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_第1页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_第2页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_第3页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_第4页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为矿井防冲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规范防冲安全技术工作的组织程序和管理程序,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一、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一)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的。(二)埋深超过400m的煤层,且煤层上方100m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m、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坚硬岩层的。(三)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过冲击地压或经鉴定为冲击地压煤层的。(四)冲击地压矿井开采新水平、新煤层的。二、煤矿企业(煤矿)应当委托能够执行国家标准(GB/T25217.1、GB/T25217.2)的机构开展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的鉴定工作。鉴定单位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90天内提交鉴定报告,并对鉴定结果负责。煤矿企业应当将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三、开采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必须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煤矿企业应当将评价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层(矿井)、采区冲击危险性评价及冲击地压危险区划分委托具有冲击地压研究基础与评价能力的机构或由具有5年以上冲击地压防治经验的煤矿企业开展,编制评价报告,并对评价结果负责。冲击危险性评价可采用综合指数法或其他经实践证实有效的方法。评价结果分为四级:无冲击地压危险、弱冲击地压危险、中等冲击地压危险、强冲击地压危险。经冲击危险性评价后划分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不同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可按冲击危险等级采取一种或多种的综合防治措施,实现分区管理。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强冲击地压危险的,为严重冲击地压煤层。开采严重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严重冲击地压矿井。四、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中长期防冲规划和年度防冲计划。中长期防冲规划每3至5年编制一次,执行期内有较大变化时,应当在年度计划中补充说明。中长期防冲规划与年度防冲计划由煤矿组织编制,经煤矿企业审批后实施。(一)冲击地压防治中长期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机构及队伍组成。包括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机构及防冲队伍人员配备;2.中长期规划期的采掘接续规划;3.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1)采掘范围内煤层赋存状况、顶底板条件以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赋存情况,采区内遗留煤柱情况,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分析等。(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判定。(3)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分布图。4.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监测及治理措施的指导性方案。5.防冲安全费用投入计划,主要包括冲击地压防治的仪器、设备、材料等投入。6.防冲原则及实施保障措施。(二)冲击地压防治年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上年度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2.本年度采掘计划;3.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排查:3.1采掘范围内煤层赋存状况、顶底板条件以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赋存情况,采区内遗留煤柱情况,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分析等。3.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判定:根据冲击地压发生条件、规律以及最新研究成果,采用经验类比、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多因素耦合法,判定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地段,并确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4.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监测及治理措施方案,明确监测系统布置方案、钻孔参数等。5.冲击地压防治年度安全费用计划。6.防冲安全技术措施。7.冲击地压年度培训计划。五、开采具有冲击倾向煤层的新水平、新采区、新煤层,必须编制防冲设计。