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媒体时代最显著的两个特征是,信息生产量巨大和信息传播速度快、获取便捷。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读者毫无抵抗力,因为信息包含了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全部内容,诸如经验、知识、故事、传奇等。而小说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只不过是小说家对信息艺术化、个人化处理之后以艺术作品之名进行的传递。那么,在时代与小说之间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信息落差”,当读者在自媒体的无数信息中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精神启蒙和精神满足时,如果当前小说没有超越这些信息的优势——足够的叙事吸引力和精神震撼力,那么读者势必将会远离当前小说,小说的艺术创造活力也势必随之而衰。在口头传播时代和书籍报纸时代,读者和小说家之间几乎不存在“信息落差”,甚至小说家的信息量大于读者;而到了电视时代,这种“信息落差”出现了,但缝隙不大,所以本雅明感叹“小说作为讲故事这门古老的手艺衰落了”;在前两个时代,一个聪明的小说家尚能弥补这种“信息落差”,但是如今,一个小说家如果不是足够聪明或者伟大,他将很难填补这种“信息落差”。毫无疑问,信息的爆炸现场对小说写作造成了重大挑战甚至威胁,读者的逃离是挑战和威胁之一,而真正的挑战和威胁来自小说家的无奈——“想象力已经落后于极端的花哨现实”(乔治·斯坦纳语)以及无法创造艺术的征服力去弥补“信息落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无数的光怪陆离的信息和现实奔涌到小说家面前时,是否为小说家打开了一扇巨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之门呢?当然是。所以,找到处理信息的原则和方式,将信息进行艺术的转化成为关键。如果我们将信息分为日常生活和传奇经验两种,我们会发现,小说艺术的呈现大致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或理论:如果我们写的是一个日常生活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写出它的传奇性;如果我们写的是一个传奇经验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写出它的日常性。日常生活的传奇性和传奇经验的日常性,这二者的平衡处理,实质上是在独特、生动的“个”和普遍、宽阔的“类”之间展开,最终做到“个”中有“类”,“类”中有“个”,如黑格尔所说“艺术不应该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必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东西”。“日常生活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却展示了时间的内涵”“它是一切,包围着我们”“但像时间一样,不知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学者徐前进如是形而上概括。日常生活的特点注定了当我们把日常生活原封不动搬进小说时,因其无限重复、缺乏奇异、丧失意义感,它不仅摧毁读者的阅读耐心,也难以迈入艺术的层面。所以,要超越日常生活的重复、狭隘与功利,就必须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化,即写出它的传奇性——赋予日常生活断裂、惊奇和伟大。小说艺术也正是在日常生活这种传奇性的转化中完成的。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是完成信息到艺术转换的途径之一,反之,还有另外一条途径是写出传奇故事的日常性。随着自媒体时代的降临,制造传奇和讲述传奇如更大的旋风一般席卷我们的世界。只要打开网络热搜或进入短视频平台,千奇百怪的信息和传奇经验或故事层出不穷地冒出来,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极端的花哨现实”在各个数字终端被观看、被消费,甚至被轻而易举地添油加醋地“创作”之后再一次被传播,数不尽的传奇故事因此而诞生。制造、讲述、消费传奇在今日自媒体时代俨然已成为一桩全体网民参与的大生意,大受平台和资本青睐。毫无疑问,这些传奇信息或故事不仅对普通网民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对小说家们也是如此,这是他们单调匮乏的日常生活和书斋经验之外写作素材重要的来源和补充。但是,当小说家把目光投向这些传奇经验或故事,借助想象力和虚构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小说时,我们看到了传奇经验或故事转换为小说的种种遗憾。有些小说只是传奇经验或故事的扩展版,如啰嗦的新闻事件;有些小说描摹的人物大起大落,多写的是时代热门之事,如社会变革“大事记”……这类小说在艺术上是失败的。对传奇经验或故事的处理丧失了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导致了这类小说出现了一个新的叙事美学偏向,用张爱玲的话来说是:“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如何从传奇经验或故事的“力”中呈现出“美”来,有一策略:便是写出它的日常性来,即写出“飞扬”中的“安稳”来。传奇经验的“这一个”与日常性的“这一类”在小说中相遇的瞬间,艺术的化学反应随之发生,传奇经验的“力”被普遍性的日常伦理削弱,而表现出小说的“美”来,诸如那种人类的普遍关切、情感以及认知等。(摘编自石华鹏《在日常与传奇之间——自媒体时代小说写作的两种叙事策略》)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会不自觉地被信息所吸引。信息中有大量的故事,因此小说这种“讲故事”的文体必然会衰落。B.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和写出传奇故事的日常性,是从信息转换到艺术的两种途径,也是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途径。C.自媒体时代为传奇经验或故事的疯狂生长提供了完备的技术和丰厚的营养,传奇故事几乎包围着我们日常且琐碎的生活。D.要想平衡好日常生活的传奇性与传奇经验的日常性这两者的关系,不妨参照黑格尔所说,保持明晰的个性化,去除普遍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本雅明的话,是为了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与小说家之间出现了信息落差,这给小说家带来了挑战。B.文中“极端的花哨现实”是指如今千奇百怪的信息和传奇经验、故事,类似于网上流传的“比小说更魔幻的是现实”。C.文中引用徐前进的话,是为了说明日常生活是重复、狭隘与功利,因此不能把日常生活原封不动地搬进小说。D.文中引用张爱玲的话,是为了警醒当今时代的小说创作不能只有传奇和故事,还要有想象和虚构的能力。3.下列篇目中最符合文中所讲的“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的一项是()A.《哦,香雪》 B.《祝福》C.《促织》 D.《别了,“不列颠尼亚”》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蒙说:“创作兴趣就是,每一篇作品都是新的,是让你激动的。”