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预习检测: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本题共8小题,24分)

1.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与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是通往美德的途径。反省是一面镜子,能清清楚楚地照出我们的错误,使我们有改正

的机会。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学问应学思兼顾,学而不忘思,思而不忘学,才能学到切实而有

用的知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任何学科和技艺,都要先了解、入门,然后方可谈喜

爱、入迷。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改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直面自己的错误,勇

于改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运用名句,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

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话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作

用。而题干却理解成了“先了解、入门,然后方可谈喜爱、入迷”,没有理解“不如”的含义,使用不恰

当。

故选Co

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E理的一项是()

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及使用成语的能力。

A.“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错。理解“从心所欲”时,要与“不逾矩”放在一起理

解,不能单独地从随心所欲的角度理解,孔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会逐步提高,到了七十岁

则达到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自己的心

意去做。

故选Ao

3.下列《论语》中的语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闻之也,君子同急不济富周:周济、救济

B.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说:通“悦”,喜欢

C.为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务:提倡、倡导

D.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痼诸病:担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意思是“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

“务”的意思是“致力,努力从事”。

故选C。

4.下列《论语》中的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孝弟(di)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巧言令色,婚(xian)矣仁!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父缘(mei),观其行

C.贫而无珞(chan),富而无骄。有酒食,先生馔(zhuan),曾是以为孝乎?

D.退而省(sheng)其私,亦足以发。串(jl)让而升,下而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阅读之《论语》中重点实词字音的能力。

A.“孝弟"的“弟”通“悌”,应读“ti”;

B.“父没”的“没”应为“mb”;

D.“省其私”的“省”应为“xing”,“揖让”的“揖”应为“yi”。

故选D。

5.《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多闻。益矣。”

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故选C。

6.下列对《论语》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译:一个君子,尊崇贤者,同时也宽容一般人;应该嘉许贤善人,也怜悯那些能力差的人。

B.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意志;诚恳地提问,而且深刻地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C.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子夏说:“做官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可以做官。”

D.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译:孔子说:“君子给人民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自己劳苦,却不会心生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安

详坦然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自己劳苦,却不会心生怨恨”错误。意思是使老百姓劳苦,老百姓却没有怨恨。

故选D。

7.下列选项中的“贵”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般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例句中,贵:地位显赫、富贵。句意: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

A.地位显赫、富贵。句意:形容地位高、权力大、身份显赫的官员和贵族。

B.涨价。句意: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C.珍贵。句意:指事物因稀少且有益,从而显得珍贵。

D.宝贵。句意:指春天的雨水非常宝贵,就像油一样珍贵。

故选Ao

8.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理解,正确的是()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蔬菜米饭冷水”错误。“饭”,吃;“疏食”,粗粮;“饮”,喝。此句应为:吃粗粮喝冷水。

“枕书苦读”错误。“之”指代“肱”。此句应为:把胳膊当枕头。

“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错误。“乐”,快乐,此处并未表达是“读书的快乐”;同时此句表达“这样

的生活也有乐趣”,而并未表达是“人生至乐”。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错误。此句强调的不是“健康”和“劳逸结合”,而是生活

的简朴。

D.“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错误。此句并未表达因为“获得心理的满足”然后“得到乐

趣”的意思,而是这种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本身就是有乐趣的。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灯

