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师卷)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师卷)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师卷)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师卷)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师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4

高考真题

1.(2024•湖北•高考真题)《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

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费(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

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时期,

中央要求地方官员不能实行苛刻的徭役抢夺百姓春夏农时,这说明秦朝建立后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延续

秦国耕战国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

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排除C项;秦朝尚法,非崇儒,排除D项。故选B

项。

2.(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该时期是()

洞,郡

沅陵县、迁陵县、酉阳县

J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贰春乡、力陵乡、都乡贰春亭、唐亭等若干亭

成里、高里、南里等若干里

I

什-♦伍T户

A.春秋B.秦朝C.宋朝D.元朝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地方实行郡县制,基层编制什伍,故是秦朝,B项正确;

春秋时期是分封制的瓦解时期,郡县制尚未完全建立,排除A项;宋朝地方是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

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

之。”以上史料反映的是()

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

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并结合所学而控制汉武帝采取了均输平准的方式,即均输官负责收取各地民众向朝

廷进贡的土特产品,再拿到附近价高的地方出售,将钱交给中央,c项正确;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盐铁官营的问题,且盐铁官营解决不了诸侯国贡品

运输问题,排除B项;清朝雍正帝时摊丁入亩,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该机构位于下图

中的()

©城

®级驻

•西

n城

--部

A.①B.②C.③D.@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位于图中②处,

B项正确;①处是乌孙,排除A项;③处是敦煌郡,排除C项;④处是武威郡,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

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又置三公曹

(主断狱),是为五曹。”由此可知()

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曹分别主公卿、主郡国二千石、主吏民上书、主外国夷狄、主断

狱,分别负责具体政务,反映了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C项正确;汉成帝时期的尚书台属于秘书机

构,还未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以削弱相权,排除B项;材料表明尚书

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但未体现对皇权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淅江1月•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②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

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

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

【答案】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干支纪日法大致出现在夏朝时期。

②《授时历》成于元代。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是在唐代。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是在东

汉时期,时间顺序是①④③②,B正确,排除A、C、D„故选B项。

7.(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

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

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

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三国两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

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并结合所

学可知,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的方式实现,禅让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大批官僚集团的

心理需求,他们也希望皇帝把这个位置让给那些权臣们,这样不仅仅能使政治局面和平过渡,同时根本上

也维护了官僚集团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C项正确;“保障了”的说法太过绝对,不能依赖禅让方式就实

现政治的和平稳定,排除A项;“放弃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封建社会政权的延续仍是家天下,排除B项;

皇帝下诏主动退位,本质上是被迫的行为,权臣实质上仍是夺取了皇帝的权力,这不符合儒家思想中的“忠”,

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

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汉至唐朝(中国)。

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表明

西汉末年至唐朝初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经历了人口明显减少的时期。结合所学,西汉末年爆发农民起义,

社会动荡。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州牧割据。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

频繁,政局长期动荡,北方战乱不断,导致人口减少或增长缓慢,B项正确;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

具、技术继续发展,而非停滞不前,排除A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国家疆域基本稳定,北方人

口因战乱南迁而非外迁,排除C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南北经济衰退”说法不恰当,

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4•安徽•高考真题)《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

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

这一时期()

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

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

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市交易,这有利于民族之间交往交流,

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国内贸易,不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市镇兴起主要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榷

场的设立是在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4•湖南•高考真题)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

东汉永和五年(140)64.98281.32

西晋太康初年(280-289)14.23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4.1933.48

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B.战乱异常频繁

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D.官府组织移民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东汉至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

户口数和人口数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

大量流亡南下,南方人口相对来说,下降幅度较小,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户数和人口数十不存一,这说

明部分户数和人口数被地方豪强大族掌握,C项正确;大规模的瘟疫流行不是官府控制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

原因,排除A项;此时期南方相对安定,排除B项;官府组织移民可能会使人口在地区间发生流动,但通

常不会导致总体数量如此大幅度的减少,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东晋政权以“王与马共天下”为开端,下启庾、桓、谢氏迭相执政局面,

这种“共天下”的局面是秦汉以来专制皇权结构的一大变化。这说明当时的政治特征是()

A.相权崛起B.民族交融C.政权更替D.士族专权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木质题。时空是东晋初期(中国)。据材