请根据文本分析,在自媒体时代小说家应该如何保持创作的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反复说“两只山羊,一只猫,四只鸽子”,看似与战争无关,但表达了老人对这些动物的留恋与痛心。B.老人提到他的故乡,“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这一处神态描写,表现老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C.“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说明老人已经陷入绝望,体现了战争给人们的躯体所带来的伤害。D.“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中“只得”表现了老人内心的无奈和怨愤,也可见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与控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构思独具匠心,内容仅由一段对话,两个人物构成,却以小见大,揭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的主题。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侦察兵视角叙述,带给读者一种“亲历”战争的感觉,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C.小说一直暗示着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表现了老人在战争面前的无助。D.小说通过人物之间情绪激动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对话背后是一位普通人对战争的不解与抱怨。8.海明威说:“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文中是如何把老人这一形象塑造“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请你以选文为例,谈谈你对“冰山理论”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选自《老子》)材料二: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嗜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选自《人物志·释争》)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是以A战胜B而争C不形D敌服而怨不构E若然者F悔吝不存于G声色H夫I何显J争之有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相同。C.“贤而能让”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意思不同。D.“凡此数者”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弯曲与保全,委屈与伸直,低洼与盈满,破旧与更新,少取与多得等之间都具有辩证关系。B.君子追求胜利时,坚持推让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安静时坚守寂然不语,行动时遵从恭敬顺从。C.君子如果能够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宽人”,便能够超越世俗登至高处,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D.材料二举孟之反受圣人称赞与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君子不争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过平原作①(节选)文天祥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②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③。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唐家再造李郭④力,若论牵制公威灵。哀哉常山惨钩舌⑤,心归朝廷气不慑。【注】①此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至大都途中所作。平原:唐代郡名,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在此地任太守。②天宝年间,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等人起兵,约以连兵断安禄山归路,以缓其西侵之谋,河北十七郡响应。③咸京:代指长安。④李郭:指李光弼、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⑤颜杲卿曾为常山太守,常山兵败时,颜杲卿怒骂不断,被断舌,最终受酷刑而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歌内容可以得知,颜家兄弟皆是忠于国家、富有谋略的忠臣义士。B.诗中使用“一朝”“无坚城”等词语,描写了叛军进攻时凶猛、激烈的场面。C.诗人对历史事实客观评价,既肯定了李、郭之力,也赞扬了颜家牵制之功。D.诗人赞扬颜家兄弟,也表明自我心志:即使被俘,也会坚强不屈,不改气节。16.本诗在塑造颜家兄弟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将进酒》中,诗人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地们,知道她们,一定!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B.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纨是贾母的长孙媳妇。虽然与王熙凤、秦可卿等贾家媳妇相比,她在贾府中的分量有些单薄,但她却培养出了贾兰这样一个复兴家族的优秀儿子。如果细细研究她的教育理念,我们就会发现:有远见的母亲,都舍得让孩子吃苦。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她选择稻香村作为自己和贾兰的居家之所。而稻香村的最大亮点就是,“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身处富贵之乡,①____,让儿子过上一种简朴而又清贫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贾兰,与活在蜜罐里的宝玉不同,他多了一份坚韧与努力奋进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贾府被抄家后,贾兰依然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考取功名,人生美满。作为典型的贤妻良母,李纨对儿子的未来,也有着长远的打算。她不仅严厉督促贾兰用功读书,②____。《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被袭人劝着出来逛逛,正无精打采时,突然看到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追两只小鹿。