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陈玉由我校组织实施的立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自2006年立项后,我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语文课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课标的具体化,是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将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从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取出来,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经过本我四年的探索和实践,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曾说过: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好像煮饺子,饺子熟后自然会浮起来。我的孩子长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过重的压力,随着家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意识的增强,成绩与期望值之间引起的无能感,长期考试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填鸭式”的教学是学生产生对学习厌烦,无兴趣感。学习、精神负担的增强,孩子们在心理上出现了异常,具体表现为:感到疲倦、精神萎靡不振、害怕读书考试、怕老师家访、怕别人追上自己、考试紧张。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害怕口头作文、背诵,害怕发言出错以至不举手等。所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靠心理辅导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结合、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中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那么,学科教学中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小学低段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低段语文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既然低段语文课程及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那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二、课题的界定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创设有积极课堂气氛的教学环境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了解接纳的心理安全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为此,我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实验课题。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原则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并确立了我的研究内容及原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结合语文课本1——8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3.优化学生的性格,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实验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我坚持实事求是,对每一个被试者的行为表现和言语表现及每个数据事实和个案事实,都作出客观的具体分析。既不按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框框去解释小学生行为,也不按自己对某种学生喜欢程度去评定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会将一切研究结果去套自己的预期结果。2.系统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因此,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将纵向追踪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课题实验研究时,我重视用心理实验原理指导实验过程,重视信度、效度的统计,提高观察内容及其数据的可信性。采用因素分析法原理,分析实验结果,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实质。4.遵守课堂常规原则。(1)适度性: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所谓“适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花在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能利用3—5分钟时间),如果一节课40分钟的学科课有20分钟集中渗透,该叫心理健康教育课了。所谓“有度”,一是要注意渗透程度,二是要注意渗透梯度,即在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三是注意渗透效度,即教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调整渗透的策略,把握渗透的最佳时机。(2)灵活性:我常说:教无定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渗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等。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3)随机性: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虽然学科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并非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便是语文学科也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渗透。学科教学中的内部渗透贵在自然、贴切,“该出手时就(才)出手”,应尽量避免生硬渗透。(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实验方法1.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本课题的一种主要实验方法,其要点是把被试的个体或集体心理健康的研究与语文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学生在设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某些心理过程或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2.观察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均采用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小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及健康水平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可以长期有系统地观察,也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在一段时间内观察被试者的心理表现。3.调查法。调查法主要分为谈话法和问卷法:谈话法是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外部表现之一。谈话法一般是个别测定的方法,我通过谈话较详尽、真实、确凿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和有关细节,以便深入地研究问题。问卷法是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易的问题,让学生据实答复,根据收回的答案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以分析判断课题研究的效果。4.测验法。此种方法是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一种方法。一般是用一套标准化了的题目按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得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从而作出个体在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或特点的评定。我把测验法与教育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判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我选择最佳“渗透”模式提供可靠依据。四、实验的具体做法为了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科学的、系统的、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以下研究:1.善于挖掘,寻找渗透点。在教材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思想兼美的课文。其中有不少课文蕴藏着心理健康渗透因素。如: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课文有《自己去吧》、《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的课文,低年级有《校园里的画》,中年级有《争吵》,高年级有《将相和》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课文有《小公鸡和小鸭子》、《蓝树叶》、《小木船》等。