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_第1页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_第2页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_第3页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_第4页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修改、实施图1-1三门峡市旅游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框图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包括三门峡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即灵宝市、义马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湖滨区六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适当兼顾到与周边地域的分工与合作。第三条规划性质该规划为宏观尺度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对2001年编制完成的《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补充、完善与提升,属修编性宏观战略规划范畴,是三门峡市未来10年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06—2008年;中期:2009—2010年;远期:2011—2015年。第五条规划原则(一)科学发展原则(二)突出创新、适度超前、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原则(三)资源特色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原则(四)“大旅游”开发原则(五)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相结合原则(六)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规划编制依据(一)法律依据《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1-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二)文件依据《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5年)《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豫政〔2006〕63号]《伏牛山旅游总体规划》(2003年)《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第二章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第七条旅游资源概况三门峡市2003年旅游资源调查表明,三门峡市共登记单体2072个,其中上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1327个,等外级旅游资源745个。旅游资源单体有8个主类、29个亚类、11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100%、93.55%和74.84%。以上述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规划编制组2005年10月的实地重点考察,依据国家标准,本规划进一步整合与确定了三门峡市域优秀实体旅游资源。其中,五级实体旅游资源为:虢国博物馆、黄河三门峡大坝、函谷关关楼、黄河白天鹅栖息地、《道德经》经文、陕县天井窑院群;四级实体旅游资源有:中流砥柱石、大黄河漂流、太初宫、北阳平遗址、仰韶大峡谷(神龟峡、奇石滩、断潭、峭壁回廊)、仰韶村文化遗址、玉皇山(大块地落叶松林、小灵山)、宝轮寺塔、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鼎湖湾万亩芦苇荡、黄帝铸鼎原、豫西大峡谷大淙潭瀑布、亚武山东峰、空相寺、熊耳岭主峰、九龙洞(群)、甘山(原始次生林、蝴蝶谷、滑雪场拓展训练基地)、瓮城瀑布景区、卢氏漂流旅游(淇河、洛河)、石峰峪(象形山石景观)等。这些优秀实体旅游资源基本构成了三门峡旅游资源的精华,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值得强调的是,三门峡幅员广阔,沟大山深,一定还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旅游资源尚待进一步调查与发现,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总体来讲,三门峡市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显著,自然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于地文景观,人文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于建筑与设施。另外,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比例相当,人文旅游资源更具比较优势。第八条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一)黄河文明一脉相承,堪称“黄河游”的最佳地段中国文化以黄河文化为代表,而三门峡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三门峡的历史文化具有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连接不断等特点。三门峡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31处、市级35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在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三门峡市就占了三项。这些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明清时代,既具有厚重的黄河文明烙印,也呈现出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联系。在三门峡的新石器文化中有“三最”:其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是渑池县仰韶村,出土文物以彩陶为代表,又叫彩陶文化。其二,最典型的是庙底沟文化,由于该文化主要图案以花瓣纹为主且不同于其他同期文化而被学术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其三,全国最大的遗址群是灵宝铸鼎原聚落遗址。以虢国墓地和虢都“上阳”城遗址为代表的三门峡西周文化灿烂夺目。黄河文化是一个流域性的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但从旅游学意义上来看,在三门峡地区具有以下六大特点:第一,在黄河流经线上,三门峡是离黄河最近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处为甘肃省兰州市)。不同于兰州的是,在三门峡,黄河流势平缓,水量增大,且两面环绕城市,形成独特的水城一体景观。第二,在黄河入三门峡境内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铸鼎原遗址群、函谷关、古陕州城、虢国墓地、仰韶村遗址、周桓王陵遗址等。古陕州城是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古城址,有2000多年历史。第三,有中游向下游过渡段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三门峡谷、白浪峡谷等。第四,有万里黄河第一坝。坝区不仅有独特的峡谷地貌,有中流砥柱、梳妆台等千古名胜,还有大禹斧劈三门的神话传说和唐太宗李世民题记等人文景观。特别是作为黄河上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在治理黄河、发展水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建设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第五,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大坝蓄水造就了“清水黄河、船行柳梢、天鹅戏水”的独具特色的三门峡“黄河明珠”风范;而每年6月到9月的三门峡大坝泄洪,黄河又恢复了它浊浪翻卷、一泻千里的本色,成为黄河漂流的最佳时机,给游人送来“风口浪尖,飘飘欲仙”的体验。第六,地处三门峡和小浪底两大黄河水利枢纽的接合区域,使得三门峡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的“黄河游”平添魅力,堪称“黄河游”的最佳地段。(二)文化景观绚丽多姿,具备文化旅游的名牌效应文化景观突出体现在三门峡是名关、名人、名著、名寺、名水、名山、名城的荟萃之所。名关有气势雄伟的千古雄关——函谷关以及陕县的雁翎关及硖石关。名人不仅有黄帝、老子,而且各朝代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达官名流到此者众多,并留下无数诗、词、歌赋、碑记、论著等,如唐太宗、宋之问、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名著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道教成教于东汉,但被道教尊为教宗经典的《道德经》却是东周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道德经》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本已有250种之多,成为《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老子的《道德经》同函谷关一样,已成为道家文化在三门峡留下的千古不朽的文化圣事。名寺主要有陕县空相寺。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下的空相寺,今有达摩塔及梁武帝萧衍所题“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古碑为证。空相寺是曾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齐名的河南佛都四大名刹。此外,义马的鸿庆寺和三门峡市区的宝轮寺也曾是北魏和盛唐时代三门峡地区的著名佛教寺院。至今尚存降魔变浮雕和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极高。这三座古寺名迹是佛教文化在三门峡地区兴盛和发展的最好物证。名山有黄帝活动的中心地——荆山铸鼎原;有中原最高峰——老鸦岔垴和自然人文兼顾的亚武山。河南省西部屋脊——秦岭余脉主支伏牛山系的玉皇山。名水有黄河及陕县温泉、卢氏汤池。名城为古陕州城,是西周时期焦国的都城,自汉代置陕州后,这里一直是古都西安、东都洛阳之间最大的名城望郡和豫西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至今尚有众多的遗迹被保护下来。名人、名关、名著、名寺、名水、名山、名城相映成辉,为三门峡开发文化旅游,形成品牌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景观轴线一目了然,造就厚重畅达的品牌游线三门峡市域客观存在着北部沿黄河的生态观光轴线和中部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的文化旅游轴线。