宝玉很纳闷,问及原因,贾兰说:“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贾府能有贾兰这样优秀的子孙,跟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的未来走得更顺畅,作为母亲,就要起到引导作用,③____,对他的人生负起责来。就像国学大师傅佩荣说的那样: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2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老艺人用他那苍老的低沉的声音,重新铸成一种新的艺术风格。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C.闲暇之时,可以寻一方安静之地,唱他几句,喝他几杯,其乐融融。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们不行,倒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历史上多有隐逸之士,不愿为官而洁身自好。楚王派了专使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则表示自己宁愿做烂泥塘里翻跟斗的小乌龟,予以拒绝。陶渊明做了81天彭泽县县令,便“守拙归园田”去了,他想让自己“愿无违”。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孔子不肯归隐,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陆游则直言“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僵卧孤村,也“尚思为国戍轮台”。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人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生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C3.C4.①首先由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引出小说的本质,提出时代与小说之间存在“信息落差”这一现象;②然后指出“信息落差”给小说家带来了挑战和威胁,但同时又给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途径;③最后介绍了将信息进行艺术转换的两种途径,即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和写出传奇故事的日常性。5.①小说本身要有足够的叙事吸引力和精神震撼力,要有超越信息的优势;②小说家要多关注光怪陆离的信息,这些现实能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③处理传奇经验或故事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要表现出人类的普遍情感及认知。【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再组织语言,先回答文本的结构,再具体解释文本的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此小说这种‘讲故事’的文体必然会衰落”错,原文第一段“如果当前小说没有超越这些信息的优势——足够的叙事吸引力和精神震撼力,那么读者势必将会远离当前小说,小说的艺术创造活力也势必随之而衰”,说明小说的衰落不是必然的,而是有前提条件的。
B.“也是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途径”错,张冠李戴,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小说艺术的呈现大致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或理论”,说明“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和写出传奇故事的日常性”是小说家创作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古往今来艺术家们”。
D.“去除普遍性”错,过于绝对,原文第四段黑格尔说“艺术不应该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并不意味着要“去除普遍性”。
故答案为: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为了说明日常生活是重复、狭隘与功利”错,无中生有,文中引用徐前进的话重点是强调把日常生活原封不动搬进小说,这种做法是丧失意义感的,原文也没有提及“狭隘与功利”。
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属于诗化小说,传奇色彩较弱。
B.是现实主义小说,揭露现实状况,没有传奇色彩。
D.是新闻报道,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能力。
原文开头首先指出“自媒体时代最显著的两个特征是,信息生产量巨大和信息传播速度快、获取便捷”“而小说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只不过是小说家对信息艺术化、个人化处理之后以艺术作品之名进行的传递”,然后说“那么,在时代与小说之间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信息落差””。可见,文章首先由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引出小说的本质,提出时代与小说之间存在“信息落差”这一现象。
根据第二段“毫无疑问,信息的爆炸现场对小说写作造成了重大挑战甚至威胁,读者的逃离是挑战和威胁之一,而真正的挑战和威胁来自小说家的无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无数的光怪陆离的信息和现实奔涌到小说家面前时,是否为小说家打开了一扇巨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之门呢?当然是”可以归纳出,作者然后指出“信息落差”给小说家带来了挑战和威胁,但同时又给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途径,并由此指出“所以,找到处理信息的原则和方式,将信息进行艺术的转化成为关键”的核心话题。
在原文后半部分,根据文章“所以,要超越日常生活的重复、狭隘与功利,就必须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化,即写出它的传奇性——赋予日常生活断裂、惊奇和伟大”“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是完成信息到艺术转换的途径之一,反之,还有另外一条途径是写出传奇故事的日常性”可归纳出:文章最后介绍了将信息进行艺术转换的两种途径,即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和写出传奇故事的日常性。
故答案为:①首先由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引出小说的本质,提出时代与小说之间存在“信息落差”这一现象;②然后指出“信息落差”给小说家带来了挑战和威胁,但同时又给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途径;