料”这种共天下的局面是秦汉以来专制皇权结构的一大变化”可知,琅哪王氏与东晋皇室司马家族共同掌

权,说明士族专权威胁君主专制,D项正确;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士族与皇帝共同掌权,未涉

及相权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族交融,排除B项;据材料”下启庾、桓、谢氏迭相执政局面”可

知,材料体现的是士族专权的更迭,而非政权更替,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4•广东•高考真题)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

道武帝登国三年(388年)杂畜十余万……各有差

明元帝永兴五年(413年)赏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留文武生口、缗帛、马牛各有差

由此可知()

A.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表格可知,北魏时期部分皇帝的赏赐依然是牛马、奴婢等,这体现了鲜卑少数

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是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C项正确;皇帝赏赐牛马并不代表当时经济衰落,排除A项;

赏赐牛马多少根据功劳大小,无法得出等级制度森严,排除B项;表中时间内尚未进行俸禄制改革,484年

孝文帝时期实行俸禄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4•辽宁•高考真题)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人物内容

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该表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

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

【答案】D

【详解】木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木质题。据木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母义”“肃穆”“德”“柔恭”“女节”“妇道”可知,

墓志撰写者对北魏皇族女性道德形象的刻画反映出儒家知识分子对女性道德伦理的期许,共同塑造符合社

会期许的女性道德形象:德、孝、贤、仪等。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自上而下的进行封建化改革,推广儒家

文化,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以儒家道德伦理为主导的社会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突出门第

等级等内容,无法得出门第观念得到强化,排除A项;因俗而治政策即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治理,材

料所述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的传承和延续,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4•甘肃•高考真题)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

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从上述诏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

A.深受儒家影响B.借鉴南朝经验

C.沿袭鲜卑传统D.意在托古改制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可知,诏令中提到“参详旧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齐之

以法,示之以礼”,“务从宽仁”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强调了道德教化而非单

纯依靠严刑峻法;“齐之以法,示之以礼”则体现了礼法结合的观念,这些理念体现了儒家的仁政、德治和

礼法并用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借鉴南朝经验,排除B项;这些理念与鲜卑传统的严刑峻法有

所不同,并非沿袭鲜卑传统,排除C项;孝文帝修定律法的目的是更好地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而非仅仅为了托古改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024

高考模拟题

1.(2024•山东临沂•二模)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

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D.军事攻防的需要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汉时期面临着北方匈奴的威胁,此时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

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是为了获得战略纵深,以此来应对匈奴的威胁,所以主要是基于军

事攻防的需要,D项正确;秦汉时期,北方边郡的区划主要是基于军事攻防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山川形变的

制约和人口分布的密度,排除AB项;秦汉时期北方边郡的区划主要与现实需要有关,而不是因为前代制度

的沿袭,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四川•一模)黄河含沙量高达40%以上,黄河泛滥之患与河沙肥沃之福相伴,由国家组织修建或

维护大规模的防洪系统和小规模、家庭拥有的灌溉系统的结合,塑造了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

据此可知,古代中国()

A.政治经济结构有其合理性B.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C.自然环境决定了制度选择D.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黄河含沙

量大,容易发生泛滥,因此需要中央集权的国家承担防洪治水的任务。同时小农家庭通过挖掘水井等方式

满足自家农田的灌溉需求,为小农经济的稳定提供了条件。可见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以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其合理性,A项正确;“国家组织修建或维护

大规模防洪系统”说明国家组织能力强大,但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材料还提及“小规模、家庭拥有的灌

溉系统”,排除B项;自然环境影响而非决定了制度选择,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在讲“治理黄河”,落

脚点在“塑造了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也即黄河治理与中国政治经济模式的关系,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4•湖南•三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0年……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

立胡亥为太子”。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却记载:“朕(胡亥)奉始皇帝遗诏即位,改元更新。”这

说明()

A.主观倾向影响历史研究B.历史真实面貌无法还原

C.多元史料丰富历史认知D.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

可知,司马迁认为秦二世胡亥是密谋篡位,而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则记录的还是奉诏即位。由

此可见,多元史料的发现有助于丰富历史认知,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主观倾向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A

项;历史真实面貌是可以还原的,表述有误,排除B项;历史评述缺乏统一标准这一说法错误,历史评述

要坚持唯物史观,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湖南长沙•一模)下图为秦简牍出土地示意图。其中云梦睡虎地秦简一千余枚,其中多是秦律