刘帆

雾峰山下,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个传家宝,附近人家基本上都知道。

山里人烟稀少,住户大多散落在各个平坝之处。有峡谷山涧,溪水流泻。怪石嶙峋,树木繁森。山下

一片开阔处,池塘水清,树木葱茏,有传家宝的人家就在一座庙宇前的水塘边。

这户人家和别人家不同,门楣上挂着一盏马灯。

这马灯,并不总是闲着。漆黑的夜晚,它的用处就十分明显。屋里哪个人晚回家,屋里的人就总是提

着它去接人。

这户人家有一副好心肠。只要哪家有什么事上门求急,哪怕是报丧之类,户主都会即刻提起马灯,随

之而去。

村子后有一段羊肠小道,凸凹不平,路旁山石嶙峋,沟底溪水潺潺流淌,树木遮天蔽日的,人在路上

行走,却难见到太阳。

一日,户主的儿子迎娶远处田炯一位唤作朵云的姑娘。她说话声音很好听,虽然穿着极其普通,但端

茶倒水的架势,竟不像小户人家的闺女。出阁前,男人长得咋样,她印象中基本上就是母亲的絮叨和媒人

的描绘。

过门那天,一路鞭炮声喈里啪啦。走到村后树木遮阳蔽日的那三里路,鞭炮声基本没有了。送亲的人

住惯了平坦的田炯,在山路上行走不习惯,队伍越拉越长。朵云看到如此阴森森的一段路,就哭了起来,

而且哭得很厉害。

这个时候,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身着花红衣服、扭扭捏捏的朵云就上了他的脊

背。

男人的父亲到村口瞭望,看到迎亲的队伍远远逶迤而来,一声呼哨,一字排开的一队年轻人,在一领

头人带领下,手提马灯,走向迎亲队伍。男人的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儿子,好不容易从山外给儿子娶

来媳妇,内心自然十分重视。

送亲的人以朵云的舅舅为首,他与男人的父亲很要好,这门亲事毫无悬念地决定下来,很大程度上就

是因为两个老爷子。事实上,看到满山阴郁的路,朵云的心里很不乐意,但拗不过舅舅的威严,一路上别

别扭扭的,直到迎亲的男人愿意背她。

朵云在自己为人妇之后,对那一背才觉出意味,明白其中的情爱。

朵云过门那天,当着朵云舅舅的面,男人的父亲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将他珍爱一生的马灯,正式交给

了朵云的男人。

席间,很多人朵云根本不认识,后来才明白,都是一帮老战友,包括自己的舅舅。

那天,老人们都喝了很多酒,随着马灯交接,再也无法掩埋的掏心窝子的话,仿佛烈酒一样燃烧,终

于都给哇啦哇啦吐了出来。

酒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到了掌灯的时候。

朵云的舅舅就讲了这个马灯的故事。

鬼子投降的那年八月,天气还很热,但雾峰山却比较凉爽。鬼子大白天走进阴暗的林地,一个个害

怕,一下子竟然不敢前行。山里的村民早就得到鬼子要来“扫荡”的消息,已经躲进了山林。只有由赤卫

队队员为主组成的马灯队的人没有撤走,他们一个个手提马灯,在溪流两边的密林里穿梭晃动,灯光明晃

晃的。他们打着呼哨,隔空喊话,几十杆猎枪时不时朝溪底射击,声音清脆恐怖。鬼子不敢贸然前进,朝

亮灯的地方胡乱放枪,却总是伤不到人。灯火忽明忽暗,鬼子担心遭到游击队的埋伏,后来竟然悄悄后

撤,离开了雾峰山。

“血洗村庄”的危机化解,马灯队声威大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灯队自动解散。朵云的家公

对马灯非常钟爱,他父亲看到儿子喜爱,内心很欣慰,就郑重地交给了他。老人家离世前一再交代,队里

有什么活动,马灯要在田间小路引路。

朵云记得舅舅说过一句话:“你进了这个老赤卫队员的家,灯,后继有人了。”

雾峰山的雾有一年更大了。朵云的家公说马灯坏了,很不适应。那时,朵云和男人远在岭南做工。一

天,他们特意寄回一样东西。镇上的邮递员跟朵云的家公很熟,笑说老爷子收到了一件宝贝。整个下午,

朵云的家公没有出门。老伴儿进屋,发现他手拿一个好看的马灯在研究。可是这盏马灯和旧式马灯不一

样,这盏马灯的操作使用比较复杂,老爷子竟然没看出门道。

周末,朵云住校的女儿回家,一进屋就嚷嚷,说母亲寄了东西回来,问爷爷奶奶收到没有。奶奶拿出

马灯说:“这是新技术,咱们不懂也动不了。”

孙女觉得好奇,趴在桌上仔细观察马灯的构造,又看了说明书,不一会儿,她告诉他们:“这是一盏

多功能的新型马灯,既可充电当一般灯用,还可吸收太阳光线,当太阳能灯用。”

“那要是遇到停电充不成电呢?”老人问。

“直接拿到外面有阳光的地方就好了!”孙女回答。

两位老人一听,高兴得两眼直放光!

