然发现一道衰老的皱纹一样,几乎是不可置信的,然而的确已经黑了。你看珠湖上已落了两点明灭的红光,而且幽冥钟声已经颤抖在渐浓的寒气里了。——而他,仍以固定的姿势坐着,一任与秋同时生长的秋风在他疏疏的散发间吹出欲绝的尖音。两手抱膝,竹竿如一个入睡的孩子,欹倚在他的左肩。头微前仰,像是遥望着这辽远的,辽远的地方。往常当有一只小轮船泊在河下时,你看白杨的干上不是钉有一块铁皮的小牌子,那是码头的标记了。一些被旅栈伙计从温热的梦中推醒的客人,打一盏灯笼或燃一支蘸着松脂的枯竹,缩着肩头摇摇地走过搭在石级上的跳板跨入舱中,随便又认真地拣一个位置,安排下行囊,然后,亲热地向陌生的人点一点头。我们不能污蔑这一点头的真诚,因为同舟人有同一的命运,而且这小舱是他们一夜的家。而他,便是清扫舱中堆积的寂寞者。听了轮船上催客的唢呐后,估量着客人大概都已要了一壶茶或四两酒,嚼着卤煮牛肉,嗑着葵花子了,他,影子似的走入舱里,寻找熟悉的声音打着招呼,那语调稍带着一点卑谦:“李老板,近来发财!”“哦,张先生,您还是上半月打这儿过的,这一向好哇!”听着冲茶时水声的徐急,辨出了那茶房是谁,于是亲昵地呼着他的小名,道一声辛苦。人们,也都不冷落他。然后,从大襟内摸出一面瓷盘,两支竹筷,叮叮当当地敲起来。我不能说这声音怎么好听,但总不会教你讨厌就是了,在深夜里,尤能给你意外的感动。盘声乍歇,于是开始他的似白似唱的歌,他唱的沿河的景物,一些茁蔓在乡庄里的朴野又美丽的传说,他歌唱着自己,轻拍着船舷的流水,做他歌声的伴奏。他的声音,清晰,但并不太响,使流连于梦的边界的人听起来,疑是来自远方;但如果你浮游于声音之外,那你捕捉灯下醉人的呢语去,它不会惊破一分。并且,他会解答你许多未问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生客看来是有趣味的,而老客人也绝不会烦厌:“这儿啦,古时候不是这样的;湖在城那边,而城建立在现在湖的地方……”“这会儿大概是子下三刻了吧,白衣庵的钟声渐渐懒了。”“船慢了,河面狭了呢。开快伤了堤,两岸的庄稼人老不声不响地乱抡砖头石块儿,一回竟开枪伤了船上的客人。所以一到这段不敢不放慢了,这年头……”“船到清水潭要停的,那儿有上好的美酒,糟青鱼的味道就不用提……”船俯身过了桥洞,唢呐第二次响起,不管有无上下的客人,照例得停一下的。他收起盘子里零散的钱,掖了盘子,向客人们道一声珍重,上了岸了,踏上了迢迢的归路……他走着,如走在一段平凡的日子里。他的生涯的另一方面是被围在小孩子们短短的手臂里,教他们唱歌,跟他们说故事,在他们澄澈的眼里得到一点安慰,点缀在他如霜的两鬓间。记得我小时候,曾经跟他学唱:“巴根草,绿莹莹,唱个歌儿姐姐听。”而“秋虎妈妈”的故事,还似一片落在水里的花瓣,有时会泛上一点鲜红。你要问他为什么如此熟习于河上的风物,河又为什么对他如此亲切吧?他是河之子,把年轻的一段日子消磨在这只小轮船上,那时他是个令同辈人羡嫉、老年人摇头的水手啊,而那时候,船也是年轻的。他本有一个女儿,死了,死在河那边的湖里。他的眼睛是什么时候瞎了的呢?我不知道,且我们似乎忘了他是个瞎子,像他自己已经忘了不瞎的时候一样。但是他原本有一对善于问询与答话的美丽的眼睛,也许他的瞎与眼睛的美丽有关系吧?年轻的人,凭自己想去吧!荒鸡在叫头遍了,被寒气一扑,又把声音咽下,仍把头缩在翅膀里睡了。他还坐在猎猎的秋风里比夜更静穆,比夜的颜色更深。轮船今夜还会来吗?它也如一个衰颓的老人,在阴天或节气时,常常要闹闹筋骨酸痛什么的。你还等什么呢?哟呵,你摸摸草叶子看,今夜的露水多重!脚下,流水永远平和又寂寞地唱着,唱着。(有删改)【注】珠湖:是汪曾祺家乡高邮湖的别称,该文为汪曾祺离家后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所作。文本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汪曾祺的初期作品,重点看一下他那时所写的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和散文,不难发现,怀乡念亲是他写这些作品的最直接的原因。换句话说,他写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排遣乡思乡愁。新时期汪曾祺复出文坛,文思泉涌,佳作迭出,给人印象最深也是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不可替代地位的,是他那些以故乡高邮旧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晚饭花》等。在这些如今已成为读者耳熟能详的佳作中,无一不是以家乡普通民众的生活为题材,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没有夺人耳目的词语,初读时甚至觉得水也似的平静与清淡,但是,耐读,耐咀嚼,耐回味,一遍、两遍读后,便忽然吃惊地发现:最初以为是水的作品,细品之下才知道。原来却都是作者用深情酿造出的精神美酒!这种独特的取材和写作方法,在汪曾祺的初期创作中已经初露端倪。(摘编自葛国顺《汪曾祺的家乡情结》)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是一篇散文体小说。散文体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哦,香雪》《祝福》《荷花淀》都是此类。B.题目中“猎猎”二字富有深意,本意是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既有哀伤之感又有眷恋之意。C.珠湖是汪曾祺故乡的高邮湖,更是作者情感的归宿。小说几乎没有故事,“寄珠湖”才是这篇小说的本质。D.小说善于挖掘自然、风俗、人情别具特质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底蕴,颇有老庄清静无为,冲淡平和的意境。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开头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冷清幽寂的珠湖晚景图,暗含着作者对“他”的悲惨命运的同情。B.文本一中“而他,便是清扫舱中堆积的寂寞者”巧妙介绍了“他”在船上的身份,同时在行文结构上也能领起下文。C.文本一中对“他”的身世和眼瞎的原因并没有耗费太多笔墨来介绍,却能够用简短的话语引起读者的无限联想。D.根据文本二的阐释,可以推测文本一和《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作品都是以故乡高邮旧生活为背景的。8.文本一快到结尾时才点出“他”眼睛“瞎了”的事实,但并未给人突兀之感,这缘于前文在情节上的暗示,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4分)9.