我不仅从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还从“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读写例话教学”中有新的发现,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习作训练《做不倒翁》,等等。2.把握契机,开展渗透。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上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例如一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的渗透目标是:体验无助和受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是组织学生做贴鼻子的游戏,进行生生、师生双向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我把渗透契机设在游戏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一组在没有同学帮助下,独自贴;一组在同学的帮助下去贴。当做完两组对比游戏之后,学生可真切地体验到无助时的无奈和受助时的愉快。又如课文《争吵》这是一篇可以帮助学生排遣嫉妒心理的课文。文中的两位主人翁争吵的真正原因就是嫉妒心理在做怪。我发现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主人翁在嫉妒情绪下的心理变化的语句。这些句子恰恰能折射出嫉妒的危害性:使人情绪恶化,甚至产生过激行为。于是我把渗透契机设在品析这部分语句中进行。我认为把握好渗透契机,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摆正语文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语文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能脱离语文课的。找准心理健康渗透契机是突破口。3.设计活动,巩固强化。在语文课中向学生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有强化巩固。那么强化的形式主要是根据课文、根据学生设计一些精巧的活动。如: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活动、警言提示等。设计活动应遵循“少而精”注重实效,切不可加重学生负担。如《真情的回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当你收到别人感谢你的礼物时,你会继续努力奋斗还是满足现状?”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下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强化,实现了自我教育。4.在对学生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内容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包括指导学生掌握对所有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有效调控的方法。特别是心理调节方法,它对学法指导有着特殊的意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启动、维持、强化作用,是影响学习的动力部分。在阅读课《自己去吧》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当妈妈要小鸭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在口语交际课《我会拼图》中,陈雪微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想、动手操作,从大大小小的圆与半圆中选择合适的纸片拼成一个图形,然后说出自己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阅读课《小鹿的玫瑰花》的自学中,黄红菊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开展识字和读课文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读得通顺。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小组竞赛中,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的心理没有用武之地。5.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性格所谓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相对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它是心理要素中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性格与其它心理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格的意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等心理素质,使这些心理素质消极因素得以抑制,积极因素得到发展。性格心理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都可以培养成具有积极的性格特征的人。我正是依据以上原理和认识,针对少年儿童的可塑性的特点,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对学生的性格优化的渗透。我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探索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格教育的途径与模式:(1)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学习小组在汇报成果时,小组中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在其他成员都作了精彩发言,轮到他发言时,由于紧张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说错了,同学们会笑他,不敢说。这时,我发动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说鼓励的话,“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再想一想”,“我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我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行”。我又适时降低要求,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他读了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抓住时机,鼓励他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他在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我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既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另外,我认为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因此,我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深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3)让学生感受挫折,培养抗挫能力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学生常会因为学业担忧、社交障碍、生活失意等而忧郁苦闷紧张,从而产生挫折感,影响身心健康。为此,我抓住优秀课文作为渗透点,使他们从中吸取力量,以书中的主人公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遇到挫折,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多方分析原因,不能怨天尤人,再尽力去补救或改变,走出困境。如朱华丽老师在教学描写牛顿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一文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6.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课外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学习包括课外阅读、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等等。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课外学习,甚至课外学习获得的知识远远多于课内。同样,课外学习中,学生不仅仅学到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还会对其心灵世界产生极大影响。(1)从课外书中吸收精神食粮,丰富内心世界。课外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而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在一个个故事中、在一篇篇文章中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而阅读对人文素养起着决定作用。正因为此,我大力提倡学生看课外书,给学生推荐各种类型的书:童话书、科技书、历史故事、儿童诗歌、小说等等。同时,我还和学校图书室联系好,以便能更方便地借书还书。有时,我特意从图书室借一些书以奖励的方式借给学生读,如:《中国近代历史小故事》、《走向明天》、《太空梦》、《动物与人》、《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喜怒忧思哀恐惊》等等。这样大大激起学生看书的热情。