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 副本_第1页
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 副本_第2页
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 副本_第3页
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 副本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2×30=60分)1.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B.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C.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D.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2.先秦的传世文献《国语》记载:“昔伊、洛(黄河支流的古称)竭,而夏亡。”而殷墟甲骨卜辞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尚书》中均将夏朝称为“西邑”。汉代亦有文献称禹为“西夷人”。下列相关认识中,最为合理的是()A.夏朝的灭亡源于气候变化B.战国竹简文书更真实可靠C.商汤的功绩被后人所夸大D.夏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突出3.西周时期,诸侯分封的低级贵族也可领有世袭的封地,并可以自行在封地上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到战国中后期,被秦、赵等国君主授予爵位的新贵族,名义上也有封地,但一般只被授予“衣食租税”的征税权,不再被授予封地的行政权。这一转变()A.反映了国君集权的趋势B.导致选官方式发生变革C.是政治权力下移的体现D.完善了贵族的等级秩序4.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5.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秦朝时期的度量衡标准器,除陕西等秦国故地外,在山东邹城、江苏盱眙等六国故地都有所发现,基本上涵盖了秦朝当时所有的疆土。这可用于印证秦朝()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C.“海内为一,功齐三代”D.“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6.东汉时期,朝廷在举行各种仪式时,如皇帝即位、祭祀天地、宴享群臣等,都会参照《周礼》的记载来制定礼仪程序.郑玄、马融等官员对《周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疏,使得《周礼》成为礼学的重要经典。这说明,东汉朝廷()A.顺应豪强崛起的政治需要B.发挥儒学治国安邦的功能C.遵奉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D.践行法家相生相胜的理念7.西汉的御史大夫地位低于丞相,但他的实际任务并不是在丞相领导下协助处理行政杂务,而是责在监察.御史大夫单独开府办公,与皇权的关系较丞相更密切.西汉的诏书往往是御史大夫起草并下发丞相,再由丞相下达地方,重大案件也往往由御史大夫出面组织处理。这从根本上反映西汉()A.御史大夫成为实际上的百官之首B.统治阶级运用权力制约加强皇权C.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体系D.丞相势力膨胀严重干扰政令实施8.据学者统计,某历史词典收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有580人,其中山东临沂有345人,占比高达59.5%,如诸葛玄、诸葛亮、王导、王羲之、王献之、颜之推等。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北方地区长期安定B.世家大族文化传承C.社会经济持续高涨D.选官重视唯才是举9.西晋时匈奴人刘渊想做中原的帝王,便打着“尊汉”旗号自称汉王;北朝法制参考汉制,大力兴办儒学,祭祀华夏圣人;这一时期黄帝也从华夏祖先被推广为北朝各族共同祖先.这些现象()A.表明了各个政权间差异消弭B.推动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C.体现了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10.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时,扬州六合县有菜农张老,自称“灌园之业,亦可衣食”,完全依靠种菜买菜生活。楚州淮阴农户的东邻“拓腴田数百亩,……至期,果以腴田获利甚博”。这说明当时()A.农业商品化规模化有所发展B.传统农业生产走向衰落C.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了发展D.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11.从汉末直至两晋,原本地位崇高的太学博士、助教等学官地位一落千丈,被视为闲职,成为名士不耻为之的“浊官”,以至于“多使微人教授”,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选拔制度发生变异C.