文本二中画横线部分对汪曾祺的作品风格进行了诗意概括,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6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二: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宜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我无所处A吾得斗升之水B然C活耳D君乃言E此F曾不如早G索我于枯鱼之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男子在十五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的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公”。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4分)(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4分)三、课内文言文基础(8分)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运:运动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乍:刚刚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达:到达1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B.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篑:盛土的竹筐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魏王贻我大之种 贻:赠送B.若此则天下治 治:治理C.自矜者不长 矜:自夸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若火之始然 B.敏于事而慎于言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曰余食赘行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9分)江城子①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②,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③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自己。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B.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离飞时的动态。C.尾句以景结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词人曾在“垂柳下,矮槐前”留下欢声笑语。D.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极富画面感,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情怀。19.本词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得出了处理好朴实与华美的关系才能成为君子的结论。(2)古人常以动物入诗来表达情感,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以此来表现相思无法传递的愁情。(3)李白在《将进酒》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不屑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六、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先秦诸子中,庄子最有魅力。当庄周先生对______的暴发户们——他当着梁惠王的面直指为“昏君乱相”——投以轻蔑的一晒,并把他的超人智慧转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研究时,他就魅力无穷了。他给我们指出了人生中的无数尴尬,“无逃乎天地之间”的窘迫以及我们心智上的种种迷障,我们在他的嘲弄面前______却又处处豁然。他知道我们的怨怒以及求和而不能的委屈,他的魅力真正的动人肺腑。我总觉得,虽然《论语》中有孔子的形象,《孟子》中有孟轲的形象,但都不及《庄子》中庄子的形象来得有魅力。庄子是表情古怪的。因为我无法想象他的形象。孔子似乎是一贯严正而间或幽默的;孟子是气势汹汹、______的;韩非子是______、冷峻孤单的。但庄子呢?他的表情太丰富了,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湎往事的诗人;一会儿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闲钓者: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无聊的穷汉。有时他去远游;有时他又安坐家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的思想。我们确实无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同时他又行踪不定。我们可以对孔子的行踪了如指掌,孟子、韩子也一样,我们知道他们在哪里求学,然后又在哪里求用,我们知道去什么地方找他们或等他们。但对庄子,我们只有张皇四顾,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且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红极一时 面红耳赤 咄咄逼人 壮志未酬B.红极一时 勃然变色 盛气凌人 怀才不遇C.炙手可热 面红耳赤 咄咄逼人 怀才不遇D.炙手可热 勃然变色 盛气凌人 壮志未酬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江湖上传来的他的消息总是云遮雾障,且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B.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且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C.从江湖上传来的他的消息总是云遮雾障,但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D.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但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从西周时代开始,“诗”就成为“六经”之一,它是贵族君子必修课之一。孔圣人教训他儿子孔鲤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不仅具有工具性,可以用来侍奉父母和君王,而且它还能成为个人的精神支柱,“兴、观、群、怨”就是指诗歌在人的精神生活领域的力量。