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前期的占卜由贞人(负责占卜的巫官)与商王共同完成,贞人负责向神灵询问吉凶祸福,王则是问卜后的发布者或决断者。商后期出现了大批没有记刻贞人名字的卜辞,甚至帝乙和帝辛还亲自担任贞人之职。这一变化说明()A.商人的认识水平提升 B.史官取代巫官的职能C.文字的载体发生变化 D.神权与王权逐渐合一2.孔子认为,真挚的血缘亲情是“仁之本”,人有了这种真情感并且依照这种情感推衍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反映了孔子重视()A.贵贱有序 B.人性本善 C.人伦道德 D.天人关系3.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诸侯助祭进献的黄金。汉文帝置酎金律,汉武帝进行修改并严格执行,自元鼎五年到征和二年,大多数列候因助祭的黄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被汉武帝以“酎金不如法”夺爵除国。汉武帝此举旨在()A.提高冶炼技术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完善宗法礼制 D.削弱地方诸侯实力4.如图是东汉画像石《祈雨图》拓本。画面上方刻三神人共拽一辆五轮车,车上一位天神头戴小冠,车后风伯双腿呈跪状,口吐云气,嘘气成风,下方四位雨师在为人间降雨。如图反映了东汉时期()A.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 B.多神崇拜的现象较为盛行C.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D.天人感应的思想广泛传播5.下表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一览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区域市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商业都市平均每商业都市
面积人口关陇市场9693156661849长安、姑臧4846573330924巴蜀市场8969484248040成都8969484248040关东市场89464931584084陶、洛阳、邯郸、蓟、淮阳、涿、温、荥阳、阳翟、平阳、积、扬、临淄688192429545楚越市场168240714461202宛、江陵、寿春、吴、陈、合肥、番禺2403442065886A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 B.南北方商业市场发展趋向平衡C.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 D.关东地区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6.《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 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 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7.唐代撰写的《唐律疏议》中规定:“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寸;制书,杖八十……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这些涉及文书档案的法律条文体现了唐朝()A.严刑峻法的社会治理方式 B.关注社会习俗对法律的影响C.文书制度走向规范和完善 D.重视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性8.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9.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A.私学开始兴起 B.科举制度的作用 C.官僚政治形成 D.商品经济的发展10.表格反映了()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租两授田数税授田数税402.04020302.0301.5202.0201.0102.0100.5A.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 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C.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 D.增加政府的算赋收入11.《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12.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A.宋朝二府三司制 B.元朝的行省制度 C.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14.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15.表地区统治者稳固边疆西藏顺治帝五世达赖赴北京,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台湾康熙帝施琅率清军进驻台湾,清延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东北康熙帝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东北边疆。新疆乾隆啼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统治。该表最适合用来说明,清朝前期()A.采用军事手段有效稳固边疆统治 B.奠定了国家疆域基础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D.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文化差异与消弭材料一考古学视野下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类别六国秦国①铜陶器物演变连续性战国中期发生断裂②墓葬等级序列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③城址等级序列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1)结合所学,推断导致类别①在秦国发生断裂的重大事件,说明②③差异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材料二秦朝建立后面临如何对待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问题,秦以吏、法、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由此,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在东方政策问题上,秦始皇想快速实现文化统一、刘邦则容忍不同区域文化存在,结果都不成功。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案登台了,这就是儒家学者提出的“德教”。因此,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西汉“在文化上结束战国”的历程。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工人工场主和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材料二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糙米价格(每石)棉布价格(每匹)踹匠工资(每匹)1665年约400文约30文11文1724年约1000文30—35文约11文18世纪末约1500文100—200文约14文(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瑞匠约2万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苏杭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指出当地出现的新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统计表中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历代王朝或政权,尽管没有一个以“中国”为国号,但却以“中国”(华夏)王朝和非“中国”王朝进行区分。最迟在西周时期,周王所在的“王畿”被称为“中国”,并形成了以周王为核心的“大一统”政治思想体系,主导着中华大地的历史走向,是实现“天下大同”这一最高理想境界的途径。春秋战国时期,有“中国”身份是诸侯争霸的有利条件,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中华”替代“中国”成为诸多政权博弈的旗帜,宋辽金时期“中国”再次成为各政权博弈的政治借口;建立北魏的鲜卑人、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将自己的王朝谱系写入黄帝谱系之中,都是为成为中华大地的“正统”王朝这一政治目的服务的。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远非“汉化”一词所能概括,也是“中国”认同得以形成的原因,多民族国家中国也因为中华大地上众多政权持续认同“中国”的存在而得以形成和发展。——摘编自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个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高二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前期的占卜由贞人(负责占卜的巫官)与商王共同完成,贞人负责向神灵询问吉凶祸福,王则是问卜后的发布者或决断者。