几天后,朵云和男人回家。镇上离家太远,没有车,两人摸黑走到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眼前突

然一亮,看到门楣上又挂上了马灯。

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

(选自《小小说选刊》)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朵云看到阴森森的一段路后就哭了起来,表现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也是对未

来生活的一丝迷茫。

B.婚嫁路上,“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一个“蹲”字,生动表现出男人忠厚实诚的

特点。

C.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推进,朵云内心对待婚事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经历了从起初反抗、到被迫答

应、再到接受的过程。

D.小说结尾“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一句,既表达了朵云一家人生活的温馨幸福,也表明“马灯”有

了更好的传承。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地处偏僻,清冷萧索,为后文写朵云的婚事做

了铺垫。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围绕马灯讲述故事,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文中人物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和内心

世界。

C.小说时代特色鲜明,情节内容包含了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眼前新时代,使读者在情节推进中感受

到时代变迁。

D.小说人物除朵云外皆没有名姓,这样安排能突出人物的群体性特点,如朵云男人的忠厚实诚的性格就

是一类人的代表。

11.请简要分析文中朵云舅舅讲马灯故事这一情节的效果。

12.文章以“马灯”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9.C10.B

11.(1)通过朵云舅舅讲的故事,我们得知了“马灯”的来历,丰富了故事情节;(2)这个故事展现了当时

马灯队的赤卫队队员们的勇敢、机智,他们利用马灯保家卫国,有着值得歌颂的精神品质;(3)故事生动形

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12.(1)“马灯”是小说情节的线索,起着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2)“马灯”是奉献品质的象征,表达

了对人物的赞美和歌颂;(3)“马灯”代表的是团结奉献、自我牺牲精神,“马灯”的传承代表精神的传承,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起初反抗”“被迫答应”错。文章没有写朵云反抗,只是说“出阁前,男人长得咋样,她印象中基本

上就是母亲的絮叨和媒人的描绘”;她也不是“被迫答应”,文章写的是“看到满山阴郁的路,朵云的心

里很不乐意,但拗不过舅舅的威严,一路上别别扭扭的,直到迎亲的男人愿意背她”,可见最后朵云是愿

意的。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文中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错。文章并没有过多描写人物的心理,只有几

句话是人物心理,如“看到满山阴郁的路,朵云的心里很不乐意”“他父亲看到儿子喜爱,内心很欣

慰”,因此谈的不上“客观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上来看,朵云舅舅讲马灯故事,让读者得知了马灯的来历,朵云家公的父亲就是当年的赤卫队队

员,“朵云的家公对马灯非常钟爱,他父亲看到儿子喜爱,内心很欣慰,就郑重地交给了他”;同时这个

故事也丰富了小说的情节;

从人物形象上来看,故事中的马灯队队员机智、勇敢,鬼子来扫荡,大家躲到山里,”只有由赤卫队队员

为主组成的马灯队的人没有撤走,他们一个个手提马灯,在溪流两边的密林里穿梭晃动灯光明晃晃

的”“他们打着呼哨,隔空喊话,几十杆猎枪时不时朝溪底射击,声音清脆恐怖",最后鬼子害怕遭到埋

伏,只好撤走,这些赤卫队队员利用马灯保家卫国,他们有着令人敬仰的精神;

从效果上看,故事既紧张又精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上看,“马灯”是小说情节的线索,起着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文章开头写雾峰山下有一户人家有

传家宝一一马灯,然后写马灯的作用,提着它去接晚归的家人,提着它帮助那些有急事的人家;然后写这

户人家娶媳妇,男人的父亲把马灯交给了儿子,朵云的舅舅讲述马灯的故事;接着写马灯坏了,朵云和男

人寄回一盏新式马灯,马灯又挂在了门楣上。

从人物形象上看,“马灯”是奉献品质的象征。抗战时期,赤卫队队员利用马灯吓退了敌人,保家卫国;

新中国成立后,这盏马灯传承下来,一直挂在老赤卫队队员的家中,他们利用马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新

时代,马灯变成了新式的,可以吸收太阳光线,当太阳能灯用,它又挂在了门楣上,照亮了这一方天地;

从主题上看,“马灯”不是一盏小小的灯盏,它象征着当年赤卫队员的团结奉献、自我牺牲精神,而马灯

的传承,也意味着精神的传承,从当年的勇敢作战、保家卫国到现在的帮助别人,再到将来的继续奉献,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32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赵王伦

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于时所在饥荒,

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遂共推鉴为主,

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峰山。

咸和初,领徐州刺史。及祖约、苏峻反,鉴闻难,便欲率所领东赴。诏以北寇不许。于是遣司马刘矩领

三千人宿卫京都。寻而王师败绩,矩遂退还。中书令庾亮宣太后口诏,进鉴为司空。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

人情业业,莫有固志,奉诏流涕,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登坛慷慨,三军争为用命。乃遣将军夏侯长

等间行,谓平南将军温崎日:“今贼谋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宜先立营垒,屯据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

