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助记推荐篇目(篇目助记
+易错字标注+情景默写60篇)(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助记推荐篇目(篇目助记+易错字
标注+情景默写60篇)(含答案)
篇目助记+易错字标注+情景默写
一、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侑》)
[助记]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
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助记]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助记]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
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助记]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
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壅
也》)
[助记]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助记]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
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一簧,
进,吾往也。口《子罕》)
[助记]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簧和持之
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助记]“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助记]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
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助记]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助记]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作为
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
品质上。
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
[助记]意思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
【情境默写】
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
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
2.孔子认为质朴与文饰应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否则
a»
9O
3.智、仁、勇是儒家传统道德中的三个重要范畴,孔子曰:
an
____________,,o
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
句子是:“_____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
句子是:“,_。”
6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
句子是:“一,。”
7在《十二章》中,"_,_”两句很好地阐释
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
就会虚华无实。
8《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
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二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
解释,"—,一。”
9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
语・里仁》中的:,
10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
所说的:“一,—”自勉。
【答案】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
2.《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
[助记]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Q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
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助记]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一一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助记]写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畋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助记]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
方面展开。
【情境默写】
1文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
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2文中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9;?O
3文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
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4《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接着用
“_____,_____”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5《荀子•劝学》中以“,”论证坚持不懈的重要
性。
6《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与之相反的是
螃蟹心浮气躁,以致“,_____
7《荀子•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的变化说明事物经过
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a”
9____,_____O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
子是:,O
9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
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0
10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鹫马十驾功在不舍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4.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5.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7.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使之然也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屈原列传》(司马迁)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明也,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故劳苦倦,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人间之,可
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
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上称帝,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
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
称文小而其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
死而不容。自疏污泥之中,蝉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
然泥而不者也。推比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助记]通过对《离骚》的高度评价赞美了他志洁行廉、出淤泥
而不染的精神气节C
【情境默写】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
的解释的句子是:,0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
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二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
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
”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
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
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
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6)《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7)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谏太宗十思琉》(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源而欲流长也。
[助记]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德这个根
本做起,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那将危及治国之
本,动摇王朝的根基。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能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何也?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
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
其可忽乎?
[助记]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结怨。因为
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与众人结怨,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众人
能保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惧满,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以
为度;忧懈,则思慎始而敬终;虑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则思
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刑c总
此十思,宏兹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
其力,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文武争,君臣无事,可以尽游之乐,
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
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助记]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进行观照“积德义”,从多方面开
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开拓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O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推理打开
话题,然后引出正题“”一句,巧妙地构成三个排比句,
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两句从大与小的关系,阐述了失掉人心的危害性。
(4)《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
人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的句子
日a”
7C9_o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__,__O
(7)《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谏太宗十思疏》
中,",二'两句表述了相似的观点。
(8)《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
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相
似。
(9)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同
时用水与船的关系提醒统治者“”,应该深切戒慎。
(10)《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
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现象。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7)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9)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10)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
5.《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助记]提出论点: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
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助记]批判反面现象,论证论点。
圣人无师。孔子师郑子、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助记]举正面事例论证论点。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助记]写为文之由,批判时弊,强调自己的观点。
【情境默写】
(1)韩愈的《师说》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
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
最后的评价是:“,:
(3)《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花若”、“道相似”,如果彼此
为师,就会出现“,”的尴尬局面。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
言表达,文中“,”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
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
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
___________"解释。
(6)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
改之J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7)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
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8)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9)柳宗元曾在《答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J韩愈在《师说》中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
(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择其善者而从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6.《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
阁;廊腰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
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
高低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
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助记]铺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
妃嫔媵媾,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
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堤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掠其人,倚叠如
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遍迤,秦人视
之,亦不甚惜。
[助记]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取之尽辎铢,用之如泥沙?使负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多
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
缕;直栏横槛,多二九土之城郭;管弦呕亚,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
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
一炬,可怜焦土!
[助记]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
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助记]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情境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
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
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
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声“
(5)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
宜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6)《阿房宫赋》中“”和“”两个问句,运用
比喻手法,分别描写阿房宫中宏伟壮观的“桥”和“复道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远观阿房宫盘结交错的建筑群,
它们犹如密集的蜂房和旋转的水纹,接着作者感叹“二建筑
之多,让人不能分辨东西方向,是因为这些建筑“_______
(8)不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阿房宫赋》里所
说:,0
(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对掠自六国的珍宝丝毫不知
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浪费的两句是“,\
(10)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
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
绘:”,。”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
也。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4)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
(5)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6)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7)矗不知几千万落/高低冥迷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0)廊腰堤回/檐牙高啄
7.《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
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助记]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
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无,奉之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
理固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J此言
之。
[助记]韩、魏、楚三国因赂秦而力亏,导致其灭亡。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
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诛,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
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
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助记]写齐、燕、赵灭亡的原因。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积威之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助记]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
的劝告。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助记]借时讽世,借古喻今,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不要
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情境默写】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
根本原因。
(2)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
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
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敏锐地指
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
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O
(5)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
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J因此,杜牧
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6)《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一
(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
底的句子是:,,O
(8)《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
,,。“前八隼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
业,后人却不珍惜C
(9)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
势所胁迫的句子是:0