我还指导学生尝试着写读后感,记下自己看书后的点滴感想。请看学生的几则小小的读后感:“读了《猛回头》这个小故事,我觉得曹阿狗是个真正的人,像他这样活在世上才有意义。”“看了‘诚实求信篇’以后,我想:我不能撒谎,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像有的人狡猾的像只狐狸,人们都觉得讨厌。所以,我不要撒谎。说话算话,总是受到人们的喜欢。”(2)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寻找契机。《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一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在校素质运动会前,相机对学生进行努力竞取、团结协作的心理教育,在比赛中,我班勇夺队列冠军。在三八妇女节之际,通过给妈妈送一份礼物,相机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感谢他人的心理教育,受到领导家长的好评。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我培养的是一个健康的、有着健全人格,会学、善学的现代人才。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应成为我在教学之外的重要内容。7.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对学生实施正确评价的前提。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积极的期望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他们的潜能都是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的,那么教师对学生自然有信心,有热情,有个积极的态度。(1)狠抓主渠道,重视发展性,促进教学方式转变。①温情关爱的赏识,催生活力课堂。6、7岁的儿童走进学校,他们多像那稚嫩的幼芽,需要老师的关爱、呵护和引导。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关怀、充满赏识。“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们走下讲台,转变角色,与同学们更近、更亲,充满激励和关怀的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又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老师充满激情和真情的语言赏识评价,将帮助学生建立起比金子更宝贵的自信。我主要采用了“即时评价”、“延时评价”、“包容性评价”等赏识性评价方法。当学生表现优秀时,迅速中肯地“即时评价”。“即时评价”是及时地将学生正确的信息、探索的成果反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例如,让其他同学用掌声夸奖他;或是告诉他:“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你的进步很大”;或是对他点头赞许——用激励性的语言、行动迅速地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当学生表现欠佳时,充满期待地“延时评价”。“延时评价”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有时间、有余地调整状态,扩展思路,实现再思考、再创造。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时,老师会说:“请你接着往下说好吗?”“请你再想想,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一些好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妥善机智地“包容性评价”。“包容性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保持探索的兴趣。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的尊重,既尊重学生的理解,也尊重学生的不理解。在我的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老师们不但不会批评他、责备他,反而还会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安慰他,肯定他爱动脑筋,鼓励他再思考,甚至鼓动全班小朋友学习他那种敢想敢说、不懂就问的精神,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即时评价”、“延时评价”、“包容性评价”的灵活运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与学生平等对话,赏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随时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和尊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增强,学生思维的触角才会多角度地伸展,潜能才会得以充分发展。②温馨精巧的奖励,诱发生机课堂。在教学中,我把竞争和奖励机制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诚的言语鼓励。当学生发言很精彩时,老师可以充分肯定,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还可以鼓动学生向他祝贺,如:“掌声送给他,让全班同学向他鼓掌祝贺”;或全班同学对他竖起大拇指说:“棒、棒、棒、你真棒!”或是自己夸赞自己:“棒、棒、棒,我最棒!”真诚的言语鼓励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赞美多于批评,包容多于责罚,宽恕多于怪罪,我就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课堂上,我常听到这样的语言:“××的小耳朵真灵,听得可认真了”;“××能管住自己的小手,老师喜欢他”;“××小组最有精神,老师要给他们加一面小红旗”;“××真有礼貌,同学发言时,他不打断别人的谈话”;“××的声音真宏亮”……老师温馨的话语像春风拂过孩子们的脸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看似在表扬表现好的孩子,实则在为其他孩子做行为导向,树立学习的榜样。有一句话说得好: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此举既赞扬了那些课堂习惯好的孩子,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获得了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又深深地激起了那些学习后进的孩子模仿的愿望,使他们获得了自主学习、自我促进的情绪体验。多彩的视觉刺激。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评比的办法,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上花篮,再贴上五颜六色的花,或画上孩子们喜爱的水果、动物图案,甚至用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卡通娃娃给自己的小组命名等,来促进孩子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精巧的实物奖励。如语文课上广泛采用的给孩子们送老师亲手剪的红花、苹果、枫叶、卡通图案,甚至生字卡片等,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再比如采用在作业本、教科书上盖五星、盖红花的方式,奖励孩子们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增强孩子们的成功感。温馨的体态暗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暗示,创设和谐温馨的沟通情境。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赏识评价、体态赏识评价无处不在;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赏识评价、集体的赏识评价无处不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无处不在;实物赏识与精神鼓励无时不在;短期的即时评价和中长期的延时评价无处不在。充分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作用,灵活地利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向既定的学习目标前进,又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转变角色,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中基本形成了师生交流互动的生动场面。(2)分层化评价,尊重差异性,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过程中的症结,帮助教师提高,帮助学生成长。评为不评,不评为评,评为再评。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我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师评价,更应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有利于增强评价的亲和力,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为我的教育带来全新的收获。①自我导行式评价,唤醒自主学习意识自主评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去的评价中,常常是老师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以教师为主体去评价学生,使学生失去了自主评价权。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但要开展自我评价,还要去评价别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有助于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赏识自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评价意识。