前者贯穿黄河三门峡和黄河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区域,为三门峡开展黄河游提供了国内绝无仅有的地缘优势;后者更是把以仰韶文化、道家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优势有机贯通,文化景观厚重精彩,形成了三门峡市具有垄断地位的厚重文化发展轴。(四)生态环境原始天然,成就原始质朴的自然乐园三门峡市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丰富。从种类来看,在国家分类的74种基本类型中,三门峡市辖区内资源有63种,占全部种类的85%,具有多样性的资源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和森林覆盖率最高、野生动植物种类最全的深山区县——卢氏县被称为“中原净土”,这里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山、水、林、溶洞群组合良好,且具有封闭性,是开辟自然旅游的不可多得的生态单元,具备发展规模化自然旅游的资源条件;加之其地处军事禁区的特点,更增加了其神秘性和天然原始性,是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发展国内旅游的良好处所。(五)历史故事丰富多彩,提供旅游市场的拓展空间三门峡市市域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历史故事丰富多彩。“夸父追日”、“紫气东来”、“仙丹救民”、“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玄宗改元”、“唇亡齿寒”、“假虞灭虢”、“起死回生”、“秦赵会盟”等成语典故,给旅游增添了无限情趣。除此之外,杜甫笔下的“石壕吏”以及春秋前的“败戎桑田”、“出谷会师”之战,战国时期的“五纵攻秦”、“割城求和”、“无忌伐秦”、“五国败师”等战事,秦末的“周文入关”,汉代的“函关伏兵”、“二师会关”、“献帝出关”以及雁翎关“崤函七战”等战事以及唐以后的“西原大战”、李自成“二出函谷”等皆发生在这里,大大丰富了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为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参与项目和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提供了充分的拓展空间。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第九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区域经济为出发点,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凭借地处“黄河金三角”、“河南省沿黄旅游发展脊柱”西端的区位优势,突出“承东启西”的旅游功能,充分发挥三门峡市各方面优势,通过构筑“一核四区”旅游总体框架和“三二一”重点产品布局,强化实施集群开发和品牌支撑等战略,重视入境旅游发展,使三门峡市最终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以黄河文明、道家文化为背景的集黄河风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温泉度假、峡谷揽胜、宗教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三门峡市国民经济结构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并逐步实现建设旅游强市目标。第十条战略选择(一)品牌支撑战略(二)大旅游发展战略(三)区域旅游协作战略(四)政府主导战略(五)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六)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梯次开发战略第十一条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一)旅游产业定位近期,应把旅游业作为三门峡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中远期,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三门峡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三门峡市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三门峡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根据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并考虑到三门峡旅游发展的可能预期,对三门峡市旅游发展分期目标预测如下:1、游客接待量指标(1)国内旅游市场分期目标近期年游客增长率为23%,2008年接待国内旅游者638.8万人次;中期年游客增长率为23%,2010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89.5万人次;远期增长率稳定在10%,2015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432.5万人次(2)入境旅游市场分期目标近期增长率为25%,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4278人次;中期增长率22%,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361人次;远期增长率回落至10%,201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79495人次。2、旅游收入指标(1)国内旅游收入分期目标近期年增长率为25%,2008年国内旅游收入10.8亿元;中期年增长率为22%,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15.5亿元;远期年均增长率为11%,2015年国内旅游收入26.1亿元。(2)旅游外汇收入分期目标近期年增长率为25%,2008年旅游外汇收入434.2万美元;中期增长率22%,2010年旅游外汇收入625万美元;远期年增长率11%,2015年旅游外汇收入1053.7万美元。(3)旅游总收入分期目标近期年增长率为25%,2008年旅游总收入45.5亿元人民币;中期年增长率为22%,2010年旅游总收入65.58亿元;远期年均增长率为11%,2015年旅游总收入110.5亿元。3、综合指标(1)近中期目标:夯实基础与产业形成期到2010年,全市4A级旅游区(点)达到5处,3A级6处、2A级旅游区(点)达到10处。住宿设施,旅游饭店的星级评定率达到80%;星级饭店的复核率达到100%;全市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全年达到60%以上;80%以上的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公司中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分别取得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证书、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和各级旅游局的岗位培训证书;80%以上的旅游从业人员都经过各种专业培训;导游员参加等级考试的比例超过80%,并有一定比例的高级导游员。在旅游区(点)比较集中的市区和灵宝市,以提高旅游饭店星级为主,通过更新改造使市区2家饭店达到四星级,争取有一家酒店达到五星级。在渑池、陕县、卢氏、义马合理发展旅游星级饭店。同时抓好现有酒店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工程,严格按照标准搞好星级评定工作,到2010年,星级饭店达到30家。对现有的国内旅行社进行整顿提高,争取能有3家升为国际社,适当发展新的国内旅行社。(2)远期目标:全面提升和成熟发展期2010年以后,三门峡市旅游六大要素将达到协调并能相互促进,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开始起作用,游客在三门峡市的逗留时间将会逐渐增加,人均天花费也会逐渐增长。到2015年,各骨干景区基本建成,使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8.65%,这时三门峡市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全面协调。三门峡市将发展成为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黄河生态背景的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山水旅游城市。第四章旅游开发空间布局规划第十二条三门峡市在全省旅游空间布局中的地位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是豫晋陕旅游协作区中重要的旅游城市,并依托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山水风光,是沿黄/陇海线旅游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重点培育的一级旅游节点城市,在全省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沿黄/陇海线旅游发展带,形成河南旅游发展的脊柱;培育郑州、洛阳、三门峡、商丘四大节点;组织南北两条沿黄旅游线和三门峡——小浪底水上旅游线。第十三条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目标(一)突出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特色是旅游区域的灵魂,没有特色,就很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三门峡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资源特色比较突出,资源组合优势明显。三门峡市旅游空间开发布局要注意对区域特色资源的挖掘,空间布局要尽可能地突出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出具有三门峡市特色旅游产品,从而形成三门峡市特色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提升三门峡市旅游市场竞争力。(二)促进区域旅游资源整合通过旅游开发空间布局优化,整合三门峡市旅游资源,使得三门峡市旅游资源在空间层次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增强,并促使其出现结构性集中现象。实现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区域旅游开发能够体现出类型效应、集聚效应、强度效应,使旅游景区通达性进一步增强。(三)强化区域内外旅游合作区域内不同景区之间旅游资源各有特色与优势,通过空间布局规划找出不同区域的地缘、资源、经济级差、功能等优势,促进旅游区域进行横向和纵向协作,培育区域旅游大市场、区域内联网开发、联合进行市场开拓与市场营销、联合开展旅游商品生产等,并通过旅游线路有机贯通,形成相互协调和联合动态开发格局,以便取得最佳效果。(四)保持区域关系和谐区域旅游业的开发,总是以一定的地域为单元的,进而也就存在单元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区域、单元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关系不一定和谐,有时甚至矛盾尖锐,利益冲突,因而必须建立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协调机制,积极主动地协调区域矛盾。