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表明西周时期()A.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 B.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C.国家组织形态发生改变 D.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实行分封制,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部族方国的国家组织形态,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借助宗法血缘关系稳固政治秩序,而非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不能得出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排除B项;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的方式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尚不能实现王权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C项。2.据《汉书》记述,西汉中后期地方家庭常以土地和资产分给亲戚、贫穷邻居、村民,还建立起对本地名山、神灵祭拜的控制权。国家对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据此可知,西汉中后期A.自耕小农数量减少 B.地方监察制度缺失C思想统一进程受阻 D.庄园经济基础动摇【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中后期,地方家族通过分土地、资产给邻居、村民和建立对本地神灵的祭拜控制权等,充分说明土地兼并日渐严重,家族影响力扩大,自耕农数量减少,A项正确;西汉武帝用刺史监察地方,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儒学独尊,排除C项;豪强势力发展是庄园经济形成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3.宋太祖赵匡胤下令,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大小都可应考,对偏远的考生提供路费报销,这样应考的考生数量大增,每科进士多达几百人。据此可知,宋朝的科举制()A.助推了革新的政治风气 B.实现了四民平等的思想C.导致官僚臃肿局面出现 D.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中国。宋朝采取措施,扩大了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范围和人数,有利于提升选官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通过科举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也推动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也即宋朝的科举制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D项正确;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的稳定。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排除A项;宋朝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但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仍然牢固存在,四民平等尚不能完全实现,排除B项;导致宋代官僚臃肿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机构设置重叠和恩荫之滥等,排除C项。故选D项。4.一部分人怀疑,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没有到过中国,是摭拾西域商人旧闻而作,因为对中国的万里长城视若无睹。也有辩护者称长城当时已甚颓败,并不雄伟,作者不加记载也属正常。据此推知A.西方文献没有长城轶事的介绍 B.中国衰落作者不愿称道长城C.西方人缺乏探索外部世界兴趣 D.《行纪》反映了中外交流事实【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有人对《马可·波罗行纪》所记录内容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但不管是马可·波罗记录的,还是西域商人记录的,都反映出中外之间是有交流的,故D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没有记录长城轶事,并不代表西方文献没有记录,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从《马可·波罗行纪》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外部世界有兴趣,排除C项。5.1810年《大清律例》首个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后,欧美人主要关注有关刑事法律规定。鸦片战争后,欧美人开始关注有关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欧美()A.插手中国司法审判 B.弱化了民族优越意识C.淡化在华政治目的 D.维护在华利益的功利性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和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鸦片战争前,在中国沿海地区,外国的水手、商人经常和中国人发生冲突,这段时间主要会发生涉及外国人的刑事案件,所以欧美人主要关注的是《大清律例》中有关刑事的规定。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不仅获得了在华领事裁判权,还获准在中国开办工厂、建立教堂传教,来华人士和中国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个时期欧美人开始关注《大清律例》中有关民事关系的规定。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态度带有明显的维护其在华利益的功利性色彩,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欧美人对《大清律例》的关注重点,未提及插手中国司法审判,排除A项;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评价掺杂明显的西方中心论、民族优越论,排除B项;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关注背后带有明显的为欧美商人、传教士服务,维护其在华利益的政治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6.1901年清政府宣布科举改制,突出“中国政治史事论”与“各国政治艺学策”等内容,乡试人数明显下降;1902年又恢复了经义等内容,情况稍有好转。这说明当时()A.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B.新式学堂普遍建立C.社会转型趋势明显 D.清末新政已经破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011902年中国。清政府改革科举制度和民众参加科举的热情下降,说明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政府和民众都意识到改革的必要,社会转型趋势明显,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政府和民众对科举的态度,仅凭此不能断定革命思想深入人心,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科举制度改革,不能反映新式学堂建立情况,排除B项;19011902年清末新政处于刚刚开始的时期,“已经破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7.1946年1月3日,《晋察冀日报》以“名歌剧《白毛女》上演”为题,刊登了《白毛女》演出消息,此后演出广告不断。当时“人民剧院”座无虚席,由赠票到向市民售票开放,《白毛女》迅速走红。据此可知A.文艺推动民众对共产党认同 B.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得解放C.文化市场决定文艺兴盛繁荣 D.解放区贯彻了“双百”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剧《白毛女》描述的八路军大春和喜儿勇斗恶霸地主黄世仁的情节,这一时期歌剧《白毛女》迅速走红,有利于提高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同,A正确;材料与土地改革无关,且此时尚未进行土改,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D排除。故选A。8.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由此深圳经济特区诞生。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场调节的管理体制探索 B.