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三”第1、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学情预设】第1题: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没有戴帽子的人数加上戴了帽子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9+5=14(人)。第3题:学生可能用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列式为7+7=14(个)或8+6=14(个)。(教师追问: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第4题:先计算出左边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如果学生出错,利用错例的分析巩固加法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所收集的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所列的算式和观察的角度有关系,观察角度不同,解答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两种解答方法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很轻松地呈现出来了。整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少数学生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适当个别指导,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掌握其中一种就行。▶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对应课时作业P63第二题。二、EQ\*jc2\*hps14\o\ad(\s\up9(yí),一)EQ\*jc2\*hps14\o\ad(\s\up9(gòng),共)EQ\*jc2\*hps14\o\ad(\s\up9(yǒu),有)EQ\*jc2\*hps14\o\ad(\s\up9(jǐ),几)EQ\*jc2\*hps14\o\ad(\s\up9(gè),个)EQ\*jc2\*hps14\o\ad(\s\up9(shuǐ),水)EQ\*jc2\*hps14\o\ad(\s\up9(guǒ),果)?参考答案二、676+7=13767+6=13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98例6,完成教科书P98“做一做”和P100“练习二十三”第5~8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开动你的脑筋,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学情预设】如果学生抓出2块糖,教师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3块糖。(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块糖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2块、3块和5块各表示什么意义。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块糖,就要把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两部分合起来。教师将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放到一起,并将糖发给积极发言的学生。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为探究新知打好基础。二、自主探究,寻找解题策略1.理解题意。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情境图一部分。师:领走了7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哨子?【学情预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桌子上的哨子拿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如果桌子上的哨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个、9个、10个……(教师追问:哨子的个数有没有可能少于7个?学生回答:不可能少于7个,至少是7个。)【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图中原来的口哨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完整的情境图。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学情预设】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板书)2.分析和解答。师: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7-5=2(个)。预设2:画图数出原来一共有12个哨子。领走的:△△△△△△△剩下的:○○○○○预设3:用小棒摆一摆,数出原来一共有12个哨子。预设4:7+5=12(个)。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认为谁做得对?谁做错了呢?【学情预设】学生会说:7-5=2(个)一定是错的,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例如:哨子不可能少于7个,2个一定是不对的。教师选择让摆小棒、画圆的同学依次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把图画到黑板上)师:哪些同学是列算式“7+5=12(个)”计算的?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7、5、12分别表示什么?(板书算式)【学情预设】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领走的哨子和剩下的哨子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7表示领走的7个,5表示还剩下的5个,12表示原来共有1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设计意图】这是一类生活问题,学生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说,并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3.回顾与反思。师:请大家回忆解题过程,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师:看看题目中的文字,再看我们画的图,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以后再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让学生愿意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98“做一做”。师:你能看图说出两个已知的信息吗?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列算式,并口头回答。【教学提示】教学思考题时,可以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直接说答案,由学生答案不一引发讨论并强调、突出画图的必要性。【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图意说出:吃了8个鸡蛋,还剩6个鸡蛋,原来有多少个鸡蛋?列式为8+6=14(个)【教学提示】教学思考题时,可以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直接说答案,由学生答案不一引发讨论并强调、突出画图的必要性。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就是要把已经吃掉的鸡蛋和还剩地合起来。2.完成教科书P100“练习二十三”第5~8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订正。【学情预设】第5题:已经进去了7个同学,外面还有6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列式为7+6=13(个)。(教师追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各数表示什么意思。)第6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需要把“我剪的和你同样多”转化成“我也剪了8个”,指导学生学会寻找隐藏条件。第7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怎么算。出现错例及时让学生交流,找出错因,教师适时指导。第8题:指导学生完整表述图意,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列式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设计意图】这一组习题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题目中的隐蔽信息,解决问题。3.