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

崎深以为然。

时贼帅刘征聚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鉴遂城京口,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率众讨平之。进

位太尉。后以寝疾,上疏逊位。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遣御史持节护丧事。初,塞在永嘉

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沐鉴名德,传共饴之。时兄子迈、外甥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乡人目:“各自

饥困,以君贤,欲共相济耳,恐不能兼有所存。”鉴于走狸彳主食讫必饭着西颊边还吐与三匹后并得存回过四

逅位至拉军翼为刹县仝鉴之薨也,翼追抚育之恩,解职而归,席苫心丧三年。

(节选自《晋书•郴鉴传》,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迈位至护军/翼为判县令/

B.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迈位至护军/翼为炎1|县令/

C.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迈位至护军/翼为冽县令/

D.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迈位至护军/翼为制县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鉴博学儒雅,能够洁身自好。他虽出身贫寒,但喜好耕读,学识广博;被征召担任掾吏,生怕玷污

自身名节,称病离职,闭门自修。

B.都鉴重情守义,深得乡人拥戴。在遭遇饥荒时,他因为平时扶危济困、恩义卓著,被推举为首领,率

领一千多家乡民到外地避难。

C.都鉴善于领兵,军事才能卓异。祖约、苏峻反叛,都鉴机智果断,派刘矩守卫京都,虽然遭遇败绩,

但仍能保全而还。

D.都鉴为国尽忠,深受敬重追念。他忠勇报国,被提拔为太尉;卧病在床,上疏请求让位;去世后皇帝

痛哭不止,为他举行隆重葬礼。

15.把下列教材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16.都鉴接到太后口诏后是如何应对祖约、苏峻作乱的?

【答案】13.B14.C

15.(1)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

会有强大的威名。

(2)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

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16.设坛誓师,激励三军斗志;

暗中为平南将军温崂出谋划策,得到温崂赞同。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晋书•鄱鉴传》,主要描写了那鉴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博学儒雅、重情守

义、善于领兵和忠诚报国的品质。文章通过都鉴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突出了他在乱世中的高尚品德和卓

越才能,尤其是他在面对祖约、苏峻叛乱时的机智应对和果断决策,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忠臣良将的风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都鉴便独自前往,吃完饭,就把饭含在颊边,回家后吐出来喂给两个孩子,后来他们都得以存活,

共同渡过长江。都迈位至护军,周翼任冽县令。

(1)“鉴于是独往”中“独往”的宾语是省略的“乡人供给他吃饭的地方”,句子完整,“食”又是另

一个谓语,应在二者之间断开,排除AC;

(2)“二儿”作“吐与”的宾语,“还吐与二儿”这是完整句子,中间不能断开;“后”为下句“后并

得存”的时间状语,其前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派刘矩守卫京都,虽然遭遇败绩,但仍能保全而还”错误。原文“遣司马刘矩领三千人宿卫京都。寻

而王师败绩,矩遂退还”,可见,并非刘矩遭遇败绩,而是王朝军队遭遇败绩。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向使”,假使;"却“,拒绝;"内”,同“纳”,接纳;“是”,这。

(2)“蒙”,蒙受;“视遇”,看待礼遇;“反覆”,书信往来;“具”,详细地;“见恕”,原谅

我。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奉诏流涕,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登坛慷

慨,三军争为用命”可概括出,都鉴设坛誓师,激励三军斗志;

根据“乃遣将军夏侯长等间行,谓平南将军温蟒曰:'今贼谋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宜先立营垒,屯据要

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

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崂深以为然”可概括出,鄱鉴暗中为平南将军温崂出谋划策,得到温蟒赞

同。

参考译文:

