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7文学类文本教考结合新题型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江血㈤
叶雨蒙
直到后半夜冯子恩苏醒了,那时寒风刮得更紧了。向荒坡四周寻望,只见灌丛的暗影在疾
风中索索抖动,不见一丝人迹。敌人早已不见了;那么掩护自己的古建禄呢?他怎么样了?狂
风的间歇中,他微微抬起头来,忽见距他十几公尺外地面上有一团暗影,好似一个倒伏的人,
他一怔,便挪动着向前爬……真的是古建禄!他扑上去抱住他的歪着的头颅,双手感到了他脸
部肌肉的僵硬和冰凉!他走了,这样匆匆忙忙,甚至没来得及与战友说一声再见……
冯子恩向四周望了一下,之后爬到一处土质稍显松软的地段,用手抠挖地面,却有如摸到
一块满是锈砂的生铁。他发愁了。但是必须尽快办好这件事呵,他回转头眺望茫茫的汉江,汉
江灰蒙蒙的,岸边蒿草在寒风中刷刷抖动着干枯的茎叶。要是把战友的遗体沉到江里倒不错,
等于是水葬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冯子恩终于将古建禄运到了封冻的汉江冰面上。他趴在冰上喘息了一阵,
之后从右肩取下冲锋枪,检查了一下准星和击发处,还行。好啦,这一回成功在枪!
先安葬战友,再为他复仇!
他望了望江岸开阔地,那条灰白的道路以及那条路后面向坡上缓缓升起的稀疏的灌木丛,
此刻显得静悄悄的。风减弱了,灰暗的晨雾在四处弥漫。奇怪,那些兔崽子们都缩到哪儿去了?
他愤愤地想。好吧,现在先不管他们,一会他们会来的,一定会叫他们来!他从后腰上取下那
颗手榴弹,小心翼翼地拧开弹柄后的盖帽,几秒钟后,手榴弹噬噬冒着青烟划一个弧形落到不
远处的江面上。随即便轰然一响,碎冰块和弹片一阵雨似地哗哗落下来。爆炸过后,前方冰面
上出现一个窟窿,好像有缕缕水气向天空升浮着。冯子恩盯着那袅袅飘升的水气,一点点把战
友的遗体推到冰窟前。水很洁净,呈钢蓝色,汩汩地从冰层下流过。他伸手向冰窟里撩了些江
水,擦拭着死者脸上的血迹,同时感到冰凉的江水渐渐浸透了自己的衣服。然后他将古建禄遗
体头朝下,一点点送往水中……
白蒙蒙的晨雾里,那帮端着卡宾枪的美国兵一路跑步奔到江边,一个瘦高个儿的士兵向江
面指了指,大概是发现了卧倒的冯子恩吧,嗯啦一下,全部卧倒了。
冯子恩没有开枪。他纹丝不动地卧在冰面上,脸贴冰面,忍受着极度的虚弱和伤痛以及冰
面上浸漫过来的冰凉的江水。
这样过去好一阵,双方都没有动静。
敌兵们不能断定江面上趴卧的是死人还是活人?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果那是个志愿军,刚
才的手榴弹爆炸又是怎么一回事?谁投的?志愿军不会自己炸自己吧?
后来,那个瘦高个子敌兵试探着朝冯子恩打过来一梭子弹,“叭叭叭……”却不见反应。他
们放心了,可能是具死尸。敌兵接着又乱放一阵枪,估计即便是活的也让这一阵乱枪打死了。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从地上爬起来,小心翼翼地走到江面上。
冯子恩右肩中了一弹,大概锁骨被击碎了,鲜血急速流淌下来,在冰面上聚了一滩。其余
的子弹都打在他四周的冰面上,打得冰屑四溅。他很瞧不起这帮美国兵,枪法大差啦!他依旧
一动不动地趴在冰上,双手在怀里抱紧冲锋枪。其实不用他装死,他也差不多就栗死了,血液
将要流尽,体力早已耗完,唯有一颗心脏还在跳动……
敌人成散兵线向他走来,皮靴踩踏着冰面,发出橐橐的响声……近些,再近些……冯子恩用
顽强的毅力又坚持了最后几秒钟,之后他缓缓地从怀中向前伸出冲锋枪。
“哒哒哒……”一梭子复仇的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敌兵们惊叫着翻滚倒地。冯子恩痛
楚地闭上双眼,知道自己没有射中一个敌人,他的右肩负了伤,几乎无法握枪瞄准了,手指也
冻得僵硬难以弯曲。冲锋枪在他的怀中乱跳,一串子弹打飞了。
一颗子弹也没有了,他拖过冲锋枪在冰上一推,送入冰窟窿,之后他挣扎着翻了两个滚,
到了冰窟窿前。敌人开始还击了,子弹刮风似地从他四周掠过,他先将双脚和两条小腿探入江
水中,上半身留在冰面上,顿时他感到江流向下拽动他双腿的力量,刺骨的江水浸透了他的腿
骨……他知道,这已是他最后的痛苦了,再过一小会儿,他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他两手按着
冰面,使自己的身体继续向江水里下沉。江水浸过了他的臀部,接着又浸过他的腰腹……就在
他的头颅入水的一霎间,他抬头向天空望了最后一眼。
那时初升的阳光已从东山泻过来,碧蓝而辽阔的天空中有一只雄鹰在静静地盘旋。江岸高
耸的山峰上,树林被阳光照亮了……
【注】节选自叶雨蒙长篇纪实小说《汉江血》,作品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
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战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在冯子恩埋葬战友、报仇杀敌的叙述中,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突出了冯子恩的形象。
B."风减弱了,灰暗的晨雾在四处弥漫",既渲染了战场上看似平静、迷蒙的环境,也为后文惨
烈的战斗埋下伏笔。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对事件的描述不做作、不矫情,使小说的叙述客观、直白、真切,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小说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按照故事发生的自然顺序组织情节,刻画志愿军战士的形象,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关于小说结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尾处"阳光""山峰"等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
B.优美、恬静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的愿景。
C.景物描写烘托出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风貌,推动情节的发展。
D.结尾笔意突转、与前文惨烈战斗形成反差,为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
3.小说题目“汉江血"的"血"字,内涵丰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同样是战争题材的小说,本文与茹志鹃的《百合花》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谈谈有
哪些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一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
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一种情况
引出另一种情况,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现实世界。
对我而言,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我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看它。屋
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
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
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看一个幼稚的生
命慢慢睁开眼睛。
奶奶和母亲都说过:你就出生在那儿。
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
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踵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在那儿站了半宿,天快