商后期出现了大批没有记刻贞人名字的卜辞,甚至帝乙和帝辛还亲自担任贞人之职。这一变化说明()A.商人的认识水平提升 B.史官取代巫官的职能C.文字的载体发生变化 D.神权与王权逐渐合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在商朝前期,贞人与商王共同完成占卜,贞人负责询问神灵,商王是决断者,这表明神权与王权是相互配合的。而到了商朝后期,出现大批没有贞人名字的卜辞,甚至商王自己担任贞人之职,这意味着商王将神权更多地集中到自己手中,神权与王权逐渐合一,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商人认识水平的提升,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史官以及史官取代巫官职能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占卜过程中贞人角色和商王角色的变化,与文字载体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认为,真挚的血缘亲情是“仁之本”,人有了这种真情感并且依照这种情感推衍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反映了孔子重视()A.贵贱有序 B.人性本善 C.人伦道德 D.天人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人伦是人类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道德强调在社会中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重视孝悌、仁爱,认为孝悌是善良和正义的源泉,这是孔子重视道德伦理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伦道德,未体现等级差别,排除A项;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材料未探讨人的本性,仅是在强调人和社会的关系,排除B项;天人关系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诸侯助祭进献的黄金。汉文帝置酎金律,汉武帝进行修改并严格执行,自元鼎五年到征和二年,大多数列候因助祭的黄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被汉武帝以“酎金不如法”夺爵除国。汉武帝此举旨在()A.提高冶炼技术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完善宗法礼制 D.削弱地方诸侯实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夺爵除国”可知,结合所学可知是汉武帝针对西汉的地方官制郡国并行制出现的地方割据,采取的“酎金夺爵”削弱地方诸侯实力的措施,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措施,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统治者的赋税措施或者是经济改革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酎金夺爵”的措施没有这样的作用,排除B项;宗法礼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瓦解了,排除C项。故选D项。4.如图是东汉画像石《祈雨图》拓本。画面上方刻三神人共拽一辆五轮车,车上一位天神头戴小冠,车后风伯双腿呈跪状,口吐云气,嘘气成风,下方四位雨师在为人间降雨。如图反映了东汉时期()A.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 B.多神崇拜的现象较为盛行C.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D.天人感应的思想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画面上方刻三神人共拽一辆五轮车,车上一位天神头戴小冠,车后风伯双腿呈跪状,口吐云气,嘘气成风,下方四位雨师在为人间降雨。”可得出画面中雨神正在为人间降雨,说明这与人间与农耕经济有关,体现出古代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A项正确;材料中的神是同一类神,并不属于多神崇拜,从材料中也不能得出盛行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间的信仰,并不能代表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天人感应强调的是人间与上天的统一,上天会对人间的行为进行奖惩,这与材料中的主旨不符,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该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一览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区域市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商业都市平均每商业都市
面积人口关陇市场9693156661849长安、姑臧4846573330924巴蜀市场8969484248040成都8969484248040关东市场89464931584084陶、洛阳、邯郸、蓟、淮阳、涿、温、荥阳、阳翟、平阳、积、扬、临淄688192429545楚越市场168240714461202宛、江陵、寿春、吴、陈、合肥、番禺2403442065886A.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 B.南北方商业市场发展趋向平衡C.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 D.关东地区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关陇市场和关东面积和人口较多,且性对应的平均每商业都市较小的面积有更多的人口,说明人口的密度较多,原因是此时北方经济较发达,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C项正确;材料未对城市发展进行时间线的梳理,不能得出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方商业城市和人口都较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政策内容的论述,且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不符合和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6.《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 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 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司马光通过《史记》构建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并且得到了十六国政权的普遍认可,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道统的认同,其源于它们对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的重视,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自觉捍卫华夏道统”属于少数民族政权认同政治统绪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史记》记载史事的真实性价值,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唐代撰写的《唐律疏议》中规定:“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寸;制书,杖八十……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这些涉及文书档案的法律条文体现了唐朝()A.严刑峻法的社会治理方式 B.关注社会习俗对法律的影响C.文书制度走向规范和完善 D.重视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干中关于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及漏泄应密之事的法律条文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唐朝对于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视,旨在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性,D项正确;这些条文主要强调的是对文书档案相关行为的规范和对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不能直接体现严刑峻法的社会治理方式,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社会习俗对法律的影响,排除B项;虽然涉及文书制度,但重点在于信息安全,而非单纯强调文书制度走向规范和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隋朝(中国)。