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新余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共五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①;1982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衷地赞赏: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②,多少人黑发变白发。同时,我们也要铭记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铭记历史锐意进取不仅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而且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1.文中加点字“着”的读音和填入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zhuó当 B.zhāo当 C.zháo挡 D.zhuó挡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屏息敛声 B.筋疲力尽 C.殚精竭虑 D.永垂不朽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铭记历史,锐意进取不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就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B.铭记历史,锐意进取不仅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而且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C.铭记历史,锐意进取不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D.铭记历史,锐意进取不但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而且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答案】1.B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惊天一着:jīngtiānyīzhāo,形容某人的举动有如天降,出人意料,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惊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B.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力气。C.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心思。D.永垂不朽:永远流传而不磨灭。在文中,该成语用于形容中国科研人员为了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上的惊天一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心思,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故应填“殚精竭虑”。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由“铭记历史锐意进取不仅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而且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可知,该句语序不当,应将“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与“对历史的最好纪念”的位置调换。故选B。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以能成为寄植民族精神的某种象征,显示某种文化价值的存在。②是因为经典作品积淀了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启示人们对文化价值的理解。③也正因为经典能不断注入不同时代人们的阐释。④没有自己经典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经过经典熏陶的人生是可惜的。⑤我们需要经典。⑥正因有了自己的经典,人们才更感觉到文化的存在与分量,更富于智慧。A.⑤②④⑥③① B.④⑥①⑤②③C.⑤②③①④⑥ D.④⑥⑤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解答此类题,首先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C.阅读所有句子可判断⑤是中心句,先总说需要经典,再解释经典的价值所在;由“是因为”“也因为”可判断先②后③;“所以”排在“因为”后面,说了经典作品的作用,所以①接在②③后面;最后④⑥再从正反两面阐述经典的重要和必要。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5.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6.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B.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C.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答案】5D6.B【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示点符号。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

)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

)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这三个句子是并列单句,并列单句之间用逗号。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本段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风急天高猿啸哀”“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都有“猿啼”,并且“余音”“音符”二词也表明作者强调的是声音。A.“泪尽、肠断”并没有在语段的诗句中提到;B.提到“猿影”“啼声”,与文意相符,且“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是问句,B项是回答,填入最恰当;C.强调的是“猿啼”,但放入文中不通顺;D.“孤寂伤感”的情怀太笼统,没有提到作者关注的“猿啼”。故选B。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每小题2分,共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山农家顾况①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释】①顾况: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可以看出山农的爽直性格。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8.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请具体分析。【答案】7.D8.诗歌写泉水声,反衬出山间的幽静;写日午鸡鸣,是为了反衬山村农家的悠然宁静。【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D.根据题目《过山农家》可知,“作者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有误。作者只是“经过”。