一句话可以概括,那时,______,因此,学诗、用诗是一体的。①那时学诗要学到什么地步呢?②用过去的老话说,就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③这个“行动”孔子特别解释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④意思是说,学了诗,做外交,能够答对如流(主客之间常常通过诵诗与对方沟通);对内要能够处理国家大事,在外交场合不至于丢丑。⑤春秋时代在外交场合还保持着贵族的肃肃雍雍的礼仪风度,利益要求,⑥往往不会赤裸裸直说,而是______。⑦这在《左传》《国语》常有记载。⑧用诗呈现了人们的教养与风度。我们考察先秦典籍,可以看出不惟贵族君子,甚至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都邑居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会说出绝妙的诗句,比如《诗经·氓》中那位不知名的女性在诉说自己的辛勤劳作时,就首创了“夙兴夜寐”等流传至今的佳句,从而,我们感到那时的人行事有规范,______。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4.文章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七、作文(共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比如,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意思是,无用的东西就无人动它,因而不遭摧残,得以尽其天年。反之,桂树有用,漆树有用,反受斧砍刀割。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致辞中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答案(14—17题每题2分,其余每题3分,第10题选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得0分)题号12367101112答案ACBAAADFAC题号14151617182122答案BDBBDCA答案解析【答案】1.A2.C3.B4.①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先指出儒道两家思想形成了互补机制,再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②材料二采用层进结构。先说“儒道互补”的相关学说,再述“互补”的三种途径。(每点2分)5.①儒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现实中刚毅进取;“独善其身”虽是儒家所说,但实际上体现了道家回归本我、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点。②这体现出在儒道互补中,儒学的道家化倾向。③形象地说明了儒道互补的哲学对中国士人的影响,即为中国士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或使得中国士人刚柔相济,进退自如)。(每点2分)【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对比与互补关系的探讨,揭示了两者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相互影响。材料一详细分析了儒道在追求发展与复归、务实与求虚、阳刚与贵柔等方面的互补机制,强调了两者在历史进程中的相辅相成。材料二则从学术界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儒道互补的多种途径和具体表现,强调了互补的双向性和多层次性。整体上,文章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展示了儒道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第二段“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第三段“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第四段“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可知,选项所讲的这三类内容是儒道双方的互补机制,不能简单理解为这些就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故选A。【详解】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正是由于……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错,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三段“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可知,是儒道双方的互补,而并非双方本身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B.“但可以相互转化”错,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可知,文中并未说可以相互转化。D.“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是说“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原文只是列举了有专家认为的儒道互补的三条大致途径,并没有说只能靠这三者。故选C。【详解】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陶渊明少年时“猛志逸四海”是儒家思想,后期归隐时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B.清代学者胡文英的话是对庄子的评价,是说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也有着热心肠的一面,并不能体现儒道互补思想。C.李白的入世之意是儒家思想,旷达自我排解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D.苏轼建功立业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超然物外心态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故选B。