在开发中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既要兼顾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上的内在联系,又要体现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域组织规律,即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的属地行政界线,有助于区域关系的和谐。通常区域关系的协调应该注意:首先是开发次序协调,其次是开发份量协调,再次是开发方向协调。(五)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空间布局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旅游业的开发必须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保证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实质上是永续利用。旅游开发长远利益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旅游业开发与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相结合;其次,新旅游地开发与老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延伸相结合;再次,促进社会进步与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相结合。第十四条空间布局原则(一)主题功能原则(二)协调开发原则(三)兼顾行政区界第十五条旅游开发空间布局根据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统筹考虑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行政区划的地理结构及区域内部协作关系,本规划确定了三门峡市未来产业布局的“一核四区”总体架构。一核即三门峡旅游极核;四区指西部函谷关文化旅游区、西南部原始生态旅游区、东部仰韶文化旅游区、中部城郊休闲旅游区。(一)一核“一核”为三门峡市区,是三门峡旅游发展极核。主要景区(点)有:虢国博物馆、三门峡大坝景区、陕州风景区、黄河游、大黄河漂流、关山洪岩、天鹅湖、黄河古栈道、中流砥柱等。发展定位为辐射全市的旅游发展极核城市、构成河南省旅游发展脊柱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中山大学主持完成的《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2005年11月)提出,未来河南省要打造沿黄河文化长廊,形成河南旅游发展脊柱,培育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商丘、濮阳六大节点城市。和国内重要的“金三角”黄河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山大学主持完成的《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2005年11月)提出,未来河南省要打造沿黄河文化长廊,形成河南旅游发展脊柱,培育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商丘、濮阳六大节点城市。功能定位:城市文化休闲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二)四大旅游区1、东部仰韶文化旅游区(简称东部旅游区)东部旅游区指渑池县、义马市所在行政区域以及陕县东部的部分乡镇区域(包括西李村乡、观音堂镇、王家后乡、硖石乡)。主要景区(点)有:黄河小浪底南村旅游度假区、仰韶大峡谷、仰韶村文化遗址、秦赵会盟台、韶山森林公园、吕祖山游乐养生苑、石峰峪景区、叠翠谷景区、五凤山景区、八路军兵站、鸿庆寺石窟、清风山风景区、义马生态公园、空相寺宗教旅游区、安国寺、七里古槐、石壕遗址等。该旅游区将依托仰韶文化发祥地的主体文化背景,把以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闻名世界的空相寺旅游区的开发作为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的重点,以仰韶大峡谷和韶山风景区开发作为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引爆点,并梯次开发石峰峪、叠翠谷、清风山等其它相关景点,同时,重视义马市工业城市的生态环保煤城风貌的旅游形象培育,逐步将该区建设成为高品位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区域。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渑池县城、义马市区。区域旅游重要节点城镇:南村镇。功能定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仰韶文化圣城、佛教旅游胜地、河南省峡谷山水之旅的亮点和生态环保型煤炭工业城市典范。2、中部城郊休闲旅游区(简称中部旅游区)中部旅游区指陕县大部分区域(不包括列入东部旅游区的乡镇),主要包括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井窑院民居建筑群、回春河景区、温泉保健度假区等景区(点)。该区将以服务于三门峡市旅游核心为目标。其发展重点是:以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档次的提升及其拓展训练基地、冬季滑雪场项目建设为基础,把打造以天井窑院为主要载体的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旅游区为战略重点,把发展入境游作为该区开发的动力和目标,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冬季滑雪旅游区、河南省著名的温泉保健度假地和民俗旅游观光的骨干景区之一。区域旅游中心城市:陕县县城。区域旅游重要节点城镇:西张村镇、温塘。功能定位:集豫西民俗观光、温泉保健度假与冬季滑雪专项旅游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3、西部函谷关文化旅游区(西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指灵宝市区域。该区资源丰富,以黄帝文化和道家之源为代表的古文化资源优势明显,生态景观优美,资源相对集中,品位较高。旅游景观主要包括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黄帝铸鼎原、鼎湖湾风景区、亚武山风景区、龙湖风景区、娘娘山旅游区、汉山、寺河高山果园、大王枣园、桐沟金矿等景区(点),其中,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亚武山景区、黄帝铸鼎原景区和鼎湖湾风景区等已经初具规模。由于临近地区同类旅游景区强有力的竞争、地处全省最西部和区位偏离全省客源集中地等缘故,致使游客以近距离为主,中远距离游客较少,总体游客量不高。在未来发展中,关键是重构区域旅游开发理念,即形成三个层面的旅游产品体系:把黄帝文化和道家文化圣地作为本区旅游形象确定的基本标识符号(背景符号);深度打造函谷关旅游区,并适度扩张规模和提升品位,把其建设成三门峡市的王牌旅游产品和河南省文化旅游的骨干景区之一;从促进区域内部协作和实现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入手,形成以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为主的具有区际影响的旅游产品体系。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灵宝市区。区域旅游中心城镇:豫灵镇、函谷关镇、阳平镇。功能定位:中国有影响的寻根拜祖圣地之一、国内著名的名关要塞和道家文化旅游地、具有区际影响的鼎湖湾芦苇荡黄河湿地和亚武山自然观光旅游目的地。4、西南部原始生态旅游区(简称西南部旅游区)西南旅游区指卢氏县区域。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县,也是河南省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县。该区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自然生态景观的原始性,主要景观包括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豫西大峡谷、九龙洞(群)风景区、瓮城瀑布旅游区、熊耳山、城隍庙、汤河温泉及民俗旅游、淇河漂流、洛河漂流欢乐谷、桃花谷景区、塔子山省级森林公园、樱桃沟、红二十五军军部等。目前该区域已经被纳入河南省伏牛山旅游开发的大格局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卢氏县城区域旅游中心城镇:双槐树(建议撤乡变镇,更名为九龙镇)和汤河。功能定位:三门峡市后花园;原始生态旅游区、漂流体验、溶洞(群)探险和温泉疗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第十六条旅游空间开发重点及发展思路在三门峡旅游产业“一核四区”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根据三门峡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各旅游区的发展潜能,充分考虑旅游市场培育和营销效果,统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形成具有不同层面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未来一段时期三门峡市旅游产业空间开发应按照点线面梯次推进方针,实施“点轴驱动、集群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两条旅游发展轴线,建设一个旅游特区,即“三二一重点产品布局”,为三门峡逐步发展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核心产品地域支撑。(一)打造三大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能够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并能够放大市场效应,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或集聚经济。根据三门峡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交通通达度、旅游中介机构、旅游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和旅游景区发展潜力预期等,考虑到三门峡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三门峡市今后要重点培育三个旅游产业集群,以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实力。这三个集群分别是三门峡市区旅游核心产业集群、函谷关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仰韶文化山水旅游产业集群。1、三门峡市区旅游核心产业集群三门峡市区是市域旅游交通枢纽、游客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是三门峡市城市旅游功能的主要载体和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的重要支撑。三门峡市区附近旅游资源独特,地域比较集中,可以采取集群式发展战略。