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目录TOC\o"1-2"\h\u21026[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形象;批判 11683一、鲁迅小说中女性的基本形象特征 217683(一)充满母性光辉的女性 223947(二)追求思想解放、让人同情的女性 38685二、封建文化桎梏下的女性悲剧形象 420051(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桎梏者——祥林嫂 413229(二)封建伦理纲常的摧残者——单四嫂子 532365(三)封建权威的挑战者——爱姑 615992(四)反抗封建婚姻的失败者——子君 611109三、女性悲剧的时代原因 729598(一)都是封建传统思想下的牺牲品 727489(二)缺乏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823166四、女性悲剧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929416(一)抨击封建礼教的毒害性 932155(二)鼓舞女性进行人权斗争并肯定自我价值 104638(三)对现代女性价值观念的影响 1125968五、总结 1327863参考文献 14[摘要]文章主要围绕四个女性角色——“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爱姑”展开分析。通过对鲁迅小说中四位女性的悲剧形象的分析后,发现造成女性悲剧的时代原因主要有:都是封建传统思想下的牺牲品和缺乏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等;最后指出鲁迅作品对于塑造女性悲剧形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如:抨击封建礼教的毒害性、鼓舞女性进行人权斗争并肯定自我价值以及对现代女性价值观念的影响,希望本论文对于理解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积极影响。[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形象;批判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极端的民主主义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来谴责封建制度的腐败和压迫。鲁迅的作品中,有不少女性形象鲜明而又突出。本文选择了鲁迅先生的四个代表,即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和子君,来剖析鲁迅对他的创作意向,进而进一步探究封建体制下的意识形态,并进一步阐明鲁迅所表达的妇女解放的意识[[][]汪卫东.鲁迅与20世纪中国民族国家话语[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2018(25):1-2.鲁迅的小说中,没有太多关于女性的描写,但从这一系列的女性人物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封建体制下的不觉悟、处境悲惨、精神麻痹的女人,既“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因此,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四个典型人物的形象都呈现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的自我思想救赎与女性解放之路令人动容[[][]郑家建,施灏.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2018:11-12.鲁迅日记中的妇女,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封建时代的农村妇女,像四嫂子、祥林嫂,她们往往贫穷、愚昧、无知;还有一种是像子君、艾姑这样的城市妇女,他们为了追求自由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托尔斯泰曾经说:“幸福的家庭大同小异,而不幸的家族则大相径庭”[[][]钱理群.鲁迅作品细读[M].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2017:120-121.一、鲁迅小说中女性的基本形象特征(一)充满母性光辉的女性鲁迅的作品雕刻了不少典型的妇女形象,如祥林嫂、王太平、阿长等。这些女性形象保守、激进、深情、友善。但是,不管鲁迅怎样描摹这种妇女形象,都是围绕着一个主旨——“母性的光辉”。母性也表现在了鲁迅小说的很多层面,包括伴随鲁迅童年的大母亲,睡觉呈大字形的纯朴和善的农村妇女等。她曾为迅哥买的《山海经》,即使多年以后,鲁迅依然视之为珍宝,字里行间,诉说着对母亲的爱。特别是在结局,鲁迅有“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请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一段感情真挚的话语,是她对母亲的爱最为真实的写照[[][]谭苏.鲁迅小说形象色彩修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5-6.在鲁迅看来,母亲是一个女人的本质,“女性的天性里有母性,有女儿性,却唯独没有妻性。”