完成教科书P100“练习二十三”的“思考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9+5=14(人)。预设2:9+5+1=15(人)。预设3:9+5-1=13(人)。师:同学们做出了3种不同的答案,谁做得对呢?有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分析呢?(学生说出:画图法)学生自主画图,汇报交流。【学情预设】学生画出图后,教师注意引导,如:哪个是说话的这个小男孩?在图中标出来。(为了方便,可以给题中的小男孩起个名字,或者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出来)让学生指出小男孩前面的人、后面的人,明确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里都不包含小男孩。师:现在你知道哪种列式的方法是对的吧!请出错的同学进行修改。谁来说说“9+5+1=15(人)”这道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学生结合图意能说出:9表示小男孩前面的人数,5表示小男孩后面的人数,1是指小男孩自己,把这三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图文结合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一类问题的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太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课中有效地利用画图的策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教学效果还不错。▶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对应课时作业P64第一,三、四题。一、EQ\*jc2\*hps14\o\ad(\s\up9(yuán),原)EQ\*jc2\*hps14\o\ad(\s\up9(lái),来)EQ\*jc2\*hps14\o\ad(\s\up9(yí),一)EQ\*jc2\*hps14\o\ad(\s\up9(gòng),共)EQ\*jc2\*hps14\o\ad(\s\up9(yǒu),有)EQ\*jc2\*hps14\o\ad(\s\up9(duō),多)EQ\*jc2\*hps14\o\ad(\s\up9(shǎo),少)EQ\*jc2\*hps14\o\ad(\s\up9(tiáo),条)EQ\*jc2\*hps14\o\ad(\s\up9(yú),鱼)?三、EQ\*jc2\*hps14\o\ad(\s\up9(tā),它)EQ\*jc2\*hps14\o\ad(\s\up9(men),们)EQ\*jc2\*hps14\o\ad(\s\up9(yí),一)EQ\*jc2\*hps14\o\ad(\s\up9(gòng),共)EQ\*jc2\*hps14\o\ad(\s\up9(chī),吃)EQ\*jc2\*hps14\o\ad(\s\up9(le),了)EQ\*jc2\*hps14\o\ad(\s\up9(duō),多)EQ\*jc2\*hps14\o\ad(\s\up9(shǎo),少)EQ\*jc2\*hps14\o\ad(\s\up9(zhī),只)EQ\*jc2\*hps14\o\ad(\s\up9(hài),害)EQ\*jc2\*hps14\o\ad(\s\up9(chóng),虫)?四、EQ\*jc2\*hps14\o\ad(\s\up9(jī),击)EQ\*jc2\*hps14\o\ad(\s\up9(gǔ),鼓)EQ\*jc2\*hps14\o\ad(\s\up9(chuán),传)EQ\*jc2\*hps14\o\ad(\s\up9(huā),花)。参考答案一、8+5=13三、7+7=14四、1871515121611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1~5题。【教学提示】口算9加几时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的思维。例如口算9+5时,可以说:5可以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教学提示】口算9加几时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的思维。例如口算9+5时,可以说:5可以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2.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加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发现9加几的和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9加几的口算卡。▶教学过程一、算一算,找规律1.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2题。教师演示移动9,用9依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说出口算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部分算式卡(有意识地按顺序摆)。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2.探究规律。师:观察这些9加几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些算式的和都是十几,还有的学生会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师:是这样的吗?为什么这些算式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而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呢?这个1去哪了?【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几”里面拿出1与9凑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师小结:20以内的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几少1。【设计意图】本题是9加几的口算练习,既巩固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又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9加几的口算的规律,让学生能熟练掌握9加几的口算。二、闯关练习,巩固提高1.第一关:算一算。师:同学们对9加几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来闯关试一试吧!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订正,教师注意收集错题进行集体订正。【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把减法看成了加法,导致出错,也可能计算出错。教师根据具体的错题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设计意图】这道题是10以内加减法和9加几的混合练习,用以巩固旧知,并区分不同的计算方法。2.第二关:比一比。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5题。师:说一说你想怎样比较。【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先计算左边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教学提示】比较大小的这道题,要有意识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展示推理比较的方法。例如9+5<15,因为9比10小,10+5=15,所以9+5<15。学生独立完成后,把自己是怎么比【教学提示】比较大小的这道题,要有意识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展示推理比较的方法。例如9+5<15,因为9比10小,10+5=15,所以9+5<15。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4题。师:图中有哪些信息?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吗?【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有9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一共有几只蜜蜂?列式是9+5=14。预设2:左边有9朵红花,右边有4朵红花,一共有几朵红花?列式是9+4=13。预设3:左边有6朵蓝花,右边有3朵蓝花,一共有几朵蓝花?列式是6+3=9。【设计意图】这道题的信息比较丰富,在收集信息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数出的数记录在图中,让学生养成细致的学习习惯。三、解决问题,知识应用1.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完整收集信息:山坡上有9人,又来了7人,要求一共有几人。列式为9+7=16(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是怎样算的。2.课件出示习题。一个文具盒9元,一本笔记本3元,一支钢笔7元,小明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享,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预设1:9+3=12(元),12<15,可以买文具盒和笔记本。预设2:9+7=16(元),16>15,不能买文具盒和钢笔。