③最后介绍了将信息进行艺术转换的两种途径,即写出日常生活的传奇性和写出传奇故事的日常性。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原文“如果当前小说没有超越这些信息的优势——足够的叙事吸引力和精神震撼力,那么读者势必将会远离当前小说,小说的艺术创造活力也势必随之而衰”可反向推知,自媒体时代小说家想要保持创作活力,那么小说本身要有足够的叙事吸引力和精神震撼力,要有超越信息的优势。
根据原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无数的光怪陆离的信息和现实奔涌到小说家面前时,是否为小说家打开了一扇巨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蝎的素材之门呢?当然是”可看出,新媒体时代小说家要跟上时代特点,多关注光怪陆离的信息,这些现实能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
根据原文信息“对传奇经验或故事的处理丧失了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导致了这类小说出现了一个新的叙事美学偏向”“如何从传奇经验或故事的‘力’中呈现出‘美’来,有一策略:便是写出它的日常性来,即写出‘飞扬’中的‘安稳’来……而表现出小说的‘美’来,诸如那种人类的普遍关切、情感以及认知等”可推知:新媒体时代小说家在处理传奇经验或故事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要表现出人类的普遍情感及认知。
故答案为:①小说本身要有足够的叙事吸引力和精神震撼力,要有超越信息的优势;②小说家要多关注光怪陆离的信息,这些现实能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③处理传奇经验或故事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要表现出人类的普遍情感及认知。【答案】6.C7.D8.①注重细节的勾勒,抓住典型形象特征。塑造了一位深受战争之苦的老人形象;②对话的反复性,塑造出老人孤独垂老之年,与几只动物相依为命的形象,凸显其朴实善良的一面,表达了老人对故土的留恋;③对比衬托,体现出老人是那个战乱年代不懂政治不懂战争而又深受战争之害的普通人的缩影;④通过环境的渲染,凸显年迈孤独,不懂政治老人对战争的无奈、痛心与抱怨之情;⑤动作的刻画,慢镜头式场面描摹,刻画出老人年迈、疲惫,深受战争摧残的形象。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指文章的语言要简洁凝练,人物思想感情、动作语言等八分之七的内容应该隐藏起来,让读者通过想象加以连接和弥补。如小说结尾处老人木然的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一个“只”字写尽了人物内心的怨恨,他仿佛在控诉:“我招惹谁啦,你们要逼我背井离乡。”强烈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台、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创作特点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体现了战争给人们的躯体所带来的伤害”错,这一处细节描写,体现的并不仅仅是战争给人们躯体所带来的伤害,还体现了战争给人们的精神所带来的伤害。
故答案为: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通过人物之间情绪激动的对话”错,从“我”与老人的对话可以看出,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在情绪上是节制平静的,人物之间的情绪并不激动。
故答案为: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注重细节的勾勒,抓住典型形象特征。如“戴着钢丝眼睛”“衣服上尽是尘土”“一动也不动”,塑造了一位深受战争之苦的老人形象;
②对话的反复性,如反复强调家里的动物,三次唠叨“猫会照顾好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塑造出老人孤独垂老之年,与几只动物相依为命的形象,凸显其朴实善良的一面,反复强调“我走不动了”,表达了老人对故土的留恋;
③对比衬托,如桥上,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一众人逃难慌乱情形与老人呆坐在路旁一动不动的形象形成对比,老人是那个战乱年代不懂政治不懂战争而又深受战争之害的普通人的缩影;
④通过逃难的一众人、行驶的卡车、阴沉的天气、飞扬的尘土等环境的渲染,将一位年迈孤独,不懂政治的老人置于战争背景之下,凸显老人对战争的无奈、痛心与抱怨之情;
⑤动作的刻画,慢镜头式场面描摹,如“蹒跚地爬上陡坡”“坐在那里”“撑起来,摇晃几步,向后-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出老人年迈、疲惫,深受战争摧残的形象。
故答案为:①注重细节的勾勒,抓住典型形象特征。塑造了一位深受战争之苦的老人形象;②对话的反复性,塑造出老人孤独垂老之年,与几只动物相依为命的形象,凸显其朴实善良的一面,表达了老人对故土的留恋;③对比衬托,体现出老人是那个战乱年代不懂政治不懂战争而又深受战争之害的普通人的缩影;④通过环境的渲染,凸显年迈孤独,不懂政治老人对战争的无奈、痛心与抱怨之情;⑤动作的刻画,慢镜头式场面描摹,刻画出老人年迈、疲惫,深受战争摧残的形象。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创作特点的能力。
先分析“冰山理论”,结合“将文学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表现同冰山类比”,即小说外在的语言背后,思想蕴含深刻,相对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占了八分之七。这八分之七才是小说的精髓,需要读者深入体会,通过想象融会贯通。比如文章情节设计,以小见大。小说重点描写了“我”与老人的一段对话,对话中也只是突出老人对几只动物的担心,情节细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小说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力求简约,却包蕴着丰富的内容。如倒数第二段,“木然”二字既能表现老人极度疲惫,又能表现老人陷入绝望,不再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一个“只”字写尽了人物内心的怨恨,意在表明我只是在做我自己的事情,没有招惹任何人,但是战争却让我背井离乡,家无定所,背后充满了对战争的不满。