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
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
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
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青砖铺成的十字甬道连接起四面的房屋,把
院子隔成四块均等的土地,两块上面各有一棵枣树,另两块种满了西番莲。西番莲顾自开着硕
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
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
青苔,很滑,踩上去栗小心。天上,或者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所在的声音一一
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很久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声音,但我一走到那块蓝天下
面就听见了他,甚至在襁褓中就已经听见他了。那声音清朗,欢欣,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
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栗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
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
什么,唯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我永远都看见那条小街,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朝阳或是落日弄花了他的
眼睛,浮起一群黑色的斑点,他闭上眼睛,有点儿怕,不知所措,很久,再睁开眼睛,啊!好
了,世界又是一片光明......几只蜻蜓平稳地盘桓,翅膀上闪动着光芒……鸽哨声时隐时现,平缓,
悠长,渐渐地近了,扑噜噜飞过头顶,又渐渐远了,在天边像一团飞舞的纸屑……这是件奇怪
的事,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
那些情景如今都到哪儿去了?那时刻,那孩子,那样的心情,惊奇和痴迷的目光,一切往
日情景,都到哪儿去了?它们飘进了宇宙,是呀,飘去五十年了。但这是不是说,它们只不过
飘离了此时此地,其实它们依然存在?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一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
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蜻蜓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
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
迷地眺望。栗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
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
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
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
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
奇。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
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
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
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
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
无比辽阔。是呀,那才是写作啊。
(节选自《我与地坛》)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五段,通过对“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的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及奶奶内心的热切。
B."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这话,让说“你就出生在那儿”的奶奶和母亲感到尴
尬。
C.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有关"生病"与"写作”的内容在文中都有涉及。
D."一层黑皮包着骨头"语言生动,情真意切,既照应前面的“丑东西",又流露出母亲的欣慰
之情。
6.下列有关“另一种世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另一种世界"言外之意是指与白昼相对的夜晚世界,作者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另一
种世界的盼望。
B.“另一种世界"是指不受"时间""习惯""舆论"限制的自由世界,即用写作创造的新世界。
C.“另一种世界"表达出“我”对人生的有限与无限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意蕴深厚,耐人品
味。
D."另一种世界〃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它让“我”的心魂在黑夜出行,能脱离开残废的躯
壳。
7.作者说“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这"最恰当的态度"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
8.《我与地坛(节选)》第五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
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
窣片刻不息",本文第三段对四合院也有景物描写,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
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遥远的回响
吕新
①一代晋商,集体转身,依次退场,在时间的深处渐行渐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与命运消
失于历史的风雨之中。
②幕落下,时间的绛紫或深红或墨绿的帷幕落下,鼓,消音,锣,蒙尘,虽然脸朝上,却
是另一种埋葬的方式,脸用蛛丝的手捂着,蛛丝儿结满雕梁,丝弦松开,不再紧绷。
③台下的人纷纷走散,因为台上的人不断地消失,且不知所终。
④台上的人所以消失,是因为台下的社会在急剧地动荡,风吹落叶,泥沙翻滚。
④属于他们的表演或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⑤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与传说并未结束,不仅没有结束,相反却比他们从前在世的时候更
广为人知,因为从前他们也并未张扬过,更因为他们从未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也无非就是天地
之间最寻常之一人,一年年沉默做事,客居在外,到年底时偶尔短暂地回来,也不过是一个个
行色匆匆的风雪夜归人,叫门开门的动静之小,可能连左邻右舍也很难觉察。而今天,他们更
广为人知的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留下的一处又一处的院落的群落,在晋省中部这片宏观上被称
