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申论模拟51_第1页
重庆申论模拟51_第2页
重庆申论模拟51_第3页
重庆申论模拟5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申论模拟51申论第1题、【背景材料】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于2014年7月11日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论坛发来贺信。他表示,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大气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有人曾说过:“开宝马车,喝污染水,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工业化、现代化。”请根据背景材料,围绕“环境·民生”这一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观点鲜明,结构完整;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背景材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1000~1200字。__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范文]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开宝马车,喝污染水,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现代化与工业化”,这句话传递了中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理念: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我们唯有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改善民生的角度重视环境保护,以保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方能赋予民众基本的发展能力。强调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在于环境保护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民生”一词始见《左传》,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孙中山先生则将之上升为“主义”,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环境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对人的影响在总体上来说具有同一性和无差别性。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无论老幼贫富,环境是人民群众基本生存状态的底线,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状态。环境保护得好,全体公民受益;环境遭到破坏,整个社会遭殃。然而,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和文明不断进步的高度,仅仅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还远远不够,更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充分尊重民众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知情权、监督权与参与权,使民众的独立性与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强调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是对当前环境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认识。在高消耗、重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虽然一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严重的环境污染却使人们为健康和未来忧心忡忡。“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公众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集中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认为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此外,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纠纷,也影响了社会稳定,破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可见,失去了环境保障,就丧失了生活和发展的稳定,而没有了稳定的生活和发展,幸福就沦为海市蜃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满怀许多新期盼。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推动环保问题的解决。环境就是财富。保护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对于这一问题,党和政府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在执政理念上,必须处理好治理污染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在发展思路上,必须处理好财富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在服务社会上,必须处理好维护权益与发展民生的关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质量需求。如此,才能奠定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才能为人民提供发展的能力。答案解析:第2题、【背景材料】2014年8月10日,“2014中国生态经济建设·狮子山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论坛以“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低碳经济发展、城镇区域生态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等理论议题进行研讨。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请结合对背景材料的理解与思考,以“生态经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观点鲜明,内容充实;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800~1000字。__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范文]三管齐下发展生态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是对环境的破坏也让人触目惊心。在经济不能止步、环境亟须治理的今天,生态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必须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加大宣传,转变观念,为生态经济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教育宣传机制。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营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把握好生态经济的核心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辩证观。坚持发挥政府、企业单位和广大公众多方联动的合力观。突出抓好生态产业,为生态经济提供强力支撑。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壮大环保特色工业。在新建、引进工业企业时要注重环保,要有规划地发展企业,杜绝占而不用、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发生。要大力发展产业循环经济,遵守“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在招商引资上,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建立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保证企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对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全力建设生态城镇,为生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城乡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要通过生态城镇建设有效地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增强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地扩大城镇建设规模,要根据镇域人口、经济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城镇建设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只有认清生态经济的本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才能真正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美丽中国!答案解析:第3题、【背景材料】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的背景下,生态建设也成为地方“两会”的关注热点。《法制晚报》对31个省份人大常委会报告进行了盘点,2014年,共有28个省份在立法规划中提及环保立法,内容包括水、大气、固废等专项污染防治。张德江同志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也表示,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环境管理过程控制,强化污染物排放行为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惩治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努力从根本上扭转环境质量恶化趋势。请结合对背景材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法治与环保”话题,以“出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观点明确,切合题意;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1000~1200字。__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范文]出路“小智治事,大智立法。”以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为开端,中国环境立法已然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保护环境特别是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自身法律规定不完善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其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削弱。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有必要贯彻和执行好以《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保法律,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走向法治化。推动环保法治化,需加大处罚力度。多年来,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数量不少,但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大气污染数据造假企业行政处罚最高罚款5万元,比不上企业一天的治污费;华北六省88家严重排污企业被罚款613万元,每家平均只有7万元左右,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污染容易治理难,只有规定最严格的处罚制度,使罚款远远超过治污的成本,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污染企业追究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才能使排污企业权衡利弊,有所忌惮,才能让企业树立“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的环保意识,真正履行企业的环保责任。推动环保法治化,要确保严格执法。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相关法律,污染企业的一些行为似乎可以找到借口,而有了环保法律,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不但会戕害法律尊严,更会造成恶劣的“示坏”效应。当前一些执法者收受贿赂,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违法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和党委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心态,时常对环保执法部门的工作进行干预,使其迫于压力不敢严格执法。在一些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问题背后,往往是腐败和监管的缺失。因此,应进一步规范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对于监管失职渎职的,应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使其依法行政,严格履行职责。同时,要加强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环境法制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对出现重特大污染事故或污染集中反弹等现象的,实行“一票否决”,促使各级政府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工作。推动环保法治化,要注重公众参与。正所谓“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环保法治化的顺利推动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具体来说,首先,要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为环保法律的实施奠定群众基础;其次,要进一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制度,借用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再次,要通过举办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意见,使公众了解、监督那些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