而妻性的产生是一种被迫的象征,是一种是母亲和女儿的结合。”鲁迅用锋利而温暖的笔触,捕捉到了当时中国最黑暗的一面,但也赞美了人性之美,印证了传统中的积极一面。(二)追求思想解放、让人同情的女性鲁迅认为,中国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是由封建伦理传统和道德观念所决定的。他指出,女性在民族中也有一种自卑的感觉。经过几千年的压迫和传承,奴役感已经成为中国女性的社会意识。就好像被虐待的媳妇变成婆婆后,继续虐待媳妇。例如,接受新教育或在学校学习的所谓“新社会未解放妇女”,在获得社会权利后仍然去压迫年轻女性,并且这种压迫更加深刻。任何形式的社会蜕变和改革都是艰难且漫长的,实现全民族的妇女解放也是如此。这种奴隶制的集体意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民族意识当中。鲁迅对女性自身弱点的剖析也是彻底的,因为即使解放了整个社会,也只会在男权社会中解放。一旦妇女观念的不觉醒,就必然会在新时代出现新的女奴,解放妇女,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解放思想的解放。从西学的“学以致用”,到辛亥革命的开始,清廷政权的颠覆,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从文化的传播到新社会的形成,最后再到民族观念社会问题的转变,中国女性社会现实问题就在如此的大背景下,被推向了历史舞台上。这就是说,在那个社会需要启发民智的年代,男人所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并非女人自己,而是隐藏在女人背后和男人利益相同的封建思想枷锁,从而实现了人类自立与解放的目的。代表性人物们站在思想启蒙的角度上,以揭示社会现实问题的新视角,刻画了一个充满同情心的妇女人物形象。他们都是时代的殉难品,是祥林嫂,苦难妈妈的艺术形象。通过时代的各种因素,可看到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深沉思索[[][]吴丽芳.“可怜”与“可敬”——论鲁迅的女性观[J].鄂州大学学报,2018(01):50-51+112.鲁迅对妇女先天缺陷的研究是彻底而清晰的。他认为,就是整个世界都解放了,也只是男权社会的解放。假如妇女的独立思想还不觉醒,新社会中将会出现大量新的女奴。女性的解放,是指思想的解放,更深意义上的女性时代的解放。从提倡“学夷”的西学运动,到颠覆清廷政权的辛亥革命开始,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这些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从掌握西方科技,到形成全新的世界社会制度,再到新文化启蒙运动,妇女解放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鲁迅从民族启蒙的角度,从揭露社会痼疾的角度,创造了一些感人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受害者,就像祥林嫂就是一个受苦的母亲形象。结合各种社会背景和时代元素,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他的杂文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也揭示了他的女性观念。二、封建文化桎梏下的女性悲剧形象(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桎梏者——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一个,也是最能体现女性命运的人物。她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女性。可以说,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乡村妇女的悲惨生活[[][]岳争艳.论新世纪女性写作对鲁迅“女性关怀”的呼应与传承[J].新文学评论,2017(04):63-68.从《祝福》中,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善良,勤劳,愚昧,以及对内心的麻木。祥林嫂勤劳又善良,前夫死后,她就跑到鲁镇打工,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个快乐的人生。她在鲁家做事,就是争先恐后,鲁家人对她也是宠爱有加。祥林嫂当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因为劳动成果让她觉得幸福。然而没过多久,婆婆又把她接了回去,嫁给了别人。祥林嫂本不想再嫁,却无力反抗,被打上了“不守节”的烙印,这就是她悲惨的一生[[][]鲁迅,杨宪益,戴乃迭.鲁迅小说选[J].外文出版社,2000:7-8.鲁老爷是封建专制的统治者,对待祥林嫂是非常残忍的。他不愿再看到她,老是要把她撵走。柳妈这个乡村女人,被神权蒙蔽了双眼,这也是造成祥林嫂“自闭”的一个主要原因。祥林嫂挨了一顿骂,她虽然勤劳又好,可“神圣”的东西,谁也不肯让她去碰。四婶终于说:“祥林嫂,你别管了!”这是对祥林嫂心灵和精神的摧残[[]鲁迅,汪东安,文学.鲁迅小说全集[J].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鲁迅,汪东安,文学.鲁迅小说全集[J].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5-6.