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旱厕改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16/wKhkGWcptWOAH-FpAAKoVM-mW_8734.jpg)
![城区旱厕改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16/wKhkGWcptWOAH-FpAAKoVM-mW_87342.jpg)
![城区旱厕改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16/wKhkGWcptWOAH-FpAAKoVM-mW_87343.jpg)
![城区旱厕改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16/wKhkGWcptWOAH-FpAAKoVM-mW_87344.jpg)
![城区旱厕改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16/wKhkGWcptWOAH-FpAAKoVM-mW_873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86401编制依据 623362工程概况 7324112.1建设概况 7115912.2建筑设计概况 7322832.3结构设计概况 857642.4现场条件 821262.5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9119822.6施工技术的重点、难点分析 102313施工部署 12200303.1项目管理组织 1276873.1.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2161803.1.2管理机构人员配备 12169643.1.3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 13319353.2项目管理目标 16235483.3总承包管理 16177013.4各项资源供应方式 2072283.5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 20106793.5.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20106753.5.2施工工艺流程 2020066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21226834.1土方开挖 21242114.1.1.土方工程简介 21303234.1.2施工机械选择 21108554.1.3施工准备 22289284.1.4施工方法 24138924.1.5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标准 2566494.1.6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成品保护 2562204.2工程测量 2554294.2.1测量准备 2567234.2.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26116274.2.3施工测量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2730494.3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28275804.3.1模板施工概况 28206904.3.2柱模板设计 28288184.3.3梁、板模板设计 28200294.3.4梁柱节点模板设计 29165544.3.5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30165164.3.6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139074.4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32320174.4.1钢筋工程概述 3258174.4.2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 3233274.4.3钢筋加工制作 33233264.4.4钢筋连接 34117364.4.5钢筋质量检查 35201204.4.6钢筋的质量要求 36289294.4.7成品保护措施 37198364.5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38142984.5.1工程简述 38226614.5.2施工方案设计 38311374.5.3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39260184.5.4混凝土浇筑施工 40270254.5.5混凝土自然养护 4192464.5.6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117524.5.7混凝土试验及资料管理 43141394.6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45116034.6.1作业条件 45170124.6.2施工工艺流程 45136314.6.3施工方法 45156214.7屋面工程 47248824.7.1找坡层施工 47282584.7.2保温层施工 4754024.7.3找平层施工 48173544.7.4防水层施工 48261454.8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53284454.8.1防滑地砖楼地面 53211424.8.2花岗石台阶面 544024.8.3JS防水涂料地面 56108404.8.4内墙抹灰 5823154.8.5腻子面层 60131354.8.6吊顶工程 60115434.8.7门窗工程 62288894.9脚手架施工方案 6333494.9.1双排落地式脚手架 63106174.10安装工程 66268674.10.1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 66298965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6866405.1施工准备内容 6867075.2现场交接准备 68115585.3施工技术准备 68205515.4主要机械设备准备 68198095.5劳动力准备 68295185.6主要物资准备 69306656施工平面布置 69240076.1现场规划施工道路 7038196.2办公区域布置 70229966.3施工生产设施布置 7018016.4主要生产、生活设施布置 7168596.5施工现场临时水、临电布置 72322106.6施工现场用电平面布置 73267607施工资源计划 74248197.1劳动力需用计划 75128627.2主要施工机械需用计划 7687398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78114768.1总工期目标 78114128.2.1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 782668.2.2确保工期的管理措施 80120208.2.3确保工期的技术措施 81286758.2.4特殊季节的技术措施 8198238.2.5确保工期的经济措施 81186628.2.6确保工期的资源保障措施 81148298.2.7确保工期的施工准备措施 8283688.2.8确保工期的环境保障措施 82132638.2.9夜间施工保障措施 8213919施工成本计划及保证措施 8330809.1施工成本计划 83287989.2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步骤 83231179.3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8360119.4降低成本措施,降低成本目标 832856410施工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853124210.1质量目标 85750710.2质量管理体系 851501810.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85806410.2.2质量管理职责 8679810.2.3质量管理制度 86200210.2.4质量管理流程 893103810.3过程质量保证 891531810.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01207210.4.1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902580910.4.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0465210.4.3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22650210.4.4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31380210.4.5砌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72747910.4.6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97139410.4.7屋面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992954110.4.8装饰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229298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策划及保证措施 1052497211.1管理目标 105150201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051496511.3危险源控制 1092414111.3.1设备、设施缺陷 1093151511.3.2防护缺陷 1093017811.3.3指挥失误 110496711.3.4行为错误 1101970411.3.5用电危害 1103042611.3.6运动物体危害 111374911.3.7明火、易燃易爆性物质 1113158211.3.8作业环境不良 1123163911.3.9信号缺陷 1121630111.3.10标志缺陷 112751411.4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 1122405411.4.1安全技术方案 1121866511.4.2安全技术交底 112528811.5安全投入计划 114482111.5.1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 114781311.5.2安全设施的投入计划 1141062011.5.3安全投入预算 1143185911.6安全监督检查 1142820211.6.1检查主要内容 1141808111.6.2安全监督检查计划 1151129311.6.3安全问题的处理 