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城区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大好河山,祖国的山和水,是我们英雄事业的舞台,它给我们带来炽热的激情和喧闹的世界。清新的思想,常常伴随着浩浩荡荡的江水而来;奇异的灵感,常常从忧寂的山涧中得到。俯瞰神州,古老而年轻,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大好河山,祖国的山和水,是我们伟大事业的根基,它哺育我们,给我们不竭的生命力。让我们祈祷——祖祖辈辈生长在东方的人们,在新的春天里,在风饶的大地上,轰轰烈烈地生活吧!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扛“担当"之鼎,用“忠诚实干、务实肯干”诠释爱国情怀。“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的“爱国三问”。____。____。____。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热爱祖国[ERRORIMAGE:static./matts/matt-4.svg]大好河山[ERRORIMAGE:static./matts/matt-4.svg]
2.语段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zhì)B.俯瞰(kàn)
C.哺育(bǔ)D.祈祷(qí)
3.语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暄闹B.忧寂C.山涧D.风饶
4.将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都在用实际行动给出对“爱国三问"的回答:实干担当是爱国情怀的最生动注脚
②“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
③因此,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以干字打头阵,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为民,把每一滴奋斗的汗水、每一步奋进的足迹都留在脚下这方爱得深沉的土地里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
【答案】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A
3.C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句子排序;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1.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A.炽热(zhì)--(chì)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3.A.有误,暄闹--喧闹;
B.有误,忧寂--幽寂;
C.正确;
D.有误,风饶--丰饶;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观察所给的三个句子,①句“都在用实际行动给出对·爱国三问’的回答"是对前面举例的总结,②句是举例,①句是总结,因此②句在①句前。③句“因此”表示总结,把话题从楷模过渡到我们身上,进行总结升华,故③句在①句后。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年以来,许多青年革命者,血洒战场,奔赴前线。
将“血洒战场"与“奔赴前线”互换位置。
B.真正意义上的“渔光互补”,不仅不会浪费土地,还会大大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将“的综合利用”删去。
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素质"后加上“高低”。
D.亚布力将围绕“相约亚冬会、多彩亚布力"为主题,开展30余项系列活动。
将“围绕”改成“以"。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应该在句末加“效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这句话中,“博士”指专经某种技艺的人。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等。
D.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CD.正确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这句话中,“博士”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某同学为“拳拳赤子心,深深爱国情"朗诵比赛设计的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A.挥洒才情,弘扬华夏文明B.声动心弦,传承家国情怀
C.声音如诗,演绎爱国经典D.浸润书香,感受文字之美
【答案】D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本宣传语是宣传读书的重要,与本朗诵比赛主题不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
8.(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按教材原文填空。
爱国,是诗歌作品常见的主题。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①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杜甫在《望岳》中用“造化钟神秀,②"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木兰诗》的作者用“③,④”刻画战地生活的苦寒,凸显木兰的家国情怀;杜牧在《泊秦淮》中以“⑤___,⑥___"来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不理朝政,间接表达自己的忧患意识;李商隐更在《贾生》中借古讽今,以“⑦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揭露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荒唐行为,寄寓怀才不遇的伤感……古往今来,文人们以诗词文的形式或歌咏祖国大好河山,或赞颂爱国历史人物,或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或抒发个人报国之志,作品可谓精彩纷呈。
【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阴阳割昏晓;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怜夜半虚前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缘、朔、柝
故答案为:自缘身在最高层;阴阳割昏晓;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怜夜半虚前席。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9.(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是权利!我是正义!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亲热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爱人、子女、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您不许说话!"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此语段节选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①(人名),他驾驶的船是②___号。
【答案】尼摩;诺第留斯(或鹦鹉螺)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常识。联系“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因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可可知,选段节选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尼摩,他驾驶的船是诺第留斯号。
故答案为:尼摩;诺第留斯(或鹦鹉螺)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诗歌首联写出了农村丰收的年景,一个“①”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颔联和颈联则分别从风光和②两个方面来描写山西村。
11.日常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情境下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请说明理由。
【答案】10.足;民风
11.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感觉无从下于,百思不得其解,但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就可以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这种经历。理由是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哲理: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进取,奋勇前进,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生活杂感;游山西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第一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为: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着非常丰盛,一个“足”字表现出农家在丰收之年的富足,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这个字生动地描绘出农家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来款待客人的场景,传达出乡村生活的淳朴和人们在丰收之际的喜悦与满足。第二空,颔联和颈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颔联和颈联分别从风光和民风民俗两个方面来描写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西村美丽的自然区光,山水环绕,景色迷人,给人以惊喜和希望;“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写了山西村的民风名俗,春社将至人们吹策打鼓,热闹非凡,村民们衣冠简朴,保留着古代的淳朴风气。写出了山西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和村民们对传统习俗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足;民风