预设3:3+7=10(元),10<15,可以买笔记本和钢笔。【设计意图】稍灵活的练习,既渗透了排列知识,深化了“凑十法”,又为下节新课奠定了基础。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教学反思总体来说,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并且能够熟练地把计算过程说出来,但个别学生的计算速度还不够快。“凑十法”是学生学习后面计算必须掌握的基础,如果不掌握好,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要让学生能在脱离实物或者学具操作的情况下,抽象地说出凑十的过程。▶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对应课时作业P57第一题。一、EQ\*jc2\*hps14\o\ad(\s\up9(suàn),算)EQ\*jc2\*hps14\o\ad(\s\up9(yí),一)EQ\*jc2\*hps14\o\ad(\s\up9(suàn),算),EQ\*jc2\*hps14\o\ad(\s\up9(bǐ),比)EQ\*jc2\*hps14\o\ad(\s\up9(yì),一)EQ\*jc2\*hps14\o\ad(\s\up9(bǐ),比)。9+5=9+1+7=参考答案一、1313161614141717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93~94“练习二十一”第4~10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方法。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填未知数,熟练掌握8、7、6加几的计算。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读题、审题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提高8、7、6加几的计算速度。▶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已学的方法准确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吧!竖起小耳朵,听清楚游戏规则哟!比如老师说8和几凑成10,同学们就回答8和2凑成10。我们一边开火车一边对口令好吗?师生一起游戏。【学情预设】学生能熟练对口令,对几和几凑成10掌握较好。师:下面我们来进行8、7、6加几的练习,相信你们在下面地闯关中能顺利过关。【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用闯关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二、基础闯关练习1.第一关:算一算。(1)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一”第5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同桌订正。教师巡视指导,收集错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订正。【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看错符号、把数看错了、进位计算出错等,对错误订正后,选择几道不同类型的题(如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和减法),说一说计算的方法。(2)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一”第7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学情预设】先说说连加、连减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再说说第一步算什么,结果是多少,再算什么,最后的结果是多少。2.第二关:比一比。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一”第4题。师:请你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学情预设】汇报时,先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出进位加法的结果的,再进行比较。有的特殊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比较大小,如6+9的和与16比大小,有的学生发现6+9<6+10,要予以肯定,但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这种方法。3.第三关:填一填。(1)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一”第6题。师:你能弄懂题目的意思吗?【学情预设】指导学生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看8和几合起来是15。预设1:学生通过画一画得出8加7等于15。预设2:用“凑十法”想:8加2是10,10再加5就是15。预设3:直接得出8+7=15。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教学提示】“思考题”可以指导学生以2为突破口,12-2=10,因此2、7、3在同一条边上,2、6、4在同一条边上,3、5、4在同一条边上。(2【教学提示】“思考题”可以指导学生以2为突破口,12-2=10,因此2、7、3在同一条边上,2、6、4在同一条边上,3、5、4在同一条边上。师:你能填出方框里的未知数吗?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学情预设】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用“凑十法”解答,还有的学生直接找到答案。可以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4.第四关:解决问题。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一”第8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汇报交流。【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原来有7只猴,又跑来4只猴,一共有多少只猴?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就要把原来的猴和又跑来的猴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7+4=11(只)。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设计意图】基础的练习用闯关的形式呈现,将枯燥的练习变得更有趣味,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9、8、7、6加几的掌握。三、拓展练习1.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一”第10题。师:请你仔细观察,找到星星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涂。学生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可以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星星的排列规律是:一颗蓝星星、两颗黄星星重复出现。所以接下来涂色也是一颗蓝星星、两颗黄星星重复出现。(教师追问:如果再往下涂,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呢?)2.完成教科书P94“思考题”。师: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呢?学生自主尝试,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到答案;也可以2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完成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找规律、填数等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内容不是很多,但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比较大,导致效率不是很高。第6题和第9题是填未知加数,因为没有涉及减法,直接在加法算式中填写未知加数,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细心指导。▶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或《》对应课时作业。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1~5题。▶教学目标1.巩固练习5、4、3、2加几的进位计算,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2.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表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3.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熟练计算5、4、3、2加几。【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尝试解决逆向计算的问题,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思考与表达。