为盆地,微观上实为平原的土地上,那些青灰的砖瓦的院落,院落组成的群落,使无数后来者
为之慨叹,震惊,驻足,流连。如果没有专门的外力打击或者蓄意的破坏,仅凭自然的流逝,
砖瓦以及木器铁器的寿命要远远高于人的寿命,有时即使偏远田地边的一个简易的瓜棚、茅庵,
也会熬走一个又一个的钢筋铁骨雄心勃勃之人,更遑论这样精雕细琢的寄寓了几代人梦想的建
筑群落,它们当然会在主人身后数百年间依然栉风沐雨,安然矗立。
⑥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涌进这些灰色的曾空寂了很多年的院落里,看他
们从前住过的房子,睡过的炕榻,看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桌椅、来往书信。绣楼紧闭,阶梯蒙尘,
即使不蒙尘,即使光可鉴人,下面摩肩接踵,万头攒动,也不再会有当年的小姐沿着楼梯下来
了。即使一个木制的算盘,也比它的主人更能活,几代人风声鹤唳,魂飘九霄,但它们依然还
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和姿势,它们倒是不认生,只要是一只手在拨弄它们,推动它们,它们就会
动,就会一如既往地呈现出一些数字给你,似乎也不太在意是当年的主人的手还是某个完全陌
生的后来者的手。它们不是看见生人就哭的小孩,它们白头皑皑,饱经沧桑,它们是时间和历
史的见证者,它们眼里千帆过尽,珠子不再乌黑,不再圆润,只是自然和岁月的作用,并非它
们的本意,就像人的眼睛,没有人愿意自己老眼昏花,眼波浑浊,终年干涸。
⑦八月骄阳,烈日下一名来自南方的面容与体型均极为富态的男子举起一瓶水咕咚咕咚地
一口气喝掉半瓶,之后把水递给他的母亲,母亲咕咚了两口后,又传给她的孙子,一个十来岁
的小男孩,三个人全部咕咚完以后,富态男对母亲提议,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母亲当然没
问题,各位股东们的住处都看了,哪能不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千里迢迢地来了,就是为了
把该看的都仔细地看一遍,不栗漏了任何地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母亲早已健步前趋,排因
直入,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穿过人流人涌,先行进入里面去了,但是他的小孩
却不愿意进去,说里面有霉味。
⑧童言无忌,小孩没有瞎说,里面确有霉味,成年人实际也闻到了,只是不说,因为眼见
到的景象更甚于对于空气的计较或忽略。其实又何止霉味一种,像这世上所有的百年以上的老
宅一样,无论身处南北,它们都包含了太多太复杂的时间之骸与人生况味。
⑨迄今为止,一代晋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们的诚实守信的品行,那是做人之道,也是
他们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这样的一种品行,原本发车刃于人心人性,后来却被频频呼唤和寻找,
它是什么时候从生活中惊飞远走,竟成为一种理想甚至幻想。今天的一群人站在一个老戏台下
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或一种传说一样谈论着这样的一种品行,谈论时面色严峻,痛心疾首又心
向往之,但甫一出门,即又被其他景象牵引,在匆匆拥向下一个地方的过程中,脑子里也在飞
快地运转着,构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一会儿去哪吃饭,今夕宿于何处。
⑩在一道距今大约三百多年的高墙下,一个人正在打电话,屋檐上各种兽首与砖雕的花草
是否精美,已经不重要了,打电话的人先是疾呼听到一句真话之难,他用了一个比喻:比登天
还难。他所说的登天,当然是指一个人靠一己之力徒步攀登,独自出现在天上,与乘坐飞机或
其他各种飞行器无关。之后,电话的主要内容便是通话双方互相声讨,都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
事情的缠绕之处就在于不仅仅是他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更重要的是对方同样也在怒斥他背信
弃义,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其中的层次陡然多重多义起来,不再单一畅晓。
⑪此时此刻,一部功能齐全的电话,就是用来亮底和绝交的。
⑫诚实守信真的是一种理想或者幻想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确实如此,然而对于这
些灰色院落当年的主人们来说,却又并不是,因为那不过是他们最自然的日常行为,就像早晨
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个独句段道出了“台下人走散"与"台上人消失”的原因,用语虽短,却颇为耐人寻味。
B.晋商虽“消失于历史的风雨”,其院落虽"曾空寂了很多年",但如今他们的故事与传说"更广
为人知",其院落也迎来"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说明后人已然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追
慕并铭记他们。
C.第⑥段以"绣楼""阶梯"两个典型场所的"紧闭""蒙尘",写出晋商院落被冷落遗忘了很久,是
段首晋商院落"空寂了很多年”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D.富态男的母亲“像一颗传说中,避水珠,一样”,意在呈现她挤入人群去参观的过程。形象的语
言中包蕴着些许讽刺的意味。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对来参观晋商院落群落的人的群像描写,又有对如富态男子一家及打电话人的重
点刻画,点面结合,更好地表现出了现今之人的形象特点。
B.语言整体较为质朴,又不乏形象与意蕴深刻之语,如“另一种埋葬的方式”“风吹落叶,泥沙
翻滚”"风声鹤唳”等。
C.本文在主旨的揭示上并未故作深沉,而是较为显豁,直接集中在尾段的点拨之语中,这样
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D.本文从一代晋商退出历史舞台着笔,先后写了晋商大院的广为人知、晋商可贵的品质,中
间穿插对当代人的描写,最后以疑问句的形式收束全文,形散神聚。
11.本文运用多种方法以取得语言生动形象的效果,请从不同角度在文中找三个例子,并简要
分析。
12.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写到百年老宅,但在"理"与"情"上各有侧重,请结合两文
文本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
小村。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
匆匆而过。
每晚七点钟,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
照等不误的。火车停了,香雪看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她朝车门跑去,上了火车。列车载着香雪飞奔到下一
站西山口,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现在她害怕这陌
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的声音。
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
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是淡绿色
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
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
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
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她加快