11.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和运用诗句的能力。领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绝望,看似无路可走,其实只要坚持探索,就可能在转角处迎来新的希望。人生充满变数,挫折与困境只是暂时的,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于开拓,终能走出困境,收获惊喜示例: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会引用这句诗。当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感觉自己无论怎么思考都找不到解决办法,非常苦恼和迷茫,但经过一番努力,向老师、同学请教或者自己突然灵感闪现,找到了解题思路,这时就可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它能表达出在困境中突然看到希望的那种惊喜和释然,也能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下去就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故答案为: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感觉无从下于,百思不得其解,但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就可以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这种经历。理由是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哲理: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进取,奋勇前进,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清·纪昀《河中石兽》)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篇》)
【注释】①遽(jù):立即,匆忙。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棹:
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甲、乙两文揭示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12.划(船);掉(或坠落)
13.①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②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4.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万事万物都在不停改变,要想求得真理,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意思贴近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
【乙】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②句意: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坠:掉(或坠落)。
故答案为:划(船);掉(或坠落)。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①重点词语: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仅仅。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②重点词语:已,已经若,像。此,这样。
故答案为:①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②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两选文都通过故事揭示道理,甲文通过寻找石兽的过程,表明做事要结合实际分析,不能主观臆断;乙文通过楚人寻剑的故事,也是揭示了做事要结合实际分析的道理。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万事万物都在不停改变,要想求得真理,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意思贴近即可)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一枕最幽宜》,回答小题。
一枕最幽宜
①枕,卧所荐首者。枕头,这个和我们相伴一生的物件,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却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最早的枕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既有木、石、瓷、玉这样的硬枕,也有布、帛、皮、革这样的软枕,可谓应有尽有。
②陶瓷枕头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由于它的可塑性强,制作简单,价格又较为低廉,因此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尤为流行,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瓷枕文化。
③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枕是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夫妇墓里一件长3.9厘米的长方形瓷枕模型。从隋朝到唐代中期,瓷枕出现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唐末五代到宋初,瓷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状逐渐丰富,出现了束腰形枕、如意头形枕。宋金时期是瓷枕发展的全盛期,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黄冶窑、汝窑、登封窑、巩县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众多窑口都生产瓷枕,其中尤以磁州窑生产的最为多样。元明清时期则是瓷枕的衰落期,此时的器形更大了,但形制上较为单一,以长方形的出檐枕居多,生产规模普遍缩小。瓷枕的盛世不再。【A处】
④千余年的风雨,从出现到消失,瓷枕在古人的生活里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瓷枕的基本功能是枕头,因其冰凉的特性成为古人消夏的佳选。而中医《脉法》里讲“圣人寒头暖足”,与现代医学所讲的,适当寒冷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和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不谋而合,说明瓷枕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B处】
⑤古人常将格言、警句书写于瓷枕之上,体现其处世哲学。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一件白底画花墨书文字枕,在椭圆形的枕面上写着《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态度清楚明了。瓷枕也常常是民间文化传播的舞台,从诗词歌赋到神话、历史和戏曲故事,应有尽有。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北宋卧女枕,女童背部为枕面,上面用行草题写了“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两句诗,仿写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相比于张继,这两句诗可以看成是一种传播的变异。瓷枕也是展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件磁州窑白地黑花椭圆形枕的枕面上有“立身之本,行孝为先。于人有益,不祐神天"的句子,强调孝为立身之本。这都表明瓷枕具有文化意义。
⑥可以说,瓷枕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生活史。从瓷枕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发展的兴衰轨迹:从其纷繁复杂的工艺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独运;而从其书画里,我们可以窥视古人生活的现实社会,感悟他们的思想情感。瓷枕,建立起沟通古今的桥梁。
15.瓷枕曾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概括回答。
16.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枕是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夫妇墓里一件长3.9厘米的长方形瓷枕模型。
②唐末五代到宋初,瓷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状逐渐丰富,出现了束腰形枕、如意头形枕。
③千余年的风雨,从出现到消失,瓷枕在古人的生活里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17.我国古代的瓷枕承载了哪些文化意义?