▶【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尝试解决逆向计算的问题,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思考与表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导入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1题。师:你能说出第一组的计算结果并写出算式吗?【学情预设】学生说出计算的结果并写出算式:3+8=11、4+8=12、5+8=13。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回答用“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师: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会相应增加。师:同学们,请你用发现的规律快速算出第二、三组的计算结果。【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二、基础闯关练习1.第一关:算一算。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同桌订正。教师巡视指导,收集错例进行交流、订正。【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看错符号、把数看错了、进位计算出错等,例如10-7=17,5+9=13。师:你能说说哪错了吗?为什么错呢?(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请大家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要明确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预设2:计算时要认真,看清楚加数。预设3:可以用一个自己熟悉的算式和现在的算式作比较,计算能更快些。【设计意图】将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强化审题的重要性,同时提升学生口算的反应速度。2.第二关:填一填。(1)课件出示习题。师:小熊遇到难题了,你能帮帮它吗?学生自主完成后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5+5=10,10+3=13,5+3=8,所以填8。预设2:5+10=15,15比13多2,10-2=8,所以填8。预设3:5+8=13,所以填8。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2)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5题。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体会多种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辨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第三关:解决问题。(1)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2题。师:你能看懂这张统计表吗?先读懂统计表,再填出结果。【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竖着看,说清每一竖行的含义,如一班有7个篮球、4条跳绳。也可能横着看,如一班有7个篮球,二班有6个篮球,一共有13个篮球;一班有4条跳绳,二班有7条跳绳,一共有11条跳绳。【设计意图】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做加法练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2)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4题。师:你从图中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有7串糖葫芦,右边有5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预设2:第一行有9盆花,第二行有8盆花,第三行有6盆花。第一行和第二行一共有多少盆花?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有多少盆花?第一行和第三行一共有多少盆花?师:请你选择一个问题解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7+5=12(串),一共有12串糖葫芦。预设2:9+8=17(盆),第一行和第二行一共有17盆花。预设2:8+6=14(盆),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有14盆花。预设4:9+6=15(盆),第一行和第三行一共有15盆花。【设计意图】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关系的一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课堂小结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的第2题是新的题型,虽然是填空题,但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类的题目来处理更合适。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表,对读懂统计表中的信息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看懂这个统计表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第4题信息量很大,要让学生结合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体会所求问题与条件是有联系的。▶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或《》对应课时作业。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完成教科书P102~103“练习二十四”第1~9题。▶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进行口算。▶教学难点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师准备一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每个学生小组一套36张空白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揭示课题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行算式:9+18+27+36+45+54+63+72+81+9师:你知道这些算式的和分别是多少吗?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学生会说:这些算式的和都是10,算式的排列有规律,从9加几开始,第一个加数依次少1,第二个加数依次多1,一直到1加几。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面我们就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通过有序出示和是10的加法算式,为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二、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1.引导学生写出36道进位加法算式。(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四”第1题)师:你能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吗?怎样写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要有序地写,从9+2开始写,然后依次写出8+3、7+4……学生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和是11的算式贴在黑板上:9+2、8+3、7+4、6+5、5+6、4+7、3+8、2+9。师:这个方法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写出和是12、13、14、15、16、17、18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小组合作,按要求写出算式。2.自主整理,发现规律。师: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整理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教学提示】观察表格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全表找规律。【学情预设】【教学提示】观察表格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全表找规律。预设2:我是把和相等的算式放在一排。师:仔细观察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后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竖着看,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竖行是9,第二竖行是8,第三竖行是7……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下一个比上一个依次多1,每一竖行的算式得数,下一个比上一个依次多1。