【详解】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中,第一段“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是总论点,其后作者则分别用“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进行论述,故所用的是总分结构。材料二中,作者在第一段首先指出“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然后在第二段思考“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接着在第四段给出了儒道互补的大致的三条途径“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由此可见,材料二是以并列结构,逐层展开进行论述的。【详解】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可知,儒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现实中刚毅进取;根据“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可知,“独善其身”虽是儒家所说,但实际上体现了道家回归本我、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点。根据“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可知,这体现出在儒道互补中,儒学的道家化倾向。李泽厚说的“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中,“兼济天下”是使天下民众、万物都受到恩惠和帮助,体现儒家的进取精神;“独善其身”指的是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专注于修养自身的品德与能力,保持自身的清白与高尚,而不去过多地干涉或参与外界的纷扰。两者结合,阐述了儒家和道家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儒道互补的哲学对中国士人的影响,即为中国士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或使得中国士人刚柔相济,进退自如)。【答案】6.A7.A8.①天黑后“他”的姿态有暗示。“仍以固定的姿势坐着行动时需外物辅助而随身携带竹竿,头微前仰”等,表明“他”并未意识到天黑,而是用眼睛以外的感官感受秋夜。②估量着时间走入船舱有暗示。“他”听到轮船上催客的唢呐后,估量着客人大概都已坐定了才走入船舱。③根据声音向客人、伙计打招呼有暗示。他向客人打招呼需要“寻找熟悉的声音”靠“听”冲茶水的声音分辨是哪个茶房。(每点1分,第三点2分)9.①文本一题材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选取的是珠湖上一个普通的盲人日复一日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片段;②文本一情节上并不复杂曲折,也没有矛盾冲突,只是平淡地讲述了一个到船上卖唱的盲人的故事;③文本一中的主要人物“他”平凡普通,作者并没有对其身世、性格进行深入刻画;④作者通过对“他”在珠湖上平淡生活的自然描述展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蕴藏着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详解】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祝福》……是此类”错,《哦,香雪》《荷花淀》都是散文体小说,《祝福》不属于散文体小说。故选A。【详解】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暗含着作者对‘他’的悲惨命运的同情”错误,结合文本二来看,文本一是作者借对故乡生活的描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文本一开头的写景其实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景物的怀念,而非对“他”悲惨命运的同情。故选A。【详解】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情节的能力。阅读全文可知,文本一倒数第五段第一次明确说“他的眼睛是什么时候瞎了的呢?”因此要从这个问句之前的情节中寻找暗示。梳理文本一内容可知,只要结合“他”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要点。比如可从以下角度切入思考:①“他”天黑时的姿态-“以固定的姿势坐着”“头微前仰,像是遥望着这辽远的,辽远的地方”,表明“他”似乎无法用眼睛看远方,而随身携带竹竿则表明“他”行动时需要借助竹竿探路;②“他”是“听了”轮船上催客的唢呐声,“估量着客人大概都已要了一壶茶或四两酒……”后进入舱内的,说明“他”要靠感觉确定入舱时间;③打招呼要“寻找熟悉的声音”“辨出了那茶房是谁”是“听着冲茶时水声的徐急”判断的,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盲人。据此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详解】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画横线句可以分为两部分:“最初以为是水的作品”说明初读作品“如水”结合文本二前文可知这里的“如水”指的是“以家乡普通民众的生活为题材,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没有夺人耳目的词语”,读来觉得平静、清淡;细品之下才知道,原来却都是作者用深情酿造出的精神美酒说明细读之后可以体会到作者蕴藏其中的深沉的思想情感。细读文本一,梳理内容,分析其题材、情节、人物、语言方面让人觉得平静、清淡的地方,可以发现:①题材上,其选取的是珠湖上一个普通人日复一日生活的一个片段;②情节上,文本一只是讲述了一个盲人到船上卖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矛盾冲突;③人物上,文本并没有对“他”的身世背景进行具体介绍,也没有展现出“他”的独特品质;④语言上,体现出平淡自然的特点。结合文本一标题中的“寄珠湖”和文后的注释可知,这是作者离家读书时写给家乡珠湖的作品,而文本二也说过“回过头来看汪曾祺的初期作品”“不难发现,怀乡念亲是他写这些作品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细读之下可以发现,作者蕴藏在“如水”故事下的是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答案】10.ADF11.A12.C13.(1)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卿相。