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关于吃,在西方,除法国外,没有多少地方能像我国这样予以足够的重视。其实每个族群或每个人对食材的取舍,烹调的方式,以及饮食的习惯,与时代、地域和历史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属于文化方面的问题。在我国传统中,有条件的家庭是把烹饪作为一门艺术来看待的。所谓艺术,就存在审美的问题,每一位厨师在烹饪时,作为审美的主体都会根据客观条件的需要,在制作中融入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喜好,对食材进行煎、焗、蒸、炒等处理。烹饪的方式,用料的取舍,完全根据厨师的审美和经验而定。因此,烹调的成果,实际上融合了厨师的个性,表现为不同的“味”,从而让食者亦即审美受体在味觉中获得美妙的享受。华夏的祖先早就注重研究“味”的问题,人们不仅注意吃什么、怎样吃,而且研究怎样才能吃得好,亦即研究作为审美客体的食物作用于人的味觉、产生美感的问题。我们知道味觉的产生,不同于视觉和听觉。美食,需要有色、香、味的联合效果。色和香,靠的是审美主体视觉和嗅觉的作用;至于味觉,则是作为审美客体的食物,进入审美主体的口腔,舌的不同部位获得的感知与食物中蛋白质结合,继而激发大脑中对“味”特别敏感的皮质细胞,而大脑皮质细胞传达相应信息后再与视觉、嗅觉的信息结合,从而让审美主体产生了美感。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中,社会各群体因对味觉有共同的认知,于是饮食问题便成为一定社会文化的表现。因此,研究一位作家对食物的态度,也可以看到一定历史时期文化思想对他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苏东坡是极为耀眼的人物,研究他的论著历来已不知有多少。当我看到卫辉惠赐的《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书稿,细阅之下,深受启发。我作为长期学习中国文学史的学人,对历来学界研究苏东坡的状况,多少有所了解。人们一般会从文学或从史学的角度,研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研究他的生平和政治思想,却从未想到可以从苏东坡对饮食的制作,以及对某些饮食的嗜好的分析,看到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的全过程;也未想到可以从他对饮食的态度,看到他独特的性格;未想到可以从他在诗中写到的关于食材的使用,看到时代变化的轨迹。例如在书中,卫辉由苏东坡在诗里提到吃盐的问题,联系到历代特别是宋代食盐的制作,以及专卖政策的变化;从苏东坡吃竹鼠、吃竹笋、吃不同鱼类的嗜好,谈到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生活方式;从苏东坡对吃雁、吃荔枝和制作东坡肉等食物的描写,觉察并分析苏东坡在思想上的变化和感悟。换言之,卫辉是从研究苏东坡对饮食的态度中,看到了宋代的文化发展;又从宋代饮食状态的描述中,看到了苏东坡的思想和情感变化的轨迹。这创新而独特的研究苏东坡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推动“苏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对我们如何研究和开拓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以及作家作品分析等方面的思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就文学研究而言,我们不仅能从视觉方面分析作品的美,还可以从味觉方面考察审美载体如何给予读者美的享受,达到司空图提出的“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的审美要求。据我所知,近年热门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老广的味道》、电视连续剧《珠江人家》,都邀请他担任过有关饮食方面的顾问,他也为拍摄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可见他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说客,而是对饮食和味觉的研究具有真知灼见和实践能力的专家。班固在《汉书·郦食其传》中说:“民以食为天。”在过去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生存第一,因此解决人们对饮食的基本需求,是取得社会安定的首要工作。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存问题基本已解决,为提高生活质量,对饮食的研究,便与对生命和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美的追求、提高人文素质联系了起来,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卫辉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虽然以学习法律和社会学为主,但也一定关注到了文学和理工科等方方面面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学学习时,对理科和古代史等不同学科,肯定已有强烈的兴趣且已具备良好的修养,所以当从法律系毕业后,有机会进一步接触化学、古代文学等学科时,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便能把法律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从而在饮食学方面的研究上有所创新,做出了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的成果。(摘编自黄天骥《<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推荐序》)材料二:熟悉我的读者知道,我写美食有两个抓手:一手是美食文化,一手是美食科学。严格考据,言出必有依据,这是经过法学专业训练过的我养成的习惯。苏东坡是公认的美食家,我写美食文章,常常会引用苏东坡的文字。在碎片化引用过程中我发现,不少传说中的东坡菜,苏东坡对某些食物的评价,其实是以讹传讹,而苏东坡说过的美食,有许多却被忽略。于是,我就萌生系统梳理苏东坡美食的想法。苏东坡有关美食的文字,散落在他的诗、词、赋、书信、杂文中,把这约一百万的文字通读两遍,基本上就都可以找出来。其中真正的难点在于弄清楚这些美食是写于何时。若时间弄错了,就会把苏东坡当时想表达的意思弄错。虽然苏东坡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全国各地也都有资格做苏东坡菜,但编造故事、不求甚解,这是欺骗群众,是对苏东坡的极不尊重。(摘编自林卫辉《<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后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中、法外,其他国家对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人们对食材的处理方式及饮食习惯与时地、历史等关系密切。B.在我国传统中,烹饪艺术关乎审美,方式和用料由厨师的个人审美和经验来决定。C.烹调艺术的审美受体收获味觉享受来源于融合了厨师个性的烹调成果,即不同的“味”。D.我们的祖先除了关注吃什么和怎么吃,还深入研究食物如何产生美感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食进入人的口腔,使舌头获得感知后激发大脑中敏感的皮质细胞,并由该细胞传达信息后再与视嗅信息结合,让人产生美感。B.