文化教育水平的倒退D.军阀混战政局不稳12.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下令官告院(掌官吏委任状的机构)绫纸库,“令三司与提举司(依品级)定逐色绫罗纸、襟轴各三副,印押充样(元样,标准),分留两作坊及本院,每送纳之时,将元样比类交纳”。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A.注重对工艺技术的改进B.表明三司共同承担手工业管理职能C.服务于国家礼制的需要D.有效维护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13.北宋政府征收赋税时,官府借口军事需要,要求北方农民将秋税谷物送至边镇缴纳,人畜盘费自备。其他地区的农民则按照田赋数量每斗加纳“道里脚费”,称为“支移”;官府将税法规定的征收内容改为征收其他财物,称为“折变”。支移和折变措施()A.解决了北宋长期的冗费问题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C.客观上加重了对农民的盘剥D.标志着货币地租实施14.元朝一改以往王朝仅对云南象征性征收土产的做法,在云南征收秋税和夏税,主要是粮税与矿课、酒课等实物税。另据《元史·食货二》记载,天历元年,云南行省纳金课184锭、纳银课735锭,所纳数量居全国之冠。由此可知()A.云南的赋税征收逐渐制度化B.元朝彻底消除云南地区地方割据的隐患C.云南成为元朝主要赋税基地D.元朝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15.元统二年(1334年),虞集提出:“(辽、宋、金)三家各为书,各尽其言而核实之,使其事不废可也。乃若议论,则以俟来者。”“三家各为书”的纂修思想最终为元都总裁官脱脱继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这一结果()A.彰显中华一统理念B.加剧分裂对峙局面C.助推辽金封建进程D.贬低宋朝正统地位16.宋代学者李觏说:“古者锦文不粥(买卖)于市,不示民以袭也。今业庶民之家,必衣重锦,厚绂罗毅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工女机杼,交臂营作,争为织巧,以渔倍息。”这反映出宋代()

A.奢侈品消费的市场化B.纺织品加工的机械化C.城镇化发展的广泛性D.农牧业生产的进步性17.《元史刑法志》载:“米粮军器等,不得私贩下海”。但当时“广州官民于乡村籴米伯(百)硕(石)、阡(千)硕至万硕者,往往搬运前去(越南)占城诸番出柴(售),营求厚利”。这反映出当时()A.朝贡贸易的雏形初显B.商人逐利农村市场C.农业商品化趋势增强D.国家政策形同虚设18.下图为南宋洪迈《夷坚丁志》中的故事.该故事的流行反映出当时()番阳士人黄安道,治诗,累试不第。议欲罢举为商,往来京洛关陕间,小有所赢,逐利之心遂固。方自京赏货且西,适科诏下,卿人在都者交责之曰:“君养亲,忍不自克而为贾客乎?”……以书应举。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士人价值取向改变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19.话本是兴起于宋代民间说唱艺术的底本,多以历史故事为主褒奖忠义,如《三国志平话》等。后期以社会生活为题材针砭时弊,如《大宋宣和遗事》等,记录了许多时政大事和官场丑闻,有的话本甚至刊印成书发行。这种变化可用于说明()A.政府对社会管控相对松弛B.说唱艺术成为文学主流C.社会成员身份渐趋于平等D.阶层流动促进文化繁荣20.明初,朱元璋指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成周设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夫制中莫如礼,修政莫如礼。故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威辨。”其目的是()A.重构国家统治秩序B.确立儒学统治地位C.维护宗族内部和谐D.构建礼乐宗法制度21.清朝诸帝大多推崇明太祖朱元璋。顺治帝曾认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康熙和乾隆曾多次致祭明太祖陵。据材料可知,清朝诸帝的行为主要是基于()A.肯定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B.赞扬明初抵御外来侵略行为C.推崇明代中央集权治理经验D.获取汉人对满清政权的认同22.雍正时期,在继续密折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由亲近人员负责的文武官员优劣簿,以圈两圈、圈一圈、点一点、加一直、打一“X”的方式区分优劣五等。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政府的廉政建设B.任用贤良能臣参与决策C.提升官员的行政能力D.保证国家机器高效运转23.有学者指出,明后期的一系列民变,往往“基于义愤而争公道”,不同于以往受饥寒驱使的大规模起义,这些民变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这是泰州学派(江苏心学流派)与长江流域中产阶层崛起交互影响的结果。由此可知()A.心学的平等叛逆色彩有其经济基础B.晚明长江流域人民已具有民主意识C.明朝后期社会不公较以往更加严重D.江南工商业发展动摇专制统治基础24.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研究兴修水利,深感“西北治河,东南治水利,皆目前救时至计”。