回首祥林嫂的生活,她的丈夫英年早逝,她的儿子阿毛被一群野狗吃掉,她被人说成是“不守节”。她虽然勤快,也很和善,但在这个年代,这种素质并不能让人在意。祥林嫂也曾奋斗过,她倔强而又坚强,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她勇敢地逃了出来,独自谋生。她的儿子死了,她不会沉溺于此,只会偶尔地自责;当婆婆提出要再娶她的时候,她也曾奋力抵抗;为了“清白”,她可以到寺院里去捐款。然而,无论多么仁慈,多么强大的人,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被磨灭。《祝福》的开篇是“送灶”,末尾则是对“祝福”之夜的美好和欢乐。鲁迅用这样的嘲讽手段,使辛苦一生的祥林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死去。读了这篇报道,许多学生都认为,祥林嫂的死,或许是最好的解脱。而当一个时代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人们把死亡当成幸福,那么这个时代就没救了。鲁迅先生用冷静的笔触去描写,用艺术的方式去传达悲剧感,把吃人的社会呈现给我们。即使不在那个社会,我们还可以感觉到祥林嫂的深深的绝望[[]鲁迅.鲁迅杂文全集[M].九洲图书出版社,1995:20-21[]鲁迅.鲁迅杂文全集[M].九洲图书出版社,1995:20-21.(二)封建伦理纲常的摧残者——单四嫂子鲁迅的《明天》是鲁迅短篇小说《呐喊》中的首部描写妇女命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题目《明天》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苍凉而凄苦。明天,每当你说这个词的时候,它指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无论是作者还是主角,都想摆脱现实,逃向明天。为什么要逃?因为这个现实真的太苦了[[][]王子鑫.分析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44-45.《明天》是一部简短而又简洁的小说。四弟妹失去了老婆,靠着织布手艺和三岁大的孩子宝儿过日子。生存困难,而宝儿就成为了她惟一的希望。但是,宝儿去治病了。文章开头是山四的嫂子抱着宝二坐在床沿上,她觉得自己已经向神灵祈祷了,说不定可以让宝儿恢复健康,若是没有希望,她就会找到何小仙。由此可见,单四弟妹是多么的封建无知。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迷信,才让宝儿失去了人生,毁了他自己的前途[[][]陈宽宽.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中国文艺家,2018(06):14-16.小说中有一段温柔的描写。我想当时我在纺棉纱的时候,宝儿就在我旁边吃茴香豆。他盯着一只黑色的小眼睛想了一会,然后说:“妈妈!老爸卖馄饨,我长大了就去卖馄饨。等我卖了很多钱,再给你。”这一刻,单四嫂充满了希望和美好,但稍纵即逝的温暖并不代表什么,只会凸显悲伤。单四嫂的悲哀就是寂寞,她没有了老公,没有了孩子,就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更何况,她的寡居生活也不是那么安宁。书中有一些角色,像老拱、蓝皮阿五这样的光棍。对于单四嫂的悲惨遭遇,他们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是抱着一丝不怀好意。尽管小说里并未具体描写,但我们也能感受到单四嫂之后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孤独。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妈妈,应该过着母爱和孝顺的日子。不过,当时他们并没有“过分”的奢望,只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一条基本的生计。他们受时间的摧残,不懂得快乐,只要能活下去就行。然而,即使没有希望,命运也让单四嫂更加明白了什么是悲痛。正如《呐喊》序言中所言:“一切愚蠢弱小的公民,无论多么健康强壮,都只能充当无意义的宣传材料和看客,所以病死也不算不幸。”旁观者是一个冷漠的时代的缩影。鲁迅希望借此唤起人心的良心,解除社会的冷酷[[]魏孝庭.从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魏孝庭.从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6):103-107.(三)封建权威的挑战者——爱姑爱姑在鲁迅的长篇小说《离婚》中,是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都是乡下女人,但通常被归入城市妇女之列,爱姑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好,并没有乡下的女人那么不懂事,同时她也是鲁迅笔下最具反抗意味的乡村妇女[[][]姚维.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被观看的与被等候拯救的[J].散文百家,2018(08):43-44.从这本书的标题来看,它是一部有关离婚的小说。《离婚》的叙述手法也与其他作品截然不同。整本书都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逐个地理解故事的发展。爱姑是庄木三之女,而钱庄的掌柜是庄木三。