及法律问答。龙山里耶秦简三万余枚,是一个县的档案,主要为政令与文书。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两湖地区秦制更为突出B.楚文化被秦文化所取代

C.历史解释依赖一手史料D.秦有效推动了文书治国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地图显示出土秦简牍的区域多为楚地,其内容又基本为法律和管理文书,说明

秦在新征服的地区,有效推行秦律,大量文书档案和详细的秦律,一同体现出文书治国的特点,D项正确;

出土更多只说明了当地文物历史上遭受破坏较少,而不代表实践更为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能提供地域

文化的信息,无从判断文化取代问题,排除B项;一手史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历史,但“依赖”表述过于

绝对,排除C项。故D项正确。

5.(2024•湖南•三模)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

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这折射出()

A.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B.农民起义迫切需要树立政权合法性

C.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D.楚文化在秦朝末年最具社会影响力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反映了楚人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也显示了楚文

化的强烈民族意识。陈胜在占领陈后,当地的三老、豪杰建议恢复楚国的社稷,陈胜便建立了“张楚”的

政权。这一行动体现了楚地人民对秦朝统治的反抗和对楚文化的认同。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

并分封诸侯,这一行为也是对秦朝统一政权的一种挑战,反映了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不满。尽管秦朝在

政治上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但在文化整合方面却未能与政治发展同步。奏朝的统治虽然采用了法家思想,

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中央集权,但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各地长期形成的不同文化传统和地方意识。因此,

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秦朝在政治统一的同时未能有效地进行文化整合,

导致了统治基础的脆弱和最终的崩溃,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探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排除A项;相对

于秦政权而言,“张楚”“楚”政权并不是合法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楚文化是最具影响力

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广西南宁•二模)贾谊分析秦二世而亡时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

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

立而待也。”汉初以此为鉴并获得成功的是()

A.“扫除烦苛,与民休息”B.设刺史“以六条问事”

C.颁布“推恩令”D.“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

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并结合所学可知,贾谊认为不能用打天下的方法来治天下,汉初吸取这一教训,尊奉

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获得成功,A项正确;分封同姓王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行推恩令,加强集权”,即颁行“推恩令”;“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尊崇

儒术”,均不是汉初的政策,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7.(2024•湖北•一模)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

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

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

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实质是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儒家精

英人物董仲舒对阴阳五行之术等民间文化以及道家、法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互动

的结果,A项正确;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而非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排除B

项;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了汉文化对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改造,排除C项;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并不涉及

外域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4•河北保定•三模)据《汉书》记载,汉武帝”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

陟能否,断治冤狱”;汉灵帝时,刘焉目睹政治衰缺,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言: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授

予军政权力,镇安方夏。汉灵帝时期州牧的设置()

A.加剧了地方的离心倾向B.调整了中央的行政体制

C.提高了地方的监察效率D.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刺史只是有监察地方的权力,汉灵帝时期国家衰微,此时在地

方设置的州牧有军政大权,可以直接干预地方郡县事务,有效整合地方的力量,这从政治制度上埋下了群

雄割据的种子,A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化,不属于中央的行政体制,排除B项;根据

材料不能得出监察效率是否提高,排除C项;“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不符合史实,州牧体制也是郡县制

度的发展演变,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4•江西宜春•三模)甘肃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出土的夔金铜耳漆杯,杯底刻“乘舆鬟画木黄耳一

升十六命格。绥和元年(前8年)考工,并造,匏工丰,护臣彭,佐臣伊,啬夫臣孝主,守右丞臣忠,守

令臣丰省”。这反映了汉代()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家庭手工业作坊发展为工场

C.官营作坊管理严格D.手工业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汉(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信息匏工丰,护臣彭,佐臣伊,青夫臣孝主,守右承臣

忠,守令臣丰省可知汉代手工业生产分工明确,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这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作坊管理严格,

C项正确;题干信息并没有说明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参与流通,即无法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

从题干信息可知主要是官府参与管理,描述的主要是官营手工业,排除B项;题干信息主要论述制造过程

的监管,无法看出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4•山东•二模)西汉末年,一些士大夫家族由经学入仕,进而累世公卿,儒学宗师有门生“众至

千人”者;东汉以后,宗师的门生数百上千更是寻常之事,多的可达数千、上万。这()

A.瓦解了地方诸侯国的势力B.推动了两汉选官制度变革

C.对中央集权产生双重影响D.导致了门阀士族地主发展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汉代中国。西汉末年