115203511.6.4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1153222611.6.5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处置程序 115885111.7安全教育与培训 1151027811.7.1入场三级安全教育 115426211.7.2转场安全教育 1161200811.7.3变换工种安全教育 1161703711.7.4特种作业安全教育 116699111.7.5经常性安全教育 1163101811.7.6现场安全活动 1173216011.7.7班前安全讲话 1172120812环境管理策划及保证措施 1181365212.1环境保护目标 118247212.2环境管理体系 1182938012.3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1181454912.3.1环境管理职责 118189213.3.2环境管理职责 118272112.4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1916112.4.1环境管理因素分析 1193127512.4.2环境保护的教育与监督 1191097212.4.3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202894012.4.4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1211769312.4.5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121172112.4.6水污染控制措施 1221316412.4.7环保监控措施 122612912.5绿色施工 1231151212.6场地环境 1232427113节能降耗管理策划及保证措施 124319013.1节能 1241438713.2节材与材料资源 1242363413.3节约水电、纸张措施 1242703714项目风险防范 1261784614.1本工程施工风险类型 126478214.2风险管理重点 12611014.3防范风险的措施 126407515项目信息管理策划 128490415.1信息网的建立 12812915.2信息的收集 1282834115.2.1项目部信息的提供 1282842715.2.2监理的信息 129106215.2.3其它渠道的信息 1292398115.3信息的处理 1291356615.4信息的输出 1301434816新技术应用计划 1311377716.1新技术应用工作计划 13148016.2新技术应用组织机构 1313252416.3新技术应用项目及实施措施 131388917施工方案编制计划 134120318附施工进度网络图………………………135120319附模板计算书 135
1编制依据1、甲方提供的工程施工图。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施工技术、材料、试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03-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建筑施工安全检验评分标准》(JGJ59-8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8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国家现行施工规范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3、企业技术标准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2工程概况2.1建设概况表2.1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北京市通州城区单体面积49.51m²层数单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建筑勘察设计所监督单位总包单位建筑组成玉桥街道7座旱厕改造建设工期60天工程造价约295万质量要求合格功能用途公建2.2建筑设计概况本工程建筑设计概况详见表2.2。表2.2建筑设计概况一览表楼号结构形式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m)建筑类别地上地上1号砖混1层配套公建2号砖混1层配套公建3号砖混1层配套公建4号砖混1层配套公建5号砖混1层配套公建6号砖混1层配套公建7号砖混1层配套公建装饰装修楼地面地砖楼地面、石材台阶面。内墙腻子刮平喷涂内墙涂料,DTA砂浆结合层瓷砖面层,。顶棚PVC吊顶天棚。外墙保温墙面柔性耐水腻子喷涂防水型高弹外墙涂料,墙面贴外墙面砖。屋面现浇砼屋面。卫生间1.5mm厚JS防水涂料两布三涂。屋面防水卷材。保温节能1、外墙:采用360厚煤矸石烧结空心砖。2、屋面:铺设80厚挤塑聚苯板。3、外檐门窗采塑钢窗中空玻璃。4、外门、外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采用发泡聚氨酯高效保温材料填实,其洞口周边缝隙内外两侧采用硅酮系列建筑胶密封,门窗上口应做滴水线。对伸出外墙的雨水管、预埋件,支架和其它设备安装到位后,穿墙孔洞缝隙必须采用中性耐候防水密封膏填实,以防渗漏破坏防水层。2.3结构设计概况本工程结构设计概况详见下表2.3。表2.3结构设计概况一览表地基基础基础类型条形基础条基厚度250mm主体结构形式砖混主要轴网间距5940*3340主要结构尺寸梁:240*180、360*180板:120mm、墙:360、240mm厚抗震设防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砼强度等级及要求主楼基础垫层C15梁、楼板C30构造柱、圈梁、过梁C30钢筋HPB300、HRB400级钢筋2.4现场条件施工现场临时水、电均已到位,现场临时用电按甲方指定方式接入,现场围挡搭建完毕,进场施工队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总体布置图施工,场地采用围挡封闭式管理。办公区设置现场附近。现场具体条件见下表2.5。表2.5现场条件分析表气象条件冬季开始时间:一般在11月份进入冬季,一般平均气温为-3℃,最高气温为6℃左右,最低气温为-14℃左右。地形条件现场场地平整,场地土层属人工填土层。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工程水文及其变化情况本场地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排泄以蒸发为主。环境、地貌地块平坦、交通便利、位置重要、地势平坦,但场地土质极为松软。四通一平状况基本实现四通一平。2.5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根据设计理念、工程特点和我单位在类似项目的施工管理经验,我们认为该工程应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施工管理工作。表2.6施工管理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序号重点项目特点描述采取的措施1现场平面管理与协调本工程的主要施工场地分布在基坑内,场地相对狭小,在场地极度狭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施工场地的合理划分和管理是本工程施工组织的重点。针对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项目部工人的生活设施、钢筋加工设在场外,现场仅作为部分材料的堆放场地。将设置专职施工平面管理人员,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需求,对平面进行划分,对现场实行动态管理。2施工总承包管理与协调本工程专业少,业主直接分包的项目较多,且施工场地小、工期紧、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如何综合协调和组织各专业交叉作业、立体作业是施工总承包管理、协调的重点。我们设置了管理力量雄厚的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并专门设置了分包协调管理部,以“公正”、“科学”、“统一”、“控制”、“协调”的总承包管理原则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务实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对分包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不因管理问题影响安全、质量、工期等指标的完成。具体措施详见《施工总承包管理方案》。3工期管理本工程施工期间不可预见的各种因素对施工工期的影响以及施工场地小、交通运输的管制,都将对工期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单位总承包项目管理和资源整合的优势,制定工期奖罚管理办法,实施精细的工期目标管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组织平行施工,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如期完工。4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本工程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施工过程中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施工,因此,确保安全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我们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并覆盖所有分包项目的安全施工、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分阶段进行危险源辨识,针对基坑支护、施工用电、消防、保卫、环境保护等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5质量管理本工程在设计上为了实现对现代文化的传承,对工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创优”领导小组,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质量控制,以分项目标保分部目标,以分部目标保工程总体目标,实行事前培训、交底和样板引路;加强事中控制,坚持过程精品;做好事后检查、管理与总结,实施精品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2.6施工技术的重点、难点分析经过对设计图纸的阅读,结合施工技术管理的经验,我们认为表2.7的内容应作为本工程施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控制。表2.7施工技术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序号重点项目特点描述采取的措施1土方开挖工程本工程基础采用机械开挖方案,应防止基坑坍塌。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开挖影响范围内的情况加以预防,确保基坑安全。
