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一中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嫩芽(nen)徘徊(hui)分歧(qi)絮叨(xu)

B.粼粼(lin)瘫痪(tan)憔悴(cui)霎时(shG)

C.姊妹(zi)匿笑(ni)菌茗(dan)祷告(ddo)

D.拆散(chai)确凿(zu6)收敛(lidn)侍弄(sh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蔽朗润云宵恍然大悟

B.取决澄清干涩人声顶沸

C.倜傥博学和蔼翻来复去

D.铃铛奥秘感慨花团锦簇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清脆的喉咙。

(2)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o

(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

A.卖弄咄咄逼人活泼

B.炫耀盛气凌人活跃

C.卖弄盛气凌人活泼

D.炫耀咄咄逼人活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

好的读书习惯。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

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

须沟》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严”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

东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6.古诗词默写。(6分)

(1)潮平两岸阔,o(王湾《次北固山下》)

(2),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

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o

7.综合性学习。(4分)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2)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很多读书心得。请你向同学

们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内集内集:

(2)俄而俄而:

(3)差可拟差:拟:

(4)未若未若: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

10.文中“公大笑乐”,请你说说谢太傅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11.你认为“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

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

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

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

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

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

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

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

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

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

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

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4.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结尾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2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

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

为将豉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

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

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

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

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

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

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④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

“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

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

问先生。

⑤“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

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⑥“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⑦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

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

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⑧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

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

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⑨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

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

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

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⑩“人都到那里去了?”

⑪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

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

几眼,大声道:

⑫“读书!”

⑬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

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

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

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

读着:

⑭“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

噫,千杯未醉嘀〜〜”

⑮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⑯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

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

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

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

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

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

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6.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的哪些生活片段?请简要概括。(4分)

17.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18.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9.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8分)

植物的“五官”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加拿大渥太华

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黄苣做10

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黄苣要好。之后,美国

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

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

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不相信?那么请

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

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

向日葵始终朝阳。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

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

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

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眼睛”原

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

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

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

“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这些植物

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

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

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

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蜓一样的大昆虫。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

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例如,当柳树

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

产生出抵抗物质。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主要有特殊的“鼻子”

——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

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

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

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

“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

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如海带就有富集海

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方。植物的

“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

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

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

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

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

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20.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

、和用“舌”择食等功能。(3分)

21.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2.第④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3.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噪声除草

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1分)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

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

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

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三、写作(50分)

24.请以“我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

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

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C

2.D

3.A

4.C

5.D(应是主要记载魏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6.(1)风正一帆悬(2)海日生残夜(3)断肠人在天涯(4)沾

衣欲湿杏花雨(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7.(1)示例:书香浸润校园,阅读点亮人生。(2)示例:我推荐《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讲述了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

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

作小说的故事。它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

屈不挠,勇敢面对,是一本很有激励作用的书。

二、阅读理解

)

8.(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不久,一会儿(3)大体相比

(4)不如,不及

9.(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们

讲论文章的义理。(2)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10.谢太傅笑的原因有:①对两个孩子的比喻都表示满意;②为孩子

们的聪明才智感到欣慰;③对家庭氛围的融洽、温馨感到高兴。(答

出两点即可)

11.示例一:“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

态,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和美感,而“撒盐空

中”仅仅形似,缺乏意境。示例二:“撒盐空中”更好。因为它更贴

近雪花的实际形态,雪粒下落时比较直,用“撒盐”来比喻更直观形

象,而“柳絮因风起”过于空灵。(言之成理即可)

(二)

12.文章主要讲述了“我”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途中发生

了分歧,最终“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小路,一家人在小路上相互扶持,

温馨和谐的故事。

13.“熬”字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身体和精神所遭受的

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韧,也透露出“我”对母亲的担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