作为家中独生女,从小被宠爱,所以性格豪放泼辣。在婚姻中,她老公和一个小寡妇发生了关系,她一点都不屈服,还咒骂她老公。公公和丈夫沆瀣一气,她也毫不畏惧。后来她老公要和她离婚,她努力争取,通过司法来争取。她寄希望于七大人能够为她主持公道。但七大人,却是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但是,他们所捍卫的仅仅是封建社会的“夫权”。最终,爱姑妈的愿望落空,她的抵抗完全失败[[][]陈宽宽.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中国文艺家,2018(06):107-108.爱姑在鲁迅的作品中,尽管她是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但她的本质却是一位封建妇女。她的老公背叛了她,她的岳父对她不公平。她所希望的是和平的家庭地位,她甚至会为之而战。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她的目标是荒谬的。在这个以夫为尊的年代,她的所有努力都是无用的。如今,尽管女性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但仍有一些女人,即便婚姻不美满,也不愿离去。也许我们能从鲁迅的作品中得到一些启示。(四)反抗封建婚姻的失败者——子君子君是鲁迅小说《伤逝》中的一个女性形象,这也是鲁迅仅有的一本爱情小说。“五四”时期受过良好教育的女青年子君与其他社会女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她谈到泰戈尔、雪莱、伊学尔;她用民主思想武装自己,积极向上;她敢于突破严格的封建礼教,追求自己的爱情。这些女性人物无论走到哪一步都是光芒四射的,但是这份好运也伴随着她的不幸[[][]钟加林.论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女性形象[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25):124-125.子君摆脱了封建的束缚,获得了自己的爱,与涓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结婚以后,子君却像是受到了封建妇女的影响,放弃了学习新的观念,只是一个死板的女人,甘愿做一个好妻子。但是,对涓生而言,这并非他所希望的妻子。子君和涓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她开始有一种自卑的感觉[12]。封建时代,男性对女性的优越感是导致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子君似乎在思想上有了进步,但还是没有摆脱受封建观念的约束。最终,涓生抛弃了子君,子君伤心欲绝,只好返回封建家族,过着没有爱的生活。看上去很有进取心的子君,终究还是走上了一条封建妇女之路。爱是一种抽象,而生活是一种现实。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对美好的东西的渴望之中,更不要说是一种抽象的爱了。子君的勇气和善良,在恋爱中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把自己也给弄丢了。鲁迅先生为子君的角色感到无尽的惋惜与痛楚,而在我们看来,子君的形象在许多女人身上都有体现[13]。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谈恋爱,但要有自己的感情,要有自己的独立。这就是当今许多妇女倡导的“独立”。别担心结婚后的独立性会使人感到生疏,相反会让人觉得有魅力。三、女性悲剧的时代原因(一)都是封建传统思想下的牺牲品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来严格的封建阶级是依赖于一系列的儒家思想来维护和巩固的。同时,封建家庭制度下的家庭文化剥夺了中国人的主观意识,只有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者掌握着普通民众的生死权力。大部分男性依然依附于传统文化,而女性依附于男性,社会阶层则赋予了女性“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严格的封建礼教要求女性遵循“贤妻良母”、“三从四德”的行为准则。所以,女性悲剧的根源在于落后腐朽的社会政治制度。鲁迅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腐败、黑暗、食人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女性都逃不过“被吃”的悲催命运。所以,鲁迅的作品中,没有一个女人是幸运的,在这个黑暗的社会大环境中,我们可以从鲁迅的作品中看出:勤劳能干、安分守己的祥林嫂只因为迫不得已的改嫁被背上了不守节的骂名,进而在所有人间接的驱使下,一步步自我封闭,最后,他在鲁镇年终大典的“祝福”声中,悄然离去;而单四嫂,一位没有孩子的寡妇,在失去老公和孩子的痛苦中,忍受着“节妇”的孤独和空虚,被迫“享受”着“人肉的筵宴”,只为在梦中见着死去的儿子。还有具有反抗意识,抗争到底的爱姑和具有新女性独立自由思想的子君,在那样的黑暗社会背景下,她们都抗争过,为自我争取过,但在整个黑魆魆的吃人社会里,她们同样难逃厄运。她们的不幸命运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习俗束缚和森严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必然结果。