3施工部署3.1项目管理组织3.1.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1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3.1.1。公司生产副总公司生产副总公司质量总监公司安全总监公司质量总监公司安全总监项目质量总监项目安全总监项目经理(执行经理)项目质量总监项目安全总监项目经理(执行经理)合约经理合约部预算员成本员安装经理安装部安装工长工程部生产经理项目总工物资经理物资部材料员合约经理合约部预算员成本员安装经理安装部安装工长工程部生产经理项目总工物资经理物资部材料员安全部技术部质检部安全部技术部质检部安全员安全员土建工长土建工长资料员试验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安全员土建工长土建工长资料员试验员技术员质检员图3.1.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3.1.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3.1.2管理机构人员配备本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的配置主要由项目部领导层、部门领导层和部门管理人员三部分组成,人员配备也根据上述三部分进行配备,项目管理机构人员配备见下表3.1.2所示。表3.1.2管理机构人员配备表序号部门名称岗位名称配备人数备注1项目领导项目经理1施工总体策划管理项目总工程师1工程技术质量整体规划管理合约经理1商务合约管理2技术部技术员1工程技术质量整体规划管理试验员1试验管理资料员1日常资料管理3质检部质量工程师1土建、装饰质量管理4工程部土建工程师2土建施工的现场协调与管理以及现场各专业配合施工5安装部水暖工程师1给排水施工管理电气工程师1电气施工管理6安全部安全工程师1安全生产管理7物资部材料员1材料管理8合约部预算员1合约预算管理9财务资金部成本会计员1财务成本管理10总人数15人3.1.3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我们将组成一个高效合理的施工项目管理层,施工管理领导层由项目经理、项目执行经理、项目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合约经理、物资经理;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全面、到位,一般项目管理人员配备有各专业工程师、质量检验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环境管理工程师、物资采购工程师、档案资料员等,其职责及分工见下表3.1.3。表3.1.3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序号职务主要管理职责1项目经理(1)负责落实企业总部对项目总承包管理部人员配备,落实和解决企业总部对项目人员、物质、设备、资金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供给,保证项目有充足的资源组织施工。(2)施工过程中与业主、监理保持沟通和协调,具体落实业主和监理安排的重大的事项。(3)对项目经理部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总承包管理的有效实施,处理各专业分包之间重大的管理和协调问题。(4)负责与业主的沟通联系,负责各专业施工之间和项目管理人员的总协调及调度,制定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目标,并组织实施等。2项目总工(1)直接领导技术部、质检部,负责总承包项目部的深化设计、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2)审核各分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协调各分包商之间的技术问题。(3)与设计、监理保持经常沟通,保证设计、监理的要求与指令在各分包商中贯彻实施。(4)组织对本项目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确保本项目顺利进行。(5)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6)直接领导各级技术人员,施工员和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的技术工作,承担项目的技术领导责任,贯彻执行技术规范、标准,制订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制度,组织工程的施工验收工作,领导工程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组织工程的施工安全验收工作等。3合约经理(1)直接领导合约、财务、各项管理工作。(2)监督各分包商的履约情况,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4各专业主管工程师(1)对土建工程的施工生产、进度计划全面负责,确保土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2)对土建工程与其他各专业分包之间的施工生产进行协调。(3)负责土建各专业工种之间和其它专业项目的协调及配合,制定本专业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目标、措施,并组织实施土建各专业管理人员、施工日常工作的落实,组织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验收工作等,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5各专业工程师(1)参与产品实现的策划,协助项目总工程师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负责专业的技术交底。(2)按分工做好相关记录的控制。(3)协助项目经理搞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参与项目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管理。(4)参与管理方案制定,落实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划、方案及技术措施方案相关的事项。6质量工程师(1)负责工程质量的现场监督检查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与核定。(2)负责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并负责处置后的质量验收与评定。(3)发现严重不合格品及时报告项目总工程师,并负责处置后的质量验收与评定。(4)按分工做好记录的控制。(5)及时沟通有关信息。(6)行使现场质量奖惩权。7安全工程师(1)组织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2)参与项目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3)负责项目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识别、收集和提供。(4)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划、管理方案及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落实相关责任。(5)巡回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发现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6)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应急准备检查,按应急预案进行响应。(7)建立项目安全事故的报告制。(8)建立和制定项目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全员应急预案演练。8档案资料员(1)通过网络办公平台及时传递管理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2)做好项目部、上级和外部文件、资料签收、登记、保管、传递工作。(3)配合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员做好竣工资料的归档工作。(4)项目经理指定的其它职责。(5)做好现场各生产会议的会议纪要,并进行发放或传阅。3.2项目管理目标工程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工程工期目标:满足招标要求,2015年10月20日开工,2015年12月18日竣工,总工期60天。安全生产目标: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一般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5‰以下,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保证现场文明施工,创建文明施工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创造绿色环境,建造绿色工程,创公司达标工地。3.3总承包管理1、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思路(1)对施工总承包管理的理解施工总承包管理是施工阶段对业主负总责的项目管理,包括土建、装饰装修和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以及对分包工程的施工进行总承包管理、协调、配合和服务。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由施工总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作业队构成,总承包单位实行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监督。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2、项目工程管理的思路本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路依据工程的主要特征建立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组织机构,遵守执行主体制度,运用基本方法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工程管理思路见表3.3所示。表3.3-1项目工程管理思路序号项目内容1主要特征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目标控制,节点考核。