以来出现了儒学世家,促进儒家思想传播,对于维护国家统治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儒学世家势力壮大,不

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可见对中央集权产生双重影响,C项正确;汉武帝推恩令等措施有利于消除地方诸

侯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而不是儒学世家的影响,排除A项;两汉的选官制度是以察举制为主,没有因

为儒学世家的出现发生变化,排除B项;门阀士族的兴起是在东汉末年以后,材料所述包括西汉时期,时

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4•河北保定•二模)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

吕、越满郡太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

汉代()

A.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加强对边疆的统治D.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代边疆地区官吏多来自异地,这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c项

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边疆统治的加强,没有反映长途贸易的信息,排除A项;地方官吏多为异地人并不

能说明汉代民族交融程度不断加深,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断官僚政治是否完善,排除D

项。故选C项。

12.(2024•河北保定•三模)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

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

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可以为政府征收赋税和摊派劳役提供依

据。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的私有土地数量进行征税,这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A项正确;该政策没有涉及

土地买卖,排除B项;中国古代自耕农的负担主要来自赋税和地租,材料没有向农民征收赋税、地租的信

息,排除C项;该政策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漏税行为是一种限制和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4•广西桂林•三模)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至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

中小规模农民暴动多达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暴动。当时有民谣唱道:“小民发如韭,剪

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

A.地方豪强的膨胀B.礼乐制度的崩塌C.社会矛盾的尖锐D.宦官势力的

腐败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东汉中后期(中国)。材料说明东汉中后期,农民暴动频发,材料中的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生动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誓死和东汉统治者血战到底的决

心,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项正确。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和宦官势力腐败都是导致社会矛盾

尖锐的原因,并非本题的主旨,排除A、D两项。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崩塌,排除B项。故选C项。

14.(2024•湖南•二模)班固的《汉书》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其中《地理志》

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艺文志》是一部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初具规模的史志目录。据

此可知《汉书》()

A.改变了史学关注重点B.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

C.推动了汉代文艺发展D.沿袭了传统史书体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中国)。由“《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可得,《汉书》在《史

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这等于开辟了新的领域,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B项正确;材料

并未提到《地理志》和《艺文志》成为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不能得出史学关注重点改变的结论,排

除A项;《地理志》《艺文志》是对传统史书记载领域的扩展,无法体现推动汉代文艺发展,排除C项;由

“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可知,《汉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十志”就是体例创新的表现,所

以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4•江西南昌•三模)据如表可知,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史学领域代表性成就

著作作者中国史学地位史学家对其评价

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录”

《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郑樵:“断代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汉纪》东汉•荀悦开创编年断代史体例顾炎武:“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

《东观汉

东汉官修第一部官修史书范晔:“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

纪》

A.重视历史文化传承B.官修史书居于主导

C.文化氛围自由宽松D.史书价值总体不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表格可知,两汉时期,史学领域取得较多开创性成就,这说明当时比较注

重历史文化传承,A项正确;材料没有官修史书和私人修史的对比,无法得出官修史书居于主导,排除B项;

材料中列举了史学成就,无法得知文化氛围如何,排除C项;材料所列史书价值具有开创性成就,价值较

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3•安徽宣城•二模)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

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

确时空是三国至隋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三国至隋朝时期,黄河长期安流,河溢现象较少。造成这种

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此时北方政局动荡严重,影响了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而这一时期北方农耕经济的衰退

使得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减轻,河溢现象减少,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

古代治理水患技术在不断进步,排除B项;历代政府对黄河水患的治理都较为重视,并非仅仅三国至隋朝

这个历史周期,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唐朝、宋朝的国家经济实力较三国至隋朝时期高,但黄河河溢现象

却比三国至隋朝时期多,排除D项。故选A项。

17.(2024•广西柳州•三模)魏文帝时,设置“散骑常侍”一职,以备皇帝顾问。并下诏“今便以参散骑

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本意也

又据史籍记载,“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这些措施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B.强化君主权威

C.加强地方控制D.提升军队实力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曹魏(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文帝设置“散骑常侍”以备皇帝顾问,并选拔高

才英儒充其选,服务于皇帝,这有利于强化君主权威,B项正确;设置“散骑常侍”以备皇帝顾问,目的是

强化君主权威,不是完善选官制度,排除A项;据材料“设置‘散骑常侍’一职,以备皇帝顾问”可知,

加强的是君权,不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C项;散骑常侍是文官,与军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8.(2024•辽宁沈阳•三模)关于政权更迭,西晋刘颂认为是“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他