(二)缺乏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自提倡独立自由意识的五四启蒙运动以来,鲁迅就对妇女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在寻找解放妇女的方法。他对女性的“人”的意识的思考是包容而深刻的,他将女性视为“人的意识”和“女性的意识”来一起思考,其中最重要的是寻求女性的思想解放。在此基础上,他提倡广大女性要实现真正的个人独立,摆脱“社会制度”对她们的束缚,并且要实现经济独立,不断克服自身弱点和进行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独立的人格。但中国女性受到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文化的精神和思想束缚,让其只能固定在“贤妻良母”的位置和角色上,失去了自我,所有女性群体处于集体沉默的状态。更不用说精神意义上的自我和独立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人永远是顺从和忠诚者,也习惯了这样的角色定位。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使妇女们更愿意承担封建礼教和文化传统中所定义的社会角色。他们依赖一切,盲目地服从。为捍卫封建伦理作为“稳定的奴隶”,他们甚至不惜摧毁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以满足社会“行为准则”的需要。所以,透过单四嫂、祥林嫂、恋爱女郎、王太平等传统女性角色,我们能够发现鲁迅笔下的传统女性,不管顺从、挣扎或者抗拒,都没法逃脱被奴役的天命。这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无孔不入的封建势力和禁锢着女性身心的沉重的封建思想。所以,女性应该具有独特的自我意识,争取“人”的绝对权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否则,一切形式的抵抗都毫无意义。甚至就像《伤逝》中的王太平那样,她是在五四新思想影响下发展出来的新时期妇女,身上闪烁着明显的个人主义与独立自主的崭新时代精神。但是,王子君却将婚姻自主权的实现与个人的解放,但这个出发点在女性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的前提下,也是脆弱且站不住脚的,因此,子君同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毁灭,同样难逃大时代背景下的厄运。四、女性悲剧形象的意义和价值(一)抨击封建礼教的毒害性鲁迅笔下的一群女性形象描绘,一方面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又是对封建体制的服从。造成其生活悲剧的外部原因,是封建体制的阴暗,而她们本身又是愚昧无知、趋向命运的安排。例如,鲁迅的《祝福》里的祥林嫂,便是其中的典型。祥林嫂实际上是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农妇,她们大都是本分善良、勤劳朴实的。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出这样的品质,例如,祥林嫂的大丈夫去世后,她来到鲁家干活,虽然面色苍白,双颊却还泛着淡淡的红晕,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意外,只能又一次回到鲁家干活,整个人都有些心不在焉,动作也不灵活了。鲁四老爷也没把她放在眼里,也没让她参加祭祀。就连为了“赎罪”,也被鲁家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最终,祥林嫂被鲁家的人逐出了鲁家,最终,她在极度的矛盾和绝望中,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14]。鲁迅从祥林嫂和单四嫂嫂的经历中,揭示了四条封建制度:权,父权、族权、神权;对封建制度,鲁迅也无情地抨击祥林嫂、单四嫂嫂的无知。她们对自己的命运很有好感。但当她们在遭遇困境时,从来没有想到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只是不断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不幸经历,并认为自己和两个男人结婚是一种罪恶,阎罗王会在她死后,把她的切成两半,然后把自己们分给两个丈夫。转而依赖于“土地庙”这样的神权,不得不说是可悲的[15]。在鲁迅的小说“旧社会悲惨的职业女性”或“受教育妇女的抵抗”、反政府武装和妥协者,最终结果本身就是命运的悲剧,这一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他借此对女性遭受封建迫害、剥削和毒害的强烈批判。受封建礼教压迫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满身伤痕,正是鲁迅所描绘的中国妇女的悲哀。的确,女性是社会中的一员,她们总是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体制的压迫下,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身份而进行了反抗和斗争。“解放妇女”是很多先驱者所提倡的,而鲁迅则是其中的先驱,他用文学的方式对女性进行了新的探索。(二)鼓舞女性进行人权斗争并肯定自我价值鲁迅对女性命运和女性问题的思考是深刻、理性和多维度的。