防冲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保护层的选择、巷道布置、工作面开采顺序、采煤方法、生产能力、支护形式、冲击危险性预测方法、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防冲措施及效果检验方法、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严禁开采新采区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不按顺序开采而留孤岛煤柱;严禁未组织专家进行冲击危险性论证和评审开采孤岛煤柱。1.新开采水平、新采区的初步设计前,需根据相邻采区、工作面冲击倾向性鉴定检测检验报告,对新水平、新采区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形成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划定冲击地压煤层和冲击地压重点区域。2.新水平防冲设计还应当包括:多水平之间相互影响、多水平开采顺序、水平内煤层群的开采顺序、保护层设计等。3.新采区防冲设计还应当包括:采区内工作面采掘顺序设计、冲击危险区域与等级划分、基于防冲的回采巷道布置、上下山巷道的位置、停采线的位置等。4.新水平、新采区施工前由技术服务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进行冲击危险程度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根据评价冲击危险程度编制防冲设计。煤矿依据矿大冲击危险性评价和防冲设计编制专项措并组织实施。5.矿井采掘工作面临时性停产3天及以上,复工、复产前由防冲队实施现场钻屑检测,钻屑检测数据及时上报防冲办,防冲办根据停产期间各项检测数据和复工、复产前现场钻屑检测数据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对停产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报矿总工师审批,确认准备复工工作面无冲击危险性后向采掘区队下发施工通知单,采掘区队方可组织施工。6.针对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开采设计应参照以下原则:6.1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冲击地压煤层,应当开采保护层。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无冲击倾向性或冲击危险性弱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有效消除或降低被保护煤层的冲击危险性。开采保护层后,仍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必须采取防冲措施。当冲击地压煤层同时具备上下保护层时,可根据安全、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综合比较分析,择优选定。当上下保护层都具备条件时,应优先选择上保护层;选择下保护层开采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6.2开采保护层时要合理安排开采顺序,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在保护层内保证整个块段回采干净。应当根据矿井实际条件确定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保护层回采超前被保护层采掘工作面的距离应当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6.3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如开拓巷道、永久硐室布置达不到以上要求且不具备重新布置条件时需进行安全性论证。煤层巷道与硐室布置不应留底煤,如果留有底煤超过1m必须采取底板预卸压措施。6.4严重冲击地压厚煤层中的巷道应当布置在应力集中区外,双巷掘进时2条平行巷道在时间、空间上应当避免相互影响。6.5各煤层、各水平、各阶段和各采区应按合理顺序开采,不得留孤岛煤柱。合理安排采区开采顺序、回采方向、速度和距离。6.6对冲击地压煤层,应当根据顶底板岩性适当加大掘进巷道宽度。应当优先选择无煤柱护巷工艺,采用大煤柱护巷时应当避开应力集中区,严禁留大煤柱影响邻近层开采。6.7冲击地压煤层的回采工作面,必须用垮落法管理顶板,切顶支架(柱)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采空区中所有支柱必须回净,老塘悬顶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采用人工放顶措施。6.8有冲击地压潜在风险的无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在煤层、工作面采掘顺序,巷道布置、支护和煤柱留设,采煤工作面布置、支护、推进速度和停采线位置等设计时,应当避免应力集中,防止不合理开采导致冲击地压发生。6.9冲击地压矿井进行采区设计时,应当避免开切眼和停采线外错布置形成应力集中,否则应当制定防冲专项措施。6.10采区一翼内各工作面应向同一方向推进,避免相向回采。回采工作面均应背向采空区方向推进,避免形成孤岛煤柱。在构造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巷道的方向最好与构造应力作用方向一致,使巷道周边应力分布较为均匀。6.11合理布置工作面切眼和停采线的位置,尽可能避开特殊地质构造带;相邻两工作面的切眼与停采线位置应对齐或内错,尽量避免出现梯形、三角形或台阶形等不规则残留煤柱。6.12开采具有冲击危险煤层,应选择不留煤柱、少掘巷道、避免大面积悬顶的采煤方法,并且应尽量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长壁开采方法,采空区中不得留有支柱,大面积悬顶时必须实施强制放顶措施。直接顶不能随采随冒的应当预先对顶板进行弱化处理。6.13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分层顺槽、开切眼及停采线应内错或铅垂布置。近距离煤层巷道应内错布置,巷道间距以小于5m为宜。6.14对缓倾斜或倾斜煤层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前提下应采用无煤柱护巷。6.15按照防治冲击地压的要求,合理确定顶板管理、支护、爆破等回采工艺。