2运行机制总部宏观调控,项目委托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3组织机构“两层分离,三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4主体制度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5基本方法“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现场(要素)、信息、合同”的管理和“组织”的协调。3、管理机构设置的理解与思路(1)项目部的设立步骤。1)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企业总部批准的“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任务和组织形式。组织形式和管理任务的确定已充分考虑:项目特点、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组织形式和管理任务的确定是项目经理部设置的前提和依据,对项目经理部的结构和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层次,设立职能部门与工作岗位。根据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任务确定了项目经理部的结构层次。在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的设置时,除适应企业已有的管理模式外,同时考虑了命令传递的高效化和项目经理部成员工作途径的适应性。3)根据各岗位设置确定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了沟通途径和指令渠道。4)在组织分工确定后,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对项目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使得目标落实到岗、到人。5)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进一步制定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具体、权力到位、利益明确。在此基础上,详细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使得勤有所奖、懒有所罚,从而保证项目经理部的运行有章可循。具体步骤见图3.3。招标文件要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经理部结构层次职能部门与工作岗位项目管理目标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保证项目经理部的运行有章可循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沟通途径和指令渠道分解细化岗位人员管理制度责任具体利益明确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任务和组织形式项目经理部设置的前提和依据,对项目经理部的结构和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特点、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命令传递的高效化和项目经理部成员工作途径的适应性适应企业已有的管理模式权利到位图3.3项目部的设立步骤(2)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见表3.3-2。表3.3-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序号原则说明与要求1目的性原则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施施工项目管理的总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因目标设事,因事设机构定编制,按编制设岗位定人员,以职责定制度授权力。2精干高效原则组织机构人员设置以能实现施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任务为原则,简化机构,做到精干高效。从严控制二三线人员,力求一专多能,一人多职。同时增加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知识含量,着眼于使用和学习锻炼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素质。3管理跨度和分层统一的原则管理跨度亦称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数量。跨度大,管理人员的接触关系增多,处理人与人间关系的数量随之也增大。4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施工项目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众多子系统组成一个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部各单位工程之间,不同组织、工种、工序之间,存在大量结合部。在设立组织机构时以业务工作系统化原则作指导,考虑层间关系,分层与跨度的关系,部门划分、授权范围、人员配备等,使组织机构。5弹性和流动性原则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件性、阶段性、露天性和流动性是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主要特点,会带来生产对象数量、质量和地点的变化,带来资源配置的品种和数量的变化。准备调整人员及部门设置,以适应工程任务变动对管理机构流动性的要求。6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一体化原则项目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是它的母体,归根结底,项目组织是由企业组建的。(3)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层次施工总承包项目组织管理包括保障层、总承包管理层、劳务作业层三个层面,项目经理部组织层次见下表3.3-3。表3.3-3项目经理部组织层次序号层次说明1保障层针对本工程体量庞大的特点,企业总部将对本工程项目经理部进行大力支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项目正常实施协调企业内部资源和力量,为项目的正常实施提供保障。2总承包管理层总承包管理层即以项目经理为首、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等项目主要领导人员组成的领导决策班子和各部门组成的总承包管理层,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决策和总承包管理行为都集中于总承包管理层,其中项目经理是领导核心。3劳务作业层作业层即为由各个专业项目经理部直接指挥的劳务作业层。3.4各项资源供应方式本工程施工所需的劳动力均由各专业及劳务分包提供,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各施工队伍。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由我公司提供,通过租赁、购买或公司自有的机械设备。物资的供应均由相应厂家提供,主要物资供应商均由总包单位筛选3-5家报监理、建设单位确定物资供应单位,其他临时设施由公司统一采购。3.5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3.5.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本工程分别独立,根据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将以“一个重点、三个关键”为核心,进行组织施工。一个重点:以安全、优质、快速施工为重点。三个关键:第一个关键为基础阶段为施工关键;该部分基础占地面积较大,工程量大,现场交通道路十分狭窄,施工安排必须严谨。第二个关键为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为施工关键,同时也须为后续工序插入创造条件。第三个关键为装饰、安装工程施工时,工序穿插、施工组织为施工关键,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3.5.2施工工艺流程本工程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土方开挖→人工清槽→验槽→基础施工→结构施工→主体验收→装饰及安装工程→竣工验收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4.1土方开挖4.1.1.土方工程简介本工程土方开挖分多个地块,现场开挖深度约1.9米。为加快施工进度,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开挖时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人工配合。4.1.2施工机械选择1、施工机械根据施工总体部署安排,拟投入2台1.0m³挖土机,2辆运土自卸汽车。表4.1.2土方施工机械配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日立EX300斗容量1.0m323自卸汽车10t22、土方施工机械性能(1)挖掘机性能设备名称型号规格(m3)最大作业半径(m)最大作业高度(m)正常作业高度(m)日立EX3001.611.110.365.8(2)运土车辆性能车辆名称最大爬坡角(度)车身最大高度太脱拉(TATRA)22.945米3、土方施工机械数量确定序号所用机械每台机械定额持续天数机械配置数量1挖掘机600m³/天3d2台2运土车100m³/天3d2台4.1.3施工准备4.1.3.1作业条件的具备(1)测量定位工作完成,需根据施工图纸以及方案,确定基坑开挖范围。并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中的座标点以及相对位置,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基准点引测控制点,为防止开挖过程中破坏定位点,要求将定位控制点平行引测到作业面以外,并做好保护工作。定位工作完成后,用白灰撒出基坑开挖边线,包括坡顶线、坡脚线。(2)水准点引测完成,根据业主提供的大沽高程控制点,将±0水准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并做好保护工作。(3)场地平整,由于现场场地较软,不适合大型车辆进出,需在进行正式土方开挖前修建临时道路。4.1.3.2技术准备1、熟悉图纸及相关文件、资料。(1)认真阅读熟悉施工图纸,并及时进行支护结构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支护设计中对土方开挖的顺序、并对照正式工程结构施工图和项目整体施工部署,及时解决设计与施工部署间的矛盾。(2)熟悉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明确现场土质情况。