而将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数学、地理、水利、工程等知识,运用到兴修水利工程中,可以马上发挥作用。这反映出,明朝后期“西学东渐”的形成()A.建立在经世致用思潮基础上B.推动中国科技完成近代转型C.使明朝的经济融入世界市场D.体现出政府的科教兴国战略25.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由于白银短缺,中国商人不愿用白银交易,他们往往使用茶叶、生丝等作为等价物交换英国商人带来的棉制品、鸦片等货物,英国商人因棉制品滞销,也被迫接受,这种“易货贸易”形式在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主要的产茶及产丝地流行。这一现象()A.加剧广州贸易地位衰落B.便利外商掠夺中国原料C.造成了银贵钱贱的局面D.引入新的商业经营方式26.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为招人垦荒,江苏、浙江纷纷实行优惠性招募政策,如“无主之田招人认垦,由政府发给印照,永远归垦荒者所有”。于是移民从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翻山越岭涌到苏南、浙江,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争垦”现象。这反映了()A.两湖河南人口过剩的现象B.战后恢复社会生产的需要C.晚清时政府重视荒地开发D.资本主义萌芽推动移民潮27.19世纪80年代以后,张之洞在武昌创设丝麻四局和两湖劝业场,使武昌由传统的政治都会转变为兼采铁、炼钢、开煤三大端为一事兼有政治经济功能的大都市。与此同时,李鸿章在漕运枢纽、军事重镇天津办工厂、架电线、筑铁路,使其逐步成为华北经济中心。这反映出()A.近代城市化区域不平衡加剧B.晚清政治权力中心日益下移

C.一些城市的功能趋于复合化D.洋务运动开启了城市化进程28.1905年,梁启超通过研究明清时期“下南洋”群体,撰写《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文中写道:泰西豪杰若哥伦布之开美洲、克雷飞之并印度,其人大都旷世不一遇,而中国乃时时有焉。……特取前明至本朝殖民外国诸伟人行事于苏门答腊、菲律宾岛、爪哇岛、婆罗岛、缅甸等处者合为一传……该创作的目的是()A.弘扬开拓进取精神B.唤起革命救国热情C.鼓励华工“下南洋”D.批判西方殖民侵略29.1907年,清政府规定所有官费留学生归国后必须到学堂任职五年。自此各地的新式学堂中,不断有留学生前往任职,充实了各级学堂的师资。这一事件的背景是()A.维新变法的失败B.甄别选官的严格C.近代教育的普及D.清末新政的推行30.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形成后,历代政权针对国家安全,在多个方面综合打造安全战略体系。古代的中国“国家安全”是对“天子统治”之下的国土和政体形态而言的。先秦时期,在边陲之地,均设师戍守,设界立关,秦汉以来,西北地区的玉门关、函谷关,西南地区的灵关,岭南地区的横浦关等均在国家战略防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尚书·禹贡》定“五服”,以中国为中心,由内而外的华夷秩序形成了早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屏障模式;唐代列置州县,设置“都护之职,掌抚慰诸藩,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贰”,使得国家版图空前扩大,国家安全也得到了空前保障。同时,古人认识到地理知识是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幸之一,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廷对黑龙江地区进

行地图测绘,以此测绘结果来确定《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有关边界的内容,该图后来还被统一编制在《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地图集之中.此外,“移民实边”、军屯“安国”思想也是历朝历代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从秦代到清初莫不如此,保障了近代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前的整体国家安全。——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国家实现安全战略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征及积极作用。8分32.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劝学内容的演变反映了不同的劝学思想,推动了教育内容的变迁,形成了各时期相异的学风、士风。先秦以荀子《劝学》为代表的劝学思想,以“读书求能”作为学习目标,“六艺”之学成为个人能力提高和君子人格塑造的基础;科举时代,宋真宗《劝学诗》集中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诉求,儒家经籍成为入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