六、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在应力集中区内不得布置2个工作面同时进行采掘作业。2个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50米时,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350米时,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500米时,必须停止其中一个工作面,确保两个回采工作面之间、回采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之间、两个掘进工作面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以避免应力叠加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相邻矿井、相邻采区之间应当避免开采相互影响。七、冲击地压煤层应当严格按顺序开采,不得留孤岛煤柱,煤柱形状应规则。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柱,如果特殊情况必须在采空区留有煤柱时,应当进行安全性论证,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将煤柱的位置、尺寸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冲击地压煤层,应当根据顶底板岩性适当加大掘进巷道宽度。应当优先选择无煤柱护巷工艺,采用大煤柱护巷时应当避开应力集中区,严禁留大煤柱影响邻近层。开采巷道支护严禁采用刚性支护。八、冲击地压矿井进行采区设计时,应当避免开切眼和停采线外错布置形成应力集中,否则应当制定防冲专项措施。在煤层、工作面采掘顺序,巷道布置、支护和煤柱留设,采煤工作面布置、支护、推进速度和停采线位置等设计时,应当避免应力集中,防止不合理开采导致冲击地压发生。九、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专门设计,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工程图。1.设计说明书除一般采掘工程设计的内容外,应包括下列内容:1.1地质条件——煤层的地质年代、赋存情况、地质分层及其冲击倾向和有关物理力学性质、顶底板的岩性和厚度、地质构造。1.2开采条件——开采范围、储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上下煤层及本煤层相邻的开采情况(包括遗留煤柱、开采边界、工作面错距、开采时间等)。1.3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根据本矿区开采条件、过去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相邻矿区及地质开采条件相似地区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评价本地区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1.4按照防治冲击地压要求,合理确定顶板管理、支护、爆破等采煤工艺。十、冲击地压煤层进行采掘工作前,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上报环鹏公司审批。采区防冲设计由环鹏公司审批。冲击地压煤层开采孤岛煤柱前,煤矿企业应当组织专家进行防冲安全开采论证,论证结果为不能保障安全开采的,不得进行采掘作业。严重冲击地压矿井不得开采孤岛煤柱。十一、特殊开采要求1.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下列情况必须作为特殊开采处理。1.1采掘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带或采空区;1.2采掘工作面通过上层遗留煤柱或采动边界影响带或其它集中应力区;1.3石门揭开冲击地压煤层;1.4其它严重冲击地压危险的情况。2.进行特殊开采,必须制定专项措施。3.进行特殊开采,必须及时采用钻屑法探测冲击危险程度,也可以同时采用其它预测方法。4.特殊开采时,必须至少采取下列措施中一项,并对治理效果进行校验。4.1煤层钻孔卸压;4.2煤层爆破卸压;4.3顶板爆破预裂。十二、冲击危险区域内的掘进与回采工作,必须始终在保护带内进行,保护带的宽度一般为3-4倍采高(或巷道高度),如工作现场保护带的宽度达不到3-4倍采高,必须加大卸压解危频次,经效果检验无破坏性冲击地压灾害发生方可继续作业。煤层应力高度集中时,必须进行解危处理,否则不得进行回采与掘进工作。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采取综合防冲措施仍不能消除冲击地压危险的,严禁进行采掘作业。十三、具有冲击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支护范围不得小于70m,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或具有中等及以上冲击危险区域的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支护范围不得小于120m,并加大超前支护强度。煤巷掘进工作面后方具有中等及以上冲击危险的区域应当再采用可缩支架加强支护。在冲击地压煤层中进行爆破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躲炮时间30min以上,躲炮距离大于300m,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实际躲炮时间、躲炮半径应根据现场实际确定。躲炮地点必须宽敞、支护必须完整牢固,人员不得撤在巷道交叉口等应力集中区及设备集中处,同时要防止冲击波的伤害。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设置压风自救系统。应当在距采掘工作面25至40m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1组压风自救装置。十四、严格按照防冲要求组织生产。冲击地压矿井应当建立生产组织通知单制度,生产组织通知单由防冲办根据各采掘工作面的防冲要求及冲击危险性监测研判结果编制,明确规定掘进巷道和采煤工作面最大日进尺,并报煤矿技术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审批,严禁超通知单能力组织生产。十五、出现下列情况必须制定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1.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防冲专项措施。