故答案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指文章的语言要简洁凝练,人物思想感情、动作语言等八分之七的内容应该隐藏起来,让读者通过想象加以连接和弥补。如小说结尾处老人木然的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一个“只”字写尽了人物内心的怨恨,他仿佛在控诉:“我招惹谁啦,你们要逼我背井离乡。”强烈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答案】10.D;E;H11.B12.D13.①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②(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14.①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②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③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④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材料一: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低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材料二:因此君子追求胜利,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把自我修养作为敌楼与大盾,安静时则关闭寂然不语的大门,行动时则遵从恭敬顺从的通行之路。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那些公开与人竞争的人,一定是自以为是贤人,而别人却认为他是邪恶不正的人。(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与阴险的人争论,就好像把犀牛关进笼中和迫近被逼到绝路上的老虎一样,这怎么可以呢?如果这样他们就会发怒而害人,这是必然的。《周易》说:“阴险而违背常规的人争论,必然引起众人和他争论。”《老子》说:“只有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才没有谁能与他争。”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因此要超越世俗登至高处,独自行走在三等之上。什么是三等?没有大功却自我夸耀,是一等;有功却自我夸耀,是二等;立有大功却不自夸,是三等。愚钝却争强好胜,是一等;贤能又能推崇别人,是二等;贤能又能谦让别人,是三等。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格,是一等;对自己和别人都严格,是二等;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松,是三等。所有的这几等,都是争和让道理的具体表现,从而使事物结果发生变化。经过三等变化之后而掌握了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只有知道道理通晓变化的人,才能够处在上等的位置。所以孟之反因为不自夸受到孔子的称赞,管叔因为推辞赏赐受到重重的嘉奖。怎么能说这些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呢?这是纯正的道德在内部自然而发又与争让变化的道理吻合啊。君子知道自我贬损是有益的,所以能做一件事而收到两种好的结果,小人不知道自满会招致损失,所以一个人自我夸耀会失去双倍的东西。由此而论,不自夸却受到夸赞;不争名夺利却收到争的效果;谦让对手却能够战胜他;处在众人之下,最终却在众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够看到与人竞争的道路之凶险,独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会光辉四射而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得到的贤德之名能够与古人媲美。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
“敌服而怨不构”与“战胜而争不形”结构一致,故“敌服而怨不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DE处断开;
“若然者”是假设,后面是假设的结果,中间不断开;“于声色”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夫”是发语词,前面断开,即H处断开。
故答案为:DEH。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介词,把。句意: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圣人是把治理天下当作事业的人。
B.错误。蹈行,践履;在于。句意: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实践仁德在于自己。
C.正确。谦让;推辞,拒绝。句意:贤能又能谦让别人。/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
D.正确。几个;屡次。句意:所有的这几等。/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故答案为: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错,孟之反与管叔没有自我贬损,不能说明君子的自我贬损会获得益处。
故答案为: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虚”,假;“诚”,实在;“归”,达到。
(2)“险德”,背弃道德;“信”,确实;“讼”,争论。
故答案为:①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②(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知,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
②由原文“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可知,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
③由原文“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可知,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
④由原文“不争者争之也”可知,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
故答案为:①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②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③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④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答案】15.B16.①用社会环境反衬:一朝叛军起事,大江以北城池不保;颜家兄弟拿起武器对抗叛军,一十七郡纷纷响应。前者之弱与后者号召力之强形成对比。②通过他人行为侧面烘托:叛军听说颜家兄弟与一十七郡联盟,不敢进攻长安,侧面烘托出颜家兄弟的威慑力。③用历史人物正面衬托:将颜家兄弟与唐朝名将李光弼、郭子仪相提并论,衬托颜家兄弟的功绩非凡。【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性。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描写了叛军进攻时凶猛、激烈的场面”错误,“一朝”是有朝一日的意思。三四句意思是一朝叛军起事,大江以北城池不保,写出当时的情势严重,而不是描写进攻时凶猛、激烈的场面。
故答案为: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要求考生分析“衬托”的手法。
诗歌第三、四句“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意思是一朝叛军起事,大江以北城池不保。作者通过描写当时的情势严重,烘托出颜家兄弟的勇气和果敢,运用环境烘托的手法。