预设2:横着看,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后一个比前一个依次少1,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后一个比前一个依次多1,每一横排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预设3:斜着看,每一斜行左下方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比右上方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第二个加数不变,得数也依次多1。预设4:有些算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它们的结果相等,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得数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发现了表中的规律,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些算式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现在请你观察整个表,以6+5和5+6中间的位置为界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生发现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但是计算的结果不变。课件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师:我们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善于观察的能力。3.根据规律,巩固计算。(1)师:看表,我说得数,你们说出算式。比如:和是17、13、1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2)抢答:教师任意指表中的一个算式,要求学生很快说出得数。学生互相评价。(3)教师任意说出一个算式,让学生说出这个算式上、下、左、右的算式。【设计意图】突出排列规律和算式间的联系,加深对进位加法的掌握。三、复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第2题。师:请你想一想,通过图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学情预设】学生收集信息:小兔子们一共吃了6个胡萝卜,还剩7个,要求原来有多少个胡萝卜。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吃了的胡萝卜和剩下的胡萝卜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7=13(个)或7+6=13(个)。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四”第6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学情预设】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7+9=16(块),8+8=16(块)。(教师追问:为什么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可以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师: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所用的两种方法,为什么都用加法解决呢?(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设计意图】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练习应用,强化提高1.计算比赛。(1)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四”第3~5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对第3题的形式不太理解,“=”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教师注意举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等号的左右两边都能写算式,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2)夺红旗。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四”第7题。选两名学生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学生当小裁判。(3)填未知数。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强,可以直接填出未知数;还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逐步指导学生先凑10,再凑十几。【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提高计算速度,鼓励算得慢的学生多加练习。2.解决问题。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四”第8题。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并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意,再列出算式。【学情预设】引导学生交流时把图与算式结合起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比一比。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四”第2题。利用36道加法算式玩“比一比”的游戏,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两人各抽一张算式卡片并计算,看谁的得数大,其余学生指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对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再做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五、课堂小结师: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方便,计算小数加大数时,还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可以从多角度来收集信息,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从本单元的知识、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这些方面进行回顾,让学生有序整理知识。▶教学反思整理20以内所有的进位加法算式时,如果想让学生自主列出所有的算式,再归类,学生会感觉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有的算式列出来,并逐步分类形成加法表,再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本课知识容量有些大,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对应课时作业P65第二、三题。二、EQ\*jc2\*hps14\o\ad(\s\up9(zhào),照)EQ\*jc2\*hps14\o\ad(\s\up9(yàng),样)EQ\*jc2\*hps14\o\ad(\s\up9(zǐ),子)EQ\*jc2\*hps14\o\ad(\s\up9(gēn),根)EQ\*jc2\*hps14\o\ad(\s\up9(jù),据)EQ\*jc2\*hps14\o\ad(\s\up9(dé),得)EQ\*jc2\*hps14\o\ad(\s\up9(shù),数)EQ\*jc2\*hps14\o\ad(\s\up9(xiě),写)EQ\*jc2\*hps14\o\ad(\s\up9(suàn),算)EQ\*jc2\*hps14\o\ad(\s\up9(shì),式)。三、EQ\*jc2\*hps14\o\ad(\s\up9(jiě),解)EQ\*jc2\*hps14\o\ad(\s\up9(jué),决)EQ\*jc2\*hps14\o\ad(\s\up9(wèn),问)EQ\*jc2\*hps14\o\ad(\s\up9(tí),题)。参考答案二、(竖排)6987876787667696(部分答案不唯一)三、1.5+6=112.7+7=145+9=14 9总复习本单元是对全册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共包括3个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对全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对有趣的事情进行回顾;二是数学活动,教科书设计了3项有趣的活动,对数的认识和认识钟表进行巩固和提高,对计算进行整理和巩固,进一步认识图形;三是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共分为四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图形以及认识钟表。