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板桥人渡泉声”的意思是: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一个“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茅檐日午鸡鸣”的意思是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这是诗人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反衬出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余寓含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表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表,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复()(2)许()(3)曩()10.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2)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11.文中写两处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感悟?【答案】9.①.再②.大约,左右③.从前,以前10.(1)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2)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11.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复:再;(2)句意为: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左右。许:大约,左右。(3)句意为:茂盛繁密与以前并无二样。曩:从前,以前。【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1)然:然而;以:因为;竟:最于。(2)恃:依靠;幽潜者: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久:久远。【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及写法的解读能力。这篇文言文在写“慧庆寺的兰花”时,特意提到了“虎丘的玉兰花”,目的就是进行对比。第一处是用“虎丘的兰花”因地处繁华之地容易得名和“慧庆寺的兰花”因地处偏僻之地而不为人知来对比;第二处用“虎丘的兰花”“意象渐衰”和“慧庆寺的兰花”“茂密如曩时”来对比,以此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因居“繁华之地”而易得名,俊杰者以“地僻而鲜居人”却几被埋没。文章末尾以虎丘玉兰“意象渐衰”而慧庆寺玉兰盛如曩时,揭示出“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的道理,既表明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弃置的感慨,更表现他不被虚名所迷惑,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努力发现美好事物的热情。表达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点睛】参考译文: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可能最终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于是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三)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愚公移山》中愚公坚信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望》描绘了一幅秋色晚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在《赤壁》中间接议论历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而山不加增③.树树皆秋色④.山山唯落晖⑤.东风不与周郎便⑥.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匮、皆、晖、与、郎、雀”等字词容易写错。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字及链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题。①她静静地站在十米高台上,耳朵听不到任何嘈杂的声响,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大家都在等这个前三跳令人赞不绝口的选手的这一次的表现。②这是全红婵的第四跳,也是唯一一个倒立动作。她紧贴在台边上,双腿打直,双手渐渐向腿靠近,撑在双脚之间,两条腿轻轻地抬起,在空中并拢,完成了倒立,不掀起一丝波澜。③突然,她猛地抬头,双腿弯曲,手掌撑了一下,离开了跳台,动作干脆得仿佛在空中停顿了一秒,定格成了一幅画。她自如得活像一条在水里游动的鱼,灵巧活泼却不失一个“梦之队”队员的稳重。整套动作安排合理,倒立后跳更是展现出了全红婵纤细的身材。虽然难度系数是3.2,但整个在空中的动作的完成度和连贯性是其他选手比不上的。④还没等大家从她完美的动作中反应过来,全红婵已经伴随着一串串小到不用在意的白色泡沫消失于水中,几乎没有落水的声音,只看到气泡从水底轻轻冒上来,然后破裂。水花在她的感染下,也全然消失不见。⑤此时,全场的气氛拉到了高潮,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挥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洪亮。⑥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第四跳成绩让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差距锁定了这枚金牌。最终,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0的优异成绩,夺得了这枚金牌。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和独门秘技“水花消失术”使所有人都记住了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至⑤段,主要展现了全红婵跳水时完美的动作和现场的氛围。B.选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14岁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第四跳的精彩表现。C.在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最终以四跳满分的“断层式”成绩获得女子10米跳台的金牌。D.根据选文内容,可拟写标题为:14岁小将全红婵斩获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1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全红婵比作在水里游动的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红婵跳水动作的自如、灵巧、活泼。B.多次写全场的反应,是为了渲染现场紧张热烈的气氛,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C.直接描写观众从“肃静”到热烈地“呐喊”的反应,衬托出全红婵第四跳的不同凡响。D.选文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都报道了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决赛事件,都十分注重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15.请从新闻体裁和情感表达角度分析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异同。【链接材料】北京时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夺金,另一位中国选手陈芋汐摘银!