林卫辉在他的书中记录了苏东坡诗里提到过的吃盐、宋代食盐制作、专卖政策变化等问题。C.林卫辉的书就文学研究方面的价值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从视觉味觉两方面考察审美载体带给读者的美。D.林卫辉写作这本书,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上存在关于苏东坡美食方面的假的故事和错误的资料。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烹饪艺术”定位的一项是(3分)A.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B.网红食物淄博烧烤小饼柔软筋道,配料简单,火遍山东街头烧烤摊位。C.清代大家袁枚《随园食单》中记道:素烧鹅以豆腐皮和山药为主制作,形似烧鹅,口感丰富。D.《水浒传》中有“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茶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4.学者黄天骥在推介这本书时,评价林卫辉研究苏东坡的做法“创新而独特”,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这样评价的依据。(4分)5.苏东坡在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如果你是大学中文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想要用两年的时间写一篇名为《丹青妙笔:苏东坡绘画研究》的毕业论文,你能从《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作者这里获取哪些经验?(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给我一支枪茹志鹃①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房里炕上,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子。房东是个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是欢迎我们的,可是总不开口,似乎没有其他地区的老乡那样亲热。弄好了铺,我便和通讯员商量:我们放倒头睡了,不吃东西不要紧;但是营长,他还要工作呢!无论如何,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我们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除了找群众想办法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想。于是就决定去找那位不露笑脸的房东大嫂。不用说,这任务当然是我的。但是我找不到她,房里房外,屋前屋后,都没有她的影子,炕上那个孩子倒醒了,有气无力地哭着要娘,不用说,这又是我的任务了!于是我过去抱着她,哄着她,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大嫂来了。她见我在哄孩子,好像有点高兴,但不等我开口提出吃食的事,她先向我借个手电筒。我把电筒交给她,同时迅速地提出了问题。她听了,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没有,只招手要我跟她走。②“大嫂,咱们上哪里?”我看她领我走出了大门。她也不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反正这一带都是我们的部队,我放放心心地跟她走。③“大嫂,你家大哥呢!”山东人一般称女人的丈夫叫大爷、大哥,我想和她攀谈攀谈。④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这时,东方已经露白,可望见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人也没有,只有村边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⑤“牺牲了。”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摇了摇说:“一起七个。”⑥“什么时候?”我这时才看见她腰上束了一条麻绳。她没有回答,只是走,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她停下了,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上铡刀铡的。”⑦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支枪吧!⑧“没有枪!”大嫂的脸仍是呆板的,好像总结似的说了一句,接着又喃喃地说:“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⑨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我们打着手电筒,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拾了有两大把,捧回家,放在锅里炒,大嫂一边炒,一边呆呆地着自己的孩子。豆炒好了,喷香,大嫂把它盛进我们的茶缸,孩子微微张着嘴,满怀希望地看着娘,大嫂顿了顿,就用两个手指取出两颗豆子,放在孩子手里,然后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营长大概也知道这家房东的事,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最后,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他和孩子说着笑着,把豆子当作敌人,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于是“一二一,一二一”黄豆便一颗颗地走进了孩子的小嘴。孩子的嘴跟不上了,她的牙还不能同时咬两颗豆子呢!她吐出一颗带着口水的“敌人”捏在手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嘴里那一颗。⑩我从来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嘴,竟是这样的柔嫩,小红唇里面的一切都是粉色的,软软的,就连那几颗小小的乳牙,也是那样细软无力。咬一颗豆,都需要她全神贯注,用出了吃奶的力气。营长拿起“横队”前面的一颗大黄豆,还没塞进孩子的嘴,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号声。天拂晓了,敌人的轰炸机嗡嗡地又出动了。村里的部队迅速地作了防空准备,能进屋的都进屋,不能进屋的马匹、物资,全部密密的插上树枝。⑪黄豆是黄豆,不是敌人。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就在前面,离我们只有三十里路,不!就在我们头顶上,他们有炸弹、机枪,有坦克、大炮,还有……铡刀。⑫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把一颗已经“一二一”走出队来的豆子也交到我手上,然后,将驳壳枪转到胸前,出去了。通讯员立即挎上枪,跟在后面。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还在挪啊挪的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于是全神贯注,眼睛挤成一条缝,才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目标。⑬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支枪吧!