根据材料“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可知,与西汉京畿区相比较,隋朝的京畿区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部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人口大量增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亟需通过南粮北运等形式来缓解关中地区的经济压力,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隋京畿区的东移,与制度变革无关,排除A项;京畿区的东移,与拓宽财政收入来源无关,排除B项;隋朝京畿区的变动目的是缓解经济压力,而民族融合是东移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9.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A.私学开始兴起 B.科举制度作用 C.官僚政治形成 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和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B项正确。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排除A项;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开始形成,秦朝正式确立,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教育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表格反映了()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租两授田数税授田数税402.0402.0302.0301.5202.0201.0102.0100.5A.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 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C.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 D.增加政府的算赋收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数据可知,两税法相比于租庸调制,授田数少的农户赋税较轻,这与两税法根据土地的多少确定赋税额度有关,有利于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不能得出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排除B项;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算赋是汉代政府对成年人征收的一种人头税,排除D项。故选A项。11.《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经营活动相对自由,B正确;A是在安史之乱后,排除;材料无关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D排除。故选B。12.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程颐认为读史书需要看见圣贤所留下的治乱的关键,贤人君子出仕或隐退的时机,就是格物;朱熹认为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读史之前要先将四书读透彻。综上可看出,两人都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史料搜集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读历史要用儒家思想去权衡,没有体现探究万物获得历史真相,排除C项;心学理念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A.宋朝二府三司制 B.元朝的行省制度 C.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项中中国古代被异族征服的时期主要是元朝和清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加强中央集权的是行省制度,B项正确;宋朝不是异族建立的,排除A项;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排除C项;清朝的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没有实际权力,不能统领地方政事,排除D项。故选B项。14.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15.表地区统治者稳固边疆西藏顺治帝五世达赖赴北京,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台湾康熙帝施琅率清军进驻台湾,清延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东北康熙帝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东北边疆。新疆乾隆啼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统治。该表最适合用来说明,清朝前期()A.采用军事手段有效稳固边疆统治 B.奠定了国家疆域的基础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D.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达赖喇嘛”,“清延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签订《尼布楚条约》”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前期通过册封,军事打击,设置机构等措施,稳固了边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不仅仅有军事手段,还有其他的手段,排除A项;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边疆治理措施,未涉及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文化的差异与消弭材料一考古学视野下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类别六国秦国①铜陶器物演变连续性战国中期发生断裂②墓葬等级序列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③城址等级序列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1)结合所学,推断导致类别①在秦国发生断裂的重大事件,说明②③差异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材料二秦朝建立后面临如何对待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问题,秦以吏、法、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由此,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在东方政策问题上,秦始皇想快速实现文化统一、刘邦则容忍不同区域文化存在,结果都不成功。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案登台了,这就是儒家学者提出的“德教”。因此,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西汉“在文化上结束战国”的历程。【答案】(1)商鞅变法。墓葬等级和城址等级序列逐级递减等现象,反映出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贵族等级秩序遗存仍较为明显;墓葬等级和城址等级序列两极分化等现象,则反映出秦国贵族权力被极大压制,国君权力较大,呈现出君主高度集权的特点。(2)汉承秦制,力图维护国家统一。汉初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在地方采取郡国并行制,造成诸侯王势力过大等问题,未能消弭区域文化的差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为区域文化的整合提供了政治基础;汉武帝改革币制等经济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增强,为区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经济基础;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通过上述举措,西汉最终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战国时期的中国。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在商鞅变法期间,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这些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使得铜陶器物等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断裂,因此该事件为商鞅变法。历史信息:由材料一中“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可知,六国墓葬等级和城址等级序列逐级递减,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贵族等级秩序遗存仍较为明显;由“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可知,秦国墓葬等级和城址等级序列两极分化,贵族权力被极大压制,国君权力较大,呈现出君主高度集权的特点。