在决赛中,全红婵的第二和第四跳发挥出色,所有裁判都给出了10分满分的好成绩,第五跳有效分也拿到了满分!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33枚金牌,也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第9次包揽冠亚军!祝贺全红婵、陈芋汐!祝贺跳水“梦之队”!(选自中国日报网,有删改)【答案】13.C14.D15.新闻体裁:本文是新闻特写,链接材料是消息。情感表达角度: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链接材料采用正面描写,都表现了对全红婵获得女子单人10米跳水冠军的赞美和全红婵为国争光的喜悦之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根据文章第⑥段中“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第四跳成绩让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差距锁定了这枚金牌。最终,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0的优异成绩,夺得了这枚金牌”可知,本项“四跳满分”有误,应是“三跳满分”;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有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报道的是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吕伟在十米跳台跳水夺冠的事件,而不是奥运会;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新闻体裁:新闻特写是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从而鲜明的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本文选取全红婵最精彩的第四跳进行特写,用特写镜头放大最有价值、最富有特征的第四跳,从而鲜明的再现典型场景,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细致的描绘了全红婵跳水时完美的动作、现场氛围,可见本文为新闻特写;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体裁。链接材料首段“北京时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夺金,另一位中国选手陈芋汐摘银”,就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迅速了解全红婵夺冠这件事,可见链接材料是一则消息;情感表达角度:结合本文第⑤段“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挥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洪亮”写观众的称赞声比会场音乐声还要大,助威团不断抖动红旗,写现场因全红婵的精彩表现而热烈起来,运用侧面描写,衬托出全红婵第四跳的不同凡响。再结合第⑥段“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第四跳成绩让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差距锁定了这枚金牌。最终,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0的优异成绩,夺得了这枚金牌。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和独门秘技‘水花消失术’使所有人都记住了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采用正面描写,表现了对全红婵高超技术的赞美和民族自豪感;结合链接材料“在决赛中,全红婵的第二和第四跳发挥出色,所有裁判都给出了10分满分的好成绩,第五跳有效分也拿到了满分!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33枚金牌,也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第9次包揽冠亚军”可知,正面表达了对全红婵取得优异成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蕴含着民族自豪感。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二)(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第一支钢笔梁晓声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③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④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⑤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甲】“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为了今天给你买一支吸水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⑦我却不管母亲好不好意思再向邻居张口借钱,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向邻居家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⑨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⑩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往。几根电线杆子远处,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⑪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乙】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⑫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⑬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哼唷声,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⑭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⑮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⑯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⑰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⑱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⑲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⑳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变成老太婆了。那支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注】文中的“钢笔”特指有贮存墨水装置的钢笔,即文中所说的“吸水笔”。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这篇文章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6.摄制组计划做前期宣传,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微电影写一则剧情介绍。17.摄制组安排拍摄最能表现母亲坚韧性格的特写镜头,你打算从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中选择哪一处?为什么?18.为帮助演员深入体会人物内心,仔细揣摩“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一句,请你分别为“我”和母亲补充内心独白。