新时期宪法修改精神落实C.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提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80年(中国)。1979年至1980年正是我国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时期,材料反映中央同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实际上是党和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尝试市场调节管理体制的一种探索,A项正确;新时期修改宪法发生于1982年,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初才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9.在古希腊,大多数城邦禁止男子独身,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曾告诫雅典青年应该在30—35岁时成婚。公元前18年,古罗马通过了《朱里亚婚姻法》,规定25—60岁的男子必须结婚,违犯者将丧失自由继承遗产的权利。这些规定()A.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理念 B.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C.剥夺了公民的婚姻自由 D.维护了其民主制度的长远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禁止男子独身,意在要求公民组成家庭,履行家庭责任和为城邦培养新一代公民,强调公民对家庭和国家的义务,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理念,A项正确;材料提及古希腊罗马法律都禁止男子独身,重点是“禁止男子独身”的规定,而非法律的作用,排除B项;古希腊罗马禁止男子独身,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并不是剥夺了公民的婚姻自由,排除C项;古希腊民主政治走向衰落,古罗马确立了帝制,“长远发展”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A项。10.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挣脱与羁绊共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A.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C.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D.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依据材料“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挣脱与羁绊共存”可以看出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出现了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挣脱与羁绊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B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涉及女权主义,但是不能就此说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启蒙运动具有阶级局限性,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误解,而且并没有涉及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1.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宪章运动让英国社会产生对当时状况的普遍担忧,两次出任首相的狄斯累利提出:“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这表明英国()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工人运动促使政府职能转变C.自由主义理论受到挑战 D.探索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而掀起宪章运动,大大激发了工人的斗争热情,促使英国社会和英国政府意识到改善工人地位以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以调整劳资关系,改善工人生活,反映工人运动促使政府职能转变,B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及工人运动,还提及工人运动促使政府政策改变,“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A项;19世纪是自由主义理论盛行的时期,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12.美国长期以来都将经济制裁作为维护其利益和霸权的重要手段,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制裁方发起的经济制裁次数及其效果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断()A.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单极世界 B.美国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C.多极化趋势下国际竞争的加剧 D.美国经济制裁的数量持续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142002年(美国)。根据美国作为主要制裁方发起的经济制裁次数及其效果示意图,可知20世纪美国发起的经济制裁次数总体上增多,但成功率总体上下降,与美国国际地位相对衰落,欧洲、日本、中国等崛起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关,反映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项正确;冷战结束后,美国妄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排除A项;二战后的全球化浪潮中,美国一度是最大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主导者,近来美国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起经济制裁的数量较70年代减少了,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本卷共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至17世纪,葡萄牙、荷兰等地商人将中国茶叶带到欧洲。随后,俄国使团和官私商队纷纷到北京进行茶叶贸易,开辟出三条中俄贸易路线。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带有往来文票的,允许其边境贸易。后来,因边境形势恶化,互市一度中断。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恢复了互市贸易,使得茶商聚集于张家口、库伦、恰克图等地,“万里茶道”初步形成。此后中俄边境保持长期的稳定局势,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输俄华茶主要来自福建武夷山,由于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晋商垄断中俄茶叶贸易。材料二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期间,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万里茶道”是一条以运输交易茶叶为主、拥有明确线路走向的水陆混合交通线路,最初是为满足中国西北各民族、俄罗斯乃至欧洲对中国南方茶叶的需要而开拓的国际商道,实现了南北不同经济类型的互补和民生需求,促进了沿线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实现了中国南方与北方、俄罗斯乃至欧洲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的交流与文明互鉴。其沿线留下的古茶园、村镇、纪念性建筑、古道和相关工具、器具、文献以及与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相关联的茶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万里茶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客观存在。活跃在茶道上的各行为主体淬炼出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万里茶道”的存续期,正是中国从传统社会末期到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大变局时期,是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从彼此封闭走向全球化的起始期。——均摘编自黄柏权、平英志《以茶为媒:“万里茶道”的形成、特征与价值》(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里茶道”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里茶道”发展的价值。【答案】(1)原因:政治角度: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中俄两国政府的推动;清政府加强边疆治理的现实要求。经济角度:商品经济发展;商帮发挥重大作用;民间边境贸易往来的促进;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文化角度:茶文化的传播,中外文化交流;国际角度: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其他:茶叶作为商品自身的优势,西方世界对茶叶的青睐。(任答四点)