2.矿井进行采区设计时,应当避免开切眼和停采线外错布置形成应力集中,否则应当制定防冲专项措施。3.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采空区“见方”等可能的影响范围,制定防冲专项措施。4.冲击地压煤层内掘进巷道贯通或错层交叉时,应当在距离贯通或交叉点50m之前,制定并开始采取防冲专项措施。5.冲击危险区域巷道扩修时,必须制定专门的防冲措施,严禁多点作业,采动影响区域内严禁巷道扩修与回采平行作业。6.冲击地压煤层采掘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幅度在30m以上、长度在1000m以上的褶曲,落差大于20m的断层)、采空区、煤柱及其它应力集中区附近时,必须制定防冲专项措施。7.开采具有冲击危险的急倾斜煤层、特厚煤层时,在确定合理采煤方法和工作面参数的基础上,应当制定防冲专项措施。8.矿井必须制定避免因冲击地压产生火花造成煤尘、瓦斯燃烧或爆炸等事故的专项措施。9.在具有冲击危险区实施钻孔卸压、爆破卸压、断顶(底)等解危手段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当施工地点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编制补充措施。安全技术措施中应包括防止打钻诱发冲击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十六、防冲专项措施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生产情况和现场防冲监测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确保措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防冲专项措施应当依据防冲设计编制,应当包括采掘作业区域冲击危险性评价结论、冲击地压监测方法、防治方法、效果检验方法、安全防护方法及避灾路线等主要内容。十七、强化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预卸压措施落实。采掘工作面必须依据回采、掘进前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有关技术研究论证,制定详实、具体的预卸压措施、方案,并严格按要求施工。预卸压措施施工完成后,应逐日上图,形成正式的防冲工程图。十八、生产作业区域出现冲击危险时可以选用以下方法予以解除或减缓。1.煤层卸压爆破;2.煤层钻孔卸压;3.顶板深孔爆破;4.具有解危效果的其它安全技术措施。5.煤层卸压爆破是通过对煤层冲击危险区域实施爆破达到降低冲击危险的一种冲击地压防治方法。5.1煤层卸压爆破按实施目的可分为松动爆破和解危爆破。5.1.1松动爆破是在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区域实施的卸压爆破。5.1.2解危爆破在监测分析确定的冲击危险区域实施的卸压爆破。5.2煤层卸压爆破的设备、工具和材料5.2.1钻孔设备:具备相应施工能力的钻机及配套的钻头、钻杆。5.2.2装药工具:木质、竹质或硬质绝缘体材质等制成的炮棍。5.2.3药卷固定:使用非金属材料捆扎固定。5.2.4封孔材料:水炮泥、黏土炮泥或者其他不燃性的、可塑性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5.3爆破参数5.3.1钻孔方位与倾角:巷道两帮钻孔一般垂直于巷道轴向,倾角与煤层倾角一致;巷道迎头钻孔一般应平行于巷道轴向,特殊条件下钻孔方位可与巷道轴向呈一定夹角,倾角与巷道轴向倾角一致。钻孔孔口应布置在巷道的中下部。5.3.2孔径:一般为42mm。5.3.3钻孔间距:一般为5m~20m,由现场实际卸压效果确定。5.3.4钻孔深度:巷道两帮钻孔深度一般为煤壁到应力集中区峰值点距离L,不小于3~5倍采高,在煤柱两侧满足最小抵抗线要求。5.3.5滞后或超前距离:掘进巷道两帮钻孔与掘进工作面迎头的滞后距离,松动爆破不大于30m;采煤工作面超前卸压范围一般不小于120m。5.3.6装药量:装药长度不超过钻孔深度的一半,松动爆破区域每个钻孔装药量不超过5kg,解危爆破区域根据煤体强度和解危效果的需求确定药量。5.3.7封孔长度:一般不小于孔深的1/3。5.3.8雷管数量:每孔不少于2个。5.3.9雷管连接形式:一般采用孔内并联、孔间串联的连接形式。5.3.10一次爆破起爆孔的数量:按卸压工程施工要求,根据一次起爆炸药量确定。5.4爆破母线应采用专用电缆,并尽可能减少接头。爆破前,爆破母线应扭结成短路。爆破母线和连接线、电雷管脚线和连接线、脚线和脚线之间的接头相互扭紧并悬空。装药完毕后,对电雷管做导通试验与电阻测定,检测无问题后方可将引线在爆破孔孔口处进行短接。5.5躲炮距离不得小于300m,躲炮时间不得小于30min。5.6爆破效果检验:在卸压爆破后,采用微震监测法、应力监测法、钻屑监测法或其他有效检验方法其中的一种对冲击危险区域爆破卸压的效果进行检验,经检验各项预警指标在临界值以下,表明冲击地压危险性已消除,否则说明煤层仍具有冲击危险,还需采取解危措施消除冲击地压危险。5.7所有爆破参数应按生产地质条件和冲击危险程度进行选择和调整。5.8施工措施中要有加强作业地点支护强度、支护可靠性的措施,要对发生冲击地压后的撤人路线及发生冲击危险后的应急措施作明确规定。5.9煤层卸压爆破须做好爆破施工记录单,并在爆破地点悬挂卸压爆破钻孔标识牌,爆破记录按要求存档。6.煤层钻孔卸压是在冲击危险区中施工钻孔,降低煤体应力集中程度的一种冲击地压局部防治方法。6.1煤层钻孔卸压按实施目的预卸压钻孔和解危卸压钻孔。6.1.1预卸压钻孔是在煤层中经评价具有冲击危险的区域施工的钻孔。6.1.2解危卸压钻孔是在现场监测分析有冲击危险或现场观测有冲击显现的区域中施工的钻孔。6.2钻孔直径:一般为108mm。6.3钻孔深度:钻孔深度应超过煤壁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一般不小于20m。6.4钻孔间距:巷道两帮钻孔间距按强冲击危险区域1m,中等冲击危险区域1.8m,弱冲击危险区域2.4m。6.5施工解危卸压孔之前,应先施工煤粉检测孔,以查明冲击危险区域范围、状态和危险程度。6.6卸压效果检验:采用微震监测法、应力监测法、钻屑检测法或其他有效检验方法其中的一种对冲击危险区域爆破卸压的效果进行检验。经检验各项预警指标在临界值以下,表明冲击地压危险性已消除,否则说明煤层仍具有冲击危险,还需采取解危措施,直至检验合格。7.顶板深孔爆破是为增加顶板岩体裂隙、破坏顶板完整性与连续性、释放顶板储存的弹性能而在顶板中进行爆破作业的一种冲击地压防治方法。7.1爆破工艺流程:钻孔→验孔→装药→装药检测→封孔→封孔检测→起爆。7.1.1钻孔:按顶板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