19.摄制组计划拍摄二十岁的“我”与年老的母亲相视一笑的温馨画面作为片尾,对此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结尾给钢笔一个特写,拍摄二十来岁的“我”珍藏钢笔的镜头作为片尾更好,对此你怎么看,请你给摄制组一点建议。【答案】16.示例:“我”哭闹逼母亲买笔,母亲很为难,说我不懂事;被打后,赌气跑出家门,在雨中帮忙推车挣钱,发现拉车人竟然是母亲;母亲送“我”钢笔,提出期望,我从而克服自身人性中的虚荣、懦弱,获得生活的勇气、坚韧品格,不断成长。(围绕三次心灵冲撞)17.示例:甲通过对母亲语言的刻画,表现当时家庭的艰难。用一连串的反问,向儿子表明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不能丢掉自尊再向别人借钱,更能表现母亲的坚韧。乙抓住人物动作,突出母亲雨中拉车的艰难以及母亲面对生活困苦叶拼尽全力在坚持,表现母亲的坚韧。(任选一处,言之成理)18.①“我”:拉车人怎么会是母亲?原来母亲这么辛苦地养家,“我”居然还跟母亲要钢笔,真是太不懂事了。(内心独白中包含自责、心疼、理解)②母亲:这孩子怎么会在这推车?为了一支钢笔,这么大雨还在辛苦推车,我却浑然不知!生活再苦,也不能为难儿子了,还是给儿子买吧!(内心独白中包含自责、心疼、理解)19.示例:我觉得用珍藏钢笔的镜头做结尾更好。因为虽然这只是一支老式的廉价钢笔,但它是母亲用在雨夜拉车赚来的钱为“我”买的,这支钢笔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比深沉的爱,也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期望,因此,它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用珍藏笔的镜头作为结尾,可以突出“钢笔”的线索作用,也点明电影的主旨。【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章标题“我的第一支钢笔”可以得出文章是围绕这个展开的。所以可以以此为中心展开概括,首先是第③至⑥段,“我”想要钢笔,母亲因为家中经济情况不好拒绝,并且在我一再坚持哭闹情况下,打了我;其次是第⑦至⑰段,我在雨中想清楚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去帮助拉货人,结果发现拉货人竟是母亲;最后是第⑱至⑲段,母亲给“我”买了钢笔,并表达了她深深的期望,我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的努力,一直牢记母亲的期许。将每个部分的概括组织成答案即可。【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句子的赏析。示例:甲处,由“为难地说”可知,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来母亲的为难,但是她选择将真实的情况表达出来,表现出母亲的真诚。同时由“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为了今天给你买一支吸水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可知母亲对于尊严的看重,也是表达了母亲对于我的教育,生活在艰难,伸手向他人借钱,终归是有点失去自尊的做法。乙处,由“拉来”“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可知,该句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拉车的艰难,表现了母亲的坚韧。综上选择其中一句,形成答案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理解。由题意可知,是当母亲发现帮忙推车的人就是我时内心的惊讶,而我同样会有惊讶的心理。另外,我发现母亲下雨天还这么坚持,也是能够表现出我对于母亲的心疼,所以我可能会想:“怎么会是母亲,这么大的雨,母亲竟然在拉货,刚刚我还惹她生气,真得不应该呀!”对于母亲而言除了惊讶,可能还有对于孩子的担心,母亲可能会想:“这孩子怎么会来推车?为了挣钱吗?难道就是为了那一枝钢笔?这么大的雨,孩子不会淋坏了吧?我还是满足他的愿望吧!”【19题详解】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结尾画面的设计涉及到结尾段的作用,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哪一种结尾更好,从题目看,选择钢笔的画面结尾更好。示例:我觉得用珍藏钢笔的镜头做结尾更好。本文题目是“我的第一支钢笔”,全文围绕要钢笔、雨夜帮忙拉货挣钱买钢笔进而发现母亲是拉货人、母亲买钢笔赠送“我”并教育“我”要用功读书展开,“钢笔”是全文的线索,是全文的写作对象,这支钢笔上寄托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期望。因此“钢笔”是文章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线索,更是文章主旨所在。用钢笔镜头结尾,能够照应故事的开头,能够含蓄内敛地表达主旨,更有可回味的空间。(三)(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生物质是指一切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源自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废弃生物质是人类在利用生物质的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它仍然属于生物质的宏观范畴,但是能量密度、可利用性等都有显著的降低。根据不同的来源可以将废弃生物质分为三类:城市生物质废物(主要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城市粪便以及城镇污泥);农作物废物(主要以玉米秸、麦秸和稻秸为主);禽畜粪便。废弃生物质作为固体废物的一种,是人们必须妥善处理的环境污染物,若处理处置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废弃生物质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合理高效地将废弃生物质资源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质能这一可再生清洁能源,而且对于CO2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节选自百度百科)材料二中国2007年生物质原料资源农林废弃物的状况与2030年预测增量材料三废弃生物质变废为宝一直是个国际难题。近日,中国科技大学江鸿教授课题组与俞汉青教授课题组合作,分别成功制备了高热值且稳定的固相生物煤和高性能的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为实现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热解是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缺氧条件下的生物质热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热解气。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生物油的催化提质和分离,期望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优质燃料。然而,生物油的成分复杂且不稳定,通常包含数百种有机化合物。在催化过程中,部分有机物发生缩合、脱水、结焦等反应,会导致催化剂失效,使催化提质过程难以持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常压蒸馏过程参数控制,实现生物油快速结焦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固体燃料,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生物煤。分析显示,不同生物质原料得到的生物煤热值与商用煤热值相当。此外,生物煤还具有性能稳定、低含硫量、不含重金属等环境友好特性。另外,热解过程产生的高温气体中包含小分子碳有机物,且热解气温度较高,是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潜在前提。