首先,积极培育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旅游、天鹅湖生态旅游、温泉保健度假旅游和虢国博物馆文化旅游四大旅游产业增长极,形成产业集聚的生长点;其次,重点发展旅游服务机构和相关行业配套建设,全面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把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促销、旅游销售、旅游纪念品生产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具有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充分发挥三门峡市地方文化优势,把产业发展与地方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1)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存在问题: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挖掘与展示尚缺乏系统思路,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其资源特色、地位和发展前景,在认识上还不统一。以天井窑院民居建筑群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产品定位、包装、形象塑造和活动组织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以地方现有的政策支持、管理体制和人才队伍现状来看,远远满足不了“名牌”旅游产品的发展要求。发展思路:第一,应树立集群式发展观,即地方民居民俗文化的开发要结合游客现代需求,利用资源共享理念,以天井窑院民俗文化科学开发为产业增长极,有效组合温泉保健度假、天鹅湖生态旅游、虢国博物馆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形成以民俗文化旅游为灵魂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旅游发展动力和合力;第二,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开展中华文化寻迹游、农家休闲游;第三,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加强民俗风情特色项目建设,如民间艺术表演、精品地方戏、婚俗表演、秧歌锣鼓表演等。同时要发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第四,天井窑院旅游资源属于特色旅游资源,特别要加大对天井窑院的保护力度,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协调好当地居民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第五,天井窑院景区发展潜力巨大,要尽快完成对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科学规划,建议选择合适区域,通过修建、重建等措施,恢复天井窑院格局和建筑风格并形成规模,将其重点培育成三门峡市名牌旅游产品,使之成为河南省有影响的民俗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第六,旅游产品开发要高起点高要求,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联合宣传和促销。建议待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后,可以借助河南卫视“梨园春”节目的影响力,举办一次主题促销活动。近期开拓国内城市旅游市场,中远期重点开拓海外旅游市场。(2)天鹅湖现状与问题:作为三门峡鸟类湿地景观的天鹅湖是由于三门峡大坝拦洪蓄水而形成的季节性河流湿地,属于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黄河国家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是黄河上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东起三门峡黄河森林公园,西至陕州风景区三号码头,河面宽阔,生态环境良好,滩涂及水域饵料丰富,是候鸟迁徙停歇和越冬的天然场所,据林业部门测定,湿地范围内有白天鹅、白鹭、灰鹤、野鸭等46种鸟类,分属12目16科。目前,沿黄旅游专用公路已经建成,经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黄河白天鹅观赏区”正在建设与实施。作为三门峡市区核心旅游产业集群的增长极之一来培育,该景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第一,核心吸引物白天鹅及其生存环境具有季节性和脆弱性,导致旅游产品主题的确定有很大难度;第二,如何培育与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链条,是制约该景区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需要认真研究与解决;第三,如何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强力打造冬季“白天鹅观赏之旅”生态旅游产品,将不仅仅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还是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市场营销的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旅游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发思路: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生态旅游,使旅游开发与黄河治理相统一;使退耕还林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与园林造景开发旅游相结合;使生态旅游与城市公园建设相一致,以优美的滨湖风光为基础,以便捷的交通条件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以观览白天鹅及农业观光为重点,以花卉、园林造景及游乐为衬映,以两个旅游节日(春季“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冬季“三门峡白天鹅观赏节”)为载体,围绕“生态”做文章,进行园林造景美化,力求达到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集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参与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使其成为河南省著名的白天鹅观赏特色旅游区和以保护、观赏、研究、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白天鹅主题公园。(3)温泉保健度假区存在问题:温泉开发仍然处于散乱无序状态,温泉资源所在区域风貌堪忧,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另外,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仍然是今后工作不容忽视的方面;开发思路陈旧,实现建设符合国际温泉度假地需求的河南省名牌温泉保健休闲地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开发思路:鉴于地方政府已经委托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三门峡温泉保健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开发规划,本规划仅从总体思路上做以下补充说明:第一,建议采用产业集群开发思路,把温泉洗浴作为一种休闲文化,与天井窑院民俗文化开发有机结合,形成功能镶嵌配套的旅游产品体系。第二,结合三门峡城市规划,加强温泉所在地温塘村区域的环境整治和风貌建设,彻底改变这里建筑凌乱、环境卫生欠佳的状况。第三,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序利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切不可竭泽而鱼,把保护温泉水资源视为战略问题加以对待。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休闲度假旅游,使旅游开发与健身康体相结合,营造优美的园林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施,以便捷的交通条件为依托,使其发展成为三门峡市域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度假中心和河南省温泉度假的骨干地区。(4)虢国博物馆存在问题:虢国博物馆虽然有潜在的开发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周边环境差、资金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开发思路:本景区开发思路是以丰富的周文化为基础,以周代虢国墓地、车马坑群及有关出土文物为依托,以虢国兴衰史及重大历史故事为主题,力求使该景区集知识性、真实性、参与性于一体,注重效益,其目的是利用文物资源,借题发挥,制作旅游产品,使其形成“西有秦皇兵马俑,东有西周车马坑”的一级理念。同时要加强完善周围的园林环境建设。目前,景区开发建设已经成形,未来主要是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加强旅游促销及自身旅游形象建设。2、函谷关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该旅游产业集群将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为依托和产业增长极,并逐步与周边景区,如黄帝铸鼎原、鼎湖湾万亩芦苇荡等景区进行资源与产品整合,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完善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重视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形成集群内部联系紧密,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最终发展成为三门峡市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古文化产业集群区域和河南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典范。(1)函谷关古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即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和基础层面。在管理层面,缺乏管理创新机制,精通旅游管理的高级人才缺乏;在技术层面,旅游形象模糊,旅游市场营销缺乏明确的目标层次,同时,也面临同质旅游资源的竞争,如,从“关”的类型看:从古到今,比较著名的、以“关”命名的全国有多处景区,如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娘子关、雁门关、玉门关、阳关、嘉峪关、虎牢关、潼关、大散关、娄山关、武胜关、仙霞关、友谊关;从基础层面看,尽管主体景区和部分服务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但总体上与国际、国内接轨的高水准服务系统还没有形成,景区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发展思路:鉴于《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景观功能区修建性规划》已由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并于2004年3月通过专家评审,本规划只在以下方面做补充说明:第一,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资源独特,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而且已经有初步景区发展框架,具备带动更大范围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力和潜力。