20以内的数的复习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复习,教科书采用“分类”加“举例”的方式,对所学习的计算进行整理,一方面是对所学算式进行整理,另一方面是对计算方法进行回顾。认识钟表的复习主要是对整时的认识和表示,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快到几时”和“几时过一点儿”的练习。认识图形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能辨认所学的四个立体图形,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科书编写特点,灵活地处理教科书上的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内容分类,将成长小档案、数学活动和综合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他们对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还不熟悉,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本学期学习内容比较多,不容易形成完整的体系。复习阶段又都是他们熟悉的内容,因而容易丧失学习的新鲜感,教师要注意设计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1.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2.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3.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自己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来。由此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4.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5.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要简单归结为马虎、不认真,而是要进行分析,了解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第1课时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104~105第1题,完成教科书P107~110“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的能力。▶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建成长小档案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创建自己的成长小档案,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录,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学情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位置、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师: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先复习20以内的数。【设计意图】用建立“成长小档案”的形式,对本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有趣的事情进行回顾。二、复习20以内的数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学情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课件出示教科书P105第1题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105第1题第(1)~(5)题。指名汇报。【学情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第(4)题:把表中的11涂出来,发现斜行的左边都是比11小的数,斜行的右边都是比11大的数,每一斜行的数都相等。在计数器上表示“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第(5)题:学生发现第1行是1~10,第10行是10~19,这些数从左往右依次一个比一个大1,从上往下也是依次一个比一个大1。【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情境,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数的概念,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三、巩固练习1.写一写。完成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1题。学生看图写数。【学情预设】学生说出每幅图中的数,重点对后两幅图进行交流,明确10个一就是1个十,计数器上个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再把两部分合起来。2.填一填。独立完成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2题。【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式。3.圈一圈。课件出示习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3只与3只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出错的是把左右弄反了。4.走迷宫。小组合作,完成教科书P110“练习二十五”第16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在走迷宫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退回到某一位置,重新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思,可能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应退到哪里重新进行。【设计意图】利用数数、数的组成、基数与序数的区别等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20以内数的掌握。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里不明白呢?▶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序数、数的组成以及位置等各方面知识的效果比较好。在观察表格中数的排列规律时,学生的想法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指导,可能花的时间比较长,但还是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对应课时作业P68第二题第1、2小题。二、EQ\*jc2\*hps14\o\ad(\s\up9(tián),填)EQ\*jc2\*hps14\o\ad(\s\up9(yī),一)EQ\*jc2\*hps14\o\ad(\s\up9(tián),填)。1.(1)上面的数中,最接近20的数是(),这个数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它再添()个一是20。(2)从10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一共数了()个数。(3)大于10小于20的数一共有()个。2.参考答案二、1.8121518(1)18182(2)11(3)92.4101083(后两空答案不唯一)第2课时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第2题,完成教科书P107~110“练习二十五”第4、5、6、9、15、17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2.经历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的过程,感受数学规律及其价值。3.在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根据算式排列规律熟练计算相关加减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师: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课件出示加数为0~5的加法算式表。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写算式时是把对应的行与列宁的两个数相加。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第2题表格。师:现在我们把表增加了行和列,你还会填吗?小组合作完成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师:你从你所填写的表中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学情预设】预设1:两条粗线把加法表中的算式分为三类。预设2: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加1,和也依次加1。预设3:竖着看,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不变,和依次加1。