2、编制施工方案根据基坑设计图纸以及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要求,编写土方开挖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土方开挖的施工条件、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以及土方开挖与后续工序的穿插、衔接;基水明排降水的方法;基坑支护机构的变形观测及应急、应变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施工中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方法进行规定。3、技术交底根据审批的土方开挖及支护结构施工方案,由项目总工主持,对项目工长、项目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分级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使所有施工人员熟悉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的特点和难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对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及质量要求、土方开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确保正常开挖情况下,支护结构安全、施工工序衔接紧密、穿插合理;紧急情况下处理方法得当、有效、迅速。4.1.3.3现场准备(1)本工程土方开挖前,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图对地下障碍物及管线情况进行调查,须在开挖前清除的,在开挖前先作清除处理。针对施工现场的情况,对现场准备进行合理安排。(2)土方开挖前,在基坑内放出基础底板开挖边线,避免在首次开挖时,开挖范围不清,而造成土方开挖后,基础底板不能按施工部署进行施工。(3)土方开挖前安装好照明设备,以满足夜间施工作业要求。(4)现场道路,包括基坑内土方开挖道路的铺设、基坑四周运土通道的安排已确定。4.1.3.4施工机械及器具准备1、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要求及现场条件,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阶段现场配备的主要设备如下表中所列机械。2、测量设备准备序号仪器名称数量用途性能1GTS-602AF全站仪1测设平面控制、基坑支护变形观测2+2ppm2J2级经纬仪1测设轴线2’’3自动安平水准仪1监测变形3mm4水准仪1标高的测量与传递3mm55m钢卷尺5监测变形5mm650m钢尺2轴线、标高量测±5mm72m靠尺1检查坑底表面平整度/4.1.3.5劳动力及施工进度计划(1)本工程土方开挖阶段劳动力将以挖土机及自卸汽车司机、普工为主,以保证土方工程在计划工期内完成。(2)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本工程工期要求,土方开挖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4.1.3.6周边协调准备施工前做好运输车辆出入限制、交通运输的限制规定、特殊交通运输的许可、垃圾的清除、工作时间的限制以及堆放地点的限制等相关工作。4.1.4施工方法4.1.4.1土方开挖的原则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土的方式进行施工,土方开挖时,根据基坑的土质情况,土方开挖深度在1.9米,采取一步开挖到位开挖的方式进行土方开挖。4.1.4.2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土方开挖――修坡――整平――钎探――验槽。4.1.4.3测量放线(1)轴线控制根据场内方格网和控制基准点,按设计平面图复核工程的定位桩,按设计基坑平面对基坑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机械挖方时,严格按照现场标记线施工,并在挖土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2)标高控制土方开挖时,施工现场按区段架设全站仪,定期对水准点标高进行校验,并在坑内、坑壁设置若干标高控制点,随时检测开挖土体底面水平标高。土方开挖至最后一层时,预留300mm厚土层进行人工清槽。严禁挖土机直接挖至坑(槽)底或超挖。4.1.4.4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应遵循事先确定的开挖路线和顺序。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人工配合清理,将松土用推土机推至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挖土机械装车运走。另外,挖土机挖土时应在基坑边坡处预留150~300mm,以保证基底标高,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2、基坑边缘堆放建筑材料不应超过20kN/m²,当临时放置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严禁在基坑上部边缘弃土。3、挖到基底设计标高,表面修理平整,轴线及坑宽、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及时报验。验槽合格后,立即进行垫层施工。4、其它技术措施(1)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向所有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必须使每个操作者对施工的要求和步骤清楚明了。(2)开挖时如遇地下其它未预见的管网等障碍物,应及时报项目总工、监理、业主等检查处理后方可进行下步土方开挖。(3)在基础开挖中应有专人控制标高,确保开挖深度正确,不超挖,保证原土基础的稳定性。(4)基础开挖时按要求及时配合修坡和护坡施工。同时在基坑周围用标准围护栏杆进行防护,搭设专用通道,以便人员和物资出入基坑。4.1.4.5施工要点(3)开挖时,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入个别地方超挖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补填,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在重要不为超挖时,可采用低强度砼填补。(4)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土质的变化。若有异常,应会同各方共同解决。(5)基坑开挖完毕后,通知设计、监理、勘察、建设等单位共同验槽,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制定出处理方案,按方案认真进行处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作出地基验槽纪录和隐蔽工程纪录,经各方签证后,作为竣工资料和调整结算的依据。4.1.5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标准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理槽底的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应满足以下标准:表4.1.5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1标高-50水准仪2长度、宽度(有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坡1:0.2观察或用坡度尺量(确保安全的角度)4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4.1.6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成品保护(1)为了避免扰动基土,挖土机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0mm时,抄出水平标高线,钉上水平橛,留置的余土人工配合清理,并及时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运走。(2)挖土是还应注意保护测量定位控制桩、轴线桩、水准基桩等不被破坏。4.2工程测量4.2.1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2)人员的组织,测量负责人,1名,主要负责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测量放线员,2名,主要负责测量放线操作。测量仪器配置:1台索佳SET210全站仪、1台苏一光JC-100激光铅直仪、1台徕卡NA2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J2光学经纬仪、2把50m钢卷尺。4.2.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1、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平面控制方格网建立的准备工作A、收集并复核绘制与本项目实施相关的全部建筑物、构筑物、交通道路的平面图和管线位置的综合平面图。B、收集并复核建筑场地的测量控制网资料。C、收集场地施工坐标和测量坐标系统的换算数据。D、确定测量定线的精度要求。(2)根据本工程轴线坐标和控制坐标网,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2、方格网布设原则建筑方格网的建立原则,由整体到局部,先做整个控制建筑场地的主轴线,然后按各个局部不同精度要求来建立方格网,在布设时注意下列要求:(1)等级:故在I级网下采用Ⅱ级方格网分区加密,网中相临点互相连接组成矩形网格。(2)方格网的密度:每个方格网的大小根据建筑总平面图确定,方格网的边长为20m~50m。(3)点位布置:为方便使用和不受施工的干扰,点位布设在建筑物周围及空闲场地上。3、方格网的布设方法根据本项目的有利情况,在场地内根据设计总图给出的坐标点及测量大队给定的导线控制点,采用一次性布网法布设方格网。为防止结构施工对视线的阻挡,轴线平移一米布设控制点,点位埋设于建筑红线内(避开室外管线工程施工作业面),相临两点之间通视良好,视线旁离障碍物不小于1m且成像清晰,用钢尺量距。4、方格网的归化改正方格网点设置后,经实测和平差计算所得的实际坐标往往与设计坐标不一致,则需要在标桩的标板上进行调整,其调整的方法是先计算出方格网点的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的坐标差,计算式是Δx=x设计-x实际Δy=y设计-y实际然后以实际点位至相临点在标板上方向线来定向,用三角尺在定向边上量出Δx与Δy,并依据其数值平行推出设计坐标轴线,其交点即为方格点正式点位,标定后,将原点位消去。5、方格网的检查方格网的归化改正和加密工作完成后,对方格网进行全面实地检查测量。检查时可隔点设站测量角度并实量几条边的长度,检查结果如个别超出规定,就地进行调整。