都鉴字道徽,是高平金乡人。年少丧父而家道贫寒,博览经书,亲自耕作,吟诵歌咏不知疲倦。以儒

雅著称,不接受州府征召。赵王司马伦提拔他做掾吏,他知道司马伦有不忠的行为,称病离职。司马伦篡

权后,他的党羽都位至高官,而都鉴闭门自守,不与其交往。当时家乡正闹饥荒,州中士人有平时就感激

郝鉴恩德的,资助供给他财物。都鉴把得到的财物再作分配,用来接济宗族亲戚和家乡的孤寡老人,依靠

这活命的很多。于是共同推举郴鉴为首领,带领一千多户到鲁地的峰山避难。

咸和初年,担任徐州刺史。等到祖约、苏峻作乱时,鄙鉴听到消息,就打算率领军队东进。诏令因要

防御北方的敌人而没有同意。于是都鉴派司马刘矩带领三千人作为京都的防卫部队。不久王朝军队大败,

刘矩退兵回来。中书令庾亮宣布太后口诏,晋升都鉴为司空。都鉴距离敌军很近,城池孤立无援而粮食断

绝,人心惶惶,没有坚守的意志,接到口诏后痛哭流涕,设祭坛,杀白马,面对三军发下誓言,郝鉴登坛

慷慨激昂,三军争相表示献身赴命。于是派将军夏侯长等抄小路行进,对平南将军温崎说:“现在贼军打

算挟制天子向东进入会稽,应该事先设立营垒,屯兵据守要害,既可防止贼军越境逃跑,又可断绝他们运

粮的道路,然后静守京口,坚壁清野来对付敌人。贼军进攻城池不能攻克,又没有可抢的东西,东面的道

路已经断绝,粮食运输困难,不过一百天,贼军就一定自行溃散。”温峰认为十分有道理。

当时贼帅刘征聚众几千人,泛海劫掠东南各县。郝鉴便驻守京口,并且统管扬州的晋陵、吴郡的军

事,带领兵马讨伐平定了盗贼。晋升为太尉。后来因患病,都鉴上疏请求离职。不久都鉴病逝,终年七十

一岁。成帝朝夕在朝堂哭泣,派御史持节护卫丧葬事务。当初,郝鉴遭遇永嘉之乱,在家乡非常穷困饥

饿,同乡人因他德行好,轮流给他食物吃。当时他哥哥的儿子郴迈、外甥周翼都还幼小,郴鉴常常领着他

们前往就食。乡亲们说:“我们各自都饥饿困苦,因为你贤良,想接济你,恐怕不能兼顾其他人。”都鉴

便独自前往,吃完饭,就把饭含在颊边,回家后吐出来喂给两个孩子,后来他们都得以存活,共同渡过长

江。郝迈位至护军,周翼任刿县令。郝鉴病逝后,周翼追念他的抚育之恩,辞官回乡,以草苫为席守丧三

年。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

李白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②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③。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赐金放还后。量移:官吏因罪远谪。东阳,和诗中的“金华”都指东阳郡。②若

耶:若耶溪,风光韶秀。③新安: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金华渡”“五百滩”照应题目中的“东阳”,同时引出下文的议论。

B.颔联将东阳郡风景与若耶溪进行了比较,衬托出韦参军迁谪之地景色的秀美。

C.颈联寓情于景,将真挚感情融入对猿啸千溪、松风清寒眼前情景的描写之中。

D.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与遭遇迁谪的韦参军,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和深厚的情谊。

18.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7.A18.(1)对友人的安慰勉励之情:颔联通过对友人贬谪之地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安慰劝

勉之情。(2)对分别的不舍之情:颈联寓情于景,暗含离别的不舍。(3)对重逢的渴望之情:尾联通过与友

人相约共游表达对重逢的渴望。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引出下文的议论”错误,应是引出下文对韦参军迁谪之地东阳景色秀美的描写,所以应是引出下文的

与乐。

故选Ao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诗歌标题“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和注释对“量移”的解释来看,友人韦参军是贬谪身,将要前往贬

谪之地“东阳”,诗人首联和颔联对贬谪之地东阳进行了描写,“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

莫道此行难”,诗人说“听说金华渡口,东边有五百个河滩。那里的风光比若耶溪好多了,你就别叹息路途

艰难”,将东阳郡风景与若耶溪进行了比较,以此突出贬谪之地风光的秀美,表达对有人的安慰劝勉之情。

颈联“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意思是是“两岸猿啸千里,五月山风依然寒冷”,眼前是猿啸千溪、松风

清寒,这是用萧条之景衬托别离之情。

尾联“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意思是“待来年,我们哥儿俩两再携手摇船游览新安江”,诗人与友人约

定将要共游新安江,表现了诗人希望与友人重逢的渴望。

19.名篇名句默写。

(1)《师说》用“,”,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在《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o

(3)《论语•雍也》有这样的句子“质胜文则野,。,然后君子”。

【答案】①.位卑则足羞②.官盛则近谀③.驾一叶之扁舟④.举匏樽以相属⑤.文胜

质则史⑥.文质彬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卑”“盛”“谀”“匏樽”。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千年来,秦人在史家笔下一直没有缺席,他们总被作为历史的参照,有人批判他们残暴失德,也有