18.在编辑文稿时,编辑不小心漏掉下面这一段文字。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全文判断,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A、B哪一处,并且说明理由。除了这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在民间,瓷枕的文化意义更为丰富。
【答案】15.瓷枕可塑性强,制作简单,价格低廉
16.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17.写在瓷枕上的格言警句体现古人的处世哲学;瓷枕可以传播民间文化;瓷枕展现了孝道文化。
18.放在B处。本段写了瓷枕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而且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第④段瓷枕消夏、保健等实用功能的说明,引出下文对瓷枕的文化意义的介绍。放在B处衔接自然,结构严密。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物性说明文;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结合“陶瓷枕头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由于它的可塑性强,制作简单,价格又较为低廉,因此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尤为流行”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瓷枕可塑性强,制作简单,价格低廉
16.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①根据“长3.9厘米"可以判断;②根据“出现了束腰形枕、如意头形枕”可以判断;③根据“瓷枕在古人的生活里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可以判断。
故答案为: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结合“古人常将格言、警句书写于瓷枕之上,体现其处世哲学”“瓷枕也常常是民间文化传播的舞台"瓷枕也是展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等内容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写在瓷枕上的格言警句体现古人的处世哲学;瓷枕可以传播民间文化;瓷枕展现了孝道文化。
18.本题考查补充句子。根据第④段中的瓷枕的基本功能是枕头,因其冰凉的特性成为古人消夏的佳选"说明瓷枕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可知,未段介绍了瓷枕的实用功能。根据第⑤段中的“这都表明瓷枕具有文化意义"可知,本段介绍了瓷枕的文化意义。故“除了这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在民间,瓷枕的文化意义更为丰富”应放在这两段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答案为:放在B处。本段写了瓷枕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而且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第④段瓷枕消夏、保健等实用功能的说明,引出下文对瓷枕的文化意义的介绍。放在B处衔接自然,结构严密。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回忆陈寅恪先生》,回答小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⑥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⑧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①。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作者:季羡林。有删改)
【注释】①堂奥: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19.本文写了有关陈寅恪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1.本文的题目是“回忆陈寅恪先生”,但文章却用大量笔墨来写“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2.文中的陈寅恪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3.在学术方面,陈寅恪先生“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甚至包括专门攻击他的学者。对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9.①“我”旁听陈寅恪先生授课;②推荐我到北大任教;③不肯接受胡适之先生的资助。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细致入微、层层深入,体现了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表达作者崇敬之情。
21.①从侧面体现了先生的渊博学识和高风亮节;②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对我的影响之深;③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④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2.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为人朴素无华,不张扬;心胸宽广,不记人过;关心政治,以天下为己任;热忱爱护帮助青年学者。(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3.我赞同陈先生的做法。陈寅恪先生在学术上坚持己见,不人云亦云,有独立的人格;“对事不对人”,只探讨学术,不因学术侮辱别人的人格,对于说难听话的人,也不说贬损的话,有宽广的胸襟。现实生活中,有些专家学者或所谓的名人对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极尽贬损之能事,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9.本题考查概括内容。文章主要讲述“我”在清华大学旁听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课,收获很大且是一种享受;陈寅恪先生身着长袍去上课,朴素无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陈寅恪先生的影响使“我"在哥廷根大学开始学习梵文等,是“我”治学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陈寅恪先生在英国时回复我"的长信并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在解放前夕,陈寅恪先生因没钱买煤取暖,用卖掉珍贵藏书的办法接受胡适之先生的美元。据此概括。
故答案为:①“我"旁听陈寅恪先生授课;②推荐我到北大任教;③不肯接受胡适之先生的资助。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陈寅恪先生讲课比作引导学生走在山阴道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寅恪先生讲课分析细致入微、由浅入深、引人入胜的特点,表达了“我”对陈寅恪先生讲课的赞美和享受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细致入微、层层深入,体现了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表达作者崇敬之情。