根据以上原则和施工方法,最后编制成果报告书,并请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审核同意后,作为控制本工程的原始基准。4.2.3施工测量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为保证今后建筑物竖向施工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工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验、校测无误后,再向场地内引测四个水准基准点,与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联测成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依据水准点位置及现场条件),形成场区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2、水准控制点的埋设水准点的埋设采用深埋水准标桩。水准标桩要埋设在稳定的地基上(最好埋在老土上),通视情况要好,使用方便,且便于长期保护。水准标桩距建筑物大于25m,距基坑边线不小于15m。每次从基准点引测时,先进行观测,发现有异常现象立即进行联测,确认无误后方能继续使用。水准标桩兼做平面控制桩。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准线路按附合路线和环形路线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W——闭合差(mm)L——计算各W时,相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精确至1mm。4.3模板工程施工方案4.3.1模板施工概况本工程为砖混结构。梁主要截面尺寸为240*180、360*180等。主要部位的模板方案选择见下表4.4.1。表4.4.1主要部位模板方案选择部位材料地上结构柱柱采用15厚优质木胶合板模板。梁、板采用15厚高强双面覆膜木胶合板模板,龙骨采用50×100木方,支撑为钢管脚手架1200×1200×1200。每3层组织流水作业。4.3.2柱模板设计在柱钢筋绑扎前,测放模板定位线。确定模板拼缝严密后,采用20钢管箍加Ф12的对拉螺杆加固模板(柱截面中间增设一道Ф12对拉螺杆)。4.3.3梁、板模板设计梁、板模板采用竹胶合板,采用梁侧模包底模,楼板模压梁侧模法施工。楼板底模下设50mm×100mm木方作为纵向小搁栅,间距为300mm,小搁栅放于100mm×100mm的主背枋上。梁侧模采用15厚覆膜多层板,水平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为300mm;竖向钢管做背楞,间距为750mm。梁底模铺在木方50mm×100mm的小搁栅上,间距根据梁宽尺寸在200~250mm之间。顶板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龙骨为100×100mm木枋,次龙骨为50×100mm木枋。顶板底模支设如图4.4.4-2所示。图4.4.4-2顶板底模板支设示意图图4.4.4-2顶板底模板支设示意图4.3.4梁柱节点模板设计梁柱节点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移位,造成漏浆等,在支梁柱节点时,模板向下延伸100mm,并对模板进行加固,如下图4.4.5所示。图4.4.5梁柱节点模板支设示意图图4.4.5梁柱节点模板支设示意图4.3.5模板工程施工方法4.4.5.1模板安装1、柱模板安装柱模施工放线完毕;柱筋绑扎完毕,办完隐检记录,柱模内杂物清理干净;将本柱模中不用到的穿墙孔堵住,并涂刷脱模剂;柱模定位钢筋焊好、做好预埋。柱模安装将带有安装支架及相应配件的柱模吊装到柱边线处;根据柱模的截面尺寸,用对专用夹具将四片柱模锁紧;调整柱模的垂直度,并用对拉螺栓交错进行加强;将柱模的支架固定好,如柱子较高时需加一些斜向支撑和加强背楞。2、顶板、梁模板及支撑系统安装(1)工艺流程:根据房间的大小布设钢管扣件脚手架→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铺设模板→校正标高→模板预检(2)搭设满堂脚手架时,要求上下层立杆对齐,立杆从梁100-250mm外统一开始排布,立杆下垫木板,以使立杆荷载较为均匀的分布在楼面上,传递到下层楼板上,不得将立杆直接放在楼面板上。(3)根据标高控制线弹出楼板模板的控制线(楼面下返300mm),用来控制楼板模板标高及标高检查。(4)安装顶龙骨时主次龙骨要用压刨压平,保证主次龙骨和顶板模板必须靠紧,不能有虚空范围。模板接缝必须在次龙骨上,并要求模板在龙骨的搁置宽度不少于2cm,模板接缝必须严密严防漏浆,必要时在拼缝处加填海绵条。(5)靠墙四周的龙骨要求三面刨光,方木靠墙及顶板靠墙下部在方木上贴1cm×0.5cm自粘海绵条,采用木楔顶牢,防止墙边流浆。(6)为提高顶板模板施工效果,剪力墙模板支设时比顶板下皮高出2cm,混凝土浇筑与模板顶齐平,拆模后顶面将1cm浮浆替凿,剪力墙混凝土1cm进入顶板,可有效防止顶板混凝土与剪力墙水平接缝漏浆。(7)梁板模板安装质量要求次梁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及水平标高应准确无误;板面应平整洁净、拼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后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模板安装偏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梁板支撑系统底部设可调底座,顶部设可调支撑头,以调节模板的标高、水平及按规范要求的起拱。4.3.5.2模板拆除1、拆除顺序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在模板拆除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模板的拆除必须接到项目部的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严禁私自拆除模板。2、梁、板模板的拆除(1)梁侧模的拆除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扰而松动。(2)底模的拆除: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见下表4.3.10.2所示。表4.3.10.2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8≥75%>8≥100%梁≤8≥75%>8≥100%悬臂构件—≥100%3、柱模板拆除当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²时,先拆除一块模板,保证拆模时不缺棱掉角方可进行全部模板的拆除。4、模板工程质量要求模板支撑体系应通过计算确定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模板变形。4.3.6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在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时,对各部位模板进行详细设计及计算,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模板工程施工安全及混凝土浇筑质量。梁模板、墙上口模板拉通线找直,以确保整体结构冷线顺直,阴阳角方正。4.4钢筋工程施工方案4.4.1钢筋工程概述本工程结构配筋所用钢筋有HPB300级、HRB400级。4.4.2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如下图4.4.2所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前期工作施工验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图纸技术交底材料准备作业条件钢筋调直、除锈钢筋配料及下料施工筋焊工考试合格焊接试件试验合格模板验收合格钢筋下料弯曲弯钩弯起箍筋成型钢筋制作钢筋组装钢筋、钢板的材质合格证和试验报告焊件试件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安装,配置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钢筋、钢板、焊条、焊剂焊接设备、接头成型设备保护层垫块制作绑扎、安装焊接,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钢筋焊接、(其它连接)试件试验合格预埋件的位置和标高保护层垫块的设置(绑扎)图4.4.2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4.4.3钢筋加工制作1、受力钢筋的弯构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节点示意图见下图4.5.3。图4.5.3钢筋加工节点示意图图4.5.3钢筋加工节点示意图2、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以上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为箍筋直径的10倍。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法调直。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要求。3、钢筋翻样时,要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几方面应引起充分注意:(1)按照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确定梁、柱、板钢筋相互穿插,避让关系,在准确理解设计意图,执行规范的前提下,认真进行钢筋翻样。(2)应严格按照图纸规定和施工规范要求确定钢筋的锚固长度及钢筋搭接长度。(3)钢筋加工时要注意首件半成品的质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加工。批量加工的钢筋半成品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按照规格、品种及使用部位,分类挂牌堆放。(4)受力钢筋加工应平直,无弯曲,否则应进行调直。各种钢筋弯钩部分弯曲直径、弯折角度、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5)箍筋加工应方正,不得有平行四边形箍筋,截面尺寸要标准,这样有利于钢筋笼的整体性和刚度,不易发生变形。4.4.4钢筋连接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和目前应用情况,钢筋接头形式拟采用如下几种:水平钢筋:d<18梁、板钢筋采用搭接,d≥18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竖向钢筋:d<18墙柱钢筋采用搭接,d≥18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1、直螺纹连接施工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它连接速度快,机械性能好,工艺简单,无明火作业,节约钢材和能源,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钢筋直螺纹连接工程实例示意见图4.5.4。