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系列讲座
中医经络学说与临床应用第三节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4)除任脉、督脉外,奇经上无穴位分布;(5)人的上肢无奇经分布;(6)没有经别、经筋和皮部。“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维脉—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阳维脉—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阴跷、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带脉环行腰腹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
上肢没有奇经分布。督脉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统率之义。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加强肾和脑、髓的联系。任脉1、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2、基本功能任,有担任,妊养之义,通“妊”。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冲脉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2、基本功能冲,有“要冲”的含义。
(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带脉1、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2、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
(2)主司妇女的带下。
阴、阳跷脉
1、循行部位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2、基本功能
(1)主司下肢运动
(2)主司眼睑开合
阴、阳维脉
1、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处(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基本功能
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
阴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一、十二经别
1、概念: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
2、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离、入、出、合”。
离: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部位的十二经脉别出。
入:躯干部深入体腔,联系脏腑,呈向心性循行。
出:颈项部浅出体表,而后上头面部。
合: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即阳经之经别合于本经,阴经之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六阴六阳经别共有“六合”。3、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相并而行,经过相为的脏腑
(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3)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4)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5)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如足太阳膀胱经并不到肛门,但其经别“别入于肛”,所以该经的承山、承筋等穴,可取以治肛门病。
二、十五别络1、概念: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另外,如再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
2、生理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2)统率诸络,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的联系;(3)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
三、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肉体系。经筋的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联络沟通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联络作用主要有:
1、联络脏腑与体表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加强脏腑联系—(1)表里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4、经脉之间的联系(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
(二)运行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得气”、
“行气”
(四)调节作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外邪皮毛孙脉络脉经脉脏腑(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如肝气犯胃、肝火犯肺、肾阳虚水气凌心射肺。
2、反映脏腑的病变胃肠火盛牙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气郁结两胁、少腹胀痛(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辨证:头痛的辨证:前额痛—阳明经,头侧痛—少阳经,头项强痛—太阳经;巅顶痛—足厥阴肝经。
2、全息诊断:脏腑疾病多在某些特定的部位(腧穴)有病理改变。如十二指肠溃疡—不容穴压痛,胆囊疾病—胆俞穴、胆囊穴压痛,阑尾炎—阑尾穴,胃癌—胃俞穴有结节状反应物,冠心病—神堂穴(心俞旁1.5寸)(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推拿—经络所通,主治所及。(1)指导循经取穴——直趋病所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2)指导推拿按摩
2、指导药物治疗(药物归经:张元素、李杲)
手太阴肺经:升麻、白芷、桔梗、葱白;手阳明大肠经:升麻、白芷、石膏;足阳明胃经:升麻、白芷、石膏、葛根;
足太阴脾经:升麻、白芍、葛根、苍术;
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足太阳膀胱经:羌活;足少阴肾经:独活、知母、细辛;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柴胡、连翘,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足厥阴肝经: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
归经:是中药作用的定位。归某经的药物主要对该脏腑及其经络起治疗作用,对其他脏腑经络作用较少或者没有作用。
临床意义:归某经的药物,可以治疗该脏腑、经络及其循行部位的肢体、关节、皮肤疾患。
药物性味功能相同,归经不同,所治病证和使用机会不同。掌握归经可以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例如:黄连、黄芩、黄柏相同: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归心经,治疗心经有热,心悸、烦躁、失眠、口舌生疮黄芩归肺经,治疗邪热壅肺,咳嗽、吐黄稠痰黄柏归肾经,治疗下焦有热,阴部湿疹瘙痒、白带黄臭、或下肢浮肿、风湿
关于归经实质研究目前有以下4种解释1、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呈一定相关规律——中药归经的物质依据(中药药动学)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对中药药效成分进行体内追踪观察,与传统归经相比较而得出此结论。例如:3H—川芎嗪主要分布在肝脏、胆囊(川芎本归肝胆经)14C—鱼腥草素绝大多数从呼吸系统排除(鱼腥草本归肺)35S—丹参酮主要分布在肝脏(丹参本归肝经、心经)微量元素归经假说:认为微量元素及其金属络合物向特定的组织器官的迁移、富集和亲和作用是归经的重要基础。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微量元素缺乏是虚证患者的共性表现。补益药大多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直接的补充作用。
例1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骨生髓、通于脑。缺少Zn、Mn会导致酶活性降低,蛋白质、核酸合成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生殖功能低下,反应迟钝。
——上述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肾虚”。
对21味补肾助阳药分析,发现Zn、Mn、Fe元素含量丰富,分布有规律和共性。认为该类药物归肾经的实质是:以微量元素Zn、Mn、Fe等作为共同的物质基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起调控作用,由此产生的整体效应,既是补肾助阳的药理作用实质。
药物:补骨脂、肉苁蓉、熟地、菟丝子
3、归经是中药对不同组织中的环核苷酸水平的不同影响。环核苷酸cAMP、cGMP是细胞内调节代谢的重要物质。两者具有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生物学效应。二者相互比例cAMP/cGMP必须维持一定的水平,才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
研究发现,不同的中药对于各组织细胞中cAMP、cGMP水平的影响不同。中药导致cAMP、cGMP浓度以及cAMP/cGMP比值显著变化的器官组织,与该药归经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例1
人参归心经,功能大补元气,挽救虚脱,用于气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宿舍建设选址与环境分析
- 中国智能点钞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零碳数据算力中心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环保科技示范园项目风险分析
- 2025年中国灭茬播种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地块平整项目实施方案
- 2021-2026年中国永磁同步电机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 北京年产xx水性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苯甲醇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一年级阅读理解章节知识点总结及练习测试题
- 运动康复机构跌倒风险管理措施
- 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与自我发展
- 全套课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DBJ33T 1286-2022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标准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业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规程》(T-SDEPI 030-2022)
- 多元化与平等待遇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