21.本题考查题目赏析。首先,从侧面体现了陈寅恪先生的渊博学识和高风亮节。通过“我"对陈寅恪先生课程的感受、与先生的交往以及先生对“我”的帮助和影响,读者可以感受到陈寅恪先生的学识之深、教学之精以及为人处世的高尚品质。例如,“我"旁听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课程,感受到先生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最终引导“我"走上阳关大道,这从侧面体现了先生的渊博学识和教学才能。同时,通过“我”讲述陈寅恪先生在解放前夕拒绝胡适之先生的赠款,而是选择卖掉藏书来换取资金,这进一步体现了先生的高风亮节和淡泊名利。其次,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对“我"的影响之深。文章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陈寅恪先生对“我"学术道路的引导和启发,以及先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对“我”的熏陶和影响。例如,“我"在陈寅恪先生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从而走上了研究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学术道路。同时,陈寅恪先生对青年学者的爱护和尊重,也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学术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再次,表达了作者对陈寅恪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通过“我”的叙述和回忆,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陈寅恪先生的深厚感情和崇敬之情。例如,“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对陈寅恪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先生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的敬仰和赞美。最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文章更加真实可信地展现了陈寅恪先生的形象和精神风貌。读者可以通过“我"的叙述,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陈寅恪先生的学识、品质和人格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位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
故答案为:①从侧面体现了先生的渊博学识和高风亮节;②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对我的影响之深;③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④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陈寅恪学识渊博:讲课分析细致入微,引导学生领略知识的美妙,对学生影响深远。朴素无华:身着长袍,与当时留洋归来的教授迥乎不同。关爱青年学者:只谈青年学者的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宽容大度:对专门攻击他的学者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故答案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为人朴素无华,不张扬;心胸宽广,不记人过;关心政治,以天下为己任;热忱爱护帮助青年学者。(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陈寅恪先生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他的宽容大度和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对他人进行批评和贬损,而忽略了他人的优点和努力。陈寅恪先生的做法提醒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容和客观的态度看待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多看到他人的长处,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轻易地批评和指责。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对于那些攻击自己的人,也应该保持冷静和大度,不与其计较,以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去影响他人。
故答案为:我赞同陈先生的做法。陈寅恪先生在学术上坚持己见,不人云亦云,有独立的人格;“对事不对人”,只探讨学术,不因学术侮辱别人的人格,对于说难听话的人,也不说贬损的话,有宽广的胸襟。现实生活中,有些专家学者或所谓的名人对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极尽贬损之能事,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4.(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
张中行与叶圣陶之间的遇见,是一束光的温暖:我和老余与哈尼族小姑娘之间的遇见,是乐于助人的温暖:老王与杨绛之间的遇见是知恩图报的温暖……成长路上总会遇见一个人、一朵花、一棵树、一本书……因为美丽的遇见,温暖了时光,打动了你我,照亮了前行的路。
请以“遇见你就是遇见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⑵半命题作文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父亲回来了,家里的“团圆饭”不一样了;即将离开的校园,不一样了。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以“不一样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至少6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材料围绕不同人物之间温暖的遇见展开,强调了遇见带来的积极影响,题目“遇见你就是遇见光”明确了遇见的对象如人、花、树、书等能给人带来如光般的温暖和照亮前行之路的作用。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列举了张中行与叶圣陶、“我"和老余与哈尼族小姑娘、老王与杨绛之间温暖的遇见,突出了遇见的美好和意义。“遇见你就是遇见光”中的“你"可以是具体的人,如给予自己鼓励和帮助的老师、朋友;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一本给自己带来启发的书、一朵象征希望的花等。遇见的“光”可以是温暖、希望、力量等。②写作思路:开头可以运用环境描写或者回忆的方式引出遇见的对象,如“在那个阳光洒落在窗台的午后,我遇见了那本书,从此我的生命中多了一道温暖的光。"中间详细描述遇见的过程以及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可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光”的特质,比如老师在自己迷茫时的一句鼓励,让自己重新找回了方向。结尾升华主题,表达对遇见的感恩之情,如“遇见你,就是遇见光,这束光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需要注意避免平铺直叙,重点阐述遇见带来的“光”以及自己的感悟,略写遇见之前的情况。
【立意提取】
1.遇见良师,如沐光暖:讲述遇见一位好老师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如同遇见光一般照亮了学习和成长的道路。
2.遇见那本书,点亮心中光:通过描述遇见一本特别的书,从中获得力量和启示,如同遇见了光。
(2)材料通过小时候照片、父亲回来的团圆饭、即将离开的校园等例子,引出“不一样"这个关键词,强调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事、情,从而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成长。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提到看着小时候照片发现自己不一样了,父亲回来后团圆饭不一样了,即将离开的校园不一样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历的变化,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不一样的▲”中的“▲"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品质等。②写作思路:首先补全题目,如“不一样的友情”“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挑战”等。开头可以设置悬念或者对比的方式引出不一样的主题,如“曾经,我以为友情就是一起玩耍、一起欢笑,然而,那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不一样的友情。"中间详细叙述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可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经历来突出“不一样”,比如曾经胆小怕事,在面对一次困难时勇敢地挑战自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成长。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不一样的经历的感悟和收获,如“不一样的经历,成就了不一样的我,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描写不一样的部分和自己的成长感悟,略写过去的情况。