还指出,魏晋更迭用“禅让”,未能“洗心整纲”,晋廷所依靠的仍是“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

玄。”据此可知,刘颂意在强调魏晋“禅让”()

A.助长了士族政治发展B.遏制了官僚集团腐败

C.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D.延续了前代治国经验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西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刘颂认为魏晋易代用“禅让”,未经战火充分洗

礼,未能彻底扫除前朝政府而另起炉灶,西晋统治集团成员依然是曹魏那批高官显贵及其子弟,因此助长

了土族政治发展,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西晋贵族生活奢侈,官僚集团腐败并未遏制,排除B项;材料

强调“禅让”的消极作用,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魏晋“禅让”保留

了大量高官显贵,不属于治国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4•湖南长沙•三模)曹魏实行屯田,由各州郡设置典农中郎将等主持屯田,其中民屯田租很重,

通常是“持官牛田者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西晋统一后,颁行占田课田制,规定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一变化()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D.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曹魏屯田制下,田地属于官府所有,农民要向政府缴纳田

租,且民屯田租很重,西晋统一后的占田课田制,规定了农民的法定占田数额,按照占田课田制的规定,

土地由农民占有,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西晋对土地的改革不能

体现南北经济不平衡加剧,排除B项;这一变化跟农业技术进步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人

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4•四川•一模)华梅《中国服装史》提到,魏晋南北朝北方服饰裤褶褊裆(如下图),南方服饰

长瘦飘逸。假如没有魏晋南北朝的多样性,单从“独尊儒术”的汉代传承下来,是难以出现大唐服饰的雍

容而开放的。这反映了()

左:穿裤褶、缚裤的男子(北朝陶俑)左:穿褊裆铠、缚裤的武士(北魏陶俑)

右:裤褶、缚裤示意图右:裾裆铠示意图

A.汉唐服饰审美的一脉相承B.唐朝服饰风格的雍容而开放

C.民族交融渗透于社会生活D.经济繁荣促成了服饰多样性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到唐(中国)。裤

褶和襁裆都是起源于少数民族的服装,对唐代雍容而开放的服装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少数民族服

饰文化影响汉族的服饰文化得益于民族交融,服饰又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体现民族交融渗透于社会生

活,c项正确;据材料“单从……汉代传承下来,是难以出现大唐服饰的雍容而开放的”并结合所学可知,

唐代服饰审美并非仅仅承袭了汉代的汉服风格,还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服饰审美的影响,排除A

项;材料主旨是魏晋南北朝服饰影响唐朝服饰,而非重点讲唐朝服饰的特点。材料图片内容也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北方服饰,而非唐朝时期的服饰,排除B项;材料体现民族交融而非经济繁荣影响服饰,排除D

项。故选C项。

21.(2024•重庆九龙坡•二模)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

界线的变化说明()

图1汉武帝时期农牧分界线图2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

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据图片信息“对比汉武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向中原地区内移”并结合所

学知识,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所以,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A项正确;“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的说法正确,但是如果南方经济发展,

那么农牧分界线向北方扩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魏晋时期,传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不是“渐

趋衰退”,排除C项;魏晋时期的牧强农弱不是气候变迁导致,而是游牧民族内迁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

A项。

22.(2024•湖北黄冈•三模)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

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

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从东汉到

魏晋时期,外戚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势力迅速发展,专制皇

权衰弱,因此B项正确;魏晋时期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并未起到削弱外戚作用,排除A项;儒学士

人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外戚干政,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魏晋时期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受

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

23.(2024•湖南衡阳•三模)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

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后来南朝

的户口却没有多少增加。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朝社会基层治理效率不足B.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江南社会经济遭受空前浩劫D.沉重的赋役导致人民流亡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两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土地兼并严重,门阀士族拥有大量土

地,需要大批劳动力,于是他们经营的田庄招徒并隐瞒了大量南迁农户,因而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南朝的户

口数增加甚少,这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所致,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户口增加甚少而不是基层治理,

也没有体现“效率不足”,排除A项;东晋、南朝时社会相对安定,而且,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空前浩劫”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沉重的赋役,更没有涉及人民流亡,排除D项。故选B

项。

24.(2024•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