特点: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相适应;②受边境局势影响大;③政府规范管理;④依托国际条约或协定或国际法加强官方合作;⑤官方与民间互动助推;⑥分布范围广(空间广阔环境复杂)、中心突出;⑦多放射网状分布、运输路线多元(依托水陆混合交通线路运输);⑧以茶为媒多维一体(兼有经济、文化交流);⑨融入全球化;⑩存续时间长,活态存在延续至今;是复合型文化线路遗产。(任答四点)(2)价值:(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角度)①加强对西北地区的边疆治理;②具有协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价值。(经济和社会生活角度)①具有资源交换、互通有无的经济价值;②以茶为媒,从封闭走向全球化的历史价值;③振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角度)①利于综合开发利用茶源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丰富了文化遗产;②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具备不断传承、创新发展的突出文化价值;③传承开放包容、开阔进取的精神价值;④有利于复兴中华茶文化,以茶道融入世界;⑤其合作共享、文明互鉴的文化交流价值,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任答五点)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国际等角度分析。政治角度:据材料“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带有往来文票的,允许其边境贸易”“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恢复了互市贸易”得出中俄两国政府的推动;据材料“中俄边境保持长期的稳定局势”得出清政府加强边疆治理的现实要求;结合所学,清朝前期和中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为中俄贸易提供有利环境。经济角度:据材料“官私商队纷纷到北京进行茶叶贸易”得出民间边境贸易往来的促进;据材料“晋商垄断中俄茶叶贸易”得出商帮发挥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茶叶贸易是大宗;结合所学,中俄贸易路线受到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文化角度:据材料“葡萄牙、荷兰等地商人将中国茶叶带到欧洲”得出茶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西方对茶叶的需求;国际角度: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推动了包括茶叶贸易在内的国际贸易;结合所学,中俄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的影响。最后,茶叶作为商品自身的优势,西方世界对茶叶的青睐也是重要原因。特点:据材料“16至17世纪”可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相适应;据材料“因边境形势恶化,互市一度中断”得出受边境局势影响大;据材料“两国人民带有往来文票的,允许其边境贸易”得出政府规范管理;据材料“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得出依托国际条约或协定或国际法加强官方合作;据材料“俄国使团和官私商队纷纷到北京进行茶叶贸易”得出官方与民间互动助推;据材料“茶商聚集于张家口、库伦、恰克图等地”得出分布范围广、中心突出;据材料“开辟出三条中俄贸易路线”“水陆混合交通线路”得出多放射网状分布、运输路线多元;据材料“实现了中国南方与北方、俄罗斯乃至欧洲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的交流与文明互鉴”得出在茶叶贸易中也伴随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体现以茶为媒多维一体;据材料“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是世界从彼此封闭走向全球化的起始期”得出融入全球化;据材料“‘万里茶道’的存续期,正是中国从传统社会末期到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大变局时期”得出存续时间长,活态存在延续至今;据材料“沿线留下的古茶园、村镇、纪念性建筑、古道和相关工具、器具、文献以及与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相关联的茶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出是复合型文化线路遗产。【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经济和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角度分析。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角度:据材料“中俄边境保持长期的稳定局势”得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边疆治理;据材料“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得出具有协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价值。经济和社会生活角度:据材料“互市贸易”“互补和民生需求”得出具有资源交换、互通有无的经济价值;据材料“是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从彼此封闭走向全球化的起始期”得出以茶为媒,从封闭走向全球化的历史价值;据材料“晋商垄断中俄茶叶贸易”得出振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现实价值;据材料“促进了沿线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得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角度:据材料“输俄华茶主要来自福建武夷山”“文化线路遗产”,结合所学得出利于综合开发利用茶源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丰富了文化遗产;据材料“多维度的交流与文明互鉴”得出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具备不断传承、创新发展的突出文化价值,其合作共享、文明互鉴的文化交流价值,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据材料“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得出传承开放包容、开阔进取的精神价值;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复兴中华茶文化,以茶道融入世界。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建设布局图——选自陆大道主编《中国工业分布图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步伐,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工业建设布局图建立起关联,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价值正确,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布局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急需恢复,工业建设几乎需要从头开始,华南、西南地区仍有国民党残余势力。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东北地区由于靠近苏联方便接受援助且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在50年代的工业建设中,东北在工业上有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如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进行三线建设,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西北,重点发展深处内陆地区的工业,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沿海地区由于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了开放的门户,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布局为经济发展服务也逐渐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很大规模,同时为内陆地区提供支持。