图4.4.4钢筋直螺纹连接工程实例示意图图4.4.4钢筋直螺纹连接工程实例示意图(1)施工流程钢筋切割→套丝→丝头检验→保护帽→现场丝接→检查验收(2)施工方法钢筋下料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严禁使用气割下料;为确保钢筋连接质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逐个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达到质量要求的丝头,拧上塑料保护帽或拧上连接44套,做好记录。连接前先回收钢筋连接端的塑料保护帽,检查丝扣牙形是否完好无损、清洁、钢筋规格与被连接规格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把拧上连接套的一头钢筋拧在被连接钢筋上,并用管钳拧紧,连接好钢筋接头丝扣。(3)质量要求钢筋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少于15mm。连接套之间横向净距不小于25mm。不合格的丝头,应切除后重新滚压。接头试件静力拉伸试验,执行行业标准JGJ107-2003。2、绑扎接头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应符合结构设计说明和规范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4.4.5钢筋质量检查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自检,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6、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表4.5.6的规定。7、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不得超出规范及图纸设计的规定。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及时办理隐蔽工程记录。钢筋加工均在现场加工成型,钢筋工程的重点是粗钢筋的定位和连接以及主次梁的下料、绑扎。表4.5.6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网眼尺寸绑扎±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2骨架的宽度、高度±5尺量检查3骨架的长度±104箍筋、构造筋间距绑扎±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5受力钢筋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排距±56钢筋起弯点位移20尺量检查7受力钢筋保护层基础±10墙板±34.4.6钢筋的质量要求1、钢筋的长度认真的审查钢筋的配料单,保证钢筋下料长度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的锚固审查配料单使钢筋的弯折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检查钢筋的安装位置。3、钢筋的接头接头的位置、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4、钢筋的位置钢筋间距、纵向筋的两端伸到位。5、抗震要求箍筋的弯钩的角度和长度,审查配料单把关,梁柱箍筋加密范围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通报技术人员处理,此批钢筋应停止加工和使用。6、钢筋的配料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所以一个正确的配料单不仅是钢筋加工、成型准确的保证,同时在钢筋安装中不会出现钢筋端部伸不到位,锚固长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因此对钢筋配料工作必须认真审查,严格把关。7、钢筋的下料与加工本工程的地下室部分及主体结构所有钢筋的下料及加工成型全部在场内加工场地进行。(1)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钢筋下料前必须进行除锈,将钢筋上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清除干净。对盘园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对螺纹钢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2)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根据施工规范要求;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3)钢筋切断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等,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积累误差,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档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钢筋的断口不能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质量要求如下表4.5.7所。表4.5.7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mm)项目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4)弯曲设备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共同完成。(5)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经对划线钢筋的各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6)质量要求钢筋在弯曲成型加工时,必须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不平现象。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弯曲点处不能有裂缝,因此对II级钢筋不能弯过头再弯回来。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钢筋全长±10mm;箍筋的边长±5mm。8、钢筋的堆放与运输钢筋要按其规格、直径大小及形式和生产厂家的不同,分别进行堆放整齐,并挂标志牌,做到整洁清楚,便于查找和使用。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施工现场钢筋采用汽车吊进行运输。4.4.7成品保护措施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不准在柱子主筋上施焊。楼板的弯起筋、负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钢筋绑扎成型后,搭设跳板专门供施工人员走动。浇注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筋位置的正确性。安装电线管、暖卫管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半成品钢筋进入绑扎现场前,作好防锈保护措施;有锈蚀的钢筋,在后台先进行清理,清理干净,经过预检以后,才可以进入绑扎现场。钢筋绑扎前,钢筋工先检查钢筋加工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有疑问时,及时向项目有关人员进行反映,然后检查钢筋加工的外观质量,在运输过程中有无破坏情况,如果有及时向有关人员提出。柱、墙钢筋绑扎过程中,搭设架子进行绑扎,一次绑扎到位;钢筋成型后,严禁进行蹬踏。水电施工过程中,严禁踩钢筋进行施工,必须搭架子进行施工,有破坏钢筋的情况出现时,土建施工队有权进行制止,并反馈到项目部,项目部将对有关队伍进行处罚;水电施工时,严禁在钢筋主筋上施焊,严禁随意烧钢筋,穿套管时,钢筋移位后及时进行调整;绑钢筋时严禁碰撞水电预埋件,如碰动及时通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重新安装、调整。保证预埋电线管等位置准确,如发生冲突时,可将竖向钢筋沿平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绕开预埋管。但一定要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严禁任意切割钢筋,钢筋弯曲后,在间距偏大范围内,另加钢筋进行补强。各工种操作人员在施工本专业内容时,必须搭设架子进行操作,施工过程中没有项目相关人员的同意,不得随意割断钢筋。在钢筋绑扎过程时,不能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强度前在混凝土面堆放钢筋,钢筋堆放过程中,必须轻放,不能破坏混凝土面。4.5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4.5.1工程简述本工程基础垫层砼均为C15,主体为C30;构造柱、圈梁、过梁均为C20混凝土。本工程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做好搅拌站的搅拌能力、质量、资质、信誉度等进行考察,选择各方面较好的搅拌站,在确定搅拌站后,报建设单位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签订供货合同。混凝土工程质量是建筑物结构质量的综合反应,是工程整体结构质量的最终综合体现,本工程要求质量等级较高,所以应强化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4.5.2施工方案设计本工程结构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地上结构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和6台HBT80拖式混凝土泵进行垂直浇注,作业面采用布料杆旋转布料。4.5.3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对商品混凝土站的要求施工前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签订供应合同时,要求工程施工期间,生产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外加剂必须是同一产地、同一品牌、同一产品;同时对混凝土坍落度、初凝时间、混凝土罐车在路上运输等作出严格要求。