【立意提取】
1.不一样的亲情,同样的爱:从不同角度展现亲情的独特之处,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爱始终不变。
2.不一样的选择,别样的人生:讲述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带来不同的人生轨迹和感悟。
例文:
(1)
遇见你就是遇见光
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有些灰暗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有一场倾盆大雨落下。我独自走在街头,心情如同这天气一般,沉闷而压抑。
考试的失利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就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我遇见了你。
你是一家小书店的老板,那天我无意间走进了你的书店。书店不大,却布置得十分温馨。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
你看到我,微笑着迎了上来。“欢迎光临,随便看看吧。”你的声音温柔而亲切,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
我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走着,目光被一本名为《追风筝的人》的书吸引住了。我拿起书,轻轻翻开,书中的文字如同跳跃的音符,在我的心间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你似乎看出了我的喜爱,走过来对我说:“这本书很不错,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背叛和救赎的故事。相信你会从中收获很多。"你的话让我对这本书更加好奇,我决定买下它。
从那以后,我经常来到你的书店。每次你都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给我推荐一些好书。在你的影响下,我爱上了阅读。通过阅读,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那里有我从未见过的风景,有我从未体验过的人生。
在那些日子里,你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你的鼓励和支持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让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重新站起来,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如今,我已经走出了那段阴霾的日子,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在书店里遇见你的下午,不会忘记你带给我的温暖和力量。
遇见你,就是遇见光。是你让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给你带来希望和勇气。
(2)
不一样的友情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友情一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一段友情却与众不同,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友谊不仅仅是一起玩耍、一起欢笑,更是在困难时刻的相互扶持和陪伴。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小敏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在夏令营中,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也一起面对了各种挑战。
有一天,我们参加了一个野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我不小心扭伤了脚,疼痛让我无法行走。小敏看到我受伤了,毫不犹豫地背起我,一步一步地向营地走去。
夏日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我们身上,小敏的汗水湿透了她的衣服,但她却没有一句怨言。她一边走一边安慰我:“别害怕,我会一直陪着你。”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在小敏的照顾下,我的脚很快就好了。从那以后,我们的友情变得更加深厚。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这段不一样的友情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能够伸出援手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困难而离开你,而是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给你力量和支持。
如今,虽然我们已经不在同一个学校,但我们的友情依然如初。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小敏,想起那段不一样的友情。它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点评】(1)本文以一次考试失利后的迷茫为背景,通过在书店与老板的相遇,展现了阅读带来的力量和温暖。文章结构清晰,情节自然流畅。开头通过描写灰暗的天气衬托出自己的心情,为后文的相遇做铺垫。中间详细描述了在书店的相遇以及老板对自己的影响,突出了“光"的主题。结尾升华主题,表达了对遇见的感恩之情。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如“你的鼓励和支持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让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重新站起来,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2)本文以参加夏令营时受伤被朋友照顾的经历,展现了一段不一样的友情。文章主题明确,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了真正的友谊在困难时刻的重要性。开头引出友情的话题,中间详细叙述夏令营中的事件,结尾升华主题,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珍惜和感恩。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如“小敏的汗水湿透了她的衣服,但她却没有一句怨言。她一边走一边安慰我:‘别害怕,我会一直陪着你。’"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大好河山,祖国的山和水,是我们英雄事业的舞台,它给我们带来炽热的激情和喧闹的世界。清新的思想,常常伴随着浩浩荡荡的江水而来;奇异的灵感,常常从忧寂的山涧中得到。俯瞰神州,古老而年轻,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大好河山,祖国的山和水,是我们伟大事业的根基,它哺育我们,给我们不竭的生命力。让我们祈祷——祖祖辈辈生长在东方的人们,在新的春天里,在风饶的大地上,轰轰烈烈地生活吧!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扛“担当”之鼎,用“忠诚实干、务实肯干"诠释爱国情怀。“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的“爱国三问"。____。____。____。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热爱祖国[ERRORIMAGE:static./matts/matt-4.svg]大好河山[ERRORIMAGE:static./matts/matt-4.svg]