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热解条件,利用化学蒸汽沉积方法制备3D石墨烯,还通过改变热解沉积条件,得到了碳纳米线。这些高附加值碳材料在污染物去除和储能方面展示了良好性能,利用生物质热解气合成石墨烯具有更小的环境影响和能量消耗。(节选自《科技日报》)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废弃生物质虽然会造成环境污染,但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我们应该合理高效地利用它。B.有了中国科技大学提供的技术支撑,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就将投入商业化应用。C.国内外学者期望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优质燃料,但催化提质过程难以持续。D.像碳纳米线这样的高附加值碳材料利用生物质热解气合成石墨烯具有更小的环境影响。21.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答案】20.B21.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下定义和分类别两种说明方法。对于“生物质”和“废弃生物质”这两个概念,材料一中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作了科学、准确、简洁的解释,让读者易于理解;还根据来源的不同对废弃生物质进行了分类,条理清楚,一目了然。【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B.“就将投入商业化应用”说法太绝对,与原文材料三“近日,中国科技大学江鸿教授课题组与俞汉青教授课题组合作,分别成功制备了高热值且稳定的固相生物煤和高性能的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为实现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不符;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材料一第一段“生物质是指一切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源自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废弃生物质是人类在利用生物质的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它仍然属于生物质的宏观范畴,但是能量密度、可利用性等都有显著的降低。”可知运用的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科学、简洁、明确的语言对“生物质”“废弃生物质”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使读者对这两个事物有个明确的概念;由材料一第二段“根据不同的来源可以将废弃生物质分为三类:……”可知是运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来源的不同将废弃生物质分为三类,并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条理清楚地进行说明。据此可作答。四、名著阅读(10分)22.下列对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的历程的书,也是一部文笔优美、情景生动的游记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伦敦《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C.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详写自己坚持弄明白象态橡栗象的产卵方式及过程,强调了探索的过程常常是曲折而且困难重重的,但是坚持下去终将探明真相的道理。D.法布尔的《昆虫记》语言生动有趣,如“隧蜂外婆仍一如既往地保持警惕,坚守自己门卫的岗位”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情趣盎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分析。A.《红星照耀中国》是报道性、纪实性作品,不是游记作品;故选A。23.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A.蚂蚁1.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B.萤火虫2.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C.螳螂3.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A.________B._______C.______【答案】①.2②.3③.1【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A.《昆虫记》中介绍一种红蚂蚁,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找食物,也不会干活的蚂蚁,甚至连放在面前的食物也不会自己吃,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下去,红蚂蚁只好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抢黑蚂蚁的幼虫放在家里喂养,等到那些黑蚂蚁长大了以后,红蚂蚁就把黑蚂蚁当作奴隶,黑蚂蚁只好把红蚂蚁一生当国王一样伺候,红蚂蚁等黑蚂蚁老了以后就会再去在抢一批黑蚂蚁的幼虫放在家里喂养。故选2。B.《昆虫记》中的萤火虫是以允吸动物的肉为生的,萤火虫最喜欢允吸的是蜗牛的肉,萤火虫把蜗牛的肉允吸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在里面。故选3。C.《昆虫记》中螳螂是食肉性昆虫,平时吃蝗虫、苍蝇、蚊子、蝶、蛾等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交配后母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故选1。24.《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下列备选人物中,你认为谁是周亚夫式的“真将军”?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进行阐述。A.周恩来B.朱德C.彭德怀【答案】示例一:我选B。彭德怀与周亚夫一样,是一个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真将军。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彭德怀带领军队冲锋陷阵,突破了敌军的层层防线,可见其恪尽职守。临时接到军事任务,他亲自部署好工作后,从容地与斯诺共进早餐。斯诺感慨,他的部队似乎能自己管理自己,可见其治军有方。示例二:我选C。朱德与周亚夫一样,是一个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的真将军。每次作战,不管大小,朱德事前总要勘察地形,亲力亲为,做好战斗前的准备工作,可见恪尽职守。长征途中,他的部队在冰天雪地中经受了一整个冬天的围困,仍能保持万众一心,可见其极富个人魅力,且治军有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人物形象。首先明确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的原因是他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然后结合名著内容,从“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中任选一位结合“恪尽职守、治军有方”分析其形象。示例:我选A。周恩来与周亚夫一样,是一个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的真将军。周恩来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背弃古代中国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