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
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
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今晚发生了什么事?对了,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
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并
不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她要告诉娘,
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再也不会
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
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觉得很精神。她向前望去,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
铁轨上蠕动,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
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节选自《哦,香雪》,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删改)
文本二: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到处都能听见冰层的断裂
声。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
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孙少平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他的
苦恼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觉醒。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可是,他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生
活在一大家人之中,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
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一一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
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
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
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一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餐
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
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却越来越强烈了。他
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
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
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
自慰了。
孙少平已经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世界。少平已经暗暗把自己外出的目的地选
在黄原城。他将在那里怎样生活?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一一在包工头承
包的各种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扛石头,提泥包,钻炮眼……
不管怎样,他是非去不可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铅笔盒,她盼望明天同学们会再三盘问她,体现了她爱
慕虚荣的性格以及激动的心情。
B.香雪独自走了三十里夜路,她的内心经历了从害怕到不怕,再从犹豫到兴奋的变化过程;表
现出她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C.火车开进了深山,为封闭的台儿沟带来了外面的信息,为人们打开了瞭望世界的窗口,预示
着台儿沟走向开放文明的必然趋势。
D.孙少平心中苦恼,主要不是因为他回家当农民了,而是因为他没有独立自主的空间,他想要
摆脱束缚,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14.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句中"黯淡"一词既写出了香雪眼中月光的状态,又衬托出她此刻内
心的不安与犹豫。
B.“哦,香雪!香雪!"运用反复手法,赞美了香雪以及山区淳朴善良的姑娘们,以群山的回音
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C.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不同,文本一清新、优美、纯净,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文本二质朴、
凝练、生活化,有着黄土高原的乡土气息。
D.两篇选文都有散文化的倾向,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凸
显了人物面对生活变化时内心的挣扎。
15.文本一加点的四处“这样的"意义是否一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16.学校举办文学经典人物画展,香雪和孙少平入选"青春与梦想”这一板块,请结合文本内容,
阐述入选理由。(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
张山
常山县县长吕方,不吸烟也不怎么喝酒,只是有时在重要场合不得不喝点啤酒。如果非要
喝,就只有让他的秘书兼司机小王代替了。小王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不能开车,吕县长唯
有打车回家。吕县长最大的嗜好是吃鱼,周围几十里的酒店,但凡做鱼的他都尝遍了。而且,
他每吃一条鱼,必先吃鱼头,他说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他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就搭下
了。饭毕,他必付钱。
秋天,天空万里无云。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今年,新任乡长刘一波发
动群众因地制宜搞起了草莓发展基地。吕县长对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刘一波很满意。这么想着,
在现场,吕县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握着几个农民的手鼓励了一番。时间已到了中午,刘乡长早
在乡里有名的酒店设了宴,为吕县长接风洗尘。吕县长摆了摆手,从兜里掏出手机看了下钟点,
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我呢,还有急事,得马上回县里!说完,招呼小王开车
就走。
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特色莱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
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指,说,去尝尝!