2.语段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zhì)B.俯瞰(kàn)
C.哺育(bǔ)D.祈祷(qí)
3.语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暄闹B.忧寂C.山涧D.风饶
4.将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都在用实际行动给出对“爱国三问”的回答:实干担当是爱国情怀的最生动注脚
②“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
③因此,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以干字打头阵,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为民,把每一滴奋斗的汗水、每一步奋进的足迹都留在脚下这方爱得深沉的土地里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
5.(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年以来,许多青年革命者,血洒战场,奔赴前线。
将“血洒战场”与“奔赴前线"互换位置。
B.真正意义上的“渔光互补”,不仅不会浪费土地,还会大大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将“的综合利用"删去。
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素质”后加上“高低"。
D.亚布力将围绕“相约亚冬会、多彩亚布力”为主题,开展30余项系列活动。
将“围绕"改成“以”。
6.(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这句话中,“博士”指专经某种技艺的人。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等。
D.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7.(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某同学为“拳拳赤子心,深深爱国情"朗诵比赛设计的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A.挥洒才情,弘扬华夏文明B.声动心弦,传承家国情怀
C.声音如诗,演绎爱国经典D.浸润书香,感受文字之美
8.(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按教材原文填空。
爱国,是诗歌作品常见的主题。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①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杜甫在《望岳》中用“造化钟神秀,②"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木兰诗》的作者用“③,④”刻画战地生活的苦寒,凸显木兰的家国情怀;杜牧在《泊秦淮》中以“⑤___,⑥___"来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不理朝政,间接表达自己的忧患意识;李商隐更在《贾生》中借古讽今,以“⑦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揭露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荒唐行为,寄寓怀才不遇的伤感……古往今来,文人们以诗词文的形式或歌咏祖国大好河山,或赞颂爱国历史人物,或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或抒发个人报国之志,作品可谓精彩纷呈。
9.(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是权利!我是正义!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亲热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爱人、子女、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您不许说话!"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此语段节选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①(人名),他驾驶的船是②___号。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诗歌首联写出了农村丰收的年景,一个“①"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颔联和颈联则分别从风光和②两个方面来描写山西村。
11.日常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情境下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请说明理由。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清·纪昀《河中石兽》)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篇》)
【注释】①遽(jù):立即,匆忙。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棹:
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甲、乙两文揭示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一枕最幽宜》,回答小题。
一枕最幽宜
①枕,卧所荐首者。枕头,这个和我们相伴一生的物件,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却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最早的枕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既有木、石、瓷、玉这样的硬枕,也有布、帛、皮、革这样的软枕,可谓应有尽有。
②陶瓷枕头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由于它的可塑性强,制作简单,价格又较为低廉,因此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尤为流行,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瓷枕文化。
③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枕是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夫妇墓里一件长3.9厘米的长方形瓷枕模型。从隋朝到唐代中期,瓷枕出现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唐末五代到宋初,瓷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状逐渐丰富,出现了束腰形枕、如意头形枕。宋金时期是瓷枕发展的全盛期,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黄冶窑、汝窑、登封窑、巩县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众多窑口都生产瓷枕,其中尤以磁州窑生产的最为多样。元明清时期则是瓷枕的衰落期,此时的器形更大了,但形制上较为单一,以长方形的出檐枕居多,生产规模普遍缩小。瓷枕的盛世不再。【A处】
④千余年的风雨,从出现到消失,瓷枕在古人的生活里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瓷枕的基本功能是枕头,因其冰凉的特性成为古人消夏的佳选。而中医《脉法》里讲“圣人寒头暖足”,与现代医学所讲的,适当寒冷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和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不谋而合,说明瓷枕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B处】