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汉朝时期的中国。过程:此处的文化应该做广义理解,由材料二中“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刘邦则容忍不同区域文化存在”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政治上,汉承秦制,力图维护国家统一;在地方采取郡国并行制,造成诸侯王势力过大等问题;思想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但最终未能消弭区域文化的差异。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改革币制,为区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经济基础;文化上,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西汉最终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工人工场主和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材料二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糙米价格(每石)棉布价格(每匹)踹匠工资(每匹)1665年约400文约30文11文1724年约1000文30—35文约11文18世纪末约1500文100—200文约14文(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瑞匠约2万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苏杭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指出当地出现的新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统计表中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答案】(1)特点: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新现象:私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根源: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2)变化趋势: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糙米和棉布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踹匠工资增长幅度却很小。评析:原因:统一稳定的政局,休养生息的政策,封建经济的繁荣,高产作物的推广,政府赋税改革及耕地面积的扩大,使人口急剧膨胀,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踹匠竞争压力增大,从而影响了踹匠的工资。人口增长产生的资源压力,市场流通中货币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致使糙米、棉布价格涨幅明显。影响:材料现象给广大民众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造成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积累,导致清前中期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统治危机初显。【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的信息可知,自耕农和地主的占比是24%,而佃农的占比是36%,两者比重之和是60%,由此可知,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而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知,工场工人的比重是30%,工场主和商人的比重是102%,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第二小问新现象,根据材料一“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可知,工场工人的比重是30%,其比重可与佃农的占比接近,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第三小问根源,根据材料一“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中的信息“约400文、约1500文”、“11文、约14文”可分析出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糙米和棉布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踹匠工资增长幅度却很小。其二小问评析,可以从原因与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清朝政治方面进行分析,统一稳定的政局,休养生息的政策是其成因之一,再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封建经济的繁荣,高产作物的推广,政府赋税改革及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其成因之一,再综合以上可知,统一稳定的政局,休养生息的政策,封建经济的繁荣,高产作物的推广,政府赋税改革及耕地面积的扩大,使人口急剧膨胀,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踹匠竞争压力增大,从而影响了踹匠的工资;根据材料二“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瑞匠约2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产生的资源压力,市场流通中货币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致使糙米、棉布价格涨幅明显。从影响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二“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瑞匠约2万人”以及“18世纪末”“糙米价格(每石):约1500文”“棉布价格(每匹):100—200文”与“踹匠工资(每匹):约14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给广大民众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造成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积累,导致清前中期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统治危机初显。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历代王朝或政权,尽管没有一个以“中国”为国号,但却以“中国”(华夏)王朝和非“中国”王朝进行区分。最迟在西周时期,周王所在的“王畿”被称为“中国”,并形成了以周王为核心的“大一统”政治思想体系,主导着中华大地的历史走向,是实现“天下大同”这一最高理想境界的途径。春秋战国时期,有“中国”身份是诸侯争霸的有利条件,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中华”替代“中国”成为诸多政权博弈的旗帜,宋辽金时期“中国”再次成为各政权博弈的政治借口;建立北魏的鲜卑人、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将自己的王朝谱系写入黄帝谱系之中,都是为成为中华大地的“正统”王朝这一政治目的服务的。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远非“汉化”一词所能概括,也是“中国”认同得以形成的原因,多民族国家中国也因为中华大地上众多政权持续认同“中国”的存在而得以形成和发展。——摘编自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个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联营协议范本
- 设计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临时设施租赁合同协议书3篇
- 简易装修协议范本
- 渣土合作协议书模板范本版
- 家具合作协议书版
- 正规企业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委托代理采购协议书3篇
- 承包彻围墙合同模板
- 充电桩转让出租合同模板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中班散文诗《冬天是什么?》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
- 《法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 脊柱外科护理创意
- 7 大雁归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烟草县局内管培训课件
- 2022农房设计和建设技术导则
- 发豆芽实验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