他鼓励女性争取人权,并突出了他们的自尊。把女性角色置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之中,是一种客观、现实的评价。同时,他对典型人物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其身心上的苦难。在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他始终将“立人”这一观念视为其文学创作的核心。当时,他果断地放弃了学医,从而拿笔从文。鲁迅对女性苦难的悲惨生活充满了同情,他一生都致力于维护妇女的权利与自由。但是,根据他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他明白,如果没有更大的原因和动机,那么,男权在旧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是不可能被撼动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鲁迅用犀利的笔触表现了许多女性的悲剧命运。无论是贪婪自私的女人,或单纯善良的妇女,或新妇女的觉醒与反抗,都将导致其悲惨的命运。鲁迅的很多文章和小说中都充斥着他对封建伦理的强烈批评。在其著作中,他指出,封建的统治体制以及时代的伦理观念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封建的腐败,落后的意识形态,以及父权的压制,让他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鲁迅在其《我之节烈观》一书中说:“古代社会,女子是男人的物品,被杀或食。”这个说法给妇女们造成了很多的不公平,指出了她们在旧政权下的悲惨处境。恩格斯还对女性在家庭、私有制以及国家起源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做了认真的剖析:“丈夫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力,而妻子则受到屈辱和奴役”。在这个社会历史背景下,妇女是社会压迫的对象,妇女的抗议与斗争一直非常激烈,她们总是受到关注。鲁迅是一位理性的救世主,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鲁迅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社会,反映了一个处于黑暗的社会中的女性。他没有以具体的艺术方式来描绘人类的创作过程,而是从性别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在女性的问题上,他写作的每个地方,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鲁迅笔下的所有人物形象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他们都生活在阴冷、阴暗的环境之中,没有一丝的例外。虽然祥林嫂,子君,刘和珍,还有其他几个人,都在苦苦支撑,但是,他们还是难逃一死。迅看来不能为女性找到一条光明的工作之路,但实际上,他通过社会的阴暗面,向女性表达了女性的重要意义,并在沉默中鼓励女性为争取人权而努力,同时也承认了自己的价值。在《关于妇女解放》一书中,鲁迅曾说:在中国女性真正解放以前,所有女性同男性一样,都应该携带思想武装,同社会的不公平和命运做抗争。女性也应该考虑自身的社会地位,用丰富的思想和理论来解放思想,为未来的奋斗做准备。鲁迅称赞了抗争运动与觉醒,它帮助女性和民众重新振作起来,对抗腐败的社会。同时,鲁迅也竭力表现女性的无助和苦难,并让我们了解到女性解放之路上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困境。只有当人类充分了解了这一点,他们才能在“无望的战斗”中获得自由。鲁迅在争取真正的自由时,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他不但倡导女性解放,还积极参加了女性解放运动,表达了她以实际行动来实现女性真正解放的愿望和决心。他强烈反对“寡妇主义”、“坚壁清野”等不切实际的思想,积极倡导大学生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鲁迅从女性解放的道德实践中,可以看出他为追求真理而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鲁迅的人格之所以如此之好,是值得后人效法和敬重的,他的所作所为也是后人所敬仰的。(三)对现代女性价值观念的影响鲁迅的大多数作品都把批判思考视为后人最珍贵的艺术。他的批判思想在他的多种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在他的生命中,他一直在寻找“治疗的关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在他的每一部著作中都运用了批判的思想,而批判的思考则是他的战争利器。总体而言,鲁迅的创作理念与犀利的批评手法,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源泉。同时,他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念。其体现在思想解放、经济独立和妇女解放要与社会解放结合的三个方面。1.思想上的解放《明天》里的单四嫂,《祝福》里的祥林嫂,《离婚》里的阿姑,三个女性角色,都清楚地表明,数千年来的封建传统,已经将妇女牢牢地钉在了“贤妻良母”的地位,使她们丧失了自我,永远都是一种单方面的顺从和奉献。