哪怕是一支短枪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一支枪吧!(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呆板着脸”“总不开口”等神态表现了村庄房东大嫂想拒绝又不好说出口的复杂情绪。B.第⑦段中的“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支枪吧”表现出“我”内心的仇恨,是不成熟的表现。C.本文善用细节描写,比如“拾了有两大把,捧回家,放在锅里炒”,文笔细腻,富有感染力。D.大嫂带我去地里拣黄豆然后炒黄豆的情节,和《百合花》中新媳妇把自己的被子送给小通讯员的情节,都表现了军民间真挚感人的鱼水情。7.关于文中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营长把黄豆“摆成了二列横队”“把豆子当作敌人”“喊着口令”等情节,契合人物身份和战争背景。B.作者通过营长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极富感染力。C.该场景与下文空袭警报响起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强烈感受到和平安宁的珍贵。D.孩子努力而有策略地啃黄豆仿佛是另一场“战争”,作者以孩子天真的形象反衬现实战争的残酷。8.文中画横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中作者写第⑫段画波浪线这部分内容的用意何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①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②于广,今幸连稔③,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④之。候秋贾⑤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注]①“价”。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咸淳间A史馆校勘谢枋得B过弃疾C墓旁D僧舍E有疾声大呼F于堂上G若鸣其不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含义不同。B.“急缓”,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异同”都是偏义复词,意义分别偏指“急”“异”。C.“镇静”,与现代汉语句子“遇到突发事件,要保持镇静”中的“镇静”意思相同。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短歌行》作者曹操谥“武”。12.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从文章中他劝耿京“决策南向”和“奉表归宋”可知绍兴三十二年前他大多数时间都在金人统治下的北地生活。B.辛弃疾邀约王世隆及马全福等直闯金营,在张安国与金将饮酒时,将他捆绑起来带走,献给朝廷,最终,张安国被斩首。C.辛弃疾认为根据闽中的具体情况,可以合理利用备安库来解决粮食问题,这样做可以有备无患。他又造铠甲,招兵丁,严格训练。D.辛弃疾做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还为此进言,后来,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2)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14.南宋诗人刘宰在他的《上安抚辛待制》中称辛弃疾有“济时远略”,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处士①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注]①处士:隐居不仕的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询问砍柴的人,经指点后远远地看到了处士卢岵居住的地方。B.古树老根盘石,仿佛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湍急的泉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沙子。C.在雨中隐约的山色里,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泥泞难行,一直延伸到云深处。D.全诗重在描景,借景物表现出卢岵处士生活环境的清幽和他高洁的形象。16.作者是如何表现卢岵山居特点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
,
”两句描绘出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洞中景象。(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一句写周瑜的气度雄伟、人才出众,而自己“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3)《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相同的用来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小说,是记忆的嫁接与生长。”《蓝鸟》的扉页上赫然印着这句话,如一道闪电,让我们在主人公毕壮志由远及近拼命奔跑的身影中,回望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寻青春的味道。毕壮志的身影和作者俞胜以及我们自己部分重叠,又和我们所熟知的孙少平、高加林等小说人物遥相呼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蓝鸟》是一部致敬往事的“记忆之书”,同时它激励青年,让他们奋斗,让他们追求理想爱情与幸福生活,可以说是一部“奋斗之书”“寻找之书”。毕壮志一时冲动,从中学退学,梦想成为养兔专业户,却被同学坑得
①
。创业失败后,在亲戚乡邻的
②
中离家进城,先在县城当工人,继而远赴哈尔滨。打工生涯漫长艰辛,时空轨迹不断延展,毕壮志一路跌跌撞撞、曲曲折折,却始终不放弃、不妥协,正如小说中言,“我虽然卑微,卑微如一棵小草,人人可以践踏。但却没有人可以轻易剥夺一棵小草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权利。即使有人在我身上压上一块石头,我也要勇敢地从石缝中探出头来”。正是这种
③
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成就了毕壮志,使他平凡的生活绽放出耀眼光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重新组织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之与上一句形成一组排比句。(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21.下列句子中的“好像”和“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中的“好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B.他刚才好像出去了。C.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D.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22.神态描写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是不停变化的。文中有两次对新媳妇的神态描写,“笑眯眯地抿着嘴”“说完又抿了嘴笑着”。