【第一个“使”,派遣(1分);第二个“使”,使者,使臣(1分);“厚币”,丰厚的礼物(1分);“为”,出任,担任(1分)。共计4分】(2)我不愿被执政者束缚,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有国者”,执政者(1分);“羁”,被束缚、被拘禁(1分);“仕”,仕进、做官(1分);“快”,使动用法,使……愉快(1分)。共计4分】【详解】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一点儿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我无所处”句意完整,应独立成句,后面的“吾”是另一句的主语,所以A处断开;“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句意完整,“耳”是句末语气词,后面的“君”是另一句的主语,应独立成句,所以D处断开;“君乃言此”,有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后面的“曾不如”承接前面的主语“君”,与“君乃言此”属两个分句,所以F处断开。故选ADF。【详解】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名,男子在十五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错,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故选A。【详解】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错,由“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知大多数是寓言类,而非“都是”。由“作《渔父》《盗跖》《肤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可知“《亢桑子》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渔父》《盗跖》没有说是“空语无事实”。故选C。【参考译文】材料一:安稳的局面容易控制,事变征兆未出现时容易策划,脆弱时的事物容易化解,细微时的事物容易消散。采取措施要在事情的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要在祸乱没有发生时进行。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数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积累起来的。上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行走的。按自己意志任意妄为的人肯定要失败,强行持有的人肯定要丧失。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妄为,所以没有失败;不强行持有所以没有丧失。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必须象对待开始一样谨慎的对待结束,那样就不会失败了。因此圣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而且不贪恋贵重的财物;学习别人不愿意学的知识,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二: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大多类似于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肤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著书分析词句,阐述事理,譬喻情状,用来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话言恣肆纵横,以满足自己,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他让他出任卿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到年终可以得到百姓交来的税粮,到时候借给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人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有条鲫鱼。我问它:‘鲫鱼,你在这里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所依赖的水,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一点儿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选自《庄子·外物》)【详解】14.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运”,运转。句意: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B.句意:同情心是施行仁的开始。C.乍:突然。句意:现在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D.达:流通,指泉水涌出。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故选B。【详解】15.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B.正确。句意:君子知晓的是义。C.正确。句意: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D.错误。敏:勤勉。句意:行事勤勉,言语谨慎。故选D。【详解】16.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治,社会安定、太平,治理得好,(跟“乱”相对)。句意: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故选B。【详解】17.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A.“然”通“燃”,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刚燃烧。B.无通假字。句意: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C.“内”通“纳”,结交。句意: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D.“行”通“形”,指赘瘤。句意:就像吃剩的饭和多长的肉瘤。故选B。【答案】18.D19.①本词中“凄凉”主要表达的是不愿离开密州,以及面对宦海沉浮、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叹。