第二,函谷关旅游区未来发展在继续突出名关要塞和道家之源两大主题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拉大景区框架,实现与河南省黄河旅游带的有序对接。通过区域联合开发,联合促销,提高函谷关景区的旅游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并通过旅游产业要素重组,使其成为旅游产业增长极,并最终建设成为三门峡市王牌景区和河南省文化旅游的骨干景区之一。第三,坚持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思路,在加强管理和理念创新机制形成的基础上,积极引资和筹措资金,改善景区内外基础设施条件,使函谷关旅游产业增长极与其周围的黄帝铸鼎原和鼎湖湾处于相对紧密的功能组合和产业链条镶嵌体系之中,从而形成在旅游产品、地域、基础设施、服务条件、营销网络、形象理念等方面强有力的集群框架,培育远距离和多层面的旅游吸引物组团。(2)黄帝铸鼎原存在问题:由于偏离河南省客源腹地,同时,也因为“黄帝牌”寻根问祖文化旅游与河南省新郑和陕西省黄帝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同质性,所以,这里的旅游开发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发展思路:根据产业集群培育思路,从形成产业集群核心吸引物要素角度出发,今后应该把该景区作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要辐射功能块来开发。即以荆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及铸鼎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凭借丰富多彩、优势明显的黄帝文化,突出“鼎文化”、“黄帝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帝时代的国都所在地”,以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朝宗、拜祖为依托,营造神圣、庄严、雄伟、肃穆的环境氛围,力求展示黄帝辉煌灿烂的业绩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包括黄帝时代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深入开发中原“根文化”旅游资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提供一个朝拜“人文始祖”、纪念黄帝功绩的文化旅游区。(3)鼎湖湾存在问题:景区的区域认知程度低,游客仍以灵宝市域和三门峡市区为主;景区内部游览时间短;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景区主题还不鲜明等。开发思路:该景区是河南省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芦苇景观,为重要的湿地保护旅游项目。由于旅游资源独特,区域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再加上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价值较高。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应按照规划有序进行,重点强调以下几点:第一,为形成旅游产业集群优势,今后应作为函谷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整合促销策略,并突出其湿地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力求建设成河南省湿地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第二,考虑到本景区的对外影响力和深度开发,从旅游营销的观点出发,该景区的对外宣传应根据不同的辐射半径,采用分圈层宣传主题。具体讲就是,在三门峡市域,强调其“双休日休闲佳地”功能,把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和地方特色水产小吃开发放在首要地位;对河南省省内市场,突出和放大其湿地生态功能,打出“鼎湖湾黄河水泊芦苇荡”的品牌,增强其形象感召力;省外市场,应用景区的规范称谓“鼎湖湾风景区”,着力点应放在景区的文化底蕴和“湿地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的宣传上。第三,改善芦苇荡环境,适当布置旅游服务设施,并考虑对景区的其它入口位置确定做进一步研究。3、仰韶文化山水旅游产业集群该旅游产业集群依托仰韶文化最早发现地的主体文化背景,重点培育仰韶大峡谷风景区,使其成为东部旅游区的增长极,充分发挥区域增长极对周围景区如韶山风景区、仰韶村文化遗址、空相寺等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吸引旅游相关要素的聚集或扎堆,实现区域旅游集群式发展。由于东部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区域联合开发和营销前景预期较好,通过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营造旅游景区联合和相关要素的聚集环境,使旅游景区间信息通达度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关联度进一步加强,最终形成旅游区及相关要素间内在联系紧密,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互动局面。整个集群根植于地方特色的仰韶文化,集群发展要重视整个地方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形象。仰韶大峡谷旅游产业增长极渑池仰韶大峡谷紧邻黄河,且以峡谷多、风景美著称,堪称峡谷大观。存在问题:仰韶大峡谷景区冠以“大峡谷”之称谓,存在和省内太行大峡谷、豫西大峡谷、黛眉大峡谷同质资源竞争问题;主题形象不清晰是景区未来存在的第二个问题;该景区发展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旅游产品定位模糊,因为这里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边缘,但距离客源地渑池县城较远(50公里左右),交通距离因素以及其通达性因素决定了其产品导向必须向多日游方向发展。开发思路:鉴于渑池县已经委托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仰韶大峡谷详细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通过相应级别的专家评审,本规划只做以下补充说明:第一,仰韶大峡谷开发要高起点、高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峡谷气势。仰韶大峡谷自然景观优美,要注意处理好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协调,重点旅游区域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适度开发,避免过多水上游乐设施建设。仰韶大峡谷山水组合较好,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如神龟峡,根据其奇特的石头造型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给各个区域段分别起名,表达其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二,鉴于与省内同质旅游资源的竞争问题,今后在形象定位上重点应突出其邻近黄河小浪底水库以及有仰韶文化做底蕴的特殊优势,把峡谷自然景观开发和休闲度假、科普旅游结合起来,并引入先进的市场营销机制。韶山森林公园特色:韶山主峰秀出群山,登高远望,可观赏渑池古八景之一的“韶岭叠翠”。虎跳石、老君奕棋、石雷公塔林、观音峰、蛤蟆峰、鹰嘴峰、飞来石、仙人指路、五指峰、神龟探首、四佛崖、分金楼、月亮石、过风沟、老君塔等山峰或惟妙惟肖,或险峻无比,相互映衬,令人心旷神怡。主峰南坡尚有云门寺遗址、扳倒井、和尚塔等人文景观。存在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景区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发展思路:应按照河南省林业调查院编制完成的《韶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去开发和建设。从长远计,应把韶山发展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亮点。(3)仰韶村文化遗址主要问题:有历史底蕴的却难以形成规模,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差;大型文化遗址的旅游开发存在如何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开发的问题。开发思路:本景区的开发主要以科考访古为主题,其次是观光休闲。总体旅游氛围要求古朴、自然、原始、优美,以展示原始社会文化风貌为主体,以园林风景游乐为烘托。要对遗址环境进行美化,特别是遗址保护区外围,要以“花园式”环境烘托遗址,并适当增加一些参与性项目,使游人在寓教于乐中参与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三,为保护好遗址并有利于旅游开发,规划全部搬迁遗址区的居民;第四,完善县城到遗址的交通设施和形象景观设计,塑造遗址博大精深的文化旅游形象。(4)空相寺-安国寺存在问题:处于嵩山少林寺的影子区,现客源主要以宗教朝拜为主;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开发思路:景区开发以观光旅游和朝敬游为主。未来发展要拉大景区框架,要与熊耳山融为一体,并可以增加健身、武术等内容(如达摩功夫)。加大对景区环境建设,以烘托出佛教圣地的氛围。进一步密切少林、定林的内在联系,依托禅宗少林的影响,树立景区宗教圣地的旅游形象,可以作为三门峡市发展入境旅游的一个重要的引爆点,使其发展成为河南省宗教旅游一个新的亮点。(二)形成两条旅游发展轴线从旅游吸引物景观要素构成的角度看,三门峡市域客观存在两条旅游发展轴线,这就是北部的黄河三门峡/小浪底生态观光轴线和中部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文化旅游轴线。与省内外类似发展条件的地区相比,三门峡市域的上述这两条轴线在旅游开发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北部黄河沿岸水线由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的部分水域所覆盖,使得该水线成为黄河流域唯一的介于两大水利枢纽工程之间的黄河生态观光轴线。第二,中部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文化旅游轴线集中了三门峡市域的全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村文化遗址、虢国墓地、宝轮寺塔、北阳平遗址、鸿庆寺石窟、庙底沟遗址)和近80%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见《三门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三门峡市文物局,二00三年六月。见《三门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三门峡市文物局,二00三年六月。