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
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
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
小燕来帮忙。他做的菜味美价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入
住芙蓉酒店。他的生意很红火。
吕县长和小王落座后,吕方自己去厨房点了一条六斤重的鲤鱼。赵来将这条鱼做成了四道
菜:鱼头加蕨菜清蒸,鱼肉一部分红烧,一部分和香菇搭配做成油丸子,鱼骨架和银耳炖汤。
鱼味鲜美,赵来的厨艺真的非凡。一道道菜上来,吕县长吃得赞不绝口,连说这是几年戾
他吃过的最好的鱼宴了。最后一道莱是鱼汤。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将鱼汤盛进去。
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赵来用搪瓷碗为吕县长盛了一碗,又转手给小王盛。
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吕县长呢,由于好喝,不免多喝了几碗。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
奖赵老板的手艺,说,小王啊,回县里给赵老板写个材料,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证报
社、电视台来采访一下,啊?小王连连点头。这时,吕县长的电话响了。是他妻子打来的,问
他回不回去吃饭。挂了电话,吕县长就觉得头晕目眩,接着,一下子躺在地上。小王大惊失色,
急忙上前扶起吕县长,喊着,吕县长,吕县长,你怎么了?从外面回来的小燕见此情景,再看
看盛鱼汤的钵子,立马尖叫,快,赵来,吕县长是中毒了!大家七手八脚将吕县长送进了县医
院。原来,昨晚小燕为了消灭厨房里的嶂螂,喷了足足半瓶杀虫粉。赵来用来盛鱼汤的钵子就
放在案板上!
上车前,小王恶狠狠地对赵来说,姓赵的,你胆子也够大的。你等着!吕县长要是出了状
况,你……你……个小老百姓有几个脑袋担着!
县医院对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可以说轻车熟路,很快,两个主治医生给吕县长做了处理。因
为不是很严重,下午就出院了。小王将吕县长送回家。小王刚欲走,吕县长一拍脑门儿,说,
坏了,小王,人家的饭钱还没付呢!听赵老板说,票一百四十元,明天,你抽空送过去。小王
心里生气,还给他钱?差点把命丢在他那里了!没让他赔偿医疗费就不错了。什么玩意,这种
店就该举报,卫生不达标!但是,小王一看吕县长一脸郑重,只好说,县长,您看这样行不行,
我下次路过荷花乡再把钱还给他?
吕县长沉默了片亥V,说,好吧。
过了半个月,到了收获的季节。市里管农业的副市长卢晓斌要去荷花乡核实今年建草莓大
棚的具体事宜。小王就把车开进乡政府,没想到主管领导刘一波一大早就不见了。打他手机无
法接通。
细问才知道,这个刘一波自从上次赵来酒店发生中毒的事后,就成了惊弓之鸟。虽然刘一
波是吕县长亲手提拔的,但是这情节很严重,不仅危及他的仕途,对荷花乡的种种福利恐怕也
是障碍。所以,刘一波一听到上面要来荷花乡考察,就自己坐车去县里打探消息了。
吕县长哭笑不得。
这个副市长也喜欢吃鱼,工作一结束,吕县长就推荐了芙蓉酒店赵老板做的特色鱼汤,来
到芙蓉酒店,他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酒店已经人去楼空。
大厅的角落里挂上了蜘蛛网。那些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了,剩下的破桌椅还有废纸满地都
是,一■片狼藉。
小王拦住芙蓉酒店旁边一家服装店的老板,问,这家饭店的人呢?是不是搬走了?