预设4: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方向),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也依次加1,和就依次加2。师:你能快速找到得数是10的算式并把它们涂上红色吗?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斜行规律学生不太容易发现,通过找得数是10的算式,涂色练习,学生能感受到斜行中两边算式加数相同,位置却相反,和不变,体会加法表的对称性。同桌合作,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设计意图】借助表格中所给算式,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回顾整理已学所有加法算式,并通过进一步观察、交流,发现表中算式排列规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二、回顾整理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表1.课件出示10以内的减法表。【教学提示】【教学提示】对减法算式的整理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直接出示10以内的减法表,重点引导学生整理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师: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10以内的减法表,请你仔细观察,可以横着看,或者竖着看,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减法表发现:竖着看,每一列从上往下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上一个多1,减号后面的数都相同;横着看,减号前面的数都相同,减号后面的数从左往右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斜着看,最外面一排结果都是0,外面第二排结果都是1,外面第三排结果都是2……2.整理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算式)。(1)师:计算下面的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课件出示习题)【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回答: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就是1个十和1个一等等。(2)小组合作:完成十几减几算式的整理排列。课件出示十几减几的减法表。师:观察这些算式是怎么排列的,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预设1:横着看,减数相同,被减数依次多1,差也依次多1。预设2:竖着看,每一列的差相等,被减数和减数都依次多1。预设3:斜着看(从右上到左下),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多1,差依次减少1。(3)同桌合作,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设计意图】因在1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已对减法表进行过整理,故此环节只重点回顾整理十几减几的算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学到一定的整理和复习方法。三、计算练习,巩固提升1.完成教科书P107~108“练习二十五”第4~6题。【学情预设】学生完成后,可以采取开火车、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汇报,出现错例时让学生自己辨析,找出错误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2.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五”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观察每一组中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根据加法算式可以得到两道减法算式。3.完成教科书P110“练习二十五”第15题。【学情预设】对于完成此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先引导学生观察13周围的数有哪些,18周围的数有哪些,再分别说说3、5、5和13有什么关系,5、9、4和18有什么关系,进而说说周围圈里的数和中间圈里的数都有什么关系。最后按照这样的规律,让学生填出10下面圈里的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4.尝试完成教科书P110“练习二十五”第17题。【学情预设】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填出一个答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答案吗”,引导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例如9+□<15,先假设9+□=15,方框里填6,要符合题目的要求,方框里的数必须比6小,也就是可以填0、1、2、3、4、5。【设计意图】借助练习,让学生能发现规律和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教学反思本次的整理是对所学的全部加减法算式进行全面整理,虽然在之前学生也有过几次整理口算表的经验,但依然感觉比较困难,需要慢下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从多个角度观察口算表,学生已经知道观察横行、竖行、斜行的算式,只是表达不够清楚,教师注意适当指导。▶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或《》对应课时作业。第3课时认识图形和认识钟表▶教学内容教科书P105第1题第(6)题和P106第3题,完成教科书P107~109“练习二十五”第3、12、13、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2.认识钟面,掌握认、读、写整时的方法。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教具,小正方体学具,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位置师: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谁。学生自由交流,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师:每只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它们怎么走才能吃到食物呢?【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小兔爱吃萝卜,它先向右走3格,再往下走2格;小鸡爱吃虫子,它先向右走2格,再往下走2格;小猫爱吃鱼,它先向右走5格,再往上走3格。【教学提示】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立体图形的特征,再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挑选正确的图形。【设计意图】【教学提示】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立体图形的特征,再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挑选正确的图形。二、复习立体图形1.玩游戏。师: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教具。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正方体)。师: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学生选出圆柱)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学生选出长方体)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学生选出球)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设计意图】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的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为下一步图形的分类奠定基础。2.分类统计。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五”第12题。师:仔细观察,说说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数一数再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数错、漏数的情况。教师请数得正确的学生分享方法,例如用不同的记号进行标注、从上往下有序地数等。【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数立体图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知识的运用。3.拼一拼,摆一摆。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第3题。