2、对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白天或夜天)、运输道路的距离、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等)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情况来适当地调整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当气候有变化时,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提供不同温度下、单位时间内的坍落度损失值,以便现场能够掌握混凝土罐车在现场的停置时间。并且可以根据混凝土浇筑情况随时调整混凝土罐车的频率。浇筑混凝土时,搅拌站要派一名调度现场调配车辆。对到场的混凝土实行每车必测坍落度,试验员负责对当天施工的混凝土坍落度实行抽测,混凝土工长组织人员对每车坍落度测试,负责检查每车的坍落度是否符合商品混凝土小票技术要求,并做好坍落度测试记录。如遇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搅拌站,严禁使用。3、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离析,要求混凝土要有足够的粘聚性,要求在泵送过程中不泌水、不离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规定泵送混凝土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不得超过50%,因此要求混凝土泌水速度要慢,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可泵性。4、对混凝土初、终凝时间的要求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不出现冷缝,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终凝时间控制在14~16小时。5、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要求的强度和抗渗等级,并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防碱集料反应,地下室混凝土还要考虑防腐要求。6、对碱集料的要求为了防止因碱-集料反应而导致结构被破坏,本工程不仅从合同上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严格控制,要求优先选用低碱水泥,混凝土的含碱量控制在规范或设计要求以内。而且,项目还随时派技术员、试验员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对其所购的水泥、砂、石等材料进行抽查,看其是否全面履行合同。根据北京市《预防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JJG14-2000)要求,混凝土含碱量过大,会引起碱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被破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水泥中含碱量(Na2O+0.658K2O)不得超过0.6%,活性集料含量不得超过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大于3kg。4.5.4混凝土浇筑施工基础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控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防止出现温度和收缩裂缝。为控制裂缝的展开,着重控制温升,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的收缩,以及采取设计构造措施,来取得良好效果。1、混凝土试块和养护(1)混凝土试块制作底板混凝土每200m³制作一组抗压试块,抗渗混凝土试块每500m³留置一组,试块尺寸100×100×100mm,一组3块,养护条件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龄期28天。同条件试块的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少于2组。一组为600度天。另一组为拆模。(2)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采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终凝前在压光后混凝土表面设专人用喷雾器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并用塑料薄膜和棉毡覆盖,塑料薄膜及棉毡之间相互搭接200mm,以减少水分的散发。对边缘、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加到面部位的2倍。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3天)以后,允许操作人员在上行走,进行一些轻便工作,但不得有冲击性操作。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后、内外温差及表面与大气最低温差均小于20℃时,方可拆除。外导墙模板拆除时间延长,以保证导墙混凝土有更好的养护条件。拆模时间控制在浇完混凝土后5-7天。(3)测温温度测定期限为从混凝土入模开始到拆除保温层为止。表4.6.4混凝土施工测温项目和次数测温项目测温次数室外气温及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即8点14点20点2点),此外还需测最高、最低气温混凝土出罐、入模温度每2h一次终凝前混凝土温度每2h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30%之前每2h测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30%以后每6h测一次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表面与中心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施工过程中实行信息化管理。利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温度测量。在底板布设上、中、下三层测温点为一组,将测温导线绑扎固定在底板附加钢筋上。按规定测温时间进行测温,做好测温记录,把测温记录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现场备好阻燃草帘和塑料薄膜等。4.5.5混凝土自然养护为保证已浇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且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不超过7天的变硬时期内,混凝土应防止太阳、风、雨或流动水的有害影响,及机械损坏。在该时期所有露出部分应不断保持湿润。不能湿润和干燥交替变换。柱和墙模板拆走后应特别注意养护。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进行。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对于竖向构件在得到建设单位同意后可采用涂刷养护液方法养护,在使用养护液时混凝土表面应是潮湿的,在不同部分施工采用不同养护液,除非该养护液已证明对随后的施工形成一套满意的基层,在饰面进行前它应全部除去。此外,养护液使用后需很快形成有效封闭层,且对水泥不产生不良影响,它们既不能影响混凝土平坦外表,也不影响饰面与混凝土粘聚,养护液应有合适的颜色,以便观察覆盖范围,应能褪色,以便对光面混凝土面没有影响。对水平构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浇水养护,薄膜覆盖前混凝土表面须用水湿润。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对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7d。4.5.6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本工程剪力墙模板采用竹胶板,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后,现场设专人定期抽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外观检查,实测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允许偏为±10mm,以此来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在浇筑梁、板时,应组织两个浇筑班组,分别负责浇筑梁板、柱头、及外墙混凝土,同时设专人跟随浇筑梁、板、外墙的班组旁站监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要求。在梁柱相交处钢筋粗而密,振捣器改用HZ-30,同时在混凝土初凝前采取二次振捣,可保证柱头处混凝土的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振捣完毕后,用2m长木刮杠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并随刮随拍打使混凝土沉实。然后用木抹子再反复搓抹,提浆找平,使混凝土面层进一步密实,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再抹压收浆一遍,可避免因混凝土收缩而出现裂缝。在浇筑混凝土前,除认真地对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出租合同范本
- 国内货运代理合同范本
- 新厨师聘用合同范本
- 产品技术和专利入股合同范本
- 睡眠质量与老年健康关系的探索
- 电力工程安全教育培训与实践
- 知识产权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单元素养评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练习含解析
- 2024年高中政治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10kV配网接地故障的处理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听力音频)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
- 华住酒店管理制度
-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 2022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标准化手册
- 雨水花园设计
- 年智慧水厂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案
- 光伏电缆桥架敷设施工方案
- 文山-砚山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选供应商初期考察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