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布局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50年代至今(中国)。根据材料中新中国不同年代的工业建设布局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布局有典型的年代特征,这种年代特征可以从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并论述其成就和意义。可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布局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这一观点进行论述,分别指出50年代、60年代以及80年代后我国工业布局的背景以及成就、意义,进行论述,史料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最后,总结观点,完成表述。请考生在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积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82年全国各地艺术表演团体纷纷改革,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和“定额补贴、节余分成”的承包责任制,推行定额计酬的浮动工资制,1982年,河北省大厂评剧团大胆进行改革,坚持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共演出6000余场,观众达1000万人次。1984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艺术表演团体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地、县级。沈阳话剧团推出了《搭错车》等十几台大戏。其中《搭错车》连演1460场,足迹遍布全国22省200余座城市。全国艺术表演团体1980年演出540000万场,1985年上升到740000万场。1988年,国务院提出了“双轨制”,少数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水平的,或带有实验性的,或具有特殊的历史保留价值的,或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表演团体,由政府主办;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主办。——摘编自殷瑞航《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1)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突破口;上下互动,循序渐进,区别对待;进行分配制度、内部机制等改革,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2)意义:改革了旧有体制弊端,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呼应;创新了经营管理体制与艺术生产机制,促进大量优秀作品大量产生,增强了艺术表演团体活力;有利于发育文化市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负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点:据材料“1982年全国各地艺术表演团体纷纷改革”并结合所学得出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是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突破口;据材料“1982年,河北省大厂评剧团大胆进行改革,……1984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艺术表演团体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1988年,国务院提出了‘双轨制’”得出上下互动,循序渐进;据材料“少数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水平的,或带有实验性的,或具有特殊的历史保留价值的,或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表演团体,由政府主办;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主办”得出区别对待;据材料“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和‘定额补贴、节余分成’的承包责任制,推行定额计酬的浮动工资制”得出进行分配制度、内部机制等改革,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意义:据材料“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和‘定额补贴、节余分成’的承包责任制,推行定额计酬的浮动工资制”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了旧有体制弊端,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呼应;据材料“坚持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推出了《搭错车》等十几台大戏”得出创新了经营管理体制与艺术生产机制,促进大量优秀作品大量产生;据材料“全国艺术表演团体1980年演出540000万场,1985年上升到740000万场”得出增强了艺术表演团体活力,各类市场化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有利于发育文化市场;据材料“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主办”得出艺术表演团体对国家财政的依赖减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负担。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62年8月,苏联应古巴请求提供援助,并秘密向古巴运输导弹及设施。赫鲁晓夫称“我们确信美国决不会容忍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存在……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和核武器威胁我们,现在是让他们知道……遭受威胁是什么滋味了”。27日,美U2侦察机被苏联击落,美国军方要求进行报复轰炸,入侵古巴,战争一触即发。关键时刻,赫鲁晓夫多次致信肯尼迪,要求和他一道“解开战争之结,不使世界遭受核战争浩劫”。肯尼迪则回信表示愿意谈判,但苏联必须撤走全部武器,美国则有条件地保证不入侵古巴。同时采取风险较少的海上“隔离封锁”,苏联也没有硬闯“隔离”线,满载武器的苏联船只陆续停驶或改航,最后撤走所有武器。——摘编自李德福《古巴导弹危机纪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古巴导弹危机解决。【答案】(1)背景:受古巴政府的请求提供援助措施;美国军事威胁苏联;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2)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避免了美国对古巴的侵略,有利于维护古巴主权独立;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避免了美苏直接武装冲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美苏争霸的产物,带有大国强权色彩;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说明美苏争霸中,此时苏联处于弱势地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62年的古巴。背景:根据材料“1962年8月,苏联应古巴请求提供援助,并秘密向古巴运输导弹及设施”,可得出受古巴政府的请求提供援助措施;根据材料“我们确信美国决不会容忍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存在……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和核武器威胁我们,现在是让他们知道”,可得出美国军事威胁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62年的古巴。根据材料“肯尼迪则回信表示愿意谈判,但苏联必须撤走全部武器,美国则有条件地保证不入侵古巴”,可得出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避免了美国对古巴的侵略,有利于维护古巴主权独立;根据材料“关键时刻,赫鲁晓夫多次致信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