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为自己的学习行为导行。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意识发展下的“能学”,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例如作业做完以后,请你给自己评一评,你觉得自己做得很认真的,请你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五星;你觉得哪个字写得最漂亮,请你在那个字下面加一面小红旗;请你自己奖励自己;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②小组协作式评价,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小组协作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以小组学习为突破口,引发各个学习层面的变革和优化。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组,采用小组讨论、辩论、交流等形式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如语文课上采用的:“小组评一评,谁读得最有感情?谁把这幅图说得最完整?谁的声音最宏亮?”或是:“你帮助小组内的哪个小朋友解决了问题?你告诉了小组哪些想法?这些生字,小组的成员都学会了吗?”让小组的成员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不断交流、合作,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协作式评价,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③群体参与式评价,激发探究学习意识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交流、表达等探索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体参与能调动集体的智慧,使知识体系更完整、更深入,学生对文本中反映的材料有了新的看法,可以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出了要讲究“一分钟效益”,即每节课只上39分钟,留下一分钟作总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④个体内差式评价,激起持续发展意识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是当前评价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发挥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需要。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我的教育不能正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存在着干差万别、丰富多彩、个性纷呈的学生,将会使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因此,我的评价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评价。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评价组织方式上有不同的安排;同一年级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评价内容难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呈现与反馈等方面都有灵活的处理;同一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也不一样,时起时伏,我关注其闪光点、亮点、前进点,用发展的眼光、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处境和需要,因人而异,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有个性发展优势的,给予积极评价,使其多方面潜能得以发挥;对于某些方面素质处于弱势的,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而不是消极适应。我通过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律学习,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我还注重从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评价学生。尊重学生,要从尊重差异开始。作为教师,我深深感到:要给那些上进心强、学习习惯好的孩子找优点,激励他们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不难的。难的是为那些学习习惯较差、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的孩子找优点。因为他们总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又往往被老师忽略,老师对他们当然批评、指责多于表扬、赞许;而这种批评和指责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行为常常起到负强化的作用,有时候是越指责错误越多。我班上有一个男生,上课时总是爱和同学讲悄悄话,别人不理睬他时,他甚至去拉别人的衣角,弄得别人无法上课。刚开始,我采用训斥的方式制止他。课堂上,见他有此行为时,就严厉批评他;下课后,再让他到办公室,指责他做得不好。但不久后,我发现这孩子的坏毛病不但没改变,反而特别留意老师的举动。老师的眼睛注视他时,他马上收敛行为,装模作样地坐得端端正正;当老师目光转移时,却又故伎重演。我感到自己的教育对他是一种负强化,频繁的惩罚、批评,正在进一步削弱他的学习动机,使他的坏毛病更突出。于是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换用另一种方式对待他。一次,当我要求全班坐好时,他正捂着嘴对同桌说什么,老师看见后马上说:“大家看,张××马上就要坐好了”。他听了这话,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中放下了手,坐得端端正正。过了一会儿,他又忍不住了,把头转到了后面,老师马上又说:“张××马上就要举手发言了。”……这堂课的前30分钟,这个孩子在老师的期望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行为;后10分钟,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再没有和别的孩子说过一次悄悄话。下课后,我赶紧走到他面前,握着他的手说:“好孩子,你已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老师和同学都愿和你做好朋友。”听了老师的话后,孩子的小脸涨得通红,激动极了。这一节课,这个孩子没有听到老师一句责怪的话,却比任何时候都能管住自己,我也尝到了成功教育的喜悦。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活动,在我校已进行了三年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中小学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我的做法主要有:(1)优化了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和教育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师生彼此间的关系,对教与学的态度以及对周围事件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心理背景。众多研究表明,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占优势的群体情绪,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较大。我在要求课题组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鼓励,重视教学中情绪的调节,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气氛。(2)改革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过程,是学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谐统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我认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专题演讲》课件
- 2005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水电能源互联网效益评价-洞察分析
- 烟草种植政策优化研究-洞察分析
- 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洞察分析
- 音乐生成算法-第1篇-洞察分析
- 油田数字化技术创新趋势-洞察分析
- 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第1篇-洞察分析
- 用户体验在电子支付中的重要性-洞察分析
-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分析-洞察分析
- Part 6 Unit 8 Green Earth 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
-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
- 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新版)质量知识竞赛参考题库400题(含各题型)
- 幼儿园小班语言《谁的耳朵》课件
-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 患者转诊记录单
- 美好生活“油”此而来-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买卖合同纠纷案民事判决书
- 神经内科应急预案完整版
- 2023零售药店医保培训试题及答案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