人赞扬他们奋勇尚武,可真正的秦军究竟是何模样?没有人见过。1974年,秦陵兵马俑重见天日,给予世

界的同时,也解开诸多历史之惑。

站在兵马俑遗址之上居高临下望,()o但它更让人震撼的地方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每一个个体细节

——千人千面,无一重样。如果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浩瀚军阵中那些军士,无论将军俑、军

吏俑还是武士俑,每一个都雕刻细腻、制作精美,身材高矮胖瘦、容貌装扮长幼贵贱不同,而且数千

军俑的容貌也无一撞脸。再仔细观察,还能发现陶俑的发纹、指甲,甚至他们鞋底的针脚、手掌上的掌纹

以及铠甲编缀细节,都——被刻画出来。不仅这些细节显示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体现出工匠们令人

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如此精细的作品也是在秦政高压之下完成的,秦代土木工程

有明确立法,尤其以陵园工程较为,从主管到工匠,每个人都承担着法律责任,工期也有严格规定,

一旦出现一点,都会被追责,而惩罚往往十分严厉,甚至因此丢掉性命。可以说,这些栩栩如生的兵

马俑,是秦代工匠们用生命雕刻出来的作品。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震动不仅严格疏漏

B.震撼不仅严厉疏忽

C.震动尽管严厉疏漏

D.震撼尽管严格疏忽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入眼帘的是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秦帝国军阵

B.映入眼帘的是大秦帝国军阵的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C.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秦帝国军阵立刻映入眼帘

D.大秦帝国军阵的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立刻映入眼帘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这些细节显示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使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体现

B.这些细节不仅体现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显示出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

C.这些细节不仅显示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体现出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

D.不仅这些细节体现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使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显示

【答案】20.B21.A22.C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震动:有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的意思。震撼:震动;摇撼。此处指“秦陵兵马俑重见天日”,强调

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应填“震撼”。

不仅:递进连词。尽管:转折连词。此处与下文“而且”呼应,应选递进连词“不仅”。

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严厉:严肃而厉害。前者强调标

准,后者突出态度,此处突出态度,更能体现秦法的严苛,应填“严厉”。

疏漏:疏忽遗漏。疏忽:粗心大意;忽略。前者突出结果上的遗漏,此处突出态度,应填“疏忽”。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能力。

后面的主语“它”指的是“军阵”,所以语意的重点应强调“军阵”,与下文联系密切,排除BD;前半

句的主语是“人”,C项换了主语,结构混乱,排除C。

故选Ao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都是“这些细节”,所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放在关联词前面,排除AD;“显

示”与“艺术”不搭配,“显示”改为“体现”,排除B。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

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歌芾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

了。苇子还是那么学学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

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

里撑出来,在纵横交错的赛黑像二.庄第吐,一奔着东南去了。―至夜必后一,—」】、.船又飘旦来“一船舱里萎满工荣

兆迪里有时还芾迷一两个丛远方赶迷的士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

手里拿着一根竹篱。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

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23.文中第一段有两个重叠形式“紧紧、狠狠”,说说它们和“紧、狠”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4.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苇叶”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23.①“紧紧”是“严密”的意思,比“紧”程度更深,指水鸟簇拥在一起,渲染了战争的残酷紧

张;②“狠狠”是“用力”的意思,比“狠”力度更大,突出了苇子顽强的生命力。

24.①运用比喻手法,将小船比作苇叶,写出了小船小且行动迅速的形态;②运用比拟手法,突出强调小船

的悄无声息和行船技艺的高超。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第一段有两个重叠形式“紧紧、狠狠”和“紧、狠”相比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结合各自的语

境分析。如“紧紧”,意思是“严密”的意思,文中“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指水鸟

簇拥在一起,渲染了战争的残酷紧张,比“紧”程度更深,更能突出了环境的险恶;如“狠狠”,是“用

力”的意思,是程度副词,两个“很”叠用形容程度更重,文中“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苇子奋力生长的情形,更好地突出了苇子顽强的生命力。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

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运用比喻手法,“像一片苇叶”是将“小船”比作“苇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船

小且轻盈、行动迅速的形态;运用比拟手法,“奔”一词的运用,把小船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形象

生动地突出强调小船的悄无声息和行船技艺的高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期盼追求和美的人生。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祝福》《哈姆雷特》《被缚的普罗

米修斯》《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答案】例文:

借悲剧之力,避免悲剧

悲剧,自古以来便是文学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其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