第三,该两条轴线位于河南省沿黄河文化长廊之上,河南省旅游发展脊柱的西端,是河南省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分。第四,该两条轴线是有机贯穿三门峡市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区,形成区域旅游有机整合,旅游网络互动发展的基础。1、三门峡/小浪底黄河生态观光轴线范围:该轴线包括黄河三门峡水库及其沿岸、黄河小浪底水库渑池县南村以西河段及其沿岸。特色:这里是三门峡最具魅力的水线旅游风光带,尤其是该区位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黄河大坝和黄河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黄河大坝两大水库的交合区域,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黄河生态观光旅游带。同时,该旅游带的开发也将促进河南省三门峡/小浪底水上旅游线的形成与发展。该旅游带主要由三门峡库区和黄河小浪底水库南村水域为主体,标志景观既有三门峡水库的“清水黄河、船行柳梢、天鹅戏水”,也有三门峡峡谷风光、黄河小浪底水上画廊和南村水域的万顷碧波。重点:这里重点在于建设沿水线的水陆两条旅游通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黄河风光特色观光水线。该轴线在旅游产品结构上突出黄河水线观光、大坝揽胜、滨湖度假、生态旅游和峡谷大观。(1)黄河水线观光景段渑池黄河阏流画廊黄河自渑池县陈村乡槐朳西村入境,至关家村东1.5黄河自渑池县陈村乡槐朳西村入境,至关家村东1.5千米处入新安县境。全程58.5千米,占渑池边界总长的三分之一。渑池县境内的这段黄河,多为峡谷,古称“阏流”(阏[è],阻塞、遏制之意)。详见《渑池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之“重点旅游资源简介”中的“黄河小浪底阏流画廊”部分。渑池县境内的黄河小浪底阏流风光,是黄河小浪底水库上最壮丽美好的风景河段。据地质学家考证,这个风景河段上渑池六郎寨一带,又是地质年代“三门湖”东岸冲决口,是最终形成黄河的关键地段。这是三门峡市域具有垄断性的地文景观之一。大黄河漂流:黄河三门峡位于三门峡市东14公里处,属华北台地西南隅和昆仑——秦岭地槽东延部分的结合部,基岩以紧密褶皱为主。由于受晚元古界地壳凹陷下沉和晋宁运动华北台地隆起的影响,造成浅海、滨海沉积岩断裂,加之黄河长年冲蚀,形成了三门峡峡谷。峡谷西起三门峡大坝,东至渑池县陈村乡槐扒村,长45公里,平均宽187米,绝对高差40—120米,河道落差26米。黄河三门峡峡谷绝壁对峙,层峦叠嶂,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恢弘壮丽。峡谷内峰回路转,步移景换,峻岭林立,危崖千仞,奇石险滩比比皆是,更有多处古代黄河漕运遗迹——古栈道悬于两岸峭壁之上,是大黄河漂流的黄金水路。该峡谷基本保存完好,其间开挖有3处煤矿和硫铁矿,但对整体景观影响不大。目前,在黄河山西岸已修建一条沿河三级公路。1996年,三门峡市利用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开发了“大黄河漂流”特色旅游项目,社会各界反响良好,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后期建设滞后。今后应根据黄河三门峡水库调控时间表,科学开发大黄河漂流项目,同时,继续发现峡谷两岸新的风景亮点,力争把该项目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影响黄河漂流热点。黄河游:黄河游位于黄河中游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总长120公里。在这里一年之中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黄河景观: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三门峡大坝蓄水发电,水流缓慢,泥沙沉淀,黄河形成了一望无际、碧泊荡漾的大湖泊,河水最宽处达2(2)三门峡大坝揽胜景段特色:目前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应该是山、水、大坝和历史遗迹。具体的说,大坝建成后库区景观转换明显,春秋两季库区水面碧波荡漾,尽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温柔;大坝泄洪时期则浊浪滔天、一泻千里,呈现出黄河奔腾咆哮、桀骜不驯的本色。两侧的山体蜿蜒起伏,有山中的险峻,又有土石的平缓。三门峡大坝的建成,开辟了治黄的先河,为世人而注目,成为中国建设水利大坝的先祖。总体而言,三门峡大坝风景区属风景名胜和人造景观相结合的一个景区,这里峡谷险峻、景色秀美,并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有大禹治水时疏通河道的“斧劈三门”形成的神门、鬼门、人门故名三门峡。同时还有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中流砥柱;还有研究古代黄河漕运遗迹的黄河古栈道;有张公岛、梳妆台、大禹公园等名胜古迹。还有黄河三门峡展览馆,中日友好果园、水晶宫等十几处景点。这些都是以雄伟的黄河三门峡大坝为依托,形成了一个宏伟的三门峡大坝风景区。开发思路:三门峡大坝是三门峡在国内外最具知名度的人文景观。今后的重点是以水利枢纽工程文化为核心,做好大坝及其外围区域的旅游景观建设。具体应以大坝为依托,重点表现和突出“中流砥柱”、黄河古栈道等标志景观,同时,要把大坝风景区作为三门峡城市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宣传和完善。(3)渑池县南村滨湖度假景段开发思路:此区规划的重点是吸引水上游客,突出生态旅游和休闲游乐度假旅游,尽量增加游人的参与性,同时要突出水上养殖和品尝旅游,要将南村镇建成黄河小浪底风景镇,结合大型码头建设,园林化、景观化,创建旅游名镇,发展边贸经济。(4)生态旅游景段(见市区核心旅游产业集群天鹅湖部分)。(5)峡谷大观景段(见仰韶文化山水旅游产业集群仰韶大峡谷部分)。2、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文化旅游轴线范围:旅游资源调查及补充考察表明,三门峡市域的文化旅游产品从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这一东西条状地带,横贯三门峡市域的渑池、义马、三门峡市区、陕县、灵宝,以仰韶村文化遗址、古秦赵会盟台、刘少奇旧居、鸿庆寺石窟、虢国博物馆、阳平西坡遗址、空相寺等为代表。特色:该带的资源特色主要有三。其一,集中体现了三门峡市域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其二,是黄河文化(或者中原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和发祥地;其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今贯通、门类齐全和雅俗共赏的特征。重点:以仰韶文化为标志,以虢国博物馆为精品工程,以空相寺为入境旅游的重点,继续抓好鸿庆寺石窟的保护性开发,以红色旅游为铺垫,使该旅游轴线成为三门峡主打的文化旅游线。仰韶村文化遗址(见仰韶文化山水旅游产业集群仰韶村文化遗址部分)。空相寺(见仰韶文化山水旅游产业集群空相寺部分)。虢国博物馆(见市区核心产业集群虢国博物馆部分)。(4)鸿庆寺石窟存在问题:本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文物和周围环境破坏严重。开发思路:鸿庆寺是汉唐古道上的一座重要寺院,其石窟为我国北魏时期小型石窟的杰出代表。目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方案已经省文物局批准,计划先进行抢救性保护,而后进行恢复重建。从旅游开发角度上讲,今后要加大对景区周围环境的改造,加强文物保护力度。为烘托石窟宏伟、博大精深的气势以及展示鸿庆寺石窟所处幽静美妙的环境,可以考虑开展风水旅游,让游客领悟到人地和谐的自然魅力。(5)义马生态煤城开发思路:景区开发主要以工业旅游和生态建设为主,对矿区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并在报废的陈村煤矿规划建设中国地下矿井博物馆,重点围绕煤炭科普进行相关旅游开发。把该区旅游开发作为义马旅游发展的引爆点,最终把义马发展成为具有区际影响力的工业旅游城市。(三)建设一个旅游特区——卢氏县原始生态旅游特区1、特殊性自然地理特征: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陕两省八县结合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东连洛宁、栾川,西与陕西省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南接西峡,北邻灵宝,地处伏牛山腹地。卢氏县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特征是“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有秦岭余脉分成的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系,崤山和熊耳山之间为洛河川——卢氏盆地,熊耳山和伏牛山之间为五里川——朱阳关盆地。境内大小山峰4037座。最高海拔玉皇尖2057.9米,最低海拔山河口475米,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堪称河南省西部屋脊。主要河流有洛河、淇河、灌河三大水系,2400多条河流涧溪。旅游资源基础:总体上讲,卢氏县旅游资源种类较为齐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兼备,山水景观特别突出。其山水资源主要体现在豫西大峡谷的山水形胜、玉皇山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九龙洞(群)区域的资源组合优越、熊耳山的自然、秀美、汤河温泉的垄断性魅力以及高河的大片原始次生林,还有方兴未艾的洛河和淇河漂流资源等。从旅游资源整体上突出体现了具有良好区域组合关系的自然旅游特色。旅游发展要求:鉴于卢氏县的资源特点,其国民经济发展将以自然生态旅游产业为重要依托,卢氏旅游特区功能定位为休闲度假旅游特区。位居河南省第一面积大县的特点,使该特殊自然旅游单元具有无形的重大号召力;另外,地处军事禁区的特点,使其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其有条件成为专门发展国内旅游的品牌景区。通过有序建设,完全有条件把该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原始生态自然旅游特色旅游区。值得强调的是,该自然旅游特区的发展也将提升三门峡文化山水生态城市的形象定位,使三门峡对外的旅游认知中有关自然旅游的形象更加具体和鲜活,是三门峡发展山水生态旅游产业的最有力补充,也是从区域总体上构筑三门峡自然旅游的必然举措,能够赢得更广泛的旅游产品关注。而且,该自然旅游特区也将丰富河南省旅游总体规划中关于“建立伏牛山旅游特区”的规划思路。2、指导思想以卢氏“三山、三河、两盆地”为骨架,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基础,以观光休闲、避暑养生为主题,以玉皇山开发为龙头,以豫西大峡谷景区开发为突破,以淇、灌河漂流、汤河温泉开发为热点,以九龙洞、熊耳山开发为烘托,以高河探险及西虎岭开发为后备,以文化景点开发为衬映,以发展国内旅游为目标,强力开发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科考探险游、保健养生游,积极拓宽引资渠道,构建各具特色,分工明确,具有互补效应的旅游地域网络系统。将卢氏县建设成为以旅游为产业特征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并最终成为中原闻名的原始生态旅游特区。