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必刷卷04(考试版)7_第1页
信息必刷卷04(考试版)7_第2页
信息必刷卷04(考试版)7_第3页
信息必刷卷04(考试版)7_第4页
信息必刷卷04(考试版)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04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注重探索情境类命题标准的构建。“无情境不命题”“情境无处不在”已成为高考试题的常态。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情境是通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营造的,试题情境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本套试卷在编制过程中,注意使用表格:如第1题、第5题、第11题和第20题;积极创设新情境:如汉武帝初平岭南,唐征伐东突厥,明代上海县人口数据变化。另外,特别强调阶段性特点,例如第11题新中国不同时期经济史研究主要高频词统计和第20题1949年至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问题。希望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解题能力。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 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 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2.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这些措施(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3.贞观四年,唐征伐东突厥,突厥部众降附唐朝,对于如何处置突厥降众,大臣温彦博主张,“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选其酋长,使人宿卫”。对其民众则应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授以生业,教之礼义”。该主张(

)A.包含有民族压迫内容激化了民族矛盾 B.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 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4.宋元时期,市舶司是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当时搭载漳州器的商船必须到泉州市舶司领取公凭并经严格的审验才能出海。因此泉州港附近的各县,尤其是九龙江口的同安、厦门、漳浦、东山等地都是窑场密集分布的地区。这说明(

)A.宋元时期海禁政策较为严格 B.商品生产的外向型特征明显C.福建瓷器生产水平领先全国 D.朝贡贸易是外贸的主要形式5.下表是明代上海县人口数据变化明代上海县人口年份户数人口数男女每户人口比率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114,236532,803278,874253,9294.66109.8永乐十年(1412年)100,924378,428199,781178,6473.75111.8正德十五年(1520年)93,023260,821179,52481,2972.80220.8隆庆六年(1572年)113,985192,967158,53234,4351.69460.4——资料来源:万历十六年《上海县志》卷4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动荡导致大量人口流亡 B.人口结构面临着严重的问题C.人地矛盾尖锐抑制人口增长 D.人口统计的重点发生了转移6.乾隆时期《湖南通志》记载: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省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之官商,做成茶封,抽取官茶,以充市易,赏赍诸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据此可知(

)A.朝贡贸易推动湖南经济发展 B.湖南茶叶的跨区域贸易兴盛C.官商垄断湖南茶叶交易市场 D.湖南是茶商活动的主要地区7.过去多数历史学者将袁世凯告密看作是戊戌政变的导火线,但随着新史料的发现,有些学者开始认为御史杨崇伊的密折或伊藤博文的觐见都可能是直接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因素。由此可见(

)A.历史解释必然具有时代性 B.随时间推移历史真相更易被发掘C.史料的丰富影响历史认知 D.研究方法会对历史结论产生影响8.抗战时期,一批英美记者前往陕北、华北等地采访调研,英美主要报纸首发或转载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

)A.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领导权 B.有利于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C.反映出英美政府对敌后抗战的支持 D.客观上导致了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9.1948年7月,粟裕指挥军队取得豫东大捷后,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已经到了山的坳子,过了爬坡阶段。1948年9月,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在炮兵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攻克敌人防守坚固的济南,对此,美军顾问团慨叹:他们想打哪儿就打哪儿。据此可知,此时人民解放军(

)A.发挥了运动战的灵活性 B.具备了远距离作战能力C.摧毁了敌人的防御体系 D.取得了明显的战略优势10.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的指示》,规定:允许地主继续经营原有土地,地主在减租后向农民收租是合法的,允许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同时就奖励精耕细作、保护耕者收获权利、发放贷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人民政府(

)A.努力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 B.团结地主阶级投身于工业建设C.把农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D.致力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束缚11.下表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经济史研究主要高频词统计时段主要高频词1949~1979剥削者、地主阶级、封建制社会、剥削阶级等1980~1993生产力、企业、资本主义、财政管理、工业、金融、商品、乡村等1994~2019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工业化、制度变迁、贸易、市场整合等表所示变化反映了我国(

)A.统计学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C.现代企业制度引领世界潮流 D.实现了向“智造强国”的转型12.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极其发达,其中巴格达图书馆是一个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于一体的“智慧宫”。不仅是公元前3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也是世界的学术中心。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B.文化发展领先世界C.文化受到外国支配 D.科学研究受到重视13.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知识就是力量,人需要通过自我能力的展现来完成历史”的信仰。这种信仰认为,人是有尊严的,人类的不完善性完全是因为缺乏学习和知识的缘故;人不仅具有人格尊严,还具有自己的意志和能动性,可以自由选择、自由行动。这种信仰(

)A.反映出人类理性意识的萌生 B.表明信仰自由成为社会共识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D.说明人的价值受到普遍重视14.1643年,英国政治家菲利浦·亨顿在《论君主制》中提出,英格兰的立法权一定要源于君主、贵族、平民三个等级,而要确保这种混合体制的稳定性,“必须寻求一种一定是授予君主的权力,这种权力不过于强大,不致摧毁这种混合;但也不是过于徒有虚名以致摧毁了君主制”。该主张(