(10)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
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唇亡齿寒,覆巢之
下安有完卵!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弊在赂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c虽欲强,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辩。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莽,故今具道所以,君实或见恕也。
[助记]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
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也。某则以为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
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说,难
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助记]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
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
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
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
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助记]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
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
分析。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助记]信末客套语。
【情境默写】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
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J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
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
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
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回应
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征利”的指责。
(6)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
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根本算不上拒谏。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
“,”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
对的声音。
(8)《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王安
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
无悔。
(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北宋政坛士大夫们往
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
,,
a、o
(10)《答司马谏议书》中,从“,”两句,
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4)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5)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6)辟邪说,难壬人
(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8)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0)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比也
9.《赤壁赋》(苏轼)
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之
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助记]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于是饮酒乐甚,舷而歌之。歌曰:”旧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潮流
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者,倚歌而和之。其
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
蛟,泣孤舟之妇。
[助记]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
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驰胪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
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樽以相属。寄蜉蜡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飞仙以遨游,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J
[助记]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助记]写作者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
解对方。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相与枕乎舟中,不知
东方之既白。
[助记]写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
【情境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的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
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2019全国卷II)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
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
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6)苏轼《赤壁赋》)",”用比拟的手
法借箫声写愁情。
(7)《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
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8)苏轼在《赤壁赋》中“,“,借自己的
动作神态侧面展现了洞箫声音的悲凉。
(9)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在《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一句,苏轼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
写出江水的汹涌。
(10)《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
生”,J的动人效果。
(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鼬胪千里旌旗蔽空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鹿妇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9)白露横江卷起千堆雪
(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凝妇
10.《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
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
昏。余稍为修,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
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
架,仰啸歌,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
不去。三五之夜,E月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可爱。
[助记]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及作者对项脊轩的情
感。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
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埼,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
婢也,乳二世,先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
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而泣;娘以指叩
门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
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
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
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助记]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往事:叙伯父的分家,一个大家
庭分崩离析、破败衰落;老妪的深情回忆和指点,勾引起“我”对早
逝的母亲的追忆;“瞻顾遗迹”,先大母对自己的爱抚、教读和殷切希
望仍历历在目。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
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助记]叙写项脊轩多次遭火未焚。
项脊生日:“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
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
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助记]以守丹穴的巴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与处败屋寒
窗之下的自身相比,既自慨局促,又有自矜抱负之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
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
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助记]补叙妻子生前死后的生活琐事,重点是从项脊轩的变迁
中抒写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庭有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助记]托物寄情。
【情境默写】
(1)南京姑娘在自家附近小水坑边拍摄到斑鸠、喜鹊常来栖息
发呆的画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和两个细节
描写,通过狗、鸡,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
家庭衰败的哀痛。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
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0
(4)《项脊轩志》中,作者用“,”一句,
很自然将感情基调由“喜”转“悲”,语言非常朴素。
(5)《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深情回忆妻子常常到轩中“
",夫妻二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
(6)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
”描写出了项脊轩美丽可爱的十五之夜的美景。
(7)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措摹事物,如用“”
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用“”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
(8)《项脊轩志》中,",,"三
句不仅写出了作者日常细微的感觉,还刻画出了一个忍耐寂寞的读书
人形象。
(9)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在门外自言自语的话
从而表达祖母对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
a”
,,o
(10)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作者将破旧的小屋修建成自己的
书斋后,在庭院中种植绿色植物使老屋增加了新的光彩的句子是
av
,9o
(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东犬西吠;鸡栖于厅
(3)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4)多可喜,亦多可悲
(5)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7)(而)庭阶寂寂;今已亭亭如盖矣
(8)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9)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10)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助记]孔子问志。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君子c”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
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J
[助记]弟子述志。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日:“夫子何由也?”
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
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助记]孔子评志。
【情境默写】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师长自
居,而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打消弟子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畅快地各
言己志的两句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
个夹在大国之间又","的“千乘之国”,自己
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
个小国,他用三年肘间,“;至于礼乐教化则":
(4)在《论话•先进》中,公西华在谈自己的志向之前,先谦
虚的说:”,\
(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
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吟咏
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6)《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
因为他认为",二
(7)《论话•先进》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
好的图景:暮春时节,"",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
洗澡,在舞零台吹吹风,然后”
(8)在《论话•先进》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
慨的说",",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9)在《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点评
了几位弟子的志向,其中",“表达了他对公西
华才能的高度肯定C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
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轻松、
亲切的环境后,又启发弟子各言其志的。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侵
(3)可使足民以俟君子
(4)非日能之愿学焉
(5)浴乎沂风乎舞零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7)春服既成咏而归
(8)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9)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2.《报任安书》(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灭,不可胜记,唯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
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有
《国语》;孙子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
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
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喷,思垂空文以自见。
[助记]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
以舒其愤”的例子C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
综其终始,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
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
刑而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
前辱之责,虽万被,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助记]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
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情境默写】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
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a”
,o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
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
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
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J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
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
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
,”,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
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5)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
(6)序八州而朝同列
13.《过秦论(上)》(贾谊)
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石席卷天下,
包举字内,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
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之外。
[助记]写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人和、政通等的
优势。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
蜀,东割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
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
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
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
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
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
师,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
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助记]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功业。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
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
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
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
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
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助记]写秦始皇的功业,即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
各种措施。
秦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往之
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顿之富;蹑足行
伍之间,而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
为兵,揭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矣。
[助记]写陈胜起义的情况和秦的结果。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非钻于
钩长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区冬季除雪服务协议样本下载
- 拆迁实施合同范本
- 2024年精密铸造工艺服务协议
- 个人开店合同范本
- 加装电梯签订合同范本
- 家庭分房合同范本
-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统计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申请危房合同范本
- 厨艺大师2024年聘用协议格式
- 东方航空配偶补助合同范本
- 第四讲夏商周考古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259A练习题及答案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 第15章《分式》教材分析课件(32张)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西门子RWD68说明书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医院车辆加油卡管理制度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最新】
- 问题线索办理呈批表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