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山市智源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王忠英审题人:王忠英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位置;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字迹工整,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1\*ROMAN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早期文字的雏形B.可以证明当时有可能产生了规模较大的国家C.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商代晚期的文化遗址D.这些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的汉字2.春秋时期,官书散入民间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各诸侯国也开始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并设置掌管图籍的史官。士阶层经过藏书、读书,进而著书立说。上述现象说明(

)A.图书出版行业得到发展 B.学术下移推动文化繁荣C.下层平民利益受到重视 D.宗法礼乐制度已经瓦解3.学术界普遍认为秦朝时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文字字形与字体的统一。下列史料中能证明这一观点且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A.《说文解字·序》称“(李斯、赵高等人)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B.《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C.里耶秦简中发现了要求统一用词,改旧名,用新称,统一制度、法律用语的木牍D.汉景帝时,孔子故居夹墙中发现的简牍文字,与小篆、隶书大相径庭4.2020年,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了许多汉代简牍和封泥,如图是其中一枚封泥,上面文字为“滇国相印”。该文物能证明(

)①汉朝加强“河西四郡”管辖

②史籍记载的古滇国确实存在③中原制度文化影响云南地区

④汉代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治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图为战国时期和汉武帝时期我国北方农牧区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从侧面反映出汉武帝时期(

)A.农业生产工具革新速度快 B.农耕文明的区域有所扩展C.郡国并行的局面宣告终结 D.民族之间矛盾已基本解决6.如表所示为史籍所载东晋江南农业开发经营的类别和方式。据表可知,东晋时期(

)经营类别经营方式庄园农业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多由南下流民转化而来)垦殖,采取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庄园主无须向政府承担纳税义务。流民农业和部曲农业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或由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农耕,多根据所处不同地理条件从事单一或多元化农业开发。桃花源农业由背井离乡、彼此多有亲缘、地缘关系的流民群落择人迹罕至、且能耕种之处落脚,进而从事农业开发。A.南方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B.人口流动助推农业开发C.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D.国家控制力得到了增强7.唐朝时期的绘画选材多以释道人物画为主,所谓“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但至五代十国时期,绘画选材内容逐渐转向以画家居于其中的出水为主,释道人物画的阵容趋于衰落,山水、花鸟、动物画的阵容日趋壮大。这一变化是因为当时A.国家政治局势的衰颓 B.儒学正统地位的消亡C.开明文化政策的实施 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8.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下图为汉唐时期的经济政策示意图。据此可知,两者(

)A.反映了朝廷赋税制度的调整 B.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D.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10.下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它所反映的书法形式(

)A.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 B.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11.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在唐代“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隐隐有突破“山川形便”的趋势。如永兴军路,其辖区虽然主要在陕西,却越过秦岭,管辖着仅有五县之地的商州;淮南东路跨越淮水管辖亳州、宿州等地。宋代地方行政划分的这一变化(

)A.便利了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B.利于消除割据隐患加强中央集权C.适应了边疆危机的现实需要 D.促进了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大12.熙宁七年(1073),宋政府颁布免行法,规定开封城内各行按获利多寡向政府交纳免行钱,免除其对官府的物资供应。宫廷及官衙所需物资由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按价购买。这项措施(

)A.稳定了首都物价水平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加强了国家商业管控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3.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金朝以“猛安谋克”屯驻中原,筑寨居于汉族村落之间;西夏《天盛律令》在参照唐、宋律书的同时,给予牧业经济以特殊地位。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做法(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疆域范围 B.全盘照搬了中原先进文明C.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D.重在推广本民族生活方式14.宋代,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民间画工,其绘画作品也广泛进入普通家庭。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形象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富有装饰意趣的婴戏货郎、仕女美人、田家风物等题材方面。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理学的进一步世俗化 B.政府社会管控的松弛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15.庙市是指在寺庙或道观内外举办的定期集市,两宋时全国寺院、道观林立,庙会繁多,比较有名的庙市有大相国寺庙市、东岳庙市、青城山庙市等。史载相国寺庙市“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庙市的出现(

)A.进一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扩大了商业的范围和广度C.为商业市镇发展奠定基础 D.侧面反映宗教文化的繁荣16.岁币指的是中原王朝每年定期向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支付的一定数量的金银、丝绸、茶叶等财物,作为维持和平关系、避免战争的代价。对材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实现了三个政权的永久和平 B.折射出北宋经济实力雄厚C.促进了辽和西夏的经济联系 D.导致了北宋政权积贫积弱第Ⅱ卷材料分析题材料解析题(本题共四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2分;合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结构转型加快。以“族”为主体的邦国形态广泛存在,是夏商西周国家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统治者通过“国”与“野”的空间区分,以及对国野中“族”的控制来实现国家的治理。春秋以来,随着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田”、鲁国“初税亩”的开展,国野界限逐渐消解,国人、野人的社会身份与责任已经趋于统一、国家政治结构中血缘组织逐渐解体。……国家形态由点状结构逐渐演变为以领土四至为标志的面状结构。至战国时期,各国已基本摒弃分土治民的体制,以地域划分民众,通过编制户籍构建起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地方制度逐渐兴起。——摘编自卜宪群《先秦秦汉国家形态和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结构转型加快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结构转型加快的原因。(8分)18.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与管理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唐宋科举制度比较。唐代宋代应试学子出身门第势力正盛,应考者许多是门第子弟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书生从政经验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亦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扦格考试形式“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到中央时,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即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糊名”,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而该人终于落第的。……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才选拔依据在未考以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考试成绩一日之短长——依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整理材料二(王安石变法)其一为改革科举。废除唐以来浮华无用的诗赋和呆板的帖经、墨义几种考试方式,代以考试经义、时务策。经义主要考查“大义”,以通经书义理为主,不重章句训诂。其二为整领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分外舍、中舍、内舍三级,学生经考试逐级而升,上舍生成绩优异者可不经科举直接授官。安石与子弟门人撰著《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也以之作为科举取士的依据。又设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增设地方学官,充实师资,拨学田以支经费。——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中科举制改革的作用。(6分)19.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我国历史上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