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使女人们在封建的道德规范下,心甘情愿地接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男性的盲目依赖,甚至为了“做奴隶”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鲁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道德,揭露了封建道德传统对女性的强大压制。在这四个女人中,祥林嫂的命运最为凄凉,最为坚韧。不过,她也是最有女人味的人。她曾经有过两次婚姻,她对自己的丈夫“从一而终”。虽然祥林嫂已经结婚了两次,受到了歧视,但她并没有反对,反而想要以捐款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在祥林嫂的观念里,奴婢的伦理观念已成为衡量她们行为的尺度,使得她们丧失了对自己的思考和对封建伦理的追随。鲁迅以启发性的热情,力图唤醒女性,使其认识到自己处于非人的境地,从而使女性获得自由。这是鲁迅对妇女命运的理性把握,是五四启蒙的目标。同时,透过这种妇女形象,人们也能够发现鲁迅笔下的旧时代妇女,不管顺从、挣扎或者反抗,都逃避不了被奴役的命运。关键在于,无处不在的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一直束缚着女人的身体。所以,真正解放的女人,要有自己的生命意识,要有自己的思想。为了成为一个“人”而奋斗,否则这样的斗争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伤逝》中的子君是一位新一代的“五四”思潮的冲击。她具有鲜明的反叛和个人主义,却不能脱离封建夫权观念的桎梏,把婚姻自由看成是个人的自由,然而,如果不能在经济上取得独立,就很难真正脱离“男权”的统治。2.经济上的独立子君和祥林嫂、单四嫂这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女人是不一样的。她深受“五四”思潮的熏陶,属于新时期的妇女。她深爱的涓生,将打破传统习俗,男女平等的观念,灌输到子君身上,使她对自由、民主的渴望,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为了爱情、婚姻、幸福的人生,她毅然从封建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和涓生在一起。女性解放的新思想在她心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彩虹。她对人们的嘲笑、冷酷、无情的目光视而不见,她的言论和行动既是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否定与蔑视,又是对封建传统的封建婚姻体制的背叛,迈出了追求爱情与自由的第一步,象征着女性的自觉觉醒。回想起他们的爱情,虽然很短暂,但也有过一些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在子君的记忆里,这就像是一场美梦,一旦触碰到现实,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他们的感情再也比不上生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安全记心上》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第3单元第10课《绕月飞行-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条件判断和子程序的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
-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英语 Unit 1 Shcool life project教学设计 牛津译林版必修1
- 装修居间协议合同书
- 二零二五借款转让合同范例
- 1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二零二五学校门卫人员聘用合同
- 反担保合同模板正规范例二零二五年
- 中国鼓乐器演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1-氯丁烷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新课件
-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讲解
- 第二幼儿园-精准资助工作流程
- 一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个案护理
- 《三气周瑜》儿童故事绘本ppt课件(图文演讲)
- GB/T 38472-2023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 初中美术-《手工书设计》教学课件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客服英语》课程标准
- 如何进行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讲座
- 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