那个留着一撮胡子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先是摇了摇头,说,不清楚。小王没忘了递上一
根云烟,男人犹豫了下,还是接了。看在云烟的分上,男人对他说了实情。老赵自那天晚上就
搬走了,谁也没告诉。其实,赵来意识到自己的酒店惹下这么大的祸,险些毒死县长,这罪过
还能小吗?赵来和小燕连夜搬走了,谁也不知去向。
吕县长想说什么,但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愣怔了片刻,他把那一百四十元钱递给那位汉
子,说,这是我欠老赵的饭钱,麻烦你一定交到他手上。
吕县长仰天长叹,意味深长。
他说,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是本篇小说故事的起因,映射政府重视扶贫工作
的社会背景。
B.小说中吕县长喝鱼汤中毒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导致酒店老板赵来一家连夜搬离。
C.小说善于运用伏笔,如“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小
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等,都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
D.本文语言通俗朴实,充满生活气息,如"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
就很接地气。
18.下列对吕县长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说到吕县长吃鱼只吃鱼头,因为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
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
B.吕县长到荷花乡检查工作,拒绝刘乡长的设宴款待,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
反映出吕县长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
C.吕县长出院后,依然记得自己还没付饭钱,立马吩咐小王把一百四十元钱给人送过去,体
现了吕县长为人大度、不愿占人便宜的品质。
D.“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表明吕县长在扶贫工
作中颇有顾全大局的意识。
19.老赵身上有哪些亮点被吕县长看好,以至于吕县长要把他找回来?请简要概括。
20.对比必修下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本文的"鸿门宴”有什么不同?本文以“鸿门
宴”为题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
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
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
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
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
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
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
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映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
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
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映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
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
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
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
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
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桅子。
猩红的桅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
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
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注]此文写于1924年9月,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心一一北京,正如他后来所
说:“那时候的北京也实在黑暗得可以!”其实,岂止北京,整个北方乃至全中国都“黑暗得可以"。
文本二:
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听说这还只
授儿妇,不教女儿,以免流传到别人家里去。"秘"是中国非常普遍的东西,连关于国家大事的会
议,也总是“内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但是,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
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
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目下的刊物上,虽然常见什么"父子作家”"夫妇作家"的名称,
仿佛真能从遗嘱或情书中,密授一些什么秘诀一样,其实乃是肉麻当有趣,妄将做官的关系,用到
作文上去了。
这是说内容。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一要蒙胧,二票难懂。那方法,是:缩短句子,多用难
字。譬如罢,作文论秦朝事,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烧书”,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须翻译一下,使它不容
易一目了然才好。这时就用得着《尔雅》,《文选》了,其实是只要不给别人知道,查查《康熙
字典》也不妨的。动手来改,成为“始皇始焚书”,就有些"古"起来,到得改成“政做燔典",那就
简直有了班马气,虽然跟着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这样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称为“学
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杂志上投稿。
写到这里,成了所讲的不但只是做古文的秘诀,而且是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了。但我想,做白
话文也没有什么大两样,因为它也可以夹些僻字,加上蒙胧或难懂,来施展那变戏法的障眼的手
巾的。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
弄而已。
(选自鲁迅《作文秘诀》,有删改)
2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夜》写作者在秋天的夜晚的所见所感。作者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既是形神毕肖的,又带有浓
厚的主观想象成分。
B."奇怪而高〃的天空,映着冷眼的星星,洒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游的恶……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清