(3分)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凄凉”主要表达的是满腹心酸无处诉说的感伤以及因对亡妻的无比思念而肝肠寸断的感情。(3分)【详解】18.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错误,词中不仅有月夜所见实景描写,还虚写了词人对即将离开密州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惆怅之情。故选D。【详解】19.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人情感的能力。本词中“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写人间世事凄凉沧桑,一回头就成为过去。直接表达面对宦海沉浮、物是人非的凄凉之叹,饱含了词人对前半生的凄凉感慨,又有时光飞逝之感。而“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意思是说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在一起留下的欢声笑语,末尾三句是虚拟之景,以景结情,诗人想要留住这一番美景,再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出了对密州的山水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在虚拟之景中添入对故人的嘱托,希望故友不忘旧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直接表达满腹心酸无处诉说的悲凉以及因对亡妻的无比思念而肝肠寸断的感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大意是: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在最后料想今后伤心处,便是明月照耀下的长满矮松树的山岗。以景结情,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可见本词中的“凄凉”是因即将离开密州而产生的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带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凄凉”则是因梦中与亡妻相见而产生的深切哀痛和思念之情。20.(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每小题2分,共计6分)【详解】20.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野、雁、潜、馔、醉。【答案】21.C22.A【详解】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红极一时”,指在一段时间内受人追捧。“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本处是说庄子面对那些暴发户们,而通过后文所举的“他当着梁惠王的面直指为‘昏君乱相’”可知,这里的暴发户是指政治上的“暴发户”,说明这些人权势很大,所以选用“炙手可热”。“面红耳赤”,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勃然变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本处是说我们面对庄子的嘲弄而感到羞愧,所以选用“面红耳赤”。“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本处是在说孟子,说到孟子气势汹汹,让人感到很有压迫感,所以选用“咄咄逼人”。“壮志未酬”,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怀才不遇”,有才能而不受重用;指人不得志,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本处强调韩非子空有一腔才华,所以选用“怀才不遇”。故选C。【详解】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不合逻辑。“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的重点在“消息”,语段是强调庄子“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的神秘,所以应改为“从江湖上传来的他的消息总是云遮雾障”,重点落在“有关庄子的消息的‘云遮雾障’”。故选A。【答案】23.第一处:诗是人们的生活准则(或“诗指导着人们的生活”)(2分)第二处:用诗委婉表达(或“用诗曲折表达”)(2分)第三处:出言有文采(或“说话有文采”)(2分)【答案】24.②改为用过去的老话说,就是要“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1分)④改为“意思是说,学了诗,对内要能够处理国家大事;做外交,能够答对如流(主客之间常常通过诵诗与对方沟通),”(1分)⑧改为“用诗体现了人们的教养与风度”(1分)【详解】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根据“诗不仅具有工具性,可以用来侍奉父母和君王,而且它还能成为个人的精神支柱”,可见诗在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生活的准则,可填“诗是人们的生活准则”或“诗指导着人们的生活”。B.根据前一句“不会赤裸裸直说”提示填写。C.根据“不惟贵族君子,甚至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都邑居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会说出绝妙的诗句,比如《诗经·氓》中那位不知名的女性在诉说自己的辛勤劳作时,就首创了‘夙兴夜寐’等流传至今的佳句”,可见当时的人说话很有文采,流传下很多佳句,可填“出言有文采”或“说话有文采”。【详解】2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语序不当,应改为“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④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第三句先说“授之以政,不达”,然后才说“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第四句后半部分紧跟着又强调“对内要能够处理国家大事,在外交场合不至于丢丑”,内在逻辑顺序为先言内政,后谈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