诗歌第七、八句“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威京”写叛军听到夏盟要断其归路,不敢大举进攻咸京,作者通过写贼兵的恐惧害怕侧面烘托出颜家兄弟的威慑力。
结合注释④和诗歌第九、十句“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可知,李光粥、郭子攸十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首领,功劳巨大;颜家兄弟在阻止安史之乱中以连兵断安禄山归路威慑力极大,作者将颜家兄弟与唐朝名将李光弼、郭子仪相提并论,衬托颜家兄弟的业绩同样非凡,所以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
故答案为:①用社会环境反衬:一朝叛军起事,大江以北城池不保;颜家兄弟拿起武器对抗叛军,一十七郡纷纷响应。前者之弱与后者号召力之强形成对比。②通过他人行为侧面烘托:叛军听说颜家兄弟与一十七郡联盟,不敢进攻长安,侧面烘托出颜家兄弟的威慑力。③用历史人物正面衬托:将颜家兄弟与唐朝名将李光弼、郭子仪相提并论,衬托颜家兄弟的功绩非凡。17.【答案】(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惟”“繁”“鬓”“潦倒”。
故答案为:(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答案】18.C19.①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③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20.①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②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先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如句式特点、修辞运用等,再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意加以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引号: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友邦人士”表示讽刺和否定;
B.“秋”表示强调;
C.“北京话”表示特定称谓;
D.“过人头”表示直接引用。
故答案为:C。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中说“比喻具有相似性”,这就提示考生思考的方向,要指出“相似点”。
文中的比喻句是“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民间剪纸艺人”,喻体是“野花野草”。二者的相似点是:“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即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但是它们都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比喻句生动地写出我们要关注这些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家,让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故答案为:①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③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是“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地们,知道她们,一定!”,改句是“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从句子顺序来看,改句是正常语序,而原句采用了倒装句,将“一定”放到句子后面,且单独成句,并采用感叹号,这就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
原句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因此原句更好。
故答案为:①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②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答案】21.A22.她却主动远离贾府的奢华;还让他学习骑射;舍得让孩子吃苦【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依据合乎语境理解词语。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
A项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他”均为人称代词,是特指;B、D两项中的“他”是指示代词,相当于“另外的”“其他的”;C项中的“他”是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
故答案为:A。22.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管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酒水调制与酒吧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整式的加减章末小结与考点检测》课件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论与密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日本商务礼仪教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新零售物流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江西版)配套文档: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
- 《肝胆疾病的护理》课件
- 【与名师对话】2021届高考化学(课标版)二轮复习阶段测评(一)
- 2024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
- 2024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 (完整)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带音标)
- 《朝花夕拾》阅读推进课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项目驻场服务合同协议书
- 终止合同告知函 委婉
- 11SG102-3 钢吊车梁系统设计图平面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
- DL∕T 1901-2018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三年级上册100道口算练习题(各类齐全)
- 电动叉车充电区安全规程
- 全球与中国电动旋转夹爪市场格局分析及前景深度研究报告2024-2030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