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独特的艺术意境。
C.作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淋漓尽致的议论和深沉的抒情,鲜明地勾勒了一个孤独悲愤的求索
者形象。
D.在艺术上,作者刻意将景物人格化,并借景物所赋予的特定象征意义,直接抒发内心的怅惘、幽
愤、不屈等情绪。
22.下列对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紧扣"秘诀",从医生秘方,厨子秘法,开点心铺子秘传谈到作文秘诀,进一步明确作文并无
秘诀。
B.鲁迅对于“父子作家""夫妇作家”这类现象,正面肯定了他们可以借由这层关系,更好地作文,自
然也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C.讲到修辞上的秘诀,鲁迅举出具体例子,批评这种炫奇耀博、卖弄学问,把简单的问题弄得扑朔
迷离、深奥难懂的恶劣文风。
D."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十二字诀是鲁迅最后提出的措施,它能使作者们写出内容真
切、语言朴实、明白畅晓的文章。
23.读书小组要为《秋夜》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饱经沧桑・清醒冷静•顽强
不屈•坚韧不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4.文本二提出了作文秘诀的具体要求,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秘诀的。(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中秋
余秋雨
中秋理应有秋意了,但今年却不,居然热得百年所未有。这不能算秋天,而没有一个像样
的秋天,整个一年都遗憾。
正懊丧着,收到了当天出版的《文汇读书周报》,黄宗江先生有一篇文章悼念一位今年刚
刚亡故的女诗人。文中引了这位女诗人临终前为自己写的讣告,大意是:我有一间小木屋,仿
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
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读完这篇自拟的讣告,我立即觉得烦热全消,堕身于一种深秋的诗意里。年迈的女诗人辞
世前独住在小木屋里无疑是非常寂寞的,但她竟然寂寞得那么美丽,归去得那么典雅。我随即
拿起电话筒,想把这篇讣告当作节日的礼物送给几位朋友,让他们在炎热的中秋分享一份冷凄
高远的秋色。
我握着话筒慢悠悠地读着,突然串进来一个国际长途。外国一家著名的华文报社打来的:
“余先生,您知道了吗,张爱玲死了......我们报纸准备以整版篇幅悼念她,其中安排了对您的电
话采访。……发稿时间很紧,您现在就开始讲吧。"我说:"这事来得突然,请让我想一想,半
小时后再打来。”
在这半小时,我想了很多。按我的年岁,没有资格悼念她,但我曾亲眼看见,国际舞蹈大
师林怀民先生一到上海就激动地宣称“我来寻找张爱玲的上海",他的年龄也不大;林青霞也曾
乐滋滋地告诉我,她对上海的了解和喜爱,大半来自张爱玲;今年上半年我在马来西亚漫游,
每个城市的报社都安排了我与当地的读者见面座谈,读者们所提的问题中频频出现张爱玲的名
字,这些读者就更年轻了……这一切说明,张爱玲享受着一种超越年岁的热闹,而她居然还悄
悄地活着,与这种热闹隔得很远。
在中外文学史上,生前寂寞、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
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着她,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
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想到这里,电话响了。我拿起话筒说了这样一段话:“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我并不了解她,但敢于断定,
这些天她的灵魂飘浮太空的时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
挂断电话后我想,上海人也许会觉得她死得凄楚,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设计的,
她的辞世方式,包括她的衣着姿态。她把一切都想过了,冥冥之中又有什么力量在帮助她,使
她把这个仪式择定在秋天,又把尾声伸延到中秋节前夕。“我欲乘风归去”,这或许是她最终吟
诵的诗句?就像黄宗江先生介绍的那位女诗人一样,自认为是从童话般的小木屋飘浮到永恒的
太空中去了。
与她们相比,真正可怜的倒是文坛上那种浮浅的得意、琐碎的企盼、无聊的激愤、颓丧的
失落。可怜的人们一定还在倒过来可怜她们,在茶余饭后讨论着她们本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可怜。
也许,建议之一,是她们早就应该回归文坛,有一个喜气盈盈的晚年。但是,我们的老太太极
有主见,不听这些。她们虽然衰疲却仍然高雅,心中只有两个点:要么小木屋,栗么太空。其
他地方,她们可以随意看看,却不会停驻。
此间情景,很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要么小木屋,要么大海,其他场所与他
无缘。
老太太的小木屋空了,不必在别处寻找,她们只会去了太空。
正这么想着,天却骤然凉了下来,月亮也从浊黄变成冷白,不知名的秋虫长叫一声,像个
秋天了。
(选自余秋雨《霜冷长河》,有删节)
文本二:
评说: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开创了
独特的文风。
《中秋》出自《霜冷长河》。《霜冷长河》是余秋雨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余秋雨从历
史的大话题转向了历史的小话题,探讨生命成为了文章的主题。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荣誉教授高希均评说:“余秋雨先生每次到中国台湾演讲,都在社会上
激发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白先勇评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
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纽约人文学会共同主席汪班评说:“秋
雨先生的作品,优美、典雅、确切,兼具哲思和文献价值。”余光中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
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举成名,这为他赢得过掌声与鲜花,但也有质疑和批判。黄敏在
《〈文化苦旅〉"七气”》一文中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归纳为"霸气""商贾气""小儒气""八股
气""童稚气""猥亵气""市井气"七种"味道"。朱大可将余秋雨散文的畅销归因于:历史利用文学
获得了美丽外观,而文学利用历史获得了精神深度。林治波读《中秋》一文认为:说到火焦气,
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抗战文艺。比起那种无病呻吟、不知廉耻的"顺民文学”来,带着"火焦气”的
抗战文学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2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给人一种理性思考的味道,既充满着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又
充斥着对精神世界的深省。
B.使作者“觉得烦热全消"的原因是文中自拟的讣告所反映的境界有如深秋的幽谧宁静,
也流露出一种期盼渴望。
C."寂寞得美丽”是说她在小木屋里期盼着人间善恶爱憎能分明;"归去得典雅”即指她飘
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D."张爱玲享受着一种超越年岁的热闹”是因为文学超越时空的魅力使今天年轻读者对张