⑤古人常将格言、警句书写于瓷枕之上,体现其处世哲学。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一件白底画花墨书文字枕,在椭圆形的枕面上写着《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态度清楚明了。瓷枕也常常是民间文化传播的舞台,从诗词歌赋到神话、历史和戏曲故事,应有尽有。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北宋卧女枕,女童背部为枕面,上面用行草题写了“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两句诗,仿写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相比于张继,这两句诗可以看成是一种传播的变异。瓷枕也是展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件磁州窑白地黑花椭圆形枕的枕面上有“立身之本,行孝为先。于人有益,不祐神天"的句子,强调孝为立身之本。这都表明瓷枕具有文化意义。
⑥可以说,瓷枕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生活史。从瓷枕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发展的兴衰轨迹:从其纷繁复杂的工艺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独运;而从其书画里,我们可以窥视古人生活的现实社会,感悟他们的思想情感。瓷枕,建立起沟通古今的桥梁。
15.瓷枕曾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概括回答。
16.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枕是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夫妇墓里一件长3.9厘米的长方形瓷枕模型。
②唐末五代到宋初,瓷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状逐渐丰富,出现了束腰形枕、如意头形枕。
③千余年的风雨,从出现到消失,瓷枕在古人的生活里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17.我国古代的瓷枕承载了哪些文化意义?
18.在编辑文稿时,编辑不小心漏掉下面这一段文字。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全文判断,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A、B哪一处,并且说明理由。除了这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在民间,瓷枕的文化意义更为丰富。
(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阅读《回忆陈寅恪先生》,回答小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⑥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⑧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①。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作者:季羡林。有删改)
【注释】①堂奥: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19.本文写了有关陈寅恪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1.本文的题目是“回忆陈寅恪先生”,但文章却用大量笔墨来写“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2.文中的陈寅恪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3.在学术方面,陈寅恪先生“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甚至包括专门攻击他的学者。对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4.(2024八上·双城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
张中行与叶圣陶之间的遇见,是一束光的温暖:我和老余与哈尼族小姑娘之间的遇见,是乐于助人的温暖:老王与杨绛之间的遇见是知恩图报的温暖……成长路上总会遇见一个人、一朵花、一棵树、一本书……因为美丽的遇见,温暖了时光,打动了你我,照亮了前行的路。
请以“遇见你就是遇见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⑵半命题作文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父亲回来了,家里的“团圆饭”不一样了;即将离开的校园,不一样了。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以“不一样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至少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A
3.C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句子排序;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1.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A.炽热(zhì)--(chì)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3.A.有误,暄闹--喧闹;
B.有误,忧寂--幽寂;
C.正确;
D.有误,风饶--丰饶;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观察所给的三个句子,①句“都在用实际行动给出对·爱国三问’的回答”是对前面举例的总结,②句是举例,①句是总结,因此②句在①句前。③句“因此"表示总结,把话题从楷模过渡到我们身上,进行总结升华,故③句在①句后。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应该在句末加“效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CD.正确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这句话中,“博士”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答案】D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本宣传语是宣传读书的重要,与本朗诵比赛主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展示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制定仓库相关法规遵循的计划
- 急救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计划
- 许昌学院《社会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加强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引进计划
- 班级行为规范的建立与实施计划
- 科技辅助教学应用指导计划
- 销售业绩提升的行动计划
- 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计划
- 变频器出厂检验报告及记录
- 应急响应流程各种图表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口算卡片制作
- 印染厂染色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 政协提案关于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建议
- SPC&CPK 超全EXCEL模板
- 红高梁模特队台词赵本山1997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剧本台词
- 班委会表格及职责说明
- 化工设计说明书
- 国内外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