3、发展思路本规划认为,卢氏县原始生态旅游特区是三门峡市域主打的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区,是三门峡市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专业化分工区,属于河南省伏牛山旅游开发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在保护基础上的科学开发。同时,将以原始天然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主体,以塑造三门峡自然旅游资源主体旅游板块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河南省重视伏牛山旅游开发的机遇,重新整合县域旅游产品,跳出卢氏谈卢氏旅游开发,以营造崭新的旅游发展空间,最终将该区域建设成为伏牛山旅游亮点区域。4、主要产品支撑(1)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本景区是河南省唯一的高大型森林景观,植被最佳。有河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山箭竹林以及众多的珍稀植物,有约8万余株的珍稀树种领春木,树龄约120年左右的南昌原始油松古树群,还有卢氏特有品种卢氏猕猴桃、卢氏大杜鹃及天麻、野生芍药等具有极高保护、科研、审美价值的野生植物种类。整个环境空气清新、群峰竞秀、林木苍翠。夏季气温凉爽,空气中富含负离子,是休闲游乐、度假疗养的绝佳场所。玉皇山在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提升为国家森林公园。主题定位:避暑度假休闲游,中小学生夏令营科普游。开发思路:本景区以玉皇山优美的自然生态为依托,以生态化、自然化、原始化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为特色,突出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小学生夏令营生态观光科考旅游。景区以玉皇尖为中心,以明朗河为纽带,以大块地原始森林区和落叶松基地、玉皇尖云雾等为主要景观要素,重点营造休闲度假环境,将该景区作为卢氏县旅游龙头进行开发。(2)豫西大峡谷景区:从长远来看,今后该景区的发展重点应该在以下方面:第一,进一步完善进入景区的道路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第二,提高核心服务区的环境品位,加强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第三,进一步加强导游员培训,并通过与专业部门的合作,对景区导游词从内容的科学性与表达的趣味性的结合上做细致的工作。(3)九龙洞(群)风景区:总体来讲,该景区建设要突出和建设“114工程”。即一个旅游品牌,一个旅游风景镇,四大旅游产品支撑,即形成以溶洞群探险游和平顶仙境为特色的风景区新的旅游品牌;以双槐树乡政府所在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把这里建设成集“食”、“住”、“购”为一体的景区中心服务基地,随着风景区的不断发展,规划建议将双槐树乡改名为九龙镇;建设以下四大旅游产品支撑,即以省级地质公园为背景的溶洞探险旅游产品、以九龙圣母优美传说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含宗教朝拜旅游产品)、以九龙湖为依托的湖光山色自然观光旅游产品、以鹿角沟村和杨树渠山顶仙境为主的休闲度假产品,其中,前三个为主打旅游产品,第四个为辅助或者补充旅游产品。第五章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建设规划第十七条旅游产品开发(一)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就资源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三门峡主要应建设与发展以下旅游产品系列:1、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仰韶村文化遗址、陕县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旅游、空相寺、黄帝铸鼎原等具有发展入境游潜力的产品群,处于旅游产品开发的最高层面。2、博物馆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虢国博物馆、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等具有体现区域文化品位功能的专门旅游产品组合,目前具有国家级影响力。随着旅游产品品级的不断提高,这里有望成为具有国际级影响的旅游产品。3、以自然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天鹅湖、仰韶大峡谷、鼎湖湾芦苇荡旅游区、豫西大峡谷、九龙洞(群)风景区、韶山风景区等具有区际影响力的产品群。通过规范经营和强力营销,有望提升为国家影响级。4、温泉疗养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温塘温泉度假区、卢氏汤河温泉疗养地等。通过规范经营和强力营销,有望提升为国家影响级。5、红色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刘少奇旧居、八路军渑池兵站、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等具有区际级影响的红色旅游产品。通过品位提升和强力营销,有望提升为国家影响级。6、工、农业观光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滨果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仰韶酒业集团、灵宝桐沟金矿等工业观光游和灵宝大王镇明清古枣园、灵宝寺河山高山果园,陕县店子乡回春河景区、菜园乡陕州桃王观光园、张村镇天井窑院等具有地方意义的农业旅游产品群。通过品位提升和强力营销,有望提升为区际影响级。7、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主要有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前者将成为三门峡最重要高山度假旅游目的地,后者将成为理想的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二)升级传统的文化、观光、度假等旅游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因旅游需求的变动和牵引,旅游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使游客大饱“眼”福的传统旅游产品,必须顺应旅游需求的变化,不断升级换代、推陈出新,否则就会逐渐丧失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针对三门峡市的实际情况,应进一步开发文化观光、生态观光休闲、都市旅游等系列旅游产品。(三)新型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合理的新兴旅游产品和替代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例如,漂流等有惊无险、游客体验型强、客源区域性强、启动资金少而见效快的新兴旅游产品;另外,三门峡市地处北秦岭,地质地貌突出,可以适度开发修学、教育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产品;还可以利用废弃的矿井开展工业旅游、参与性强的采摘农业旅游,也可适时开展红色旅游等替代性旅游产品。对于众多不同类型的新兴旅游产品都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发,此类旅游产品可以与传统的旅游产品结合起来,达到扬长避短的多赢效果。(四)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是无止境的,要根据旅游产品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的优胜劣汰,不断的改革旅游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得旅游产业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第十八条着力打造五张王牌(一)函谷关文化旅游王牌函古关文化旅游区要重点突出交通、军事、道家文化三大主题,实现三大文化有机融合。通过重点开发建设,最终将该旅游区建设成为河南省文化旅游重点产品、三门峡市王牌产品和灵宝文化旅游经济区。(二)仰韶大峡谷山水旅游王牌充分利用仰韶大峡谷位于沿黄旅游线上的区位优势,抓住中部崛起和中原崛起的机遇,突出山水揽胜的主题,最终将仰韶大峡谷打造成为全国山水旅游品牌和三门峡市王牌旅游产品。(三)天鹅湖湿地生态旅游王牌充分利用白天鹅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和位于沿黄旅游线上的交通区位优势,采取区域联合开发行动,紧紧围绕湿地生态旅游主题,合理布局旅游产业要素,延长产业链条,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最终将天鹅湖建设成为具有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旅游服务高档的冬季旅游热点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旅游区和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区。(四)黄河三门峡风景区特色旅游王牌该特色旅游王牌包括黄河游、大黄河漂流、三门峡大坝和黄河三门峡峡谷观光。景区建设以黄河大坝旅游为主题,深度挖掘大坝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中流砥柱精神内核,通过沿黄旅游线路联合开发,最终将景区建设成为沿黄旅游线上的热点旅游区。景区市场促销要抓住大坝新闻热点,通过宣传炒作,适度开展事件旅游。(五)天井窑院民俗旅游王牌景区建设要紧紧围绕天井窑院民俗文化和温泉保健度假主题,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打造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品牌。第十九条重点建设十大景区(一)虢国博物馆(二)豫西大峡谷(三)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四)空相寺-安国寺(五)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六)温泉保健度假区(七)黄帝铸鼎原(八)鼎湖湾(九)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十)韶山森林公园第六章城市旅游规划第二十条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三门峡市区:黄河明珠,天鹅之城。陕县县城:民居民俗荟萃、温泉疗养胜地。灵宝市区:金城果乡、道家之源。渑池县城:仰韶文化圣地。义马市区:鸿庆古寺、绿色煤城。卢氏县城:绿色之都、山水古城。第二十一条特色旅游三门峡市区:突出黄河、峡谷文化的大坝景区;突出生态特点的天鹅湖景区;突出虢国文化的虢国博物馆;具有园林特色、古城风貌的陕州风景区。陕县:具有豫西特色民俗民情和独特窑洞群建筑风格的天井窑院民俗村;集观光、旅游、洗浴、健身为一体的温泉保健度假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和其它自然景观为辅,融旅游、观光、度假、避暑、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生态观光区的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佛教圣地与风景名胜相结合的空相寺景区。灵宝市:突出雄关故道与道家文化特点的函谷关;突出万亩芦苇荡和湿地生态特色的鼎湖湾;丰富多彩、优势明显的黄帝文化,突出“鼎文化”的黄帝铸鼎原;突出石瀑布特色和突出自然风光特色的娘娘山;具有“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和“枣乡”之誉的灵宝特色产业旅游。