爱玲充满了热情和兴致。
2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讣告是人死后报丧的应用文体。文中自拟讣告是那位女诗人向其亲友、同事、社会公
众诀别的文告。
B.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称“我欲乘风归去",既表达了他向往天上又留恋人
间的矛盾心理,更符合黄宗江先生介绍的那位女诗人的心理。
C.张爱玲曾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译成中文。张爱玲说:“我对于海毫无好感。我自己
也觉得诧异,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D.余秋雨与当代诗人和散文家余光中被世人称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双子星座"。余秋雨评
价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27.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结合文本二,概括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作者开头说“没有一个像样的秋天,整个一年都遗憾",结尾又说"像个秋天了"。请探究结
尾这样说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里长江第一湾
刘上洋
在云南丽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道十分壮美的景观,这就是万里长江第一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这样奇妙无比。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怒江、澜沧江和长
江上游段金沙江,在巍峨绵延的横断山脉里并肩穿流,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川"字形三江并流大
观。然而,就在人们认为这三条巨龙继续会以不可阻挡之势齐头向南游弋的时候,长江却在
丽江境内突然掉头绕了一个180度的大弯,毅然地向北飘然而去,然后又折向东方,浩浩荡
荡地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是一次果断的抉择!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在人们的想象中,凡是转折处都是关键处,一定是非同寻常,一定是惊心动魄。但在
万里长江第一湾畔,你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涛声澎湃,没有巨浪翻滚,没有那
种令人胆战心寒的险恶。①只见平缓的江流绕着大山在天地之间划出了一个巨大而漂亮的弧形,
而且是那样的悠然平静,那样的从容镇定,那样的不动声色。一次决定方向和命运的大转折
就这样在波澜不惊中静悄悄地完成了。
也许是亿万年来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冲积的结果,在长江第一湾处形成了一片不大的开阔地。
沿着逶迤的江岸,生长着如同飘带一般的茂密柳林,那随风微微摇曳的绿丝条,不仅把江湾
打扮得婀娜多姿,而且把江水染得翠似碧玉。柳林外面,是一片平畴沃野,那弯弯曲曲的田
展,不经意地画出了一幅幅的太极图。四周群山耸立,峰峦竞秀,那莽莽苍苍的气势,与壮
阔的江流交相辉映,使妩媚秀丽的第一湾又平添了许多的雄伟和阳刚。
由于江流平缓和地势开阔,长江第一湾历来就是著名的交通要津和兵家必争之地。据说
这里的点将台为诸葛亮当年征战泸水时所筑,这里的石门关为隋朝大将史万岁进军云南时所开,
元明两代也都在此设立巡检司。同时,这里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那古老的街巷似乎还晃动着商贾们忙碌来往的身影。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在过去
很长很长的岁月里,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繁华要地就是扭转长江流向的第一湾。直到1946年春
节,有一个名叫范义田的当地学者,在自家的大门上贴出了“山连云岭几千叠,家在长江第
一湾”的对联。此后随着这幅充满诗情画意和豪迈激情的绝对,万里长江第一湾这个气壮山河
的名字便逐渐传扬开来,并震响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
谁说景美不怕山林深?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和推荐,万里长江第一湾恐怕至今都藏在深闺
无人识了。何况万里长江万道弯,要发现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湾就更非易事了。
面对滔滔的江水,我的思绪也滔滔不绝。一条雄浑苍莽、桀鹫不驯的大江,为什么会
在这里悄悄地分道扬镶转个大弯呢?是浩瀚东海的吸引?是对另一方天地的向往?还是想轰
轰烈烈地独树一帜?这或许是一个永恒的秘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华民族那一个美丽的
江南,那一片耀眼的辉煌,都是长江第一湾穹出来的。
岂不是么?正是长江第一湾,弯出了举世惊羡的壮丽风光。因为有了这次毅然决然的转
身,才有了长江那滚滚东去、一泻万里的磅礴气势,才有了长江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
间陡峭逼仄峡谷里奔腾咆哮所形成的“万仞绝壁万马奔,一线天盖一线江”的虎跳峡旷世奇观,
才有了“青山巍巍神女秀,激流险滩恶浪涌”的世界绝景长江三峡,才有了“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赤壁,才有了长江与鄱阳湖在石钟山相汇相拥、水天一色的浩淼图
景,才有了广袤无际、绵延千余公里的大平原,才有了长江入海口那浮在万顷碧波之上的
绿色翡翠崇明岛。不仅如此,沿江两岸那雄伟的峨嵋,那险峻的巴山,那美丽的匡庐,那奇
秀的黄山,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山山水水,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②倘若没
有长江第一湾,中华大地就会少了许多的自然美景,中华大地的颜色也就不可能有如此奇绝
瑰丽。
长江第一湾,还弯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可以说,长江有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沙石场产学研合作协议3篇
- 2024 年工程推介居间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二人协作协议格式样本指导手册版
- 江南大学《电磁场理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标的为影视作品的许可使用协议
- 2024年专业清洁服务分包合同版B版
- 2024年全新协议协议样本版
- 暨南大学《日语〈第二外语〉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环境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持合同3篇
- GB/T 44589-2024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
- 廉洁纪律十道题
- 房地产公司管理制度
- 人工智能-第一章 绪论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混凝土采购运输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10套试卷(附答案)
- GB/T 2423.17-20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陈丹 第一章 数字出版及其发展历程;第二章 数字出版研究及其学科体系
- 2024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