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最近,在某城市电视台的“你说我讲”栏目,多位市民向他们的家乡建言。建言有的是家乡建设细节方面的,比如增加充电车位,城市行道树种选择等;还有一些建言反映出他们对“更好家乡”的向往。建言得到了家乡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其实,提出建言固然可贵,但这些市民对自己家乡的热情和主人意识更值得珍视。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A(3分)(文中强调“在西方”除法国外,选项忽略了限定条件。)2.D(3分)(A项“舌头获得感知”要“与食物中蛋白质结合”后才激发大脑的皮质细胞。B项苏东坡的诗中记载的是“吃盐的问题”,其他是林卫辉联系的内容。C项错误由“从视觉方面分析作品的美,还可以从味觉方面考察审美载体如何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可以推知。)3.C(3分)(有条件的家庭是把烹饪作为一门艺术来看待的。)4.(4分)①视角独特,学界研究苏东坡多从文学和史学角度,而卫辉则另辟蹊径,从苏东坡与饮食的角度切入研究。②关注饮食与时代的联系,借苏东坡对饮食的态度看到宋代文化的发展。③深入挖掘饮食和人思想情感变化的关系,借苏东坡对食物的描写研究其思想和情感变化轨迹。(每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5.(6分)①从多角度了解苏东坡的绘画,查阅关于他绘画方面的书籍及评论,观看电视台关于苏东坡的纪录片。②关注社会发展的特点,了解人们现阶段对美、对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需求。③牢固掌握绘画方面的学科知识,可以把中文学科和绘画等学科融合起来研究。④养成严格考据的习惯,大量获取资料,对资料有严谨的态度,不以讹传讹。(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D(3分)(A项表现的是大嫂丈夫新丧后的哀痛情绪。B项表现的是“我”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并非不成熟的表现。C项举的例句只是简单的动作描写,并非细节描写。)7.B(3分)(“作者通过营长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说法错误。“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是他的动作描写,“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是他的语言描写,“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是他的神态描写。文中对营长没有心理描写。)8.(4分)①渲染死寂荒凉的氛围,照应上文对“死去的村庄”的描述;②暗示了房东大嫂丈夫的死,表现了敌人的惨无人道。(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6分)①借细节描写表现孩子的天真可爱;②孩子咬豆子的温馨场景和敌机轰炸的紧张场景形成对照,表现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③为下文急于得到一支枪保卫幸福和理想生活做铺垫。(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10.(3分)AEG(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C(3分)(文中的“镇静”有“使(百姓)安定”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一样。)12.C(3分)(“他又造铠甲,招兵丁,严格训练。”错误,从“又欲造万铠”和“事未行”可知只是设想,并未成功实施。)13.(8分)(1)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远大的谋略。(2)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关键词(1)“雅”,很、非常;“入相”,入朝任宰相;“大略”,远大的谋略。(2)“作文”,写文章;“旦”,天亮;“息”,停止。(每答对1个关键词给1分,译出大意1分)14.(5分)①他任耿京的掌书记期间,劝耿京向南归宋,早作决断。②任滁州知州时,推行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尝试改变滁州因战乱破败凋敝的状况。③在福建时,准确分析当地情况,设备安库,还想训练军队以解盗贼之患。(每答对1点给1分,2点3分,3点5分)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他担任掌书记,于是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带奏表归顺南宋,高宗召见、嘉奖了他,授予承务郎之职,让他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去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战火毁坏,村落城池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议定军队屯垦,受聘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远大的谋略。绍熙二年,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曾经代任主帅,常常叹道:“福州前面临海,是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劣粗野容易造反,而帅臣府库空虚,一旦情况紧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他致力于安抚百姓,不到一年,积累钱财达到五十万缗,库房匾额写“备安库”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家居木地板安装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木制家具定制木工包清工施工合同书3篇
- 2024年气体消防设备研发、设计及施工全流程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汽车租赁及停车费减免合同3篇
- 2024年新材料研发企业员工工资及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2024年温泉度假酒店住宿合同
- 2024年物联网农业技术应用研发合同
- 2024年水果采摘园与销售商联合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合同6篇
- 混凝土伸臂梁课程设计
- 2024-2025学年寒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安全版)
- 人才引进政策购房合同模板
- 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制度模版(3篇)
- 《两用物项证》课件
- 《电梯维保规则》课件
- DB54T 0425.1-2024 公共数据 数据元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
-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政治选必二《法律与生活》重要知识问题梳理总结
- 孕早期nt检查课件
- 【MOOC】工程制图解读-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