)A.否认了议会掌握立法权的资格 B.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论证了保留政治传统的合理性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15.1945年,一名尼日利亚士兵西奥·阿约拉在从印度寄回国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所有在海外服役的士兵即将带着新思想返回家园。”“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材料表明(

)A.殖民扩张激发了非洲抗争意识 B.一战推动了非洲的独立C.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思想解放 D.二战催生了亚洲的觉醒16.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而且是南南合作的开端和典范,它宣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是(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D.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整套书的规模达到了17卷之多,并于1765年出版。《百科全书》完成后不久,新的增订版又紧接着问世了,并采取更易携带的版式印制,取代了早期沉重且昂贵的开本。《百科全书》的词条按照字母排序。至1789年,这套知识纲目的多个版本一共卖出了2.5万册,其中一半在法国售出。尽管它确实是一本品质极高的参考书,但它的卖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名声太大——此书蔑视政治权威,通篇对教会和宗教出言不逊。而《百科全书》成为畅销书也带动批评变得更加公开和广泛。在宣扬独立思考和漠视权威的价值方面,《百科全书》是他所设计编写的所有书籍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百科全书主义”成为拒绝不经批判就接受事物的态度的代名词。——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剑桥法国大革命史》材料二

《四库全书》自1773年2月开馆后,仅前后选用的誊录人员就多达3826人。《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计79309卷,存目6793种,计93551卷;如果加上以各种原因而淘汰不存的书籍,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计四十四小类,六十六子目。借修书之名查缴禁书,正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目的。据统计,清廷毁禁的图书达3100多种,十五万一千余部,销毁的书板在八万块以上。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四库全书的编者还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书成之后,抄写七部,存放于全国七地,以供学人研读。——摘编自《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影响不同于《百科全书》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库全书》编纂的得与失。(4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西欧中世纪,教士和修道士的布道是一种重要的对民众直接进行神学指导的方式,是指教士以传道人的身份所进行的道德说教。中世纪的布道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注话题、神学发展、语言学的发展、教俗人士的评论等。13世纪出现了极为普遍的所谓“针对性布道”,将听众分为“妇女”“教士”和“市民”等等,布道时耍兼顾听众的兴趣及时调整内容。通过戏剧来灌输信仰也是对民众进行基督教化的一种重要路径。戏剧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对《圣经》中的多种阐释进行了解和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以说教为目的,强调人对神的依赖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剧、神秘剧等戏剧。此外,基督教会还利用寓意故事来进行基督教化的伦理道德说教。这些教化方式使得道德教化在民众中的传播更为广泛和普及,其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这些活动促进了基督教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摘编自邹丽霞《<罗马人传奇>与中世纪后期拉丁西方的道德教化》材料二

宋代,社会风俗的教化与规范呈现出新的面貌。如宋真宗率百官亲赴曲阜孔庙祭莫,亲撰《崇儒术论》,救编《九经疏义》领行学校,作“劝学诗”明谕天下读书人。《宋史·职官志》中记述:地方官员具有“宣布条教”“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宣风化”等职能。在重建学校教化传播通道方面,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时邀请教育家胡瑗赴京师执掌太学,将长达30年的苏湖私学教化经验引进太学。此外,乡约、家训等也在民间的社会教化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北宋学者吕大钩创立的《吕氏乡约》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这其中“德业相劝”和“过失相规”着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而“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则侧重于个人道德的放大所造成的社会效应。陆游《放翁家训》也要求子孙秉承祖上清廉的家风,淡海名利、功利,教训子孙戒懒惰,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同时祝福子孙要尽忠报国、廉洁为官、重视节操、不贫图富贵。——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教会进行教化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社会教化的历史启示。(4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18世纪,印度莫卧儿时期的纺织品主导了世界纺织品市场。印度可以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做出相应的设计,而且还能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色彩偏好,深褐色、黑色与深红色网格图案被泰国人喜爱,那些锯齿状边框、边缘部位采用几何图案或小花朵的设计样式被东南亚的人追捧,而大量开花的植物、树木图案的纺织品被运往了欧洲。随着欧洲商人对印度棉纺织生产控制的逐步增强以及进口量的增加,欧洲各国国内传统的毛纺织业、亚麻纺织业以及刚起步的棉纺织行业均受到了一定的威胁。于是一系列的保护主义措施被提上日程。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但是可以进口白棉布到英国进一步加工。同时,允许英国作为中转国将印花织物输送到其他地区”。——摘编自杨静《从贸易角度看纺织文化的交流互鉴——以16—18世纪的莫卧儿王朝为例》材料二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总值由1780年的355060英镑上升到了1790年的1662369英镑,再上升到了1802年的7624505英镑。这种持续的增长最终导致棉纺织品的出口取代了英国传统的民族工业—毛纺织产品的出口。正是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棉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中,出现了国际性的劳动分工,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建立,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