渑池县: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仰韶文化圣地——仰韶村文化遗址;突出峡谷风光的仰韶大峡谷;突出战国文化的秦赵会盟台;突出红色旅游特色的渑池兵站;具有工业特色的仰韶酒文化。义马市:突出煤炭地质和煤炭工业特色的煤炭地质公园;体现石窟与佛教艺术的鸿庆寺。卢氏县:突出深山古城风貌的旅游特区。第二十二条游憩商业区三门峡市区: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需要,对已经形成的特色街区进行统一改造提升和积极引导,打造特色鲜明、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游憩商业区,以满足旅游者和本地市民旅游、休憩、购物、娱乐的需要。在虢国博物馆现有旅游购物中心的基础上,扩建为“三门峡市文化旅游购物中心”,使其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最大的融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地方土特产品、古玩、民间艺术等展览、表演、销售、交流为一体的批发、零售基地。突出湖滨广场核心商业区的地位,并与商业步行街、黄河路精品购物街、和平路商贸街有机融合,将其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引领消费趋势的综合性时尚商业街区,同时在该区域内要建立一个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超市),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与旅游有关的各项专业服务。针对目前三门峡市区晚间活动匮乏单一的实际情况,建议对四个重点街区进行升级改造:一是以陕州公园南街和黄河游码头为中心的陕州公园休闲度假街区,特色为茶馆、酒吧、烧烤、农家饭、水上鱼家饭等;二是取消六峰路青龙涧河两侧的露天烧烤大排挡,采取积极引导和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把六峰游园改造成为水上演艺啤酒广场,两岸的房屋和窑洞均改建为滨湖特色酒吧。三是将青龙涧河上阳路两侧游园和已见雏形的上阳苑连成一个整体,通过专业的灯光设计、布置,将其建成以观赏市区夜景为主题的休闲街区。四是目前豫州商场和饮食街档次太底、毫无特色,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对该商业区进行彻底改造,建设成为仿明清建筑风格的特色小吃美食广场,豫州商场拆迁另建。陕县:按照《三门峡温泉保健度假区总体规划》,在温塘村口山门至陇海铁路段建设较高档次的购物游乐街区,以迷你温泉沐浴、酒吧、茶馆、台球、特色小吃、土特产为主营项目。继续提升豫秦晋金三角商贸中心的档次和影响,力争建成黄河金三角地区最大的商品批发基地。灵宝市:对位于老城区的购物中心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在城区的适当地段,按照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建设特色小吃、特色购物等特色街。渑池县:在渑池兵站的附近地段,修建一些有豫西特色的砖瓦房,也可发展一些如旅游商品、购物等特色街,建一些接待服务设施,并可搞一些民间文艺表演,满足游客的综合需要。义马市:在生态公园附近,与市民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建设新城文化区。建议把一些高档宾馆、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建设,形成一个集游玩、娱乐、购物、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新城文化区。卢氏县:利用现有的卢氏药城建设山货一条街。辖区土特产品种类多、分布广、质地好,主要有核桃、黑木耳、猴头、板栗、猕猴桃、生漆以及天麻、柴胡、黄芩、连翘、丹参、五味子等中药材,为旅游购物创造了良好条件。卢氏黑木耳曾连续三次获国际金奖,各类珍稀食用菌均为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卢氏核桃又名“长寿果”,是全国核桃之乡,核桃仁出口海外为创汇产品。卢氏蜂蜜被誉为纯天然无毒蜂蜜,倍受外商青睐。卢氏还是全国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素有“天然药库”和“一步三药”之称。第二十三条环城游憩带三门峡市区:关山洪岩寺景区。关山洪岩寺景区,位于三门峡市区与三门峡大坝之间,是一处集山水风光与寺庙相结合的景区,可满足三门峡市民和游客休闲游憩的需要。未来景区发展要围绕观光、运动、休闲等主题,要加大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道路系统景观。陕县:回春河景区。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森林探险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九朵莲花山现代农业观光园。位于陕县张湾乡,主要是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景区,参与性较强的农业观光园。原店百鸟朝凤民居。系原店村兀氏宋族先世在明皇室供职时所建。后经清代翻修改建,遂成现在的座南向北四合院。占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大门外两侧墙壁、门楣装饰砖雕花卉和几何图案,迎门照壁用青砖雕砌百鸟朝凤,故称百鸟朝凤院。其砖雕艺术和木雕彩绘艺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建议与民风民俗相结合开发。环城游憩带要完善与周围景区的交通道路系统,美化周围景观,实现当地居民与城市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目的。灵宝市:龙湖窄口水库风景区,位于县城南22公里处,景区内群山环抱,林木葱郁,山水相映,风光旖旎。开发一些参与性娱乐项目,改善服务设施,开发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风景区。渑池县:韶山风景区。是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北部,主峰海拔1462米。景区森林特色突出,景区内景点很多,包括夫妻峰、虎跳石、大卧佛等许多自然景观,“韶峰叠翠”是渑池八景之一。吕祖山养生苑。吕祖山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因山上建有吕祖庙而名吕祖山。渑水从山脚下流过,山水相依,风景宜人。山上有两眼泉水,为天然优质矿泉水。建议优化服务设施,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集养生、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生休闲胜地。环城景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围绕个性主题开展观光、休闲、康体、学习等不同功能旅游活动。重点搞好交通道路建设,美化道路景观,最终将该景区建设成为融旅游、观光、度假、避暑、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城郊型休闲度假区。义马市:清风山景区。景区内山与水巧妙结合,有亚洲第一大单孔桥——许沟特大桥,有罕见独特的大树化石——石树沟,有风景秀丽的清风湖以及众多的山石景观和青风寺等等。建议完善其旅游功能,以双休日“观光娱乐”为主题,突出“城郊旅游”功能,使其成为义马市的一个旅游亮点。卢氏县:洛河漂流。景区开发要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和游乐项目(比如山歌对唱、打水仗等),完善服务设施,开发成为休闲娱乐场所。红石谷、樱桃沟风景区。距县城11公里,地貌系第三纪沉积而成,经年雨水冲刷,形成类丹霞地貌,红似火焰,又名火焰山。红石谷还因当地群众大规模种植樱桃树而闻名遐迩。该景区可结合地貌特点,开发成集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业生态游为一体的风景区。第七章区域旅游协作规划第二十四条区域协作总体目标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协调机构和协作机制的建立,制定共同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政策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以地域分工和区域利益的均衡为基础,统筹规划,淡化行政界限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最终建立一种垂直分工与水平合作相结合的区域经济联合体系,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形成一种企业主导型的既充分发挥竞争作用又兼顾公平的一体化区域旅游合作体系。第二十五条区域旅游协作原则第二十六条区域旅游协作战略思路第二十七条旅游城市协作体系建设第二十八条区域旅游协作的重点(一)巩固渭南、运城和三门峡的豫晋秦“黄河金三角”联合是拓展三门峡区域旅游协作领域的关键运城市位于山西南部,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运城古称河东,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为华夏文化的发源之一,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安邑、禹都蒲坂大多发生这一地区,养育了关羽、柳宗元、王勃、薛仁贵、司马光等历史文化名人。运城的旅游资源以历史名胜为主,兼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运城的主要旅游景点有: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庙、五老峰、普救寺、开元铁牛、永乐宫等处。位居陕西关中东部,史称“八省通衢”的渭南市,以其丰富、独特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瑰宝,为国内外旅客所青睐。主要景点有:大禹庙、风陵渡、龙门、司马迁墓、华山、黄土高原民俗村、慧照寺塔、京师仓遗址、良周遗址、蒙汉合文碑、明潼关城遗址、南寺唐塔、普照寺(元代建筑博物馆)、桥上桥、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少华山、十二连城、唐玄宗泰陵、甜水沟遗址、渭南鼓楼、毓秀桥、元君庙—泉护村遗址、蕴空禅院与悬棺等。三门峡则以三门峡大坝、天鹅湖、函谷关、太初宫、黄帝铸鼎原、仰韶村文化遗址、陕县天井窑院民居群、豫西大峡谷、仰韶大峡谷和温塘温泉度假等而著称。实现渭南、运城和三门峡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的区域旅游协作与联动开发,主要应把握三方面的合作尺度:第一,完善区域旅游协作组织与联席工作机制,形成有效统一的争取黄河金三角客源的市场营销方案;第二,确定互补型旅游产品清单,共同打造“神秘的黄河金三角”旅游品牌;第三,加强三者之间旅游线路融合与衔接。(二)扩大黄河金三角内涵,西联西安,东承洛阳,打造“华夏根、黄河魂”的区域旅游品牌旅游销售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涉及景点、餐饮、住宿、线路组合、交通工具、价格等要素。对长线旅游来讲,目前三门峡还不具备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条件,必须借助区域协作手段,联合西安、洛阳、渭南、运城共同打出黄河金三角“华夏根、黄河魂”的区域旅游品牌。第二十九条旅游营销及旅行社的协作旅游营销总体上包括政府营销和企业营销两部分。三门峡旅游营销的区域协作仍是这两大模式,但无论是政府营销还是企业营销都要从大的区域角度考虑,相互之间要协调一致。其中旅行社是旅游营销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