(1)师:用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试着动手拼一拼。【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拼法:对于第2种和第3种拼法,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这是长方体,因为正方体每个面大小都一样。(2)师: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学情预设】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能需要几个,学生可能说4个、6个、8个等。教师让学生尝试拼搭得出答案。同桌互评,看拼的大正方体最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三、复习认识钟表1.回顾钟表知识。师:接下来我们来复习钟表的知识。关于钟表,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认识时针、分针,会认整时,会写整时等。【教学提示】复习钟面以及整时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钟面模型指一指,说一说,拨一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设计意图】【教学提示】复习钟面以及整时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钟面模型指一指,说一说,拨一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5第1题第(6)题。师:请把3、6、9分别填在方框里,并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并写出钟面上的时刻。教师追问:钟面上有几个数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怎么知道钟面上的时刻表示6时?【学情预设】学生说出钟面上12个数字的排列顺序,可以用手势表示。认识整时的方法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你能说说6时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时针、分针成一条直线。师:你能拨出一个整时,然后用电子表计时法表示出来吗?学生用钟面模型拨整时,并汇报自己拨的是几时,怎样表示,师生一起评议。3.完成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3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学情预设】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能有2种:直接将钟面上的时间当成了妈妈睡觉的时间;把“妈妈比我晚睡1小时”当成了“妈妈比我早睡1小时”。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明确先要写出钟面上的时刻:9时,再理解“妈妈比我晚睡1小时”就是9时再过1小时,也就是10时。【设计意图】复习关于整时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认识整时的方法的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四、巩固应用1.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五”第13、14题。师: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交流。【学情预设】交流时先说说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学具摆一摆、拼一拼,最后回到书上的图形,按正确的答案再想一想。【设计意图】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想象、验证活动,获得了可贵的探究体验和一定的操作经验。2.课件出示习题。【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钟面都不是整时,而是很接近整时。左边的钟面时刻是快11时了,右边的钟面时刻是6时过一点儿。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整时的认识。五、课堂小结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复习了位置、四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还复习了钟表的知识,你是怎样认整时的呢?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活动,学生在经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除了操作,还需要学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进行评价指导,也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对应课时作业P70第三题。三、EQ\*jc2\*hps14\o\ad(\s\up9(xiān),先)EQ\*jc2\*hps14\o\ad(\s\up9(xiěchū),写出)EQ\*jc2\*hps14\o\ad(\s\up9(zhōng),钟)EQ\*jc2\*hps14\o\ad(\s\up9(miàn),面)EQ\*jc2\*hps14\o\ad(\s\up9(shàng),上)EQ\*jc2\*hps14\o\ad(\s\up9(de),的)EQ\*jc2\*hps14\o\ad(\s\up9(shíjiān),时间),EQ\*jc2\*hps14\o\ad(\s\up9(zài),再)EQ\*jc2\*hps14\o\ad(\s\up9(bǎ),把)EQ\*jc2\*hps14\o\ad(\s\up9(zhèxiē),这些)EQ\*jc2\*hps14\o\ad(\s\up9(shíjiān),时间)EQ\*jc2\*hps14\o\ad(\s\up9(àn),按)EQ\*jc2\*hps14\o\ad(\s\up9(cóngxiān),从先)EQ\*jc2\*hps14\o\ad(\s\up9(dào),到)EQ\*jc2\*hps14\o\ad(\s\up9(hòu),后)EQ\*jc2\*hps14\o\ad(\s\up9(de),的)EQ\*jc2\*hps14\o\ad(\s\up9(shùnxù),顺序)EQ\*jc2\*hps14\o\ad(\s\up9(páiyìpái),排一排)。(EQ\*jc2\*hps14\o\ad(\s\up9(tián),填)EQ\*jc2\*hps14\o\ad(\s\up9(xùhào),序号))参考答案三、99107④②①③见“”系列丛书《》对应课时作业P71第一题。一、EQ\*jc2\*hps14\o\ad(\s\up9(kàn),看)EQ\*jc2\*hps14\o\ad(\s\up9(yī),一)EQ\*jc2\*hps14\o\ad(\s\up9(kàn),看),EQ\*jc2\*hps14\o\ad(\s\up9(shǔ),数)EQ\*jc2\*hps14\o\ad(\s\up9(yì),一)EQ\*jc2\*hps14\o\ad(\s\up9(shǔ),数)。参考答案一、3222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08~110“练习二十五”第7、8、10、11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教学提示】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熟练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本质。【教学提示】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熟练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本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加减法含义课件出示习题。师:请大家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解决?【学情预设】求一共有几只兔,就要把8只白兔和2只黑兔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2=10(只);求还剩几只兔,就是从10只里面去掉4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0-4=6(只)。师:比一比这两道题,都是求兔子的只数,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呢?【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对加减法含义的复习,学生已对求和、求剩余部分数量的现实问题情境有了丰富的认识。二、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课件出示习题,回顾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提示】第【教学提示】第7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讲讲画面中的意思,然后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将条件进行相应的转换,最终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有3个萝卜,中间有5个,右边有1个,一共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